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英,美人之間的交際習慣.
一.見面與交談的時候的禮節
在見面時打招呼方面,我們中國人見面一般都會隨意地微笑點頭,有時見到熟人還會付上一句:"你吃了嗎?"或者會問:「你要去哪兒?」而在英國,人們在傳統上有一套繁瑣的見面禮儀.從握手,問候到相互介紹都有約定俗成的習慣,但是在美國,相比之下,就顯得較隨便了,當朋友見面時,通常便是一聲熱情的哈羅;要是第一次見面的話,彼此笑一笑,或者直呼對方的名字,以表示親熱.但英美兩國在正式的場合,人們就會講究禮節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在握手時,一般都是由女方伸出手,男方握時不可太緊,要是對方無意握手,則要點頭鞠躬致意.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人握手,則有一定的順序.比如:長幼之間,年長的先伸手;上下級之間,上級先伸手;賓客之間,則由主人先伸手.還有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同他人握手時,眼睛應注視著對方,並拿下手套.如果沒來得及把手套拿下,須向對方說明緣由並表示歉意.還有應注意人多時不可交叉握手.如果不握手也可以微微鞠一個躬也是有禮貌的。
在打招呼方面,在中國,你問候別人時說:「你吃過了嗎?」這是合禮節的,可是,如果你問候一個西方人說:「你吃過了嗎?」他會認為你在邀請他吃飯。中國人打招呼時還經常說:「你遛彎兒哪啊?」「你等人啊?」 或者乾脆問:「您上哪去啊?」如果把這些話搬到英語里去,對方會覺得問話的人腦子有毛病,明明看見我在做什麼卻還要問;至於最後一個問題他們更會認為說話的人是在干涉他的隱私,他們可能的反應可能會是「mind your own business!」「Tha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著嗎?) 「I』m going to meet my girl friend , so what?」 因此,在與西方人相處時,我們最好用西方人的問候方式。說起打招呼美國人最為自然與豪放,在歐美等國家,見面時即使不認識也會微笑地對對方說[How do you do?]。打招呼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要跟你有進一步的交往,只是一種生活禮節形式。而在英國,熟人見面時談論天氣的話題最多,他們很忌諱別人問年齡`工資等問題,所謂的西方女人不問高齡,男人不問收入。這與在中國一逢人問:「你吃了嗎?」是不同的,造成這不同的原因是因為中國自古以來食風甚盛,請客吃飯司空見慣,吃是人們談話常見的話題。而英國位於大西洋北岸,屬於海洋性氣候,受北大西洋暖濕氣流的影響,四季變化不明顯,但一日之內天氣狀況可能瞬息萬變,英國人認為「在本土沒有氣候,只有天氣」,英國的天氣每時每刻都是一個新鮮而有趣的話題,因而長期以來養成了談論天氣情況的習慣。另外,由於生活習慣和審美價值觀的不同,英美人寒暄和中國人很不一樣,這點在和英美人交談時顯得特別重要。漢語里的寒暄有時候還有對對方的關心,如:「你今天的氣色看起來不太好,生病了么?」「好久不見,你又長胖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體」,在中國,人們不會為此感到生氣,但在英美國,人們如果聽到你說:"you are fat"或"you are so thin"即使很熟悉,也會感到尷尬地難以回答,因為這是不禮貌的。雖然英美人會常說「wish you good health!」道別時常說「take care」但一般不會把you are in good health之類作為問候或者恭維人時說的話(在他們看來這句倒像是醫生對體檢的人或是有病的人說的話)。所以在寒暄上,熱情的中國人常常會與西方國家的人鬧出很多笑話來。
二.餐桌上的禮節
民以食為天,所以各國在用餐這方面是十分講究的。東方和西方的餐桌禮儀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今天中西方人民之間的交往愈益頻繁,了解餐桌上的禮儀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參加較為正式的西餐宴會,規矩很多,所以對此一無所知的話,說不定會鬧出很多笑話來。有這樣一個故事,在希特勒舉行的一次宴會上,一位中國使節按照在國內吃西餐的習慣,在用餐時擦拭刀叉,並不知道這種做法是不禮貌的,似乎是在責備餐具的不幹凈,希特勒看見此幕,立即命令侍者將餐桌上的餐具全部換了,這使中國使節窘迫難堪。姑且不論故事的真偽性,但可看出了解各國的餐桌禮節是多麼重要。
對於英國人來說,是「輕食重飲」,這主要是因為英國在菜餚上沒有太多的特色,日常飲食也沒有很大的變化,平時除了麵包`火腿`牛肉之外就是土豆了。炸魚和煮菜還有烤牛肉加紐克郡布丁是英國的國菜,主要禁糧是狗肉,他們不吃過辣或帶有粘汁的菜餚。在英國人們大都喜歡喝紅茶,還有威士忌。 而美國人清蒸或紅燴的菜餚,不喜歡過燙過熱的菜餚喜歡少鹽,喜歡偏甜的食物,喜歡喝可樂`啤酒`礦泉水`白蘭地等,不喜歡人在自己的餐碟了剩食物,認為這是不禮貌的,喜歡中國的蘇菜`川菜`粵菜。而中國人比較喜歡用筷子,喜歡吃地地道道的中國菜,吃飯的時候也很隨興,沒有太多的規矩和忌諱。中國人吃飯比較隨興,可能聊到開心處就大聲說笑或是把餐廳當作自己家一樣,讓小孩跑來跑去,這在西方國家是相當不禮貌的。中國民族有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在交際場合和酒席上熱情的中國人常常互相敬煙敬酒,中國人宴客,即使美味佳餚擺一桌,主人總習慣說幾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話,主人有時會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夾菜,用各種方法叫客人吃多點,而在西方國家,人們講究尊重個人權益和個人隱私,所以他們不會做那麼強人所難的事,吃飯的時候,絕不會影往客人的碗里夾菜,自己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他們不會強迫別人喝酒。
另外就餐的時候,如果不懂得西餐的禮節,則須注意主人的動作,模仿他們來做,就不會出錯.上餐的時候,美國人往往會向我們介紹說:」這是我最拿手的菜,希望你們可以喜歡.」他們不會像我們中國人一樣謙虛,一個勁地說;」菜做得不好,請多多包涵.」之類的話,還有當你在美國人家做客時,如果主人向你夾菜,你應說:」謝謝.」不必像在中國人家做客時一直在推辭,這樣的舉動要美國人看來是不禮貌的,這定會使他們覺得你是嫌棄她所做的菜.還有一點要了解的就是要等女主人動筷子後方可跟著動筷,而且離席的時候也要等女主人離開後才能離開
但是,現在東方和西方的人隨著世界一體化的發展漸漸融入了各自的餐飲習俗,也有很多相似之處。
三.在稱呼方面三國的異同
在英國國家,人們相互間的稱呼與我國的習慣相差較大,有些稱呼在中國人看來有悖情理,不禮貌,沒教養。可是在英國國家卻是人與人之間一種相處的模式。例如:小孩子不把爺爺奶奶稱作grandma和grandpa,而是直呼其名,他們認為這是最得體,最親切的一種方式,年輕人稱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和Miss,男的用Mr,已婚的婦女用Mrs,未婚的小姐則用Miss如Mr Smith. Mrs Smith. Miss Alice等。而在漢語里,我們可以用「老師,書記,經理,工程師,廠長」等詞與姓氏連用作稱呼語。而在英語中卻不能,我們不能說「teacher Zhang(張老師)」,「engineer Wu」(吳工程師)等,正確的說法是應按照英美人的習慣把Mr.Mrs Miss與姓(名)連用表示尊敬或禮貌。
所以不論職位,年齡,人們在盡量喊對方的名字,他們認為這樣可以縮短相互的距離。美國有家刊物曾專門就稱呼問題在150種工商行業中做過調查,結果發現他們之中85%的稱呼是只喊名字,大多數美國人不喜歡用先生.夫人或小姐這類稱呼,他們認為這類稱呼過於鄭重其事了,美國男女老少都喜歡別人直呼自己的名字,並把它稱為親卻友好的表示。
但是,在中國,稱呼家庭成員,親戚或鄰居時,人們常常會用「大哥」,「二姐」,「大嫂」,「李大伯」之類的,這些稱呼不可用於英語,用英語稱呼時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或是其他認識的人,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不論在英國,美國或是中國的人,都習慣常把禮貌應語掛在嘴邊,人們視它為生活中一劑不可缺少的調味劑,不管何時何地,都會感到使用禮貌用語所帶來的好處,人們毫不吝嗇地把它奉獻給其他的人,對此對彼都是一種享受。
啟示,不同的地方決定著不同的稱呼方式,不同的稱呼方式又蘊含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從我國與西方的名國的稱呼方面的差異性中,我們深刻體會到了不同地區而特有的文化內涵,人們日常生活中特有的習慣,讓我領略到了文化的多樣性與豐富多彩。
四.在送禮方面東西方各有哪些習慣
各區域的文化背景決定著區域獨特的風俗習慣,使我們認識到了文化的獨特性。送禮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節日婚嫁生日感謝幫助送別親友及回禮。送禮是重要的是顯示心意,所謂「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應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來選擇和購買禮物,這樣受禮者若了解真相,也會收得安心。有一點應該注意,給人送禮時最好加上精美的包裝紙這樣既顯出你已「落足心思」,又能引起對方的好奇心。
但當你與美國人相處時,記住,除非在節日或生病才會給對方送禮外,在一般的情況下,都不會送禮,所以我們不要隨便地給他們送禮.要不他們在收到禮物時會感到難為情.特別是在他們沒有準備回禮的情況下,會覺得很難堪.此外,美國人鍾愛單數,認為單數是吉利的數字,而且不會在意所收到的禮物是否貴重,有時候在富麗堂皇的鮮麗包裝下裡面有可能只是幾顆巧克力。但是逢到節日、生日、婚禮或探視病人時,送禮還是免不了的。美國人最盛行在聖誕節互贈禮品,小孩受到禮物時會天真的認為是聖誕老人送給他們的禮物,禮物多用花紙包好,再繫上絲帶。而中國人無論大大小小的節日都會送上一點禮物以表示自己的心意。特別是在春節的時候,人們更會把互贈禮物當成一種吉利、幸福、禮貌,無論是送的人還是收到禮物的人,都會有一種幸福的感覺。還有,美國人認為單數是吉利的。有時只送三個犁也不感到菲薄不同於中國人講究一定要成雙成隊,而且數量過少的話會覺得不好意思。難以送出去,美國人收到時一定要馬上打開。當著送禮人的面欣賞或品嘗禮物,並立即向送禮者道謝。而這種行為在中國卻是萬萬不可的,如果當著送禮的人的面欣賞或品嘗禮物,會被當作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不僅會讓送禮的人感到難堪,而且會染他覺得你這個人沒有教養,沒有禮貌。所以。在中國如果要拆的話,也一定要在背後打開,千萬不可以當著送禮人的面。
五.三國間的待客之道和做客之道
美國人講究約會要周到,赴約要守時,做客時要彬彬有禮,自然大方,而且還講究辦事講求效率,重視有計劃地安排自己每天的時間.什麼時候做什麼,一般都會先安排下來.所以他們不喜歡別人的突然來訪,打亂他們的計劃,讓他們措手無策,毫無准備,所以如果我們如果要去他們家做客時,必須事先打個招呼,說你什麼時候要過去,也讓他們有時間准備.萬一你臨時有事不能赴約,應該盡早地通知對方,並表示自己的歉意,並說明原因,與人約定好後不能失約,失約是一件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去赴約的時候最好要准時到達,因為遲到讓別人等你是非常失禮的.當你到達的時候,你首先要按門鈴或敲門,在徵得主人的同意後方可進入,如果門口有放擦鞋的棕毯時,就應該把鞋上的泥土擦乾凈,避免弄贓主人家的地板.如果戴有帽子的要把帽子脫下來.在房間里戴帽子是很不禮貌的.如果是在下雨天拜訪的話,應該把雨傘放在室外,進去後當你脫掉外套或大衣時,主人幫你掛起來時,你不必客氣.進屋後,要先向女主人問好,然後是男主人,如果發現主人家裡賓朋滿堂的話,就需同男主人握手和相識者握手,對於其他人微笑點頭致意即可.在美國人家中做客,如果主人請你入座,請你不要推託,大方入座即可.反之,主人則會以為是桌椅有不幹凈的東西還是你嫌棄了呢.只有不要亂動主人家的東西,也不要隨便詢問家中擺設的價格,更不要隨便抽煙,如果要抽的話請先徵求旁邊女士的同意,方可抽煙,而且當男主人向你遞煙時,請你大方接受,如果推辭後抽自己的煙,這也是一件非常不禮貌的事,主人也會以為你是看不起他而感到非常的不愉快.
自從中國加入WTO.與其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再加上奧運年,這是個新的起點.中國即將迎來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但是我們所面對的是來自陌生的文化和國家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與我們迥然不同的人.在與之交往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文化沖突的現象.所以我們要找出差異,消滅差異,才能融入世界.讓中國與世界共舞.在這種情況下,跨國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經濟和社會交往,將會與日俱增.這就為我們提供許多與西方人接觸和交往的機會,這對於加深我們對西方社會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並不是簡單的事,所以中國在這一方面應加大力度.同時我們也希望我們的研究性課題能幫助大家更多的了解中西外交習慣的不同。
⑵ 英國人說話的特點 例如,說話時捲舌.
發音特點如下:
er----比較近似於"厄"的音,沒有捲舌.
an----例如chance一詞,英國人發音為"on',老美則是"安"
O-----英國人嘴形比較近似於O的形狀,聲音從胸腔出.
^^^鼻音很濃 ^^^^^^^^^^
大體如此,因為無法當面示範
記得採納呦!
英國人說話比較注重語法,有些紳士風度,對非母語的人不會太嚴格.在公共場合一般不主動和別人搭訕,沒有美國人那麼熱情.但是如果你和他談,可能會交到個很好的朋友哦 英國人說話嘴好像是閉著的,至少不是大張著的,所以聲音較低,而聲音低才能語速快.
⑶ 英國中世紀女貴族之間第一次見面怎麼打招呼自我介紹
Good day, dame
意思是,你好女士/小姐。注意中世紀英語和現在非常不一樣。
⑷ 英國人交際習慣 和交際用語
英國人穿蘇格蘭裙(特色)
打招呼常聊天氣,喜歡用天氣作為對話的開頭或引入對話
在參加完朋友派對後通常要寄卡片表示感謝
正式場合,為了表示紳士,女士立場時男士要起立
吃牛排要從牛排左邊吃起
使用刀叉時,手腕不能至於桌面下,即對面的人要能看到你的手腕關節一般風俗 跟中國相比,車輛在馬路的左邊行駛。駕車者會給行人讓路,但並不總是這樣。大部分人都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在火車站或地鐵站、公共汽車站、銀行、郵局等地方等待服務時要排隊。在自動提款機旁,人們會有意識地與正在使用機器的人保持合理的距離。在自動扶梯上,靠右站好讓別人通過。提出請求時要說"please",接受了幫助或服務後要說"thank you",無論事情多麼微不足道。 拜訪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對方。不速之客會讓人討厭。避免在晚上10點後打電話到別人家。晚上11點後打電話很可能被英國人當作有緊急事件。使用主人家的電話前要徵得許可,並且要商量怎樣付電話費。在室內吸煙可能不被主人接受。如果你確實想吸煙,先詢問主人會被視為禮貌的行為。 在中國的宴會上,客人在最後一道菜吃完後會迅速離開。而在英國文化中,留下來進行社交談話被視為禮貌的行為。聚會因此可能多延續幾個小時。特別要注意的是,如果被邀請去主人家吃飯,一吃完就離開是非常不禮貌的。餐桌禮儀安靜地吃東西並且吃完自己碟子里的所有事物是禮貌的行為。剩下食物可能意味著客人不喜歡這些食物。把叉放在盤子上,把刀放在它旁邊表明你已經吃完了。如果你還在吃,就把刀和叉分開放在碟子上。 英國人喜歡在吃飯的時候聊天。但要同時說話和吃東西是很難的。而在吃東西的時候張大嘴,哪怕是說話,是不禮貌的行為。訣竅是:吃東西和說話交替進行;只往嘴裡放少量食物。如果你必須張大嘴,用一隻手遮住它。食物人們不吃動物的所有部分,如頭、足和某些器官。他們如果看到中國人食用每一部分,可能會感到震驚。在英國人的食物中馬鈴薯替代米飯作為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如果不習慣用餐時吃馬鈴薯,不要不好意思要米飯。 習慣和愛好 衛生的標准似乎不同。人們不喜歡化學品,卻不把碟子上的洗潔精沖干凈就用它。"Do It Yourself"(D.I.Y.自己動手)和園藝是許多英國人的愛好,因為在英國人工非常昂貴。如果主人在自己的花園上化了很多工夫,他們很可能會為它感到驕傲。因此,恭維他們的花園是進行進一步談話的很好的開始。 交友 通常,英國人不喜歡過於親熱,覺得這樣膚淺而且不真誠。太多的熱情和關注會讓他們感到奇怪和不自在。所以和他們建立友誼確實要花些時間。隱私對於英國人來說十分重要。個人問題,或例如婚姻、戀愛關系、財政、健康等話題應當避免,除非對方是很好的朋友。酒吧是英國人喜歡與朋友相聚的社交中心②這些差異是譯員在翻譯當中要注意的,如果翻譯不當會一些不必要的誤會。譯員在這當中要擔當好橋梁的作用了。下面我們看一些禮賓用語的中英文化差異以及他們的譯法: 一、 問候每個國家的問候語都是不同的,比如: 有的中方主人在飛機場迎接外方的客人會說:「歡迎歡迎,一路辛苦了。」我們不能直譯為:Welcome. You must be tired all the way? 在英語思維習慣上,是對滿臉倦容的人表示關切的話而不是打招呼的問候。按英語習慣可以這樣說:You』ve had a long trip. 或Did you have a long flight?中文還有這樣的恭維:「您年紀這么大,身體還是這么健康。」說英語國家沒有類似的表達習慣。在他們的文化里,人們忌諱直接說對方年紀大。 不能譯成:You are old but still look so healthy.」這樣不但沒有絲毫關心問候之意,卻使別人以為你嫌他老不死。這下可把別人給得罪了。可以這樣譯:You look great.或You look wonderful.在較熟的朋友之間可以說:Your health is good.二、 稱呼在書面語稱呼上,對「Dear Governor……」或「Dear Minister…..」這類身份較高的稱呼上,通常不譯為「親愛的省長」、「親愛的部長」這個Dear習慣用「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中文聽起來很自然,但在英語習慣里,「朋友們」通常方在女士們先生們之前:Dear friends,Ladies and gentlemen三、 交際套語 交際套語應該符合習慣用法,才顯的自然,得體, 有禮,否則聽起來就顯得生硬,粗魯,甚至誤解。下面就舉一些典型套語的譯法:1,參觀或者會談等場合,常聽見中方的人說「請多提寶貴意見。」若直譯為:「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comments。」問題就來了:你的意見應該是valuable 的,不寶貴的意見請免開尊口。正確的譯法是:「Please give us your comments。」或「We welcome your comments。2,「怎麼樣,今天就談到這里吧?」生硬、突然的說法:Well,shall we stop here for today?地道的習慣用語:Thank you for….。Shall we call it a day?3,「今天的菜不好,請多多包涵。」 在英語國家的人看來,這種自謙客套的說法反而顯得太牽強附會,況且請客總希望客人吃的好,否則,既然菜不好,為什麼還拿來請客?故不宜直譯為:Pardon me for the poor foods today。若用餐開始講這句話,英語應說:Bon appetite,或者Enjoy yourself。若用餐完畢講這句話,應該說:Hope you』ve enjoyed yourself。這樣才與此情景相吻合。4,「這是區區薄禮,不成敬意」。這是我們中國人為了表示禮貌客氣的一句客套話,有時禮品並非「薄禮」也這么說;而英美人的思維習慣卻是:這是專門為你准備的禮品,希望你喜歡。所以這句不妨這樣說:This is a gift for your memory。Hope you like it。5,「你每月掙多少錢?」這恐怕是令人最忌諱的私人問題了,太敏感了。 若非要表打這個意思,應該把問題變為間接問題,不針對個人。若對方是銷售經理,可以說:About how much dose a sale manager make a year?在做口譯當中,除了要注意這些差異以外,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它有著豐富的口語習慣詞彙我們不能單憑字面意思去理解。比如:「This evening,if you have time , we can go to the movie together .」 「Well, I will play it by ear!」 play it by ear—-「用耳朵來彈奏」? 不是!這里的play it by ear 英文原意是: to decide sth. at the moment you need to and not before 因而這里意思可理解為:「今晚如果有空,你可以和我們一塊去看電影。」「到時候再說吧!」有些詞不能停留在望文生義上,要挖掘深層意思。例如:英文中就有child wife/husband一說,這個詞就不能望文生義理解為「孩子妻子/丈夫」了,它的確切意思應該是「老夫少妻/老妻少夫」。還有這句話:This machine is the last word in technical skill.其中the last word 就不好理解,原意為:最後一句話,最後決定權…但在這里應該是:(同類事物中) 最新形式,最先進品種。因而這句可譯成:這台機器是技術方面的新成就。我們在理解習慣語時,不僅要理解它的字面意思,還要理解它的習慣表達意思。例如:A: 「What are we going to have for the lunch? Fish, pork meat, beef steak, or bread?」B: 「You name it!」這里name字用作動詞:命名,指定。中文我們可以整句理解為:「你盡管說吧!」或「你說一個吧!」而不要譯成:「你起個名吧!」雖然英文里有這個意思,但中文這樣就有一點別扭了。③豐富的文化背景和相關專業知識會有助於口譯員的臨場發揮。但是扎實的語言基礎才是關鍵。所以,我們要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斷積累相關的專業知識,加強口譯的訓練,才能在現場口譯中做到游刃有餘。 英人的習性
英國人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矜持。一般不主動人與攀談,感情不外露,也很少有激動的時候。說話聲音很輕,能剋制自己。
了解一個英國人比較難,他們從不講個人的事情。但是,英國人並不缺乏人情味。英國人很謙虛,也很幽默。
禮儀習俗
見面:英國人彼此第一次相識時,一般都要握手。除了熱戀中的男女,步行時一般人都不手拉手。英國人不喜歡別人干擾他們的個人生活。
當你去訪問一個英國人時,得先在門口敲門,一直等到他說「請進」,才能進去。先生們進屋脫帽,而女士們則不必在室內脫帽。
英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談論的話題是天氣,往往也是第一個話題。
女士優先與紳士風度:在英國,尊重婦女是體現紳士風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女士優先是一個人人皆知的行為准則。
盥洗室與去「100號」:盥洗室一詞的本意為洗手或洗臉的地方,但其實際含義則是廁所,英國人上廁所時不會直截了當地說「去上廁所」。如果你想要上廁所,可以說「去男人的房間」,或「去女人的房間」,也可以說「請原諒幾分鍾」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們想要大小便時說「我要去那個地方」。在朋友之間和家庭內部,「去100號」則是最常用的說法。
送禮和給小費:在英國,僅限於給侍者和計程車司機小費,在飯錢和車費之外多付1/10或1/8的錢。旅店的侍從或鐵路搬運工為你服務之後,您也要付少量小費。
禁 忌
不能加塞: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你可以看到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排隊上公共汽車、火車或買報紙。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不能問女士的年齡: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
1. black本意為「黑色」。black sheep 害群之馬 black list黑名單 black dog沮 black tea紅茶 black coffee不加糖或奶的濃咖啡 2. blue本意為「藍色」。blue Monday不開心的星期一 blue films黃色電影 blue blood 貴族血統 3. white本意為「白色」。white room無菌室或絕塵室 white lie沒有惡意的謊言 white elephant 昂貴而無用之物4. yellow本意為「黃色」 yellow boy 金幣 yellow dog卑鄙的人 yellow book 指法國等政府或議會發表的報告書此外, green hand表示「沒有經驗的新手」, red-neck表示「鄉下佬」等。
英國很早便出現了以迷信為業的巫師、巫婆。現代社會中也有以看手相算命為業的人。
一、巫婆與黑貓
英國古代對巫師巫婆有兩種看法,有的認為他們可以通神,有的卻認為他們是不祥之物。直到19世紀以至本世紀初,如果村中發生怪事,尤其是死人,村民會認識是巫婆作怪,有時一哄而起去搜索巫婆,打死無辜婦女之事時有發生。現代英國不再發生類似事件,但與之相關的東西卻流傳下來。witchhunt「搜捕巫婆」一語進入政治,借指大政客清除異已。傳說中的巫婆身邊常有一黑貓相伴。直到現在還有人認為黑貓主凶。有說黑貓是巫婆變的。Cat has nine lives(貓有九命),說的就是你殺死一隻黑貓,她可以再變八次。
二、吉祥的馬蹄鐵
馬蹄鐵被認為會招來好運。但溯其起源,說法不一。有些原始民族崇拜男性生殖器,認為它有給人好運的魔力。有的認為馬蹄鐵形如新月,而新月代表新生,所以是吉祥的。古愛爾蘭傳說耶穌出生在馬廄,因此馬蹄鐵也具有神奇的力量。如有人拾到馬蹄鐵便被認為會招致好運。
三、數字與日期
13被認為是不吉祥的。請客時避免賓客13人,大的活動不安排在13日,飯店沒有13號房。13中出了個叛徒,耶穌和12個門徒吃了最後的晚餐。7的說法不一,現在大多認為它能招來好運,因此有lucky seven之說。還有人認為星期五不吉祥,如果又是13號,那更是諸事不宜。來由是因為耶穌的受難日是星期五。
四、生活瑣事
1、碰碰木頭
英國人(以及許多西方人)在說了一句得意的話之後會摸摸木頭,碰一下木桌或木椅,嘴裡念念有辭「touch wood」或「knock on wood」。如「我五年沒生過病了」,「我這次考試一定成功」,說完碰碰木頭,要不然他會得病,或考試失敗。「碰木頭的起因是耶穌被釘在木十字架上,所以木頭代表了十字架或耶穌本人。摸摸木頭表示向耶穌感恩、求他保佑。
2、打噴嚏
在英國如果有人打噴嚏,旁邊的人會說「上帝保佑你」。歐洲14世紀時「黑死病」流行,死人無數,得病的徵候之一就是打噴嚏,誰要打噴嚏,就有可能染上此病。因此打噴嚏的人會說「上帝保佑我」,別人會說「上帝保佑你」。
3、不要交叉握手
朋友道別,不能越過另兩人的手去和第四人握手。據說這樣會招致不幸。可能是因為四人的手臂正好形成一個十字架。
4、不給第三個人點煙
吸煙的友人在一起,他不能一次點三支煙,而要在點過兩支煙之後換根火柴或熄滅打火機後再點。否則會給第三人招來不幸。據說在一戰期間,協約國的三個士兵夜間在戰壕里吸煙,其中一士兵給另兩士兵點煙。由於時間過長,結果第三人成了敵人瞄準的目標。
5、換牙與觀流星
小孩換牙時大人會教孩子的脫落的乳牙從左肩的上方扔向後面,同時默許一願。如果扔掉的牙找不到了,願望也就實現了。類似的有,夜空中有流星殞滅,趕緊許願,如在流星殞落之前想出這個願望,它便可以實現。
6、撒鹽
在英國如把鹽撒了,就要發生口角或與朋友斷交了。古希臘和羅馬時鹽是少有物。薪水salary一詞來源於此。耶穌鼓勵他的門徒「你們是世界上的光,你們是世界上的鹽。」可見鹽的可貴。但撒了鹽也有解法「拿一些鹽從左肩膀上撒向後面,不祥便解除了」。
7、碰響水杯
有些英國人認為吃飯時刀叉碰響了水杯,不去中止,便會招來不幸。所以在英國人家裡吃飯盡量避免刀叉碰撞出聲。萬一如此,趕緊用手捏一下叫它停止作響,以免主人介意。
8、海潮
英國是島國,沿海居民自古把海潮的起落與禍福聯系在一起。沿海的人認為漲會有好運,落則會有不幸。
9、鏡子與百葉窗
在老一代英國人中,有人認為打破鏡子預示家中要死人,或有7年的不幸。自古不少民族認為鏡子里可以看到神的旨意,如打破鏡子就表明不叫那人看到未來。如家中辦喪事,有的人就把鏡子翻轉過去使之面向牆壁。他們認為在鏡子里看到了死人,則自己很快就會死去。還有,如果百葉窗突然不關自合,有人認為家中將有喪事。因為守喪的習俗是把百時葉窗拉下保持室內黑暗以示哀悼。
五、占星術
西方占星術把太陽運行的黃道按不同星座分為12段,稱謂黃道十二宮。第每個人根據出生的日期在不同的星座影響之下,分別有白羊、金牛等星命。星命決定了人的性格和氣質,而且決定了人的命運。 是誰發明的雨傘?對這個問題一直眾說紛芸。有的說,埃及人最早使用雨傘,早在公元前1200年,埃及(Egypt)的貴族們外出旅遊時常常要奴隸(slave)為他們撐太陽傘(parasol)。羅馬人用傘遮擋地中海地區的陽光。在中國,傘是公元前1000年由魯班的妻子發明的,傘被稱作「能移動的房屋」。
在英國,在18世紀才開始使用雨傘。佰納斯·漢韋(1712-1786)是使用傘的先驅,對傘的普及做了重要貢獻,他舉著傘出現在街道時,路人都用嘲笑的目光盯著他,孩子們向他投石子,紳士們討厭這種東西,稱之為「女人襯裙里的一根棍子」。
傘一度是女性的專用品,表示女人對愛情的態度。把傘豎起來,表示對愛情遙堅貞不渝;左手拿著撐開的傘,表示「我現在沒有空閑時間」。把傘慢慢晃動,表示沒有信心或不信任;把傘靠在右肩,表示不想再見到你。
⑸ 與英國人交流的禮貌用語
在國內學的英文都是書面用語,實際在生活中的英語完全是另一回事。國內基本是把書面英語當口語在用,所以到了英國,要好好學習與英國人交流的禮貌用語。
Cheers mate!
拿英國人最常用的「謝謝」來說,在這里絕對很少聽到「Thank you」這樣的說法,像「Thank youvery much」更是很少提及,那英國人都怎麼說謝謝?他們會說「Cheers」,Cheers不是乾杯的意思嗎?那英國人乾杯說什麼?乾杯他們也說「Cheers」。。。原因是英國人認為Thank you太過正式,也太老土,年輕人都說Cheers! 而且會在後面加一個Mate, Mate在英國口語是夥伴的意思,剛來那會天天聽到人說「切梅,切梅的,不知所雲,後來才知道就是謝謝啊!
除了說Cheers, 英國人還會說「Lovely」代表謝謝,可不是說你可愛哦!還會說「Brilliant」「Cool」 「Excellent」「Nice one」 這些,最近幾年流行說「Ta」來代表謝謝,沒錯就是是說「Ta」,就是thanks 的簡化,相當於輕描淡寫的 「謝了」,英國人是有多懶啊。。。
還有一些英國妞喜歡說法語的「Merci」和義大利語的「Gracias」來還有德語的「Danke「表示謝意。
就算人家說了謝謝,也不用回別人一句「You are welcome!」幾乎沒見過老外說過這句話,說這個好像是幫了別人多大一個忙似的,用中國話講就是太把自己當一回事。
總結一下英國口語的謝謝:
Thank you(英國老頭老太太才說);
Thanks/Thanks a lot(稍微正式的場合)
Thank you very much/Thank you so much(沒事別說);
I do appreciated/Much appreciated(如果真的想感謝別人);
Cheers/Cheers mate/Cheers bro(最常用的說法);
Lovely/That』s great/All right/okay/Brilliant/Excellent/Super/Awesome(很地道的說法);
Cool/Nice one/Wicked/You star/Fab/Ace/Ta(非常地道的說法);
Merci/Gracias/Danke(英國裝逼女青年)。
英國人會把所有一切形容好的詞都拿來當謝謝用,而且也不覺得突兀,這些只有在實際交流中才會了解,書本上是永遠也學不到的。
See you later!
英國人和人道別說再見,很少說:「Good bye.」或者 「Bye-bye.」第一個顯得太正式,第二個太孩子氣。他們會說: 「See you/See you later!」還會直接說一個「Bye!」如果對方要出遠門,他們會說 「Take care!」
一般周五下班的時候,很多人道別的時候會說:「Nice weekend!」以表達即將來臨的周末。
See you/See you later(最常用的說法);
Bye (不太常用);
See you around/See you soon/Catch you later(如果馬上就能見到);
Take care/Be careful(如果對方要出遠門);
Cheers (也可以當再見用)。
Are you alright?
經歷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同學們一定對李磊和韓梅梅的經典對話印象深刻。
「How are you ?」
「I』m fine, and you?」
「I』m fine too.」
現在回想起來這是一個難以想像的對話,實際中的老外見面絕對不會這么對話,並不是說老外不說 「How are you?」而是不會反問別人好不好,一般來說,如果他們認識你,他們見到你會說 「Hello」或者「Hi」,然後問「Are you alright?」很熟的話就會說「You alright?」或者就一個詞「Alright?」這個時候你可以回答 「I』m fine/ I』m great,」後面一定要加一個「Thanks.」如果你今天不是很好,你可以說「Not too bad, could be better.」此外 「How('re) you doing today?」也是比較常見的說法。
基本的禮貌用語
英國雖然不是處處都表現得像紳士一樣,但就說話這方面,可以說英國人是極其紳士的。
比如要買一杯咖啡的時候,一般會說「我想要一杯咖啡。」往往就變成「I want to have a cup ofcoffee.」這樣對老外說的話是非常不禮貌的,老外想要一杯咖啡會說: 「我能來一杯咖啡嗎?」應該是「Can I have a cup of coffee please?」不僅要用敬語開頭,而且後面還要加上一個萬能的please.
同理問別人叫什麼名字說「What』s your name?」是非常不禮貌的,尤其是對女生,一定要用「May I have your name please?」
在向對方提出一定要求的時候,避免使用陳述句,盡量使用疑問句,否定句,以建議的,請求的,人性的的語氣代替直接的,武斷的,命令的語氣。這樣看起來好像很卑微,但在英國是一種基本的禮貌。
「Can I ...please?」(基本禮貌)
「Could I …please? 」(很禮貌)
「May I…please? 」(非常禮貌)
「Would you please…?」/ 「Could you please…?」/ 「Is there any chance to…?」(尋求幫助)
老外的思維方式
老外和我們的思維方式是有很大區別的,體現在他們的語言上就和國內有很大不同。
當英國人覺得一個東西很好的時候,他不會說:「It』s very good!」他會說:「That』not bad.」 大家會覺得他們說這個東西不算太糟,好像很勉強的意思,其實他們是說太好了的意思。相反他們說「Quiet good.」意思卻是不怎麼樣,有點失望的感覺。
當英國人不認同的觀點時,他會說「That』s a very good try.」或「That』s a brave attempt.」我們聽起來好像是在稱贊我們,其實他們是想說「 You are insane.」或是 「You are an idiot.」
當英國人聽講了一大堆他覺得很扯的東西,他會說「Very interesting.」如果覺得是他們真的感興趣,那就錯了,他們是想說你在瞎扯淡。
當英國生氣的時候,會說「I was litter bit disappointed with that.」我們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太大的關系,其實他們是真的生氣了。
其他常用表達
廁所 toilet/restroom (不說WC);
女孩 bird/ chick (不說girl);
男孩 lad(不說boy);
可愛 cute(不說lovely);
黃頭發 blonde(不說yellow hair);
英鎊 quid(不說pound)
褲子 pants/jeans(不說trousers);
好吃 nice/tasty(不說delicious);
有名 well known(不說famous);
給你 here you are(不說give you);
牛逼 sick/freaky (不說niubility);
真遺憾 it』s a shame (不說it』s a pity);
馬馬虎虎 that』OK/it』s alright( 不說 so-so)。
英國人怎麼罵人
英國人雖然在陌生人面前很紳士,但在熟人或者朋友面前就經常出口成臟了,最經典的就是「Fu*k!」有點類似口頭禪「我靠!」但英國人顯然把這個F開頭的詞運用的活靈活現。
如果是遇到倒霉的事情,他們會說"What the Fu*k!/Fu*king hell!/Fu*k me!」
如果說「Fu*k you!/ Fu*k off!/Motherfc*k!」是非常嚴重的場合,搞不好會動手,所以還是少說為妙。
但這個詞如果用在一些形容好的詞彙前面,反而不是罵人,而是表示太牛逼了,比如 「Fu*king Great!" "Fu*king fantastic!」 「Abso-fu*king-lutely!」
如果是男人之間互罵,會罵對方pussy/cunt/twat/piss off!
如果是女人之間互罵,聽到最多的就是bitch!
英國人罵來罵去也就是那幾句,有時候聽到idiot/nerd/asshole/stupid/bloody hell也沒那麼嚴重,熟人之間開玩笑也會這么說
最令難忘的是英國人罵人說「wanker!」英國人特別的發音方式,讓這個罵人的詞變得極其有味道,如果在酒吧聽到有人說「wanker!」一定要回頭看看,他就是那種正宗英國老流氓。
⑹ 為什麼英國女人的英國腔比男人的要重很多,明顯的多
英國音以低沉為核心(最初的英文的發源地,字正腔圓的),有時候就覺得是廣東人認真的在讀普通話的新聞,一定咬文嚼字的把它讀好...說不出是好是壞。本來男人自然是低沉的,加上這些保證字正腔圓,准確發音的要求自然顯得更紳士,正統,聽起來就還好。但是換成是女性的話就不然了,好像一個加州或者紐約的美女站出來說話,美國那種比較尖而且北京口音式的華潤知音給女人添加了幾分女性的性感和磁性,相反英國的低沉音域自然給女人們失色不少,感覺怪怪的味道。就好象是憋在嗓子里壓抑著出來的,實在不夠女人的磁性因素,所以必然讓聽眾耳朵不太舒服了!
個人見解而已,沒有說誰好的意思,如果說錯了請見諒!希望可以回答到你的問題!祝福你好運吧這里!!
⑺ 英國皇家淑女禮儀有什麼如何做個舉止優雅的淑女
英國人注意服裝,穿著要因時而異。他們往往以貌取人,儀容態度尤須注意。英國人講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門,就得衣冠楚楚。雖然英國人已無昔日的雄風,可是自負心特別強。
中、上層的人士由於地著舒適的生活,因此,養成了一種傳統的"紳士"、"淑女"風度。但他們守舊,一般都熱衷於墨守成規,矜持莊重。一般家庭喜愛以前幾代傳下來的舊傢具、舊擺設、舊鍾表而炫耀於人。
英國人待人彬彬有禮,講話十分客氣,"謝謝"、"請"字不離口。對英國人講話也要客氣,不論他們是服務員還是司機,都要以禮相待,請他辦事時說話要委婉,不要使人感到有命令的口吻,否則,可能會使你遭到冷遇。英國人對於婦女是比較尊重的,在英國,"女士優先"的社會風氣很濃。
如走路時,要讓女士先進。乘電梯讓婦女先進。乘公共汽車、電車時,要讓女子先上。斟酒要給女賓或女主人先斟。在街頭行走,男的應走外側,以免發生危險時,保護婦女免受傷害。丈夫通常要偕同妻子參加各種社交活動,而且總是習慣先將妻子介紹給貴賓認識。
英國人的時間觀念很強,拜會或洽談生意,訪前必須預先約會,准時很重要,最好提前幾分鍾到達為好。他們相處之道是嚴守時間,遵守諾言。 英國談生意英國民族還是遵循傳統的習慣,宜避免老用"English"一字來表示"英國的"。
如遇到兩個商人,一個是蘇格蘭人或威爾士人,你說他是"英國人",那麼,他會糾正你說,他是"蘇格蘭人"或"威爾士人」,宜用"British"一字。談生意態度須保守,謹慎。初次見面或在特殊場合,或者是表示贊同與祝賀時,才相互握手。在英國,不流行邀對方早餐談生意。
一般說來,他們的午餐比較簡單,對晚餐比較重視,視為正餐。 因此,重大的宴請活動,大家都放在晚餐時進行。去英國人家裡作客,最好帶點價值較低的禮品,因為花費不多就不會有行賄之嫌。禮品一般有:高級巧克力、名酒、鮮花,特別是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品,他們格外欣賞。而對有客人公司標記的紀念品不感興趣。
在英國,服飾、香皂之類的物品未免太涉及到個人的私生活,故幫一般不用來送人.菊花在任何歐洲國家都只用於萬聖節或葬禮,一般不宜送人。白色的百合花在英國象徵死亡,也不宜送人。其他的花都可送人。盆栽植物一般是宴會後派人送去。
人家裡作客,需要注意,如果是一種社交場合,不是公事,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要為你做准備,你去早了,她還沒有準備好,會使她難堪。最好是晚到10分鍾。在接受禮品方面,英國人和我國的習慣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常常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無論禮品價值如何,或是否有用,主人都會給以熱情的贊揚表示謝意。蘇格蘭威士忌是很通行的禮品,烈性威士忌則不然。
英國商人一般不喜歡邀請至家中飲宴,聚會大都在酒店、飯店進行。英國人的飲宴,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儉朴為主。他們討厭浪費的人。比如說,要泡茶請客,如果來客中有三位,一定只燒三份的水。英國對飲茶十分講究,各階層的人都喜歡飲茶,尤其是婦女嗜茶成癖.英國人還有飲下午茶的習慣,即在下午3—4點鍾的時候,放下手中的工作,喝一杯紅茶,有時也吃塊點心,休息一刻鍾,稱為"茶休"。主人常邀請你共同喝下午茶,遇到這種情況,大可不必推卻。在正式的宴會上,一般不準吸煙。進餐吸煙,被視為失禮。
⑻ 英國人說話有什麼特點
英國人說話嘴好像是閉著的,至少不是大張著的,所以聲音較低,而聲音低才能語速快。
⑼ 英國皇家淑女禮儀有什麼如何做個舉止優雅的淑女
編輯本段概述 「紳士」和「淑女」英國人注意服裝,穿著要因時而異。他們往往以貌取人,儀容態度尤須注意。英國人講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門,就得衣冠楚楚。雖然英國人已無昔日的雄風,可是自負心特別強。中、上層的人士由於地著舒適的生活,因此,養成了一種傳統的"紳士"、"淑女"風度。但他們守舊,一般都熱衷於墨守成規,矜持莊重。一般家庭喜愛以前幾代傳下來的舊傢具、舊擺設、舊鍾表而炫耀於人。首都倫敦有許多"百年老 握手禮
店",而且越是著名的商店,越對原有的式樣或布置保持得越完整。汽車發動機雖然換上新型號的了,但車型還要盡量保持過去的老樣子。倫敦有兩家郵局,一年365天晝夜營業,從不休息,據說這是遵循英國的古老傳統而保留下來的。 英國人性格英國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辦事認真,對外界事情不感興趣,往往寡言少語,對新鮮事物持謹慎態度,具有獨特的冷靜的幽默。他們保守、冷漠,感情輕意不外露,即便有很傷心的事,也常常不表現出來。他們很少發脾氣,能忍耐,不願意與別人作無謂的爭論。英國人做事很有耐心,任何情況之下,他們絕不面露焦急之色。 待人有禮貌英國人待人彬彬有禮,講話十分客氣,"謝謝"、"請"字不離口。對英國人講話也要客氣,不論他們是服務員還是司機,都要以禮相待,請他辦事時說話要委婉,不要使人感到有命令的口吻,否則,可能會使你遭到冷遇。英國人對於婦女是比較尊重的,在英國,"女士優先"的社會風氣很濃。如走路時,要讓女士先進。乘電梯讓婦女先進。乘公共汽車、電車時,要讓女子先上。斟酒要給女賓或女主人先斟。在街頭行走,男的應走外側,以免發生危險時,保護婦女免受傷害。丈夫通常要偕同妻子參加各種社交活動,而且總是習慣先將妻子介紹給貴賓認識。按英國商務禮俗,隨時宜穿三件套式西裝,打傳統保守式的領帶,但是勿打條紋領帶,因為英國 吻禮
人會聯想到那是舊"軍團"或老學校的制服領帶。英國人的時間觀念很強,拜會或洽談生意,訪前必須預先約會,准時很重要,最好提前幾分鍾到達為好。他們相處之道是嚴守時間,遵守諾言。 英國談生意英國民族還是遵循傳統的習慣,宜避免老用"English"一字來表示"英國的".如遇到兩個商人,一個是蘇格蘭人或威爾士人,你說他是"英國人",那麼,他會糾正你說,他是"蘇格蘭人"或"威爾士人」,宜用"British"一字。談生意態度須保守,謹慎。初次見面或在特殊場合,或者是表示贊同與祝賀時,才相互握手。在英國,不流行邀對方早餐談生意。一般說來,他們的午餐比較簡單,對晚餐比較重視,視為正餐。 重大的宴會因此,重大的宴請活動,大家都放在晚餐時進行。去英國人家裡作客,最好帶點價值較低的禮品,因為花費不多就不會有行賄之嫌。禮品一般有:高級巧克力、名酒、鮮花,特別是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品,他們格外欣賞。而對有客人公司標記的紀念品不感興趣。在英國,服飾、香皂之類的物品未免太涉及到個人的私生活,故幫一般不用來送人.菊花在任何歐洲國家都只用於萬聖節或葬禮,一般不宜送人。白色的百合花在英國象徵死亡,也不宜送人。其他的花都可送人。盆栽植物一般是宴會後派人送去。若請你到 下午茶
人家裡作客,需要注意,如果是一種社交場合,不是公事,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要為你做准備,你去早了,她還沒有準備好,會使她難堪。最好是晚到10分鍾。在接受禮品方面,英國人和我國的習慣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常常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無論禮品價值如何,或是否有用,主人都會給以熱情的贊揚表示謝意。蘇格蘭威士忌是很通行的禮品,烈性威士忌則不然。 英國商人一般不喜歡邀請至家中飲宴,聚會大都在酒店、飯店進行。英國人的飲宴,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儉朴為主。他們討厭浪費的人。比如說,要泡茶請客,如果來客中有三位,一定只燒三份的水。英國對飲茶十分講究,各階層的人都喜歡飲茶,尤其是婦女嗜茶成癖.英國人還有飲下午茶的習慣,即在下午3—4點鍾的時候,放下手中的工作,喝一杯紅茶,有時也吃塊點心,休息一刻鍾,稱為"茶休"。主人常邀請你共同喝下午茶,遇到這種情況,大可不必推卻。在正式的宴會上,一般不準吸煙。進餐吸煙,被視為失禮。 邀請好朋友在英國,邀請對方午餐、晚餐、到酒吧喝酒或觀看戲劇、芭蕾舞等,會被當作送禮的等價。主人提供的飲品,客人飲量以不超過3杯為宜,如果感到喝夠了,可以將空杯迅速地轉動一下,然後交給主人,這表示喝夠了,多謝的意思。酒館開門時間一般是上午11時至下午3時,下午5時半到晚上11時。酒館里渴酒的人一般比較多,高峰時,後來的客人沒有座位,就買零酒隨便站著喝。 需注意禁忌英國商人對建設性意見反應積極。衣著講究,好講派頭,出席宴會或晚會時,習慣穿黑 下午茶
色禮服,衣褲須燙得筆挺。訪問英國注意他們一些忌諱:忌談個人私事、家事、婚喪、年齡、職業、收入、宗教問題。由於宗教的原因,他們非常忌諱"13"這個數字,認為這是個不吉祥的數字。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13"這個數字,用餐時,不準13人同桌,如果13日又是星期五的話,則認為這是雙倍的不吉利。不能手背朝外,用手指表示"二",這種"V」形手勢,是蔑視別人的一種敵意做法。上街走路,千萬注意交通安全,所有車輛都靠左行駛。商務活動在2~6月、9月中至11月最宜。聖誕節及復活節前後兩周最好勿去。英國有銀行春假(聖靈降臨)節,在6月(第一個周末);銀行暑假節,8月(最後一個周末)。飲水均安全。英國免費醫療,即便是臨時來英國的外國人有急病,也不例外。 編輯本段餐飲禮儀做客和餐桌上的禮節 英國餐廳
如果你被邀請到別人家做客,就要考慮這樣幾個情況。比如,該在什麼時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談正經事,只是個社交聚會,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備,她還沒完全准備好你就到了,會使她感到非常尷尬。晚到10分鍾最佳。晚到半小時就顯得太遲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麼時候應該離開呢?這沒什麼規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禮貌的。如果只是邀請你共進晚餐和聊天,那麼你最好在10點至11點之間離開或者餐後1小時告別。如果你被邀請留下來住幾天或度周末,在離開之前應特意買束花送給女主人,這會使她非常高興。另外,離開後的第二天要發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謝,並隨附一件小禮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鮮花等。 宴請方式英國的宴請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茶會和宴會,茶會包括正式和非正式茶會。英國人在席間不布菜也不勸酒,全憑客人的興趣取用。一般要將取用的菜吃光才禮貌,不喝酒的人在侍者斟酒時,將手往杯口一放就行。客人之間告別可相互握手,也可點頭示意。 烹飪方式英國人一般較喜愛的烹飪方式有:燴、燒烤、煎和油炸。對肉類、海鮮、野味的烹調均有獨到的方式;然而,他們對牛肉類方面又有特別的偏好,如燒烤牛肉(ROASTED BEEF),在食用時不僅附上時令的蔬菜、烤洋芋,還會在牛排上加上少許的芥茉醬;在佐料的使用上則喜好奶油及酒類;在香料上則喜好肉寇、肉桂等新鮮香料。 較為人知的英國料理菜名有:牛肉腰子派(STEAK KIDNEY PIE)、炸魚排 舉杯禮
(ENGLISH FISH CHIP)、皇家奶油雞(CHICKEN A LA KING)等。英國人喜歡狩獵,在一年只有一次的狩獵期中,就有許多的飯店或餐廳會推出野味大餐,如野鹿(VENISON)、野兔(HARE)、雉雞(PHEASANT)、野山羊(WILDSHEEP)等的烹調。而一般烹調野味時,均採用些杜松子或漿果及酒,此做法是為了去除食物本身的膻腥味。 早餐非常講究英國人對早餐非常講究!英國餐館中所供應的餐點種類繁多,有果汁、水果、蛋類、肉類、麥粥類、麵包、果醬及咖啡等。 時下所流行的下午茶(HIGH TEA)也是傳來自於英國,其較知名的有維多利亞式VICTORIAN STYLE),內容可說是包羅萬象,包括各式小點、松糕、水果撻(TARTE)及三明治等。 晚餐對英國人來說也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份,他們選擇的用餐時間通常較晚,而且都是邊吃邊喝邊聊,以促進用餐人之間的情誼,可想見他們是屬於極有自主性的民族,而一頓晚餐對他們來說可能要花上好幾個鍾頭! 喝酒蘇格蘭威士忌或琴酒都是這些眾有皆知的酒均來自於它。在英國當地,會有許多愛好喝的人士,主要是因為:它本身也是個產酒國家。英國人在飲酒上的花費比起其它的支出還來的多。 編輯本段服飾禮儀 英國傳統服飾
英國人的穿衣模式受到世界許多人的推崇。盡管英國人講究衣著,但十分節儉,一套衣服一般要穿十 年八年之久。一個英國男子一般有兩套深色衣服,兩三條灰褲子。英國人的衣著已向多樣化,舒適化發展,比較流行的有便裝夾克,牛仔服。 儀態禮儀在英國,人們在演說或別的場合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外,構成V形手勢,表示勝利;在英國,如有人打噴嚏,旁人就會說上帝保佑你,以示吉祥。 編輯本段相見禮儀 嬰兒出生
1.鞠躬禮鞠躬禮系下級對上級或同級之間的禮節。行禮時須脫帽,右手(如右手持物可用左手)握住帽前檐中央將帽取下。右手垂下後身體對正,用立正姿勢,雙目 注視受禮者,身體上部向前傾斜約十五度,爾後恢復原狀。脫帽時所用之手和敬禮方向相反,即向左邊的人敬禮,以右手脫帽;向右邊的人敬禮,以左手脫帽。 2.點頭禮點頭禮系同級或平輩間的禮節,也須脫帽。如在路上行走間相遇,可在行進中施禮;如在路上遇見長官或長者,則須立正行鞠躬禮,但長官對部下或長者對幼者的答禮,可在行走中點頭答之或伸右手或手觸帽檐答之。 3.舉手注目禮舉手注目禮系軍人禮節。敬禮時舉右手,手指伸直並齊,指尖接觸帽檐右側,手掌微向外,上臂與肩齊高,兩眼注視對方,待對方答禮後方可將手放下,對長官或長者每次見面都應照常行禮。 4.握手禮握手禮是歐美最常見的禮節,在世界許多國家都通行。行禮時距對方約一步,上身稍前傾,伸右手,四指並齊,拇指與之分開伸向受禮者。飯店客房服務中 須注意,客人先伸手時,方能握之,切忌一腳門里一腳門外與人握手,尤忌四人交叉握手。和初次見面的女人通常不握手,只行鞠躬禮。同男人握手越緊,表示友情 越深,和女人握手則須輕些。 5.吻手禮吻手禮是流行於歐美上層社會的一種禮節。和上流社會貴族婦女或夫人見面,若女方先伸出手做下垂式,則將指尖輕輕提起吻之。但女方如不伸手,則不吻。行吻手禮時,若女方身份地位較高,要支屈一膝作半跪式後,再握手吻之。此項禮節英法社會最重視。 6.親吻禮接吻禮是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朋友、夫妻之間表示親昵、愛撫的禮節。通常是在受禮者臉上或額上輕吻一下。遇到高興的時候,或有喜事或悲傷的時候,一般也行接吻禮,表示親熱和慰問。 7.擁抱禮擁抱禮是歐美各國熟人、朋友之間表示親密感情的一種禮節。他們見面或告別時互相擁抱,表示親密無間。擁抱禮通常和接吻禮同時進行。 編輯本段商務禮儀 商務禮儀
到英國從事商務活動要避開7,8月,這段時間工商界人士多休假,另外在聖誕節,復活節也不宜開展商務活動。在英國送禮不得送重禮,以避賄賂之嫌。在商務會晤時,按事先約好的時間光臨,不得早到或遲到。英國工商界人士辦事認真,不輕易動感情和表態,他們視誇誇其談,自吹自擂為缺乏教養的表現。 編輯本段旅遊禮儀到英國旅行,需注意當地的所有車輛均沿馬路的左側行駛。英國人遵守紀律,即便是幾個人上車,他們也會自覺地排隊上車。在英國坐計程車,一般按10%左右付小費,將小費列入服務費帳單的飯店不必另付小費。在主人家中作客數日,視情況付給提供服務的傭人一些小費。 編輯本段喜喪禮儀英格蘭人的婚俗豐富多彩,從求婚到度蜜月均按自己的傳統方式進行。在英 戒指
格蘭北部約克市求婚方式頗為奇特,繼承了古代民間遺風,女孩子成熟以後,需要出嫁了,便穿上不同顏色的緊身服飾,向男性示意。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意思,恰恰和交通信號燈一致。綠色的表示:"來吧!我願意戀愛,大膽地追求吧!"黃色表示:"機遇是有的,如果合我的意還是有成功的機會。"紅色表示:"目前我還不想談情說愛,不要追求我。"勇敢的小夥子會根據對方的服色,根據自己的選擇去大膽地追求,決不會被扣上行為不端的帽子。 一旦雙方確立了戀愛關系,男方要送給女方訂婚戒指並舉行儀式。這種習俗遍及整個英國。結婚或定婚戒指是許多民族的傳統習俗,英格蘭人在教堂里舉行婚禮儀式時,新郎給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人們甚至認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無效的。當神父詢問一對新人是否願意做對方的妻子或丈夫、能否相互尊重、白頭偕老後,新郎給新娘的無名指上戴上一枚戒指。它象徵著丈夫對妻子的純真愛情,同時妻子也表示接受並忠實於這種愛情。 戴戒指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中國,它不僅作為一種信物也是一種裝飾品。婚姻戒指最初並不鑲嵌鑽石、翡翠以及紅藍寶石等飾物,純潔的圓形象徵著由婚姻聯袂在一起的兩個人的團圓。在一些民族中象徵著一種魔力,保佑夫婦幸福長壽,同時,施予者表示對接受者的信任,接受者表示對施予者的忠誠。 金戒指象徵愛情的純真,銀戒指意味情感溫柔。英國人同西方各國一樣,定婚戒指是金制的而不鑲嵌 金對戒
任何寶石,結婚戒指應加裝飾物,至於戒指的質量則根據個人的經濟條件不同而不同。定婚、結婚戒指可戴在同一無名指上,也可以由結婚戒指取代定婚戒指。 英國在16世紀時,結婚戒指的內側經常刻是家族的圖案或箴言,諸如"上帝使我成為某某的妻子,"某位主教的妻子的戒指上刻上一隻手、一顆心、一頂主教冠和一個骷髏,銘文是:"前三個我賜予你,第四個使我超脫。"今天戒指上的銘文大多隻刻上新郎和新娘名字的開頭字母。 英國人結婚要穿禮服;新娘身著白衫、白裙、頭戴白色花環,還要罩上長長的白紗,手持白色花束。總之,英國人崇尚白色,它象徵愛情純潔、吉祥如意。而戴頭紗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紀,當時兩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頭紗。在古希臘,舉行結婚儀式時不僅新娘要戴亞麻或毛織品的頭紗,而且一對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羅馬時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顏色的頭紗以示區別。中世紀以後,宮廷貴族之中出現了用珍珠裝飾的花冠。爾後,發展成為白色頭紗,並且尺碼日益延長,並遍及歐洲各地。 舉行婚禮時,身穿白紗禮服,頭披白紗的新娘挽住父親的手臂,由女賓相伴,在婚禮進行曲中步入教堂。著禮服的新郎在男賓陪同下站在聖壇等待新娘。 英國人家中有人去世 婚紗
,往往在報上登一則小啟事,親友見啟事後前去參加葬禮,以表對死者的敬意和對其家屬的問候。 一旦舉行完婚,新郎新娘從教堂里出來的時候,人們要向新人祝賀,這種祝賀不是親吻、擁抱和握手,而是向他們撒五彩繽紛的紙屑。撒紙屑的習俗起源於撒麥粒。1491年英國國王亨利七世攜王後到布里斯托爾旅行。旅行途中,被一位麵包師的妻子看到,於是她從窗子里向他們撒麥粒,並高呼:"歡迎你們,陛下!祝你們幸福、長壽。"這成為一段佳話,到16世紀時,這一習俗已廣為流傳,人們向新郎、新娘撒麥粒,有時還染各種顏色。麥粒象徵著豐收和生活富裕,同時也祝賀新婚夫婦幸福長壽,子孫滿堂。 度蜜月也是英國各地青年結婚的重要內容之一。他們把積蓄下來的錢用於旅遊,而結婚後去旅遊便稱作度蜜月。這原是古代的習俗,在新婚之時一定要飲用一種用蜂蜜特製的飲料,用來象徵家庭美滿、愛情甜蜜和生活幸福。而這種飲料從結婚開始要喝30天,因此就把新婚第一個月稱作蜜月了。 在英國對於結婚紀念日十分重視,每年都要慶祝並有不同的稱謂。第一年是紙婚,第二年是棉婚,第三年為皮革婚,第四年為毅婚,第五年稱木婚,第六年稱鐵婚,第七年叫銅婚,第八年叫陶器婚,第九年為柳婚,第十年是錫婚,以後是鋼婚、繞仁婚、花邊婚、象牙婚、水晶婚。從第十五年以後,每五年各有一個稱謂,依次為搪瓷婚、銀婚(第二十五年是個大典)、珠婚、珊瑚婚、紅寶石婚、藍寶石婚、金婚(五十年是第二大典)、翡翠婚、鑽石婚。這最後一個是第三大慶典,但很少有人能夠慶祝這個慶典。 編輯本段主要禁忌不能擠隊 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你可以看到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排隊上公共汽車、火車或買報紙。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不能砍價 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購買的是一件貴重的藝術品或數量很大的商品時,你也需要小心地與賣方商定一個全部的價錢。英國人很少討價還價,如果他們認為一件商品的價錢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討厭過問私事 如果您去英國旅遊,千萬不要問人家「您去哪兒」、「吃飯了嗎?」這類問題,中國人認為很熱情,英國人會認為你很粗魯,他們討厭別人過問他們的個人生活,不能問女士的年齡。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甚至他家裡的傢具值多少錢,也是不該問的。如果你問了一位女士的年齡,也是很不合適的,因為她認為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個人都想永葆青春,沒有比對中年婦女說一聲「你看上去好年輕」更好的恭維了。 其他忌諱 英國人認為13和星期五是不吉利的,尤其是13日與星期五相遇更忌諱,這個時候,許多人寧願呆在家裡不出門。在英國,忌諱談論男人的工資,女人的年齡,政治傾向等。他們忌諱四人交叉式握手,還忌點煙連點三人,一根火柴點燃第二支煙後應及時熄滅,再用第二根火柴點第三個人的煙才不算失禮。與英國人談話,若坐著談應避免兩腿張得過寬,更不能翹起二郎腿;若站著談不可把手插入衣袋。忌當著英國人的面耳語,不能拍打肩背。英國人忌用人像作商品裝潢,忌用大象圖案,因為他們認為大象是蠢笨的象徵。英國人討厭孔雀,認為它是禍鳥,把孔雀開屏視為自我炫耀和吹噓。他們忌送百合花、菊花,認為百合花和菊花意味著死亡。
⑽ 英國人交際習慣 和交際用語
英國人之間碰面除了問候一句:「How are you?」 之外,一般話題不會涉及個人問題,他們最喜歡談的是天氣,除非談話的人自己提起自己的私事,同時誠心地徵求對方的意見或建議,否則與之談話聊天的對方也不會隨便參與,只是附和或表示理解同情或感嘆。
英國人無論在任何場所,他們都是小聲說話,如果有人不小心大聲說話或偶爾大笑了,看到有人不高興地看他,他會對看他的人說聲:「sorry」。
在英國,「對不起」(sorry)可能是最常使用的詞彙:無論是對天氣感到抱歉還是對撞到自己的人,普通英國人時不時就會冒出一句對不起。
(10)英國女人怎麼說話擴展閱讀:
此外,英國的餐桌習慣,英國人餐桌上的餐具就不同,他們第一時間在餐桌的每人位置上擺上的是兩套刀叉匙,大的小的盤子,酒杯餐巾等。用餐過程是;
先吃餐前食品,一般是炸蝦片或薯條等,有些還會喝點餐前酒。要用餐時,大多是一次性把要吃的食物按自己要吃的分量取到自己的盤子上。男士會讓女士先取食物或直接按座位順序每人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