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翻譯珍珠港簡介
偷襲珍珠港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帝國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歐胡島上的飛機場的事件。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繼19世紀中墨西哥戰爭後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珍珠港事件或奇襲珍珠港。
⑵ 珍珠港事件的始末是什麼
珍珠港事件是日本皇家海軍的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以及夏威夷歐胡島飛機場的一次事件,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珍珠港事件的始末,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珍珠港事件的始末
太平洋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是這場戰爭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是來自更早的中國 抗日戰爭 以及先前日本與歐美列強等國所累積的矛盾和沖突。而其中的諸多事件中,日本計謀偷襲珍珠港事件可以說,是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索,那麼珍珠港事件的始末又是怎樣的呢?
首先在最開始的時候,日本就擬定了兩個作戰取向。起初日本是看中蘇聯豐富的戰爭資源,於是准備佔領西比利亞。在進攻中,雙方都動用了數十萬的精兵部隊很 軍事 准備,在經過長達4個多月的交鋒後,日本慘敗,他要佔領西伯利亞的夢想破滅。於是計劃“南下”進攻,奪取更大的資源。
在南洋這一片的地方,當時有英國,荷蘭,美國這三個國家的殖民地,無疑給日本南下增加了困難。所以說日美在東亞肯定是要發生利益碰撞的。後來日軍幫助德國驅除了所有在華的英國僑民,這一行為直接影響了英美兩國的利益,並為日本偷襲珍珠港奠定了基礎。
在1941年的時候,日本開始向東南亞方向擴張,為了給日軍一點教訓,美國凍結了對日的所有貿易,使得日軍的戰斗裝備癱瘓,不能繼續侵略,於是為了保證侵略,掠奪石油,日軍 決定 冒險一擲。直到在1941年12月7日, 成功 偷襲了珍珠港,使得美軍毫無防備。並且在戰爭中,約有2400名美國人喪生以及1250人受傷,這一結果則是對美國一個巨大的震駭。
珍珠港事件的地點
“時間是帶不走人們對珍珠港這一事件的記憶。”前不久,美國就曾隆重的舉行對珍珠港事件的紀念儀式。有人聲稱,雖然珍珠港這一事件是美國 歷史 上的一場可怕悲劇,但它也讓自己明白,正是這些奮戰的英雄構築了國家的堅強。那麼珍珠港事件發生在哪裡呢?
再一次回顧到歷史中,這起珍珠港事件發生在美國海軍駐扎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它發生的時間是在1941年12月7日的清晨。下面就讓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
對於這起事件,它是由日本政府策劃的准備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的一個事件,也正是因為這一事件,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但是總得來說,這場戰役是有一定的歷史決定性意義的。由於日本未能擊沉美國的航空母艦,它只有一個小的軍事作用。但即使日本擊沉了美國的航空母艦,從長遠角度上來說它還是不能幫助日本打贏美國。此外,這場襲擊卻徹底地將美國和它雄厚的工業和服務經濟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了軸心國在全世界的覆滅。而對於此後盟軍的勝利和美國在 國際 政治 上的支配性地位都可以說是由此及彼的。
另外,若從軍事的歷史角度來看,這起珍珠港的襲擊標志著航空母艦和潛艇,甚至以艦載機取代戰列艦成為海軍主力的轉折點。也就是說明,大型戰艦進行戰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航空母艦將取代戰列艦將成為是新的海上戰爭王牌,海軍航空兵作為新的決定性力量登上海戰舞台。
珍珠港事件的背景
關於珍珠港事件的初衷,主要是因為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認為,日本想要佔領東南亞,其中最大的威脅就是美國。如果日美開戰,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必然會從珍珠港進行出擊,然後從側面對日軍的東南亞進攻進行牽制。因此,要得到東南亞,首先就必須去掉後顧之憂,先摧毀美國在珍珠港的主力,然後造迫使美國訂下盟約。下面就讓我們了解一下關於珍珠港事件的背景。
要想了解珍珠港事件爆發的背景,就必須從以下三個背景方面進行了解:
首先是當時的時代背景: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海軍偷襲美國,先是轟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戰艦,然後又進行對美國在珍珠港海軍的基地進行攻擊,導致美國約有2400人傷亡。攻擊過後,日本正式向美國宣戰,次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演講,並簽署了對日本帝國的正式宣戰聲明。
第二就是日本背景:日本從在1941年之前就曾計劃兩個作戰取向,可惜都沒有成功,直到最後在1941年開始向東南亞的擴張。但是這一行為引起了該地區強國的不滿,為了教訓日軍,美國凍結了對日的貿易,包括石油。因為沒有石油,日軍的戰斗裝備就無法行駛,就等於無法繼續侵略,為了確保正常侵略,日軍決定冒險一擲。最終成功實施了珍珠港偷襲。
第三就是美國背景:當時日本計劃中的一部分就是在襲擊前中止與美國的協商。於是在襲擊前日本大使就獲得了一封電報,並在襲擊前遞交給了國務卿科德爾·赫爾。但是大使人員沒能及時解碼和列印這份電報。在日本襲擊後才遞交給美國。然而這個延遲卻增加了美國對這次襲擊的憤怒,於是就簽署了宣戰聲明,並答應宣戰。
猜你喜歡:
1. 二戰歷史故事趣事10則
2. 抗日戰爭歷史真相
3. 如何做好一次成功的演講
4. 近代史抗日戰爭論文
⑶ 世界五大著名軍港
這個問題好像沒有定論,有多個版本:
中國--旅順軍港
美國--珍珠港
日本--橫須賀軍港
俄羅斯--海森崴軍港
英國--朴次茅斯軍港
旅順軍港
美國珍珠港
俄羅斯海參崴
法國阿倫港
英國支布羅托
中國的旅順港
美國的珍珠港
美國的聖達哥
俄羅斯的庫爾曼斯特
日本的橫須賀
中國的旅順港
美國的珍珠港
美國的聖達哥
德國的穆爾曼斯
日本的橫須賀
說完了旅順咱們再來聊聊其他的軍港.他們有一點很相似.
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
海參崴: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蘇聯時期叫 紅旗艦隊)
橫須賀:日本海上自衛隊司令部,駐日美軍海軍基地(常年駐扎一個航母戰斗群,以保持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存在)
有位夥伴提到了聖達哥,那是美國海軍潛艇司令部,控制了海軍大部分的核力量!
朴次茅斯是英國著名的海軍基地和度假勝地, 位於英國英格蘭漢普郡內, 面積為37平方公里。早在1194年經查理一世批准在波特西島建立了居民點, 1496年又建了海軍造船廠, 使該地區逐漸發展成了海軍基地。
朴次茅斯一直被譽為"英國海軍誕生地", 英國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海戰都發生在這里.。1805年9月, 英國海軍上將納爾遜乘"勝利"號旗艦駛出朴次茅斯軍港, 與拿破倫的法、西聯合艦隊作戰。當納爾遜的艦隊到達特拉法爾加海角時, 雙方發生了激戰, 納爾遜上將見戰斗十分激烈便寫好了遺書交給副官然後身穿禮服, 在胸前佩帶上勛章, 站在甲板上指揮作戰, 他說:「我光榮地得到勛章, 我也將光榮地與它一起戰死!」這位因戰斗致殘的獨臂將軍, 指揮英國艦隊分成兩列縱隊, 迅猛地沖向法、西聯合艦隊, 在英國艦隊的有力打擊下, 法、西聯合艦隊遭受重大損失, 一蹶不振. 在這次戰斗中納爾遜將軍被一枚子彈擊中脊骨, 重傷而亡。
傷痕累累的三桅帆船"勝利"號旗艦載著納爾遜將軍的遺體返回了朴次茅斯, 歡迎的人們都脫下了帽子向勇敢的將軍默哀致敬。
"勝利"號於1824年退役後, 經過修復停泊在朴次茅的"查理王船塢"供人參觀。英國海軍還在朴次茅斯建造了一座"皇家海軍博物館" , 展示英國海軍的發展史。
⑷ 夏威夷和珍珠港在地圖上的什麼地方
1、夏威夷:美國唯一的群島州,位於太平洋幾乎正中部,呈弧狀橫貫北回歸線,介於154°41′W-178°75′W、18°54′N~28°15′N之間。
由8個主要島嶼(基保4大4小)、124個小島,以及環繞在各島附近的礁岩、尖塔所組成。8個主要島嶼位於北緯18°54′-22°之間,依緯度順序為考愛島、尼好島、瓦胡島、莫洛凱島、拉奈島、毛依島、卡胡拉威島、 大島(也稱夏威夷島,不要與夏威夷群島混淆)。
(4)英國珍珠港在哪裡擴展閱讀:
「夏威夷」一詞源於波利尼西亞語。公元4世紀左右,一批波利尼西亞人乘獨木舟破浪而至,在此定居,為這片島嶼起名「夏威夷」,意為「原始之家」。最早發現該群島的歐洲人是西班牙的胡安·蓋塔諾,而真正使夏威夷為世人所知的是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他於1778年登上夏威夷群島。
1795年,卡米哈米哈酋長征服了其他部落,建立夏威夷王國。1898年,夏威夷被美國吞並,1959年成為美國第50個州。夏威夷是太平洋上一顆明珠。它東距美國舊金山3846公里,西距日本東京6200公里,是太平洋地區海空運輸的樞紐。
⑸ 珍珠港事件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是日本企圖建立在亞太地區的霸權。
⑹ 珍珠港是哪個國家的,曾發過什麼震驚世界的事件
美國的,發生過珍珠港偷襲事件
⑺ 珍珠港事件爆發的歷史背景
珍珠港事件爆發的歷史背景
珍珠港事件爆發的歷史背景,這次襲擊徹底地將美國和它雄厚的工業和服務經濟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了軸心國在全世界的覆滅。珍珠港事件爆發的歷史背景是什麼呢?
關於珍珠港事件的初衷,主要是因為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認為,日本想要佔領東南亞,其中最大的威脅就是美國。如果日美開戰,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必然會從珍珠港進行出擊,然後從側面對日軍的東南亞進攻進行牽制。因此,要得到東南亞,首先就必須去掉後顧之憂,先摧毀美國在珍珠港的主力,然後造迫使美國訂下盟約。下面就讓我們了解一下關於珍珠港事件的背景。
要想了解珍珠港事件爆發的背景,就必須從以下三個背景方面進行了解:
首先是當時的時代背景: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海軍偷襲美國,先是轟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戰艦,然後又進行對美國在珍珠港海軍的基地進行攻擊,導致美國約有2400人傷亡。攻擊過後,日本正式向美國宣戰,次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演講,並簽署了對日本帝國的正式宣戰聲明。
第二就是日本背景:日本從在1941年之前就曾計劃兩個作戰取向,可惜都沒有成功,直到最後在1941年開始向東南亞的.擴張。但是這一行為引起了該地區強國的不滿,為了教訓日軍,美國凍結了對日的貿易,包括石油。因為沒有石油,日軍的戰斗裝備就無法行駛,就等於無法繼續侵略,為了確保正常侵略,日軍決定冒險一擲。最終成功實施了珍珠港偷襲。
第三就是美國背景:當時日本計劃中的一部分就是在襲擊前中止與美國的協商。於是在襲擊前日本大使就獲得了一封電報,並在襲擊前遞交給了國務卿科德爾·赫爾。但是大使人員沒能及時解碼和列印這份電報。在日本襲擊後才遞交給美國。然而這個延遲卻增加了美國對這次襲擊的憤怒,於是就簽署了宣戰聲明,並答應宣戰。
一、直接影響
對珍珠港的襲擊從短期和中期的角度來看是一次輝煌的勝利,它使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在此後的六個月中,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無足輕重。
沒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日本對其它列強在東南亞的力量可以徹底忽略,此後它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勢力一直擴張到印度洋。
二、長期影響
1、這次襲擊徹底地將美國和它雄厚的工業和服務經濟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了軸心國在全世界的覆滅。
2、日本偷襲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1941年12月8日,美國和英國對日本宣戰。美國廣播電台反復廣播:「珍珠港遭到偷襲!」羅斯福總統大聲疾呼:「必須記住這個奇恥大辱的日子!」
接著,澳大利亞、荷蘭等二十多個國家也對日宣戰。中華民國政府在中日戰爭進行了四年多以後,於12月9日對日宣戰。12月21日,德、意對美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范圍更加擴大了。
3、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美國的參戰,因而其他戰場的壓力大大減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的勝利。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代背景
自1937年至1941年,日本已陷入中國戰場的泥沼當中,4年來耗費大量資源但無所進展,各殖民地的收成與經濟都不好,日本開始尋求其他地方的資源以進行長期戰爭。
1940年7月,日本聲稱為了截斷重慶國民【政府】自中南半島獲取國外軍援(援蔣路線),趁法國向德國投降時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以奪取更多戰略物資,但此舉使得控制緬甸和馬來半島的英國感到日本擴張的威脅。
1941年7月24日,美國羅斯福總統要求日本撤出中南半島與中國的軍隊,接著在26日下令禁止對日本出口多項戰略資源(其中對日本來說以石油與鋼最為重要),並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不久英國和荷蘭殖民政府也跟進。
此政策被日本稱為ABCD包圍網(乃取美、英、中、荷四國之英文縮寫而成),出口禁運使向來依賴美國石油的日本受到重大打擊。
羅斯福下令讓艦隊駐扎在珍珠港也顯示不排除武力干預的可能性。在日本試圖以外交談判解決卻接連碰壁,德國進攻蘇聯,南進無後顧之憂後,大本營決定考慮與英美荷開戰的可能性。
二戰中日本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的軍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戰爭規模進一步擴大。
從軍事史的角度來看,對珍珠港的襲擊標志著航空【母艦】和潛艇,以及艦載機取代戰列艦成為海軍主力的轉折點。
大型戰列艦決戰的時代過去了,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新的海戰王牌,海軍航空兵作為新的決定性力量登上海戰舞台。但世界海軍強大的美國對於「航空制勝」這一點一直到後來珊瑚海海戰和中途島戰役後才明白過來。
事件相關評論
美國著名地緣政治學家威廉.恩道爾在他的著作《霸權背後,美國全方位主導戰略》中認為珍珠港事件是美國的陰謀。在該著作中他對此事件描述如下:
早在11月26日(1941年)襲擊發生前兩周,羅斯福就親自收到了英國首相丘吉爾珍珠港即將遭遇襲擊的緊急警告。
羅斯福的反應是遣散了珍珠港艦隊的空中防禦,以確保日本偷襲取得成功。丘吉爾11月26日致羅斯福的信函,是兩人通信中唯一以「國家安全」為理由仍未解密的文件。
對珍珠港的災難性襲擊造就了羅斯福夢寐以求的開戰理由。這是一場創造新美帝國的戰爭。
⑻ 誰能告訴我珍珠港的簡介
珍珠港
電影片名: 珍珠港
類 型: 戰爭片
主 演: 本·阿弗萊克 喬什·哈奈特 凱特·貝金賽爾 小古巴·戈丁 亞力克·鮑德溫 庄·沃伊特 丹·艾克羅伊德
格 式:
片 長: 90 分鍾
帶寬要求: 450Kbps
觀看次數: 1253 次
加入時間: 2005-6-3
推薦程度: ★★★★★
評論內容:
雷夫(本·阿弗萊克)和丹尼(喬什·哈奈特)是一對相交多年的好友,他們曾一起學習駕駛飛機,在老家作噴灑農葯的機師。二戰爆發後,他們又一起參加了美國空軍部隊,雷夫作為美國空軍的志願人員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當時美國還沒有參戰),而丹尼則被派駐扎到珍珠港的空軍基地。雖然兩人身處異地,但這對好朋友卻同時愛上了戰地醫院里的女護士伊雯琳(凱特·貝金賽爾)。
就在此時,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發生了,美國宣布加入戰爭。三人之間的感情面臨著烈火硝煙的嚴峻考驗。為了成全好友與自己所愛的女人,雷夫毅然參加了敢死隊,與杜萊特上尉(亞力克·鮑德溫)一起奔赴前線執行「奇襲東京」計劃;而在珍珠港,丹尼同樣為了愛情和信念在堅強地戰斗著。三個彼此深愛著的人的命運與轟轟烈烈的戰爭密不可分地聯系在了一起……
關於影片拍攝
提到《珍珠港》一片,首先要說的就是它那1億45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這是好萊塢有史以來最高的影片製作成本。很多了解電影的人可能會問:《泰坦尼克》的製作成本不是超過了2億美元嗎,比《珍珠港》高多了。但實際上《泰》片原先的拍攝預算其實只有1億美元左右,只是由於詹姆斯·卡梅隆的「揮霍無度」才導致該片成本突破2億。而《珍》在拍攝前申報的預算就是1億4500萬,因此《珍珠港》是名副其實的好萊塢拍攝成本歷史第一高。
和史無前例的高成本相匹配的當然是空前的大排場。為了在銀幕上再現當年殘酷壯烈的戰爭場面(很多看過預告片及試映片的人都覺得《珍》片中的戰爭場面可與《拯救大兵瑞恩》抗衡),《珍珠港》劇組不但得到美國國防部的鼎力支持,得以進駐瓦胡島美軍事基地內的珍珠港取景,而且還斥巨資購買了15架老式美軍戰斗機,真槍實彈、有板有眼地拍攝了片中大部分爆炸、空襲、海戰鏡頭和場景(當然,在後期製作時也採用了先進的數碼影象合成技術製作出一些實拍無法達到的效果)。此外,劇組外景地還包括洛杉磯、舊金山、墨西哥州的Baja California(即當年為拍攝《泰坦尼克》而建造的巨型水上攝影棚)以及大洋彼岸的英格蘭等地,由此可見《珍》片耗資之巨、場面之大非普通影片所能比擬。
關於製作人員
能駕御這種超宏大場面的導演和製片人當然絕非是等閑之輩,邁克爾·貝和傑瑞·布魯克海默這對老搭檔可能是迪斯尼公司所能找到的製作《珍》片最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傑瑞·布魯克海默是好萊塢資深製片人,擁有自己的獨立製片公司,出自他之手的作品大多是票房上頗為成功的影片,如早期的《貝弗利山警探》、《壯志凌雲》及近期的《全民公敵》、《世界末日》、《極速60秒》等等。
而導演邁克爾·貝(《勇闖奪命島》《絕地戰警》)與布魯克海默是多年的合作拍檔,其中最成功的一次可能就要數氣勢與《珍》同樣恢弘的《世界末日》了——有拍攝這樣一部大製作賣座影片的成功經歷,迪斯尼公司當然也就可以比較放心地把《珍珠港》交給貝和布魯克海默去拍了。當然,迪斯尼信任邁克爾·貝的原因恐怕還有一個,那就是邁克爾一向精打細算、從不會像某些人那樣超出預算,因此迪斯尼最終為這部超高預算的片子開綠燈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導演和製片人值得說道外,本片的編劇也很有來頭,他就是曾寫過《鐵面人》(萊昂納多演的那個新版本)、並因《勇敢的心》的劇本獲奧斯卡提名的編劇蘭道爾·華萊士。
關於演員
本片的三位男女主角雖說都是初出茅廬不久的新人,但可以算得上是偶像與實力的最佳組合,票房號召力不可小覷。
高高大大、英俊瀟灑、時而活力四射、時而又情深款款的本·阿弗萊克是這三人中名氣最響的一位,自出道以來扮演的無一例外都是白馬王子或者鑽石王老五式的角色,給他冠以「少女殺手」的美名一點兒也不過分;而同樣高大健美但樣貌朴實的喬什·哈奈特(《H20抓鬼節》《老師不是人》《愛在地球盡頭》《處女自殺》)是近期好萊塢新秀中公認的演技派苗子,這兩個年輕人搭檔飾演一對在愛情與友情中間徘徊的好兄弟,至少能迷倒一片喜歡浪漫的小女生——她們可是票房的主力之一。
女主角凱特·貝金賽爾的名氣可能比兩位男主角稍遜一籌,但她的演技並不比他們差,在電影《倒塌的宮殿》中,貝金賽爾的表現甚至超過了資力較深的克萊爾·丹絲,難怪她被評為2001年最有希望的新人之一。
除了三位主角,《珍珠港》中還有一些頗有分量的配角,如老演員亞力克·鮑德溫、庄·沃伊特(安吉麗娜·朱麗的老爸)以及很擅長飾演軍人的小古巴·戈丁等等,堪稱是票房號召力與演技派的最佳組合。
另外,在有關《珍珠港》一片的各種消息中,有一條涉及演員的很引人注目。據說《珍》片的主要演職人員在開拍前都簽了合同,答應等到影片上映後再拿自己的片酬和分紅,此舉創下一個先例,也可見演員們對本片的前途頗為看好。
關於影片內容
提到《珍珠港》一片的情節,我們不得不又一次把它和《泰坦尼克》相提並論,因為這兩部影片有著太多相似之處:都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都把愛情作為主題、都有毀滅性的災難(而且還都是沉船場面)、也都用了「虛構的主角+真實的配角」式的組織方式。
同《泰》片一樣,《珍》片中的三位男女主人公都是劇作家杜撰出來的人物,而圍繞在他們周圍的那些配角都是歷史中活生生的真人。小古巴·戈丁扮演的軍人多利·米勒就是珍珠港一戰中的戰斗英雄,在戰艦「西維吉尼亞號」遭到襲擊後,他操起一挺高射機槍率先奮起抗敵,營救了艦艇上的許多管兵;亞力克·鮑德溫扮演的吉米·杜萊特上尉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他帶領空軍部隊在珍珠港事件之後成功地完成了奇襲東京的作戰計劃,給美國人出了一口惡氣(斯賓塞·屈塞還主演過一部專門講述該戰役的電影《東京上空的三十秒》Thirty Seconds Over Tokyo)。當然了,庄·沃伊特飾演的羅斯福總統就更是來自於真實的歷史了。
不過,歷史是歷史,電影是電影。好萊塢為了吸引觀眾,多賺些鈔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或添加或刪除地肆意改編歷史,以投合大眾的喜好。所以,影片還沒上映,就有一批經歷過珍珠港事件的美國老兵站出來,抗議《珍珠港》歪曲歷史、有損美國老兵形象等等,倒是從反面給電影做了免費宣傳。
關於影片宣傳
與大製作的影片相配套的,當然是鋪天蓋地、轟炸式的宣傳攻勢——這也正好是對片名《珍珠港》的最佳闡釋。據說本片在拍攝期間曾一度將片名定為「田納西號」(這是在珍珠港事件中被擊沉的一艘軍艦的名字,可聽起來好象有抄襲「泰坦尼克」之嫌),但出於宣傳方面的考慮,製作者最後以「珍珠港」為影片命名,使觀眾一聞片名即能掌握影片大致內容,而且叫起來也比「田納西號」好聽、響亮多了。
在片名上的修改只是影片宣傳策略中很小的一部分,事實上,自開機那刻起,圍繞影片的新聞報道幾乎從未間斷過,在距上映還有幾個月的時候,影片就已推出了多款海報,同時在網上早早公布了預告片,務求在影片正式上映之際把人們的熱情調節到最高點。為了提高影片的受關注程度,迪斯尼公司不但使用了超大的海報設計(《珍》的海報是普通影片海報的三倍大),而且特意在去年珍珠港事件紀念日公布了影片劇照,並安排攝制人員參加了美國軍方舉行的紀念儀式,藉此大造聲勢。
5月21日,迪斯尼將在夏威夷的珍珠港紀念館舉行影片首映式,屆時,2000多名特邀嘉賓將在「亞力桑那號」的甲板上欣賞《珍珠港》一片及附加的煙火表演,其中可能還包括曾參加過二戰的美國前總統布希——這樣的排場可能也算得上前所未有了吧。
介紹了這么多有關《珍珠港》的方方面面,目的只是想告訴你:如果你是個忠實的好萊塢迷,那麼《珍珠港》無論如何不能錯過。還記得當年《泰坦尼克》帶給我們的震撼與感動嗎?《珍珠港》很可能是三年過後又一部《泰坦尼克》——假如我們還需要並且期待當年的震撼與感動的話。
⑼ 珍珠港屬於什麼 國家
珍珠港
【一】
珍珠港(Pearl Harbor)是一位於美國夏威夷州瓦胡島上的海港,位於該州首府檀香山西方。東距火奴魯魯約10公里。面積89平方公里。由3個呈鳥足狀深入陸地的海灣組成,僅一窄口與大洋相通;灣內水深10-20米,通航水域面積26平方公里。港區掩蔽條件好,水域迴旋餘地大,為世界著名天然良港。因水域內曾盛產珍珠而得名。1887年美國獲得在此建立加煤站和修船站的特權。1898年美國吞並夏威夷後,開始興建大型海、空軍基地。1908年開始作為深水軍港使用,也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總部所在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曾遭日軍突襲轟炸造成重大傷亡,史稱「珍珠港事件」或「偷襲珍珠港」,此事件直接導致美國對日宣戰,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部分的戰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進行了重點改建和擴建,港區多深水碼頭,可停泊巨型艦只;附近的海軍造船廠建有大型干船塢,可製造和修理各類軍艦。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總部所在地,也是第七艦隊軍需物資供應地。東有火奴魯魯國際機場和一個軍用機場。與火奴魯魯之間有高速公路相連。
【二】
電影《珍珠港》
導演:邁克爾-貝 Michael Bay
製片:傑瑞-布魯克海默 Jerry Bruckheimer
演員:本·阿弗萊克 Ben Affleck
喬什·哈奈特 Josh Hartnett
凱特·貝金賽爾 Kate Beckinsale
小古巴·戈丁 Cuba Gooding Jr.
亞力克·鮑德溫 Alec Baldwin
庄·沃伊特 Jon Voight
丹·艾克羅伊德 Dan Aykroyd
出品:試金石公司(Touchstone Pictures, USA
電影劇情:兩個飛行員和一個戰地護士的愛情
1941年12月7日,一個祥和的早晨,日軍向美國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發動突然襲擊,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轟炸,致使美國太平洋艦隊18艘戰艦沉沒或受重創,死亡、重傷和失蹤人員不計其數。12月8 日,羅斯福總統向日本宣戰,自此美國正式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就是在這段宏大的歷史背景下,影片講述了兩個飛行員和一個美麗的女護士之間的感情糾葛。雷夫和丹尼是一對相交多年的好友。二戰爆發後,雷夫作為美國空軍的志願人員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而丹尼則被派駐扎到珍珠港的空軍基地。雖然兩人身處異地,但卻同時愛上了戰地醫院里的女護士伊雯琳。就在此時,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發生了。3 個彼此深愛著的人的命運與轟轟烈烈的戰爭密不可分地聯系在了一起……
影片亮點:
群英打造逼真戰爭和動人愛情
類似於大製作災難片《泰坦尼克號》,《珍珠港》同樣斥資巨大,據說成本高達1.45億美元。影片大部分都在珍珠港實景拍攝,除了動用許多飛機和艦船外,為了逼真地再現當年那場空海大戰,影片後期製作採用了大量電腦特技——游弋的戰艦、盤旋的飛機、震耳欲聾的爆炸和沖天而起的大火……把半個世紀前慘烈的一幕幕帶回到觀眾眼前。
為了演繹動人心弦的戰地愛情故事,《珍珠港》劇組也不敢稍有懈怠,他們邀來了一批著名影星擔綱本片主演。雷夫的扮演者本·艾弗萊克一直是女性心目中的美男和性感偶像,近幾年更成為美國影壇的當家小生。飾演丹尼的喬什·哈耐特90年代末憑借《H20 抓鬼節》和《奪命高校》兩部恐怖片在影壇異軍突起,2000年著名導演大衛·科波拉的女兒索菲婭。
科波拉首度執導影片《處女自殺》,就一眼相中哈耐特出演片中重要角色。至於片中那個令兩個男人為之傾心的女護士伊夫琳,則由英國女演員凱特。貝金塞爾飾演。出生演藝世家的凱特1998年才去美國發展,卻以《最後的迪斯科》和《強迫出境》兩片贏得觀眾喜愛。她那英國女人特有的白皙肌膚和纖細骨骼使她演繹的角色柔弱中透著一種堅韌,在史詩般的戰爭大片《珍珠港》中飾演一朵綻放在戰場上的嬌俏玫瑰真是最契合不過了。
除三位主演外,影片的配角們也都是不可等閑視之的腕級人物,像阿歷克斯。鮑德溫、小古巴·古丁、喬·沃伊特等均是好萊塢的老牌影星,他們一致看好《珍珠港》,都甘願屈尊在片中出演配角。
台前明星耀眼,幕後同樣英雄匯聚。《珍珠港》的導演邁克爾·貝——一位善於製造驚人視覺效果的新生代導演,他早年以拍攝可口可樂廣告而一鳴驚人,其電影處女作《絕地戰警》和《勇闖奪命島》都曾在我國上映。1998年他的第三部大作《世界末日》問世,製造了科幻影片當年夏天的票房神話。
編劇蘭德爾·華萊士被稱為美國影壇不可多得的影劇怪才,他不僅編劇,還兼製片、導演、作家於一身。由他編劇的影片《勇敢的心》、《鐵面人》恐怕無人不知!以這樣一套演、導、編人物組合打造一幕戰爭悲喜劇,僅就這點而言,《珍珠港》對觀眾來說已絕對是一個誘人的亮點。
永恆話題:
戰火中永開不敗的玫瑰
人類痛恨萬惡的戰爭,但人類渴望美好的愛情。戰爭扼殺了無數的生命,但總是無法扼殺愛情,於是便在古往今來的戰爭史上留下了無數動人的愛情故事。「戰爭與愛情」同樣成了電影作品演繹人生的永恆主題,人們借用電影藝術的語言詛咒無情的戰爭,歌詠戰火中的真正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