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為什麼近代伊朗抵抗英國侵略

為什麼近代伊朗抵抗英國侵略

發布時間:2022-09-18 18:48:33

㈠ 導致伊朗戰爭的起因是什麼

俄國——伊朗戰爭指俄國同伊朗爭奪外高加索和裏海沿岸統治權的戰爭。戰爭是由於伊朗封建主企圖侵略19世紀初歸屬俄國的喬治亞和外高加索其他地區而引起的。

外高加索諸小王國和汗國因內訌造成在政治上軟弱無力,伊朗和土耳其在英法兩國的唆使下,企圖乘機兼並整個外高加索。外高加索人民在反對伊朗和土耳其封建軍事擴張的斗爭中,多次請求俄國給予援助,並不止一次地提出要歸屬俄國。1801年,東喬治亞自願歸屬俄國,明格列里亞公國、伊美列丁王國和古里亞公國也先後得到俄國的保護。

俄國——伊朗戰爭軍事行動的起因是,俄國拒絕接受伊朗於1804年5月23日提出的要求俄軍撤離外高加索的最後通牒。

1804年6月,集結在埃里溫地區的伊軍主力在王儲阿拔斯?米爾扎統率下,為奪取梯弗里斯展開了軍事行動。俄軍出動迎擊。6月22日,圖奇科夫部隊在古姆拉附近擊潰伊軍一部,7月2~3日,高加索俄軍總司令齊齊阿諾夫將軍統率的俄軍主力在埃奇米阿津修道院圍牆附近戰勝了阿拔斯?米爾扎軍隊。1805年,卡拉巴赫、希爾凡和舍基等汗國,以及舒拉格利蘇丹國自願歸屬俄國。同年,俄軍對巴庫和臘什特進行了一次海上遠征,但未能取得戰果。1806年夏,俄軍擊退了入侵卡拉巴赫的2萬伊軍,佔領了努哈、傑爾賓特、巴庫和其他一些居民點。

英法兩國支持伊朗。1807年5月簽訂了伊朗法國同盟條約,隨後又簽訂了旨在反對俄國的英國伊朗條約。俄伊戰爭曾有過幾次較長時間的停息,並由於在此期間俄國同土耳其戰爭、同瑞典戰爭和進行衛國戰爭,而使俄伊戰爭對俄國不利。伊朗政府得知拿破崙進攻俄國後,於1812年8月初中斷與俄國政府的和平談判。阿拔斯?米爾扎的軍隊侵入塔雷什汗國,8月21日侵佔連科蘭要塞。1812年10月,為了打擊俄軍,阿拔斯?米爾扎的8萬軍隊集結在阿拉斯河的阿斯蘭社茲徒涉場附近。但是,科特利亞列夫斯基上校指揮的一支俄軍前出到伊軍後方,出其不意地擊潰了伊軍,並繼續擴大戰果,於1813年1月13日強佔了連科蘭。10月24日,伊朗被迫簽訂古利斯坦和約。根據和約,伊朗承認塔吉斯坦、北亞塞拜然和喬治亞歸屬俄國。在戰爭中,外高加索非正規軍事組織和外高加索居民積極援助了俄軍。

俄國伊朗戰爭伊朗政府並未放棄其對外高加索的侵略企圖。由於東方危機的產生,出現了對伊朗有利的國際形勢,沙赫企圖乘機採取報復行動。他在英國人的幫助下改編了部隊,英國人向它提供武器和派遣教官。土耳其蘇丹也支持沙赫,旨在分散俄國對巴爾幹事件的注意力。英國企圖將俄國逐出近東,因而支持伊朗與俄國交戰,並把1814年11月25日簽訂的旨在反對俄國和阿富汗的奴役性的德黑蘭條約強加給伊朗。按照英國的計劃,外高加索和中高加索應由俄國轉歸伊朗,並置於英國的勢力范圍之下。俄國政府力圖避免戰爭,當准備割讓出部分領土時,開始與伊朗進行談判。但1826年夏,在以阿拔斯?米爾扎為首的沙赫宮廷中有狂熱思想的黷武集團的影響下,伊軍不經宣戰即侵入卡拉巴赫汗國和塔雷什汗國,其中部分伊軍推進到巴庫和庫巴,並指望當地居民舉行起義反對俄國。但是,當地居民沒有支持已投靠伊朗的封建主。俄軍總司令葉爾莫洛夫將軍遂能用不多的兵力抗擊敵人。東亞美尼亞和北亞塞拜然的居民給俄軍以援助,他們組成了各為1.2萬人的騎兵民團和步兵民團,東喬治亞也派出了2000人的騎兵民團。1826年7月,伊軍包圍舒沙要塞,俄國衛戍部隊頑強堅守了48天,從而使俄軍馬達托夫將軍的部隊於9月15日在沙姆霍爾戰役中擊潰了伊軍。1827年10月13日,俄軍在已任俄軍總司令的帕斯科維奇將軍的統率下,迅猛地奪取了埃里溫要塞。1826~1827年間,俄軍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佔領了許多城市和要塞,如納希切萬、阿巴薩巴德、梅連德、大不里士、烏爾米亞和阿爾傑比利。沙赫政府開始求和。談判結果,雙方於2月22日在土庫曼查伊鎮簽訂土庫曼查伊和約,根據和約,埃里溫汗國和納希切萬汗國歸屬俄國。

俄國在俄伊戰爭中的勝利使外高加索人民和塔吉斯坦人民免遭伊朗侵略者的蹂躪和屠殺,使英法兩國的侵略企圖化為泡影,也使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塔吉斯坦各族人民得到了民族發展的機會。

在1804~1813年和1826~1828年的俄伊戰爭中,俄軍在數量上較之伊軍並不佔優勢,但伊軍戰斗素質不強,軍事組織不完善,以及技術裝備落後,所以盡管有英法兩國的援助,仍然戰敗。俄軍的勝利也是由於得到了外高加索人民的大力支援。在戰術方面,俄軍採用疏開戰斗隊形和縱隊與射手散開隊形協同行動的戰法具有很大意義。戰斗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還由於俄軍善於在山林地區使用炮兵和使用得到炮兵加強的獨立步騎兵部隊。俄軍經常以防守山隘和山道的要塞為依託。在俄伊戰爭中,俄國非正規騎兵也起了重要作用,他們主要部署在步兵兩翼和用來追擊潰逃之敵。俄軍在山區、山林地區和半沙漠地區展開戰斗行動所積累的經驗,在19世紀30~40年代的俄軍條令中有所反映。

㈡ 英國——伊朗戰爭是指什麼

英國——伊朗戰爭是英國殖民者為了擴大基地以進一步在中東和中亞實行擴張而發動的侵略戰爭。英國殖民者以伊朗企圖兼並原附屬於伊朗國王的相鄰的封建小邦赫拉特為借口發動了這場戰爭。赫拉特位於印度同伊朗、希瓦、布哈拉和浩罕貿易往來、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常被英國殖民者用作擴大其中東統治的基地。同時,它又是英國公開插手的伊朗和阿富汗之間激烈爭奪的一個目標。

㈢ 什麼是英國—伊朗戰爭它的發動者是那個國家

英國—伊朗戰爭是英國殖民者為了擴大基地以進一步在中東和中亞實行擴張而發動的侵略戰爭。英國殖民者以伊朗企圖兼並原附屬於伊朗國王的相鄰的封建小邦赫拉特為借口發動了這場戰爭。

㈣ 二戰中的伊朗,為何會被蘇聯與英國聯合夾擊

因為伊朗的地理位置太特殊了,誰都想要。

為了推翻里禮薩·汗的統治,英軍選擇不宣戰而突然發動進攻。 8月25日零時,蘇聯開始入侵伊朗。由諾維科夫將軍指揮的一支可容納2000人的蘇聯機動部隊越過亞塞拜然南部納希切萬地區的邊界河阿拉斯,進入伊朗領土。他們迅速佔領了馬庫和霍伊,然後一路向東進攻。面對蘇維埃的突然進攻,大多數沒有準備的伊朗部隊在營房中解除了武裝。為了威嚇伊朗軍隊和平民並放棄抵抗,蘇聯飛機在入侵伊朗的那天轟炸了大不里士,拉什特,第二天轟炸了德黑蘭郊區,為期兩天的空襲共殺死了83名伊朗平民和12名士兵。

㈤ 英蘇入侵伊朗的戰爭背景

伊朗在傳統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主要角逐地,在1907年英俄協議後也被兩國視為禁臠,不容第三國染指。但是由於飽受英俄干涉之苦,伊朗的親德情緒甚為強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5年4月,德國駐波斯布希爾城的領事,有「波斯的勞倫斯」之稱的瓦思穆斯(Wilhelm Wassmuss,1880—1931)將波斯南部的游牧部落爭取到自己一邊,在親德的波斯憲兵隊的幫助下建立游擊隊,掃盪了法爾斯省的英軍,攻佔設拉子城。在德國和土耳其間諜的煽動下,波斯西南部的阿拉伯游牧部落還切斷了馬斯傑德·蘇萊曼和阿巴丹之間的幾處主要輸油管道,致使英波石油公司的石油運輸停頓了4個月。為了對抗德國和土耳其的威脅英國和俄國則共同出兵波斯,兩國軍隊1917年4月2日在波斯的克爾曼沙赫會師。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波斯的哥薩克旅副指揮官禮薩汗在1921年發動政變,推翻愷加王朝,在1924年建立了巴列維王朝。巴列維王朝建立後,禮薩汗國王與德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1925年,伊朗皇家空軍向德國的容克公司采購了第一批3架Ju F-13型飛機。1927年,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取得了在伊朗全國專營郵政運輸的特許權。1928年,德國公司承包了伊朗北方鐵路的修建工程。1930年,德國人受聘為伊朗國家銀行的經理。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納粹宣傳部門此後大力渲染德意志人和伊朗人同屬雅利安民族,兩國都要反對英國的奴役,都要反對共產主義的擴張。德國利用伊朗來威脅英屬印度和蘇聯的南部腹地,伊朗則用德國來防備宿敵英蘇,更想利用德國的先進技術和專家來推進伊朗的現代化。兩國有共同的戰略利益,因此德伊關系越來越密切。到1936年,在伊朗工作的德國專家已經超過5000人。伊朗軍隊的火炮、步槍、手槍等武器裝備全由德國製造,德黑蘭大學和其他一些高等院校也由德國人管理。漢莎航空公司開辟了從柏林到德黑蘭的直達航線,數以千計的伊朗學生去德國留學。德國使館向伊朗國家圖書館捐贈了大量宣傳印刷品和圖書,並在德黑蘭設立了宣傳中心。
除此之外,德國和伊朗的經濟合作也增長迅速。1937年,德國在伊朗的對外貿易中僅次於蘇聯,居於第二位,次年即躍升為第一。伊朗向德國出口羊毛、棉花、鉛礦、錫礦、水果和優質的皮貨,進口各種機器、電訊器材、汽車、鐵軌和鐵路設備、化工產品和葯品。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伊朗隨即宣布中立。此後英國對德國展開海上封鎖,伊朗與德國的貿易往來一度中斷,後來兩國轉經蘇聯進行貿易。
到1941年春天,德國已經幾乎佔領了整個歐洲。當年4月1日,伊拉克親德的「金方陣」軍官集團發動政變,廢黜首相和攝政,由民族主義情緒強烈的拉希德·阿里掌握政權。新政府得到蘇、意、日、沙特的承認,與德國復交,並要求英軍撤出伊拉克。5月,德軍攻佔克里特島,並從維希法國手中接管了敘利亞的機場。一時間,英國在近東和中東的利益岌岌可危。
為了保護中東和蘇伊士運河的安全,以及確保英波石油公司對伊朗西南部油田的控制,英國對伊拉克政變做出了激烈的反應。4月18日,正要調往遠東的第10印度師一個旅和一個炮兵團在巴士拉登陸,此外約旦的「阿拉伯軍團」也開入伊拉克。5月2日,英國飛機開始轟炸包圍哈巴尼亞基地的伊拉克軍隊。此後兩個星期中,後續的英印聯軍部隊源源不斷地在巴士拉登陸,5月29日,英軍佔領巴格達,拉希德·阿里和「金方陣」軍官集團成員逃往伊朗、敘利亞和沙烏地阿拉伯。
佔領伊拉克的英軍由奎南中將(E.P.Quinan)指揮。他們的任務是確保盟國在伊拉克的交通線,並保障石油的供應。1941年5月底,印度武裝部隊總司令奧金萊克爵士和中東英軍總司令韋維爾將軍在巴士拉會見,並磋商進一步佔領中東的行動計劃。6月初,英軍和自由法國部隊聯手佔領了敘利亞和黎巴嫩。
1941年6月22日,德國向蘇聯發動突然進攻。在德國的猛烈攻擊下,7月12日,英蘇達成協議,兩國在對德戰爭中給予對方必要的幫助,不得到另一方的同意,絕不單獨媾和。英國還同意立即向蘇聯提供其急需的第一批軍火武器和葯品。
當時蘇聯遠東的港口皆處於日本海軍的嚴密監視之下,日本事實上已在1940年9月與德國結盟,只是尚未直接參戰。而且這些港口遠離蘇聯西部的戰線,漫長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存在運力不足的問題。盟國若通過北冰洋向摩爾曼斯克運送援助則更加危險,因為滿載軍火的船隻很容易受到以挪威為基地的德國潛艇和飛機的攻擊。再者,當時摩爾曼斯克港口條件甚差,鐵路運輸不便,若要從速擴建港口,則是臨渴掘井。從地中海和黑海向烏克蘭運送援助的通道同樣危險,而且土耳其關閉了達達尼爾海峽,盟國護航隊若要強行通過,勢必遭到土軍的激烈抵抗,很可能還由此召來已經佔領希臘和保加利亞的德軍干涉。
因此,盟國在1941年夏天能馬上使用的唯一一條援助蘇聯的路線,就是從波斯灣港口出發,經縱貫伊朗的鐵路,抵達巴庫和裏海。顯而易見,伊朗成為聯結蘇聯與英國的戰略通道,而當年4月發生在伊拉克的親德政變意味著兩國今後決不能容許德國人在這條戰略通道附近存在。禮薩汗國王對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估計不足,最後終於鑄成大錯。

㈥ 英國伊朗戰爭是怎樣發生的

英國——伊朗戰爭是英國殖民者為了擴大基地以進一步在中東和中亞實行擴張而發動的侵略戰爭。英國殖民者以伊朗企圖兼並原附屬於伊朗國王的相鄰的封建小邦赫拉特為借口發動了這場戰爭。赫拉特位於印度同伊朗、希瓦、布哈拉和浩罕貿易往來、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常被英國殖民者用作擴大其中東統治的基地。同時,它又是英國公開插手的伊朗和阿富汗之間激烈爭奪的一個目標。

1856年11月1日,英國對伊朗宣戰,派出了一支擁有45艘艦艇的分艦隊運載1萬人左右遠征軍侵入波斯灣,向伊朗海岸進犯。

12月4日,英軍攻佔了哈爾克島;7日,英軍在哈利利灣開始登陸;10日,在分艦隊炮火支援下,英軍從陸上攻佔了布希爾港。在1857年2月庫沙布戰斗中,英軍向設拉干發起的佯攻被伊朗軍隊所阻,但英軍指揮部計劃以主力經穆罕默爾向舒什特爾和德黑蘭前進。3月間,英軍佔領穆罕默爾;4月1日,佔領阿瓦士。當時,英國由於急需向中國調兵,印度又爆發了土著印兵的起義,再加上俄國和法國在外交上聲援伊朗,因此不得不在戰爭緊張關頭,於1857年3月4日倉促締結了和約。等到締約的消息從巴黎傳來,已經是4月初了。

1856~1857年英伊戰爭是英國為了征服小亞細亞、高加索、伊朗、阿富汗和中亞各汗國,於19世紀在亞洲推行的殖民主義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伊朗由於軍事和經濟上的落後遭到了失敗。

㈦ 英國——伊朗戰爭是怎麼回事

英國——伊朗戰爭是英國殖民者為了擴大基地以進一步在中東和中亞實行擴張而發動的侵略戰爭。英國殖民者以伊朗企圖兼並原附屬於伊朗國王的相鄰的封建小邦赫拉特為借口發動了這場戰爭。赫拉特位於印度同伊朗、希瓦、布哈拉和浩罕貿易往來、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常被英國殖民者用作擴大其中東統治的基地。同時,它又是英國公開插手的伊朗和阿富汗之間激烈爭奪的一個目標。

1856年11月1日,英國對伊朗宣戰,派出了一支擁有45艘艦艇的分艦隊運載1萬人左右遠征軍侵入波斯灣,向伊朗海岸進犯。

12月4日,英軍攻佔了哈爾克島;7日,英軍在哈利利灣開始登陸;10日,在分艦隊炮火支援下,英軍從陸上攻佔了布希爾港。在1857年2月庫沙布戰斗中,英軍向設拉干發起的佯攻被伊朗軍隊所阻,但英軍指揮部計劃以主力經穆罕默爾向舒什特爾和德黑蘭前進。3月間,英軍佔領穆罕默爾;4月1日,佔領阿瓦士。當時,英國由於急需向中國調兵,印度又爆發了土著印兵的起義,再加上俄國和法國在外交上聲援伊朗,因此不得不在戰爭緊張關頭,於1857年3月4日倉促締結了和約。等到締約的消息從巴黎傳來,已經是4月初了。

1856~1857年英伊戰爭是英國為了征服小亞細亞、高加索、伊朗、阿富汗和中亞各汗國,於19世紀在亞洲推行的殖民主義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伊朗由於軍事和經濟上的落後遭到了失敗。

㈧ 英國——伊朗戰爭主要講的什麼

英國——伊朗戰爭是英國殖民者為了擴大基地以進一步在中東和中亞實行擴張而發動的侵略戰爭。英國殖民者以伊朗企圖兼並原附屬於伊朗國王的相鄰的封建小邦赫拉特為借口發動了這場戰爭。赫拉特位於印度同伊朗、希瓦、布哈拉和浩罕貿易往來、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常被英國殖民者用作擴大其中東統治的基地。同時,它又是英國公開插手的伊朗和阿富汗之間激烈爭奪的一個目標。

㈨ 在幾千年的歷史上,伊朗真的戰勝了所有外來的侵略者嗎

沒有,伊朗在幾千年的歷史上,並沒有戰勝所有外來的侵略者,反而是多次被外來侵略者征服,很晚才實現真正的獨立國家。

前段時間,伊朗外長在面對美國時喊話說,數千年來,伊朗戰勝了每一個外國侵略者。這句話,一時間成為了大家的熱議,因為這句話實在是太過於霸氣,意在喊話美國,伊朗絲毫不畏懼美國。但是縱觀歷史,在這霸氣的回應背後似乎又有點不合乎歷史。所以,我們可以來看下伊朗的這數千年歷史的形成。

美國要真對伊朗進行入侵也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入侵之後的善後呢,美國也不敢完全地承擔。現在的美國還不敢打仗,雖然它的意圖很明顯,是在打壓封鎖伊朗,但是卻也絕對不敢去顛覆伊朗政權。

㈩ 為什麼伊朗歷史和中國歷史如此相似

一來都是文化古國,古波斯就是伊朗。二來,都被滅國,波斯被阿拉伯人滅,中國被蒙古和滿清。三來,收到西方國家侵略,伊朗近代就是英國人控制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近代伊朗抵抗英國侵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留學生接機注意什麼 瀏覽:853
印度摩托車怎麼上去的 瀏覽:120
伊朗語有多少阿拉伯介詞 瀏覽:361
印度什麼河水有多臟 瀏覽:576
從哪些方面理解印度 瀏覽:319
越南什麼商品暢銷 瀏覽:694
中國進口的冷鏈食品有哪些 瀏覽:686
義大利新工業區發展條件有哪些 瀏覽:53
越南改革有哪些思考 瀏覽:669
印度人為什麼喜歡吃炒麵 瀏覽:892
印尼國木是什麼 瀏覽:108
印尼英文簡稱是什麼 瀏覽:487
美國和伊朗的戰況怎麼樣 瀏覽:68
越南董姓有多少人 瀏覽:764
伊朗在什麼大洲 瀏覽:479
在英國沒有永居身份怎麼辦 瀏覽:774
英國三五牌是什麼牌 瀏覽:613
100日元在越南能買什麼 瀏覽:362
和平精英國際主播公開賽哪裡能看 瀏覽:415
越南整條魚怎麼處理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