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空軍基地被扔在哪裡

英國空軍基地被扔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9-09 11:55:13

A. 1940年不列顛之戰是什麼

指1940年英德之戰。在整個不列顛空戰期間,英國損失作戰飛機近千架,被炸死炸傷各類人員14.7萬餘人,被毀房屋達100多萬幢。但英勇善戰的英國飛機員也給納粹造成了無法承受的損失,使德國損失飛機2400餘架,海獅計劃不得不無限起推遲,並最終化為泡影。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0年初,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挪威等國相繼淪陷。5月,德軍翻越阿登山脈,繞過馬其諾防線深入法國領土。納粹德國的鐵蹄很快將脆弱的法蘭西抵抗力量碾得粉碎。6月22日,法國投降。然而,英國卻成功地用軍艦、商船、漁船等渡海工具從敦刻爾克撤回了遠征軍以及法國抵抗力量30餘萬人,從而使英國擁有了令納粹德國感到不安的抵抗實力。
輕而易舉的勝利使希特勒的慾望無限膨脹起來,他開始把注意力轉向東方,准備向蘇聯發動進攻。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希特勒希望能與英國旗和。他相信,英國人已經嚇怕了,只要他一進行戰爭恐嚇,敵人就會不戰而降,和談當然是英國人求之不得的。因此,在1940年5月至7月這兩個月里,希特勒並沒有定下進攻英國的具體計劃,而是在草擬對英國的"和約"。他通過當時中立的瑞典國王和梵蒂岡的羅馬教皇,向倫敦試探和談的可能性。納粹黨徒還企圖綁架取道西班牙和葡萄牙前往巴哈馬就任總督的英王的兄嫂溫莎公爵夫婦,妄圖以重金收買,為其溝通和談渠道。
然而,此時擔任英國首相的已不是軟弱無能的張伯倫,而是"好戰"的原海軍大臣丘吉爾。英國人民對政府過去執行的綏靖政策已深厭痛絕,他們不能容忍政府一錯再錯。 5月13日,丘吉爾在首相就職典禮上代表內閣全體成員演講:"......你們問:我們的政策是什麼?我說,我們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賦予我們的全部力量在海上、陸地和空中發動戰爭,向黑暗可悲的、人類罪惡史上沒有先例的獸性暴政發動戰爭。 這就是我們的政策!"以丘吉爾為代表的新政府代表英國人民向萬惡的納粹公開表明了戰斗到底的決心。
英國人的抵抗決心使納粹德國的誘降計劃徹底破產。於是,惱羞成怒的希特勒決心以武力征服。

"海獅"出籠 空軍初受挫

1940年7月16日, 希特勒發出了准備進攻英國的16號指令,即"海獅計劃"。"海獅計劃"總的戰略意圖是:在從拉姆斯格特到懷特島以西的廣闊戰線上,進行一次突然的軍事行動;以部署在挪威、荷蘭、比利時和法國的3000架飛機去摧毀英國的防禦體系,在空戰中消滅英國空軍,並用火力壓制住英國海軍,奪取制空、制海權,然後派25到40個師登陸作戰,一舉佔領英國。
"海獅計劃"規定:在8月5日前後開始對英國進行空中攻勢,然後根據空中攻勢的結果決定登陸日期。因此,"海獅計劃"成敗的關鍵將取決於空中戰役的結果。希特勒把全部希望寄託在空軍司令戈林身上。
帝國元帥戈林1893年1月生於巴伐利亞,其父與鐵血宰相俾斯麥關系親密,曾受俾斯麥委派出任德屬西南非洲(今納米比亞)總督。戈林1911年畢業於德國的"西點"--大利希特菲爾德軍事學院,然後轉入空軍學習飛行,一戰中曾任著名的里希特霍芬飛行中隊的最後一任指揮官。一戰結束後,落難的戈林結識了希特勒,成為希特勒的最得力的助手之一,為希特勒組建自己的隊伍,奪取政權立下汗馬功勞。1935年,戈林又受命組建了獨立的德國空軍。在戈林的扶植下,德國空軍迅速發展,至1940年初,已擁有各類飛機4000餘架,另外每月還能新增戰斗機475架、轟炸機265架。
根據希特勒的指示,戈林組成了攻擊英國的空軍集團。該集團由第2、第3、第5航空隊組成,分別部署在法國西北部、比利時、荷蘭、丹麥和挪威,從而形成了對英國的半月形攻擊態勢。該集團共擁有各類作戰飛機3500餘架,其中戰斗機1400餘架,轟炸機1600餘架,各型預備飛機400餘架。而當時英國本土防空力量只有戰斗機約800架,高炮2000餘門。德軍無疑擁有絕對的數量優勢。 戈林向希特勒宣稱,他的空軍"只需4天時間,就可像進攻波蘭那樣戰勝英國"。 然而,戈林忽視了英國巨大的戰爭潛力。不列顛之戰開始不久,英國航空工業隨即加緊了作戰飛機的生產,僅8月份就生產各類飛機1600架,其中殲擊機600餘架;而且英國擁有本土防衛作戰的有利條件,飛行員沒有被捕的風險。
事實上,納粹德國在6月初就以一小部分兵力開始了對英國的試探性轟炸,企圖通過轟炸誘使英國戰斗機暴露實力和駐地,以查明英國空軍的兵力與部署情況,消耗與其憊英國空軍的戰鬥力及試探英國防空體系的范圍和有效程度。德國空軍所選擇的轟炸目標主要有空軍基地、城市和運輸商船。盡管在兩個多月的試探性轟炸中,德國差不多攻擊了英國所有的空軍基地,炸沉船隻45萬余噸,在很大程度上干擾了英國的戰爭准備,但英國空軍的頑強抵抗使"海獅計劃"尚未付諸實施即遭到挫折。其中有代表性的一次空戰發生在7月10日。
7月10日早晨,巡邏中的德國偵察機發現了從福克斯頓駛往多佛爾的英國大型沿海護衛艦隊。情報很快傳到了德軍海峽轟炸機隊司令約翰內斯·芬克上校的前線指揮部。指揮部立即向1個轟炸機大隊發出了戰斗警報,並命令1個殲擊機大隊護航,另1個驅逐機大隊也飛往同一目標。這70餘架德國飛機很快升空,組成立體編隊向英國海岸撲去。 芬克上校自負地命令說:"堅決將其擊沉,決不允許英國船隻在海峽航行。"看來,他是下決心要給英國船隊一點顏色。
德機起飛後不久,英國本土搜索雷達網中的幾個雷達站同時發現在加來上空有大批敵機集結。於是,英國戰斗機迅速從拉姆斯格特附近的曼斯頓機場起飛迎戰。英空軍第32飛行中隊的6架"旋風"式戰斗機在比金·希爾隊長的率領下向加來上空飛去。飛行員們在地面雷達引導下准確地向敵機逼近。當強大的德機陣容出現在面前時,他們不禁大吃一驚:敵機分為三層,組成了低、中、高立體隊型。在20架轟炸機上面是一層近距離支援的驅逐機,最上一層是殲擊機。
但他們並未因此而驚慌失措。隊長比金·希爾中尉冷靜地命令戰友們飛進積雨雲中,躲過德國殲擊機群,然後再伺機襲擊飛行在殲擊機群下方的轟炸機。
時機終於來了。"攻擊!"希爾果斷發出了戰斗命令。
3架"旋風"戰斗機像餓虎撲食一樣向敵轟炸機群直撲過去,另外3架則朝驅逐機群猛沖,奮力阻擊敵護航機隊,為同伴殲敵創造條件。
這是一場6∶70的空中肉搏戰!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空中攻擊戰!
頃刻之間,船隊上方布滿了盤旋翻滾,追逐混戰的飛機。發動機尖厲的吼叫聲,機槍、機炮呼嘯的轟鳴聲不絕於耳。德國轟炸機被突如其來的英國飛機嚇懵了,倉惶扔下炸彈,海面上頓時掀起一股股沖天水柱。
1架德機首先被擊中,拖著濃煙滾滾的尾巴一頭栽向大海。接著,又是"轟"的一聲巨響,2架德機相撞了,天空頓時閃現出一個巨大的火球,燃燒著的飛機殘骸碎片漫天撒落在英吉利海峽。面對這種形勢,德機匆忙返航,撤出戰斗。它們只擊中了1艘船。而英國6名飛行員全部安全返航。

"鷹 目 計 劃"

"海獅計劃"實施前空戰的失敗並未能打消希特勒吞並英國的野心。相反,他希望"德國空軍對英國的偉大空戰"立刻開始實施。8月2日,德國空軍總司令部發布了發動"不列顛戰役"的命令。戈林誇下海口:英國南部的空中防禦將在4天內土崩瓦解,而英國空軍則將在4周之內被逐出英國上空。8月6日,戈林命令下級指揮官在10日開始全面出擊。這次進攻計劃被稱為"鷹目"計劃。許多德國飛行員一想到這項能使他們贏得戰爭勝利的"鷹目"計劃就得意非凡,他們把不列顛島的地圖畫在機身上,並加上"倫敦-8月15日-完蛋"這種十分傲慢的說明。
由於天氣原因,計劃被迫推遲。8月12日,戈林下令於次日實施"鷹目"計劃。作為大空襲的前奏,德國空軍12日對英軍的沿岸雷達站進行了猛烈的突襲。英國有6個雷達站被擊中並遭嚴重破壞,1個雷達站被完全摧毀。但德國人此時還不了解雷達對英國防空的重要性,他們在發展和運用這種電子裝置方面遠遠落在英國人後面。德國王牌飛行員阿道夫·加蘭德後來說:「我們意識到皇家戰斗機中隊一定受地面某種新裝置的控制,因為我們聽到指揮'噴火'式和'颶風'式飛機同德國機群作戰的命令是非常熟練和准確的。這種雷達及其對戰斗機的控制使我們感到意外,而且是非常慘痛的意外。可是我們卻拿它沒有辦法,怎麼也炸不爛它。"
從8月13日開始至8月23日,"不列顛戰役"進入第一階段,在歷時10天的戰斗中,德國對英國進行了5次大規模轟炸,企圖摧毀英國空軍。德國空軍採取的戰術手段是集中優勢兵力,空襲英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和空軍主力配置地區,採取大機群出航,小編隊進入目標分波次連續突擊,使英國防空力量不能實施集中抗擊。
8月13日,天空陰雲密布,能見度極差,特別是在蘇塞克斯和肯特上空,密布的濃雲常常低至4000英尺,天氣比以前更不適合空戰。但戈林已經不能再等了,希特勒已急不可耐,甚至有點憤怒了。於是,強大的德國轟炸機隊按計劃出發了。
但是,護航的戰斗機隊卻沒有按計劃同時期飛,只有少數戰斗機跟隨而出,德國轟炸機只好在幾乎沒有戰斗機掩護的情況下單獨出擊。由80架"道尼爾"-17飛機組成的龐大機群前去轟炸東徹奇機場和希爾內斯港口, 數量差不多的「容克"-88飛機,從海岸上空轟鳴而過,飛向奧迪漢和法恩巴勒,一大群"施圖卡"飛機則沿著漢普郡海岸線飛行。
由於部署了警戒雷達,英國戰斗機司令部很快得到了德軍即將來空襲的情報。第8戰斗機大隊司令派克將軍命令兩個"噴火"式飛行中隊和兩個"旋風"式飛行中隊前去保護泰晤士河口的一支船隊以及霍金吉、羅斯湯兩地的前進機場,並派出一個機群在坎特伯雷上空巡邏。他把2/3的"噴火"式飛機和一半的"旋風"式飛機留在手頭,以便對敵機實施集中攻擊。第10戰斗機大隊司令布蘭德也派出了兩個中隊的「旋風"飛機到多塞特上空巡邏。
德國最先出擊的是第1飛行訓練團第5驅逐機大隊。23架雙引擎驅逐機在大隊長林斯貝爾格上尉的率領下,進入蘇格蘭南岸地區。
當林斯貝爾格上尉越過英國海岸線時, 處在編隊最後的一架飛機發出警報:"後方發現'噴火'式飛機。"
這一聲警報使德國飛行員們像遭到電擊一樣,神經頓時緊張起來。他們明白:多少顯得有些笨拙的雙發"梅塞施米特"飛機的飛行性能不如英國的"噴火"式。 "梅塞施米特"-110飛機於1936年編入現役, 最高速度為545公里/小時,航程1400公里, 機載20毫米航炮2門,7.92毫米機槍6挺;「噴火"式飛機1937年底開始服役,時速500公里/小時,機載8挺白郎寧機槍,射速高達1260發/分。盡管"噴火"式飛機的速度和爬升率要稍慢於梅塞施米特-110,但其轉彎半徑小,操縱方便,戰斗中顯得機動靈活。
林斯貝爾格立即命令全隊排成圓形防禦陣式,互相掩護尾部。林斯貝爾格率先按編隊部署開始轉彎。在他還沒有完全轉過來的時候,飛在高空的英國殲擊機突然高速從後方追了上來。
林斯貝爾格的飛機馬上向右一拐,巧妙地避開了"噴火"式飛機的火力。好險哪!子彈從他的左側擦身而過,"噴火"式戰斗機撲了個空。另一架德機想用俯沖動作躲避,但卻沒有林斯貝爾格走運,這架德機的速度沒能一下子提起來,因而被英國飛機緊緊咬住,遭到攻擊。
"噴火"式飛機的機翼下噴吐著火舌,竭盡全力向圓形方陣俯沖而來。水平飛行的驅逐機在射程之內能夠捕捉戰機的時間只有短暫的一瞬,因此,"噴火"式飛機的8挺機槍一起向德國飛機噴射。一會兒,就有兩架德機被擊落了。
林斯貝爾格上尉的驅逐機大隊返回基地時損傷過半,有5架被擊毀,10多架中彈受傷。這次出擊引起的餘波兩天後還在德軍中回盪。戈林大發脾氣,他怎麼也不能容忍他的空軍出現這種情況。這個戰果給戈林一記響亮的耳光。他誇下的海口看來不可能實現了。
德軍在其他方向的情況也同樣不妙,以東徹奇機場為目標的德國轟炸機群顯然成功地實施了轟炸,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以希爾內斯港為目的地的轟炸機群更不走運,被英國"旋風"式飛機緊緊咬住,只好胡亂扔出炸彈,偷雞不成反蝕把米。"鷹目"行動結束時, 德國空軍共損失飛機47架,另有80餘架被擊傷,而英國空軍僅損失飛機13架。"進攻失敗了",德國空軍里希特霍芬將軍在日記里沉痛而又無可奈何地寫道。

B. 美國在英皇家空軍基地為何被封鎖

據英國媒體報道,美國空軍位於薩福克郡的米爾登霍爾皇家空軍基地被封鎖,稱發生「重大事件」。

英國防部發言人稱,薩福克郡的米爾登霍爾皇家空軍基地因「安全事件」目前已被封鎖,薩克福克警方正在進行調查。警方不久後會公布詳細信息。

目前還不清楚事情的重要原因!

C. 1940年8月12日,英國林奈機場遭受了怎樣的轟炸

1940年8月12日9時30分,古茨曼少校的第2轟炸航空團第1大隊的DO-17式飛機在強有力的戰斗機掩護下,對英國林奈機場進行了一次飽和轟炸。上百枚50公斤炸彈,把這個機場跑道炸得坑坑窪窪,連機場的機庫也被炸毀。接著遭到襲擊的是英國空軍戰斗機司令部的霍金基地。同時清晨剛遭受襲擊的林奈基地又再一次遭到攻擊。

D. 在不列顛之戰艱難的第二階段為什麼英國面臨著災難性的危險

從1940年8月13日至9月6日是不列顛之戰艱難的第二階段。德軍集中突擊英空軍基地和雷達站,尋殲英空軍主力。德國飛機8月24日開始把那些致命的炸彈投向第11大隊的7個扇形站。雖然英國的扇形站沒有一個被完全炸毀,但是受到一連串轟炸,遭到嚴重破壞,特別是位於比金山和肯利的扇形站損失慘重。這些神經中樞的功能開始萎縮。此後,英國各前線機場也遭到空襲。8月31日,皇家空軍的戰斗機指揮部遇到了它最糟糕的一天。一批又一批的德國轟炸機呼嘯而來,像月球上的環形山,機場的倉庫和指揮大樓被夷為平地,輸電線路被切斷,飛機被炸毀,地面人員喪生。這一天,德國人總共扔下4400噸炸彈。皇家空軍共損失了39架飛機和14名飛行員——這是迄今傷亡最多的一天,自不列顛戰役打響以來,德國一天之內被摧毀的飛機頭一次少於皇家空軍損失的飛機。在隨後的幾天里,風暴和陰雲再也沒有光顧過英格蘭上空,接連幾天陽光燦爛,萬里無雲。從8月24日到9月6日接連13天,德軍幾乎每天組織千機大轟炸,即平均每天出動近1000架飛機對英國南部的機場、空軍地面部隊及航空工業實施攻擊。這些攻擊及其由此而引起的空戰在此間達到了高潮。不列顛戰役已經進入了決定性階段,英國皇家空軍駕駛員1個月以來一直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之中,每天要出動好幾次,他們已經太疲勞了。盡管他們堅持著進行最後艱苦的努力,但德軍方面的數量優勢開始發揮效力。隨後,為了迷惑英國皇家空軍的雷達監測人員,德國人在空中採取了一種新的戰術,即德國空軍的機隊整天在法國沿岸飛上飛下,正好在皇家空軍的雷達屏幕所能看到的范圍之內。監測人員根本就無法預測究竟哪一隊飛機會突然轉向北方,掠過英吉利海峽,對英發動真正的進攻。第11戰斗機大隊的5個前進機場和6個戰區機場都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在肯特海岸上的曼斯頓和利姆2個機場有好幾次接連幾天不能供戰斗機使用。保衛倫敦的主要戰斗機基地比金山3天內遭到6次轟炸,基地調度室被摧毀,傷亡7名地面人員,以致有1個星期之久只能供1個戰斗機中隊使用。皇家空軍的戰斗機防禦力量開始變弱了。在這關鍵性的兩周中,英國被擊落重創的戰斗機有290架;德國空軍損失285架飛機,其中戰斗機214架,轟炸機138架。英國面臨著災難性的危險,整個國家也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E. 英不列顛之戰第一階段中吉利海峽的空戰情況是怎麼樣的

從1940年7月10日至8月12日為不列顛之戰的第一階段。此間,德軍企圖攻擊英吉利海峽的英國艦船和英國南部諸港口,以引誘英戰斗機出戰,查明英空軍的兵力部署、防空作戰能力。

自從7月10日的第一場大戰之後,在隨後的10天德軍不斷空襲英國運輸船隊,使用的兵力也日益擴大,皇家空軍損失了50架戰斗機。7月20日,有6位皇家空軍的飛行員身亡,這是迄今傷亡人數最大的一次。德國欣喜若狂,英吉利海峽上空的戰斗似乎正在按德國人所希望的發展。

此後的英吉利海峽空戰幾乎每天都有,從7月10日至31日德國損失180架飛機,其中100架是轟炸機;英國損失70架戰斗機,約4萬噸貨船被擊沉,但是皇家海軍的艦艇完好無損。因此,就戰斗機的損失而言,雙方不相上下,打了個平手。

德國空軍在摧毀英國戰艦上並沒有取得多大進展,同時,它也沒能使英國空軍戰斗機飛行員疲於奔命,因為英國空軍有意只派少數飛行員參加戰斗,德國空軍引誘英國戰斗機起飛,想在空中加以消滅的企圖也已落空。

英吉利海峽上空的初戰失敗並未能打消希特勒吞並英國的野心。相反,他希望「德國空軍對英國的偉大空戰」立刻開始。8月1日,希特勒簽署了德軍最高統帥部下達的關於加強對英國海戰和空戰的第17號總指令。根據這個總令德軍擬制了「鷲日作戰」計劃,規定共同擔負這一任務的第2、第3航空隊的首要任務是殲滅敵戰斗機,即英國空軍的「噴火式」和「颶風式」戰斗機,其次是戰斗機機場、海岸雷達站以及英格蘭南部的所有地面防空組織。希特勒真希望德國空軍能迅速、無情、勇猛地完成消滅英國空軍、奪取制空權的任務,以便在不久的將來開始真正的入侵——「海獅」行動。

遭德空軍轟炸的英空軍基地

F. 阿英的馬島戰役過程

1981年的阿根廷通貨膨脹率高達600%以上,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到11.4%,製造業產量下降為22.9%,薪資成長只達到19.2%;國內的受到越來越多支持的工聯決定發動長期性大罷工,軍政府受到人民的唾棄與憎惡。 作為1981年到1982年間當時阿根廷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領導人,加爾鐵里,在面對嚴重的國內的經濟問題和人權問題上,選擇經由通過自認為一場干凈利落的馬島戰役,以其勝利的結果來轉移公眾的焦點。於是阿根廷執政當局以巧妙的暗示表達入侵馬島的意圖,並且造成聯合國的壓力;1982年3月19日,一群阿根廷當局酬佣的廢五金商人強行登陸了位於馬島以東1,390公里處的南喬治亞島,他們在南喬治亞島建立了營地,並升起了阿根廷的國旗。英國皇家海軍的堅忍號(Enrance)破冰船被派遣去拆毀這個營地,但是由於堅忍號武裝程度幾乎為「貧脊」的等級(僅有2挺20毫米俄勒康機炮,除非另外搭載兩架黃蜂式直升機),帶著一個排的陸戰隊打算將這些升國旗唱國歌的阿根廷人趕走。但是阿根廷海軍5,000噸的Bahía Buen Suceso(喜事灣號)已經先放下100名士兵登陸,堅忍號只好折返。 不確定英國是否漏過還是忽略了這一警告,並沒有作出任何反應,包括外交上。英國不積極的反應以及1981年英國國防大臣約翰·諾特(Sir John William FredericNott)計劃將堅忍號從馬島撤離(作為在整個英屬海外領地裁軍計劃的一部分),使得艦長巴克(Royal Navy captainNicholas Barker)認為將英國海軍在南大西洋唯一的武力展示撤走就是向阿根廷間接的宣示「英國不會,也不再能夠保護自己在海外的領土」;加上同年《英國國籍法》中限制給予馬島居民全面的公民權這一系列事件,使阿根廷認為,用武力奪取馬島控制權的時機已經到來。 作為加爾鐵里最好的支持者,阿根廷海軍司令霍黑·阿那亞(西語:Jorge Isaac Anaya,Adm.)以他一貫反英的立場負責制定這一次登陸馬島的計劃,又稱為「羅沙里歐作戰」(Operation Rosario),初步規模如下: * 兩棲登陸部隊為3,000人,藉由優勢兵力壓倒並包圍馬島上駐守的寥寥無幾的皇家海軍陸戰隊與當地警察,迫使其投降以減少無謂傷亡。 * 佔領成功後應將島上之戰俘與居民驅逐出境;入侵之部隊應於48小時內完成撤回原駐地的任務。 * 馬島最高行政官改為軍事總督,並配署500名憲兵進行軍事統治。 就在1982年初英阿兩國並不熱切的外交斡旋失敗後,以及小小的堅忍號無功而返的行動讓作戰計劃最終被確定。事實上攻佔馬島的前奏一直從火腿族愛好者的交流中被曝光,以及阿根廷海軍開始在貝爾格拉諾港運送部隊上船,盡管種種跡象表明,英國聯合情報委員會拉美組在3月30日仍然表明「侵略行動不會馬上到來」。
外交上的失敗
英國和阿根廷的正式外交關系在沖突發生後已經中斷,因此雙邊協商的過程幾乎可以用曲折離奇形容,亦即透過某些國家扮演第三方代言人放話的角色,成為一種奇特的「穿梭外交」(shuttle diplomacy);秘魯和瑞士分別代表阿根廷與英國的代言人。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西語:JavierPérez deCuéllar)承認,他爭取和平的努力沒有奏效;秘魯和瑞士的努力也不能阻止沖突,一項由當時秘魯總統費爾南多·貝朗德·特里(FernandoTerry)起草的和平計劃也被看不出有任何妥協空間的英阿雙方拒絕了。
入侵
英國政府最終還是對馬島總督杭特(Governor Hunt)發出警告,阿根廷可能在3月31日入侵。為此,杭特將手邊象徵性的兵力發布戰備,並將指揮權交給駐守當地的陸戰隊指揮官麥克·諾曼少校(Maj. Mike Norman RM)。 至於阿根廷的軍事行動指揮官為海軍少校吉耶額摩·桑切斯-薩巴洛茲(GuillermoSanchez-Sabarots),在4月1日發動代號為「藍色」作戰(operation codenamed Azul(blue))率領他指揮的的特種部隊在鯡魚灣(Mullet Creek;Mullet creek)雷克岬(Lakepoint)登陸。他並利用夜視鏡在雲層遮蓋的夜色中率領84個士兵向前推進,攻下「郁悶溪」(Moody Brook;Moodybrook)兵營、總督府以及斯坦利港,直到4月4日英國駐馬島政府投降。這一場仗有一名阿軍士兵陣亡,英軍有一名官兵受傷。英國迅速地以外交方式回應給予阿根廷壓力。但是由於距離遙遠,所有的軍事行動都必須仰賴皇家海軍出動特遣艦隊(Task force)。317特遣艦隊由三至四個子艦隊所組成,以戰事的發展為擴編的考量。艦隊最高統帥(Commander-in-ChiefFleet)為海軍上將約翰·費德豪斯Adm. Sir JohnFieldhouse)指揮。航空母艦為特遣艦隊317.8的核心武力,由海軍少將伍華德(Rear adm. John "Sandy"Woodward)指揮。包含了兩艘航空母艦赫密士號(又譯競技神號)和新服役的無敵級航空母艦無敵號,其上20餘架海鷂式垂直升降戰機是整個特遣艦隊能用來對抗阿根廷軍隊的空中武力。這支特混艦隊享有自主權,能夠把兵力投射到福克蘭群島的沿海地區。 海軍准將麥可克拉普所指揮的另一支海軍特遣艦隊317.0,兩棲部隊為其主要力量。與通常認知的不同的是伍華德的指揮權並不及於克拉普的支隊。其搭載的特遣部隊317.1,由皇家海軍陸戰隊第三突擊旅組成(包含英國陸軍傘兵團和皇家裝甲團)。這個特遣部隊由陸軍准將朱利安湯姆生所領導。這支部隊大多部署在臨時徵用的堪培拉號郵輪上。 第三個特遣群(Task group)由潛艇所組成(TG 320.9),擁有三至四艘潛艇,由潛艇將官指揮。行動開始前,英國宣稱以福克蘭二百海里(三百七十公里)的范圍為禁航區("total exclusion zone"),不許外國船隻進入。 在整個行動中,有四十三艘英國商船(英語稱"ships taken up from trade"/「自貿易徵召」)為特遣艦隊服役或補給。提供燃料物資等的貨櫃船及油輪形成了一條來往英國至南大西洋的八千海里後勤線。 自艦隊起航到前線和五月一日反攻期間,艦隊曾經遭到阿根廷軍方以民航波音707客機進行跟蹤偵查跟蹤。其中幾次在封鎖區外被獵鷹式戰機攔截,但無受任何攻擊;主要是到真正開戰之前英阿雙方的外交協商仍然在進行中,甚至英方對於是否開戰的立場不無疑問。 順便一提的是英國皇室安德魯王子,也是第三順位的王位繼承人,在無敵號航空母艦上的820中隊以一名海王型(SeaKing)直升機飛行員的身分服役,任務除了一般的反潛艇及反艦只巡邏外,他駕駛的直升機還負擔充當臨時性機載預警平台,協助意外疏散、運送及搜救等行動。 英國將其反攻軍事行動代號為「共同作戰」(OperationCorporate)。當特遣艦隊由英國出發時,美國的《新聞周刊》雜志封面頭條為"The Empire StrikesBack"(帝國大反擊),用剛上畫的星際大戰電影名稱來幽默地關聯舊的大英帝國
到四月中旬時,英國皇家空軍在大西洋中的阿森松島上的威迪亞威克空軍基地(Wideawake airfield,RAF AscensionIsland)開始進駐,包括負責護航的麥道幽靈FGR.2戰斗轟炸機與44中隊的火神轟炸機、還有一個勝利式空中加油機機群。與此同時,皇家海軍特遣艦隊抵達阿松森島水域為戰事做准備。有一小型部隊已被派往前線光復南喬治亞島。

G. 美天文學家稱:外星人可能已來過地球!英空軍基地事件能證明

如果請天文學家回答一個問題:是否存在外星人?天文學家肯定會告訴你“那是必須的!”,但如果又有一個問題:他們是否來過地球,那麼天文學家的頭就會像撥浪鼓一樣告訴你:“NO!”,但弗吉尼亞大學的天文學家凱爾西·約翰遜對此持有比較開放的態度!


隨後機場下令戰斗機起飛跟蹤並觀察,戰斗機飛行員追逐飛行物,但始終未能追上,因為目標飛行物總是以超出戰斗機機動的極限飛行,後因燃油消耗至返航極限只能放棄。除當事者美國空軍以外,英國地面雷達也有這個過程的詳細記錄!

H. 關於《血灑長空--不列顛之戰》的歷史故事

9月15日經過八天的調整和補充,英國空軍先後出動了19個中隊300餘架戰斗機,迎戰前往倫敦的德軍200架轟炸機和600架戰斗機組成的大機群,激烈的空戰持續了整整一天,在英軍英勇抗擊下,很多德機漫無目的投下炸彈,匆匆返航。全天有56架德機被擊落,其中34架轟炸機,另有12架在返航和著陸途中傷重墜毀,還有80架飛機是帶著滿身的彈痕著陸,英軍在空戰中損失20架「颶風」和6架「噴火」,還有7架傷重報廢。這天是不列顛空戰的轉折點,德國空軍終於意識到,並沒有掌握英國南部的制空權,並不能夠在白天進行為所欲為的空襲,英國空軍不但沒有被消滅,而且還很強大! 丘吉爾首相親臨第11大隊的指揮中心督戰,他將這天稱為世界空戰史上前所未有的、最為激烈的一天!戰後,英國就將9月15日定為不列顛空戰日,以紀念這一輝煌勝利!9月16日和17日,英國空軍挾勝利餘威出動轟炸機對德軍集結在沿海的用於登陸的船隻和部隊進行了猛烈攻擊,擊沉擊傷近百艘船隻,並給德軍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和物資損失,迫使希特勒於9月18日下令停止在沿海集結船隻。9月16日 德國飛機集中轟炸倫敦至19日,由於天氣不佳,德軍僅進行小規模空襲,戰果很小。 為減少飛機損失,戈林下令從10月1日起對倫敦的空襲從白天改為夜間,並鑒於英軍戰斗機注重攻擊轟炸機,忽視戰斗機的特點,白天由梅塞施米特-109加掛炸彈,進行偷襲。一開始果然奏效,加掛炸彈的梅塞施米特-109毫無阻攔,順利到達目標上空,轟炸連連得手。英軍隨即吸取教訓,對德軍任何飛機都進行攔截,由於梅塞施米特-109加掛炸彈後,非常笨重,不堪一擊,損失極大,德軍只好終止這一戰術。 10月12日,希特勒決定將「海獅計劃」推遲到1941年春,實際上放棄了在英國登陸的計劃,所謂推遲僅僅是遮人耳目的幌子,因為德軍統帥部早就決定1941年夏入侵蘇聯,自然不可能再進攻英國了。10月25日,義大利空軍也派出飛機加入對英國的空襲,但意軍飛行員一見到英軍兇猛准確的高射炮炮火就嚇壞了,仍下炸彈掉頭就逃。直到11月10日,英軍首次擊落了意軍飛機,才知道義大利也參加了空戰。 在9月7日至10月的第三階段中,德國企圖通過對倫敦的恐怖空襲來迫使英國屈服的計劃被徹底挫敗,德軍在此期間損失飛機433架,英軍則損失242架。實際上這一階段的空戰已經宣告了德國在此次空中戰役的失敗。 德軍並不甘心這樣的失敗,仍繼續對倫敦並擴大到考文垂、伯明翰、利物浦、南安普敦等城市實施夜間空襲,不列顛戰役進入了第四個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德軍空襲的目的不再是消滅英國空軍,而是對英國工業城市進行空襲削弱英國的軍事工業,並製造進攻英國的假象,一方面可以牽制英軍的大量海陸空軍於本土,另一方面還可掩護為進攻蘇聯而進行的准備。 在這一階段中,最典型的戰斗就是11月14日夜間代號為「月光奏鳴曲」的對英國航空工業基地考文垂空襲。 尤其悲壯的是英軍通過破譯德軍的最高機密--埃尼格瑪密碼機,事先已經確切掌握了德軍的空襲計劃,但是為了不讓德軍察覺這一「超級秘密」,英國戰時內閣決定一切照常,既不增加考文垂的防空力量,也不提前發出警報疏散平民!當晚,德軍共出動449架亨克爾-111轟炸機,由於德軍使用了代號為「X-蠟膏」的無線電導航技術,轟炸非常准確,有394噸爆破彈和56噸燃燒彈落在考文垂市中心,德軍還投下了127枚延時炸彈,以破壞英國人的救援行動,考文垂有5萬多幢建築被炸毀,死554人,重傷864人,12家生產飛機零部件的工廠遭到嚴重破壞,致使英國飛機減產20%,考文垂市區的水、電供應中斷35天才恢復,損失相當慘重。 英軍起飛了120架次夜航戰斗機進行攔截,高射炮部隊發射1.2萬余發炮彈,卻只擊落擊傷德機各1架。從單純軍事角度而言,此次空襲是非常成功的,並且由於其具備了戰略轟炸的典型特點,被 丘吉爾著名的V字手勢很多軍事家譽為戰略轟炸的「雛形」,在軍事史上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倫敦的防空力量很薄弱,英國空軍的主力部隊遠在南部,保衛城市上空的只有高射炮部隊和懸浮在空中的阻塞氣球。而對如此可憐的防守力量,難怪德國飛機如入無人之境、喪心病狂地進行轟炸了。 英軍在發現德軍使用無線電導航技術以提高夜間轟炸精度後,迅速採取了針對性的措施,建立了一批專用電台,對德軍的無線電導航信號有意進行錯誤轉發或強力干擾,通過這些早期的電子對抗,使德軍無線電導航的轟炸精度下降了80%,誘使德軍將大量炸彈投到了無人地帶。 1940年底,由於英軍戰斗機、高射炮等部隊的英勇抗擊,德軍損失越來越大,為減少飛機損失,德軍空襲逐漸由白晝轉為夜間,而且規模和強度也逐漸減小,500架次以上的規模屈指可數。因為主要採取夜間面積的戰術,除了破壞城市建築,屠殺平民,製造恐怖氣氛外,軍事上的作用很小。入冬以後,英倫三島惡劣的天氣也使德軍空襲的規模日益下降。 1941年3月起,隨著天氣的好轉,德軍的空襲也逐漸加強,這時德軍發動空中攻勢目的只是為了製造進攻英國的假象,掩蓋即將開始對蘇聯的作戰。 5月10日晚,是德國空軍主力撤往蘇聯戰場之前對倫敦進行的最後一次大規模空襲,德軍發動此次空襲,無非是在放棄進攻英國之前,發泄一下失敗的怨氣。當晚德軍出動500餘架次,對倫敦進行狂轟濫炸,所有參戰飛行員都得到指示,可以將炸彈仍在任何地方,700噸爆破彈和燃燒彈落在倫敦市區,燃起的大火照亮了大半個夜空,倫敦平民有1436人被炸死,1800餘人重傷。隨著6月22日德軍進攻蘇聯的開始,德國空軍主力轉往蘇聯戰場,對英國的戰略空襲也終於停止。人類戰爭史上最驚心動魄的大空戰——不列顛之戰終告結束。 [編輯本段]不列顛之戰結果 倫敦股票交易所和英格蘭銀行險些被炸毀在1940年7月至10月不列顛之戰的最關鍵階段中,德軍出動飛機共約4.6萬架次,投彈約6萬噸,被擊落各型飛機1733架,被擊傷943架,損失空勤人員約6000人。英國空軍損失飛機915架,飛行員414人,英德雙方飛機損失比0.527:1,飛行員損失比0.069:1。在空襲中英國被炸毀的房屋超過100萬幢,無辜平民死傷達14.7萬,佔英國在戰爭中死傷人數的20%。至1941年5月,德軍在對英國空襲作戰中,損失的飛機更是超過2000架。英軍損失飛機共995架。 在這樣激烈的空戰中,自然涌現出了一批王牌飛行員,英國空軍前五位王牌是:並列第一名是第85中隊的阿拉德上尉和第501中隊的萊西少尉,戰績都是23架;第三名是第32中隊的克羅斯利少校,戰績是21架;並列第四名是第41中隊的麥凱拉少校和洛克少尉,戰績都是20架。英國海軍航空兵借調到空軍的68名飛行員中也涌現出了三位王牌,他們是擊落敵機7架的波爾中尉、擊落6架的布萊克中尉和擊落敵機5架的柯克中校。參加不列顛之戰的外籍飛行員中,捷克的佛蘭切賽克以擊落17架的戰績名列第一。 [編輯本段]不列顛之戰評價英國空軍挽救了英國!1940年9月20日,英國首相丘吉爾在演講中以後來被廣泛引用的名句來贊譽:「在人類戰爭歷史上,從來沒有這么多人從這么少的人那裡得到這么多!」毫無疑問,這么少的人當然是指英國空軍的飛行員、地勤和指揮通信人員,當時英國空軍的全部作戰人員,從飛行員、地勤到指揮通信,僅區區3000人!這么多的人不但是英國人民,而且還包括所有不願忍受納粹暴政的人民。 英國取得不列顛之戰勝利原因主要有:戰略上,英國早就預見到了英國生死存亡的關鍵取決於制空權的爭奪,所以從1940年5月就開始有計劃有目的地採取一切措施來加強防空,在指揮體制、防空兵力部署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備。而納粹德國始終抱有誘使英國媾和的幻想,在外交和政治上展開了誘降活動,軍事上的准備明顯不足。而且德軍統帥部一直都沒有一個比較成熟完善的進攻方案,「海獅計劃」也是倉促而就,缺乏必要的研究分析。即使在空襲開始後,希特勒也一直夢想通過空襲來迫使英國屈服,並未進行認真周密的登陸作戰准備。更為嚴重的錯誤是德國在7月16日下達「海獅計劃」指令,7月31日卻又決定進攻蘇聯,戰略上如此三心二意,怎能不敗? 丘吉爾來到被燒毀的下院辯論廳視察。雖然倫敦遭受的破壞令他動容,但他欣慰的是,事實將證明,德軍在戰略上所犯的錯誤註定了這場戰爭的勝方是英國。現在,英國空軍的戰斗機又開始升空作戰,而且無需分兵作戰,因為敵人的力量全都集中在倫敦的上空。 武器裝備上,德國空軍裝備的轟炸機絕大部分是俯沖轟炸機和輕、中型轟炸機,載彈量大,航程遠的戰略重轟炸機數量極少,根本無法承擔起戰略轟炸的重任。護航的戰斗機又只有梅塞施米特-109還能勉強與英軍戰斗機對抗,但受到航程的限制,作戰中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英軍雖然飛機數量少,但性能優秀,而且與雷達、高炮和攔阻氣球組成了完整的防空體系,又是本土作戰,幾乎沒有航程限制,大大抵消了數量上的劣勢。尤其是英軍建立了完善的雷達預警系統,可以有效發現來襲敵機的數量和方向等基本情況,避免了戰斗機不必要的空中巡邏警戒,使戰斗機起飛就是迎戰,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 戰術上,德國空軍最大的失誤就是在8月底,重點攻擊英國空軍基地和飛機製造廠,使英軍損失慘重,精疲力竭,即將崩潰之時,卻出於報復柏林遭受空襲的思想,轉而空襲倫敦,致使英國空軍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迅速恢復戰鬥力,從而與不列顛之戰的勝利失之交臂!英軍在防空作戰中,採取了統一指揮,集中使用,全面防禦,突出重點的方針,以戰斗機為主,結合使用高射炮、探照燈和攔阻氣球,並且成縱深梯次配置。並及時改變戰術,以5至7個中隊組成大編隊作戰,空戰中多採用尾隨攻擊、分割攻擊、分進合擊等戰法,取得了勝利。 地理上,英國空軍是本土作戰,飛行員熟悉氣候、地形,士氣又高,特別是即使被擊落,只要飛行員平安落地,還能回到部隊繼續參戰。而德軍飛機只要被擊落,飛行員即便能夠跳傘逃生,還是逃脫不了成為戰俘的命運,就是所謂的人機俱失。 當然,英軍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雖然空軍力量並不強大,但卻未將有限的轟炸機攻擊德軍的前沿機場,這是最大的失策。還有就是在前期空戰中,由於道丁和派克主張小編隊逐次參戰,使英軍常常在十倍、甚至二十倍、三十倍的懸殊劣勢下與德機作戰,蒙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編輯本段]不列顛之戰兵力早在1940年5月,英國就已預見到德國空軍會對英國本土進行大規模轟炸,所以5月19日,英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了在法國退出戰爭的情況下的防禦報告,要求切實加強各項防禦措施,尤其是防空措施,該報告於5月27日獲得戰時內閣的批准。並立即開始了必要准備:首先戰時內閣組建了飛機製造部,由比弗?布魯克任部長,大力加強飛機製造,使飛機月產量由700架迅速增加到8月份的1600架,其中戰斗機為470架;其次在全國范圍里統一調整部署防空力量,重點加強倫敦地區的防空;再次空軍部成立作戰訓練部隊,建立了多個訓練學校,加緊培訓空勤、地勤人員,這樣每月可以有200名新飛行員補充部隊,還動員英聯邦成員國代為培訓空勤人員,以組建新的作戰部隊。 不列顛空戰前夕,英國空軍部成立了防空指揮部,司令是愛德華?比爾上將,統一指揮全國所有的戰斗機、高射炮、雷達和觀通警報部隊。戰斗機部隊共計56個中隊,戰斗機980架,其中性能優秀的「颶風」和「噴火」戰斗機688架;高射炮部隊共計7個師,高射炮4000餘門,但其中大口徑高射炮不足2000門,而且由於大口徑高射炮月產量僅40門,短時期里數量難以增加,因此英軍調整了部署,將約700門大口徑高射炮配置在飛機製造廠;防空攔阻氣球5個大隊,攔阻氣球1500餘個,這些攔阻氣球都系在汽車上,可以迅速轉移;探照燈2700具。最重要的是英軍還有當時鮮為人知的雷達部隊,英國是最早將雷達投入實戰的國家,至1 倫敦的防空力量很薄弱940年7月全國共建成雷達站51座,其中東南沿海地區有38座,約占總數的75%,形成了嚴密的雷達警戒體系,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是中高空防空雷達系統,能有效發現飛行高度在4500米以下的飛機,第二層是低空防空雷達系統,能有效發現飛行高度在750米以下的飛機。這樣英軍就能通過雷達測出德軍飛機來襲的大致方位和時間,指揮己方戰斗機在有利方位和時間迎擊。而在雷達使用之前,通常都是派出戰斗機在空中巡邏,由戰斗機發現來襲敵機,使用雷達後,英軍戰斗機的每次起飛,都是有目的的迎戰,極大減少了飛機、燃料和人員體力的消耗,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飛機數量不足的缺陷。因此雷達無疑是英軍取得勝利的最重要的王牌!此外,英國還有一支人數達50萬的國民自衛軍,他們在沿海地區設置了無數防空監視哨,使用雙筒望遠鏡和簡易的方位測向儀,擔負對空監視、警戒、救護等任務,是英軍正規部隊不可或缺的輔助力量。 倫敦人逐漸習慣了日復一日的轟炸。他們不再驚慌,而是有秩序地進入地鐵隧道,躲避納粹的燃燒彈和高爆炸彈。他們在隧道里互相幫助,讀書唱歌,平靜地過著日常生活。 當時英軍戰斗機司令部設在本特利修道院,擔任司令的是休·道丁上將,他是參加過一次世界大戰的老飛行員,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司令部情報室,並組建了由雷達、防空監視哨和指揮部作戰室、情報室所構成的空中情報體系,能非常迅速地獲知情報,極其有效地指揮作戰。道丁上將比較謹慎持重,他始終保留了一支具有280架飛機規模的後備力量,不到德軍登陸編隊進入海峽的最後關頭是絕不動用的。他清醒地意識到大規模空戰將不可避免,所以一直採取盡量保存實力的戰略,甚至敢於抗拒丘吉爾首相的命令,不向法國派出更多的飛機。這些努力都為即將爆發的空戰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英軍戰斗機司令部下轄四個戰斗機大隊:布蘭德少將指揮的第10大隊,司令部在博克斯,負責保衛英格蘭西部地區;派克少將指揮的第11大隊,司令部在阿克斯布里奇,負責保衛倫敦在內的英格蘭東南部地區;馬洛里少將指揮的第12大隊,司令部在瓦特耐爾,負責保衛從泰晤士河入海口至約克郡的英格蘭中部地區;索爾少將指揮的第13大隊,司令部在紐卡斯爾,負責保衛蘇格蘭地區。在這四個大隊中,實力最強的是第11和第12大隊,尤其是保衛倫敦的第11大隊,擁有270架最先進的「颶風」和「噴火」戰斗機,幾乎佔英軍全部先進飛機的40%。 英軍將全國劃分為四個防空區,每區又劃分為若干個防空分區,各防空區部署一個戰斗機大隊,防空分區則部署二至三個戰斗機中隊,一旦德機來襲,防空區只下達出擊命令,具體作戰指揮由防空分區指揮部組織。英軍本土防空的特點是:兵力上統一指揮,集中使用,全面防禦,突出重點,縱深梯次配置;以戰斗機為主,高射炮、攔阻氣球和探照燈為輔,配合使用。 英軍主力戰斗機是霍克公司的「颶風」,總設計師是西多尼·卡姆,這種飛機1936年起投產,1937年底開始裝備部隊,是英軍第一種起落架可收放飛機,半金屬結構,單翼單座,MK1型裝一台梅林水冷活塞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043馬力,三葉可調距螺旋槳,最高時速519千米,升限10424米,最大轉場航程1040千米,爬升率800米/分,武備為8挺7.62毫米機槍,有裝甲防護和防彈座艙玻璃。製造簡單,維護簡易,操作簡便,以火力密集、機身堅固、機動靈活而著稱,戰爭中曾在各戰場上大量使用,不僅被用以空戰,稍加改裝還能進行反潛、反坦克和對地攻擊,受到很大好評。 德國飛機除了投下大量的燃燒彈和高爆炸彈外,還扔下了不少定時炸彈。這些炸彈遍布於各大城市,在居民們的心理上罩上了死亡的陰影。拆除這些炸彈的引信需要鋼鐵般的意志和高超的技術。圖為皇家工兵在一所醫院附近把一枚剛拆除引信的定時炸彈搬走,送到安全的地方去引爆。 英軍另一主力機種是超馬林公司的「噴火」,總設計師是三十年代著名的S系列飛機設計師雷金納德·米切爾,(米切爾去世後,「噴火」的改進型號則由史米斯設計),1937年起投產,1938年8月裝備部隊,全金屬結構,單翼單座,MK5C型裝一台梅林水冷活塞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710馬力,四葉螺旋槳,最高時速657千米,升限13100米,最大轉場航程1060千米,爬升率870米/分,武備為8挺7.7毫米機槍,有裝甲防護,氣動外形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透明水泡座艙能使飛行員獲得良好的視野。速度快,機動性好,是當時英軍唯一一種在性能上全面超過德軍梅塞施米特109戰斗機的飛機,是二次世界大戰中公認的歐洲最好的戰斗機,只是製造比較復雜,數量相對較「颶風」少,在著陸時容易失控,不熟練的飛行員常會發生意外。此外汽化器在高速俯沖時會因負過載影響,引起發動機供油不足,因此通常飛行員都不進行大角度高速俯沖,以免發動機供油不足而導致空中停車。由於該機在不列顛之戰中的出色表現而被譽為「英國的救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颶風」和「噴火」的研製是純民間性質的,一無政府指令,二無政府資金支持。因為這兩種飛機研製時間是三十年代中期,英國政府正沉醉於綏靖主義的夢鄉,根本不考慮空軍作戰飛機的更新。面對德國正大力發展空軍的嚴峻關頭,英國航空界的一些有識之士自發進行新型飛機的研製,在這兩種飛機試飛成功後,英國空軍也果斷訂購,使部隊很快裝備了先進的飛機。回首這段往事,人們無不為這兩種飛機能夠突破綏靖主義的禁錮而及時研製、裝備,而感到萬分慶幸!性能略欠一籌,但數量較多的「颶風」和性能優異,但數量較少的「噴火」正好形成了最理想的高低搭配,成為英國空軍與德國空軍爭奪制空權的最具威力的利器!除了「颶風」和「噴火」以外,英軍還有少量老式的「英俊戰士」和「無畏」式戰斗機也參加了不列顛之戰。 英軍最大的困難是飛行員不足,由於戰前強調飛行員質量,開辦培訓飛行員的學校很少,加上在戰爭中的損失,飛行員數量開始出現危機,道丁上將一面開辦新的培訓學校,加緊培訓空勤、 德國人的攻擊給倫敦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地勤人員,一面徵召在英國的法國、比利時、捷克和波蘭等被佔領國的飛行員加入英國空軍,還從海軍航空兵部隊借調68名飛行員,並招募英聯邦國家的空、地勤人員。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至1940年8月初,英國空軍飛行員數量上升到1434人,並為每架飛機配備了由機械師、機械師助理、鉗工、裝配工和無線電技工各一名組成的地勤小組,能在35分鍾里完成出擊檢查,12分鍾里為剛著陸飛機完成下一次起飛准備,為即將開始的空戰做好了人員准備。 德國空軍司令戈林,是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王牌飛行員,擔任過著名的王牌飛行隊里希特霍芬中隊的指揮官。是納粹德國中僅次於希特勒的第二號人物,1935年起任德國空軍總司令,積極發展德國空軍,使之成為納粹德國向外擴張的重要力量。1940年7月19日,被授予帝國元帥軍銜,成為歐洲軍銜最高的軍官,但他從法蘭西戰役後就完全沉湎於勝利之中,不過問空軍業務,熱衷於在各被佔領國的博物館中搜集稀世珍寶,舉辦盛大的宴會。在不列顛戰役前,他盲目樂觀,認為單憑德國空軍就可以征服英倫三島。 德軍計劃投入三個航空隊的2600架飛機,其中轟炸機1480架。駐荷蘭、比利時和法國東北部地區的凱塞林元帥指揮的第2航空隊,攻擊英格蘭東南部;駐法國北部地區的施配爾元帥指揮的第3航空隊,攻擊英格蘭西南部;駐荷蘭和挪威的施通普夫上將指揮的第5航空隊,攻擊英格蘭北部和蘇格蘭。其中第2、第3航空隊作為主力,將投入全部力量,第5航空隊配合行動,只投入部分兵力。 1942年1月和2月,寒冷的氣候迫使德國飛機停在機場上。但自3月起,德國的轟炸機又出現在英倫三島的夜空中。5月10日,507架德國飛機集中轟炸倫敦,造成1436人死亡、1800人重傷。救援者們冒著徹夜未熄的大火,從瓦礫堆里扒出了許多受害者。就在倫敦人以為大難臨頭時,丘吉爾獲悉,這是納粹空軍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轟炸,因為希特勒已下令空軍主力東調,准備入侵蘇聯 。 在德軍戰斗機中,主要有兩種型號:梅塞施米特-109和梅塞施米特-110。 〖梅塞施米特-109〗 簡稱Bf-109或Me-109,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後改稱梅塞施米特飛機製造廠)生產,總設計師梅塞施米特,1936年投產,1938年起裝備部隊。全金屬結構,起落架可收放,單座單翼,E4型裝一台水冷活塞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150馬力,最高時速575千米,升限11000米,最大轉場航程665千米,爬升率946米/分,武備為2門20毫米機炮和2挺7.9毫米機槍,具有裝甲防護。堅固可靠,易於操縱,由於採用先進的燃油噴射系統,具有極高的水平和垂直機動能力,曾在試飛中連續進行21次右轉盤旋上升和17次左轉盤旋上升,再從7500米高度垂直俯沖,直到接近地面才改出,都沒有出現螺旋,顯示了優異的性能。除了英軍的「噴火」外,沒有其他飛機能與之相比,是一種綜合性能非常優秀的輕型戰斗機,曾在殘酷的戰爭中連續使用十年,就是最佳的褒獎。唯一欠缺的是座艙設計不合理,空間狹窄擁擠,飛行員容易疲勞。 〖梅塞施米特-110〗 簡稱Bf-110或Me-110,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後改稱梅塞施米特飛機製造廠)生產,總設計師梅塞施米特,1937年投產,1939年起裝備部隊。全金屬結構,三座單翼重型戰斗機,裝兩台水冷活塞發動機,單台最大輸出功率1200馬力,最高時速548千米,升限12800米,最大轉場航程2800千米,爬升率687米/分,武備為2門20毫米機炮和6挺7.9毫米機槍,具有裝甲防護。被德軍譽為戰斗機之花,但在實戰中,由於是重型戰斗機,機體龐大,容易被發現,比較笨拙,容易被擊落,表現差強人意,甚至在不列顛之戰後期,要由梅塞施米特-109護航才能出動。只是後來在抗擊英軍對德國進行戰略轟炸中,夜間攔截英軍轟炸機倒是戰果斐然。 英、德雙方四種主力戰斗機進行比較,性能最佳的是英軍的「噴火」和德軍的梅塞施米特-109,這兩種飛機各有千秋,難分伯仲;稍遜一籌的是英軍的「颶風」;德軍的梅塞施米特-110則最差,整體而言英軍占優。但英軍戰斗機只裝備8挺機槍,雖然射速高達每分鍾1280發,火力密集,但殺傷力不大,常常命中德機多發,卻無法將其擊落,如果像德機那樣配備2門機炮加2挺機槍,將給德機更沉重的打擊。機載無線電設備方面,德機落後於英機,在空中無法與地面聯系,因此升空以後,地面指揮部就無法有效指揮空中的飛機,完全靠飛行員自己的經驗來作戰。而英軍地面指揮部可以通過無線電有效指揮調度空中飛機,加上又有雷達能夠准確發現德機,所以英軍佔有明顯優勢。

I. 不列顛空戰

1940年8月2日,德國空軍總司令部發布了發動不列顛戰役的命令,代號「鷹日計劃」。空軍戈林堅信只需4天便可以像打敗波蘭一樣打敗英國,但是他忽視了英國巨大的戰爭潛力。8月10日,整裝待發的德國空軍由於天氣原因未能出擊,計劃被推遲到了8月13日,8月12日,德國空軍對英國沿岸的雷達站進行了猛烈的轟炸,導致英國有部分雷達嚴重受損,但是德國人並不了解雷達在空戰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這一方面,他們遠遠的落後於英國人。

8月13日,天氣陰沉,英國上空的能見度極差,烏雲常常低至1300米,但是戈林已經等不及了,他命令德國轟炸機按原計劃實施,但是德國的護航戰斗機卻沒有按照原計劃同時起飛,只有少量戰斗機跟隨而出,德國轟炸機只好在幾乎沒有轟炸機護航的情況下貿然行動。當英國的雷達偵測到德國轟炸機時,立即下令戰斗機升空攔截,還派出第10戰斗機大隊的2個「旋風」式戰斗機中隊到多塞特上空巡邏。當德國飛行編隊越過英國海岸線時,處在編隊最後的戰斗機發出警報:後方發現「噴火」式戰斗機,聽到警報,德國飛行員們像觸了電一般緊張了起來,他們明白:自己的「梅塞施密特」戰斗機性能不如英國的「噴火」式戰斗機.德機排成圓形防禦陣型,互相掩護,開始轉彎,一架德機還沒有完全轉過彎,英機突然從後方追了上來,這架德機馬上向右一拐,子彈從機身左側擦身而過。另一架德機想俯沖躲避英機,但是由於梅塞施密特本身就很笨拙,所以速度沒有提上去,被英國飛機擊中。另一架英國飛機沖向了德國機群,與德機廝殺起來,不一會兒,就有2架德國飛機被擊落。德軍在其他地方的情況也不妙,在希爾內斯港實施轟炸的德機被英國的「旋風」式戰斗機死死咬住,只好在胡亂的扔了幾顆炸彈後灰溜溜的跑掉了。

8月15日,天氣出人意料的好轉,戈林將各航空隊司令召到在卡琳霍爾庄園的官邸舉行軍事會議,,留守空軍指揮部最高級別的軍官第2航空隊參謀長保羅·戴希曼上校果斷下令出擊,德國出動了1800餘架飛機,其中包括600餘架戰斗機,第2、第3航空隊幾乎是傾巢而出,第5航空隊也首次派出飛機參戰,這樣德軍從南北兩個方向同時展開攻擊。北面的第5航空隊以為英軍在東北地區防禦比較空虛的,加上受航程限制,只派出了34架梅塞施米特-110戰斗機掩護63架亨克爾-111和50架容克-88,不料遭到英軍第13大隊七個中隊共計84架戰斗機的迎頭痛擊,德軍戰斗機空中指揮第76戰斗機團第1大隊大隊長雷斯特曼上尉還來不及調整飛行狀態,就被擊落,德國被擊落7架梅塞施米特-110、16架亨克爾-111和6架容克-88,第5航空隊從此再也沒有參加不列顛空戰。在英格蘭南部的激戰中,德軍投入了975架戰斗機和622架轟炸機,發動了四個波次的空襲,猛烈轟炸了英軍五個機場和四個飛機製造廠,英軍先後投入二十二個戰斗機中隊,全力抗擊。戰斗一直持續到天黑,全天德軍出動約2000架次,被擊落75架,英軍出動974架次,空戰中損失34架,還有21架轟炸機在地面被擊毀,馬特爾夏姆和林尼機場遭到較大破壞。這天是不列顛之戰開始以來最激烈的一天,被稱為「黑色的星期四」,照雙方的損失比例,德軍僅憑借現有的數量優勢,是難以消滅英國空軍的。1940年8月16日,德軍再次大舉出動,但幾乎沒有取得什麼戰果。1940年8月17日,德軍只有零星小機群進行了騷擾性的空襲。1940年8月18日,德軍發動了強勁攻勢,遭到英軍頑強抗擊,被擊落71架,而英軍僅損失27架。1940年8月19日,戈林在卡琳霍爾庄園官邸召開參謀長會議,總結前一階段作戰情況,決定接下來集中全力攻擊英國空軍主力第11大隊的基地,並停止出動在戰斗中損失慘重的容克-87俯沖轟炸機。

1940年8月19日至23日,由於天氣原因,空戰暫停了五天。不列顛之戰的第一階段至此結束,在這一階段,德軍付出了被擊落367架的巨大代價,使英軍12個機場和7個飛機製造廠遭到不同程度破壞,6個雷達站一度失去作用,1個指揮中心被炸,1座彈葯庫和10座儲油庫被毀,但德軍選擇目標不集中,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兵力,降低了突擊效果,再加上英軍頑強的抗擊,沒能達到預期目的。英軍在這一階段損失183架。從1940年8月24日至9月6日,不列顛之戰進入了關鍵的第二階段,德軍根據戈林的決定,對英軍第11大隊的主要基地和英格蘭南部的飛機製造廠進行了大規模空襲,在這兩周時間里,德軍每天出動飛機都在1000架次以上,其中1940年8月30日和8月31日兩天,更是達到了日均1600架次!轟炸一個波次接著一個波次,空戰連著空戰,在這決定性的階段,英軍飛行員由於一個多月以來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有時一天就要出動幾次,已經非常疲憊。空戰開始以來,英軍有103名飛行員陣亡,128名重傷,傷亡總數佔全部飛行員的四分之一!英國的飛行員開始缺乏。英國人已經快支持不下去了,此時的英國急需得到國際方面的援助,特別是美國的援助,正在這個時候,機會來了。

1940年8月24日,天氣轉晴,當晚,德軍派出飛機空襲英國,可是由於大霧,有一架德國飛機誤炸了倫敦,造成8名市民死亡。英國首相丘吉爾敏銳的抓住這個機會,向國際呼籲,請求國際方面的人道主義援助,在戰爭中,轟炸對方的首都是一種不人道的行為,丘吉爾正是抓住了這個機會,得到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援助,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8月25日,上午9時,德國出動了1000多架飛機對英國的各大機場進行了猛烈的轟炸,曼斯頓、霍恩徹奇、北威爾德等許多機場遭到嚴重毀壞。26日,德國用我隊進行騷擾性轟炸,從25日到26日,德國共損失了61架飛機,英國損失了42架飛機,而這是英國皇家空軍所不能承受的。

<img src="a3.jpg" width="320" height="197" />

三台防空炮在倫敦黑夜中閃著火光,1940年12月20日

8月26日夜,英國皇家空軍轟炸了柏林,並且在柏林灑下了傳單,上面寫著:「希特勒願意打多久我們就打多久。」這次空襲雖然沒有多大戰果,但是卻使德國人的心裡充滿了恐懼,這是柏林歷史上第一次遭到空襲,而且德國空軍竟然沒有打下一架英國飛機,這都是戈林的自負造成的。8月27日和28日,英國又2次空襲柏林,炸死市民7名。而此時的戈林也開始了他的報復行動。

8月29日,德國第2航空隊出動大批飛機飛往倫敦進行轟炸,想引誘英國皇家空軍出動。8月30日,英國空軍與德國空軍在泰晤士河河口遭遇,雙方在空中展開激戰。8月31日,德國空軍炸毀了英軍的機場的倉庫、指揮大樓和電線,飛機被炸毀,地面人員喪生,下午,德軍第2轟炸機航空團又偷襲了霍恩徹奇機場,英軍損失十分慘重。

9月4日夜,英國皇家空軍第4次空襲了倫敦。9月15日,德國空軍與英國空軍在英國上空又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戰斗,在此次戰斗中,有56架德國飛機被擊落。9月17日,凱塞林和施佩勒兩位空軍元帥用最強烈的語氣請求戈林放棄日間行動而改為夜間行動。9月16日至1940年9月19日,由於天氣不佳,德軍僅進行小規模空襲,戰果很小。為減少飛機損失,戈林下令從1940年10月1日起對倫敦的空襲從白天改為夜間,並鑒於英軍戰斗機注重攻擊轟炸機,忽視戰斗機的特點,白天由Bf.109加掛炸彈,進行偷襲。一開始果然奏效,加掛炸彈的梅塞施米特-109毫無阻攔,順利到達目標上空,轟炸連連得手。英軍隨即吸取教訓,對德軍任何飛機都進行攔截,由於BF109加掛炸彈後,非常笨重,不堪一擊,損失極大,德軍只好終止這一戰術。1940年10月份,德軍繼續對倫敦進行恐怖空襲,企圖以巨大的物質損失和死亡來迫使英國屈服,但在猛烈空襲下,倫敦市民依然照常工作、生活和娛樂,並保持著英國人的樂觀和幽默。

<img src="a0.jpg" width="320" height="223" />

樹立在煙霧和戰火中的聖保羅教堂

<img src="a1.jpg" width="320" height="214" />

一排德軍轟炸機正飛過英吉利海峽

<img src="a2.jpg" width="320" height="213" />

德國HE-111轟炸機,前往英國的路上,1940年11月

三十六計第十一計李代桃僵說道:「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意思是說,在軍事謀略上,如果暫時要以某種損失、失利為代價才能最終取勝,指揮者應當機立斷,作出某些局部、或暫時的犧牲,去保全或者爭取全局的、整體性的勝利。在不列顛空戰中,英國空軍總司令道丁元帥和英國首相丘吉爾都使用了這一計策,放棄了局部的利益,保住了全部的利益。

在不列顛空戰中,英國空軍司令道丁元帥每次都只派出少量的飛機去迎擊佔有絕對優勢的德機,道丁這種做法遭到了英國內部一些求勝心切的人的猛烈的抨擊,但是他還是堅持自己的作戰方案。8月13日,德國空軍集中優勢兵力向英國空軍發起了重點進攻,面對德國空軍的大規模進攻,道丁元帥依然我行我素。9月15日,德軍飛機再一次越過了英吉利海峽,可是這一次道丁卻一反常態,他派出了所有的戰機全力迎擊德軍,德機看到這一情形,驚慌失措,立刻返航。按照德軍的作戰計劃,離徹底摧毀英國的空中力量的時限只剩下兩天了,所以戈林只好孤注一擲,命令空軍進行第二次進攻。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幾乎所有的英機都在等待,於是,大批德機被守株待兔的英機英機擊落了,英國贏得了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

<img src="a4.jpg" width="320" height="221" />

德國BF-110雙螺旋轟炸機,飛過英吉利海峽,1940年8月

<img src="a5.jpg" width="320" height="202" />



為什麼剛開始道丁只派出少量的英機,到了9月15日卻派出了所有的空中力量,而且飛機一直在空中等待德機呢?原來,一開始他派出少量的飛機來迎戰,是因為他知道德國企圖把所有的英機引誘到天空中再予以殲滅,而他之所以在9月15日投入了皇家空軍的全部兵力,是因為他知道這一天是德機的最後一次攻擊,至於英機在空中等待著德機的第二次攻擊是因為,道丁在戈林下令後的幾分鍾之內就獲得了這情報,而這一切,那些抨擊道丁元帥的人都一無所知。這次空戰之後,他們似乎更加有理由來確信如果道丁把英國的飛機全部投入戰斗,一定能夠立即獲勝,而道丁此前的指揮顯然的是錯誤的,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道丁被撤去了空軍司令的職務,一年後又被強令退休。丘吉爾和少數幾個知情者也從來不為他辯護,因為英國的情報部門有一條嚴格的規定,在機密使命結束三十年內,任何知情者都不得泄密。那麼道丁元帥是怎麼知道德軍的作戰計劃的呢?又是什麼機密讓丘吉爾違不惜背道德原則也要守口如瓶呢?

原來早在1918年,德國人發明了一種密碼機,也就是著名的「恩尼格瑪密碼機」。1939年8月,英國軍情六處在波蘭得到了一台恩尼格瑪密碼機,並且在波蘭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研究出了一種代號「超級機密」的密碼破譯機器,並且應用到了各個戰場上。直到1975年,「超級機密」才被披露出來,這時的人們才恍然大悟,道丁元帥不計名利、顧全大局的精神,使他贏得了後人的敬仰。

我剛剛說過,不只是道丁元帥,不列顛空戰之中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也經歷了一次更為嚴峻的考驗,這次考驗不是個人的榮辱得失,而是一座城市和一條條鮮活的生命,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德軍的空中進攻屢屢受挫之後,德國的軍官們就開始考慮一個問題:自己的密碼是不是被英國人破譯了?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德國人決定做一次空襲試驗。11月12號,德國空軍司令部發布了一道命令:命令轟炸機編隊從14日到15日,對英國的中心城市實行猛烈的轟炸,具體的轟炸目標是英國的重要城市——考文垂,德國人把這個計劃命名為「月光奏鳴曲」。怎麼來應對這次轟炸呢?英國人面臨著兩難的選擇。經過反復權衡之後,丘吉爾認為,在未來的作戰中,超級機密是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武器,它的安全遠比一座城市的安全更為重要,為了整個戰爭的勝利只能犧牲考文垂來保住超級機密。考文垂沒有做任何防禦,也沒有對市民進行提前疏散。在做出放棄考文垂的決定之後丘吉爾曾經對英國的軍政首腦說:「我和諸位一樣清楚犧牲一座城市的代價是大了一點,但是與整個大英帝國相比,這不算什麼。」

兩天以後,沒有任何特別防禦的考文垂承受了德國轟炸機飛機長達十個小時的毀滅性轟炸,在五百多枚重磅炸彈引起的爆炸中,考文垂變成了一片廢墟。

付出和回報總是成正比的,由於英國人保住了超級機密,在以後的戰爭中,超級機密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為英國和盟國贏得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0年10月12日,希特勒決定將「海獅計劃」推遲到1941年春,實際上放棄了在英國登陸的計劃,所謂推遲僅僅是遮人耳目的幌子,因為德軍統帥部早就決定1941年夏入侵蘇聯,自然不可能再進攻英國了。1940年10月25日,義大利空軍也派出飛機加入對英國的空襲,但意軍飛行員一見到英軍兇猛准確的高射炮炮火就嚇壞了,扔下炸彈掉頭就逃。直到1940年11月10日,英軍首次擊落了意軍飛機,才知道義大利也參加了空戰。在1940年9月7日至10月的第三階段中,德國企圖通過對倫敦的恐怖空襲來迫使英國屈服的計劃被徹底挫敗,德軍在此期間損失飛機433架,英軍則損失242架。實際上這一階段的空戰已經宣告了德國在此次空中戰役的失敗。德軍並不甘心這樣的失敗,仍繼續對倫敦並擴大到考文垂、伯明翰、利物浦、南安普敦等城市實施夜間空襲,不列顛戰役進入了第四個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德軍空襲的目的不再是消滅英國空軍,而是對英國工業城市進行空襲削弱英國的軍事工業,並製造進攻英國的假象,一方面可以牽制英軍的大量海陸空軍於本土,另一方面還可掩護為進攻蘇聯而進行的准備。

1941年2月,德國空軍第3航空隊接到了一個新的任務:「菲利克斯計劃」,計劃的內容是德國陸軍和空軍穿過西班牙佔領直布羅陀,但是由於弗朗哥拒絕承擔這一義務,這個計劃也就不了了之了。

J. 倫敦是怎麼被轟炸的

從1940年8月13日至9月6日是不列顛之戰艱難的第二階段。德軍集中突擊英空軍基地和雷達站,尋殲英空軍主力。德國飛機8月24日開始把那些致命的炸彈投向第11大隊的7個扇形站。

雖然英國的扇形站沒有一個被完全炸毀,但是受到一連串轟炸,遭到嚴重破壞,特別是位於比金山和肯利的扇形站損失慘重。這些神經中樞的功能開始萎縮。

此後,英國各前線機場也遭到空襲。8月31日,皇家空軍的戰斗機指揮部遇到了它最糟糕的一天。一批又一批的德國轟炸機呼嘯而來,像月球上的環形山,機場的倉庫和指揮大樓被夷為平地,輸電線路被切斷,飛機被炸毀,地面人員喪生。這一天,德國人總共扔下4400噸炸彈。皇家空軍共損失了39架飛機和14名飛行員——這是迄今傷亡最多的一天,自不列顛戰役打響以來,德國一天之內被摧毀的飛機頭一次少於皇家空軍損失的飛機。

在隨後的幾天里,風暴和陰雲再也沒有光顧過英格蘭上空,接連幾天陽光燦爛,萬里無雲。從8月24日到9月6日接連13天,德軍幾乎每天組織千機大轟炸,即平均每天出動近1000架飛機對英國南部的機場、空軍地面部隊及航空工業實施攻擊。這些攻擊及其由此而引起的空戰在此間達到了高潮。不列顛戰役已經進入了決定性階段,英國皇家空軍駕駛員1個月以來一直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之中,每天要出動好幾次,他們已經太疲勞了。盡管他們堅持著進行最後艱苦的努力,但德軍方面的數量優勢開始發揮效力。

隨後,為了迷惑英國皇家空軍的雷達監測人員,德國人在空中採取了一種新的戰術,即德國空軍的機隊整天在法國沿岸飛上飛下,正好在皇家空軍的雷達屏幕所能看到的范圍之內。臨測人員根本就無法預測究竟哪一隊飛機會突然轉向北方,掠過英吉利海峽,對英發動真正的進攻。

第11戰斗機大隊的5個前進機場和6個戰區機場都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在肯特海岸上的曼斯頓和利姆2個機場有好幾次接連幾天不能供戰斗機使用。保衛倫敦的主要戰斗機基地比金山3天內遭到6次轟炸,基地調度室被摧毀,傷亡7名地面人員,以致有1個星期之久只能供1個戰斗機中隊使用。皇家空軍的戰斗機防禦力量開始變弱了。在這關鍵性的兩周中,英國被擊落重創的戰斗機有290架;德國空軍損失285架飛機,其中戰斗機214架,轟炸機138架。

英國面臨著災難性的危險,整個國家也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丘吉爾首相焦慮地說:「如果敵人再堅持下去,整個戰斗機指揮部的全部組織就可能垮台,國家就有淪陷的危險。」

是的,如果德國的這種打擊再持續下去,哪怕只是持續1周,英國的天空就再不會出現有組織、成規模的抵禦力量,可以肯定地說,「海獅計劃」就能獲得進展。

8月24日夜裡,德國空軍2架飛機突然意外地轟炸了英國首都倫敦市區。幾枚炸彈落到了倫敦市中心,古老的聖賈爾斯教堂被夷為平地,附近一個廣場上的約翰·密爾頓塑像也從底座上被震下來了。一些住房被炸毀,炸死了若干平民。這一誤投立即引起了英國的迅速反應。丘吉爾倒情願認為這是故意的。他認為,最能贏得美國的同情及援助的,莫過於倫敦變成廢墟的景象了。

丘吉爾將錯就錯,下令立即召開參謀部會議研究對策。第二天夜裡,一道命令傳到了皇家空軍轟炸機指揮部:對柏林進行報復性攻擊。

8月25日英國皇家空軍首次對德國首都空襲。晚上,柏林上空烏雲密布。從空中俯瞰地面目標,模模糊糊,若隱若現,大約只有半數的皇家空軍轟炸機找到了目標。這次空襲給柏林造成的實際損失很小,但在柏林引起了極大的恐慌。

接著的幾日,柏林連遭到數次轟炸。8月28日的夜間轟炸,第一次在德國的首都炸死了德國人。德國官方宣布,炸死了10人,炸傷29人。希特勒大為震怒,當天下午,希特勒從他的臨時大本營伯格霍夫飛回柏林。他命令戈林的轟炸機部隊做好夜間空襲倫敦的准備,以此作為對丘吉爾「蠢不可及之舉」的懲罰。

就這樣,希特勒不是出於軍事目的,而是出於政治目的,是為了捍衛他個人的地位和尊嚴,做出了這一極愚蠢的決定。

8月31日,德國空軍統帥部決定,9月7日將攻擊重點轉向倫敦。

從1940年9月7日至10月31日是不列顛之戰轉折的第三階段。德國空軍改變了攻擊目標,全力轟炸倫敦,英空軍得以喘息,戰局出現轉折。

9月7日19時50分,由625架轟炸機、648架戰斗機組成的聲勢浩大的德軍機群從不同航向、不同高度越過英吉利海峽直撲倫敦。英國戰斗機部隊仍然估計德軍要再次襲擊他們的戰斗機前進基地,因此,主動起飛以保衛空軍基地,因此讓出了飛往倫敦的可能通道。但是,這一回皇家空軍上當了,德軍已經改變了攻擊目標,他們要大規模閃電式空襲倫敦。

第一波次德機對泰晤士港、人口稠密的倫敦東區、伍爾威奇軍工廠等目標准確投下了高爆炸彈。英國23個飛行中隊全部怒吼著向轟炸機群橫沖過來。在廣闊的倫敦上空展開了激戰。但他們來晚了一步。德國成群結隊的黑色轟炸機凶神惡煞似的在倫敦上空嚎叫嘶吼,狂轟濫炸。短短1個小時內,德軍就成功地將300多噸高爆炸彈、燃燒彈瀉入倫敦。

倫敦頓時成為一片火海。泰晤士河北岸地帶被炸成一片長一英里半、寬半英里的燃燒著的廢墟,錫爾弗鎮完全被烈火所吞沒。大大小小的工業設施、交通樞紐、電力網路、平民住宅以及議會大廈相繼被毀,爆炸聲、坍塌聲、呼救聲、慘叫聲以及警車、消防車的呼嘯聲伴著黑煙直沖雲霄。

城市瞬間化為瓦礫,草木頓時燃成灰燼,整個大地在顫抖。從純軍事角度講,德國首次大規模空襲倫敦獲得成功。

隨後數天,德軍的轟炸給倫敦帶來了空前災難。德軍飛機的轟炸使市區化作一片火海,火光映紅了天空,映亮了泰晤士河水……可是沒等消防隊員們把熊熊的大火全部撲滅,後續的德國轟炸機又在火光指引下,呼嘯而來,又投下雨點似的炸彈和燃燒彈。

倫敦市區遭德軍轟炸後的慘景9月9日下午5時,德國空軍200餘架轟炸機在強大護航機群的掩護下,第二次前去轟炸倫敦。不過這一回他們不再那麼幸運了。英國空軍早就作好了復仇准備,嚴陣以待敵人的再次入侵。

就在德國機群剛剛飛越英吉利海峽時,英國「噴火」式和「旋風」式飛行中隊就立即奉命起飛至倫敦的重要目標上空警戒。當德軍第一批幾乎被護航戰斗機簇擁著的轟炸機編隊飛入多佛爾上空時,早在空中待戰多時的2個飛行中隊迅速猛撲過去,「旋風」式戰斗機中隊專門襲擊敵人轟炸機,「噴火」式戰斗機中隊則全力攔截敵戰斗機。雙方飛機在天空中你追我趕,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

蔚藍的晴空頓時被畫上了一道道白色的飛行尾跡,令人眼花繚亂。盡管德軍最後還是成功地進行了轟炸,但也給他們提出了有力的警告:再也別想在不受攻擊的情況下到達倫敦上空了。

其後幾天,德國不惜代價繼續闖入倫敦地區上空並給倫敦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市區有1000多處被炸後發生過火災,市民死亡近萬人,市區105的房屋被炸毀,到處是斷牆殘壁。人們缺水、缺電、缺煤氣、缺食物,甚至缺葯。

然而納粹的殘忍並沒有而且也不可能泯滅這個民族頑強不屈的靈魂。相反,他們的行為更增添了英國平民對納粹的仇視和憎恨。

在此命運攸關的時刻,英國戰斗機司令部的戰術作了重大改變。「噴火式」和「颶風式」戰斗機不再以零星分散的中隊投入戰斗,它們採用能與敵方一爭高下的大機群編隊形式和德國空軍對陣。以「大型飛行聯隊」作戰的日子來到了。幾百架「噴火式」和「颶風式」飛機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光芒,像一把把利劍橫在天空,等待斬下侵略者的一個個魔爪。

9月15日,一個金色的秋日。這一天,德國空軍繼14日的2次猛烈空襲後,集中最大力量對倫敦再次進行了白天空襲。200多架德國轟炸機在600多架戰斗機的層層掩護下,遮天蔽日地向倫敦壓來。德國飛行員感到勝利幾乎是垂手可得了。

皇家戰斗機司令道了上將幾乎把所有的部隊全都派上了天。第11和第12戰斗機大隊共有24個中隊,近300架飛機,一批一批地騰空。所有這些「噴火式」和「颶風式」戰斗機在倫敦以南、以西的空中築起了一道鋼鐵防線。

此刻,這些皇家戰斗機沒等占據有利攻擊位置,就迫不及待地在與德機同一高度上,從前方像一把把匕首直插德國轟炸機編隊,頓時把德國機群攪成了「一鍋粥」。幾十架「噴火式」戰斗機隨即解散隊形,各自為戰。飛行員猛按射擊按鈕,槍口狂噴火舌,德國轟炸機頓時陣腳大亂,幾分鍾內就接二連三地冒著黑糊糊的濃煙墜毀了。今天雙方都竭盡全力,展開了大規模的混亂廝殺。

午後剛過2時,當德國飛機像無邊無際的潮水似的再次越過海岸時,英國又有2組結隊成雙的飛行中隊和3個半單獨行動的中隊迅速飛向敵機。德國飛行員碰上了比以前更為眾多的「噴火式」和「颶風式」飛機。空戰異常激烈,天空布滿了橫七豎八的道道白煙。

在地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高射炮群向空中敵機發射出憤怒的炮火,聽到炮彈在空中的爆炸聲。空中還不時傳來飛機掃射聲,飛機被擊中後發生的爆炸聲,引擎加速時的尖叫聲和飛機急劇俯沖的尖厲聲。這是血的拼殺!這是火的較量!德機狼狽逃竄!在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之後,德國空軍再也不想找機會和英國空軍展開大規模的戰斗機交鋒了。

在這一天,英國皇家空軍大獲全勝。第二天倫敦報紙大字刊出「全殲德機185架」。人們歡欣鼓舞,奔走相告。整個倫敦家家戶戶自發地持起了英國的米字旗,慶賀皇家空軍的大勝。丘吉爾稱這一天是空戰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大的一次激戰日。後來,英國把9月15日定為「大不列顛空戰節」,以示慶祝。

事實表明德軍將轟炸目標改變到倫敦,是又打錯了算盤,德軍轟炸重點的轉移拯救了瀕臨絕境的皇家空軍,使幾乎無力支撐的皇家空軍戰斗機指揮部得到喘息之機,使滿目瘡痍的扇形站得以解脫,從而拯救了英國,標志了歷史上的第一次大空戰出現了轉折點,大空戰的天平開始朝有利於皇家空軍的方向傾斜。德軍統帥部深知,不列顛空戰開始以來,英國空軍並沒有被消滅。對倫敦的轟炸不但德國空軍損失慘重,而且炸出個英國上下同仇敵愾。戈林終於感到,他的自負以及無能已使他在希特勒面前失寵,其他各軍種也對他怨氣沖天。戈林已經孤立了,擊敗英國的責任已完全落在了他一人身上。

為了盡可能減少損失,德軍決定從10月1日開始,對倫敦的空襲改在夜間進行。

2日傍晚,由1000多架飛機組成的龐大機群又起飛了,他們要再次把死神帶進倫敦。黑沉沉的夜幕成為德軍轟炸機大發淫威的幫凶。一到夜晚,大批德國轟炸機成功地飛抵倫敦和英國其他城市上空。德軍飛機在夜空中大搖大擺、肆意橫行。前面的轟炸機將燃燒彈投向目標區,後面的轟炸機便尋著烈焰投下各種殺傷彈。在倫敦碼頭上,在擁擠的貧民窟,在首都的食品店,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到處都是猛烈的炸彈爆炸聲。燃燒彈使倫敦大街小巷變成了一片殘垣斷壁和玻璃碎片比比皆是。德國法西斯不久前在華沙和鹿特丹製造的恐怖,正展現在倫敦百姓的面前。整個倫敦街區看上去正承受一場空前的大劫難。人類正義又一次遭到摧殘和蹂躪。

夜間空戰給皇家空軍帶來了種種新的難題。盡管英國空軍全力起飛攔截,但初期的效果不甚理想。皇家空軍對夜間城市防空還缺乏足夠的經驗。當時英國皇家空軍戰斗機部隊的24中隊中,只有8個戰斗機中隊可以用於夜間截擊。其中2個「挑戰者式」中隊和6個「布倫海姆式」中隊。這2種飛機的性能不佳,在白天對敵空戰都不得力,更甭說用於夜戰了。而部署在倫敦附近的高射炮和探照燈等防空武器數量嚴重不足,其中重型高射炮只有92門。當時,整個英軍防空部隊中,射高為2.5萬英尺的重型高射炮兵連只有32個,而射高為6000英尺的輕型高射炮兵連只有22個,探照燈連僅有14個,光柱只能照到1.2萬英尺高。這些防空武器的威力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偌大個城市要求。

更困難的是,一直在防空作戰中發揮重大作用的「千里眼」雷狀網,也愛莫能助。因為英國的雷達站主要部署在沿海地區,內陸地區基本沒有。敵機在內陸上空的活動情報應該靠遍布各處的對空觀察哨提供,可是在夜間,所有對空觀察哨只能望著黑洞洞的夜空,無能為力。

防空陷入了很大的被動。夜間轟炸使德軍轟炸取得了成功,德軍轟炸機損失也明顯降低。10月份被擊落的僅為325架,遠遠低於8月份的662架和9月份的582架。

但是,英國皇家空軍很快地吸取了教訓,並調整了部署,加強了兵力。特別是指揮防空炮隊的派爾將軍,迅速地把高射炮從各郡的城市抽了出來,倫敦的高射炮數目在2天內增加了1倍多。為了振奮人心,首相丘吉爾還特意命令把幾門高射炮配置到市中心的海德公園內。在一些敵機可能入竄的重要地點上空例如泰晤士河口,升起了防空氣球……

此後倫敦防空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每當德軍飛機入侵,頓時整個城市響徹了刺耳的空襲警報。燈火管制使街區頓時變成一片黑暗,整個城市隱蔽在夜幕里。突然,為地面防空高射炮和戰斗機搜尋目標的探照燈光束,像一把把鋒利的寶劍向天空射去,在空中掃來掃去。整個天空又變得如同白晝,甚至比白天更為光亮耀眼。德軍飛行員根本看不清下面的目標。

倫敦的地下鐵路網被用作防空洞當探照燈照亮夜空時,展現在倫敦市民眼前的是另一幅空中搏鬥的舞台。數百門高射炮轟隆隆地對空齊射,從四面八方帶著火光和怒吼,在天空編織出一張張紅光閃爍的羅網。盡管有時高射炮夜間射擊效果不很明顯,但是那種震耳欲聾的炮聲使居民們大為滿意。個個無不歡欣鼓舞,感到對德國鬼子還擊了。隨著炮手們射擊技術的熟練和提高,德軍入侵飛機被擊落飛機的數量大大增加了。

有時高射炮隊暫停射擊,讓皇家空軍戰斗機沖入夜空截擊敵機。只見皇家空軍的各種飛機沖入被探照燈光柱死死「咬」住的敵機群里,時而俯沖,時而拉升,一股股霧化尾跡在夜空狂奔飛舞,還不時從空中傳來咚咚的射擊聲。偶爾,被高射炮或戰斗機擊中的德軍飛機頓時化作火球,伴隨著刺耳的尖叫聲從天而墜,爆炸聲和沖天硝煙隨之而起,在德國空軍狂轟濫炸英國各地時,英國皇家空軍的轟炸機部隊也奉命對德軍實施空襲。

9月5日,英國輕型轟炸機攻擊了德國在法國的2個基地。

9月7日夜裡,英國皇家空軍的重型轟炸機首次對德准備發動入侵的港口發起了猛烈的攻擊。皇家空軍對從勒阿佛爾到安特衛普,從安特衛普到布倫的整個沿海各個港口的攻擊,使擁塞在那裡的德國船隻遭到很大的損失。在敦克爾刻擊沉擊損84艘駁船;在瑟堡到登赫耳德,炸毀一座500噸的軍火庫,焚毀一所軍糧倉庫,炸沉許多輪船和魚雷艇。

從9月7日到10月12日希特勒宣布取消入侵為止,皇家空軍共擊沉擊損德國運輸艦21艘,駁船214艘,拖船5艘,汽艇3艘,這個數字約佔德國入侵英國而集結的船隻總數的12%。

9月23日至24日,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指揮部派出119架惠特尼、威林頓斯和漢普登斯式轟炸機襲擊柏林。其中84架飛機抵達目標區域,唯一最成功的轟炸是在夏洛騰堡,燃燒彈炸燃了一個煤氣儲存罐。可是也有許多炸彈沒有爆炸,包括一枚投到希特勒官邸花園里的炸彈,它把希特勒的衛隊嚇得魂飛魄散,可最終卻是有驚無險。這次轟炸死亡22個德國人。

9月16日,皇家空軍的轟炸機空襲了正在進行大規模入侵演習的德國部隊,使人員和登陸艦只遭受到慘重損失。運回柏林的被打死和燒傷的士兵整整裝了2長列救護火車。結果,在德國以及歐洲大陸許多地方都流傳開這樣的消息:德國人確已試圖登陸,但是被英國人打退了……

在德軍還沉浸在失利的沉悶之中時,英國皇家空軍借勝利的餘威發起了攻擊。9月15日晚上,以及16日、17日,皇家空軍轟炸機隊大規模持續轟炸了准備發動入侵的德軍停泊港,使德國海軍遭到嚴重打擊。從布洛涅到安特衛普的各港口內的船舶,遭到了猛烈轟炸。安特衛普遭受的損失尤其嚴重。

海軍將領紛紛向元首報告所受損失。9月17日,希特勒不得不同意海軍參謀部的意見,認為英國皇家空軍仍然沒有被打垮,德國空軍並沒掌握英倫三島的制空權。納粹統帥不情願但只能再次推遲登陸行動。10月12日,希特勒發出了正式指令「海獅」計劃推遲。希特勒名為推遲,實際上出於種種復雜原因被迫放棄了對英國本土的入侵計劃。就這樣罪惡的「海獅」悄悄地遁去了。

閱讀全文

與英國空軍基地被扔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阿聯酋與伊朗之間是什麼 瀏覽:252
義大利國家有哪些國家的 瀏覽:52
中國共有鄰國多少個 瀏覽:893
印尼有多少華人華僑華裔 瀏覽:325
美國制裁伊朗給伊朗帶來了什麼 瀏覽:821
結合所見所想如何理解中國精神 瀏覽:704
中國最大的宅院是哪個 瀏覽:359
一千萬越南盾什麼生活水平 瀏覽:576
印尼gdp為什麼這么高 瀏覽:357
英國進入中國的關稅是多少 瀏覽:863
中國哪裡可以賽車 瀏覽:50
錯把工廠報價發給英國客戶怎麼辦 瀏覽:706
印尼人用微信怎麼實名制 瀏覽:635
義大利南部丘陵地區種植什麼 瀏覽:306
德國為什麼打英國空軍 瀏覽:425
廣西哪個市場換越南盾 瀏覽:181
想去印尼需要辦理什麼 瀏覽:662
中國女排和義大利比分如何 瀏覽:369
中山越南語培訓班機構收費多少 瀏覽:192
為什麼伊朗和伊拉克地震多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