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簡要說明英國皇室及王朝的傳承歷史及特點
英國王室(英文常簡稱Er)是現存最古老的王室之一,每代君主的加冕儀式都嚴格奉行完全一樣的傳統,這使得英國王室的加冕典禮成為現存的、依然舉行的最古老的儀式。
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王室只作為凝聚國家力量的象徵,並不具備實質性權力。英國國王只是形式上的最高統治者和三軍總司令,政府的實際領導人是首相,通過民選產生。首相可就重大事項與國王磋商,決定權由議會和首相做出,最終在國王的認可下生效。
特點:
英國王室只作為凝聚國家力量的象徵,雖在法律下還具有較大的權力。
(1)英國王朝是怎麼樣的擴展閱讀:
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王室作為凝聚國家力量的象徵。
雖然英王的確擁有實質性權力例如解散議會、宣戰、警告權等(與日本天皇沒有實質性權力的區別)。但英國國王只是形式上的最高統治者和三軍總司令,他的權力早已在1689年《權利法案》讓予政府的實際領導人首相和議會(現時都是通過民選產生)。
首相可就重大事項與國王磋商,國王可以行使建議權、警告權,但決定權由議會和首相做出,不過最終也要在國王的同意權下認可生效。
㈡ 英國的王朝是怎麼劃分的
英國王朝的劃分:
1、年西薩克森王朝
英格蘭曾經歷過羅馬帝國的統治,在羅馬人撤走後,進入了小王國、小部落聯盟混戰的時期,到6世紀,入侵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形成了七個王國。威塞克斯王國逐漸強大起來,829年國王埃格伯特壓服了其它王國,成為英格蘭的共主。
2、諾曼底王朝
1066年,懺悔者愛德華臨終前授意賢人會議選舉哈德羅二世為王。但來自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蘭,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諾曼底王朝。
3、金雀花王朝
斯蒂芬命歸西天後,亨利一世的外孫繼位,稱亨利二世。他本是法國的安茹伯爵,紋章以金雀花為圖案,王朝也因而得名。英法相爭的百年戰爭就是在這個朝代爆發的。此王朝傳八世而終,其中包括約翰王。
4、蘭開斯特王朝
該王朝屬於安茹家族的後代,金雀花王朝最後一位國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策動宮廷政變廢黜秘裁,演出了一幕煮豆燃豆萁的慘劇。新上台的亨利四世是蘭開斯特公爵之子,王朝因此而得名。
5、約克王朝
這個朝代只有25年,約克家族同樣屬於安茹家族,大部分時間都是愛德華四世在位。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開英法百年戰爭,蹂躪了大半個法國,迫使法王承認他為繼承人,可惜暴病死在法國戰場上。
他的兒子亨利六世不到一周歲就成為英、法兩國的國王,但聖女貞德的出現扭轉了法國的戰局,英國人被趕出了法蘭西。
亨利六世在英國的統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愛德華三世孫女菲麗帕的後代、約克公爵起兵造反,這場戰爭史稱紅白玫瑰戰爭,亨利六世廢而復立,立而復廢,最終敗於約克家族之手。
約克家族的愛德華四世繼位,建立了約克王朝。但玫瑰戰爭仍未結束,1485年,蘭開斯特公爵岡特曾孫女的兒子亨利七世從國外攻回英國,殺了約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鐸王朝。
6、都鐸王朝
這個王朝以創始者命名。亨利都鐸的父系祖先是威爾士貴族,母親為安茹家族的瑪格麗特·博福特,他的父親和亨利六世是同母異父的兄弟。
他繼承王位是因為,他的母親是金雀花王朝愛德華三世的後代。奪得王位後稱亨利七世。他與安茹家族另一分支約克家族的公主結婚,兩家族從此合一。
這個王朝依靠新興的工商業主和新貴族鞏固了統治。亨利八世因婚姻問題與羅馬教皇決裂,結果建立了英國國教。最後一位君主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
7、斯圖亞特王朝
該家族父系祖先起源於法國布列塔尼,後成為蘇格蘭國王,第一代君主詹姆斯一世是亨利八世妹妹的後人,原為蘇格蘭國王,因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死後無嗣,得以到倫敦繼承大統。
此王朝1649年被國會軍推翻,查理一世被處死。國會軍首領克倫威爾自任護國主。1660年,王朝復辟,後來改行君主立憲制。
詹姆士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在英國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並最終送上了斷頭台,由克倫威爾擔任護國公。
8、漢諾威王朝
斯圖亞特王朝的安妮女王去世時,根據王位繼承法應由詹姆斯一世的孫女索菲亞繼位。但她已死去,王位就由其子,德國的漢諾威選侯繼承,稱喬治一世,從此開始了漢諾威王朝,一直延續到維多利亞女王。
9、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與歐洲諸多王室有姻親關系,姓氏來自德國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公國,1914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人捲入其中。
仗打到了1917年時,戰爭處於膠著狀態,勝利的希望似乎很渺茫,佛蘭德戰壕里的傷亡人數令人震驚,德國成了可怕的敵人。
英國人體會到了戰爭的辛酸苦辣,厭倦戰爭以及強烈的挫敗感是那個時候許多英國人的普遍心態。為了發泄對德國人的畏懼和憎恨,人們歇斯底里地詛咒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砸爛搗毀德國人的商店,拳打腳踢昔日倍受寵愛的德國種小獵狗臘腸,人們對任何能夠與可惡的德國人聯繫上的事情都大加鞭撻。
這還不夠解恨,反德的矛頭直指皇室。因為這時候,英國正處在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統治之下,而該王朝的統治者的父系祖先科堡家族來自德國,薩克森-科堡-哥達這個名字也來源於德文。
所以此時王室只是將這面德文旗幟從溫莎城堡的王室教堂里摘下來,已經遠遠不能平息民眾的憤怒。
10、溫莎王朝
愛德華七世之子喬治五世在位時期,趕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不願再使用敵對國德國的姓氏,將王室改姓為溫莎,朝代名稱也改稱為溫莎王朝。
溫莎王朝一直延續至今,當前在位的伊麗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國王,其母伊麗莎白王太後為蘇格蘭人,擁有法國貴族血統,兒媳黛安娜、卡米拉與孫媳凱特也都有安茹家族或斯圖亞特家族的英國王室血統。
㈢ 從古至今,英國經歷了哪些王朝
1、西薩克森王朝(829-1016年)
2、諾曼底王朝(1066年-1154年)
3、金雀花王朝(1154—1399年)
4、約克王朝(1461—1485年)
5、都鐸王朝(1485-1603年)
6、斯圖亞特王朝(1603年-1714年)
7、漢諾威王朝(1714年-1901年)
8、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1901-1917年)
9、溫莎王朝(1917-至今)
(3)英國王朝是怎麼樣的擴展閱讀:
君主:
威塞克斯王朝(829—1016年)
1、埃格伯特(802-839在位)
2、埃塞爾沃夫(839-858在位)
3、埃塞爾巴德(858-860在位)
4、埃塞爾伯特(860-866在位)
5、埃塞爾烈德一世(866-871在位)
6、阿爾弗烈德大帝(871~899在位)
7、長者愛德華(900-924在位)
8、埃塞爾斯坦(924-940在位)
9、愛德蒙一世 (940-946在位)
10、埃德烈德(946-955在位)
11、埃德威格(955-959在位)
12、埃德加(959-975在位)
13、殉教王愛德華(975-978在位)
14、埃塞爾雷德二世(978-1016在位)
15、埃德蒙二世(1016在位)
16、懺悔者愛德華(1042-1066在位)
17、哈羅德二世(1066在位)
丹麥王朝(1013-1042年)
1、斯汶一世(丹麥王兼)(1013-1014在位)
2、克努特(丹麥王兼)(1014-1035在位)
3、哈羅德(1035-1040在位)
4、哈迪卡努特(丹麥王兼) (1040-1042在位)
諾曼底王朝(1066—1154年)
1、威廉一世(1028—1087)(英格蘭國王1066-1087在位)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格蘭國王1087-1100 )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格蘭國王1100-1135)
4、斯蒂芬(1096-1154)(英格蘭國王1135-1154)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1154—1399年)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蘭國王1154-1189在位)
2、理查一世(獅心王)(1157-1199)(英格蘭國王1189-1199)
3、約翰王(失地王)(1167-1216)(英格蘭國王1199-1216)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蘭國王1216-1272)
5、愛德華一世(1239-1307)(英格蘭國王1272-1307)
6、愛德華二世(1284-1329)(英格蘭國王1307-1327)
7、愛德華三世(1312-1377)(英格蘭國王1327-1377)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蘭國王1377-1399)
蘭開斯特王朝(1399—1461年)
1、亨利四世(1367-1412)(英格蘭國王1399-1413在位)
2、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蘭國王1413-1422)
3、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蘭國王1422-1461,1470—1471)
約克王朝(1461—1485年)
1、愛德華四世(1442-1483)(英格蘭國王1461-1483)
2、愛德華五世(1470-1483)(英格蘭國王1483)
3、理查三世(1452-1485)(英格蘭國王1483-1485)
都鐸王朝(1485—1603年)
1、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蘭國王1485-1509在位)
2、亨利八世(1491–1547)(英格蘭國王1509-1547)
3、愛德華六世(1537 – 1553)(英格蘭國王1547-1553)
4、瑪麗一世(1516—1558)(英格蘭女王1553—1558)
5、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英格蘭女王1558-1603)
斯圖亞特王朝(1603—1714年)
1、詹姆斯一世(1566-1625)(蘇格蘭國王1567-1625,英格蘭國王1603-1625在位)
2、查理一世(1600-1649)(英格蘭國王1625-1649)
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查理二世(1630-1685)(蘇格蘭國王1651-1685,英格蘭國王1660-1685在位)
2、詹姆斯二世(1633-1701)(英格蘭國王,蘇格蘭國王1685-1688)
3、瑪麗二世(1662-1694)(英格蘭女王,蘇格蘭女王1689-1694)
威廉三世(1650-1702)(英格蘭國王1689-1702)此時為瑪麗二世與威廉三世共同加冕英國國王。
4、安妮女王(1664-1714)(英格蘭.蘇格蘭女王1702-1707,聯合王國女王1702-1714)
漢諾威王朝(1714—1901年)
1、喬治一世(1660-1727)(聯合王國國王1714-1727在位)
2、喬治二世(1683-1760)(聯合王國國王1727-1760)
3、喬治三世(1738-1820)(聯合王國國王1760-1820)
4、喬治四世(1762-1830)(聯合王國國王1820-1830)
5、威廉四世(1765-1837)(聯合王國國王1830-1837)
6、維多利亞女王(1819-1901)(聯合王國國王1837-1901)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1901-1917)
1、愛德華七世(1841—1910)(聯合王國國王1901-1910在位)
2、喬治五世(1865-1936)(聯合王國國王1910-1936在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喬治五世為了安撫民心,舍棄了自己的德國姓氏,將王室改稱「溫莎」,1910-1917年作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國王)
溫莎王朝(1917-至今)
1、喬治五世(1865-1936)(聯合王國國王1910-1936在位)
2、愛德華八世(1894-1972)(聯合王國國王1936)
3、喬治六世(1895-1952)(聯合王國國王1936-1952)
4、伊麗莎白二世(1926-)(聯合王國國王1952-至今)
㈣ 英國歷史上的各種「王朝」是什麼
英國王朝一直備受全世界的矚目,也是現在的國家中為數不多的君主制國家。英國是歷史悠久的君主制國家,直到今天,君主在名義上仍然是這個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
縱觀英國歷史,雖然英國王朝前後更替次數很多,但是英國歷代王朝或多或少都與前代王朝有一定血緣關系,可以說王室的血統一直流傳至今。
㈤ 英國王朝與中國王朝相比,二者有什麼不同點
中國王朝絕對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強勁的封建模式,這點可以從中國古代遠超世界諸國可以看出,其次至今中國仍脫離不了封建王朝的影子(許多地方政府其實都存有帝王情結,看看政府大樓,看看政府人員與國外的比較),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因為在強勁了,所以至今消除不了其影響。
英國是封建貴族政治,中國是中央集權下的官僚政治。英國王朝更替總是平緩過渡,而中國總是暴力形式推翻舊王朝。。
㈥ 在英國王朝,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縱觀英國社會歷史,英國是1個有著明顯等級制度的國度.隨著世界多元化文化和經濟變化的影響,其等級制度逐漸有所消淡,但其等級特徵和等級觀念仍然存在.
非 不同階層的人去不同的學校,受不同的教育,從事不同的行業,他們之間的界限常明晰。
英國最早的文明史始於羅馬帝國,歐洲各國都已羅馬文明為自豪,就像戰國中的齊楚燕秦吳越各國都以「周禮」為尊、以自已有姬周血統(至少是母系)為榮一樣。
㈦ 英國歷史上有幾個王朝
英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有十個王朝。
一、 諾曼王朝 (1066-1154)
二、安茹王朝(1154-1216)
三、 金雀花王朝(1216-1399)
四、蘭加斯特王朝(1399-1471)
五、 約克王朝(1461-1485)
六、 都鐸王朝(1485-1603)
七、斯圖亞特王朝(1603-1714)
八、 漢諾威王朝(1714-1901)
九、 薩克斯-科堡-哥達王朝(1901-1910)
十、 溫莎王朝(1910-至今)
目前的屬於溫莎王朝.
諾曼人征服英國後經歷10個王朝
一, 諾曼王朝 (1066-1154)
威廉一世(1066-1087)
威廉二世(1087-1100)
亨利一世(1100-1135)
斯蒂芬 (1135-1154)
二, 安茹王朝(1154-1216)
亨利二世 (1154-1189)
理查德一世(1189-1199)
約翰(1199-1216)
三, 金雀花王朝(1216-1399)
亨利三世(1216-1272)
愛德華一世(1272-1307)
愛德華三世(1327-1377)
理查德二世(1377-1399)
四, 蘭加斯特王朝(1399-1471)
亨利四世(1399-1413)
亨利五世(1413-1422)
亨利六世(1422-1471)
五, 約克王朝(1461-1485)
愛德華四世(1461-1483)
理查德(1483-1485)
六, 都鐸王朝(1485-1603)
亨利七世(1485-1509)
亨利八世(1509-1547)
愛德華六世(1547-1553)
瑪麗一世(1553-1558)
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
七, 斯圖亞特王朝(1603-1714)
詹姆斯一世(1603-1625)
查理一世(1625-1649)
查理二世(1660-1685)
詹姆斯二世(1685-1688)
威廉三世(1688-1702)
瑪麗二世(1688-1694)
安妮(1702-1714)
八, 漢諾威王朝(1714-1901)
喬治一世(1714-1727)
喬治二世(1727-1760)
喬治三世(1760-1820)
喬治四世(1820-1830)
威廉四世(1830-1837)
維多利亞(1837-1901)
九, 薩克斯-科堡-哥達王朝(1901-1910)
愛德華七世(1901-1910)
十, 溫莎王朝(1910-至今)
喬治五世(1910-1936)
愛德華八世(1936)
喬治六世(1936-1952)
伊麗莎白二世(1952-至今)
現在仍是溫莎王室。
注意:這些王朝之間全部都有血緣關系!一般不出五服。比如,「安茹王朝」的第一個國王實際上是「諾曼王朝」國王的外甥;而「漢諾威王朝」的第一個國王喬治一世是「斯圖亞特王朝」詹姆斯一世的曾外孫。他們大部分的改朝換代都是法定繼承人的輪換,而不是暴力革命或者外族入侵的結果。換句話說,英國這10個朝代實際上約等於中國的一個朝代。英國朝代的名稱不同,多是因為祖上的地理關系或者他們曾經獲得的爵位名稱不同而已,並且很肯定地說,沒有一個英國的王朝是農民起義的結果。
㈧ 英國的王朝是怎樣更迭的
英國的王朝更迭原因很復雜,一般是由於政變與沒有後嗣等的原因造成的。
溫莎王朝(1910年至今)
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後,其子愛德華七世登位。他以其父艾伯特在德國的封地薩克森科堡與哥達為王室名稱。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朝野反對德國,情緒激昂,迫使英王喬治五世宣布以行宮所在地溫莎作為國王家族新名。溫莎王朝已有五位君王: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愛德華八世,喬治六世及現在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關於女王的問題,似乎英國並不排斥由女性來繼承王位。
英國歷史上共有7位女王溫莎王朝的一個也就是現在的:
伊麗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現在)(在位1952年2月6日-現在)(1947年和希臘王子菲利普·馮·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松德堡-格呂克斯堡親王結婚。菲利普王子在歸化英國國籍的時候選取母系姓氏蒙巴頓(德國巴登堡家族)為姓。現有三子一女:長子威爾士親王查爾斯,長女安妮大公主,次子約克公爵安德魯,三子威塞克斯伯爵愛德華)
㈨ 英國的王朝,是按照什麼標准劃分的
按時間順序分別是:諾曼王朝、安茹王朝、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都鐸王朝、斯圖亞特王朝、漢諾威王朝、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和溫莎王朝
另外一種說法就只有八種
分別是:諾曼王朝、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都鐸王朝、斯圖亞特王朝、漢諾威王朝、溫莎王朝
劃分和我們中國一樣,掌握政治軍事力量為王,所以同樣也存在改朝換代,朝代更替的原因主要是異族征服,國內戰爭和王位繼承。
7、斯圖亞特王朝
該家族父系祖先起源於法國布列塔尼,後成為蘇格蘭國王,第一代君主詹姆斯一世是亨利八世妹妹的後人,原為蘇格蘭國王,因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死後無嗣,得以到倫敦繼承大統。
此王朝1649年被國會軍推翻,查理一世被處死。國會軍首領克倫威爾自任護國主。1660年,王朝復辟,後來改行君主立憲制。
詹姆士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在英國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並最終送上了斷頭台,由克倫威爾擔任護國公。
8、漢諾威王朝
斯圖亞特王朝的安妮女王去世時,根據王位繼承法應由詹姆斯一世的孫女索菲亞繼位。但她已死去,王位就由其子,德國的漢諾威選侯繼承,稱喬治一世,從此開始了漢諾威王朝,一直延續到維多利亞女王。
9、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與歐洲諸多王室有姻親關系,姓氏來自德國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公國,1914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人捲入其中。
10、溫莎王朝
愛德華七世之子喬治五世在位時期,趕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不願再使用敵對國德國的姓氏,將王室改姓為溫莎,朝代名稱也改稱為溫莎王朝。
溫莎王朝一直延續至今,當前在位的伊麗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國王,其母伊麗莎白王太後為蘇格蘭人,擁有法國貴族血統,兒媳黛安娜、卡米拉與孫媳凱特也都有安茹家族或斯圖亞特家族的英國王室血統。
㈩ 英國各個王朝的簡介
漢諾威最強,其次都鐸和復辟斯圖亞特,溫莎也很強但是總體是江河日下的趨勢。前面幾個都是上升期。漢諾威是工業革命,復辟斯圖亞特是憲政,都鐸是君主專制里最強的,有不少資產階級參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