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現有多少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由於歐洲各國王室通婚的結果,很多歐洲國家的君主和王族也有權繼承英國王位,而且超過900人都有資格繼承王位。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是英國王位的第60位順序繼承人,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排在第182位,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排在第208位,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排在第806位。作為希臘-丹麥王族的後代和維多利亞女王的重曾孫,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排在第496位。這里列出了有資格繼承王位的前15人,完整的列表見[1](英文)
目前的君主: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
威爾士親王查爾斯王儲殿下(伊麗莎白二世的長子)
威廉王子殿下(查爾斯王儲的長子)
亨利王子殿下(又名哈利王子,查爾斯王儲的次子)
約克公爵殿下(又名安德魯王子,伊麗莎白二世的次子)
比阿特麗斯公主殿下(約克公爵的長女)
歐吉妮公主殿下(約克公爵的次女)
威塞克斯伯爵殿下(又名愛德華王子,伊麗莎白二世的三子)
路易斯·溫莎小姐(威塞克斯伯爵的女兒)
王家長公主殿下(又名安妮公主,伊麗莎白二世的女兒)
彼得·菲利浦斯(安妮公主的兒子)
扎拉·菲利浦斯(安妮公主的女兒)
林萊子爵(又名大衛·阿姆斯特朗-瓊斯,喬治六世的孫子,瑪格麗特公主的兒子)
查爾斯·阿姆斯特朗-瓊斯閣下(林萊子爵的兒子)
瑪格麗特·阿姆斯特朗-瓊斯閣下(林萊子爵的女兒)
薩拉·切多夫人(喬治六世的孫女、瑪格麗特公主的女兒)
聯合王國女王
愛丁堡公爵(王夫)
威爾士親王與康沃爾公爵夫人(女王長子與其夫人)
威爾斯威廉王子(威爾斯王子長子)
威爾斯亨利王子(威爾斯王子次子)
約克公爵(女王次子)
約克比阿特麗斯公主(約克公爵長女)
約克歐吉妮公主(約克公爵次女)
威塞克斯伯爵與伯爵夫人(女王最小的兒子)
路易絲·溫莎夫人(威塞克斯伯爵的女兒)
長公主(女王女兒)
彼特·菲利普斯(女王長外孫)
扎拉·菲利普斯(女王長外孫女)
格洛斯特公爵與公爵夫人(女王堂弟與其夫人)
肯特公爵與公爵夫人(女王堂弟與其夫人)
肯特邁克爾親王與親王夫人(女王堂弟與其夫人)
亞利桑德拉郡主、奧格威夫人殿下(女王堂妹, 亞利桑德拉郡主, 尊敬的奧格威夫人)
[編輯] 衍生成員表
英國王室的衍生成員如下:
海軍少將提莫西·勞倫斯 (長公主之夫)
林立子爵 (已故瑪格麗特公主之子), 其妻, 與他們的子女
莎拉·查托夫人 (已故瑪格麗特公主之女), 其夫, 與他們的子女
伍爾斯特伯爵 與 伍爾斯特伯爵夫人 (格洛斯特公爵之子與媳)
戴維娜·劉易斯夫人 與葛里·劉易斯(格洛斯特公爵之女其夫)
羅斯·溫莎夫人 (格洛斯特公爵之女)
聖安德魯伯爵與伯爵夫人(肯特公爵之子與媳)與他們的子女
海倫·泰勒夫人 (肯特公爵之女), 其夫與子女
尼古拉斯·溫莎勛爵 (肯特公爵之幼子)
弗雷德里克·溫莎勛爵 與加布里埃拉·溫莎夫人 (肯特邁克爾親王之子與女)
詹姆斯·奧格威先生和太太 (亞利桑德拉郡主之子與媳)與他們的子女(亞歷山大·查爾斯與芙羅拉·亞歷山大)
瑪麗娜·奧格威太太 (亞利桑德拉郡主之女)與其子女(克里斯蒂安·莫瓦特與澤諾絲卡·莫瓦特因她的前夫)
其他血裔包括
海爾伍德伯爵 (英王喬治五世之外孫,長公主瑪莉之子),其第二任妻子,其子(女)、孫(女)。
費伏公爵(英王愛德華七世之外曾孫) 與其子(女)、孫(女)。
莎爾頓夫人 (馬爾的亞力山大·拉姆薩遺孀,康諾克與斯特拉森公爵亞瑟親王,英王維多利亞第三子之外孫, 與其子(女)、孫(女)。
米福德哈文侯爵 (喬治·蒙巴頓,米爾福德黑文侯爵二世之孫,愛丁堡公爵外祖父的孫子),以及其家庭
緬甸的蒙巴頓女伯爵,緬甸蒙巴頓伯爵二世 ( 路易斯·蒙巴頓, 緬甸蒙巴頓伯爵一世之長女,愛丁堡公爵舅舅的女兒),與其家庭
以上與在位君主疏遠,似以為王室親屬較以為王室成員為妥當。
且以上諸位並無收取國家的任何供給。不過,女王也會邀請他們參加私人家庭集會和官式王家聚會,例如 Trooping the Colour、金禧慶典、國葬。
在世的英國王室成員的前配偶有三:
莎拉,約克公爵夫人 (約克公爵前妻);
馬克·菲力普上校 (長公主首任丈夫);
斯諾頓伯爵 (已故瑪格麗特公主前夫).
新近故去的王室成員包括:
格洛斯特公爵夫人愛麗絲公主殿下
斯諾頓女伯爵瑪格麗特公主殿下
威爾斯王妃黛安娜
伊麗莎白王太後陛下
❷ 英國現在有幾大黨派,分別是什麼
英國主要有三大政黨,分別是保守黨、工黨、自由民主黨。
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議會第一大黨。領袖戴維·卡梅倫,2005年12月當選。保守黨前身為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1833年改稱現名。1979-1997年間曾4次連續執政18年。2010年5月英國大選後,保守黨重獲執政地位,與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支持者一般來自企業界和富裕階層。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減少公共開支,壓低通貨膨脹,限制工會權利,加強「法律」和「秩序」等。
工黨(Labour Party):議會第二大黨。1900年成立,原名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用現名。1997年至2010年連續執政13年。2010年5月大選失利,成為反對黨。2010年9月,埃德·米利班德當選新領袖。
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 Party):議會第三大黨。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多數派組成,領袖尼克·克萊格,2007年12月當選。自民黨政治主張居中偏左,在很多問題上與工黨立場相近。主張通過減稅還富於民,提高個稅起征點;呼籲限制金融城過度擴張,對銀行家薪酬課以重稅;承諾公平教育,保護公民權利和自由;倡導憲政改革,提出減少議員議席,在選舉制度上採用比例代表制;支持歐洲制憲,主張加入歐元區,反對進行英歐關系公投。2010年5月大選後,與議會第一大黨保守黨達成協議,組建聯合政府,獲得5個內閣位置,首次成為執政黨。
英國其他政黨還有:蘇格蘭民族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爾士民族黨(Plaid Cymru)、綠黨(Green Party)、英國獨立黨(UK Independence Party)、英國國家黨(British National Party),北愛爾蘭一些政黨如:北愛爾蘭統一黨(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統一黨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社會民主工黨(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黨(Sinn Fein)等。
❸ 請介紹一下英國有多少位內閣大臣以及的名稱
的確,每任首相都會對內閣進行大的調整,比如今年,布朗就取消了副首相的職位,並且拆分了教育和技術部和貿工部。以下是目前的內閣名單:
首相-Gordon Brown
內政大臣-Jacqui Smith
外交及英聯邦事務大臣-David Miliband
國防大臣兼蘇格蘭事務大臣-Des Browne
財政大臣- Alistair Darling
司法大臣及首席大法官-Jack Straw
衛生大臣-Alan Johnson
環境、食品及鄉村事務大臣-Hilary Benn
國際發展大臣-Douglas Alexander
商業、企業及規管改革大臣兼貿易委員會主席-John Hutton
婦女事務大臣-Harriet Harman(她同時是下議院的領袖)
就業及退休保障大臣兼威爾士事務大臣-Peter Hain
交通大臣-Ruth Kelly
社區及本地行政事務大臣-Hazel Blears
財政部政務次官兼工黨黨鞭長-Geoff Hoon
兒童、學校及家庭事務大臣-Ed Balls
內閣辦公廳兼蘭卡斯特公爵領地大臣-Ed Miliband
文化、傳媒及體育大臣-James Purnell
北愛爾蘭事務大臣-Shaun Woodward
樞密院議長(上議院領袖)-Ashton男爵(Baroness Ashton of Upholiand)
首席財政秘書-Andy Burnham
創新、大學及技能大臣-John Denham
❹ 英國內閣多少人
英國:
英國是發達國家中較早實行大部門體制的國家。20世紀60年代後期,英國開始在內閣中組建被稱為「超級部(giantdepartment)」的大部門,擴大業務管轄范圍,將多種內容和有聯系的事務交由其管理。如1964年將原有的國防部、海軍部、陸軍部和空軍部合並為新的國防部,1968年外交部和聯邦事務部合並為外交和聯邦事務部,社會安全部和衛生部重組為衛生和社會安全部,1970年住房和地方政府部、公共建築與工程部、運輸部合並為環境事務部,貿易部和技術部合並為貿易與工業部,海外發展部並入外交與聯邦事務部。
經過歷屆內閣的不斷調整,到本屆布朗內閣,核心機構共設置19個。具有代表性的「超級部」主要包括文化、信息與體育部,商務、企業與規制改革部,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等。其中的商務、企業與規制改革部整合了過去的貿易與工業部的全部職能以及內閣辦公室的部分職能,全面負責企業與商務關系、地區發展、市場公平、能源政策以及經濟規制管理與改革事務等。
❺ 英國的兵力一共有多少
陸軍:英國陸軍的數量40個營.人員總數仍保持在11.7萬。軍隊部署快、行動靈活、戰鬥力和應變能力強。 空軍:英國以龍卷風式空優戰機為主力,約有300架,對地攻擊機有美州虎50架,獵鷹式垂直起降戰機60架,鷹式攻擊戰機150架,英國海軍則有40架獵鷹式垂直起降戰機,總計在600架以上,與德、西聯合開發「歐洲聯合戰機」EFA英國將引進250架左右。
海軍:以航空母艦為核心,驅逐艦護航,有核潛艇或者潛艇,稱為全球存在海軍(大洋海軍)(以上數據位2004年狀況).
❻ 英國有多少個政黨
英國政黨
主要政黨有:
工黨(Labour Party):執政黨。1900年成立,原名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用現名。領袖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該黨曾於1945-1951年,1964-1970年,1974-1979年上台執政。1997年大選獲勝執政至今。工黨近年來更多傾向於中產階級的利益,與工會關系有所疏遠。布萊爾當選工黨領袖後,政治上提出"新工黨、新英國"的口號,取消黨章中有關公有制的條款,經濟上主張減少政府幹預,嚴格控制公共開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增長,建立現代福利制度。對外主張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對歐洲一體化持積極態度,主張同美國保持特殊關系、現有黨員38.8萬名,是英國第一大黨。
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主要反對黨。前身為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1833年改稱現名。領袖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該黨從1979至1997年4次連續執政,成為20世紀在英國佔主導地位的政黨,是執政時間最長,大選得勝次數最多的政黨。1997年5月大選中遭受前所未有的慘敗下台。保守黨的支持者一般來自企業界和富裕階層,主張自由市場經濟。通過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和減少公共開支等措施來壓低通化膨脹。主張限制工會權利,加強"法律"和"秩序"。認為英國是歐洲的一部分,反對聯邦歐洲,強調維護英國主權,提出建立"大西洋共同體"以加強英美關系。強調北約繼續是英國安全與防務的基石。現有黨員33.5萬名。
自由民主黨(The Liberal Democrat Party):第三大黨。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支持同自由黨合並的多數派組成。領袖查爾斯•肯尼迪(Charles KENNEDY),1999年8月當選。主張繼續維持與工黨的合作關系,推動工黨在地方選舉及下院選舉中實行比例代表制,在公共服務、社會公正、環境保護等問題上採取比工黨更"進步"的政策。現有黨員約10萬名。
英國其他政黨還有:蘇格蘭民族黨 (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爾士民族黨 (Plaid Cymru) 以及北愛爾蘭一些政黨如:北愛爾蘭統一黨(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統一黨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 、社會民主工黨 (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黨 (Sinn Fein) 等。
❼ 簡介下英國至今有多少位首相
歷屆英國首相姓名,入職 、去職時間及所屬黨派
1.羅伯特·沃波爾爵士(1742年起成為奧爾福德伯爵) 1721年4月4日
(1730年5月15日) 1742年2月11日 輝格黨
2.威爾明頓伯爵 1742年2月16日 1743年7月2日 輝格黨
3.亨利·佩爾漢姆 1743年8月27日 1754年3月7日 輝格黨
4.紐卡斯爾公爵 (第1次) 1754年3月16日 1756年11月16日 輝格黨
5.德文郡公爵 1756年11月16日 1757年6月25日 輝格黨
6.紐卡斯爾公爵 (第2次) 1757年7月2日 1762年5月26日 輝格黨
7.比特伯爵 1762年5月26日 1763年4月16日 托利黨
8.喬治·格倫維爾 1763年4月16日 1765年7月13日 輝格黨
9.羅金漢侯爵 (第1次) 1765年7月13日 1766年7月30日 輝格黨
10.查塔姆伯爵(老皮特) 1766年7月30日 1768年10月14日 輝格黨
11.格拉夫頓公爵 1768年10月14日 1770年1月28日 輝格黨
12.諾斯勛爵 1770年1月28日 1782年3月22日 托利黨
13.羅金漢侯爵 (第2次) 1782年3月27日 1782年7月1日 輝格黨
14.謝爾本伯爵 1782年7月4日 1783年4月2日 輝格黨
15.波特蘭公爵 (第1次) 1783年4月2日 1783年12月19日 托利黨/福克斯-諾斯聯合內閣
16.小皮特 (第1次) 1783年12月19日 1801年3月14日 托利黨
17.亨利·阿丁頓 1801年3月17日 1804年5月10日 托利黨
18.小皮特 (第2次) 1804年5月10日 1806年1月23日 托利黨
19.格倫維爾勛爵 1806年2月11日 1807年3月31日 輝格黨 / 聯合內閣
20.波特蘭公爵(第2次) 1807年3月31日 1809年10月4日 托利黨
21.斯賓塞·珀西瓦爾 1809年10月4日 1812年5月11日 托利黨
22.利物浦伯爵 1812年6月9日 1827年4月10日 托利黨
23.喬治·坎寧 1827年4月10日 1827年8月8日 托利黨
24.戈德里奇子爵 1827年8月31日 1828年1月22日 托利黨
25.阿瑟·韋爾斯利,第一代威靈頓公爵 1828年1月22日 1830年11月22日 托利黨
26.格雷伯爵 1830年11月22日 1834年7月16日 輝格黨
27.墨爾本子爵(第1次) 1834年7月16日 1834年11月17日 輝格黨
28.阿瑟·韋爾斯利,第一代威靈頓公爵
(看守政府) 1834年11月17日 1834年12月9日 保守黨
29.羅伯特·皮爾爵士 (第1次) 1834年12月10日 1835年4月18日 保守黨
30.墨爾本子爵 (第2次) 1835年4月18日 1841年8月30日 輝格黨
31.羅伯特·皮爾爵士 (第2次) 1841年8月30日 1846年6月30日 保守黨
32.約翰·羅素勛爵 (第1次) 1846年6月30日 1852年2月23日 輝格黨
33.德比伯爵 (第1次) 1852年2月23日 1852年12月19日 保守黨
34.阿伯丁伯爵 1852年12月19日 1855年2月6日 Peelite/聯合內閣
35.帕爾姆斯頓子爵 (第1次) 1855年2月6日 1858年2月20日 輝格黨
36.德比伯爵 (第2次) 1858年2月20日 1859年6月12日 保守黨
37.帕爾姆斯頓子爵 (第2次) 1859年6月12日 1865年10月18日 自由黨
38.約翰·羅素伯爵 (第2次) 1865年10月29日 1866年6月28日 自由黨
39.德比伯爵 (第3次) 1866年6月28日 1868年2月27日 保守黨
40.本傑明·迪斯雷利 (第1次) 1868年2月27日 1868年12月3日 保守黨
41.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 (第1次) 12月3日 1868年 2月20日 1874年 自由黨
42.本傑明·迪斯雷利(第2次) (1876年後稱比肯斯菲爾德伯爵)1874年2月20日 1880年4月23日 保守黨
43.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 (第2次) 1880年4月23日 1885年6月23日 自由黨
44.索爾茲伯里侯爵 (第1次) 1885年6月23日 1886年2月1日 保守黨
45.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 (第3次) 1886年2月1日 1886年7月25日 自由黨
46.索爾茲伯里侯爵 (第2次) 1886年8月3日 1892年8月15日 保守黨
47.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 (第4次) 1892年8月15日 1894年3月5日 自由黨
48.羅斯貝利伯爵 1894年3月5日 1895年6月25日 自由黨
49.索爾茲伯里侯爵 (第3次) 1895年6月25日 1902年7月12日 保守黨
50.亞瑟·貝爾福 1902年7月12日 1905年12月5日 保守黨
51.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爵士 1905年12月5日 1908年4月7日 自由黨
52.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 1908年4月7日 1916年12月7日 英國自由黨
後成為聯合內閣
53.戴維·勞合·喬治 1916年12月7日 1922年10月23日 國家自由黨 / 聯合內閣
54.安德魯·伯納爾·勞 1922年10月23日 1923年5月22日 保守黨
55.斯坦利·鮑德溫 (第1次) 1923年5月22日 1924年1月22日 保守黨
56.拉姆齊·麥克唐納 (第1次) 1924年1月22日 1924年11月4日 英國工黨
57.斯坦利·鮑德溫 (第2次) 1924年11月4日 1929年6月5日 保守黨
58.拉姆齊·麥克唐納 (第2次) 1929年6月5日 1931年8月24日 工黨
59.拉姆齊·麥克唐納 1 (第3次) 1931年8月24日 1935年6月7日 國家工黨 / 國民內閣
60.斯坦利·鮑德溫 (第3次) 1935年6月7日 1937年5月28日 保守黨 / 國民內閣
61.尼維爾·張伯倫 1937年5月28日 1940年5月10日 保守黨 / 國民內閣
62.溫斯頓·丘吉爾 (第1次) 1940年5月10日 1945年5月23日 保守黨 /聯合內閣
63.溫斯頓·丘吉爾 1 (第2次) 1945年5月23日 1945年7月26日 保守黨 / 過渡政府
64.克萊門特·艾德禮 1945年7月26日 1951年10月26日 工黨
65.溫斯頓·丘吉爾爵士 (第3次) 1951年10月26日 1955年4月6日 保守黨
66.安東尼·艾登爵士 1955年4月6日 1957年1月10日 保守黨
67.哈羅德·麥美倫 1957年1月10日 1963年10月19日 保守黨
68.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爵士 1963年10月19日 1964年10月16日 保守黨
69.哈羅德·威爾遜 1964年10月16日 1970年6月19日 工黨
70.愛德華·希思 1970年6月19日 1974年3月4日 保守黨
71.哈羅德·威爾遜 1974年3月4日 1976年4月5日 工黨
72.詹姆斯·卡拉漢 1976年4月5日 1979年5月4日 工黨
73.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瑪格麗特·撒切爾) 1979年5月4日 1990年11月28日 保守黨
74.約翰·梅傑(梅傑) 1990年11月28日 1997年5月2日 保守黨
75.托尼·布萊爾(布萊爾) 1997年5月2日 2007年6月27日 工黨
76.戈登·布朗(布朗) 2007年6月27日 工黨
77.戴維·卡梅倫(卡梅倫) 2010年5月12日 現任 保守黨
❽ 英國議會下議院的議員有多少
英國議會下院議員由普選產生,共659名議員,任期5年。下院的立法職權主要是:提出重要法案;先行討論、通過法案;提出質詢;財政法案只能由下院提出和通過。國王被看成是「一切權力的源泉」、「國家的化身」,在政治生活中處於「臨朝而不理政」、「統而不治」的地位,具有國家的象徵意義。在立法職權方面,國王批准並頒布法律;制定文官管理法規;頒布樞密院令和特許狀;召集、中止議會會議;解散議會;任免重要官員。
❾ 英國有多少軍隊
英國實行志願兵役制,士兵服役期按本人與軍方簽定的合同而定,分為3年、6年、9年、12年、15年、22年。武裝力量現役部隊兵力為21.094萬人。陸軍:英國陸軍的數量40個營.人員總數仍保持在11.7萬。軍隊部署快、行動靈活、戰鬥力和應變能力強。 空軍:英國以龍卷風式空優戰機為主力,約有300架,對地攻擊機有美州虎50架,獵鷹式垂直起降戰機60架,鷹式攻擊戰機150架,英國海軍則有40架獵鷹式垂直起降戰機,總計在600架以上,最進與德、西聯合開發「歐洲聯合戰機」EFA英國將引進250架左右。 海軍:以航空母艦為核心,驅逐艦護航,有核潛艇或者潛艇,稱為全球存在海軍(大洋海軍)(以上數據位2004年狀況).
❿ 英國現有多少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公爵是那個級別裡面最高的 爵位是歐洲封建君主國內分封貴族的等級制度。它最早出現於中世紀,在近代的一些國家中仍然繼續沿用。一般以佔有土地的多少來確定分封爵銜之高低,主要可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這五等。 公爵:在貴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級,地位最高。這個爵名的由來有三:一是歐洲氏族社會解體時期,日耳曼部落的軍事首長;二是古代羅馬部落的軍事首長;三是古羅馬時代的邊省將領,後指地方軍政長官,其拉丁文原意為統帥。隨著封建關系的發展,王權的日益強化,公爵成了統治階級中的上層人物。在英國,公爵最初是由十四世紀的英王愛德華三世分封的,被封這公爵的全是王室成員。十五世紀後才打破這慣例,少數非王室人員也被封為公爵。 侯爵:侯爵是貴族的第二等級。查理大帝在位時它是指具有特別全權的邊區長官,相當於藩侯,查理曼帝國分裂後,變成了獨立的大封建領主。封建王權加強後,侯爵成為公爵與伯爵之間的爵銜,其地位與其他伯爵相等,十到十四世紀後,才確認侯爵的地位在伯上之上。 伯爵:在羅馬帝國時,伯爵是皇帝的侍從,掌管軍、民、財政大權,有時也出任地方官吏,封建制度強化後,伯爵可割據一方,成為世襲的大封建領主。後來,其地位漸次低落,介於侯爵與子爵之間,為貴族的第三等級。在英國,伯爵之銜歷史最久,在一二三七年黑王子愛德華被封為公爵之前,它是英國最高的爵位。這一爵名,來源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丹麥。 子爵:子爵原系法蘭克王國的國家官吏名,最早是由國王查理曼於八世紀時封的,後來傳到歐洲其他大陸國家。起初,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後來獨立存在,也可世襲。子爵爵位到十五世紀才傳入英國,博蒙德·約翰於一四四○年第一個被封為英國子爵,其地位在男爵之上。 男爵:男爵是貴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級。在十一至十二世紀時,它是歐洲君主國國王或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在英語中,男爵(Baron)一詞,是諾曼人在征服歐洲大陸時引進來的,本義為只不過是普通的人,後來演變為強有力的人。當時,英國的那些直接從國王那兒得到土地的大佃主,概可稱為男爵,但這並非由國王分封。到了一三八七年理查二世約翰·比徹姆為男爵後,男爵才成為英國貴族的正式爵位。 在上述的這五個貴族爵位中,又根據其能否傳給後代,分為世襲貴族和終身貴族兩類。世襲貴族死後可由長子繼承,終身貴族僅限本人活著時擔任,死後其子不能承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