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有多少產值

英國有多少產值

發布時間:2022-09-10 22:00:40

『壹』 英國GDP和英國人均GDP各是多少

英國人均GDP
1997........22781
1998........24383
1999........24998
2000........24542
2001........24286
2002........26541
2003........30470
2004........36019
2005.......37042
2006........39213
資料來源:IMF網站 單位:美元
英國GDP
2005英國2.192萬億美元
2007英國2.570萬億美元

『貳』 曾經世界最強的大英帝國,如今還有多少家底

如今的英國依然強大,尤其是傍上美國這個大腿之後,英國一直便是一西方老二自居!

當然了,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強國,英國靠的是實力,其有著發達的工業基礎、農業基礎!其製造業製造業與 科技 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在歐洲,英國絕對是最強者之一!

經濟方面稍稍落後於德、法,但也是全球有數的經濟強國,倫敦乃是歐洲乃至全世界的金融中心,英鎊更是國際通用貨幣之一。

在軍事方面,特別是在海軍方面上,英國具有一定優勢。英國擁有兩艘在建尚未服役的航空母艦和一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德國沒有航母,法國有一艘。至於核武器方面,整個歐洲也就同為五大流氓之一的法國能和英國叫板。

英國的軍事實力——歐盟各國的縮影

英國的軍事實力在歐洲國家中並不弱,但是隨著英國政府對軍費上的控制,近幾年來,英國的軍事能力已經走向了下坡路,武器研發沒有資金,武器設備更新緩慢,其他歐盟國家的情況和英國相似,他們過分尋求經濟上的發展,而忽略了軍事的能力,而這一切都是美國希望看到的……


【陸軍實力】

英國陸軍將主戰坦克挑戰者2(345輛)作為火力核心,配合146門機動榴彈炮與裝甲車部隊的協同作戰,有著非常強大的突破能力,但是英國的軍事信息化並不發達,若與俄國交戰會很快處於被動局面。


【空軍實力】

二戰時期的英國皇家空軍可謂是戰績輝煌,當時幾乎其所有主戰類型的飛機都是由英國自主製造的,二戰結束後,英國空軍續寫輝煌先後研發出了狂風戰斗機、台風戰斗機、AV-8B「鷂式」戰斗機,戰機數量一度達到了9200架。堪稱恐怖!

現如今,英國沒有足夠的軍費支持五代機的研發,英國空軍進入了停滯不前的階段,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英國空軍發展緩慢,但數千架戰機所組成的空中戰斗群實力依然強大。

特別是當了美國的鐵桿小弟,各種資源都是優先體驗。五代機F-35無疑會讓其成為歐洲空軍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

【海軍實力】

英國在海軍方面實力存在一定的問題,雖然有航母,但卻沒有配套的艦載機,沒有艦載機的航母相當於被砍下雙臂的軍人,發揮不出全部的實力。不過隨著F-35的上艦,英國航母編隊或許會成為繼美國之後,最為強大的航母艦隊。

拋開航母來說,英國皇家海軍的驅逐艦、核動力潛艇、護衛艦都是領先世界水平的。
總的來說,英國海軍實力還是比較強的,要知道,這個國家可是有著世界現代海軍搖籃之稱,其底蘊非常深厚!

【核實力】

這個就不用說了,五大流氓之一,核武器那是沒跑了!

總結:

英國的經濟水平和軍事實力雖然一直處於下滑態勢,但是卻並不落後,英國依然是世界發達國家與軍事大國,根據英國脫歐的行為來看,英國正在尋求擺脫歐盟的控制,徹底的倒向美國,然後開始走向真正的「獨立、自主」。 還有大家別忘了,日不落帝國雖然不在了,但是「英聯邦」還在!這個「聯邦」雖然沒有太大實質性的意義,但多少算是一種聯盟,其國際影響力不可小覷!

當今的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在19世紀,英國有「日不落帝國」的美稱,曾經是當時全世界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軍事、 科技 和工業等都是首屈一指。如今的英國,雖然衰落了許多,但是仍然是當今世界的強國之一,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仍然具有非常雄厚的家底。

之所以19世紀被稱為是英國的世紀,最為主要的原因是英國在19世紀40年代,完成了英國的工業革命,該工業革命大約持續了將近100年,蒸汽機是這個時期最重要的代表。制度層面英國保護私人財產權,並且對君主的王權進行了限制,實現了立憲君主制。經濟與政治方面都為英國的強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駕護航。強大起來後的英國,依託軍事力量,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其血腥的殖民擴張,其殖民地遍布全球,包括現在的印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都曾經是其殖民地。

進入20世紀後,先後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成為了英國衰落的轉折點。美國在19世紀末期崛起,到了兩次世界大戰後,全方位超越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二戰後英國原來的殖民地紛紛獨立成為新的國家,英國由於衰落,無力阻止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興起的民族解放和獨立運動。英國在20世紀將最強大國家的寶座讓給了美國。

當今的英國仍然具有雄厚的家底:

1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政治地位高。

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和英國,這5個國家,是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每個國家都有寶貴的一票否決權。

2 英國經濟方面仍然是當今世界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之一。

在歐洲,德國、英國和法國是最強大的3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2018年英國的GDP為 28286億美元,位居世界第5位,排在法國前面。英國前面的4個國家分別是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倫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

3 英國 科技 發達,尤其高等教育方面

英國的高等教育十分發達,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是其高等教育的傑出代表。這些高校,每年為英國輸出大量的傑出的人才,一般國家是無法比擬的。英國的軟實力是十分強大的。

牛津大學圖片:

劍橋大學圖片:

4 英國的軍事強大

英國擁有航空母艦、核潛艇和帶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在當今世界,其軍事力量也僅僅弱於美國、俄國和中國,與法國軍力比較接近。

英國核潛艇圖片:

5 仍然是英聯邦的領袖

英聯邦由英國的前殖民地和保護國組成的國際組織,在極大程度上是大英帝國的延續,該俱樂部仍有53個會員國,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奈及利亞、南非和大不列顛等國家,這些國家經由自願聯合結合在一起。英國是該組織的龍頭,秘書處設在倫敦。

英聯邦會徽圖片:

總之,英國盡管現在已經嚴重衰落,但是英國的家底仍然十分雄厚,是當今國際 社會 的主要強國之一。

英國就人口來講不過6000多萬,相當於中國的一個小省人口。差不多和浙江省人口一樣。而英國的著名公司卻還是蠻有世界范的。比如勞斯萊斯。勞斯萊斯不僅僅生產手工造豪華 汽車 ,還是世界三大航空發動機的生產企業之一。波音飛機的很多機型使用的是勞斯萊斯發動機。我有個朋友她父親就是勞斯萊斯的,是維修保養勞斯萊斯發動機的工程師。飛機賣到哪裡,修勞斯萊斯發動機的技術人員也配備到哪裡。空客也使用英國勞斯萊斯發動機。其實就這一個公司就足夠養活英國這么少的人口了。排名在世界500強中的英國企業有16家之多。想想這個數字,英國的家底說起來也蠻殷實的。我想我們一定有不少人看到過BP石油。bp石油也是滿世界都有。英國排入世界500強的企業有16家之多。有銀行保險業,比如匯豐控,股巴克萊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渣打銀行等,還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通訊公司沃達豐,世界排名前三的特易購零售業等。

英國幾乎和瑞士有差不多數量的世界500強企業,只是瑞士更偏向於精密機械加工和銀行業。英國呢,你說它的航空發動機不算精密製造也不行,但是英國在資源類的,能源類的,有多的佔比。英國2018年的GDP是3.4萬億美元。按照6400萬人口來算人均5萬多美元,這絕對算得上是富裕國家了。

作為曾經的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英國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已經慢慢走向衰落,但是如今仍然是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國家之一。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曾經的大英帝國究竟還剩下多少家底。

經濟方面

在經濟方面,英國仍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2018年,英國的GDP總量達到了2.8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5,僅次於美、中、日、德,在歐盟中排名第二,歐盟的三駕馬車之一。

英國的法定貨幣英鎊是世界上流通最廣泛的貨幣之一,在全球外匯儲備中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元和歐元,英國的金融業十分發達,倫敦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金融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匯交易市場,全球31%的貨幣業務在倫敦交易,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交易市場,世界第三大保險交易市場,倫敦金融城從業人員達到了40萬人,倫敦是當之無愧的歐洲經濟中心。英國服務業實力雄厚,服務業產值佔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70%以上,英國 旅遊 業發達, 旅遊 業收入排名世界第五,僅次於美、西、法、意。

與此同時,英國的工業發達,在航空、國防、醫葯等行業保持著世界先進水平。

政治方面

英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同時,英國還是北約、歐盟(已退出)、英聯邦、G8集團等120個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在國際 社會 中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英國是美國的盟國,美英關系一直是英國組重要的雙邊關系,由於美國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美英一直保持著特殊的國家關系。作為英聯邦的重要成員國,英國一直在英聯邦中保持著主導地位,英國女王至今仍是16個國家名義上的君主。

軍事方面

英國軍事工業發達,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居世界前列。英國可以自主研製戰機、航母、導彈等武器,是世界上主要的核大國之一。英國的海外基地遍布全球。

軍力方面,英國陸軍11.7萬人,空軍擁有600架以上各種戰機,英國海軍擁有一艘航空母艦,同時裝備有各式驅逐艦、潛艇、核潛艇等裝備,被稱為全球性海軍。目前英國的軍事實力排名在世界前五之內。

文化方面

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作為曾經殖民全球的產物,英語在美洲、印度、大洋洲等地區和國家被廣泛使用,相同的語言。相似的文化和價值觀,讓英國與英語國家的關系天然緊密。

科技 方面

英國的 科技 十分先進,英國是世界高 科技 、高附加值產業的重要研發基地,英國以世界1%的人口,承擔著世界上5%的科研任務,總計產生過7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位居世界第二。英國在生物 科技 、航空、國防 科技 方面具有較強實力。

英國的教育發達,劍橋、牛津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學府,常年占據世界大學排行榜的前十名之內。

近年來,英國的經濟陷入了發展遲緩的狀態,政治混亂,脫歐困難,國內分裂主義盛行等問題困擾著英國,雖然英國仍是一個不容小窺的強國,但是往日大英帝國的榮光,早已消散了吧。

二戰最終摧毀英國原已開始減弱的經濟與財政領導能力,並突顯自治領與美國在軍事上對英國進行協助的必要性。戰爭結束後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於1951年加入美國主導的澳新美地區安全條約,使得美國取代英國成為在太平洋地區新的軍事主導力量。

在加勒比、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戰後的非殖民化運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實現,而英國幾乎從未試圖抵制這股浪潮。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中,英法兩國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和蘇聯對埃及的支援下被迫結束對埃及的干預。蘇伊士運河危機直接導致時任英國首相安東尼·艾登辭職,也代表著美蘇兩國徹底取代英法成為新的超級大國。

1947年印度獨立,印度獨立後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也紛紛效仿印度尋求獨立,大英帝國開始瓦解。而英國最後一塊成規模的殖民地英屬香港,則於1997年7月1日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部分 歷史 學者都認為香港回歸代表著大英帝國的終結。

英國至今仍然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歐洲乃至國際事務上都擁有一定的話語權,但早已比不上19世紀時英國的在國際事務上的話語權。目前英國在海外還有14塊英屬海外領地,並且還有16個國家以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作為其國家元首,這些地區統稱英聯邦王國,但英國政府已不能對這些地區的事務進行干涉。

關於英國的軍事力量,抖個機靈,前幾年有個英國的將軍不是發牢騷說么,現在我們的海軍將軍比我們戰艦還多了。管中窺豹一下,至少日不落帝國相比,現在的英國沒落得挺慘的

西方文明已走到了。。。

西方,夕陽西下的地方。

『叄』 近代各國gdp

近代中外主要國家實力對比表
比較內容
年份
中國
美國
日本
英國
GDP
佔世界的
份額
1870
17.3%
0.9%
2.3%
9.1%
1900
11.0%
15.8%
2.6%
9.0%
製造業
佔世界的
份額
1860
19.7%
7.2%
2.6%
19.9%
1900
6.2%
23.6%
2.4%
18.5%
從GDP數據看,清末中國絕對是世界上的強國之一,雖然不能跟英國相比,但即使到了1900年,中國的經濟實力也依然高居日本之上,仍是世界(亞洲第一)強國。
在中國清朝康乾盛世的鼎盛時期,1750年,即清朝乾隆十五年,中國GDP佔世界總量的32%,幾乎是1/3。印度(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克什米爾爭議地區,面積為440萬km2)為24%。當時,歐洲最強大發達的英國、法國、普魯士、俄羅斯和義大利五國之和僅佔17%。但在這五國中看人均水平,俄羅斯和義大利與中國相近,英國、法國和普魯士已超過中國。
直到1830年,即清道光十年,也是鴉片戰爭發生的前十年,中國已從康熙盛世的頂峰衰落,但GDP仍佔世界總量的29%;印度正在被英國征服的過程中(1848年整個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在戰亂中GDP急劇下降,僅佔17%。而歐洲五國,英國、法國工業革命達到高峰,德國和義大利完成統一,俄羅斯工業革命開始發展,五國GDP之和佔世界總量的29%,與中國相當。但是,五國的人均GDP已大大超過中國,當時英國人口1800萬,GDP佔世界總量9.5%,人均GDP是有4億人口的中國的7.3倍。
20世紀開始的1900年,即清光緒二十八年,中國GDP僅佔世界總量的6%。而世界形勢為美國佔23.6%、英國佔18.5%、德國佔17.9%、俄羅斯佔8.8%、法國佔6.8%、義大利佔2.5%、日本佔2.4%、印度僅佔1.7%,這種變化就是工業革命的結果。佔世界農業產量一半以上的兩大農業國中國和印度僅佔世界GDP的7.7%,說明農業時代的結束。美、英、德、俄、法、意、日共佔世界GDP總量的80.5%。這一世界格局基本延續至今。其後,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歐洲各國和日本元氣大傷,美國一枝獨秀,GDP達3810億美元,佔世界總量的45%,幾乎是半壁江山,歐洲五國加日本之和僅佔41%,而中國只佔4%。
從1900年到今天,105年的時間里,世界前9個經濟大國幾乎沒有變化,只是加拿大和西班牙超過了印度和俄羅斯,分居世界第8位和第9位,而2005年印度和俄羅斯分居第10和第12位,從發展潛力來看,2020年以前印度和俄羅斯將重回世界前9名,也就是說與120年前比較世界經濟前9名沒有變化。

『肆』 目前英國經濟如何

倫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也是歐洲最大的經濟中心。倫敦是和紐約齊名的世界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業是倫敦最重要的經濟支柱,從業人員約325,000 (2007年)。2005年,其地區總產值為4460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五,歐洲第一),佔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0%,大都會區GDP達到6690美元,佔英國GDP的30%。

『伍』 英國經濟怎麼樣呢

英國經濟:年底有望走出谷底
自去年經濟危機發生後,英國經濟受到很大沖擊,出現嚴重衰退,英國政府適時採取多種刺激措施防止經濟進一步下滑,目前已出現一些積極跡象。英國德勤會計師事務所首席經濟學家伊恩·斯圖爾特認為,英國經濟可能會在今年年底走出谷底並從明年開始有所增長,但整體經濟復甦仍需較長一段時間。

60年來最嚴重衰退

英國是歐盟中受經濟危機影響較早且程度較深的國家之一,統計數據顯示,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08年第四季度環比下降了1.6%,2009年的第一季度繼續收縮1.9%,為30年來最大降幅,製造業與商業服務業的衰退均創歷來最高。據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字,今年4月份新增失業人數57100人,使失業人數升至220萬人,創12年來最高水平。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指出,繼去年流失2.8萬個工作機會後,倫敦銀行與保險業者今年可能裁員近2.9萬人。英國房價和頂峰時期相比,也將近下跌28%。英國破產服務局宣布,英國第一季度申請個人破產人數上升到2.98萬人,刷新該統計最高紀錄。英國財政大臣達林早前表示,英國經濟正遭遇自二戰結束以來最為嚴峻的危機。

多項措施刺激經濟

面對嚴重的經濟危機,2008年11月,英國政府宣布一項200億英鎊經濟刺激計劃,買入多家銀行股份,為銀行提供擔保以緩解信貸緊縮。去年10月至今年3月5日期間,英格蘭銀行連續6次降息,將基準利率從5.0%降至0.5%,創英國央行自1694年創立以來新低。隨後,又實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並在今年4月宣布將通過購買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向市場注資750億英鎊。5月7日,英格蘭銀行宣布再向市場注入500億英鎊資金,使其「定量寬松」貨幣政策規模擴大到1250億英鎊。

在今年4月22日公布的2009至2010年度財政預算案中,英國政府提出通過削減公共開支和提高稅收來恢復財政收支平衡,使得2009年英國政府公共部門借款為1750億英鎊,佔GDP的12.4%,這份財政預算案為今後幾年英國財政政策定下了基調。該預算案還預測2009年英國經濟可能出現3.5%的負增長,而明年將有1.25%的增長。

盡管英國經濟仍處於衰退階段,但也出現一些積極跡象:金融市場利好消息不斷,英國股市FTSE-100指數持續走高,整體市值有所增加;英鎊對美元匯率漲至5個月來新高;消費者信心指數和就業指數都有上升跡象;英國房地產價格指數連續4個月上升,創200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據英國零售業協會的數據,自今年2月開始英國零售業銷售額大幅回升;英國國家經濟社會研究院的預測認為,雖然英國經濟在2009年將萎縮4.3%,但在2010年則增長0.9%。

『陸』 英國三大產業比重

英國各主要產業中,第一產業佔GDP的比例為0.52%,第二產業佔GDP的比例為18.57%,第三產業佔GDP的比例為80.91%。

不單單是英國,整個歐美發達經濟體都在去實體化或者說叫做產業空心化的現象。

發達國家這三大產業中,服務業的比重一般都佔到了70%以上,甚至更高。這意味著製造業產值的比重在30%以下,甚至更少。

英國、法國、美國第國家第三產業比重都接近80%,第二產業比重約為20%。以產業立國的日本,第二產業的比重也不足30%。甚至巴西、印度、土耳其等發展中國家第三產業的比重都超過60%。

第三產業包括: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等行業。

『柒』 英國倫敦的工業、農業、商業

由於二戰後與美國同屬世界英語系兩大主要國家,具備國際資本流通的優勢,倫敦和紐約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大金融中心城市,同時倫敦也一直穩居歐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城市地位

倫敦金融中心:「一平方英里」
倫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也是歐洲最大的經濟中心。倫敦是和紐約齊名的世界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業是倫敦最重要的經濟支柱,從業人員約325,000 (2007年)。2005年,其地區總產值為4460億美,佔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0%,大都會區GDP達到6690億美元,佔英國GDP的30%。
倫敦城(City of London)或稱為「一平方英里」(Square Mile)是倫敦的最大的金融中心,分布有許多的銀行、保險公司和金融機構。大約有一半以上的英國百強公司和100多個歐洲500強企業均在倫敦設有總部。全球大約31%的貨幣業務在倫敦交易。倫敦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證券交易中心之一。倫敦港同時也是英國第二大的港口,每年吞吐量約五千三百萬噸。
倫敦城共有500多家銀行(至1991年),銀行數居世界大城市之首,其中外國銀行有470家,在倫敦擁有的資本總額達1000多億英鎊。

倫敦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外匯市場,他每年的外匯成交總額可以達到三萬億英鎊,全球大約31%的貨幣業務在倫敦交易。倫敦城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歐洲美元市場,石油輸出國的石油收入成交額有時一天可達500多億美元,佔全世界歐洲美元成交額的1/3以上。
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以及13家清算銀行和60多家商業銀行也均設在這里。清算銀行中最有名的是巴克萊、勞埃德、米德蘭和國民威斯敏斯特四大清算銀行。
倫敦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保險中心,共有保險公司800多家,其中170多家是外國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在倫敦保險業中,歷史悠久,資金雄厚,信譽最高的是勞埃德保險行。

倫敦城中的倫敦股票交易所為世界4大股票交易所之一。此外,倫敦城還有眾多的商品交易所,從事黃金、白銀、有色金屬、羊毛、橡膠、咖啡、可可、棉花、油料、木材、食糖、茶葉和古玩等貴重或大宗的世界性商品買賣。
倫敦被選為2011全球時尚之都,一舉擊敗法國巴黎,美國紐約,其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的大婚,但是倫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有著多年歷史的時尚之都。

『捌』 英國的經濟特點

經濟的五大特點:

1、堅持以貨幣主義為主的緊縮政策,制定並推行中期財政戰略

2、放鬆政府管制,強調市場機制,鼓勵自由競爭,以調動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

3、通過實行減稅等措施,刺激投資和消費。積極引進外資。

4、有計劃、有步驟地推行國有企業私有化。

5、改革福利制度。削減福利津貼,撤銷部分福利機構,使政府節約了大量的福利開支。

(8)英國有多少產值擴展閱讀:

英國是世界經濟強國之一,是世界第四大貿易國,其中英國的商業、金融業和保險業發展較快。而旅遊業也在英國的經濟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

近幾年英國經濟雖然基本上走出了金融危機的沼澤,但其經濟復甦的腳步卻顯得十分沉重,而且其後續的經濟動力顯然不足。

而金融業是英國貿易平衡的主力,該行業的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以上,且從事該行業的人員100多萬,產值達到創紀錄的132億英鎊。

英國主要是以出口汽車、航空設備、化工產品和石油為主,此外,英國主要進口原材料和食品。

其中,倫敦是世界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倫敦主要從事跨國銀行借貸、外匯交易、國際債券發行、基金投資等業務。此外,倫敦還有最大黃金現貨交易市場和非貴重金屬交易中心。

近年來,英國經濟處於溫和上漲態勢。

英國整體經濟增長步伐逐步好轉,表現得更為強勁和均衡。其中,英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依然是服務業。目前該行業發展迅速,而且很多投資者也非常看好英國經濟前景,外商向英國投資的領域有很多,如汽車、通訊、信息、電子、醫療設備、金融服務、食品、飲料等。

『玖』 1840年美國和英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是多少

我們發現,安格斯。麥迪森等顯然高估了當時中國的經濟實力。前近代中國人均GDP 遠遠低於歐洲國家,且差距不斷擴大。1600年,中國人均GDP 大約為銀4.5兩(摺合1990年388美元),到1840年下降到了約3.4兩(1600年不變價格,約1990年318美元)。從1600—1840年,中國實際GDP 僅增長了55%,年均增長率為0.18%,而人均實際GDP 則下降了25%,年均增長率為-0.12%.

關鍵詞:前近代中國;GDP;總量經濟

劉逖,復旦大學歷史學系,郵政編碼:200433,電子信箱:liuti @fudan.e.cn.作者特別感謝樊樹志先生與兩位匿名審稿人的評論與寶貴意見,文責自負。

20世紀下半期以來,歐美學術界出現了一股針對「歐洲中心論」的批判浪潮,強調以「全球眼光」重新審視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在這一大背景下,重新定位前近代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成了海內外學者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在這些基於全球主義或整體主義的中西比較研究成果中,處處可見微觀統計數據(如弗蘭克,1998;彭慕蘭,2001),但遺憾的是,對前近代中國和西歐總量經濟的比較極為匱乏。在宏觀經濟各指標中,國內生產總值(GDP )是最關鍵的指標。對不同時期、不同國家或地區GDP 進行宏觀比較,有助於把握整個經濟的全貌,從而能夠對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的演變進行長時段梳理。本文對1600—1840年間中國的GDP 進行量化考察,為相關特別是比較經濟史研究提供了關於中國的補充證據。

一、引論:方法和相關研究綜述

GDP 是對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生產活動總成果的一種計量,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在經濟統計學中,有所謂「三方等價原理」,即GDP 的生產量、分配量和使用量三者是完全相等的。「三方等價原理」意味著可以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對GDP進行測算,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產法統計最終產品的價值,收入法統計各常住單位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收入,支出法統計生產出的產品最終使用去向(消費、投資和凈出口)。

在統計古代經濟總量時,由於宏觀消費和投資數據較難獲得,故多採用生產法和收入法估計GDP.本文主要以生產法統計中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的產值,以收入法統計服務業的產值,同時用支出法進行校驗。

對古代中國GDP 的研究是一個較新的領域,文獻相對匱乏。在國外,保羅。貝洛赫(Paul Bairoch ,1930—1999)和安格斯。麥迪森(Angus Maddison,1926—)是這一領域的開拓者。

貝洛赫(Bairoch ,1976,1981)認為,按1960年美元價格計算,1800年英國人均國民收入為324美元,法國為220美元,中國為228美元;1840年中國下降到了206美元,英國為447美元,法國為310美元,日本為178美元。貝洛赫的估算通過布羅代爾(1993)和保羅。肯尼迪(1988)的引用而廣為人知。Peter Brecke(1999)根據貝洛赫數據得出1800年中國GDP 佔世界的比重高達44%,1840年仍高達37%.貝洛赫的研究具有開拓性的意義,但其分析似乎過於簡略。貝洛赫主要根據當時人們的消費情況進行估算,但未披露具體統計方法和指標,且在涉及資料來源時多指明為「個人估計」,資料來源不夠翔實可靠。

麥迪森(1999、2008)估計,公元元年中國GDP 佔世界GDP 總量的26.2%,1000年佔22.7%,1500年佔25%,1600年佔29.2%,1700年佔22.3%,1820年佔32.9%;按1990年美元不變價格計算,中國人均GDP 在公元元年和1000年為450美元,1300—1820年為600美元。麥迪森參考了珀金斯(1969)、劉克智和黃國樞(Liu and Hwang ,1977)、施堅雅(Skinner ,1964)、饒濟凡(Rozman ,1973)等對中國農業、人口、城市的研究,並非像貝洛赫那樣缺乏估算依據,但其在數據運用和統計技術上仍存在較多問題。例如,麥迪森對古代經濟總量的研究主要服務於其長期經濟走向的研究目的,總體上看過於簡略。從統計技術上看,麥迪森的統計也存在許多不足,包括:(1)麥迪森主要從支出法估算GDP (特別是農業產出),未進行生產法的估計;(2)麥迪森沒有統計手工業和服務業的凈產出,只是籠統估計約佔GDP 的四分之一;(3)麥迪森統計的GDP 總量為人均水平乘總人口,而不是從總量數據推導人均數據,因此,人均GDP 和總人口這兩個數據只要有一個存在問題,就會導致較大的偏差。

在國內,劉瑞中(1987)和管漢暉、李稻葵(2007)分別對1700、1750、1800年三個年份的國民收入和明代GDP 進行了估計,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仍有待進一步深入。例如,劉瑞中對農業之外產值的估計採取比例推演算法,結果非常粗糙,且未換算為當代價格,不利於進行跨時段和跨國比較;管漢暉、李稻葵對手工業產值的估計明顯不足,也忽略了包括教育、公共服務等主要的服務業,因此,GDP 數值可能被嚴重低估。

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對稍晚時期中國的國民收入進行了估算,例如巫寶三(1947)、劉大中(Liu ,1946)等對20世紀30年代的統計,張仲禮(2001)對19世紀80年代的統計,劉佛丁、王玉茹(1996)

對1850年和1887兩年的估算等,這些研究亦有諸多可借鑒之處。

…………

七、代結語:前近代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

麥迪森估計1600年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約為29%,1700年為22.3%,1820年為32.9%;貝洛赫估計1800年中國佔世界經濟的比重為43.8%,1840年為36.6%.根據我們對前近代中國GDP 的估計,麥迪森和貝洛赫顯然高估了我國當時的經濟實力。

按照我們的數據,且假定麥迪森或貝洛赫對世界經濟總量(扣除中國後)的估計是正確的,我們重新計算了前近代中國GDP 佔世界的比重。貝洛赫採用1960年美元價格作為計價單位,我們按同期美國物價指數調整為1990年美元。我們發現,前近代中國GDP 佔世界的比重呈顯著下降趨勢。

按當期購買力平價法計算,1600年中國佔世界GDP 的比重約為四分之一,1840年下降到不到五分之一。我們估計的1820年數據只有麥迪森估計值的三分之二,1800年和1840年的比重大約只有貝洛赫估計值的一半。

從人均GDP 角度看,前近代中國則遠遠低於歐洲國家,且差距不斷擴大。若採用麥迪森關於英、法、美等國人均GDP 數據,中國人均GDP 在1600年時大約只有英國的40%,與美國比較接近;1700年不到英國的三分之一,略超過美國的70%;1820年不到英國的五分之一,略超過美國的四分之一;1840年為英國的16%,美國的五分之一。

『拾』 英國的經濟

英倫概況:英國的經濟發展概況
來源:五洲留學網 字體:小 大 進入社區 推薦

英國能源資源豐富,在歐盟國家中居首位,不僅擁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而且煤炭儲量也十分豐富。鋼和鋁也有一定的儲量。沿海漁業資源比較豐富。

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西方國家中居第六位,落後於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私有企業是英國經濟的主體,占據了生產總值的82%和總就業的79%。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化進程的資本主義國家。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1850年,英國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佔39%,在世界貿易中佔21%,均居壟斷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的經濟實力遭到嚴重打擊,英國佔有250年的海上霸權喪失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的經濟力量遭到嚴重的削弱,殖民地市場進一步縮小;60年代後期推行的高稅、福利和國有化政策使英國經濟處於極端困難境地;然而,英國由於工業發展歷史較長,有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工業體系,所以仍屬世界上有較強經濟實力的國家;1973年,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改變了其依賴英聯邦各國和發展中國家的統治,轉而加強與歐洲國家的貿易關系;1979年,以撒切爾夫人為首的保守黨政府開始治理「英國病」,其措施是:強調發揮市場經濟作用,減少國家干預,緊縮開支,降低稅收,整頓福利,調整工業,取消外匯管制,推行私有化和貨幣主義政策,結果使英國經濟有了明顯的恢復;近年來,該國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不斷增大,已佔71.1%,而工業比重卻逐漸縮小,僅佔27.1%;英是世界第3大對外投資國,主要債權之一,英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無形貿易進出口國之一。

英國工業基礎是鋼鐵製造、重工業、棉紡織、煤礦、造船。製造業當前仍是英國產業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主要有鋼鐵製品、宇航、化學工業、塑料製品工業、紡織、製鞋、制衣及電子儀表工業、機動車及運輸設備、能源供應等;此外,醫葯、電子(包括計算機)、航空技術等領域有突出的發展;另外,目前外國在英投資企業也成為其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英國的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商品批發、零售、旅館業十分發達,金融、保險等更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其服務業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5%左右,從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75%,與工業生產部門有著密切的聯系。

英國農業人口約佔全國總勞力的2.1%,生產的農產品可以滿足全國食品需求量的70%,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英國是牲畜、食品、農業化學、農機的主要出口國;77%的國土用於耕作,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土豆、油料、甜菜等;主要蔬菜水果有蘑菇、胡蘿卜、芹類、蘋果、草莓,木莓和溫室栽培的番茄、黃瓜、青椒等;英畜牧業發達,畜產品較多。羊毛、牛皮、乳品等畜牧產品質量高,畜牧產品加工業如毛紡、奶製品加工和皮革加工等也較為發達。漁業可滿足本國需求的60%,主要魚種有鱈、鰈、黑線鱈、比目魚、由鰱和青魚等;英國森林面積237.9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0%。

閱讀全文

與英國有多少產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都有哪些鞋廠 瀏覽:870
印尼金珍珠多少錢一克 瀏覽:518
2020越南qdp總量是多少 瀏覽:852
英國女王哈里王子其兒子什麼星座 瀏覽:280
中國受到了疫情什麼影響 瀏覽:896
中國幫助了多少疫情國家 瀏覽:904
國內轉賬英國匯豐銀行多久到賬 瀏覽:791
北京義大利傢具哪裡買 瀏覽:199
冰島距離英國多少公里 瀏覽:934
到印尼買什麼回國 瀏覽:300
越南人有什麼好吃的 瀏覽:491
伊朗的的格鬥叫什麼 瀏覽:452
義大利噴氣機叫什麼名字 瀏覽:990
越南糯米進入中國要准備什麼 瀏覽:868
越南語怎麼寫最快 瀏覽:9
東莞中國移動號碼停用保號後多久 瀏覽:117
越南5月2日是什麼節 瀏覽:957
印尼哪裡有賣阿瑪尼 瀏覽:286
越南用什麼轉換插頭 瀏覽:356
伊朗什麼時候最美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