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6世紀英國服裝
在英國,民族服飾很有特點。 首先是帽子,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英國紳士的圓頂硬禮帽——「波樂帽」(bowler*hat),它是一種硬胎圓頂呢帽,通常是黑色。傳統上英國要人、名流顯貴都要戴上這種禮帽,文藝作品中一提到B.H,讀者可以立即聯想到一位英國紳士。現在在各大城市的大街上,這種波樂帽已不多見,但並未消失。 其次是蘇格蘭人的「基爾特」(kilt),這是一種用花格子呢料製作的從腰部到膝蓋的短裙,它形成於中世紀,是男子專用的裙子。當今蘇格蘭的男子日常生活中已經不穿,但遇到傳統節日場合,男子就會重新啟用。 再次是英國人的各種傳統的工作服裝和服飾,包括:法院開庭時法官穿的黑袍、戴的假發,教堂禮拜時牧師所披的長袍,歷屆國會開會時女王所穿的白色長裙禮服、戴的王冠(其間坐在前排的「司法貴族」穿戴黑袍假發,「宗教貴族」著翻領紅袍),還有王宮衛士所穿的鮮艷的短外衣、黃束腰、高筒黑皮帽,倫敦塔樓衛士的黑帽、黑衣,近衛騎士的黑衣、白馬褲、黑長靴等等
❷ 18世紀英國勞動階級女性穿衣的步驟有多繁瑣從復雜到簡單是如何演變的
18世紀英國勞動階級女性的穿衣步驟,相比較貴族而言會更加的簡單一些。勞動階級的女性在選擇衣服的時候會更加的重視一件衣服是否方便,所以說根本就不會里里外外的裹上十幾層。從最先開始的時候,衣服的穿著也是會有一些復雜,不過慢慢的就變得簡單了起來。
相比較而言,當時這個世界貴族女性的衣服就非常的麻煩了,而且貴族女性的衣服也是會更加的華麗一些,會露出自己的胳膊或者是鎖骨等部位,看起來會更加的瘦一些。當時的女性也是追求自己的身材比例會更加的重視自己的腰身,一般會用束腰緊緊的把自己的腰給勒住,讓整個腰看起來就只有一尺寬一樣。現在還有很多的英國女性非常的喜歡這種穿搭,而她們的穿搭也是沒有太大的變化。
❸ 16世紀時期的歐洲服裝具備什麼特點
1、置裝極奢 追求新潮:
絕大多數華貴服裝都是手工縫制的,特別地花時間、花人工,所用的布料在當時也相當昂貴。一塊用亞麻造的白布要經過二十道工序,用幾個月的時間才造成,有的服裝材料甚至出自純金或銀條,更加需要精工細作,獨一無二的更是價值連城。
2、女服男性化:
十六和十七世紀,男人衣服相當注重陽剛之氣,例如要突出肩膀寬闊,要顯出有肌肉,及瘦長的小腿。男性紳貴們的服裝還要能夠與配偶伴侶的華貴款式、面料相襯,才能顯示地位高貴。而漸漸地,時尚女性服裝卻一度出現男性化,婦女們也流行穿雙襟緊身衣、戴帽子、留上男性發型。
3、蕾絲的運用:
蕾絲在當時也是非常重要的時尚元素。蕾絲的製作方式復雜,花費時間長,所以也成為身份的象徵。
(3)16世紀英國女性怎麼穿衣服擴展閱讀
服飾是文明的標志之一,服飾習俗體現著民族文化特色,反映著一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特點。中世紀歐洲是基督教統治時期,基督教對歐洲服飾影響巨大。
由於基督教教義鄙視錢財,反對豪華,中世紀下層民眾的服裝以簡潔樸素為尚,婦女不事打扮,而且把珠寶捐給教會,常服只以白色的肥大長衣和連袖外套為主,色彩素淡。
中世紀宗教統治下歐洲服裝的顏色、式樣都很單調,顏色尚黑、灰、白三色,衣服式樣以拖地長袍為主。古羅馬豪華的拖加袍被廢棄了。中世紀初期,歐洲人服裝簡朴,平民貴族衣式相同。
❹ 英國傳統服飾知多少
英國傳統服飾知多少
盡管英格蘭有諸多民間傳說與傳統,它的「民族」服裝卻沒有絕對說法。莫里斯舞者所著的是英格蘭最知名的民族服飾。在夏季許多國家的村莊都會有人表演民族舞。這些舞蹈曾經是一種禮儀,還同地球的復甦有所聯系,被認為蘊含魔力。
這種民族服飾在每個舞隊之間是不同的,但基本上都包括一身白褲子和白襯衫,一副綁在小腿上且掛有鈴鐺的護具和一頂飾有緞帶、鮮花的氈帽或草帽。據說鈴鐺及緞帶能驅除禍害,並帶來豐饒。莫里斯舞最初是一項只有男士參加的傳統,不過如今一些隊里也會有女性舞者。下面就來和我一起看看英國傳統服飾知多少吧。
蘇格蘭
英國最有名氣的`民族服飾很可能是蘇格蘭式短裙,它的格子圖案極具特色。蘇格蘭式短裙是一截呢子,除去兩端,其他部分都打著褶。人們會把它圍於腰間,將有褶部分置於身後,呢子的兩端則在身前交叉,用一別針固定住。
每個蘇格蘭家族或家庭有著它們各自特色的格子圖案,顏色不盡相同。
傳統蘇格蘭高地人服裝是蘇格蘭的族人和軍隊中的著裝。蘇格蘭式短裙構成了它的一部分。除短裙外,蘇格蘭人還會肩披一件格子呢斗篷,並在短裙前綁上一個山羊皮袋或毛皮袋。盡管很多衣服都會用到格子面料,蘇格蘭婦女也會穿短裙,她們卻沒有專屬的民族服飾。
威爾士
威爾士的民族服飾來源於18和19世紀的農民服裝。因為威爾士與英國其他地方相距甚遠,那時服裝和材料的許多特點得以在威爾士服飾中留存下來,盡管它們在英國其他地區早早消亡。不像蘇格蘭,威爾士的特色民族服飾是由女性穿著,它包括一條長袍(威爾士語:betgwn)或是裙子,與經典深紅色的襯裙(威爾士語:pais)搭配。在長袍上還覆有一條圍巾。威爾士人會將其對折成三角形搭在肩上,使它的一角垂下來,另外二個角則用別針固定在身前。通常她們還會繫上圍裙,有的圍裙設計簡單,而有的上面是多彩的刺綉。
威爾士服飾最與眾不同的部分就是那高聳的黑色「威爾士帽」了,也稱「海狸皮帽」。它被認為源自18世紀末的法國。這類帽子冠高邊寬,呈圓柱或圓錐形。通常它們的邊緣會飾以一圈絲綢或是縐紗。
北愛爾蘭
早期的愛爾蘭服飾源自蓋爾人和挪威人的服裝。男士著緊身格子呢絨褲,肩戴一流蘇斗篷或是男女皆宜的短束腰外衣,女士也會披流蘇斗篷。而16世紀頒發的節約法令禁止這樣風格的服飾。這法令是為了鎮壓特色愛爾蘭服裝,同時也是要對付不願與英格蘭合並的愛爾蘭。
盡管如今的北愛爾蘭不再有穿著民族服裝的強烈傳統,民族音樂和民族舞蹈在北愛爾蘭還是有重要地位的。
;❺ 英國王室女性有哪些著裝規定
雖然目前並沒有看到英國王室對外公開,對王室的女性都有哪些著的規定,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公開的王室女性在服裝上面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我們可以窺見王室的一些著裝禮儀。
第六個就是參加晚會時一定要佩戴王冠。就可以在舞會上面讓人非常清楚的認清楚你是誰,已婚或者未婚,避免不必要的搭訕和尷尬。
當然對於女性的著裝還落實到指甲油這樣的細節。所以作為王室的女性,也未必能夠隨心所欲。充滿有各種各樣的細節。對於熱愛自由的平民們,也許因為愛好生活的細節,而並不願意真的嫁入王室吧!
❻ 禮服介紹 英國女士貴族禮服有什麼種類多 還有他們的貴族禮儀
禮服的歷史可追溯到十八、十九世紀的法國,當時是風靡法國上流社會的奢華服飾,隨著時代變遷,禮服早已不再是法國貴族的專利,款式、材質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除了走高級定製路線的古典晚禮服,款式簡潔、優雅的小禮服似乎更為熱門,被時尚圈奉為經典的莫過於那款被奧黛麗·赫本演繹得出神入化的Chanel新款高檔時尚吊帶禮服裙了。
我們可以在晚裝中融入各種不同的元素,細致的花朵或蝴蝶圖案、各種褶皺面料、華麗的釘珠和亮片,再加上精細的流蘇刺綉披肩,您盡可以在細微處體現自己的與眾不同。晚裝的基調永遠是高雅的,切忌過多的配飾,因為那會讓您看上去像是個物質女孩,禮服有哪些種類?
活潑路線:綠色鑲皮草裙深綠色的晚禮服很少見到,加上白色的毛皮鑲邊的獨特設計,大大減少撞衫的危險。而且這款小晚裝俏皮中不失優雅,非常適合年輕、皮膚白皙而身材嬌小的女性,深綠色可以把你的皮膚托顯得更為白皙。由於毛皮的設計已經十分亮眼,用小小的耳環與戒指來搭配已經足夠,否則會顯得過分累贅
優雅路線:黑色針織小禮服
小禮服的面料已不再局限於綢緞、雪紡、真絲等名貴面料。這款針織面料的晚禮服獨具個性,但是對於身形過於瘦弱或豐腴的女性卻不適合,它只會將你的缺點擴大。在搭配方面可選擇相同色系和質感的配飾進行搭配。
禮服的選擇也是需要適合自己身型的一種服飾,
身材豐腴者——適合直線條的裁剪,穿起來較苗條。花邊花朵宜選用較薄的平面蕾絲,不可選高領款式;腰部、裙擺的設計上應盡量避免繁復。
身材修長者——天生的衣架子,任何款式的禮服皆可嘗試,尤其以包身下擺呈魚尾狀的婚紗更能展現身姿。
白皙型:可選擇粉嫩色系的禮服,避免大紅、黑絲絨等太厚重的顏色,否則會顯不協調感。
偏黃膚色:膚色偏黃會令人覺得氣色較差,不妨選擇中間色系的禮服。除非臉形姣好,一般應避免選擇太繁復的禮服。
身材嬌小玲瓏者——適合中高腰、紗面、腰部打折的禮服,以修飾身材比例。應盡量避免下身裙擺過於蓬鬆,肩袖設計也應避免過於誇張;上身可以多些變化,腰線建議用V字微低腰設計,以增加修長感
黝黑健康型:可選擇亮色系,以搭配健康的形象並襯托膚色。應避免選擇粉色系的禮服,否則會被黝黑的膚色掩蓋。
希望可以幫到你 至於貴族禮儀
歐洲國家—英國禮儀
英國人的穿衣模式受到世界許多人的推崇。盡管英國人講究衣著,但十分節儉,一套衣服一般要穿十年八年之久。一個英國男子一般有兩套深色衣服,兩三條灰褲子。英國人的衣著已向多樣化,舒適化發展,比較流行的有便裝夾克,牛仔服。
儀態禮儀
在英國,人們在演說或別的場合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外,構成V形手勢,表示勝利;在英國,如有人打噴嚏,旁人就會說上旁保佑你,以示吉祥。
相見禮儀
在英國,當嬰兒出生時,父母親朋一般依嬰兒的特徵,父親的職業為嬰兒取名,有的母親家庭顯赫,就用娘家的姓作為嬰兒的第二個名字。在英國,孩子們只對父母親的兄弟姐妹稱叔。英國老人講究獨立,不喜歡別人稱自己老,走路時不必攙扶他們。
餐飲禮儀
做客和餐桌上的禮節
如果你被邀請到別人家做客,就要考虎這樣幾個情況。比如,該在什麼時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談正經事,只是個社交聚會,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備,她還沒完全准備好你就到了,會使她感到非常尷尬。晚到10分鍾最佳。晚到半小時就顯得太遲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麼時候應該離開呢?這沒什麼規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禮貌的。如果只是邀請你共進晚餐和聊天,那麼你最好在10點至11點之間離開或者餐後1小時告別。如果你被邀請留下來住幾天或度周末,在離開之前應特意買束花送給女主人,這會使她非常高興。另外,離開後的第二天要發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謝,並隨附一件小禮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鮮花等。
英國的宴請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茶會和宴會,茶會包括正式和非正式茶會。英國人在席間不布菜也不勸酒,全憑客人的興趣取用。一般要將取用的菜吃光才禮貌,不喝酒的人在侍者斟酒時,將手往杯口一放就行。客人之間告別可相互握手,也可點頭示意。
英國人一般較喜愛的烹飪方式有:燴、燒烤、煎和油炸。對肉類、海鮮、野味的烹調均有獨到的方式;然而,他們對牛肉類方面又有特別的偏好,如燒烤牛肉(ROASTED BEEF),在食用時不僅附上時令的蔬菜、烤洋芋,還會在牛排上加上少許的芥茉醬;在佐料的使用上則喜好奶油及酒類;在香料上則喜好肉寇、肉桂等新鮮香料。
較為人知的英國料理菜名有:牛肉腰子派(STEAK KIDNEY PIE)、炸魚排(ENGLISH FISH CHIP)、皇家奶油雞(CHICKEN A LA KING)等。英國人喜歡狩獵,在一年只有一次的狩獵期中,就有許多的飯店或餐廳會推出野味大餐,如野鹿(VENISON)、野兔(HARE)、雉雞(PHEASANT)、野山羊(WILDSHEEP)等的烹調。而一般烹調野味時,均採用些杜松子或漿果及酒,此做法是為了去除食物本身的膻腥味。
英國人對早餐非常講究!英國餐館中所供應的餐點種類繁多,有果汁、水果、蛋類、肉類、麥粥類、麵包、果醬及咖啡等。 時下所流行的下午茶(HIGH TEA)也是傳來自於英國,其較知名的有維多莉亞式VICTORIAN STYLE),內容可說是包羅萬象,包括各式小點、松糕、水果撻(TARTE)及三明治等。 晚餐對英國人來說也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份,他們選擇的用餐時間通常較晚,而且都是邊吃邊喝邊聊,以促進用餐人之間的情誼,可想見他們是屬於極有自主性的民族,而一頓晚餐對他們來說可能要花上好幾個鍾頭!
蘇格蘭威士忌或琴酒都是這些眾有皆知的酒均來自於它。在英國當地,會有許多愛好喝的人士,主要是因為:它本身也是個產酒國家。英國人在飲酒上的花費比起其它的支出還來的多。
喜喪禮儀
英格蘭人的婚俗豐富多采,從求婚到度蜜月均按自已的傳統方式進行。在英格蘭北部約克市求婚方式頗為奇特,繼承了古代民間遺風,女孩子成熟以後,需要出嫁了,便穿上不同顏色的緊身服飾,向男性示意。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意思,恰恰和交通信號燈一致。綠色的表示:"來吧!我願意戀愛,大膽地追求吧!"黃色表示:"機遇是有的,如果合我的意還是有成功的機會。"紅色表示:"目前我還不想談情說愛,不要追求我。"勇敢的小夥子會根據對方的服色,根據自已的選擇去大膽地追求,決不會被扣上行為不端的帽子。
一旦雙方確立了戀愛關系,男方要送給女方訂婚戒指並舉行儀式。這種習俗遍及整個英國。結婚或定婚戒指是許多民族的傳統習俗,英格蘭人在教堂里舉行婚禮儀式時,新郎給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人們甚至認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無效的。當神父詢問一對新人是否願意做對方的妻子或丈夫、能否相互尊重、白頭偕老後,新郎給新娘的無名指上戴上一枚戒指。它象徵著丈夫對妻子的純真愛情,同時妻子也表示接受並忠實於這種愛情。
戴戒指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中國,它不僅作為一種信物也是一種裝飾品。婚姻戒指最初並不鑲嵌鑽石、翡翠以及紅藍寶石等飾物,純潔的圓形象徵著由婚姻聯袂在一起的兩個人的團圓。在一些民族中象徵著一種魔力,保佑夫婦幸福長壽,同時,施予者表示對接受者的信任,接受者表示對施予者的忠誠。
金戒指象徵愛情的純真,銀戒指意味情感溫柔。英國人同西方各國一樣,定婚戒指是金制的而不鑲嵌任何寶石,結婚戒指應加裝飾物,至於戒指的質量則根據個人的經濟條件不同而不同。定婚、結婚戒指可戴在同一無名指上,也可以由結婚戒指取代定婚戒指。
英國在16世紀時,結婚戒指的內側經常刻是家族的圖案或箴言,諸如"上帝使我成為某某的妻子,"某位主教的妻子的戒指上刻上一隻手、一顆心、一頂主教冠和一個骷髏,銘文是:"前三個我賜予你,第四個使我超脫。"今天戒指上的銘文大多隻刻上新郎和新娘名字的開頭字母。
英國人結婚要穿禮服;新娘身著白衫、白裙、頭戴白色花環,還要罩上長長的白紗,手持白色花束。總之,英國人崇尚白色,它象徵愛情純潔、吉祥如意。而戴頭紗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紀,當時兩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頭紗。在古希臘,舉行結婚儀式時不僅新娘要戴亞麻或毛織品的頭紗,而且一對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羅馬時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顏色的頭紗以示區別。中世紀以後,宮廷貴族之中出現了用珍珠裝飾的花冠。爾後,發展成為白色頭紗,並且尺碼日益延長,並遍及歐洲各地。
舉行婚禮時,身穿白紗禮服,頭披白紗的新娘挽住父親的手臂,由女賓相伴,在婚禮進行曲中步入教堂。著禮服的新郎在男賓陪同下站在聖壇等待新娘。 英國人家中有人去世,往往在報上登一則小啟事,親友見啟事後前去參加葬禮,以表對死者的敬意和對其家屬的問候。
一旦舉行完婚,新郎新娘從教堂里出來的時候,人們要向新人祝賀,這種祝賀不是親吻、擁抱和握手,而是向他們撒五彩繽紛的紙屑。撒紙屑的習俗起源於撒麥粒。1491年英國國王亨利七世攜王後到布里斯托爾旅行。旅行途中,被一位麵包師的妻子看到,於是她從窗子里向他們撒麥粒,並高呼:"歡迎你們,陛下!祝你們幸福、長壽。"這成為一段佳話,到16世紀時,這一習俗已廣為流傳,人們向新郎、新娘撒麥粒,有時還染各種顏色。麥粒象徵著豐收和生活富裕,同時也祝賀新婚夫婦幸福長壽,子孫滿堂。
度蜜月也是英國各地青年結婚的重要內容之一。他們把積蓄下來的錢用於旅遊,而結婚後去旅遊便稱作度蜜月。這原是古代的習俗,在新婚之時一定要飲用一種用蜂蜜特製的飲料,用來象徵家庭美滿、愛情甜蜜和生活幸福。而這種飲料從結婚開始要喝30天,因此就把新婚第一個月稱作蜜月了。
在英國對於結婚紀念日十分重視,每年都要慶祝並有不同的稱謂。第一年是紙婚,第二年是棉婚,第三年為皮革婚,第四年為毅婚,第五年稱木婚,第六年稱鐵婚,第七年叫銅婚,第八年叫陶器婚,第九年為柳婚,第十年是錫婚,以後是鋼婚、繞仁婚、花邊婚、象牙婚、水晶婚。從第十五年以後,每五年各有一個稱謂,依次為搪瓷婚、銀婚(第二十五年是個大典)、珠婚、珊瑚婚、紅寶石婚、藍寶石婚、金婚(五十年是第二大典)、翡翠婚、鑽石婚。這最後一個是第三大慶典,但很少有人能夠慶祝這個慶典。
商務禮儀
到英國從事商務活動要避開7,8月,這段時間工商界人士多休假,另外在聖誕節,復活節也不宜開展商務活動。在英國送禮不得送重禮,以避賄賂之嫌。在商務會晤時,按事先約好的時間光臨,不得早到或遲到。英國工商界人士辦事認真,不輕易動感情和表態,他們視誇誇其談,自吹自擂為缺乏教養的表現。
旅遊禮儀
到英國旅行,需注意當地的所有車輛均沿馬路的左側行駛。英國人遵守紀律,即便是幾個人上車,他們也會自覺地排隊上車。在英國坐計程車,一般按10%左右付小費,將小費列入服務費帳單的飯店不必另付小費。在主人家中作客數日,視情況付給提供服務的傭人一些小費。
英國交通
英國的鐵路與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鐵路
英國的市際鐵路交通之發達在世界上首屈一指,除了在農村腹地以外的任何地方,只需不到幾英里的路程便可以到達一座火車站。由於英國鐵路發達、地域狹小,而人口稠密,因此您或許會對從英國的一端到達另一端的速度如此之快感到詫異。青少年可以購買一年通用的乘車證,從而能夠在標准票價的基礎上享受減價優惠。
長途公共汽車
英國的公路四通八達,乘長途公共汽車比火車相對便宜,但是一般旅行時間稍長一些。英國國家汽車公司發行學生車票。十六歲至二十五歲的青少年可以在成年人乘車票價的基礎上享受一年的減價優惠。
飛 機
在英國境內一般只有在長途旅行時才宜乘坐飛機。從倫敦飛往布里斯托或者伯明翰並不便宜,但是如果要從倫敦前往格拉斯哥或者愛丁堡,則可以考慮搭乘飛機。若要享受減價優惠,須出示外國留學生學生證。有關申請表格可以向學生會或者學生旅行辦事處索取。
到歐洲旅遊
英國是通往歐洲大陸的門戶,在英國,無論您置身何處,歐洲各地都近在咫尺。英國去往歐洲大陸的出口比比皆是,並且有以下交通工具可供選擇。
輪 船
幾乎在南海岸的每一處港口均有輪船、汽墊船,以及水翼船,駛往法國的各個港口(東至毗鄰比利時的敦克爾刻,西至布里坦尼的羅斯可夫),比利時以及荷蘭的港口。英國至斯堪的那維亞國家的航程較長,須從英格蘭、蘇格蘭的北部乘船出發。
火 車
新近建成的英吉利海峽隧道使火車能夠從(倫敦市中心的)滑鐵盧車站直達巴黎或者布魯塞爾市中心。整個旅程只需要三個半小時。
購物
英國大多數商店開門時間是周二至周六,星期天關門。英國購物有兩個習慣:一是商店中不講價,標多少錢就賣多少錢;二是顧客自覺排隊,不喜歡有人插隊。許多商店的備用購物袋是要收費的。大多數自選商店都提供籃子供顧客在店內使用,付款後,再把所購東西裝在自帶購物袋中。如果你忘記退還商店的籃子或未付款就走,可能會被視為偷東西,商店甚至可能召來警察,如果你要買昂貴物品,可以參考一下商場購物雜志,上面有不同廠家、產品價格、質量方面的比較。在大超節購物,您不用擔心質量和價格有什麼欺詐,在付款後,收款機會列印出一張詳細的收據,內容包括:商場名稱,當天的值班經理的名字、售貨員姓名、購貨種類、數量、價格、付款方式、找零以及商場地址、電話號碼,如發現什麼問題,可以找商場解決。
出入境攜帶
可免稅攜帶香煙200支及洋酒一支,出入境外幣不能超過入境時之數目。
主要禁忌——三個禁忌
不能加塞 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你可以看到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排隊上公共汽車、火車或買報紙。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不能問女士的年齡 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甚至他家裡的傢具值多少錢,也是不該問的。如果你問了一位女士的年齡,也是很不合適的,因為她認為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個人都想永葆青春,沒有比對中年婦女說一聲「你看上去好年輕」更好的恭維了。毫無疑問,每個女士的發型、化妝和衣著都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美麗、更年輕,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讓人感到太刻意,那麼別人就會帶著非難的口吻說她「顯得俗氣」。
不能砍價 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購買的是一件貴重的藝術品或數量很大的商品時,你也需要小心地與賣方商定一個全部的價錢。英國人很少討價還價,如果他們認為一件商品的價錢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希望可以幫到你
❼ 從壓抑灰暗到極盡奢華,透過時代變化社會基調,看英國服飾變遷,你知道嗎
最近十分流行的一種服飾風格——英倫風,顧名思義也就是英國的服飾風格。這種高貴中帶著清新的風格迅速在整個世界躥紅,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一下英國服飾的發展與變化。
中世紀時期
中世紀被稱為歐洲最黑暗的時代,在這個漫長而黑暗的時期,基督教對歐洲實行了絕對的控制,人性被壓抑,人們只得在這重重壓力中苟延殘踹。
中世紀初期,服飾簡單,人們對於階級的概念並不明顯,所以平民貴族的服飾並沒有太大區別。八九世紀時,男士服裝有所變化,上衣分為內外衣,衣服頗有些緊身,將男性的身體曲線勾勒出來;褲子襠短,腳穿長筒或者短筒襪,小腿被勒住,也是緊身的,將男性小腿上的肌肉顯出來。這也不失為一種魅力。
即使經歷了漫長的幾個世紀,英國的服飾一變再變,但是英國人的優雅、高貴和自然美彷彿已經與服裝融為一體。正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英國服飾中表現出英國人的氣質,自然服飾中也帶有英國人的精氣神。
一種文化的存在,不僅僅是人,更是地理位置造就。我們要想研究一個國家的文化,人是十分復雜的,但是人的性格、思想與追求可以體現在各個方面,就像服裝上。一個吃不飽穿不暖的人,怎麼會考慮自己的衣服是否足夠精美呢?同樣,一旦人有了多餘的閑錢,自然就會開始追求讓自己更加快樂的方法。
英國服飾的變遷,不只是一部服飾史,更是英國的一部經濟史。透過服飾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時代的人民與社會基調。
❽ 穿鮮艷的衣服=氣場提升,英國女王是如何穿出強大氣場的
俗話說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地區不同國度的人有不同的特點,就拿穿衣搭配來說,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低調是最好的選擇。黑色和白色是永遠不會過時的,所以穿衣服就都很平凡,但是也不缺乏一些穿亮顏色的人,看起來十分時尚有氣質。
其實說起來,中國人是比較保守的,不想要穿的那麼耀眼
正是英國女王的穿搭,許多英國女性也開始穿一些亮顏色的衣服,大街上五顏六色,很少有一些暗色系的衣服,除一些特殊的場合,雖然不能說每個人都有氣質,但是卻體現了他們的自信。
❾ 16世紀英國有北歐神話嗎16世紀英國的服裝,16世紀英國禮儀習俗,16世紀英國歷史背景...
你好,我來為你解答:
誕節的由來是什麼,聖誕節來歷,聖誕節習俗
聖誕節時間:
12月25日為聖誕節,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節日。12月24日為聖誕夜,也稱平安夜,即聖誕前夕。
聖誕節含義:
聖誕節Christmas是一個宗教節,聖誕節為基督彌撒的縮寫,即是為耶穌的誕辰慶祝,因而又名耶誕節。
Christ's mass:
基督的彌撒(Christ's mass),即為「基督的一次聚餐」。這個儀式源自《新約》的「最後的晚餐」。而「基督的彌撒(Christ's mass)」這個詞是希臘語和拉丁語的拼湊,因為Christ來自希臘語Χριστ,意思本來只是指猶太人的「受膏者」,引申為救世主;而mass來自拉丁語missa,本意為散會(dismissal),引申為基督教會感恩聚會。所以有時又縮寫為「Xmas」。
聖誕節的由來:
教會開始並無聖誕節,約在耶穌升天後百餘年內才有。據說:第一個聖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聖克里門倡議舉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聖誕節則在公元336年。由於聖經未明記耶穌生於何時,故各地聖誕節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恆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聖誕節。十九世紀,聖誕卡的流行、聖誕老人的出現,聖誕節也開始流行起來了。
聖誕節的習俗: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
聖誕習俗眾多,包括世俗,宗教,國家,聖誕相關,國與國之間差別很大。大部分人熟悉的聖誕符號及活動,如聖誕樹,聖誕火腿,聖誕柴,冬青,槲寄生以及互贈禮物,都是基督教傳教士從早期Asatru異教的冬至假日Yule里吸收而來。
❿ 英國的女士正裝是怎樣的應該怎麼穿
首先區分的是職業正裝和晚宴禮服
職業女裝有三種基本類型:
西服套裙、夾克衫或不成型的上衣,以及連衣裙或兩件套裙。
在這三種類型中,每一種都要考慮其顏色和面料。而西服套裙是女性的標准職業著裝,可塑造出強有力的形象。
單排扣上衣可以不系扣,雙排扣的則應一直系著(包括內側的紐扣)。穿單色的套裙能使身材顯得瘦高一些。套裙分兩種:配套的,其上衣和裙子同色同料;不配套的,其上衣與裙子存在差異。
顏色的選擇:職業套裙的最佳顏色是黑色、藏青色、灰褐色、灰色和暗紅色。精緻的方格、印花和條紋也可以接受。買紅色、黃色或淡紫色的兩件套裙要小心,因為它們的顏色過於搶眼。
襯衫:襯衫的顏色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只要與套裝相匹配就可以了。白色、黃白色和米色與大多數套裝都能搭配。絲綢是最好的襯衫面料,但是乾洗起來可能會貴一些。另一種選擇就是純棉,但要保證漿過並熨燙平整。
內衣:確保內衣要合身,身體線條曲線流暢,既穿得合適,又要注意內衣顏色不要外泄。
圍巾:選擇圍巾時要注意顏色中應包含有套裙顏色。圍巾選擇絲綢質地的為好,其他質地的圍巾打結或系起來沒有那麼好看。
襪子:女士穿裙子應當配長筒絲襪或連褲襪,顏色以肉色、黑色最為常用,肉色長筒絲襪配長裙、旗袍最為得體。女士襪子一定要大小相宜,太大時就會往下掉,或者顯得一高一低。尤其要注意,女士不能在公眾場合整理自己的長筒襪,而且襪口不能露在裙擺外邊。不要穿帶圖案的襪子,因為它們會惹人注意你的腿部。應隨身攜帶一雙備用的透明絲襪,以防襪子拉絲或跳絲。
鞋:傳統的皮鞋是最暢銷的職業用鞋。它們穿著舒適,美觀大方。建議鞋跟高度為三至四厘米為主。正式的場合不要穿涼鞋、後跟用帶系住的女鞋或露腳趾的鞋。鞋的顏色應與衣服下擺一致或再深一些。衣服從下擺開始到鞋的顏色一致,可以使大多數人顯得高一些。如果鞋是另一種顏色,人們的目光就會被吸引到腳上。推薦中性顏色的鞋,如黑色、藏青色、暗紅色、灰色或灰褐色。不要穿紅色、粉紅色、玫瑰紅色和黃色的鞋。即使在夏天,穿白鞋也帶有社交而非商務的意義。
如果是晚宴禮服則另當別論
女士,一般是顏色較深的無袖、較短的連衣裙或外衣;佩戴手鐲、項鏈、耳環等;整理發型,發蠟不宜過多;襪子的顏色,視季節而定,冬季穿黑色的,夏季穿較透明的;天氣涼爽時,可帶上披肩;一般都帶上個化妝品包。男士,深色套服,白色長袖襯衫;領帶新穎大方,不易過花;皮鞋上蠟,襪子長一些的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