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如何走向工業道路

英國如何走向工業道路

發布時間:2022-09-08 07:38:54

❶ 在世界史中,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過程是什麼

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為鞏固和發展資本主義創造了必要的前提。繼續推行圈地運動和殖民擴張政策,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僱傭勞動力和資金。手工工場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知識的積累,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國外市場的擴大、工場手工業生產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工業革命被提到歷史的日程上來了。

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歷史上一個重要階段,是從工場手工業發展到大機器生產的一個飛躍。機器大工業的建立,為資本主義制度奠定了物質基礎,使資本主義制度最後戰勝封建制度而居於統治地位,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資本主義國家到全球各地搶占商品市場,強占原料產地,加緊對殖民地掠奪,造成了當地貧困落後,使東方從屬於西方。工業革命又是社會關繫上的革命,整個社會分裂成直接對立的兩大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加緊對無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加深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❷ 簡述英國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和影響

前提條件:

①政治前提:較早確立資本主義制度。
②資本:海外貿易、殖民掠奪和圈地運動積累了雄厚的資本。
③技術:工場手工業的發展積累了生產技術知識。
④勞動力:圈地運動增加了僱傭勞動力。
⑤市場:圈地運動拓展了國內市場;殖民掠奪拓展了廣闊的海外市場和廉價原料產地。
1.對生產力的影響: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使商品經濟最終取代了自然經濟,手工工場過渡到大機器生產的工廠,這是生產力的巨大飛躍〔1〕。

2.對資產階級的影響:工業革命極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使資產階級專政建築在社會化的大機器生產和物質財富空前豐富的基礎上,使資本主義方式擴展至世界各地,保證了資本主義完全戰勝封建主義〔2〕。

3.對階級階構的影響:工業革命使得使用機器生產和現代大工業(工廠制度)逐步代替了工場手工業,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度普遍建立起來,引起了社會階級關系的深刻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最終形成〔3〕。

4.對全球交通和市場的影響:歐美國家為了促進商品交流,大規模從事交通運輸建設,為了擴大海外殖民掠奪和市場,致力於遠洋運輸網的開拓,逐漸形成了全球性的交通網路,世界市場開始形成〔4〕。

5.對亞非拉國家的影響:工業革命加速了弱小國家淪為殖民地和附屬國的過程,同時,歐美列強對亞非拉進行殖民掠奪的時候,也不可避免地把歐美先進的工業技術帶到這些地區,使這些國家緩慢地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改變了他們的歷史命運,將其捲入了工業文明的潮流之中〔5〕。

此外,有學者指出,工業革命在發展生產力、在人同自然作斗爭方面具有劃時代的巨大歷史意義。同時,工業革命後,社會日益分裂和混亂,物慾橫流,金錢第一,物質享受至上成為許多人的生活目標,人剛剛有可能擺脫大自然的桎梏,但又陷入了社會本身纏結的羅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每個正在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都必須認真考慮的。」

❸ 英國工業革命的過程是怎樣的

英國工業革命始於18世紀60年代,以棉紡織業的技術革新為始,以瓦特蒸汽機的改良和廣泛使用為樞紐,以19世紀30、40年代機器製造業機械化的實現為基本完成的標志。17世紀時,英國資產階級政權的建立促進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英國的殖民擴張為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資本,圈地運動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生產所必需的勞動力,18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殖民國家,國內外市場的擴大對工場手工業提出了技術改革的要求,因此以技術革新為目標的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發生。
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表現是大機器工業代替手工業,機器工廠代替手工工場,革命的發生並非偶然,它是英國社會政治、經濟、生產技術以及科學研究發展的必然結果,它使英國社會結構和生產關系發生重大改變,生產力迅速提高,這次革命從開始到完成,大致經歷了一百年的時間,影響范圍不僅擴展到西歐和北美,推動了法、美、德等國的技術革新,而且還擴展到到東歐和亞洲,俄國和日本也出現了工業革命的高潮,它標志著世界整體化新高潮的到來。
歷程

紡織工業

1733年鍾表匠凱伊發明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

1764年-1767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提高了紡紗效率。

1768年凱伊又發明了水力紡紗機。

1779年克隆普敦又結合兩種紡紗機的優點發明了騾機(mule),後背改良成自動棉紡紗機。

1785年,牧師艾德蒙特?卡特萊特又發明了動力織布機,並且在1791年建造了第一座動力織布機工廠。隨後其他紡織機器相繼發明,實現了紡織行業的機械化生產。當時紡織的動力依靠水力,這限制了工業的發展,於是蒸汽機被發明出來。

1769年詹姆斯?瓦特根據前人的成果,成功發明了單向蒸汽機

1782年又製造出雙向蒸汽機。蒸汽機的出現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

1800年,英國擁有蒸汽機321台、5210匹馬力

1825年猛增到15000台,375000馬力。

運輸革新

1759年 - 1830年英格蘭2200英里的運河。

1807年,美國人富爾敦發明了汽船

1811年英國也開始仿製。在陸路交通方面

1765年英國開始使用鐵軌

1788年開始架設鐵橋。

1814年史蒂芬遜發明蒸汽機車

1825年於英國的第一條鐵路上試車成功。

1844年,英國鐵路已經長達2235英里。

❹ 英國工業化發展道路的特點有哪些

18世紀30年代,英國首先爆發了產業革命,這次工業化是從英國的紡織工業部門開始的。自蒸汽機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了蒸汽機的時代,它改變了人類以人力、畜力、水力作為主要動力的歷史,使各種機器有了巨大的動力,導致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技術革命。為此,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工業化的國家,成為現代經濟增長的一個示範。總的來說英國工業話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在沒有外力推動的情況下,是純粹有市場自發推動的工業化。 二、工業化的結構轉變周期長、產業關聯度大並依次推進。 三、英國工業化推進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變化和現代化是同步的。 四、英國工業化以輕工優先發展,通過產業聯系帶動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發展。

❺ 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之後英國經濟的變化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憑借創新的經濟制度和先進技術,成為此次工業革命的先行者和絕對領導者,成就了「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貿易的中心。
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英國經濟以棉紡、煤炭、鋼鐵和造船為支柱產業,在這些產業中的領先地位是保持英國經濟優勢的關鍵因素。英國在幾個重要工業部門的優勢保證了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的工業領導權。

❻ 英國貴族與工業革命,二者是如何相互成就的

貴族在歷史舞台上的角色往往是社會變革的障礙,他們是被貼上奢侈品標簽的有權有勢的人。然而,英國貴族是一個獨特的群體。

貴族不僅對自身進行了改革,而且在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創造了強大的政治和社會環境。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貴族都是積極的進步派的代表。英國貴族分為新貴族和老貴族。推動工業革命的主要是新貴族,新貴族與資產階級一起為工業革命開辟了道路。

工業革命前,英國貴族積極開展圈地運動,將傳統的農業用地轉變為商業用地。個體農民不再是土地的固定顧客,土地生產以市場為導向。只要市場需要,土地就可以生產。

在工業革命中,貴族們用其強大的力量購買機器,發展大規模的工業生產機器,提高生產力,所以當貴族們支持工業革命時,工業革命也為了他們的利益,兩者相互促進,相互促進。

圈地運動是英國工業革命的先驅。圈地運動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所需的勞動力和土地,使農民階級轉變為工人階級。因此,工業革命的發展離不開圈地運動。

早期的圈地運動主要是商人和貴族,特別是從事羊毛生產的商人和貴族的自發運動。隨著具有政治地位的貴族的參與,圈地運動逐漸演變為一種官方行為。

18世紀,在貴族政治的推動下,「議會圈地」發展迅速。「議會圈地」是指議會通過各種立法來促進和保障圈地運動。

在圈地運動中,貴族和商人經常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例如,地主階級想要保住他們的地租,不想放棄他們的土地。議會可以通過相關補貼法案來解決這些問題。

沈涵在《英國土地制度史》中指出:「近20年來,英國政府通過圈地法共佔用了50多萬畝土地。由此可見,主要由貴族資產階級推動的「議會圈地」在英國工業革命中發揮了作用。工人和土地都為工業革命的興起做了准備。

圈地運動所佔用的土地不僅用於羊毛生產,也用於其他發展領域。首先,采礦業得到發展,圈地運動中的剩餘勞動力成為采礦業的主力軍。

第二,道路建設有足夠的勞動力和土地,過去狹窄的道路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最後,機器生產成為新的領域,熟練工人成為推動機器生產的領導者。

這些不同的社會發展得益於前工業時代的圈地運動,圈地運動得益於貴族在經濟和法律上的支持。

傳統意義上的貴族可能沒有與技術創新,但可能被視為一個技術革命的障礙和頑固保守派的代表,但英國貴族是不一樣的,尤其是新貴族在技術創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英國貴族在工業革命技術創新中的作用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英國貴族擁有豐富的資產,能夠滿足技術創新的金融需求。

其次,英國貴族作為舊社會的典型代表,其技術創新的意願掃除了社會變革的一切障礙,因為在工業革命開始之前,沒有哪個階級能夠比貴族更強大。

在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的主要階級力量也不可以與英國貴族資產階級爭取議會席位,工人階級斗爭是糟糕的城市生活,現代歷史和貴族階級斗爭的兩個類,當一切權力是有限的,所以高貴的支持技術創新已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嚴兆祥在《英國貴族史》中說,英國貴族的構成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土地貴族的力量逐漸弱於工商業貴族,這些工商業新貴成為推動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力量。

貴族的技術創新不僅存在於工業革命時期,早在圈地運動中,貴族就實現了農業技術和方法的創新。

對於傳統的土地貴族來說,地租、佃農和土地是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成為土地貴族的生計來源。然而,新航線開通後,大量的金銀被引入歐洲,引發了「價格革命」。

結果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固定租金反而貶值,無法滿足土地貴族的財富需求。因此,貴族需要改變農業技術和方法,以提高土地的生產力,如創新農具和耕作方法。

貴族支持工業革命,是因為時代的發展需要貴族的支持。首先,資產階級雖然在工業革命時期發展壯大,但缺乏貴族所享有的議會立法和傳統輿論的優勢,直到19世紀中葉後的三次議會改革才得以完成。

貴族在議會中的統治地位是由他們賦予的。土地貴族可以憑借身份直接進入上議院,而新興的工商業貴族則可以通過授予他們的貴族身份進入上議院,但這些貴族往往被傳統的「佩劍貴族」所鄙視。

第二,工人階級軟弱無力,無法與英國貴族的社會角色相匹配,只能成為工業革命的齒輪,而不是領頭羊。

貴族在議會中的地位可以通過一些有利於工業革命發展的法律,從而形成進行工業革命的社會共識,獲得普通民眾的支持。

英國貴族與工業革命的關系是一種相互促進、相互支持的關系,貴族為工業革命的發展提供了各種有利條件,工業革命還給了貴族財富和名譽,兩者相互實現。

然而,英國貴族並不總是在工業革命中起主導作用。特別是在英國貴族衰落之後,隨著工業資產階級在財富和議會中都占據了重要地位,貴族對工業革命的影響逐漸減弱。

貴族雖然願意與資產階級聯合,但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支配地位。當工人階級團結起來時,貴族階級似乎在工業革命中孕育了它的對立面。

❼ 英國迅速成為資本主義工業強國的因素有哪些

1、思想上:14—16世紀,西歐各國正在形成中資產階級提倡人文主義思想,發起了一場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資產階級文化運動——文藝復興運動,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經濟上:15—16世紀新航路的開辟,(作用:)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使世界開始連成為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繁榮起,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3、政治上:以馬丁·路德為代表的宗教改革實質上是早期資產階級進行的反封建的社會政治斗爭。這一運動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4,1640—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1689年的《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政體,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
5,1640年,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道路。
18世紀後半期,成為最強大的殖民國家,為英國工業生產積累了資本,也提供了廣闊的海外市場。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上半期,英國最早開始並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業強國(世界工廠)。

❽ 英國、德國、美國是怎樣走上近代化道路的

英國、德國、美國都是通過工業革命走上現代化道路的。

1、英國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首先完成有許多科學發現和發明,如蒸汽機、青黴素、脫氧核糖核酸(DNA)、多利羊和噴氣式發動機等等。

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號稱日不落帝國。

2、德國

19世紀早期,德意志一些地區開始了工業革命,從此以後,德意志的紡織業、冶金、採煤、農業化學和鐵路運輸等部門雖然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嚴重阻礙了德意志工業革命的發展進程。

直到普法戰爭時,德國尚未實現國家的統一,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極不平衡,還存在著不少落後地區。1871年德國實現統一後,資本主義工廠工業在德國全境得到普遍發展並取得了統治地位。

3、美國

19世紀初,美國開始工業化,涌現出許多的發明成果,如砸棉機、縫紉機、拖拉機和輪船等,特別是採用和推廣機器零件的標准化生產方式,大大促進了機器製造業的發展,推動了機器的普及。

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的時間里,美國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

(8)英國如何走向工業道路擴展閱讀

工業革命的意義

(1)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

(2)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它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

(3)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工業革命同時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關系的變革。它使社會明顯地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4)為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5)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6)帶來了工業污染。環境問題在19世紀中葉以後逐漸成了嚴重的問題。

(7)開始了城市化進程。

(8)使弱小國家緩慢地走上了工業化進程。

❾ 英國是怎樣成為第一個工業化國家的

1.1688年完成了光榮革命,成為了資本主義國家。為工業的發展掃清了道路。
2.經濟模式的創新:《國富論》(亞當.斯密),發現「看不見的手」——市場供求規律;並逐漸確立自由主義的新經濟模式。
3.英國在海外擁有大量殖民地,因此原料,勞動力充足,市場廣闊。
4.自然科學的突破:蒸汽機的發明(1765年,瓦特) 成為新的動力來源 。
5.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生產能力大大提高,工業開始飛速發展。

❿ 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怎樣使得英國崛起成為世界大國為什麼它要工業革命

在18世紀到20世紀初的那段時間里,英國以強大的綜合國力、強大的手腕登上了世界舞台,第一次進入人類現代化的大門,開啟了一個工業強國。百年戰爭之後,英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崛起了。面對大海,英國的民族性格得以確立,正是在這個時候,伊麗莎白一世掌權。與瑪麗女王不同,她把英國當作自己的國家。跟隨伊麗莎白一世的兩位國王走了自己的路,最終導致了英國革命,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基礎。18世紀下半葉,工業革命成為英國稱霸世界的前提。而在對法戰爭中,英國一直頑強地反抗拿破崙的霸權。

民族精神是英國崛起的最重要因素。生活在大不列顛島上的英國人保留了自己的個性,相對獨立於大陸。在13和4世紀,英國提倡清教主義所強調的精神,一方面是勤奮,另一方面是禁慾。主要是新的城市中產階級,通過自己的努力擴大生產和創造財富,並創造了一種新的機制,可以激發農民對市場的興趣,有利可圖地銷售他們的剩餘產品。

閱讀全文

與英國如何走向工業道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越南買什麼紀念品 瀏覽:243
到越南旅遊可買什麼 瀏覽:586
越南紫檀和印度有什麼區別 瀏覽:397
小米11u在越南多少錢 瀏覽:636
越南干貨市場在哪裡 瀏覽:613
伊朗跟印度哪個發達 瀏覽:319
中國重名景區有哪些 瀏覽:840
越南為什麼冷熱不均 瀏覽:804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應太戰略 瀏覽:785
瑞士人拜訪英國總是抱怨什麼 瀏覽:286
中國還有哪個地區有疫情 瀏覽:5
中國電建為什麼不漲 瀏覽:822
英國作業滿分5分得b多少分 瀏覽:438
伊朗佔世界石油出口總量的多少 瀏覽:293
伊朗怎麼上油輪 瀏覽:821
印度什麼時候朝聖 瀏覽:18
賽爾維亞到中國飛機票多少錢 瀏覽:936
舊中國足球協會成立於多少年 瀏覽:859
阿聯酋與伊朗之間是什麼 瀏覽:252
義大利國家有哪些國家的 瀏覽: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