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如何定義英國文學的現實主義

如何定義英國文學的現實主義

發布時間:2022-02-01 21:56:43

『壹』 英國文學的問題 為什麼查爾斯狄更斯被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只一

因為他的作品真實地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現實生活,人們從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搏。

『貳』 請問19世紀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特徵急~~~~拜託

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現現實生活的典型特徵的,都叫做現實主義作品。一般說來,現實主義作品具有三個特點:一是細節的真實性。要有真實的細節描寫,用歷史的、具體的人生圖畫來反映社會生活。現實主義作品是以形象的現實性和具體性來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讀者如入其境,如見其人。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過典型的方法,對現實的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從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質特徵。可以說,典型化是現實主義的核心,是區別於自然主義的標志。生活現象是紛紜復雜的,如實記錄生活,不過是照相師的手藝;現實主義則要求作者從豐富多採的現實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人物與事件,經過個性化和概括化的藝術加工,創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環境。正如恩格斯說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三是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作者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客觀,具體的描寫,從作品的場面和情節中自然地體現出作者的思想傾向和愛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別地說出來。

英國文學
代表作家及作品:
被馬克思稱為「現代英國的一批傑出的小說家」的有:
狄更斯、薩克雷、蓋斯凱爾夫人、勃朗特姐妹。
蓋斯凱爾夫人(歐洲文學史上最早反映勞資矛盾的作家):
小說《瑪麗·巴頓》:反映了憲章運動中的勞資矛盾。
薩克雷:維多利亞時代「一位犀利而無情的諷刺家」
長篇小說《名利場》:副標題「沒有英雄的小說」。主人公:蓓基·夏潑
夏綠蒂·勃朗特《簡·愛》:女性意識和對維多利亞傳統的叛逆精神。
愛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唯一的長篇小說。男主人公「希斯克厲夫」
小說突出的三點:
1打破了流行的「奮斗—成功」的模式代之以「復仇—毀滅」的情節。
2打破了流行的「紳士淑女」型的人物模式,代之狂野不羈的新人物。
3打破了流行的從容體面的風格,代之以狂熱恐怖的歌特式風格。

英國文學的特徵:
1最先描寫勞資矛盾題材。
2善於描寫小人物的矛盾。
3具有人道主義和改良主義的傾向。
4女性文學異軍突起:經受過女權主義洗禮的英國婦女開始覺醒,她們用文學來實現自身的價值。(瑪麗·雪莉、蘇珊·弗里婭、喬治·艾略特、勃朗特姐妹)

狄更斯 (英)
19世紀英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出生一個貧窮的小職員家庭。
他的創作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
成名作:《匹克威克外傳》(《堂·吉訶德》式的作品)採用流浪漢小說的形式。
《奧立弗·退斯特》(《霧都孤兒》):真實的展現了社會的黑暗,慈善機構虐待兒童的罪惡,抨擊了當時的「新濟貧法」。
《尼古拉斯·尼古頁》:通過教師尼古拉斯的經歷,揭露社會的黑暗,把希望寄託在理想化的資產階級身上。藝術上採用流浪漢小說的結構形式。
第二時期:
特寫集《旅美扎記》
長篇《馬丁·朱什爾維特》
長篇小說:《董貝夫子》主人公董貝是40年代英國商業資本家的典型。
這一時期狄更斯小說在藝術上成熟了,結構完整,沒有流浪漢小說的痕跡。
第三時期:(早期那種樂觀主義幽默的情調削弱了)
重要作品:《大衛·科波菲爾》近似自傳體的小說。
理解後簡答題
簡述《艱難時世》的主要思想內容。
1它反映了40—50年代英國的勞資矛盾(社會的根本矛盾)。作者站在人道主義立場上揭露了當時的繁榮盛世其實就是冷酷的扼殺人性的艱難時世。
2小說通過葛雷硬、龐得貝為代表的利己主義和「事實哲學」,抨擊了資產階級剝削的理論基礎—功利主義哲學,揭露其扼殺人性的罪惡。
3小說通過以西絲為代表的善良人感化冷酷的資產階級的設想。集中體現了作者的人道主義思想。作者解決矛盾的方案是人性感化。

《雙城記》
理解後簡答題
簡析《雙城記》的寫作目的和思想內容。
《雙城記》是狄更斯創作思想和藝術表現達到成熟時期的傑作。
一寫作目的:作者想借法國大革命的歷史經驗向英國統治者敲起警鍾,具有明顯的借古喻今的現實意義。
二主題思想:
1對貴族階級做徹底的否定。
小說通過梅尼特醫生給朝廷的揭發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及被捕人獄18年之久的情節描寫。無情地揭露了腐敗了的統治階級專制政體、法律制度。
2描寫了法國人民在封建暴政下的悲慘生活。
3生動描繪了法國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打巴斯底獄的情景和懲罰壓迫者的歷史畫面,反映了法國大革命轟轟烈烈的斗爭場面,准確而又形象地展示了革命發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4小說突出地表現了作者的人道主義思想。
簡析《雙城記》的藝術特色。
一 結構復雜嚴謹,由三個對立而又相交織的線索組成。
梅尼特醫生的故事;貴族後代代爾那的故事;革命者得伐石太太的故事。體現了情節的豐富性和結構完整性的統一。
二 浪漫色彩和現實手法有機結合。
1浪漫色彩:小說情節波瀾起伏、緊張生動又富有戲劇性。
2寫實手法:對法國大革命的原因及場面的描寫。
三 大筆勾勒和精雕細刻有機結合。
1大筆勾勒:巴黎人民起義。
2精雕細刻:人物肖像、心理及敘述事件。
綜合論述題
從《雙城記》看狄更斯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思想。
《雙城記》中狄更斯以自己的人道主義准則來評價法國大革命前的封建貴族政權和大革命勝利後的資產階級革命政權。
1同情法國人民的悲慘生活。
如正直的知識分子梅尼特醫生給朝廷的揭發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至被投入監獄18年之久。他的行為不為生活所容,最後家破人亡。
2同情法國大革命,描寫了法國大革命的場面展示了大革命發生的原因、必然性。
小說生動的描繪了法國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工攻打巴士底獄的情景和懲罰壓迫者的歷史畫面。表現了人民的憤怒、仇恨、革命情緒,描繪了封建貴族和廣大人民的尖銳矛盾,封建壓迫剝削所造成的貧窮和飢餓是革命的根源。
3譴責了暴力領袖得伐石太太。
她兇狠、可怕、冷酷無情、殺人的瘋狂及無止境的復仇,不惜秧及無辜。得伐石太太最後和保姆扭打致死,以此來表明人道對暴力的勝利。對得伐石太太的革命政權是否人道的問題,作者對次表示了自己的人道主義思想。梅尼特醫生和代爾那都是人道主義的化身,和他們相比得伐石太太是不人道的,因次苦大仇深的得伐石太太被描繪成殺人不眨眼的惡魔。作者企圖用階級調和解決階級矛盾和復雜的社會現象。他希望統治階級能理智地進行一次改革,富人與窮人之間用愛代替恨。作者對革命和革命者的態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認為人民的革命是正義的,但又認為過火。得伐石太太的結局,說明了作者的觀點。
4塑造了人道主義最高典型
代爾那自動放棄貴族特權,為營救管家而被捕入獄。
卡爾登被作者描寫為一個從來不關心任何人的人、一個酒鬼,後來被感化這樣的人、最後心甘情願地代替別人上斷頭台。
作者人道主義的局限性:
如作者把貴族的殘暴和革命者的錯誤作對比,以此突出他的人道主義精神,這種認識也使他不能准確認識法國大革命及其過程中的是非功過。
狄更斯的其它作品:
《荒涼山莊》《小杜麗》《偉大的期望》等長篇小說。

『叄』 英國文學的現代主義

英國現代主義文學時期(1918-1945)

20世紀初,本涅特、威爾斯、高爾斯華綏堅持維多利亞時代的現實主義傳統進行創作,用寫實的方法記載社會轉型時期資產階級社會和家庭發生的變化。但他們很快就受到來自現代主義文學的挑戰。
按照弗吉妮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 1882-1941)的說法,1910年是英國小說從傳統現實主義到現代主義變化的重要年份。第一次世界大戰無疑加速了這一變化。戰爭中,大批無辜青年充當炮灰,白白喪生。一戰之後,不少英國人對文藝復興以來人文主義有關人性、人類前途的基本觀念乃至基督教文化傳統的信念發生了動搖。社會思想觀念的深刻變革,促使現代主義文學蓬勃發展,英國小說也面目一新。

D.H.勞倫斯(D. H. Lawrence)是煤礦工人的兒子,他將視線投向兩性關系,對西方文明的缺陷進行反思。《查特萊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曾因為大膽的性愛描寫而在英美兩國被查禁。他的《兒子與情人》(Sons and Lovers)、《虹》(The Rainbow)、《戀愛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等小說將社會批評與性心理探索巧妙結合起來,猛烈抨擊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作為對現實主義文學的反撥,現代主義文學追求心理真實,注重直接觀察人物的心理活動,直接體驗人物的內心感受,在內心世界這面鏡子上折射出豐富多彩的外部現實。出生於書香世家的伍爾芙的突出成就是意識流小說。她的《達羅衛夫人》(Mrs. Dalloway)和《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等作品突破傳統的時空觀,將意識流手法運用得出神入化,還體現出女作家對於女性存在的歷史及現狀的獨特反思。來自愛爾蘭的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 1882-1941)被認為是繼莎士比亞後英語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他的曠世之作《尤利西斯》(Ulysses)給英國傳統小說帶來一場革命。《尤利西斯》情節簡單,主要記載迪達勒斯、布盧姆和布盧姆的妻子莫莉三個人物的日常瑣事。小說實際上只寫了愛爾蘭首府都柏林一天里的事情。這一天是1904年6月16日,喬伊斯與他未來的妻子娜拉曾在這一天首次幽會,除此以外,它是都柏林歷史上最普通不過的一個日子。喬伊斯在小說中力圖展現的是生活的本質和對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尤利西斯》因此被有的評論家譽為表現了西方「現代社會的全部生活和全部歷史」。《尤利西斯》的成功在於意識流描寫表面上紛紛揚揚,漫無邊際,實際上結構齊整,周密嚴謹。

20世紀20年代是英國文學史上又一個輝煌的黃金時代,文壇群星璀璨,佳作迭出。在詩歌領域,T. S.艾略特(T. S. Eliot, 1888-1965)1922年發表《荒原》(The Waste Land),運用大量的神話描繪戰後西方世界精神失落的景象,表達人的再生的希望。他的詩作代表了現代主義詩歌創作的突出成就。愛爾蘭詩人威廉•勃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努力建立自己的神秘主義象徵體系,深入探討人生哲學問題。葉芝的創作道路由傳統走向現代,折射出英語詩壇的過渡與變遷,代表了現代詩人擺脫舊時代的影響,創立現代詩風的歷程。

英國現代主義文學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都力圖擺脫傳統的束縛,具有前衛色彩。從本質上講,現代主義文學是精英文學,《尤利西斯》出版後,一般市井百姓很少有人問津。在以危機和戰爭為時代特徵的三四十年代,嚴峻的社會現實,尖銳的社會矛盾,緊迫的社會問題,為現實主義文學傳統的回歸創造了條件,採用寫實手法的小說再度受到人們的歡迎。30年代的英國小說在主題上從內傾變為外向,表現社會對個人命運的主導影響,在形式上則從前衛轉向保守,採用傳統敘述手法。這一時期英國文壇出現了幾種走向:一是關注當代政治和社會問題,創作具有左翼傾向的文學。二是抨擊資產階級中上層社會的腐敗墮落,創作社會諷刺小說。伊夫林•沃(Evelyn Waugh, 1903-1966)在《罪惡的軀體》(Vile Bodies)、《一捧塵土》(A Handful of Dust)等作品中描繪英國社會婚姻、家庭、學校、宗教、政治生活中的荒唐、邪惡與墮落。三是消遣性文學的流行。J. B. 普里斯特利(J. B. Priestley, 1894-1984)以具有喜劇意味的形式講述社會各階層的人生故事,展現英國廣大地區的生活百態。「

偵探小說女皇」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 1891-1976)在《東方快車上的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尼羅河上的慘案》(Death on the Nile)等偵探小說里精心編織跌宕起伏、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為讀者逃避嚴峻的社會現實提供一個想像世界。

30年代還涌現出兩位風格獨特的作家: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 1904-1991)和羅伯特•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 1895-1985)。格林作為一名信仰天主教的作家,致力於探究現代社會中人類的精神危機,記錄個人靈魂在善惡之間的煎熬,並將探索人的內心世界與反映當代政治和社會問題結合起來。30年代末問世的《布賴頓硬糖》(Brighton Rock)與《權力與光榮》(The Power and the Glory)奠定了他作為20世紀英國重要小說家的地位。格雷夫斯是詩人兼小說家,他的古羅馬帝國三部曲《我,克勞迪斯》(I, Claudius)、《克勞迪斯神和他的妻子梅薩利納》(Claudius the God and His Wife Messalina)、《貝利薩里烏斯伯爵》(Count Belisarius)是現代歷史小說經典之作,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使生活在古代的人物具有親近感,同時又保持了歷史性。

『肆』 英國文學現代主義流派和現實主義流派有什麼區別。。。請具體一點、、、

悲慘世界

『伍』 英國文學和美國文學中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同嗎

不同
代表人物、風格、時期等等完全不同。
當時的英國,並沒有浪漫主義這個詞,其代表人物多被認為是另類,各有特點。

『陸』 請教英國文學的問題和其中一些術語定義

世界上無法解釋的七大靈異事件 1 夜裡2點32分點蠟燭的人會看到18世紀慘死的巫婆 2 如果指甲塗一層黑色一層白色一層紅色還完好無損,就會有人向你表白 3 夜裡4點38分削蘋果如果蘋果皮斷了,96小時後莫名其妙死亡 4 0點照鏡子不僅看到自己的前生還會看到自己是怎樣死的 5 夜裡穿黑衣不梳頭發的女孩沒有影子 6 將此貼轉向5個以上的論壇不會魔鬼纏身且能實現一個願望 7 不轉發的人會遭英國幽靈的詛咒

『柒』 求英國文學中人文主義,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這五個時期的定義及其代表性作家.英文

看下文 將作家及作品英文摘錄出來即可
http://tieba..com/p/8371309

『捌』 英國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作有哪些

正像英國最早進行了資產階級的「光榮革命」一樣,英國最早出現了像《魯濱遜漂流記》這樣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因此,我們對現實主義的描述也從英國說起。

在講到英國的現實主義文學時,我們不能不提到威廉·梅克皮斯·薩克雷。他在19世紀中葉,以《名利場》為題寫了一部妙語連珠的小說。在小說刊行第一版時,作者給它加的副題是「英國社會的鋼筆和鉛筆素描畫」。這幅畫是英國上層社會普遍拍賣良心的鮮活寫照。良心、榮譽都被押到「名利市場」上變成了商品。為了得到金錢和幸福,可以毫不猶豫地作踐他人。金錢使好人變成魔鬼,所謂「黑良心」的女子培基曾道出如下真理:「……如果我有5000磅收人的話,我想我是會成為好人的。」薩克雷評述說:「誰不知道利蓓加的想法是對的——造成了她和一個誠實女子之間區別的不過是個錢財問題。」薩克雷在寫給他母親的一封信中說:「我想創造一群不相信世界上有上帝的人(那隻是一句偽善的黑話),一群貪婪而裝腔作勢的人,他們多半十分自負,心安理得地自以為有高人一等的美德。」從《天路歷程》到《名利場》相隔近200年,在這200年中,商業精神打敗了基督精神,金錢取代了上帝。《名利場》產生的背景是19世紀有名的「維多利亞時代」,英國以「日不落」而自炫於世界。但這個時代(1832--1901)的小說家卻不屑於為它唱贊歌,只要讀一讀狄更斯、G.艾略特、梅瑞狄斯和哈代的作品,你就會獲得一幅與《名利場》相似的社會諷刺圖畫。

在這些超越金錢、反抗物化的英國人中間,有一個形象帶有脫穎而出的新鮮氣息,那就是《簡·愛》的女主人公。

在英國文學史上,有許多經典名著將會永垂不朽,《簡·愛》在其中排名不會靠前。但能夠像《簡·愛》這樣深深地進人人們的靈魂,影響著人們的精神世界,甚至影響人的畢生命運的作品並不很多。

《簡·愛》的作者是夏綠蒂·勃朗特。她有四個妹妹、一個哥哥,家裡有三位成了作家:夏綠蒂、艾米莉和安妮。夏綠蒂的《簡·愛》和艾米莉的《呼嘯山莊》,都已經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經典。在一個家庭里,三個姊妹同時成為作家,而且影響很大,在世界文學史上還找不到第二個例子。

夏綠蒂·勃朗特的父親是一位牧師,他手裡雖然也有一張劍橋大學的畢業證書,但是由於貧困,由於中年喪委,也由於自身的性格,他沒有成為一個很好的父親。在這個貧窮的下等家庭里,夏綠蒂·勃朗特和她的妹妹們,過的是一種貧窮的而且缺少家庭溫暖的生活——很早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多病,性格乖戾,很少能夠給他們溫暖,對他們的教育也不夠,在夏綠蒂很小的時候,連同她的兩個妹妹一起被父親送進了寄宿學校。看過《簡·愛》的人,可以知道,夏綠蒂和她的妹妹們在寄宿學校里過的是一種怎樣貧困的、沒有溫暖的、經常受到懲罰嘲弄甚至於打罵的生活。在寄宿學校里的這段生活和她們自幼染上的肺病,使她們都活得比較短,夏綠蒂只活了39歲,艾米莉死的時候比她姐姐還要小得多。

夏綠蒂的個子矮小,五官搭配得不是很好——眼睛很大,鼻子也很大,嘴稍微有一點彎曲,給人的整體印象是一個比較古板的女人。我們現在看到的她的畫像,在某種程度上美化了她的容貌。作為一個女人,長得不美,構成了她靈魂深處的自卑。

她的妹妹艾米莉和夏綠蒂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說,她們都不太相信有人會愛上自己,她們甚至於由此而推廣到不太相信人類有那種所謂普遍的愛,她們從小就喜歡把自己全部的情感都傾注到小動物身上。

但是這姊妹倆的性格又不太相同,夏綠蒂·勃朗特顯得更加溫柔,更加清純,更加喜歡追求一些聖潔的東西,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她曾經非常熱烈地愛戀過自己的老師赫格,給他寫過一些熱情的、甚至可以說是求愛的信,但是老師給他回了一封信以後,就再也不理睬她了。對於夏綠蒂,這是很大的感情上的打擊。但是她並沒有因此停止對溫暖和愛情的追求,盡管她常常覺得人們不會那樣去愛她。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有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為她內心深處的自卑的補償。她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心。她堅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的、聖潔的、美好的生活。

艾米莉的生活景況和容貌大體上都和夏綠蒂差不多,但是她的性格和姐姐不一樣。她也非常愛小動物,但有時候又會表現得很殘忍。比如有一次,一隻她很喜歡的小狗,不聽她的話,幾次非要跑到床上去,她就抓著小狗的脖子,把它揪到外面,狠命地打,幾乎要把眼睛打瞎。周圍的人看了之後都非常吃驚,這么一個矮小的女孩子竟然能這樣殘暴地打一個小動物。在蓋斯凱爾夫人寫的《艾米莉傳》中,說在艾米莉死後,這只小狗是所有的人和動物中最悲傷的一個:在它的主人死後,就從來沒有快樂過。艾米莉內心殘暴的這一面,也是對她自卑心理的補償,只是與夏綠蒂不同的另外一種形態的補償。這種補償反映在她的文學作品裡,就是《呼嘯山莊》中希斯克里夫那個殘暴的復仇者的形象。當然復仇並沒有帶來快樂,而是帶來更加深沉的痛。

在《簡·愛》的開頭:還是小孩子的簡看到了一本英國禽鳥史的書,覺得很好玩,就一個人躲在窗簾後頭看,非常人神,這時候,被她的表兄,就是她舅媽的孩子——一個肥胖的十四五歲的、很有力氣的野蠻的男孩子——發現了,他一把搶過她的書,說:

你沒有資格拿我們家的書,你是個靠人養活的,媽媽說過:你沒錢,你父親一文也沒留給你。你本該去要飯,不該在這兒跟我們這樣上等人的孩子一起過活,跟我們吃一樣的飯,穿花媽媽的錢買來的衣服……滾!站到門口去,別站在鏡子和窗子跟前。

這段話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那種沒有錢就沒有尊嚴可談的觀念,在當時的社會是多麼普遍。就像里德這樣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這種觀念在他頭腦里也是根深蒂固的。他覺得簡跟他們不一樣,他還罵簡是「耗子」,是偷吃別人東西的耗子。他之所以這樣鄙視簡,沒有別的理由,就是因為簡沒有錢,她的父親一分錢也沒有留給她。她應該去要飯,她沒有資格過上等人的生活。

到了寄宿學校以後,這種觀念就更現實了。因為寄宿學校里都是些沒有錢的窮孩子或者是根本沒有父母的孤兒,是社會上被鄙視的一群。老師鄙視他們,那些主教、學校的負責人更鄙視他們,隨便地加以處罰。簡只是由於不留神把一塊寫字的石板落到地下摔破了,老師就罰她站在一個高高的凳子上示眾,還吩咐所有的學生不許和她說話,這對孩子的尊嚴是一種無情的踐踏。「沒有錢就談不上尊嚴」,直到現在在西方依然是一種很流行的觀念。在中國這種觀念也在擴展。

如果很有錢,是不是就一定能夠獲得人們的尊敬,而擁有人所具有的尊嚴呢?小說里所寫的庄園主羅徹斯特是一個很有錢的人,他在法國巴黎認識了一個女演員的女兒塞莉娜,她是一個迷人的美女,他開始認為這個美女不會喜歡上他,因為羅徹斯特自認為是一個醜八怪——他的皮膚很黑,臉上的線條顯得過於僵硬。但是他有錢,這個美女就贊美他,說:「你有體育家的身材和氣度,所以我非常地愛你。」羅徹斯特也相信了,給這個美女在高級酒店裡租了房間,給她配了馬車、僕役,買了許許多多的鑽石和高級的衣服。他以為他得到了這個美女的愛,但是有一天他回來的時候,無意中聽到了塞莉娜和另外一個男人在談他:「你以為我會喜歡那個醜八怪嗎?」這件事給羅徹斯特很深的刺激,他原以為只要有錢,人家就會尊重他,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像塞莉娜這樣的人,為了要羅徹斯特的錢,當他面說許多好話,但實際上根本就瞧不起他。

錢並不能買到一切。

尊嚴究竟怎麼樣才能夠獲得?尊嚴本身不是一個孤立的東西,它是靠在人和人的關系中獲得別人的肯定才能擁有。馬克思講過大意如下的話:人首先是把自己反映在另一個人身上,一個名叫彼得的人所以會把自己當作一個人來看,只是因為他把一個名叫保羅的人看作自己的同種。也就是說,一個人只有在另外一個人身上才能獲得對自己的肯定。

簡在舅媽家裡,在寄宿學校里,沒有得到這種對於她自身尊嚴的肯定。雖然在寄宿學校里有一些老師(比如說坦波爾)對她很好,但是這種好只是一種憐愛,它沒有對於人的自尊的肯定。簡真正獲得對於人的自尊的肯定,是到了羅徹斯特的庄園後。在和羅徹斯特的交往中,她才感到自己的尊嚴,並且逐步獲得升華。

他們兩個人的邂逅是非常有意思的。羅徹斯特的馬車出了事,他自己也受了一些傷,簡幫了他的忙。兩個人在山裡有一段對話,這段對話對於簡至關重要。當時兩個人都還不太清楚對方是誰,但是簡從羅徹斯特坐的馬車和他的裝束完全可以看得出他是一個貴族,一個有錢人。談話的時候,羅徹斯特問簡:「你覺得我漂亮嗎?」簡當時脫口而出:「不,先生。」這句話當時對羅徹斯特的震動是很大的,羅徹斯特就進一步追問她:「你覺得我什麼地方不好看?」簡意識到自己說的話有點不禮貌,所以她向羅徹斯特道歉,並作了一番解釋:

先生,我太直率了;請你原諒,我本來應當說,問到外貌問題是很不容易當場就隨口做出回答的,應當說,各人有個人的審美觀,說美並不重要,或者諸如此類的話。

簡的這兩個回答,對羅徹斯特認識簡很重要。羅徹斯特心中有一道傷口,就是法國的美女塞莉娜當面吹捧他,贊美他,而背後罵他醜八怪。可今天他遇到的這個其貌不揚的、平民模樣的女孩子,當面說他不漂亮。這樣的直率和真誠,一下子把簡在羅徹斯特心中的地位抬高了。因為在當時的英國,家庭教師不過是高級僕人,她和主人是兩個階層。羅徹斯特通過當時的談話,已經知道簡就是家裡新聘請的家庭教師。他知道他面對的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下等人」,簡·愛身上有塞莉娜所沒有的直率和真誠,而這種真誠又是他常常找不到的。簡接下來的道歉又使羅徹斯特感覺到,眼前這個女人不僅僅誠實,還有教養,能夠善解人意,不願意傷害人。兩句對話,使羅徹斯特把她看作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這是簡獲得尊嚴的第一步。

後來,羅徹斯特的一段話,又使得簡把羅徹斯特看作和自己平等的人。羅徹斯特非常坦白地向她講述了自己私生活中的隱秘,特別是關於他和塞莉娜的那段生活。作為主人,一個「上等人」,他能夠坦誠地把自己內心的隱秘告訴一個家庭教師——在當時的觀念里是一個「下等人」,這使簡在精神上不再把羅徹斯特看作一個高於自己的「主人」。

這兩段話使得他們兩人處在平等的地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也就因此從對方那裡取得了一種人的尊嚴感的滿足,在這樣的基礎上,兩個人產生了愛情。

但是,事情到這里並沒有結束。人的平等的意識,不是很容易取得的,從理性上來講,羅徹斯特把簡看作一個和自己平等的人,但是在內心深處,作為一個男人.他在某些方面仍然認為女人是男人的一個附著物:直到他向簡求婚的時候,都沒有告訴簡,他是一個有妻室的人。這件事情在他們准備正式結婚的時候由律師揭出來了。簡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這樣想:

我自己在乎我自己,越孤單,越無親無友,越無人依靠,越是要尊重自己,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法律和原則並不是為了用在沒有誘惑的時候,它們正是要用在現在這樣肉體和靈魂都起來反對他們的嚴肅不苟的時候。既然它們是毫不通融的,那它們就不容違反……原定的想法,已下的決心是我眼前惟一必須堅持的東西,我要牢牢守住這個立場。

這是簡告訴羅徹斯特她必須離開的理由,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東西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戲弄。簡在知道羅徹斯特有妻子後,她回到房間,脫下了婚紗,說:

唉,它再也不能去求助他了,因為忠誠已遭破壞,一一信任已經喪失了,對我來說,羅徹斯特已不再是過去的他,因為他原來不像我過去所想像的那樣,我不想把他看成邪惡,我不願意說他欺騙了我,一點我看得很清楚。

簡·愛在非常強大的愛情力量的包圍之下,在美好、富裕生活的誘惑之下,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人的尊嚴,這是簡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說寫到此,作者對於人的尊嚴的探索已經結束?沒有。簡在離開了羅徹斯特以後,遇見了她的表兄聖約翰。作為忠誠的基督徒,他在簡面前展示了一種新的關於人的尊嚴的境界。這種境界,簡在寄宿學校的同學海倫那裡已經感覺到了。這種尊嚴是超越了人的,是一種和神結合而產生的尊嚴感。這是在西方宗教中一種相當普遍的、為人們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人們拋棄了人間的一切享受,而在精神上同上帝結合,從而獲得了道德上的滿足,他們認為自己作為人,最高的境界就是如此——把一切都犧牲肥一切奉獻給上帝。

聖約翰就是這樣來勸說簡,讓她放棄一切,讓她作為自己的妻子一起到非洲去做傳教士,在那裡傳布福音。但是,簡拒絕了,她拒絕了這樣一種神的尊嚴的境界,為什麼呢?因為她覺得她是一個凡人,她還要享受人間的愛情,她和聖約翰之間有一種很親密的友情,但是沒有愛,她內心還是想著羅徹斯特,她對羅徹斯特還充滿了熱烈的愛情。聖約翰給她指的這樣一個澄澈清明的境界同她對羅徹斯特的愛之間產生了激烈的搏鬥。作為19世紀青年女子的典型,簡對人世間充滿了樂觀主義的情緒,所以簡說:「我能夠沖開疑雲,找到光明的路。」在她拒絕了聖約翰的要求後,小說設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尾:雖然羅徹斯特的庄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殘廢,但我們看到,正是這種狀況使簡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徘徊,她同時獲得兩種滿是——在和羅徹斯特結婚的時候,她既是有尊嚴的,同時也是有愛的。

小說告訴我們,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尊嚴加愛,小說的結局給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這樣一種生活。小說設計了一個過於圓滿的結局,這種圓滿本身標志著膚淺,但是我們依然尊重作者對這種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嚴加愛。只是需要補充一個作者未加以強調的因素,這就是金錢。如果簡沒有那筆飛來的遺產繼承,這樁愛情不可能圓滿,而且很可能沒有結局——簡和羅徹斯特都會死於窮愁潦倒。喜劇結局是上帝的賜予,這個上帝就是金錢。因此,公式應該改寫為:美好生活=尊嚴+愛+金錢,盡管這個公式讓作者掃興。

《簡·愛》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點在於它的敘述方式。以第一人稱敘述的小說在《簡·愛》之前已有很多,但是這部小說的第一人稱敘述,由於帶有比較強的自傳色彩,顯得非常細膩而真實。作者對讀者是非常真誠、非常坦白的,像一個親密的朋友在向我們講述她的心事,講她的肺腑之言。正是這種真誠,構成了這部小說的永久性的魅力。小說里對人的內心的活動有很細致的描寫,這種描寫豐富了我們對於人類內心世界的認識,常常使我們感動不已。

『玖』 英國文學從古典主義到批判現實主義經歷哪幾個階段

中世紀文學,文藝復興時期文學,清教徒文學,啟蒙文學,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

閱讀全文

與如何定義英國文學的現實主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雅加達一斤香蕉多少印尼盾 瀏覽:76
印度炸蘿卜餅怎麼做 瀏覽:247
中國八個州什麼意思 瀏覽:63
越南舞卡點舞怎麼跳 瀏覽:375
今日中國經濟如何 瀏覽:991
伊朗什麼時候開放訓練 瀏覽:90
為什麼英國老齡化嚴重 瀏覽:88
越南id怎麼填 瀏覽:771
凱里去越南怎麼去 瀏覽:118
順豐中國到日本郵費多少 瀏覽:912
安卓的遨遊中國怎麼下 瀏覽:140
中國電信awifi怎麼收費 瀏覽:890
中國山水和油畫哪個好 瀏覽:27
義大利為什麼人均低 瀏覽:824
中國與南美洲的合作叫什麼 瀏覽:740
越南美奈房價多少 瀏覽:378
美國為什麼可以禁伊朗石油 瀏覽:561
印度醫療產業怎麼樣 瀏覽:910
中國到伊朗要多少錢火車車票 瀏覽:936
印尼用什麼防蚊子 瀏覽: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