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為什麼英國軍艦可以進入中國內河

為什麼英國軍艦可以進入中國內河

發布時間:2022-09-09 01:41:10

Ⅰ 紫石英號事件是什麼

紫石英號事件
1949年4月,為了參加即將發動的渡江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炮兵各部隊已經在長江北岸進入陣地。就在各部隊正忙於進行戰前准備時,4月20日,炮6團、1團、3團分別報告發現一艘不明外艦由東向西疾駛而來。來艦是英國皇家海軍「紫石英」號快速護衛艦,其任務是接替原在南京江面的伴侶號驅逐艦,執行為英國駐南京大使館擔任無線電中繼艦[真正原因]和運送燃油、食品[表面理由]等任務。

大戰將至,英艦未經允許貿然而來,不僅航線直接威脅到了解放軍渡江路線,且其前後主炮進行了某種形式的「火力檢測」。這奇怪的舉動引起了渡江部隊甚至解放軍高層的高度警惕。

當日早8時30分,解放軍炮1團向「紫石英」號鳴炮警告,英艦則在後主炮塔側面展開大幅英國國旗以表明身份,同時各炮塔開始轉向北岸,准備實施還擊。

9時30分,「紫石英」號航行至三江營附近江面時,解放軍炮3團7連見警告無效,便對該艦開火射擊,震驚中外的中英「紫石英」號事件由是爆發。

炮戰中,「紫石英」號指揮台中彈,擱淺於政鎮江附近江面。 4月21日,英國遠東艦隊連夜由艦隊副司令梅登海軍中將親率「倫敦」號旗艦和「黑天鵝」號驅逐艦趕來報復,但又遭到解放軍炮火的迎頭痛擊,只好朝下游上海方向逃去。

4月26日,英國國會就這一事件展開激烈的辯論。前首相邱吉爾揮著拳頭叫囂,要求英國政府立即派兩艘航空母艦去遠東,對中國「實行武力的報復。」遭到反對黨領袖麥克米倫的明示——英國軍艦進入中國內河的權利已於1943年被中國政府收回;而議員蓋萊奇則質問邱吉爾:如果當年一艘親希特勒的國家軍艦在我們定的進攻日[諾曼地登陸]闖入英吉利海峽,難道我們不應該把它打得粉碎嗎?

4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言人李濤將軍發表了由毛澤東主席親自起草的措詞強硬的聲明,痛斥邱吉爾,要求英國政府認錯、道歉並賠償相關損失。

此後在談判桌上,雙方唇槍舌劍,互不相讓,進行了多次交鋒,但一直沒有多少實質性進展。眼看著「紫石英」號趴在那裡已經一個多月,英國當局感到非常難堪,英國政府和遠東艦隊面臨著各方面越來越大的壓力。

7月30日晚上,長江上夜色籠罩,江面上伸手不見五指。9點鍾左右,一艘船名為「江陵解放」號的客輪順江而下,駛近「紫石英」號停泊的水域。英艦長克仁斯見此機會,立即命令「紫石英」號起錨,尾隨在客輪後面逃跑。解放軍發現後立刻開炮阻擊。「紫石英」號一邊開炮還擊,一邊追上「江陵解放」號客輪,強行並靠在客輪左側,以客輪為屏障繼續逃竄,最後從崇明島北口逃入大海。

7月31日,解放軍袁仲賢將軍就「紫石英」號逃跑事件發表談話,披露了雙方十一輪談判的經過,嚴厲譴責「紫石英」號為逃避懲罰、強行傍靠客輪出逃和撞沉木船而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罪行。

「紫石英」號出逃,有關這一事件的談判也告結束。雖然談判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果,但是談判桌上唇槍舌劍的激烈較量,也讓英國人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共產黨領導的新生政權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對其以後制定對華政策有相當的警示作用

Ⅱ 為什麼其他國家的軍隊可以隨意進出中國海域

隨便進入中國海域?你那裡看到隨意了?中國海域又指的是哪裡呢?
一般來講,海域分為領海,專屬經濟區,公海三大范疇。
其中從海岸基點12海里內是領海,我們國家有完全控制權,是不能隨便進入的,進入要被驅離,如果不服從驅離那沖突就會升級。
從12海里到200海里是專屬經濟區,這個區域算是半公海,其他國家民用傳播可以隨意無害通過,軍艦其實也可以,當然部分地區如果專屬經濟區所屬過有要求的話,需要通報一下所屬國家,僅僅通報就行了,所屬國沒有禁止對方通過的權力。
200海里意外是公海,任何國家任何船隻都可以隨意通過。
---
現在看看你的問題,進入中國海域一般僅指領海,但是領海12海里內最近誰進入過呢?也許美國擦邊進入過西沙群島的12海里周邊,但是很快被我國海軍驅離了。這種操作是正常操作,進入領海就擊沉那是不可能的,美蘇兩國爭霸的時候美蘇兩國海空軍每天都相互進入對方領海領空幾十次,是每天,也只是驅離而已,真的進入就開火,估計地球滅亡幾百次了。

至於南海那些島礁十二海里,那個有特殊問題的。南海島礁中,只有少數幾個島(太平島,中業島等)是可以劃領海的(嚴格意義上只有太平島可以),其他幾十個礁石是不能劃領海的,只能劃專屬經濟區。所以美國軍艦飛機進入這些島礁甚至飛躍上空,那都是符合國際法的,雖然現在也是進入區域12海里也別驅離(我國其實沒有在南海任何島礁設立領海基線,也就是我國沒有公布過正式的南海個島嶼領海范圍)。
還有個問題,那就是南海沒有真正公海,即便是空曠的東沙群島(唯一露出水面的是黃岩島,也叫民主礁,其實就是一塊露出水面半米的大石頭,法律上算是礁石,不是島嶼),劃了200海里也囊括周邊陸地了,甚至把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都包括進去了。
如果你認為專屬經濟區也算我國海域不能通行的話,那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也在中國黃岩島200海里專屬經濟區范圍內,難道馬尼拉也算中國海域?菲律賓的船舶和軍艦不能進入自己首都?

Ⅲ 領海12海里的由來

領海曾被稱為沿岸水、沿岸海、海水帶和領水,在地理上是指與海岸平行的、具有一定距離寬度的帶狀海洋水域。按海洋法,領海定義為:「國家主權擴展於其陸地領土及其內水以外臨接其海岸的一帶海域,稱為領海。」1931年,國民黨政府曾頒布過3海里的領海制,但實際形同虛設,列強的軍艦自由游弋在中國的海洋江河。1949年人民解放軍在長江上炮擊英國軍艦紫石英號後,結束了帝國主義軍艦在中國內河橫行霸道的特權。但領海權問題還沒有做出規定。如果按照國民黨政府的3海里領海線,渤海就成為了公海。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經過對世界各國領海范圍的了解、分析,認為中國未來的威脅很可能來自海上,決定製定一個關於領海的規則。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最大的戰列艦——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

國際上最早確定領海標準是有實際原因的:在18世紀世界進入火器時代後,大炮成為了戰爭武器,有海上戰艦以來,一般衡量一艘戰艦戰鬥力的指標,主要是看戰艦搭載的主炮數量、口徑大小、射程遠近。領海的概念在最早時期,是以海岸邊上的大炮所能打到的距離、艦炮的射程距離為限。是為了避免海上的艦炮對陸地的攻擊、岸炮對軍艦的打擊而確定的。最初在海上嶄露頭角的是荷蘭,那個年代艦炮最大射程不超過3海里(5—6公里),因而最初領海寬度定義為3海里。故為當時的海洋大國所接受。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大炮的性能不斷提高射程增加,各國逐漸把領海向外擴大到7、11、22公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一般艦炮的射程都達到了20公里左右,12海里大約等於22·224公里。這時候很多國家傾向採用12海里(22公里)作為領海寬度。

人們常說的12海里領海主權、3海里領海主權,當初就是用艦炮的最大射程來測量的,大炮射程即是一個國家的領海范圍。到二戰時期最大的艦炮射程超過40公里。因而多數國家慢慢實行12海里的領海寬度。後來有的國家甚至提出200公里經濟區的概念。

新中建立後,關於如何制定中國的領海范圍,毛主席特意請教了海洋專家。1958年8月22日,周恩來以國務院的名義,請來專家探究中國領海的設立標准,毛主席參加了這次研討。專家向毛主席介紹了領海的地位、作用、劃分領海的方法及世界各國採用的領海制度。當時世界還沒有一個公認的、統一的領海寬度。

海洋專家對毛主席說:「當時對領海主權的劃分不太一樣。發達國家一般要求是3海里,不發達國家則要求是12海里。因為不發達國家沒有絕對權力,所以世界一直奉行3海里。」

毛主席追問:「為什麼是這樣?」

海洋專家說:「發達國家要求3海里,是因為別的國家很難到他的國土邊上,尤其是美國,定為1海里也沒有別的國家能過去。相反,他卻可以以這個條款進入其他國家的領土邊緣」。

「發達國家憑借經濟、軍事實力,肆意侵犯其他國家海域,掠奪海洋資源,他們主張領海寬度3海里,而發展中國家為保護自己領海主權及國土安全,多數主張12海里甚至更多的領海寬度。」

毛主席說:「這就是了,豈止是1海里。很多國家的內河都成了帝國主義的航道。我們支持12海里。」

毛主席在那裡仔細聽著,並向專家請教:「領海寬了對商船航行有影響嗎?」

專家回答:「不會,海洋法規定,商船的正常商務活動是可以無害通過領海的。」

毛主席點點頭,然後又指著地圖上的渤海問道:「如果我們定了12海里領海寬度,那渤海還是公海嗎?」

專家思索了一下回答:「渤海中最寬的老鐵山水道也不足24海里,這樣渤海就成為中國的內海了,我國享有完全的主權。」

毛主席微笑著站起來自言自語的說道:「看來,為了國家安全和繁榮,應當有這個較寬的領海。」

經過人大批准中國發表聲明:

中國領海寬度為12海里。任何國家船隻進入中國12海里的領海,都需要提前通知,獲得允許後方能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的12海里的領海線,在華沙大使級會談上,美國表示尊重中國宣示的12海里領海線。

毛主席為中國領土安全高瞻遠矚,12海里領海制度,也更利於不發達國家,並獲得世界認可。中國確定12海里領海寬度,渤海就成為了中國的內海。1982年,毛主席所宣稱的12海里領海寬度,為世界各國廣為認可,這個領海寬度標准,已成為國際慣例和國際標准,一直執行到現在。



Ⅳ 西方船隻進入中國內河航運的歷史背景

這都是清末以來,腐朽沒落的清政府被迫打開國門造成的。一直到新中國成立才被驅逐。

Ⅳ 為什麼英國用一艘服役40年的軍艦開到中國來呢卻被打臉了呢

英國已經不是過去的大營帝國了,現在它的軍力已經下降,沒有能力再把軍艦開到中國來,所以他用一艘服役了40年的軍艦,這時候,軍艦可以說是自身毛病很多,所以開到中國來還沒等表現英國的威嚴,就出了毛病,出了故障,灰溜溜的去修理了,這件事情讓英國人是很丟臉的

Ⅵ 渡江戰役之前英國軍艦為什麼要進入長江而美國軍艦為什麼沒有呢

在網路上搜索 渡江戰役 在背景里有這么一句話:
此外,美、英等國也各有軍艦停泊於上海吳淞口外海面,威脅或伺機阻撓人民解放軍渡江。

Ⅶ 英國為什麼要侵略中國

為了打開鴉片銷售市場,因為清政府禁止鴉片!

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是封建的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的轉折點。
十八世紀七十年代,英國開始把鴉片大量輸入中國。到了十九世紀,鴉片輸入額逐年增多。英國資產階級為了抵銷英中貿易方面的入超現象,大力發展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貿易,以達到開辟中國市場的目的。十九世紀初輸入中國的鴉片為4000多箱,到1839年就猛增到40000多箱。英國資產階級從這項可恥的貿易中大發橫財。由於鴉片輸入猛增,導致中國白銀大量外流,並使吸食鴉片的人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受到了極大的摧殘。如不採取制止措施,將要造成國家財源枯竭和軍隊瓦解。於是,清政府決定嚴禁鴉片入口。
1839年3月,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通知外國商人在三天內將所存鴉片煙土全部繳出,聽候處理,並宣布:「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林則徐克服了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不法煙商的阻撓、破壞,共繳獲各國(主要是英國)商人煙土237萬多斤,從6月3日至25日,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面對清政府的禁煙措施,英國資產階級特別是其中的鴉片利益集團,立即掀起一片侵華戰爭叫囂。英國政府很快作出向中國出兵的決定。1840年6月,侵華英軍總司令懿律率艦只40餘艘、士兵4000多名,陸續到達中國南海海面。6月28日英艦封鎖珠江海口,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英國侵略中國的戰爭正式開始。7月初,英軍侵佔浙江定海,8月初到達天津大沽口外,直逼京畿。道光皇帝害怕了,連忙撤去林則徐的職務,任命琦善為欽差大臣。年底,琦善在廣州與英國侵略者談判。

英軍卻於1841年1月7日突然在穿鼻洋發動進攻,攻陷沙角、大角炮台。1月中旬,琦善被迫答允英國全權代表義律提出的割讓香港、賠償煙價600萬元、開放廣州等條件。琦善私允英軍條件,違背了清廷的指示精神,後來受到嚴懲。但在26日,英軍卻不待中國政府同意就佔領香港。清政府得知沙角、大角炮台失守後立即對英宣戰。2月下旬,英軍攻陷虎門炮台,水師提督、愛國將領關天培與守軍數百人壯烈犧牲。5月,英軍逼近廣州城外,清軍全部退入城內。下旬,新任靖逆將軍奕山向英軍乞和,與英國訂立了可恥的城下之盟——《廣州和約》,規定由清朝方面向英軍交出廣州贖城費600萬元。
英國政府不滿足義律從中國攫取的利益,改派璞鼎查為全權公使,增調援軍,擴大侵華戰爭。1841年8月下旬,璞鼎查率英艦自香港北犯,26日攻陷廈門。9月英軍侵犯台灣。10月攻陷定海、鎮海、寧波。1842年5月,英軍繼續北犯,6月攻陷長江口的吳淞炮台,寶山、上海相繼失陷。接著,英軍溯江西上,8月5日到達江寧(南京)江面。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命令盛京將軍耆英趕到南京,於29日與璞鼎查在英國軍艦上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到此結束。
與清朝統治者相反,沿海各地人民始終堅持了反對侵略的斗爭。1841年5月廣州北郊三元里一百零三鄉人民群眾圍殲英軍的戰斗,是人民群眾自發抗英的高峰。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果,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得到了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復雜曲折的斗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法資產階級第一次聯合侵略中國的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資產階級對清朝發動的一次侵略戰爭。這次戰爭是第一次 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因此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法、美等國的資本主義經濟有了進一步發展,迫切要求向 外侵略擴張,以便尋找新的市場和原料產地。英國資產階級原以為憑借《南京條約》就 可以迅速打開中國市場,獲取巨額利潤。但由於中國自給自足的社會結構沒有改變,對 外國商品的進入有頑強的抵抗作用,英國的工業品沒能佔領中國市場。為了向中國傾銷 商品和掠奪中國的廉價原料,英國想通過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打開中國的市場。

咸豐四年(1854年),英國借口《望廈條約》中有12年可以修約的規定,援引片面 最惠國條款,要求全面修改《南京條約》,以進一步擴大鴉片戰爭中所得到的權益,得 到法國、美國的支持。清政府拒絕了「修約」的要求。英、法、美未達目的,叫嚷要訴 諸武力。但當時英、法正與俄國進行克里米亞戰爭,無力在中國開辟新的戰場,美國也 因國內局勢不穩,不可能發動侵華戰爭,「修約」問題便暫時擱置起來。咸豐六年 (1856年),美國借口《望廈條約》屆滿12年,要求全面修改條約,得到英法的支持。 清政府再次拒絕了這一要求。英國認為,只有採取強大的軍事壓力,才能從中國取得更 多的權益。於是,英、法兩國各自尋找發動對華戰爭的借口。

1856年,英國終於製造了一個「亞羅號事件」。「亞羅」號是一艘走私鴉片的中國 船。1856年10月8日,廣東水師在黃埔逮捕了船上2名海盜和10名涉嫌船員。英國駐廣州 領事巴夏禮借端生事,說該船是英國船,要求中國方面放還人犯並道歉。兩廣總督葉名 琛屈服於英國的壓力,同意交還人犯。但巴夏禮拒絕接受。10月23日,英國軍艦悍然開 進內河,挑起戰爭。葉名琛不作任何准備,反而下令不準放炮還擊,致使英軍長驅直入, 迅速將內河沿岸炮台攻佔,並一度沖入廣州城內。廣東人民和部分愛國官兵對進犯的英 軍進行了堅決的抵抗和打擊,迫使英軍於1857年1月20日退出珠江內河,撤往虎門口外, 等待援軍。 1857年春,英國政府任命前加拿大總督額爾金為全權專使,率一支海陸軍前來中國, 同時,建議法國政府共同行動。

在此之前,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正在向中國交涉,進行敲詐勒索。於是接受英 國建議,派葛羅為全權專使,率軍參加對中國的戰爭。

1857年10月,額爾金和葛羅率艦先後到達香港。11月,美國公使列衛廉、俄國公使 普提雅廷也趕到香港與英法公使會晤,支持英法的行動。12月,英法聯軍5000多人編組 集結完畢。額爾金、葛羅在27日向葉名琛發出通牒,限48小時內讓城。葉名琛以為英、 法是虛張聲勢,不作防禦准備。12月28日,聯軍炮轟廣州,並登陸攻城。29日,廣州失 陷,葉名琛被俘,解往印度加爾各達,1859年病死於囚所。

英、法聯軍佔領廣州後,四國公使糾結北上。1858年4月,四國公使在白河口外會 齊,24日即分別照會清政府,要求派全權大臣在北京或天津舉行談判。英、法公使限定 6天內答復其要求,否則將採取軍事行動。美、俄公使佯裝調解,勸清政府趕快談判。 清政府不能正確判斷英、法下一步的行動,又指望美、俄調停,既不作認真的戰爭准備, 又沒同侵略軍作戰的決心。

1858年5月20日上午8時,額爾金、葛羅在聯軍進攻准備完成之後向清政府發出最後 通牒,要求讓四國公使前往天律,並限令清軍在2小時內交出大沽炮台。上午10時,聯 軍轟擊南北兩岸炮台,各台守兵奮起還擊,打死敵軍100餘人。 但是由於清朝官吏臨陣逃跑,後路清軍沒有及時增援,致使炮台守軍孤軍奮戰,最 後各炮台全部失守。聯軍隨即溯白河上駛,到達天津,還揚言要進攻北京。清朝統治者 感到戰守兩難,立即派出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前往天津議和。

6月26日和27日,中英《天津條約》和《中法天津條約》分別簽訂。美、俄兩國則 在此之前就分別與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這些條約規定了公使駐京、增開商埠以 及賠款等內容。此外,俄國還趁火打劫,在5月底迫使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中俄璦 琿條約》,割去了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天津條約》簽訂後,英法聯軍退出天津,准備來年進京換約。1859年,英國派普 魯斯為公使到中國赴任和換約。普魯斯和法國公使布爾布隆於6月中旬帶領艦隊和海軍 陸戰隊開到大沽口外。清政府安排英、法公使由北塘登陸進京換約,普魯斯斷然拒絕, 堅持要清政府拆除白河防禦、乘艦帶兵入京的無理要求,並限期撤防。

1859年6月24日晚,侵略軍炸斷攔河大鐵鏈兩根。25日,英國艦隊司令率10餘艘戰 艦、炮艇突襲大沽炮台。此時大沽炮台經蒙古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整頓,加強了兵力, 改善了武器裝備。面對侵略軍的野蠻進攻,守軍奮起反擊,激戰一晝夜,擊沉、擊傷英 法軍艦10餘艘,斃傷侵略軍600餘人,英國艦隊司令何伯也受重傷。聯軍受此挫敗,狼 狽逃出大沽口。

英法聯軍在大沽戰敗,使英、法政府大為惱怒。額爾金、葛羅再次成為全權代表, 分率英軍1.8萬人和法軍7000人,氣勢洶洶地殺向中國。1860年4月,侵略軍佔領舟山, 5月、6月佔領青泥窪(大連)和煙台,封鎖渤海灣,完成了進攻天津、北京的部署。

1860年8月1日,英法軍艦30多艦,集結於北塘附近海面。北塘沒有設防。8月12日, 聯軍在北塘登陸,迅速佔領北塘西南的新河、軍糧城和塘沽,切斷了大沽與天津之間的 主要交通線。8月21日,聯軍佔領大沽炮台。僧格林沁所部退至北京東南的張家灣、通 州(今通縣)一帶。聯軍乘勝佔領天津。

清政府立即派人至天津乞和,英、法聯軍不予理睬,進逼通州。清政府又派怡親王 載垣、兵部尚書穆蔭為欽差大臣,到通州求和,英、法聯軍提出極為苛刻的條件。9月 18日,聯軍攻陷張家灣和通州,21日陷京郊八里橋。僧格林沁等撤往北京城。咸豐帝令 其弟恭親王奕 留守北京,負責求和事宜,自己從圓明園倉皇逃往熱河(今河北承德)。

英法聯軍略經整備,即於10月6日進攻北京,同日,闖入圓明園,在大肆搶劫之後, 將圓明園燒毀。大火延燒3天,煙霧籠罩北京全城。接著,侵略軍還搶劫了萬壽山、玉 泉山、香山等處許多著名建築中所藏的大量文物珍寶。

10月13日,聯軍占據安定門,北京陷落。 10月24日,中英《北京條約》簽訂;25日,中法《北京條約》簽訂;11月14日,中 俄《北京條約》簽訂,割佔中國領土40萬平方公里。至此,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中國 再次損失了大量主權和領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進了一步。其中,鴉片貿易合法化、華工出國及允許外國人前往內地傳教,都使中國的社會矛盾更趨激化。

清軍在歷時4年的抗擊英法聯軍的戰爭中最終失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政 治腐敗、反動,實行對內鎮壓人民起義、對外妥協投降的反動政策。其次是清軍武器裝 備落後、作戰方法笨拙也是導致失敗的重要原因。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侵略軍已 裝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如發射圓錐形彈丸的線膛後裝步槍、線膛後裝火炮以 及便於淺水航行的蒸汽炮艇等),而清軍的裝備卻仍停留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水平 (仍是鳥槍、抬槍和發射球形彈丸的前裝炮及冷兵器),加之炮台構築仍是露天式的, 經不起侵略軍炮火的轟擊。作戰方法上,英法聯軍注意水陸協同作戰,以強大炮火掩護 陸軍登陸,陸上戰斗採取散兵戰術,而清軍則固步自封,墨守陳規,忽視陸地縱深設防, 不懂散兵戰術,所以一敗再敗。清政府卻對此渾然不知,這也從一個方面證明了清王朝 和以它為代表的中國封建制度的沒落。

http://hi..com/007cn/blog/item/58759052556f580e0cf3e3b4.html

Ⅷ 迪肯勛章給貓的那個是因為什麼

英國在1943年設立了動物界的勇敢者獎章——『迪金勛章』,其『含金量』不亞於『維多利亞十字勛章』,二戰中有32隻信鴿、23隻軍犬、3匹戰馬和1隻貓曾獲此殊榮。

這只叫Simon的貓,就是在 這條「紫石英」號上 (HMS Amethyst)

放它一碼---紫石英號事件之謎

1949年4月初,解放戰爭進入關鍵之時,英國軍艦竟敢開進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防區,當然身受置創,而後卻能夠順利退出長江口。在當時復雜的國際關系中,「紫石英」號事件又加上了濃重的一筆。

1949年4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三野戰軍集結在西起九江、東至江陰的千里長江北岸待命。如果南京政府拒絕在北平談判中擬定的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百萬雄師將立即渡長江,搗毀國民黨的長江防線,解放全中國。正當大江兩岸劍拔弩張之際,英國「紫石英」號軍艦突然闖進我方長江防區,挑起了震驚中外的「紫石英」 號事件。 4月20日上午9點多鍾,在三野特種縱隊炮三團的防區七圩港一帶,從長江下游駛來一艘來歷不明的軍艦。炮三團按照團指揮所的命令,立即鳴炮警告,但英艦置之不理,繼續前行,於是我方開始炮擊英艦,艦隊上的火炮也開始還擊。不久軍艦受了重創,掛起了白旗。我方指揮員仔細觀察,發現這是一艘英國護衛艦,名叫「紫石英」號。「紫石英」號連滾帶爬,向南岸的國民黨防區移動。下午1時半,從上游三江營一帶又開來英艦·伴侶」號驅逐艦支援「紫石英」號,敵我雙方再次展開激戰。「伴侶」號利用我野炮陣地的死角,擊毀我野炮兩門,激起我軍更猛烈的打擊。最後,敵艦身負重傷,逃往下游。

4月21日,由於南京國民政府公開拒絕在國共雙方代表團經過長時間的談判所擬定的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解放軍分東、西、中三路開始了渡江戰斗,這時,英國遠東艦隊總部得到20日兩艘英艦在長江受創的消息後,命令由副總司令梅登海軍中將親自乘坐旗艦「倫敦」號並帶領驅逐艦「黑天鵝」,於21日晨駛進江陰江面,企圖進入解放軍防區,進行報復。特縱炮一團見狀,鳴炮警告。英艦旁若無人,憑借軍艦上武器裝備的優勢,向我炮兵陣地猛擊,同時還向岸上民房發炮。一發巨彈剛好擊中某團部機關,團長和團參謀長當場犧牲,其餘四十多人負傷,我炮兵立即將凡有效射程能打到的炮,都調集向英艦還擊,兩艘英艦立即被打得濃煙滾滾。 「倫敦」號艦長當即負傷,艦隊副司令梅登也險些喪命,敵艦見我軍力量強大,只得掉轉船頭逃向上游。

在這兩天的戰斗中英艦損失慘重。「紫石英」艦死亡17人,重傷20人,艦長斯金勒少校傷重身亡。「伴侶」號死亡10人,傷'2人。「倫敦」號死亡15人,傷13人。「黑天鵝」號因傷重留在鎮江以東的東面上。

這一事件轟動了全世界。英國也為之震驚不已。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揚言要派航空母艦到遠東去實行報復。首相艾德禮也無理聲稱,英國軍艦有合法權利開進長江執行和平使命。」英國下院圍繞這一事件進行了激烈辯論。有議員說,要是在諾曼底登陸的時候有一艘與希特勒友好的國家的軍艦開入英吉利海峽,其結果可能更慘。他們以「英國軍艦在中國內河航行的權利已被1943年的條約廢除」為理由批駁了艾德禮的聲明,對丘吉爾的言論也不以為然。英國民眾也指責英艦不該在那個時候駛入解放軍防區,並質問「英國海軍有何權利在中國內河航行。』可見英國國內對這一事件的看法是不一致的。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沒有認識到英國政府應該向中國人民認錯、道歉、賠償損失。

「紫石英」號事件發生後,我方從人道主義精神出發,給受傷的英艦水兵治病,還多次為船員運送郵件和必須用品,並允許該艦從南京獲得英國海軍所儲油料五十六噸。我方還就這一事件與英方進行了長達一個多月的談判,英方對談判毫無誠意,閉口不談認錯、道歉、賠償損失等問題,也不授權確認正式談判代表與我方正式談判,反而採取哄騙手段,企圖誘使我方放走「紫石英」艦。

7月30日晚9時,「紫石英」艦趁「江陵解放」號客輪經過該艦駛往上海時,企圖尾隨該輪潛逃,被我軍監視哨兵發現,哨兵立即通知我方駐大港炮兵加以攔截。9時15分,「紫石英」艦到達大港,雖然鳴炮警告,仍不停駛,反而向我炮兵開炮射擊,並強迫「江陵解放」號客輪作為屏障在它的左側行駛。同時由於「江陵解放」號關閉了船上的燈,使岸上部隊分辨不清哪是敵艦,因而「紫石英」艦順利通過了大港封鎖區,當它到達天生港時,因機件故障被迫停下修理。天亮時英艦急忙逃竄,撞傷撞沉江中木船多隻,然後,它避開吳淞口航道,從崇明島北口逃出了長江。

「紫石英」艦為什麼能夠逃走,後來成為一個爭論的焦點,很多人認為是解放軍故意放走的。因為當時英國人見中國局勢變化很快,都認為國民黨敗局已定,要求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改善關系,新成立的人民政府也想借這一事件擴大今後的國際影響。因此,在7月中旬雙方談判進入僵持狀態時,英方提出從遠東艦隊在南京下關碼頭的油庫中取油時,我方同意了,這些油料足以讓該艦逃出長江口。

[b]這一事件中還有一個疑點,即在解放軍與英艦進行炮戰時,國民黨軍隊完全能夠幫上英艦的忙,但為什麼卻靜作壁上觀呢?後來有一位親歷這一事件的國民黨炮兵軍官道出了個中原委:國民黨軍隊中多數人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他們痛恨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橫行霸道,看不慣國民黨內一些洋奴的丑態,他們看見解放軍炮擊英艦都從心裡佩服,因而盡管國共兩軍正兵戎相見,但在對入侵外敵的態度上都是一樣的。[/b]

「紫石英」 艦為什麼會由上海通過國共交戰區駛往南京呢?首先是因為英政府對中國大局形勢錯誤估計,盡管解放軍已經佔領了長江以北的中國,但不相信國民政府會很快垮台,不願撤走在南京的僑民,還派軍艦去保護他們生命財產安全。其次,是因為遠東艦隊副司令梅登中將對有關4月20日或21日解放軍將強渡長江的情報不加重視,冒險把「紫石英」艦開入解放軍防區,導致了一場悲劇。由於我方持忍讓的態度,妥善解決了「紫石英」號事件,使中英關系走上了正常軌道。新中國成立不久,中英之間建立了代辦級外交關系。
參考資料:白度

Ⅸ 英國的船跑到中國內河是哪一年

最早是1840年鴉片戰爭

英國軍艦開進珠江,之後開入長江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簽訂的中英《天津條約》中有長江航行權的專款:"長江一帶各口英商船隻俱可通商。……除鎮江一年後立口通商外,……准將自漢口溯流至海各地,選擇不逾三口,准為英船出進貨物通商之區。"

Ⅹ 南海是不是中國的領海,為什麼外國的軍艦和軍機隨意進來

這個,你說呢!~ 只有在我國進行注冊登記之後才能在我國領海內自由通行。如果外國船隻隨便進入我國領海,那就是非法入侵,海軍負責驅逐與制止,不聽勸阻還可擊沉。沒事建議你看下咱們中國的法律,我相信世界上無論哪個國家它也不可能讓船隻隨便穿梭於各國領海之內吧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英國軍艦可以進入中國內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制裁伊朗給伊朗帶來了什麼 瀏覽:821
結合所見所想如何理解中國精神 瀏覽:704
中國最大的宅院是哪個 瀏覽:359
一千萬越南盾什麼生活水平 瀏覽:576
印尼gdp為什麼這么高 瀏覽:357
英國進入中國的關稅是多少 瀏覽:863
中國哪裡可以賽車 瀏覽:50
錯把工廠報價發給英國客戶怎麼辦 瀏覽:706
印尼人用微信怎麼實名制 瀏覽:635
義大利南部丘陵地區種植什麼 瀏覽:304
德國為什麼打英國空軍 瀏覽:425
廣西哪個市場換越南盾 瀏覽:181
想去印尼需要辦理什麼 瀏覽:662
中國女排和義大利比分如何 瀏覽:369
中山越南語培訓班機構收費多少 瀏覽:192
為什麼伊朗和伊拉克地震多 瀏覽:277
越南還有多少個省沒出現新冠肺炎 瀏覽:637
英國的微信怎麼使用 瀏覽:354
如何用美食擺出中國國旗 瀏覽:958
合肥到越南機票多少錢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