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通過飲食和鍛煉清理血管垃圾
1清理血管秘方
材料:同分量的檸檬汁、薑汁、蒜頭汁、蘋果醋各一杯,蜜糖適量。
做法:
1、蒜頭去皮,姜去皮切成小片,一起放入榨汁機榨汁,或者放入攪拌器打成漿,用網布隔渣,手絞出汁。
2、將蒜汁、薑汁放進瓦煲,加入檸檬汁和蘋果醋,大火燒滾,小火慢煮,不蓋鍋蓋,讓水分蒸發,半小時後大約剩下一般汁液。
3、溫度降下後,加入蜜糖仔細調勻,蜜糖的作用主要是令汁液口感好。
將成品倒入帶蓋的玻璃瓶內,放入冰箱,每天早飯前服用一湯匙。
吃上一個月後去醫院做一次檢查,會發現血管乾乾凈凈,堵塞的地方全通了。
2八種食物清走血管垃圾
1. 豆類。紅豆、白豆、黑豆、鷹嘴豆和扁豆等各種豆類都是可溶性纖維的極佳食物來源。纖維可在小腸中與運載膽固醇的膽鹽結合,促進膽固醇向體外 排泄。這一過程中,肝臟必須消耗更多的膽固醇以產生更多的膽汁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水平隨之降低。研究表明,每天食用半杯煮熟的豆子可使 LDL平均降低8%。鷹嘴豆在降低LDL水平方面效果最佳。
2. 蘋果。蘋果也是可降低LDL可溶性纖維的優質來源,其中主要為果膠。研究還表明,每天吃一個蘋果可以緩解LDL的氧化進程。發揮關鍵作用的 是來自蘋果皮的多酚類抗氧化物質。由於LDL與自由基相互作用加速氧化進程,增加炎症和動脈斑塊積聚形成血栓的風險,因此攝入抗氧化劑十分重要。另外,常吃蘋果還可改善肝臟解毒能力,降低膽固醇和血脂水平。
3. 堅果和植物種子。核桃、杏仁、開心果、瓜子、亞麻籽等堅果和植物種子是有益心臟健康的單不飽和脂肪和多不飽和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 素的優質來源。研究發現,以堅果和植物種子取代飲食中的飽和脂肪,可有效降低LDL和總膽固醇水平,而不會影響「好」膽固醇(HDL)水平。由於堅果和種子熱量高,每天攝入量最好控制在1盎司(約合28克)以內。另外,最好不要選擇多鹽或多糖堅果。
4. 燕麥。燕麥和燕麥麩含有水溶性纖維β-葡聚糖,該物質有助於降低LDL水平。多項研究表明,每天至少攝入3克燕麥葡聚糖可以使LDL平均降低7%。研究還發現,燕麥中的多酚類抗氧化物燕麥蒽醯胺有助抗擊炎症,阻止血栓形成,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5. 綠茶。富含抗氧化劑的綠茶、紅茶、烏龍茶和白茶等都有助於降低LDL,其中綠茶效果最好。原因是綠茶由茶葉直接烘乾製成,其中的強抗氧化劑 不會因為發酵而氧化。研究發現,常喝綠茶可使LDL水平降低約2%。綠茶還可防止微血管壁破裂出血。專家建議,每天喝幾杯綠茶有助降脂。
6. 紅葡萄柚。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吃一個紅葡萄柚,堅持一個月就可使LDL水平降低20%。這可能與紅葡萄柚中的檸檬苦素和番茄紅素有關。葡萄 柚中還富含可溶性纖維果膠,也有助於降低LDL。專家提醒:葡萄柚會增強他汀類葯物和鈣通道阻滯劑等心臟葯物的作用。因此,正在服用此類葯物的患者吃葡萄柚前應徵求醫生意見。
7. 紅葡萄酒或葡萄。研究發現,用於製作紅葡萄酒的葡萄中所含的植物化學物質白藜蘆醇可降低LDL水平。該物質具有抗氧化抗炎屬性,還可防止冠心病。此外,每天一杯紅酒可防止高脂飲食後血管收縮,進而降低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臟病發作危險。對於滴酒不沾者,可以從葡萄、藍莓、蔓越莓或花生醬中攝入白藜蘆醇。喝酒者,每天紅酒不超過1至2杯,每杯5盎司(約合142克)。
8. 植物甾醇。植物甾醇是少量存在於植物油(玉米油和大豆油等)、堅果、豆類、全谷類、水果和蔬菜,甚至黑巧克力中的天然物質。研究發現,每天攝入2克甾醇,4周之後,LDL水平可降低6%至14%。其機理是,植物甾醇可阻止小腸內膽固醇的吸收,因而有助於降低LDL。雖然很難直接從新鮮食物中獲取2克甾醇,但可以選擇一些甾醇強化食品。
3清理血管垃圾的八種食物
小白菜
保持血管彈性
小白菜中含有大量粗纖維,進入人體內與脂肪結合後,可防止血漿膽固醇形成,促使膽固醇代謝物膽酸得以排出體外,以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從而保持血管彈性。
花菜
血管清理劑
中醫有「白色入肺」之說,潔白的花菜無疑是一種適時的保健蔬菜,不但能預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還是一種非常好的血管清理劑。
芥藍
軟化血管
芥藍具有降低膽固醇,軟化血管,預防心臟病等功效。
西蘭花
血管清理劑
西蘭花是含有類黃酮最多的食物之一,類黃酮除了可以防止感染,還是最好的血管清理劑,能夠阻止膽固醇氧化,防止血小板凝結,因而可以減少心臟病與中風的危險。
西紅柿
抗氧化
西紅柿不僅含有各種維生素,並且含量比蘋果、梨高24倍。它還可提高機體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體內垃圾,保護血管彈性,有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茄子
增強血管彈性
茄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有軟化血管的作用,還可增強血管的彈性,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對防止毛細血管出血有一定作用。
胡蘿卜
排出毒素
胡蘿卜是有效的排汞食物,它含有的大量果膠可以與汞結合,有效降低血液中汞離子的濃度,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毒素排出。
冬瓜
預防動脈硬化
冬瓜有利尿消腫、清熱、止渴、解毒的作用。經常吃冬瓜,不但可以減少體內的脂肪含量,對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也有著良好的療效。
4血管是如何一天天堵塞的
很多人以為,只有到老了的時候,才為我們的血管操心。殊不知,血管斑塊變大,從30歲以後就加速了。當血管堵塞不足70%時,人體無任何感覺,當堵塞超過70%進入晚期時,人體才會有不良感覺。
也就是說,當你出現不適反應時,你的血管堵塞已經非常嚴重了,甚至隨時會有生命危險。
再加上現代人活得越來越累、吃得越來越不健康、運動得越來越少,不知不覺中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損壞。
有些人的血管不免讓人捏一把汗,就像家中的自來水管一樣,用的時間長了,管道內壁就要結垢、生銹,逐漸導致管道受阻而無法供水。
血液中的「水垢」是指膽固醇、甘油三酯等,它們在血管壁上越積越多,形成如同黃色小米粥樣的斑塊。
久而久之,使血管壁彈力下降,血液流動受阻,最終因缺血而引起心、腦血管病、高血壓、腦血栓、糖尿病。
因此,我們就應該像愛護容貌與肌膚一樣,學會呵護、關愛我們的血管。
5如何養血管
「四高」飲食堵血管。高糖、高油、高脂、高鹽這「四高」飲食,可以說是血管的頭號「天敵」,它們增加了高血壓的風險,也容易導致膽固醇、血脂等附著於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硬化,導致血管不暢通。
老熬夜累血管。長期熬夜,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等激素,會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心血管系統的壓力。如果連續休息不好,加上情緒焦慮,血壓波動大,極易誘發中風甚至猝死。
吸煙,血管易「中毒」。煙草是心血管健康公認的大敵。煙草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易誘發冠狀動脈痙攣,使心肌缺血缺氧,還會加快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容易形成血栓。
有氧運動少,血管垃圾多。久坐導致體重增加,會讓心臟負擔加重,影響心臟血液循環,這些都會間接促發高血壓,加重冠心病。長期不運動,血管內的垃圾就會逐漸累積,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其實,哪怕是走路,受腿部肌肉收縮的擠壓,血管的彈力都會增強。
積蓄壞心情,血管沒精神。精神壓力可引起血管內膜收縮,加速血管老化。老生氣、壓力大,血管也容易變硬。實際上,不少心腦血管疾病都與情緒波動過大有關。要想有個健康的血管,保持良好心態是最簡單最經濟的方法。
吃點血管「清道夫」。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蔥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並保持血管壁的彈性。醋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脂。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堅持均衡飲食,多吃蔬果,警惕「四高」食物。
持續運動不偷懶。英國研究發現,長期、持續的運動,能明顯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功能,甚至還能預防心肌梗死復發。
㈡ 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1、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1.1、合理膳食
控制膽固醇的攝入量。研究證明,高膽固醇的人,冠心病的發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維生素C可增加血管彈性,保護血管。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膳食纖維能吸附膽固醇,阻止膽固醇被人體吸收。少食多餐,切忌暴飲暴食,晚餐不宜吃得過飽,否則易誘發急性心肌梗塞。
1.2、科學生活
加強體育運動每天堅持運動1小時,活動時心率以不超過170與年齡之差,或以身體微汗,不感到疲勞,運動後自感身體輕松為准,每周堅持活動不少於5天,持之以恆。
1.3、避免精神緊張
情緒激動、失眠、過度勞累、生活無規律、焦慮、抑鬱,這些因素可使脂代謝紊亂。中老年人不要長期打麻將、下棋,保持心平氣和,盡量少生氣。
1.4、定期體檢
45歲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經常參加吃喝應酬者、高度精神緊張工作者,都屬高危對象,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檢查血脂、血壓等指標。
2、預防心血管疾病吃什麼好
2.1、蘋果
蘋果富含多糖果酸及類黃酮、鉀及維生素E和C等營養成分,可使積蓄於體內的脂肪分解,對推遲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發作有明顯作用。
2.2、洋蔥
洋蔥含有一種較強血管擴張作用前列腺素A,它能舒張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減少血管的壓力,同時洋蔥還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強纖維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的功能。
2.3、茄子
茄子含豐富的維生素P,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有軟化血管的作用,還可增強血管的彈性,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細血管破裂,對防止小血管出血有一定作用,降血壓。
2.4、三七
三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心血管疾病。經常食用,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並可預防高血脂症、高血壓、中風、心血管等疾病,是心血管類疾病最佳保健食品。
3、預防心血管疾病要注意什麼
3.1、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狀動脈冬季寒冷時容易收縮、痙攣,發生供血不足,並可能導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3.2、患者不宜晨練
因為睡眠時,人體各神經系統處於抑制狀態,活力不足,晨起時突然大幅度鍛煉,神經興奮性突然增高,極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冬季應該注意這個問題。
3.3、注意飲食習慣
由於長時間飲食習慣問題,飲食中脂類過多,醇類過多。同時又沒有合理的運動促進脂類醇類的代謝,導致體內脂類醇類物質逐漸增多。
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原因
缺乏體育鍛煉:缺乏體育鍛煉是另一個可以被糾正的危險因素。有規律的健身可以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長期堅持中等強度的運動就會帶來明顯的好處。大強度的運動益處更多。健身運動可以幫你控制血脂、糖尿病、肥胖和血壓等其它危險因素。
過度肥胖:過度肥胖已被公認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過分肥胖會加重心臟負荷。它和冠心病的直接聯系是因為它影響血壓、血脂的水平,另外肥胖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瘦身5到10公斤可以明顯降低得心血管病的幾率。
吸煙:吸煙者心肌梗塞發病率是不吸煙者的兩倍以上。吸煙者心臟猝死的幾率提高最多,吸二手煙的人患心臟病的幾率也會上升。
高血脂:血液中膽固醇、脂肪、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量過低,都會升高形成血栓和動脈硬化的可能性,進一步就可能導致冠心病或者腦血管意外。
遺傳因素:近親中有心血管病患者或死亡的,也被認為危險性有所提高。
心血管疾病有什麼危害
發病率高: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超過2.7億人,5個成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
致殘率高: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約75%有不同程度的勞動能力喪失,40%屬於重殘患者。
死亡率高:我國每年約3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即每天9590人,每小時400人,每10秒1人會因心血管疾病而死去。
復發率高:以腦中風為例,我國腦中風病人出院後第一年的復發率是30%,第五年的復發率高達59%。
㈢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及其預防措施
心血管疾病對身體的危害很多,對於心血管疾病在最初的表現,大部分都是會出現活動後的乏力,心悸,嚴重一些的會出現活動後的胸悶,胸痛,再有一些事比較嚴重的,比如說急性的心衰發作,會出現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再就是有可能會出現雙下肢水腫,胸水,腹水,另外出現心源性休克,以及惡性心律失常,還會出現頭暈,意識喪失的症狀。
日常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營養均衡,應根據身體需要補充營養物質;
所攝入的食物需與其營養供應和熱量消耗相平衡,避免過於肥胖。對此,應控製糖類和脂類的攝入,以免血糖、血脂等過高。
心血管疾病者不能吃的太咸;
低脂飲食,肥肉、五花肉、黃豆燉豬腳、魷魚、動物內臟要盡量少吃;
油盡量用植物油,比如花生油、橄欖油、亞麻籽油等。
適當的運動,像老年人建議輕運動,包括散步、打太極拳,每天1小時分次進行,根據個體病情和身體狀況進行;
需注意控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平時可多吃西洋參:保護心血管系統
吃大豆卵磷脂:卵磷脂可以乳化、分解油脂,能將附著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和脂肪乳化成微 粒子,使之溶於血液中運回肝臟而被代謝。起到軟化血管、改善血清脂質,清除過氧化物,預防心血管疾病。
㈣ 怎樣預防心血管疾病
專家介紹,心腦血管疾病均屬於可以預防的疾病,這要從導致疾病的幾大危險因素入手,學五招把心血管病擋在門外
應結合自身情況,合理調整生活方式,保證環保,健康飲食,戒煙限酒,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同時還提醒大家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抵抗力,並定期進行體檢。建議每年至少體檢一次,以防病為主,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㈤ 為什麼心腦血管疾病要以預防為主
心腦血管疾病一般考慮是應該注意控制血壓、血脂等預防的,一旦發生就會遺留後遺症影響生活質量的,所以應該是以預防為主。
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一)合理膳食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改善。但是有許多人的飲食並不科學,以為大魚大肉就是生活質量的提高,其實不然。人的健康狀況不同,飲食也應當有所不同。建議心腦血管病人養成以下飲食習慣。
1、增加纖維膳食 ,膳食中纖維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的作用。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主要是粗雜糧、米糠、麥麩、干豆類、海帶、蔬菜、水果等,每日攝入纖維量35克—45克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見食品還有洋蔥、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2、多吃豆製品 ,大豆裡面富含多種人體所必須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乾、豆油等豆製品有益於人體健康,能夠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3、此外應該適當減少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取量 ,脂肪攝入應嚴格限制在每日不超過30克或占總熱量的15%以下。膽固醇攝入量每日應該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為宜。盡量避免食用高膽固醇食品,如動物的腦子、脊髓、內臟、蛋黃、貝殼類(如:蚌)、軟體類(如魷魚、墨魚、魚子)。
(二)科學生活
1、加強體育運動 每天堅持運動1小時,活動時心率以不超過170與年齡之差,或以身體微汗,不感到疲勞,運動後自感身體輕松為准,每周堅持活動不少於5天,持之以恆。
2、戒煙限酒 長期吸煙酗酒可干擾血脂代謝,使血脂升高。 3、避免精神緊張 情緒激動、失眠、過度勞累、生活無規律、焦慮、抑鬱,這些因素可使脂代謝紊亂。中老年人不要長期打麻將、下棋,保持心平氣和,盡量少生氣。
(三)盡量少服用干擾脂代謝的葯物 ,如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利尿劑、雙氫克尿塞、速尿、類固醇激素等,均可使血脂升高。
(四)積極治療影響血脂代謝的有關疾病 ,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征、酒精中毒、胰腺炎、紅斑狼瘡等,均可干擾脂代謝。
(五)定期體檢 ,45歲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經常參加吃喝應酬者、高度精神緊張工作者,都屬高危對象,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檢查血脂、血壓等指標。 冬季食療方 「食補」:對有畏寒怕冷、氣短乏力等症狀的屬於氣虛陽虛的心腦血管病患者,可選擇一些有甘溫補益之功的羊肉、雞肉、兔肉、桂圓以及大豆製品;而有性情急躁、手足心熱、食少、便干、水腫等症狀的屬於陰虛內熱的心腦血管病患者,可適當選擇一些有補虛、除熱、和臟腑之功的鴨肉、鵝肉以及百合、山葯、糯米及綠豆製品。
桂圓含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和葡萄糖,易於人體吸收利用,糯米可健脾養胃,從而達到補氣養血的目的。在寒冷時節喝一碗用桂圓與糯米熬制的桂圓粥是很有益的。生薑、洋蔥等更是不可多得的冬令進補之品。常吃生薑歷來被視為養生保健尤其是強壯心血管系統的要訣之一。生薑富含姜辣素,對心臟和血管有一定刺激作用,可使血管擴張,從而使絡脈通暢、供給正常。
「葯補」: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請醫生進行對症處方。有益氣、溫補、活血之功的中葯,如人參、黃芪、丹參、當歸等對體虛、食慾不振、精神疲乏等體征的心腦血管病人來說較為適宜。有明顯氣血不足的心血管病患者,冬季可進補阿膠;有怕冷、腰酸等陽虛徵候的,可配入黑芝麻、核桃仁;平時脾胃虛弱者,可加入陳皮、山葯煎液(陳皮10克、山葯15克煎),以防傷胃。以上諸品,或可燉雞、燉鴨,或可熬湯。但也有一些老年人,內有蘊熱,表現為心煩急躁、舌紅、舌苔黃膩,則不適合葯補。
為什麼要注重老年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
目前多數學者認為,人類壽命大約在110-115歲,而現今平均壽命只在80歲左右,影響壽命的因素是什麼呢? 據報道,心腦血管病是人類尤其是老年人減壽的主要殺手。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生,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已成為當今人們關切的熱點,也是醫務人員迫切要解決的主要任務之一。
人體隨著年齡增加,各種組織逐漸老化,心腦血管尤為明顯,60-70歲老年人心輸出量與20-30歲人相比,約減少20%-30%,大腦皮層細胞減少約25%;動脈硬化、血栓形成、冠心病、高血壓病、腦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明顯增加,致死率和致殘率也隨之增加,給家庭和社會造成負擔。要延緩生理衰老過程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就必須要以預防為主。可採取以下方法:
(1)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緒,嚴守生物鍾規律是預防心腦血管病的基本條件。老年人性格開朗、樂觀、情緒穩定、生活規律非常重要,反之,急躁易怒、孤獨抑鬱、多愁善感易使血中激素水平增高、血管痙攣、血栓形成。故必須要強調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使精神因素轉變為正常的生理調節、而非致病因素。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去除不健康行為是預防心腦血管病必不可少和條件。各種調查研究證明營養與壽命和老年病密切相關,喜食肥膩、偏嗜咸甜均不利於老年人的健康,故應強調老年人低脂肪、低熱量飲食的重要性,並應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微量無素及粗纖維食物為主。近年來也有人擔出低鹽飲食可減輕骨質疏鬆的程度,恢復已硬化的動脈彈性,並強調低鹽飲食在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病方面的重要性,因此低鹽飲食也是老年預防心腦血管病的條件之一。其他不良行為如吸煙酗酒應盡量去除,因煙酒內有許多成分易使心腦血管痙攣誘發心腦血管病;提倡運動增強體質、延年益壽,適當的體力活動對老年人是非常必要的。 (3)定期做身體檢查,監測血壓、血脂、血糖濃度。老年人應每年做體檢一次,並要對血壓、血脂、血糖進行監測,尤其在有各種刺激因素時(如情緒的變化、運動量的變化),機體往往處於應激狀態更應做詳細檢查。老年人常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脂類糖類代謝紊亂、血液粘滯度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低,易使血栓形成,故就達到期監測,根據情況及時調整。
(4)已患心腦血管病者要積極治療,嚴格遵守醫囑。根據患病的情況選用鈣離子拮抗劑、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和硝酸甘油等葯物,使血壓控制在150-140/90(20-19/12k PA)mmHg,無頭暈頭痛、無心慌胸悶及心前區疼痛症狀,在治療期間,葯物和種類,劑量和服用方法應嚴格遵照醫囑,不可擅自停葯、減葯及增葯,因為較長時間地服用心腦血管疾病類葯物突然停葯易造成不良的副反應,尤其是β-受體阻滯劑和硝酸鹽類葯物。患心腦血管病本身並不可怕,忽視治療和預防作用以及不正確的治療最為可怕,故此類患者要常去看醫生,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使心腦血管病的致死率和致殘率降到最低水平。對有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可應用降脂類葯物,如煙酸、安妥明類葯物;降糖葯物如優降糖,二甲雙胍、降糖靈類物,使血脂降在正常范圍,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保持良好的機體環境,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再發率。
1、合理膳食、科學生活
(1)膳食纖維必須充足。
膳食纖維是一類食物中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物質,包括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樹膠、藻類多糖等,除木質素外都是多糖。它們雖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但它們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膳食纖維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對心腦血管疾病有預防的作用。愛爾蘭及英國報道新鮮蔬菜的消耗量與腦血管疾病死亡率呈負相關,相關系數:男性為-0.5476,女性為-0.8029。美國心臟病學會建議每日每人膳食纖維攝入量宜在20~40克,我國尚無明確的標准,根據1992年全國營養調查,城市居民每人每日膳食纖維的攝入量為11.6克,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農村為14.1克,上海城鄉居民每人每日攝入僅9.1克。膳食纖維的來源是蔬菜、水果、麥麩、米糠等,因此,應增加蔬菜和粗糧的攝入以增加膳食纖維,膳食結構金字塔中建議每人每日500克的蔬菜是需要的。 (2)限制食鹽攝入。
食鹽是氯化鈉,鈉鹽的攝入量與血壓上升有關,日均攝鈉量每增加l克,平均收縮壓就增加約2毫米汞柱(0.27千帕),平均舒張壓升高1.7毫米汞柱(0.26千帕)。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人每日攝鹽量宜小於6克。目前我國的人群攝鹽量,1992年全國營養調查,城市為13.3克,農村為13.9克。上海城鄉為13.3克,均超過生理的需要。因此,減少食鹽的攝入量,不食或少食腌制食品,對降低血壓、預防腦卒中和心肌梗塞是有利的。 (3)增加抗氧化營養素的攝入。
抗氧化的營養素有猹埠懿匪亍⑽谽、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它們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能降低血中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質過氧化物,有防止或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流行病學的資料表明,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的男性患者,其12~14年前血中猹埠懿匪氐偷謀妊瀉懿匪馗叩南嘍暈O招願叱鮃槐棟搿1980年,美國對34~59歲的87000護士進行調查,維生素E攝入量高的人群比攝入量低的人群患冠心病的機會低33%。
世界衛生組織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各國人群血中維生素E濃度水平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成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62。亦有研究報道血中維生素C濃度高的人與血中維生素C低的人相比,其高濃度脂蛋白膽固醇(HDL)的水平亦較高,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的水平就較低,其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水平亦較低。HDL水平高,lDL水平低,對心血管疾病有保護作用。維生素E在血中的濃度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氧化具有重要的保護作用。動物實驗表明微量元素硒能消除兔的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人體補充硒後能降低血中的脂質過氧化物,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與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在我國河南林縣用營養素干預研究中發現,3318名服用含抗氧化營養素猹埠懿匪15毫克、維生素E60國際單位、維生素C180毫克、硒50微克等多種維生素葯丸的受試者,每日一粒,6年後,不僅食管癌死亡率下降17%,而且腦血管疾病死亡率也下降40%,這表明營養素的干預是有效果的。 (4)飲酒要有控制。
少量的紅葡萄酒,因其中含有白黎蘆醇,有益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但過量的飲酒,攝入酒精過量,可增加脂質過氧化物,反易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特別是烈性酒,不但不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還易造成酒精性的脂肪肝和肝硬化,有害於人體健康。
(5)加強體育運動。
每天堅持運動1小時,活動時心率以不超過170與年齡之差,或以身體微汗,不感到疲勞,運動後自感身體輕松為准,每周堅持活動不少於5天,持之以恆。 2、合理用葯
(1)盡量少服用干擾脂代謝的葯物,如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利尿劑、雙氫克尿塞、速尿、類固醇激素等,均可使血脂升高。
(2)盡量選擇副作用小的葯品,老年人體質較為虛弱,選擇副作用小的葯品能減少對其身體的損害。如華納大銀杏葉片,純中葯製品,無副作用,對老年人來說無疑是很好的選擇。
3、定期檢查,積極治療
45歲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經常參加吃喝應酬者、高度精神緊張工作者,都屬高危對象,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檢查血脂、血壓等指標。 (1)控制高血壓,保持在正常范圍。
高血壓與腦卒中(中風)有著密切的關系。血壓高於140/90毫米汞柱(18.7/12千帕)
㈥ 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中醫的觀點來看,心腦血管疾病多是屬於氣血的毛病,因為氣虛、血虛所造成的血液運行不暢、血液量不足。
除了適當運動,葯物調節外,可以試試這兩招,會受益的!!!
氣能行血,氣能攝血,氣能生血,血能載氣,氣行血則行,氣滯血則凝。
調節呼吸,氣血通暢,經絡通暢了,一切就好了。冬季養生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春季養生,
早卧早起,鍛煉身體。
中午少睡一會足夠。
子時(晚上11~1點)和午時(中午11~1點)都是陰陽交接的時辰,晚上子時陰盛至極,開始陽升陰降,中午午時陽盛至極,開始陽降陰升。中醫養生注重睡好子午覺,可以健康長壽。
教你一招,調節呼吸法——也叫呼吸吐納法。
呼吸的方法有自然呼吸和正呼吸兩種:
第一自然呼吸,也叫做腹式呼吸,因為在呼吸時,一呼一吸,必須都能達到下腹部。在吸氣時,空氣入肺,充滿周身,肺底舒張,抑壓橫膈膜,使空氣下降,這時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在呼氣時,腹部收縮,橫膈膜被推而上,上抵肺部,使肺底濁氣,外散無余。可見呼吸作用,雖與肺葉有密切關系,但它的伸縮,常須依靠下腹和橫膈膜的運動,方能合乎自然大法,使血液循環流暢。我們不但在靜坐時,須用此法,實際上,不論行、住、坐、卧,應該隨時使用。關於自然呼吸法的調和方法如下:
(a)、呼息時,臍下腹部收縮,橫膈膜向上,胸部緊窄,肺底濁氣可以擠出。
(b)、吸息時
,
從鼻中徐徐吸入新鮮空氣,充滿肺部,橫膈膜向下,腹部外凸。
(c)、呼息吸息,均使自然,漸漸細長,達於下腹。
(d)、呼吸漸漸靜細,出入很微,反復練習,久之自己不知不覺,好像無呼吸的狀態。
(e)、能做到無呼吸的狀態,那末沒有呼息,也沒有吸息,雖有呼吸器管,好像不必用它;而氣息彷佛從全身毛孔出入,到這一步,可以說達到了調息的極功。不過初學的人,切不可有意去求,必須聽其自然。
第二、正呼吸,這一方法,主張呼吸宜細長,宜達於腹部,以及使橫隔膜上下運動等,都與自然法,沒有兩樣。不過呼吸時腹部的張縮,完全相反。因為反乎自然呼吸,所以也叫做逆呼吸。關於正呼吸的調和方法如下:
(a)、呼息宜緩而長,臍下氣滿,腹部膨脹,胸部空松,橫膈膜馳緩。
(b)、吸息宜深而長,空氣滿胸,胸部膨脹這時臍下腹部收縮。
(c)、肺部氣滿下壓,腹部收縮上抵,這時橫隔膜上下受壓迫,運動更為靈敏。
(d)、在靜坐時,呼息及吸息,宜極靜細,以自己也不聞其聲合宜。
全身放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不一會就會睡著。
睡眠質量好了,一切就都OK
堅持,你會受益!
物我兩忘,無欲無求,天人合一,順其自然。心靜就是真功夫!
還有一招,腹部按摩法。
睡前用手心按摩腹部。
方法是單手手心貼在腹部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和逆時針各按摩相同的圈數,直至手掌心感到熱,累了可以換另外一隻。做的同時並配合
深長的呼吸
,一定要靜心!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和按摩上。這樣的按摩可以促進腸蠕動,加快消化和提高腸道的吸收功能,並同時起到女性保健的作用還可以促進睡眠,提高睡眠質量。
堅持吧,你會受益一生!
用過的都受益了!!!
㈦ 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
預防心血管疾病要做到飲食盡量清淡,勤加鍛煉,減少壓力的困擾。
1、飲食盡量清淡。保持飲食的清淡能降低我們患各種疾病的,所以應該保持清淡的飲食,比如多吃蔬菜水果等,都是有利於我們身體健康的,還有盡量少鹽少糖。
2、勤加鍛煉。因為勤加鍛煉不僅可以使我們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困擾,而且還美容養顏強身健體等等有利的方面,所以我們應該多去外面多進行體育鍛煉才能遠離疾病。
3、減少壓力的困擾。如果有煩心的事使我們感覺到困擾,我們應該多出去走走,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看看電影、約幾個好朋友一起去公園散步,才能減少心中的煩悶,這樣對我們身體有好處。
(7)英國如何預防心血管代謝擴展閱讀
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表現:
1、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常見症狀有:心悸、氣短、端坐呼吸、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胸骨後的壓迫性或緊縮性疼痛、胸悶不適、水腫、發紺、暈厥、咳嗽咯血、虛弱、噯氣、上腹痛、惡心、嘔吐;左後背痛、左手臂痛等。
2、腦血管疾病
可有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失語;或者交叉性癱瘓、交叉性感覺障礙、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顫、吞咽困難、共濟失調、眩暈等;或肢體無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覺障礙;單側肢體運動不靈活;語言障礙,說話不利索。
記憶力下降;看物體突然不清楚;或眼球轉動不靈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調,站立不穩;意識障礙;頭痛或者惡心嘔吐;頭暈、耳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