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英國歷史上出了那麼多科學天才
跟國家的政策有關,跟教育模式有關,跟工業革命有關……要是中國早個百多年重點提倡教育、著力培養人才,開展幾次國家行為性質的科技領域革命的話,那麼你看看,一定中國科學天才一大堆。
⑵ 為什麼英國人發明了很多運動項目,現在卻都不行呢(乒乓球、羽毛球、現代足球等等都是英國人發明的)
足球笑了 追問: 乒乓球 等運動為什麼英國人不行呢? 回答: 乒乓球 羽毛球 你看一下在中國的普及程度 幾乎是個人上手都能打幾下,而你看看中國有多少人在打籃球,踢足球的人一個學校能有幾個呢? 足球英國不算差,有 貝克漢姆 , 魯尼 很多 巨星 ,也拿過世界盃, 英超 也是世界上一流的聯賽之一,但是他對青少年球員的培養不如,英格蘭的小孩子從小踢球就是要求學習如何取得勝利,而西班牙就是讓小孩子愛上足球。所以英格蘭無論小孩還是職業球員,都是不如西班牙球員技術細膩
⑶ 英國人發明了什麼東西
一、蒸汽機車
第一台能投入實用的蒸汽機車是由英國發明家和采礦工程師理查德·特里維西克發明的,他後來把專利賣給了自己的金主塞繆爾·霍姆夫里。在一次早期的公開展示中,特里維西克的機車曾拉著10噸鐵、5輛馬車和70個人,用4小時5分鍾跑完了15.7公里的路程。
二、電話
電話並沒有消亡,它只是改頭換面以手機的形式更深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英國人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的這項發明無疑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在1876年之前也有人發明過電話,比如義大利人安東尼奧·梅烏奇,不過貝爾是第一個為電話申請專利的人。
三、電視
世界上第一台公開展示的電視是英國發明家約翰·洛吉·貝爾德於1925年發明的,1925年3月25日他在倫敦的塞爾福里奇百貨公司公開展示了他的發明,次年又發明出了第一台彩色電視。貝爾德的電視最早只能達到每秒5幀的幀率,後來提高到了每秒12.5幀,首次傳輸的圖像是一個用於口技表演的人偶頭像。
四、碳纖維
碳纖維起源可追溯至1860年,由英國人瑟夫·斯旺在製作電燈燈絲中發明並獲得專利。它是一種纖維狀碳材料,呈黑色,質堅硬,是一種強度比鋼大、密度比鋁小、比不銹鋼還耐腐蝕、比耐熱鋼還耐高溫,又能像銅那樣導電,具有電學、熱學和力學等綜合優異性能的新型材料,因其製造技術難度大、實用價值高,被業界譽為「黑色黃金」。
五、不銹鋼
1912年,英國冶金專家哈利.布列爾(HarryBrearley)歪打正著,發現鐵鉻合金可以防腐,布列爾喜出望外,他繼續研究,進行水、酸、鹼等腐蝕性試驗。結果證明,他曾在冶煉試驗中產生的鐵鉻合金卻具有任何時候都不易銹蝕的特點。
1912年,不銹鋼就此被發現了。1915年,布列爾的不銹鋼發現成果在美國取得了專利;1916年該成果又獲英國專利。布列爾被尊稱為"不銹鋼之父"。
⑷ 英國都發明了什麼運動很多球類游戲都是英國人發明的,但是都發明了什麼
英國人發明的東西 曲棍球 乒乓球 羽毛球 水球和足球 這些最出名的就是足球 英國人就發明了這五種球類的 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但是最早的足球起源於中國的蹴鞠。但是呢 乒乓球是我們中國的拿手球 雖然足球最早源於中國 而現在的國足很不給力 為什麼呢????我相信 中國的武術界的人才要是踢足球 肯定世界冠軍 看過少林足球沒 加上功夫 中國足球肯定世界冠軍
⑸ 英國有哪些發明創造呢
歷史上的英國人非常優秀。自1855年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以來,大英帝國迎來了自己的時代。
大英帝國以其領先的科技水平和海外殖民地統治世界近300年。
牛頓,法拉第和盧森堡,這些著名的科學家,我在這里就不提了,因為大家對此都很熟悉!
⑹ 英國是怎麼崛起的
英國崛起的原因是綜合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從英國歷史發展角度來看,其能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內部原因與外部原因兩部分:
部分內部原因:
1、完成了基本的原始積累:圈地運動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海外掠奪和貿易也是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以及殖民戰爭等都是其完成原始積累的原因。
2、制度的改革: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以及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積極發展對外的貿易,使倫敦,利物浦成了繁榮的港口城市。
3、工業革命的推動: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首先完成有許多科學發現和發明,如蒸汽機等。
4、重視教育:二百多年來,英國的各類學校和大專院校隨著該國舉世矚目的技術、工業和金融革命而發展起來。但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歷史更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紀牛津大學(1185)和劍橋大學(1209)成立的時代。
部分外部原因:
1、擁有強大的制海權:1588年,英國戰勝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權上邁出第一步。其後,利用其優勢的地理位置與強大的海軍控制了海上運輸貿易。
2、不斷擴張殖民地:英國的殖民地在19世紀猛烈擴張。1801年合並愛爾蘭,英國的正式名稱成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對亞洲的侵略繼續擴大。
(6)英國怎麼發明那麼多擴展閱讀:
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 號稱日不落帝國。
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取得了勝利,但國力嚴重受損,於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解體。
⑺ 英國的工業革命為什麼能夠搞得這么徹底
一、政治: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通過了《權利法案》,政權完全落入以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新貴族為主的議會之手,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最終確立。
二、經濟:資本原始積累的完成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和發展需要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有大量的只有人身自由而無生產資料的僱傭勞動者;二是將大量的生產資料和貨幣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中並轉化為資本。創造這兩個條件的過程,就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英國的資本原始積累主要是通過圈地運動、殖民掠奪、在國內實現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途徑,例如國債制度、創建銀行和股份公司、嚴密的稅收制度三個途徑完成的。
三、對外貿易
自16世紀下半葉起,英國政府就奉行重商主義政策。為了發展貿易,英國政府大力扶植造船業,支持在海外成立特權貿易公司。其中影響最大的有1600年英國在印度成立的東印度公司和1670年在北美成立的哈德遜公司。英國採取強迫式貿易獲取暴利。
由此可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從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近一百年問,英國政府通過圈地運動、海外殖民掠奪、強盜式貿易、販賣奴隸和對國內人民的剝削,完成了擴大資本主義生產的兩個先決條件——大批的自由勞動力與大量資本。
四、生產技術已經成熟
早在15世紀,英國農村的半農半工的手工業就非常普遍,最初主要是毛紡織業。到15世紀末,穿梭於城鄉之間的呢絨商人為了加快生產速度,逐漸地把單獨的家庭手工業聯系起來,形成了早期的毛織業手工工場。這種手工工場有分散的和集中的兩種形式。在16世紀時,分散的手工工場佔主導地位。英國手工工場的擴大和技術的進步,與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大量工匠移民有密切關系。在中世紀末期,法國、尼德蘭等國的手工業技術水平超過英國,擁有大量的技術熟練工匠。
但是,不斷發生的宗教戰爭,使大批新教徒遭到迫害,因此,許多信奉新教的熟練工匠逃亡到英國避難。這些技術熟練的工匠涌人英國之後.對於改良和革新英國的手工業技術,起了很大的作用。隨著英國圈地運動的深入,喪失土地的農民日益增多,為英國大商人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各種技能的廉價勞動力,於是集中的手工工場逐漸地發展起來。至於分散的手工工場就更為普遍了。所有這些,意味著英國資本主義結構已經在封建社會內部成熟。
英國手工工場在18世紀普遍地擴大起來。手工工場發展的結果,使技術分工更加精細,操作分成各種細節,從而使專門工作日益精巧、熟練。這樣就出現了適宜於各種專門工作的細小而簡單的生產工具,同時也出現了高度熟練的技術工人與非熟練工人的區別。手工工場分工的發展,把工具改良成為許多隻適合專門動作的工具,因而提供了把這些工具聯結在一起成為機器的可能性。此外.手工工場講練了大批有技術、有經驗的工人,他們積累的生產經驗也直接推動了各種機器的發明。所有這些,為發明機器創造了物質前提。其次,當時英國手工工場的生產尚不能適應廣大國內外市場的需求,技術改革成為迫切需要,這就提出了發明機器的歷史任務。
五、自然科學的進步
機器的發明必須以自然科學的進步為基礎。16世紀以前,整個歐洲都受到宗教神學和經院哲學的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到16世紀末17世紀初,英國資產階級已經成熟,在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下,人們的思想獲得解放,在自然科學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果。
這個時期除英國之外,整個歐洲在自然科學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對英國自然科學的進步產生了巨大影響。在這些科學成果中,萬有引力定律和力學三大定律,對自然科學的發展,對工業革命的興起都產生了巨大和直接的影響。這個時期取得的自然科學成果為工業革命的發生奠定了堅實的科學理論基礎。
六、指導變革的新經濟學理論
每當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和社會制度誕生的時候,反映到意識形態方面,總是要有新的經濟學理論為先導。這種新學說為新的生產方式和社會制度大聲疾呼,宣傳它的優越性,指導人們走上新的生活。新的經濟學理論在鞏固和發展新的生產方式和社會制度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工業革命開始之前和開始之初,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家就已經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工業革命的到來做了大量的輿論工作。
17世紀中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國內外市場迅速擴大。隨著社會財富的增長,就不再單純表現為貨幣的積累,而且也表現為生產的增長,表現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出來的社會物質財富的不斷擴大。因此,工業資產階級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生活和限制生產。隨著資產階級利益的重心從流通領域向生產領域的轉移,重商主義學說趨於崩潰,新的經濟學說產生了。這種新的經濟學說就是產階級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它是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在思想上的反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亞當·斯密(1723年—1790年)的經濟學。亞當·斯密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作是《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文譯本名為《國富論》)。這本書可以說是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第一部系統而完整的著作,是工業資產階級利益在思想上的體現。它對工業革命的蓬勃展開起到極大的鼓動作用。《國富論》的出版,為工業資產階級的統治提供了理論根據。它對英國工業資產階級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成為工業革命時代到來的號角。
七、新興產業的出現
英國的毛織業是十三四世紀由尼德蘭工人引進的。此後幾百年間,毛紡織業在英國城鄉廣泛地發展起來,成為英國的民族工業。英國資本主義的發生與成長有其本身的特點,就是資本主義關系深入農村,使英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遭到劇烈的破壞,為資本主義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工業革命的過程是發明促進發明,各工業部門發生連鎖反應。從輕工業到重工業,從工作機到發動機,互相促進、互相推動,最後形成一個機器生產的完整體系,是種種因素相互交叉作用的結果。我們能夠在歐洲其他國家看到他們具備其中一個或幾個因素,有的甚至很顯著。但是只有在英國具有如此豐富的各種因素的結合,這些因素積累觸發了一種連鎖反應,即一個遞增的、自我持續的技術發展過程,所以才能進行得這么徹底,助力英國發展得這般突飛猛進。
⑻ 英國人的科技發明
1687年,英國艾薩克·牛頓發現並初版了物理學三大定律;
1776年,英國詹姆斯·瓦特發明了第一台具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
1928年,英國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了青黴素,改變了人類的醫療格局;
1935年,英國羅伯特·沃特森·瓦特發明第一台實用雷達,改變了二戰走勢;
1943年,英國劍橋大學的艾倫·圖靈為了破解納粹德國的軍用通訊密碼,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是戰勝納粹德國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1950年,艾倫·圖靈在曼徹斯特大學任教期間,發表了人類第一篇人工智慧論文,為人工智慧提出了開創性構思,人工智慧從此進入實踐性研究階段;
1953年,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在劍橋大學發現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三維分子結構;
1966年,英籍、華裔學者高錕發表了相關論文,證明了光纖的可行性;
1977年,英國生物學家羅伯特·愛德華和醫生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
1997年,英國伊恩·威爾默特在愛丁堡大學創造了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生物:克隆羊多利;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成功分離出石墨烯,這將極大的改變半導體,超導體,蓄電池,行業的科技水平;
以上所有的科學成就,對於區區6300萬人口的一個北歐小國來說,是非常令人矚目的。
她擁有諸如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等世界著名的高等學府;她造就過像牛頓、達爾文、法拉第、卡文迪什、麥克斯韋、湯姆遜等諸多世界著名的科學家;R&D幾乎涵蓋了科學、工程與技術的所有領域與分支。
統計資料表明,英國以佔世界1%的人口從事著全球5.5%的科研活動;每年發表的科技文獻數量佔世界總數的8%,引用率佔世界的9.1%,這些數據均排名世界第二。
----------------XPH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