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衛生紙的歷史和起源是怎樣的
說到衛生紙就不得不說說它的歷史:
自古希臘時期以來,廁所的使用經歷了漫長的路程。那時,人們用石頭和片狀的泥土來保持個人衛生。如今使用衛生紙已經是理所當然的了——當然,除了在那些衛生紙使用還沒有普及到的地方。衛生紙絕對是從古至今不可缺少的物品之一,所以數個世紀以來,不同的文化都有獨特的方式來保持個人衛生。
就個人清潔這件事而言,古代羅馬比古希臘聰明一些:他們用綁在長棍末端的海綿來清潔屁屁。當然,這東西是公用的。當它沒有被人使用時,便會被浸泡在公共廁所里的一個盛有濃鹽水的桶中。在公共廁所里還有一個長長的大理石坐凳,上面有給...你知道給什麼東西挖開的洞,坐凳前面還有一個放有清理屁屁工具的洞。羅馬人沒有為廁所設立隔板,所以你很可能就坐在一隻萌妹子旁邊便便。
在1391年左右,宋朝某個皇帝下令,他上廁所時必須用一張2X3尺的紙張作為衛生紙。在這以前中國人都是隨意地找些紙製品到廁所使用。
在美洲殖民時代,生活水平不是很高。當殖民者離開英國時,他們手邊能找到最好的東西只有玉米棒子。直到後來他們才注意到他們其實可以用舊報紙和目錄當做衛生紙,他們這樣只是因為農民的日歷的一角有個洞,因此他們可以把它掛到屋外廁所里。(這大概也使得人們對如今的廁所讀物刮目相看了吧?)
盡管早在1596年伊麗莎白一世的干兒子就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沖水馬桶,可直到1857年衛生紙才在市場上流通。
Quilted
Northern是Northern
Tissue公司的前身。在1935年他們打出廣告稱他們的衛生紙「沒有碎屑」。現在這個公司仍然是紙製品行業巨頭之一,由此可見當時他們的廣告策略是多麼的成功——沒有碎屑的衛生紙在當時大受歡迎。現在,美國人每年共要用去超過700億卷衛生紙。
不過,如今有一個文化仍然抵觸衛生紙。眾所周知,許多印度人仍然習慣於用左手沖水沖洗屁屁。他們中有很多人認為用水比用衛生紙更干凈,並且除了用手之外其他方式都是骯臟的。
『貳』 用紙世界第一的日本人都把紙用在了哪些地方
一個國家或民族的風土民情是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最終得來的,而旅遊的樂趣就是去探索這樣的風土人情。這個世界上擁有各種各樣的風土民情,例如中國人的自強,俄羅斯人的彪悍,英國人的精明和法國人的紳士都是這樣的體現。理解這樣的風土民情能夠帶給我們更多書本中難以知曉的知識,所以旅遊才會那麼吸引人。
小禮品
最後一點則是日本的營銷手段。因為花粉症,因為愛干凈,日本人對於手帕還有衛生紙的需求量太高。因此,在日本發廣告的時候,他們用的並不是傳單,而是小包裝的紙巾。出於對紙巾的依賴,多數日本人都會接下這樣的紙巾,但也同樣引起了浪費等等情況。
『叄』 古時候沒有衛生紙,當時人們上完廁用什麼擦屁股
眾所周知,古時侯因為生產力水平低下,紙張昂貴,除了貴族用得上紙製品以外,大多數貧苦人民都只能在上廁所時就地取材,用到處都能找得到的樹枝、樹葉、麻繩、竹片、蟬翼、海綿土塊等擦屁股。
現在的我們在上廁所時可以有多種選擇,可以選擇不同品牌的、不同原料的、不同印花的衛生紙。古代中國人,有錢人家用的是特製的竹片,稱為廁籌,老百姓一般也就用樹葉,光滑的石塊,土坷垃神馬的。
『肆』 外國人有那些習俗和忌諱
世界各國外交禮儀
1. 涉外活動言行忌
舉止忌: 嚴忌姿勢歪斜,手舞足蹈,以手指人,拉拉扯扯,相距過近,左顧右盼,目視遠處,頻頻看錶,舒伸懶腰,玩弄東西,抓耳撓腮。
忌話忌: 嚴忌荒唐淫穢,他人履歷,女子私事,工資收入,私人財產,衣飾價值,批評尊長,非議宗教,嘲弄異俗。
語氣忌: 嚴忌大聲辯論,高談闊論,惡言惡語,尋根問底,爭吵辱罵,出言不遜。
禮遇忌: 嚴忌冷落他人,獨談到底,輕易表態,打斷異議,糾纏不止,隨意插話,隨意辭別。
2. 涉外活動拍照忌
在涉外活動中,人們在拍照時,必須不能違犯特定國家、地區、民族的禁忌。凡在邊境口岸、機場、博物館、住宅私室、新產品與新科技展覽會、珍貴文物展覽館等處,應嚴忌隨意拍照。
在被允許的情況下,對古畫及其他古文物進行拍照時,嚴忌使用閃光燈。凡在"禁止拍照"標志的地方或地區,人們應自覺忌諱拍照。在通常情況下,應忌諱給不相識的人(特別是女子)拍照。
3. 涉外活動衛生忌
個人衛生: 忌蓬頭垢面,忌衣裝鞋帽或領口袖口不潔。在正式場合,忌諱挖眼屎、擤鼻涕、摳鼻孔、挖耳穢、剔牙齒、剪指甲等不衛生的動作。患有傳染病的人嚴忌參加外事活動。
環境衛生: 切忌隨地吐痰、亂彈煙灰、亂丟果皮紙屑或其他不潔之物,忌諱把雨具及鞋下的泥水、泥巴等帶入室內,忌諱把痰盂等不潔器具放在室內醒目的地方。
4. 商界禮忌種種
東南亞禮忌: 與東南亞商人洽談商務時,嚴忌翹起二郎腿,乃至鞋底懸著顛來顛去。否則,必引起對方反感,交易會當即告吹。
中東禮忌: 中東阿拉伯國家的商人,往往在咖啡館里洽談貿易。與他們會面時,宜喝咖啡、茶或清涼飲料,嚴忌飲酒、吸煙、談女人、拍照,也不要談論中東政局和國際石油政策。
俄羅斯禮忌: 俄羅斯及東歐諸國,對西方商人的禮待是極其熱情的。在同俄羅斯人洽談貿易時,切忌稱呼"俄國人"。
英國禮忌: 到英國洽談貿易時,要有三條忌諱:1.忌系有紋的領帶(因為帶紋的領帶可能被認為是軍隊或學生校服領帶的仿製品;2.忌以皇室的家事為談話的笑料;3.不要把英國人稱呼為"英國人"。
法國禮忌: 到法國洽談貿易時,嚴忌過多地談論個人私事。因為法國人不喜歡大談家庭及個人生活的隱私。
南美禮忌: 赴南美洲做生意的人,為了入境隨俗,在洽談交易的過程中,宜穿深色服裝,談話宜親熱並且距離靠近一些,忌穿淺色服裝,忌談當地政治問題。
德國禮忌: 德國商人很注重工作效率。因此,同他們洽談貿易時,嚴忌神聊或節外生枝地閑談。德國北部地區的商人,均重視自己的頭銜,當對同他們一次次熱情握手,一次次稱呼其頭銜時,他必然格外高興。
瑞士禮忌: 若給瑞士的公司寄信,收信人應寫公司的全稱,嚴忌寫公司工作人員的名字。因為,如果收信人不在,此信永遠也不會被打開的。瑞士人崇拜老字型大小的公司,如果你的公司建於是1895年之前,那麼你應在工作證件上或名片上特別強調出來。
美國禮忌: 與美國人洽談交易時,不必過多地握手與客套,貿易談判可直截了當地進入正題,甚至從吃早點時即可開始。
芬蘭禮忌: 與芬蘭商人洽談時,應重視行握手禮,應多呼其"經理"之類的職銜。談判地點多在辦事處,一般不在宴會上。談判成功之後,芬蘭商人往往邀請你赴家宴與洗蒸汽浴。這是一種很重要的禮節。如你應邀赴宴時,忌諱遲到,且不要忘記向女主人送上5朵或7朵(忌雙數的)鮮花。在主人正式敬酒之前,客人不宜先行自飲。在暢談時,應忌諱談當地的政治問題。參考:雅虎知識堂.
日本人忌「4」、「6」、「9」等幾個數字, 因為他們的發音分別近似「死」、「無賴」、「勞苦」,都是不吉利的。給病人送花不能帶根的,因為「根」的發音近於「困」,使人聯想為一睡就不起。日本人忌諱荷花。
4. 俄羅斯人送女主人的花束一定要送單數,將使她感到非常高興。送給男子的花必須是高莖、顏色鮮艷的大花、俄羅斯人也忌諱「13」,認為這個數字是凶險和死亡的象徵, 而「7」在他們看來卻意味著幸運和成功。
5. 在法國,當你應邀到朋友家中共進晚餐,切忌帶菊花,菊花表示哀悼,因為只有在葬禮上才會用到;義大利人和西班牙同樣不喜歡菊,認為它是不祥之花,但德國人和荷蘭人對菊花卻十分偏愛。
6. 英國人一般不愛觀賞或栽植紅色或白色的花。
7. 在德國,一般不能將白色玫瑰花送朋友的太太,也避免用鬱金香。
8. 瑞士的國花是金合歡花,瑞士人一般認為紅玫瑰帶有浪漫色彩。送花給瑞士朋友時不要隨便作用紅玫瑰,以免誤會。
9. 歐美一帶在悲痛時,不以鮮花為贈物。
10. 巴丁人忌諱黃色和紫色的花,認為紫色是悲傷的色調,視黃色為凶喪的色調。
參考:世界經理人博客.
『伍』 如何看待蘇格蘭正式立法免費供應女性衛生用品
世界各地也有越來越多的「消除月經貧困(End period poverty)」的慈善組織,致力於幫助貧困地區的女性解決經期用品的匱乏的困擾,以及普及生理知識等,其中就包括像國內的阿里公益和騰訊公益等,也都有相關的慈善活動。
即便在歐美發達國家,仍有部分女性面臨著「月經貧困」和「月經恥辱」。
根據美國的一項調查,近五分之一的美國女孩要麼提前輟學,要麼就是因為無法負擔起經期用品而被迫曠課或輟學。
英國慈善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截至2018年,在英國14歲至21歲的女生中,有幾乎一半曾因為經期缺課,每十人中就有一人買不起經期用品。
在荷蘭,年齡在12歲到25歲之間的女孩和年輕女性中,有9%的人買不起衛生棉條或衛生巾。
在蘇格蘭通過「免費提供經期用品」前,經過調查也發現,14歲至21歲的受訪者中,有71%的人對購買經期產品感到尷尬。
因此,這個法案規定:蘇格蘭的32個地區政府各自採取可行的安排,不僅要讓月經產品免費,還必須讓有需要的人可以 「合理、輕松、有尊嚴地」獲取。
而蘇格蘭這一法案的通過也有人說是為「平權」邁進一大步。
『陸』 美國人,英國人,巴西人,泰國人,日本人,埃及人分別有那些習俗,那些禁忌
美國:
http://gdf19861220.blog.163.com/blog/static/116172653200982311217649/
(一)禮儀
在美國社會必須「入境隨俗」,必須了解並遵守美國社會中慣行的禮儀規則。
在穿衣方面,雖然美國人以隨和、不正式的印象,但在上班、赴宴會的場合, 仍是很正規,穿衣的規矩極多,但以適合時宜為主,例如參加婚禮、參加喪事,則應著黑色或素色的衣 服;女士在辦公室應著裙裝,避免穿牛仔長褲.
乘車方面,車內座位的大小順序,要看主人開車或司機開車而有所不同. 如是搭乘出租 車,應該以後座右方的座位為最大座,
後座的左位為次之,再其次為中間, 而司機旁的座位 為最卑位.如開車的是友人,則他旁邊的座位為最尊位,其次才是後座右、左及中間位.因此
在中國常見男女友搭乘計程車時, 男士總是打開車門讓女士先進入,挪到左邊位,男士再坐 到右邊位上,這是完全不符合正式西方禮儀的,
正確方式應是讓女士入座後,繞到左邊車門 自行上車入座.上下樓梯也有一定規矩,上樓時應讓女士、長者先行, 目的是保障女士、長 者的安全.
在飲食的方面,要注意餐具應先由最外面的一副刀叉開始使用,食物要用叉子壓緊,切成小塊才放入口中,吃食物及喝湯時不可出聲,喝咖啡的小湯勺是用來攪拌奶品及糖的,切記不可用湯勺來喝咖啡,並避免在餐廳中喧嘩,如接到請貼赴宴,要注意下面幾點:
是否需要寄回回柬,告訴主人參加與否,有時也可用電話通知,如請貼上註明「regrets only」,則只有無法參加時才需通知,「rsvp」就應不論參加與否均寄上回帖或電話通知.
注意參加的宴會有無服裝的規定.
准時,在參加酒會的時候,則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如五時至七時)前往, 當然也不宜太 晚才到.
如果邀宴賓客,則主人應注意:
1.陪客:應邀請與主客關系良好的人做陪.
2.食物:應先了解客人有無忌嘴的食物,如是否為素食者,是否為不食豬肉及鱗魚類的猶 太人.
3.座位:主人應坐在背對門的位置,主客則在其對面,另外要注意階級、尊卑,並以男女 、夫妻、中外分坐為原則.
進餐時飲酒種類應視當日主食而定, 如吃魚則飲用白酒,吃肉則喝紅酒,紅酒應與室溫
相同,且不可強邀賓客「乾杯」,至於威士忌及白蘭地等烈性酒,則多於飯後或飯前飲用.
國際社交禮儀規定多如牛毛,以上所舉僅是其中數端,要在美國社會中行止合乎禮儀,還 需平日多留心注意並虛心學習才可.
(二)禮節
鞠躬禮,是下級對上級或同級之間的禮節。行鞠躬時要脫帽,右手握住帽檐中央將帽 子取下,左手下垂,上身前傾約十五度,兩眼注視受禮者,同時表示問候。
握手禮,是全世界通用的禮節。起源於歐洲,最初是表示手裡沒有武器或親切的意思
行握手禮時要客人先伸出手時才能握手。握手時一般不戴手套,但尊貴的人和女人可戴 手套。行禮時忌交叉行禮,和女人握手不可太緊。
點頭禮,是同級或平輩人之間的禮節。如在路上相遇, 可在行進間進行。如遇見長官 、上級或長者,不行點頭禮,而行鞠躬禮。
舉手注目禮,這是軍人禮節。行禮時舉右手,手指伸直並齊,指尖接觸帽檐右側,手掌略賂外,手臂與肩齊高,兩眼注視受禮者,待對方答禮後將手放下。
吻手禮,是歐美上層社會的禮節。和貴族婦女或夫人見面時,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則將手掌輕輕托起吻之。如果女方不伸手,則不行吻手禮。
接吻禮,是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或朋友、夫妻之間表示親昵、愛撫的一種禮節。
通常是在受禮者臉上或額上接吻。在高興、喜慶或悲傷時,一般也行接吻禮,表示親熱或安慰。
擁抱禮,是歐美各國熟人、朋友之間表示親密感情的一種禮節。見面或告別時互相擁抱,表示親密無間,感情深厚,擁抱禮通常和接吻禮一起進行。
(三)節日
1)感恩節
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是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 美國人全家歡聚的節日。
每逢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常。城鄉市鎮到處舉行化裝遊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等,學校和商店也都按規定放假休息。孩子們還模仿當年印第安人模樣穿上離奇古怪的服裝,畫上臉譜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當天教堂里的人也格外多,按習俗人們在這里都要做感恩祈禱。美國人從小就習慣獨立生活,勞燕分飛,各奔東西,而在感恩節,他們總是力爭從天南地北歸來,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雞,暢談往事,使人感到分外親切、溫暖。
2)聖誕節
是美國人最大最熱鬧的節日。每年12月25日,全國便沉浸在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中。從感恩節過後的第二天,美國人就開始為聖誕節大忙特忙起來。每家商店都是人流滾滾,商人們要鼓起如簧之舌,推銷他們的各種貨物,普通人也願意趁此機會棄舊更新。
聖誕夜是一個狂歡的夜晚。美國人常常通宵達旦地舉行慶祝活動。人們在小杉樹上或小松樹上掛滿禮物、彩花和彩燈,樹頂上還裝上一顆大星。大人們站在一旁欣賞聖誕樹,孩子們更是手舞足蹈,甚至手拉手地圍著聖誕樹跳起歡快的舞蹈。在公共場所,賀年片上到處都有聖誕老我的形象。有時在家裡也由一人扮成聖誕老人,為大家分發禮物。
美國人慶祝聖誕簡直可以稱得上是狂歡。送禮物和裝飾家庭,是他們最重要的慶祝方式。每個家庭,都放著大包的禮物。孩子們把襪子掛在火爐邊,希望聖誕老人在深宵把禮 物帶來,放進襪子里。
每一個家庭在12月中旬,便會在市場上選擇一株稱心滿意的聖誕樹並裝飾得五彩繽紛。
青少年都愛在聖誕前夕和聖誕晚上舉行派對,許多情竇初開的小夥子,視第一次參加聖誕舞會為人生大事呢!
3)元旦
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在元旦來臨之際,喜歡把雄鷹,貓頭鷹等飛禽的羽毛用來裝飾衣鞋 帽,以示吉祥如意。
(四)其他
在歐美各國嚴禁隨地吐痰和亂丟垃圾,違者要罰款。違者必罰,沒有例外。 有些西方人也忌三,特別是點煙的時候,不論你用火柴還是打火機給他們點煙,點到第三個人時,他們往往會面呈難色,有的人甚至會有禮貌的拒絕。
小費
搬運員:每件行李付費五十美分。 旅館門衛:如為您喚叫出租汽車並照顧您上車時應給五十美分。 旅館寢室打掃女工:您如果只住一晚,多半不給小費。如住得久一點,每三天給二元 左右(高級旅館應再多給一點)。放在床前櫃上就可。 旅館餐廳應該給15%左右的小費,放在桌上就行或根據餐廳服務情況,由顧客自己在賬 單上填寫給小費的百分數,一般可由10%至20%不等。自助餐館不給小費。
電源規格: 美國的電力為110/120伏特;交流電,60赫茲.
辦公時間: 各機構辦公時間並無一致,通常: 政府:周一-周五,09:00-17:00 政府:周一-周五,09:00-15:00 公司:周一-周五,09:00-17:00 商店:周一-周六,09:30-18:00 美國部分地區銀行開業時間較早,打烊時間較晚.每周各百貨公司有一晚照常營業.
英國風俗
三個禁忌
http://gdf19861220.blog.163.com/blog/static/116172653200982311217649/
不能加塞 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你可以看到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排隊上公共汽車、火車或買報紙。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不能問女士的年齡 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甚至他家裡的傢具值多少錢,也是不該問的。如果你問了一位女士的年齡,也是很不合適的,因為她認為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個人都想永葆青春,沒有比對中年婦女說一聲「你看上去好年輕」更好的恭維了。毫無疑問,每個女士的發型、化妝和衣著都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美麗、更年輕,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讓人感到太刻意,那麼別人就會帶著非難的口吻說她「顯得俗氣」。
不能砍價 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購買的是一件貴重的藝術品或數量很大的商品時,你也需要小心地與賣方商定一個全部的價錢。英國人很少討價還價,如果他們認為一件商品的價錢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盥洗室與去「100號」
盥洗室一詞的本意為洗手或洗臉的地方,但其實際含義則是廁所,英國人上廁所時不會直截了當地說「去上廁所」,在提醒別人時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廁所」二字。如果你想要上廁所,可以說「去男人的房間」,或「去女人的房間」,也可以說「請原諒幾分鍾」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們想要大小便時便說「我要去那個地方」。在朋友之間和家庭內部,「100號」則是最常用的說法。
舞會上怎樣不失禮
英國大型舞會一般在晚間10時左右開始。舞會可在私人家中或到飯店舉行。主人邀請客人應事先寄送請柬,並注意邀請的客人男女數目要大致相當;如不等,可使男子多於女子。按照習慣,主人請人參加舞會,有時也設晚宴;有時光請跳舞而不設晚宴;而有的則請參加舞會的客人中少數人吃晚飯,飯後跳舞;其他人只能參加舞會而不能吃飯。所以,被邀請的人一定要看清請柬上的字樣,以免使主人難堪。舞會上,主人備有夜宵,也可能只備些茶、咖啡和三明治等。參加舞會的客人服裝要整齊,跳舞時男賓要輪流請女賓,其中有一次必須與女主人跳舞。男子與男子、女子與女子共舞是要被人笑話的。遇到重大喜慶節日,一個人如同時接到兩份請柬,那麼可參加一個舞會,提前退場後再趕另一個舞會,因為按習慣參加舞會的人可隨來隨走,不算失禮。
女士優先與紳士風度
在英國,尊重婦女是體現紳士風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女士優先是一個人人皆知的行為准則。
在通常情況下,英國人總是把女子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如男女一起進房間,男的要替女士開門。進房間或進餐館大多是女子在前,除非男的必須在女士的前頭去選餐桌、開車門或做其他效勞。在街上行走,或過馬路時,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來車方向的一側。如果一個男子和兩個女士一起走,他應當走在兩者當中。如果男主人或女主人或者兩者同坐一輛車來接客人去吃飯,客人應該擠在汽車的前座,讓後座空著,因為司機就是男主人或女主人。在宴會上,主人把客人領進客廳時,如果客人是位女士,她進客廳時,廳中的大多數男子都要站起來以示敬意。如果女主人的女兒在,她要把客人給女兒作介紹。通常是把男士介紹給女士,除非他年長得多或地位高得多。一般的慣例是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不管進入客廳的是男士還是女士,在客廳里就座的女士都不必起身為禮。宴會開始,男士們為女士們拉開椅子,幫女士入座。
有些英國人慨嘆,在對待女士的禮遇方面,如今世風已不如以前。據說是因為婦女在選舉、就業、 工資待遇和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獲得了與男人平等的權利,她們就不再需要以往的那種照顧了。看來,對女士的禮貌是出於男士覺得女士需要保護。
做客和餐桌上的禮節
如果你被邀請到別人家做客,就要考虎這樣幾個情況。比如,該在什麼時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談正經事,只是個社交聚會,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備,她還沒完全准備好你就到了,會使她感到非常尷尬。晚到10分鍾最佳。晚到半小時就顯得太遲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麼時候應該離開呢?這沒什麼規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禮貌的。如果只是邀請你共進晚餐和聊天,那麼你最好在10點至11點之間離開或者餐後1小時告別。如果你被邀請留下來住幾天或度周末,在離開之前應特意買束花送給女主人,這會使她非常高興。另外,離開後的第二天要發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謝,並隨附一件小禮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鮮花等。
英國的飯菜簡單,但是吃飯的規矩復雜。最主要的是坐直,學別人的樣,吃飯的時候不準高高興興地問別人,並和別人不停地交談。每個人不能把自己使用的匙子留在湯盆或咖啡杯或其他菜盤上。湯匙應放在湯盆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喝湯時最好不弄出響聲,並用匙的一側從里往外舀,不能用匙頭,更不能端著湯盆把盆底剩的湯全喝光。不論吃什麼東西,都盡量別弄出聲響,否則,就會被認為是不懂規矩。每餐一般只上一道主菜和沙拉,最後上一道甜食。如果客人沒有吃飽,可向女主人誇贊她做的美味並再要點雞、牛排或其他菜,女主人會多加一份菜給他,但從不再多加。不能在別人面前打飽嗝。端上咖啡時要就著杯子喝,咖啡匙要放在托盤上。不能在餐桌上抽煙。吃完飯,客人要將餐巾放在餐桌上,然後站起來。男士們要幫女士們挪開椅子。如果主人還要留客人再吃一頓飯,餐巾可按原來的摺痕折好。餐後,客人要坐上一兩個小時,然後向主人道別。
參考資料:出國旅遊網
日本人
http://gdf19861220.blog.163.com/blog/static/116172653200982311217649/
日本人見面多以鞠躬為禮。一般人們相互之間是行3O度和45度的鞠躬禮,鞠躬彎腰的深淺不同,表示的含義也不同,彎腰最低、也最有禮貌的鞠躬稱為「最敬禮」。男性鞠躬時,兩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褲兩側;對對方表示恭敬時,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禮,女性尤其如此。在國際交往中,日本人也習慣握手禮,尤其是年輕人或和歐美人接觸較多的人,也開始有見面握手的習慣。名片交換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輕的一方先給對方,這種做法被認為是一種禮節。遞交名片時,要將名片正對著對方。名片在日語中寫為「名刺」,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名片要小的名片。在社交活動中,日本人愛用自謙語言,如「請多關照」、「粗茶淡飯、照顧不周」等,談話時也常使用謙語。在與日本人交談時,不要邊說邊指手劃腳,別人講話時切忌插話打斷。在交談中,不要打聽日本人的年齡、婚姻狀況、工資收入等私事。對年事高的男子和婦女不要用「年邁」、「老人」等字樣,年事越高的人越忌諱。日本人姓名一般是三至六個漢字,姓在前,名在後。通常對人只稱姓,不呼名。日本人在節慶日和某些重要場合愛穿傳統服裝——和服,配以木屐。
日本人給老人祝壽,是選一些有特定意義的年歲。如61歲為「還歷」,意思是過了6O為1歲,返老還童;7O歲為「古稀」;77歲為「喜壽」;88歲為「米壽」,因漢字「米」拆開可變成八十八;99歲為「白壽」,因為「白」字上面加一橫為「百」。
日本人大多數信奉神道和佛教,他們不喜歡紫色,認為紫色是悲傷的色調;最忌諱綠色,認為綠色是不祥之色。還忌諱3人一起「合影」,他們認為中間被左右兩人夾著,這是不幸的預兆。日本人忌諱荷花,認為荷花是喪花。在探望病人時忌用山茶花及淡黃色、白色的花,日本人不願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圖案的東西或禮物,因為它是皇室家族的標志。日本人喜歡的圖案是松、竹、梅、鴨子、烏龜等。
通信時,信的折疊、郵票的貼法都有規矩,如寄慰問信忌用雙層信封,雙層被認為是禍不單行;寄給戀人信件的郵票不能倒貼,否則意味著絕交。日本人在飲食中的忌諱也很多:一般不吃肥肉和豬內臟,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鴨子;招待客人忌諱將飯盛過滿過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諱客人吃飯一碗就夠,只吃一碗認為是象徵無緣;忌諱用餐過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撫摸、整理頭發,因為這是不衛生和不禮貌的舉止;日本人使用筷子時忌把筷子放在碗碟上面。在日本,招呼侍者時,得把手臂向上伸,手掌朝下,並擺動手指,侍者就懂了。談判時,日本人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字形,你若點頭同意,日本人就會認為你將給他一筆現金。在日本,用手抓自己的頭皮是憤怒和不滿的表示。
日本人有不少語言忌諱,如「苦」和「死」,就連諧音的一些詞語也在忌諱之列,如數詞「4」的發音與死相同,「42」的發音是死的動詞形,所以醫院一般沒有4和42的房間和病床。用戶的電話也忌諱用「42」,監獄一般也沒有4號囚室。「13」也是忌諱的數字,許多賓館沒有「13」樓層和「13」號房間,羽田機場也沒有「13」號停機坪。在婚禮等喜慶場合,忌說去、歸、返、離、破、薄、冷、淺、滅及重復、再次、破損、斷絕等不吉和凶兆的語言。商店開業和新店落成時,忌說煙火、倒閉、崩潰、傾斜、流失、衰敗及與火相聯系的語言。交談中忌談人的生理缺陷,不說如大個、矮子、胖墩、禿頂、麻子、瞎聾、啞巴等字眼,而稱殘疾人為身體障礙者,稱盲人為眼睛不自由者,稱聾子為耳朵不自由者等。
日本人送禮時,送成雙成對的禮物,如一對筆、兩瓶酒很受歡迎,但送新婚夫婦紅包時,忌諱送2萬日元和2的倍數,日本民間認為「2」這個數字容易導致夫妻感情破裂,一般送3萬、5萬或7萬日元。禮品包裝紙的顏色也有講究,黑白色代表喪事,綠色為不祥,也不宜用紅色包裝紙,最好用花色紙包裝禮品。
日本人對坐姿很有講究。在公司里日本人都坐椅子,但在家裡日本人保持著坐「榻榻米」的傳統習慣。坐榻榻米的正確坐法叫「正座」,即把雙膝並攏跪地,臀部壓在腳跟上。輕松的坐法有:「盤腿坐」和「橫坐」:「盤腿坐」即把腳交叉在前面,臀部著地,這是男性的坐法;「橫坐」是雙腿稍許橫向一側,身體不壓住雙腳,這常是女性的坐法。現在,不坐「榻榻米」的年輕一代在逐漸增多。
綜合:
http://gdf19861220.blog.163.com/blog/static/116172653200982311217649/
介紹一些國家特殊習俗和忌諱
到歐洲人家裡或接待歐洲客人,如果想送一支花,不要給德國人、瑞士人送玫瑰花,因為他們認為它意味著浪漫;不要給英國人送百合花,他們認為它意味著死亡;不要給義大利人送菊花,這種花他們只在葬禮上才用。
和美國人打交道時,要注意盯住美國人的眼睛說話讓他放心,談話中不必謙虛,否則他真認為你不行。在歐美上年紀的人上樓、爬山時,千萬不要扶他們,否則他們認為你小看了他,他們不願給人留下「老」的印象。英國人忌諱用大象裝璜,瑞士人忌諱貓頭鷹圖案,他們認為那是死的象徵。
蘇聯人視奇數為吉祥的象徵。給南斯拉夫人送13以內的單數花回受歡迎。給捷克人送禮包裝紙上不要出現紅三角,以為在捷克,這是有毒的標志。羅馬尼亞人忌諱過堂風。保加利亞人點頭「不是」搖頭「是」,與他們接觸時別忘了這特殊的肯定與否定形式。
日本禮俗頗多,在此介紹幾種他們的忌諱。
與日本人合影不要3人,他們認為中間被左右兩人夾著是死亡的預示,很不吉利。
日本人數字上忌諱「4」和「9」,日語發音中「4」與「死」相似,「9」與「苦」發音相似。故請客送禮中特別忌諱這兩個數字。日本醫院一般沒有4樓、4號房間,電影院也沒有4排4號。
日本人不喜歡荷花做圖案,認為它意味著祭奠,是不祥之物。他們對飾物有狐狸和獾的物品也十分反感,認為這兩種動物是狡詐、貪婪的象徵。
巴西人
http://gdf19861220.blog.163.com/blog/static/116172653200982311217649/
(1)社交禮儀
從民族性格來講巴西人在待人接物上所表現出來的特點主要有二。一方面,巴西人喜歡直來直去,有什麼就說什麼。 另一方面,巴西人在人際交往中大都活潑好動,幽默風趣,愛開玩笑。目前,巴西人在社交場合通常都以擁抱或者親吻作為見面禮節。只有十分正式的活動中,他們才相互握手為禮。除此之外,巴西人還有一些獨特的見面禮。其一,握拳禮。其二,貼面禮。其三,沐浴禮。
(2)服飾禮儀
在正式場合,巴西人的穿著十分考究。他們不僅講究穿戴整齊,而且主張在不同的場合里,人們的著裝應當有所區別。在重要的政務、商務活動中,巴西人主張一定要穿西裝或套群。在一般的共公場合,男人至少要穿短襯衫、長西褲,女士則最好穿高領帶袖的長裙。
(3)餐飲禮儀
巴西人平常主要吃歐式西餐。因為畜牧業發達,巴西人所吃食物之中肉類所佔的比重較大。在巴西人的主食中,巴西特產黑豆佔有一席之地。巴西人喜歡飲咖啡、紅茶和葡萄酒。
(4)習俗禁忌
國花:卡特蘭
吉祥象徵:蝴蝶
適於談論的話題:足球、笑話、趣文等等。
與巴西人打交道時,不宜向其贈送手帕或刀子。
英美人所採用的表示「OK」的手勢,在巴西看來是非常下流的。
泰國人
http://gdf19861220.blog.163.com/blog/static/116172653200982311217649/
1.泰國人習慣"合十禮"(即合掌躬首互向對方致禮),合十時常互致問候"沙瓦迪卡"(泰語"您好"的意思)。別人向你合十問候時,你也要合十回敬,否則失禮。合十後,便不必再握手問候或告別,但僧侶對俗家則不必回禮。見面或告別時的握手禮,尚未普及流行於泰國社會。
2.泰國通常稱呼人名時,在名字前加一個"坤"字,無論男女均可用,表示為"先生"、"夫人"、"小姐"之意。
3.泰國人忌諱用腳指物或指人,即便是坐著時,也不允許將腳尖對著別人,此舉被視為不禮貌的做法。撫摸對方頭顱或揮手越過別人頭頂,被視為有侮蔑之意,是禁止的動作。
4.泰國人認為右手高貴,而左手只能用來拿一些不幹凈的東西,因此,給別人遞東西時都要用右手,以示敬意。在比較正式的場合還要雙手奉上,用左手則會被認為是鄙視他人。女士若想將東西奉給僧侶,宜托男士轉交。如果親手送贈,那僧侶便會張開一塊黃袍或手巾,承接該女士交來的東西,因為僧侶是不允許碰解女性的。
5.尊重宗教。寺廟是泰國人公認的神聖地方,因此凡入寺廟的人,衣著必須端莊整潔,不可穿短褲、迷你裙、袒胸露背裝或其他不適宜的衣服。在寺廟內,可以穿鞋,但進入佛殿時,必須脫下鞋子,並注意不可腳踏門檻。每尊佛像,無論大小或是否損毀,都是神聖的,絕對不可爬上佛像拍照,或對佛像做出失敬的動作。
6.尊重王室。在泰國處處可以見到國王和王室的人像,如硬幣、紙幣、日歷牌、掛圖等,由此可見對皇室的敬重。遊客要小心表現適當的禮儀,例如在公共場合有皇室人員出席時,最好是留意其他人的動作,跟著照做。
7.不要在公共場所做有傷風化的舉動,例如在公共場合應避免和泰國人接吻、擁抱或握手。除在某些海灘允許裸體日光浴外,在其他地方,泰國人不喜歡這種行為,盡管未觸犯法律,但是違背了泰國人的佛教理念。
埃及人:
http://gdf19861220.blog.163.com/blog/static/116172653200982311217649/
埃及地跨非、亞兩洲。埃及伊斯蘭教是國教。
埃及人正直、爽朗、寬容、好客。他們往往以幽默的心情來應付嚴酷的現實生活。
晚餐在日落以後和家人一起共享,所以在這段時間內,有約會是失禮的。埃及伊斯蘭教徒有個絕不可少的習慣:一天之內祈禱數次。
埃及人通常以「耶素」(就是不發酵的平圓形埃及麵包)為主食,進餐時與「富爾」(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亞」(湯類)一並食用。他們喜食羊肉、雞、鴨、雞蛋以及豌豆、洋蔥、南瓜、茄子、胡蘿卜、土豆等。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膩。串烤全羊、烤全羊是他們的佳餚。
他們習慣用自製的甜點招待客人,客人如果是謝絕一點也不吃,會讓主人失望也失敬於人。
埃及人在正式用餐時,忌諱交談,否則會被認為是對神的褻瀆行為。埃及人一般都遵守伊斯蘭教教規,忌諱喝酒,喜歡喝紅茶。他們有飯後洗手,飲茶聊天的習慣。忌吃豬、狗肉,也忌談豬、狗。不吃蝦、蟹等海味、動物內臟(除肝外)、鱔魚、甲魚等怪狀的魚。
男士不要主動和婦女攀談;不要誇人身材苗條;不要稱道埃及人家裡的東西,否則會認為你在向他索要;不要和埃及談論宗教糾紛,中東政局及男女關系。
在埃及,一到了下午3至5點之後,人們大都忌諱針。商人決不賣針,人們也不買針,即使有人願出10倍的價錢買針,店主也會婉言謝絕,絕不出售。
在埃及,進伊斯蘭教清真寺時,務必脫鞋。埃及人愛綠色、紅色、橙色,忌藍色和黃色,認為藍色是惡魔,黃色是不幸的象徵,遇喪事都穿黃衣服。也忌熊貓,因它的形體近似肥豬。喜歡金字塔型蓮花圖案。禁穿有星星圖案的衣服,除了衣服,有星星圖案的包裝紙也不受歡迎,禁忌豬、狗、貓、熊。3、5、7、9是人們喜愛的數字,忌諱13,認為它是消極的。吃飯時要用右手抓食,不能用左手。不論送給別人禮物,或是接受別人禮物時,要用雙手或者右手,千萬別用左手。
不要打哈欠
通常在埃及人面前盡量不要打哈欠或打噴嚏,如果實在控制不住,應轉臉捂嘴,並說聲"對不起"。埃及人討厭打哈欠,認為哈欠是魔鬼在作崇。一個人打哈欠,如同犯罪似的急忙說:「請真主寬恕。」
而打噴嚏認為不一定是壞事,一個人如果在眾人前打噴嚏,則說:"我作證:一切非主,惟有真主。"而旁邊的人說:"真主憐愛你"。他接著說:"真主寬怒我和大家"。
『柒』 古代沒有衛生紙,他們又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呢都用到了什麼東西
隨著國家生產力不斷進步,國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質量開始成為人們的追求。如今,不管是平民,還是有錢人,生活用的東西都差不多,無非柴米油鹽,生活用品。用的東西一樣,可能有錢人,用的檔次會高點兒。在古代,生產力低下,人們溫飽都是問題,更談不上生活質量。人們一直有一個疑問,古代沒有發明紙之前,古人用什麼東西替代呢。書寫用的紙,可以拿竹簡代替,難道上廁所後用的紙,也拿竹簡代替?無法想像。但是古人奇葩的替代品,簡直一個比一個厲害。
當然貧苦的百姓,是用不到這樣好的東西。這些說的都是貴族,或者是皇族。說到皇家,英國的皇室,是出了名的奢華,想知道古代英國皇室,用什麼充當衛生紙嗎?更是中國人想都不敢想的。古代英國皇室竟然用鮭魚片,還是新鮮的。看後是不是大吃一驚,奢侈到這種程度,也是沒誰了,而鮭魚片是有除臭和消毒的作用。俄國的皇帝更會享受,他用的竟然是鵝脖子。舒服是很舒服,但是這樣殺生,真的好嗎。當然這只是俄國幾位皇帝如此,如果全部這樣,也太暴殄天物了。
『捌』 有哪些西方文化是你一直無法理解的
不管你是在五星級飯店、Airbnb或者公共衛生間,只要你是在希臘的洗手間里,就不能將衛生紙丟進馬桶,只能丟進一旁的垃圾桶里,這是因為希臘的污水處理系統已經多年沒有升級改造!特別是在雅典,想要改造時,挖一挖就從地下挖到古跡,來考古的人總是會讓改造污水處理系統拖延工期。
『玖』 美國和英國在人文習俗方面有哪些相似,哪些不同,為什麼
因為是不同的國家,所以他們的習俗肯定是不一樣的,美國是後來星星的一個吧。
『拾』 英國人的習俗
英國人的性格和習俗
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最終成為英國,但在人種和背景以及四國的歷史上彼此依然能夠區分開來。
在一般情況下,相似之處多於差異,而它給了人們一個共同特徵讓人們確定是英國人。
保守
英國人通常被認為是相當保守的。這種保守與政黨中的「保守」並不是同一個事物。英國人的保守態度通常包括兩個方面:接受熟悉的事物,懷疑任何奇怪的或者國外的事物。比如說,你如果到英國的加油站,建議加油員用疊起來的紙將量油尺擦乾,然後來測量發動機油,這將是個好主意。加油員會表現出不解,敵視的樣子,因為為了達到同樣的目的,他會從口袋裡掏出帶來的十幾二十次每小時,一天又一天使用的臟抹布。在大致相同的方式中,英國人接受新事物很慢,如公制。他們堅持運用老舊的不方便的方式,是因為他們不希望適應新的麻煩。1971年2月15日,新的十進制貨幣在英國使用,先令消失,1磅現在成為100新便士。出現了新的6種硬幣。但英鎊和5英鎊紙票沒有改變。這是英國向十進制走出的第一步。目前,十進制在英國被廣泛使用,但在一些商店中,測量仍然用英尺、市尺、碼替代厘米和米。溫度的測量是用攝氏就如同用華氏一般。現在車行提供了量油計紙並以文明的方式處理。
英國人傾向於敵意或至少有些厭煩當他們聽到一些他們生活習慣的建議,或者介紹信的和不為他們生活中所知但可能對他們有益的事情。這種保守主義,可以說明大眾對君主制度的態度,幾乎所有的英國人對君主制有著感情與尊敬。
相比於大眾的保守主義,有極少數的和地方保守主義組成,他們當中有很高的個性和特別特徵。軍團在軍隊,市政組織,學校和社會中有他們自己的傳統和習俗,這些他們不情願改變,並且他們喜歡在全球組織中思考他們的習俗與區別。
現代烹調理論、電或天然氣在很久之前已經被接受仍然有一部分人喜歡用傳統的烤的方法。但是很多新的廚師依舊在星期天生產烤肉和布丁用相同的方式。對於房子的供暖,很多英國人很熱衷於採用開放式壁爐,盡管它帶來了很多工作並且增加了空氣污染,而其有時會在房間里產生很多煙。大多數英國人認為一個沒有壁爐的房間就不具有讓人溫暖,舒適的特點。許多房間實際上是用電或煤氣取暖,但他們通常在老式壁爐前面。很多人選擇用外觀設計像燒煤的壁爐式的電暖氣,當電源接通時,裡面的假煤塊就會發出紅光。
性格
自我控制、不興奮、不發脾氣這些在英國是十分重視的。好爭吵、暴力、好鬥、滋事這些都是禁忌。
如果英國人進行自我控制,那就說明他們認為這是他們需要的。歷史上他們是一個脾氣暴躁、好戰、敏感、粗暴,但不是野蠻的人。他們繼續保持著這些特點,直到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有一個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去解決,使英國人逐漸變得紳士也開始考慮他們的生活習慣。酒吧就是一個證明英國人有自控能力和紳士的好例子。不同於美國的酒吧。英國酒吧是本地居民的「焦點」。酒吧看起來像某人生活房間,充滿了長毛絨,柔軟的椅子,沙發,壁爐和明亮的燈光。在酒吧主要喝啤酒,青啤或者重啤,大多數酒吧當然也出售各種酒,從威士忌到白酒。許多酒吧也提供便餐。酒吧有固定的營業時間,通常從早上10點至下午2點,下午5點至10點。星期五和星期六晚上通常延遲至晚上11點。這里沒有通宵或營業至凌晨3點的公共酒吧。當酒吧營業結束每個人都回家了。酒吧代表了良的控制力合品味。
這個控制的例證證明了英國的幽默。大部分美國人認為英國滑稽戲沒有好笑的,那是因為英國幽默是以話未重點而美國幽默更注重行動。同樣的控制也可以再英國酒吧和幽默中找到,也可以在英國人的生活節奏中發現,從等待巴士的安靜隊伍中可以看出英國人的自控能力和耐力。
英國人曾有冷漠和含蓄而聞名,盡管近幾年這方面似乎有一些變化。英國人幾乎都互相問候,他們可能互相認識,也可能只是見過。如果你乘坐英國火車,你會發現大部分乘客坐著在閱讀報紙不發一語。
英國人很少握手除了與某人第一次介紹認識時。他們也很少與他們朋友握手除了他們很長時間沒有見面或在長途旅行前說再見的時候。他們在講話時很少用手勢。
尊重:
英國人的另一特點是尊重,這是基於社會情況,財富和權力,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英國歷史悠久的森嚴的等級制度。所有男人都准備好恭順那些在某一時刻在財富、地位和權力優於他的人(而在蘇格蘭,更傾向於認為所有男人都與其他人一樣好)這種酒的劣勢對優勢者的尊重已經被一種人們應該相互尊重、禮貌,不論他們地位的假設所取代。但是這種改變卻並不順利,而且當他們應得的東西沒有承認時他們有怨恨和痛苦。
隱私:
英國人對隱私保護非常嚴格。如果你問英國人「你去哪裡?」或者「你吃過了嘛?」他可能認為你會非常粗魯。英國人認為那是隱私的事情。「我要去哪裡,我吃過了沒有」,這些是他們私人的事,你只要管好你自己。還有一些問題在你跟他關系非常好之前絕對不要問。第一,不要問有關錢的問題。比如問你朋友的收入或薪水或他們的財產。另外一個忌諱是不要問女士的年齡。問男士的年齡雖然不是太壞也不是太好。但是你決不能問女士她的年齡和私人問題或者評論,例如「你怎麼不結婚?」或者「我認為你應該要一些孩子」有些問題在中國是允許問的,但是在英國要避免提問。
好奇別人的事情是不禮貌的,盡管他是你朋友。閱讀他人信件或紙條時極不合適的。無論什麼情況,決不能拆閱寫給別人的信,除非他人要求你這樣做。偷看別人正在寫的東西是非常不禮貌的。如果你在房間里等人,不要四處走動查看東西;從桌子上拿起雜志或報紙是可以的,但是不要碰其他東西,千萬不要聽別人不想讓你聽見的談話。
國王和王後的習俗
現在英國有女王。如果你參加非常重要的公共場合,你會聽到神聖的歌曲「神保佑女王」當這首傳統聖歌演奏時,依然有很多英國人起立。如果你在重要的宴會中,當喝著白酒或烈酒的第一個祝酒通常是給女王的。官方領導者會站起並說「先生們,女士們,尊敬的女王陛下」然後所有人愉快地喝酒,說著同樣的短語「乾杯」。還有很多習俗像這樣表示對女王的尊敬。在美國,人們可以拿總統開玩笑或者批評總統,但在英國人們不允許拿國王和女王開玩笑。
當然,我們能夠很清楚的看到英國在過去30年的社會改變。英國人一些特徵和價值觀正逐漸進行改變。60年代進行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英國人的生活。它給了年青人很重要的很可能影響到那些以前不曾有的東西。流行音樂的拋起事由4個利物浦男孩在一起組成了一支隊伍,她們叫自己「披頭士」。不同那些著名的獨唱明星,披頭士寫他們自己的歌詞和音樂。他們的歌詞傾向於搖滾。他們所代表的憤怒和痛苦的青年為自由與權力斗爭,由於這一原因,他們被一些人看作是「放縱社會」的化身。這次流行改革打破了社會與年輕人之間的障礙。這也有助於掃除英國人冷漠和含蓄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