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國家元首訪問國外時,歡迎禮禮炮都是鳴21響呀
禮炮鳴放禮炮表示敬禮的習慣來自17世紀的英國皇家海軍。
由於當時火炮裝填速度很慢,因此一艘軍艦在鳴放火炮之後很長時間才能重新恢復戰鬥力,所以用鳴放禮炮的方式向對方表示己方沒有敵意。當時鳴放禮炮所用的燃葯——硝酸鈉在陸地上更容易保存,因此軍艦每鳴放一響,陸上炮台要鳴放三響作為回禮,而一艘軍艦最多鳴放7次禮炮,因此陸上最多回敬21響禮炮。
後來使用硝酸鉀代替硝酸鈉後,軍艦也以鳴炮21響為最高禮節。
這一敬禮方式後來演變為陸上禮節。目前禮炮多用在外交場合中,迎送國家元首時鳴放21響禮炮,政府首腦鳴放19響,副首腦鳴放17響。
(1)英國皇帝禮炮多少響擴展閱讀:
鳴響禮炮二十一響作為最高禮儀的習俗起源於英國。英國軍艦駛過外國炮台或駛入外國港口時,蠻橫地要求所在國像它們禮炮致禮,以示對英國的尊重和臣服。作為回禮,英艦一般鳴禮炮七聲。但是,英艦鳴一聲禮炮,別國應報3聲。這樣三七二十一聲禮炮的習俗就誕生了。
17~18世紀,英國已成為「日不落」帝國,世界幾乎每一塊大陸都有它的殖民地。英國軍艦駛過外國炮台或駛入外國港口時,蠻橫地要求所在國像它們禮炮致禮,以示對英國的尊重和臣服。作為回禮,英艦一般鳴禮炮七聲。
但是,英艦鳴一聲禮炮,別國應報3聲。這樣三七二十一聲禮炮的習俗就誕生了。後來,隨著英國逐漸走下坡路,英艦也開始改為鳴響二十一響禮炮,以示平等,實則是對昔日已去輝煌的無可奈何的哀嘆。
鳴放禮炮的規格:舉行盛大慶典鳴放禮炮各國不盡相同。美國國慶日鳴放50響,表示每州鳴一響。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宣告成立時,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所以54門大炮齊鳴28響。在迎賓儀式中鳴放禮炮,最高規格是21響,一般為國家元首鳴放。
其次19響,為政府首腦鳴放。再其次為17響,為副總理鳴放。但有些國家卻分得不那麼細。1984年2月起,中國政府決定為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訪華舉行歡迎儀式時恢復鳴放禮炮。
禮炮儀式起源於法國的中世紀,當時在奧格斯堡城為了隆重地迎接一位從前線凱旋歸來的皇帝,決定鳴放禮炮100響,但負責鳴炮的軍官數糊塗了,鳴了101響。從此,鳴禮炮101響的傳統就沿襲下來了。
參考資料:網路-禮炮二十一響
B. 禮炮二十一響什麼意思
是迎賓儀式中的最高規格。
中國從1961年6月正式開始以鳴放21響禮炮作為國際禮節。
作為最高禮儀的習俗起源於英國。禮炮二十一響是最高規格,以下按單數逐級遞減直到一響,用於較低禮儀。
(2)英國皇帝禮炮多少響擴展閱讀:
禮炮的作用:
禮炮在國家慶祝大典可增添一種隆重的氣氛。 禮炮儀式起源於德國的中世紀。皇家禮炮又名仿古禮炮。是大型慶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禮炮主要用於國家的大型慶典活動和民間各類慶典活動。民間各類慶典活動使用禮炮,一般由炮管和禮花組成。
C. 鳴放禮炮的數量有規定
1、國賓禮炮
(1)國慶慶典禮炮鳴放的規格要求非常高,將按照高質量、有創新的要求,鳴放禮炮60響,28門禮炮同時鳴放為1響,56門禮炮交替鳴放60響,鳴放過程將根據國旗護衛隊的行進時間進行,每響間隔4秒33,鳴放時間4分20秒左右。
(2)在外交場合中,迎送國家元首時鳴放21響禮炮,政府首腦鳴放19響,副首腦鳴放17響。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君主獲得子嗣時也要鳴禮炮表示慶祝,通常是王子鳴101響禮炮,公主鳴21響。俄羅斯帝國例外,皇子鳴放300響禮炮,公主(女大公)鳴放101響。
(3)此外,許多國家在君主加冕、總統宣誓就職、元首誕辰和去世、或舉行盛大國事慶祝活動時,也有鳴放禮炮的習慣,比如美國總統就職和去世時各鳴禮炮21響,英國君主誕辰時在倫敦的倫敦塔內鳴禮炮62響(21響向君主致意、21響向倫敦市致意、另外20響是因為該塔屬於王宮和軍事堡壘),其他地方鳴炮41響。
2、海軍禮炮
在海軍交往場合中,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享受21響禮炮,海軍元帥享受19響禮炮禮遇,海軍上將或同級官員享受17響禮炮,海軍中將15響,海軍少將13響,海軍准將11響。
(3)英國皇帝禮炮多少響擴展閱讀
汽油禮炮
技術指標主體鋼架和鋼板組成,電路部分有手控部分和遙控組成,單氣路組成(主要採用汽油和氧氣混合,電子打火發出鳴響)。
混合氣體禮炮
技術指標主體鋼架和鋼板組成,電路部分有手控部分和遙控組成,雙氣路組成(主要採用氧氣和液化氣混合,電子打火發出鳴響)。
電子禮炮
技術指標圓住體外型膠體組成,電路部分主要是採用,分離式炸響頭,觸發電擊針,升壓電路組成,高壓在電極之間穿透空氣放電,同時產生電火花和聲音,高壓放電的同時產生大量的負離子有助凈化空氣.。
鞭炮聲禮炮
技術指標搖控操作,微電腦控制。無火葯無汽油,是新型的綠色環保產品。鞭炮聲禮炮的響聲為每秒鍾12響,單次的放響的時間長達70分種以上,並具有特別防水功能。
D. 二十—響禮炮為何是最高規格
二十—響禮炮是迎賓儀式中的最高規格:17~18世紀,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英國軍艦駛過外國炮台或駛入外國港口時,要求所在國向英國軍艦鳴禮炮致禮,以示對英國的尊重和臣服。作為回禮,英艦一般鳴禮炮七聲。但是,英艦鳴一聲禮炮,別國應報3聲。這樣三七二十一聲禮炮的習俗就誕生了。
禮炮二十一響是最高規格,以下按單數逐級遞減直到一響,用於較低禮儀。
鳴放禮炮的規格:舉行盛大慶典鳴放禮炮各國不盡相同。美國國慶日鳴放50響,表示每州鳴一響。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宣告成立時,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所以54門大炮齊鳴28響。在迎賓儀式中鳴放禮炮,最高規格是21響,一般為國家元首鳴放。其次19響,為政府首腦鳴放。再其次為17響,為副總理鳴放。但有些國家卻分得不那麼細。1984年2月起,中國政府決定為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訪華舉行歡迎儀式時恢復鳴放禮炮。
E. 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在鳴放禮炮的數量上有什麼規定
在迎賓儀式中鳴放禮炮,最高規格是21響,一般國家元首鳴放;其次19響,為政府首腦鳴放。中國政府決定為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訪華舉行歡迎儀式時恢復鳴放禮炮。
21響是最高級別,稱為皇家禮炮。鳴放禮炮起源於英國。據說400多年前英國海軍用的是火炮。當戰艦進入友好國家的港口之前,或在公海上與友好國家的艦船相遇時,為了表示沒有敵意。
便把船上大炮內的炮彈統統放掉,對方的海岸炮艦船也同樣做以表示回報。這種做法以後就逐漸成為互致敬意的一種禮儀。由於當時最大的戰艦裝有大炮21門,所以鳴炮21響就成了一種最高禮節。
(5)英國皇帝禮炮多少響擴展閱讀
禮炮背景:
17―18世紀,英國已成為「日不落」帝國,世界幾乎每一塊大陸都有它的殖民地。英國軍艦駛過外國炮台或駛入外國港口時,蠻橫地要求所在國像它們禮炮致禮,以示對英國的尊重和臣服。
作為回禮,英艦一般鳴禮炮七聲。但是,英艦鳴一聲禮炮,別國應報3聲。這樣三七二十一聲禮炮的習俗就誕生了。後來,隨著英國逐漸走下坡路,英艦也開始改為鳴響二十一響禮炮,以示平等,實則是對曾經和昔日已去輝煌的無可奈何的哀嘆。
F. 禮炮為什麼是21響
21響禮炮:
禮炮最早源於英國海軍。當時,英國最大戰艦裝有21門大炮,全部放空便是最高禮節。這就是21響禮炮的來歷。其次19門炮,19響便是次一點的禮節了。1875年,美國人從英國那裡學來這種方法,正式採用放禮炮的禮節,後來便風行世界,並一直延續到今天。
中國是從1961年6月正式開始的,後曾多年停止鳴放禮炮,自1984年3月起,為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舉行歡迎儀式恢復鳴放禮炮。
(6)英國皇帝禮炮多少響擴展閱讀
禮炮功能用途:
(1)、國賓禮炮
禮炮主要用於國家的大型慶典活動和民間各類慶典活動。1949年開國大典用的是28門禮炮,像征著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艱苦鬥爭,終於當家作主,1999年用的是50門禮炮,像征新中國成立50周年,2009年是60周年大慶,用的是56門禮炮,寓意著中國56個民族共慶新中國成立60周年。
在外交場合中,迎送國家元首時鳴放21響禮炮,政府首腦鳴放19響,副首腦鳴放17響。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君主獲得子嗣時也要鳴禮炮表示慶祝,通常是王子鳴101響禮炮,公主鳴21響。俄羅斯帝國例外,皇子鳴放300響禮炮,公主(女大公)鳴放101響。
(2)、海軍禮炮
在海軍交往場合中,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享受21響禮炮,海軍元帥享受19響禮炮禮遇,海軍上將或同級官員享受17響禮炮,海軍中將15響,海軍少將13響,海軍准將11響。
(3)、民間禮炮
民間各類慶典活動使用禮炮,一般由炮管和禮花組成。炮管通常使用金屬材質做成,禮花一般為紙製品,通過電流開關控制發射。故,民間慶典禮炮通常也把它稱為「電動禮炮」。主要用於比較大型的活動。
(4)、電子禮花
電子禮花,也稱電子禮炮,材質為紙製品。分為手持禮花和由炮管發射的兩種,手持禮花就是廣泛用於婚禮,用手拿著的那種,一擰或一按就可以發射的。由炮管發射的是將禮花插進炮筒,通射。
G. 外交禮儀中,禮炮19響和21響的來由
鳴禮炮起源於英國。早在四百年前,英國海軍就有了以鳴炮迎賓的習慣。那時,英國海軍用的是火炮,當艦船駛入另一國的港灣之前,或在公海與外國的軍艦相遇時,為了表示沒有敵意,便自動放空炮。對方也相應地以鳴炮回敬。久而久之,鳴炮便成了相互致敬的國際慣例。也成了迎賓登艦的一種高規格的禮節。後來,這種禮節由海上沿用到陸地,成了隆重迎送國賓和舉行重大節慶典禮儀式的重要內容。盛大慶典鳴禮炮的響數,各國不盡相同。如英國議會開幕和閉幕鳴41響。美國國慶鳴50響。中國1949年舉行開國盛典時,54門大炮齊鳴28響。
鳴放禮炮也是隆重迎送國賓儀式上的一種禮遇。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訪華,或者我國國家主席或國務院總理出國訪問,駐在國在歡迎或送別儀式上鳴放禮炮。長久以耒鳴放禮炮已形成國際慣例。凡歡迎外國元首,鳴禮炮21響,歡迎外國政府首腦,則鳴放19響。鳴放禮炮成為最高規格的禮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