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大不列顛滅亡的
強大的大不列顛帝國之所以會滅亡,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殖民地擺脫了大不列顛的控制。
帝國的內憂也就是剛才提到的印度獨立。大不列顛的殖民里75%是印度人,印度的獨立使帝國經濟遭受到極大的打擊,加上戰爭的資源耗盡使帝國沒有能力再去鎮壓其他殖民地的獨立運動。在這之後世界貿易更加開放,帝國失去了他的經濟利益,一個沒有任何好處的帝國對於人民來說不再重要,大不列顛因此消亡。
殖民地的獨立對於大不列顛的瓦解影響非常之大,你是否認為大不列顛帝國滅亡有著其他原因呢?歡迎寫下你的觀點。
2. 國祚只有十六年的英國最短命朝代是因為什麼滅亡的
英國歷史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四個部分的歷史交織組成,歷史上這四個部分都是獨立王國,有各自的朝代更迭,有些朝代國祚很長,有些朝代國祚很短,現在要介紹的是英國歷史最短命的朝代。
這個朝代就是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國祚從1901年到1917年,只有短短16年時間。
3. 英國曾經被什麼國家消滅掉
從英格蘭王國正式成立(不包括盎格魯-撒克遜王朝的七王國時代),即法國諾曼公爵一統英格蘭(不列顛島南部為英格蘭,中西部為威爾士,北部為蘇格蘭,於愛爾蘭島隔海相望)開始,到大不列顛聯合王國成立(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再到19世紀與愛爾蘭合並,一直到現在,還沒有被消滅掉過。
當然,如果追溯到英格蘭王國尚未成立時,英格蘭地區曾經是羅馬帝國的,但不是消滅,因為這之前那裡沒有王國,也許只有原住民,那是英國最早的歷史。如果說消滅,在七王國時代的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但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所以其後成為丹麥海盜帝國的地區,在英格蘭王國建立之前,被英王短期統治過。因此,曾滅掉(確切地說是奪取統治權)英格蘭的國家是丹麥。
這里有一個誤區,英國在古代與現在是不同的,以前只有英格蘭地區屬於英國,現在的英國既包括英格蘭也包括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所以我說的歷史是英格蘭的歷史。
4. 英國諾曼王朝是怎麼滅亡的
諾曼底王朝(1066年-1154年,House of Normandy):簡稱諾曼王朝,是英格蘭的一個王朝。
一共有四位國王曾統治英格蘭,統治時間由征服王威廉之後的1066年開始,直至1154年。斯蒂芬死後他的表甥亨利二世繼位,金雀花王朝的統治開始。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以親屬關系要求繼承王位,遭到拒絕後,以武力奪取了英王之位,稱為"征服者威廉"(即威廉一世),建立了諾曼底王朝,但是這也造成了日後百年戰爭的根源。
1153年,馬蒂爾達與她的安茹兒子亨利登陸英格蘭,經過幾場戰斗,他與斯蒂芬達成協議,斯蒂芬繼續擔任國王,死後由亨利繼承王位。次年斯蒂芬死去,亨利二世繼位,金雀花王朝開始。諾曼王朝滅亡。
5. 英國金雀花王朝的是如何滅亡的
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在法國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
王室家族是一個源於法國安茹的貴族,從12世紀起統治英格蘭,首任英格蘭國王是亨利二世。除家族原有世襲領地安茹伯國(1060年–1203年),該朝曾統治過諾曼底公國(1144年–1204年及1415年–1450年)、英格蘭王國(1154年–1485年)、阿基坦公國(1153年–1453年),一度擁有從比利牛斯山到蘇格蘭邊境的廣大統治版圖,後世稱此時期的英格蘭王國為"安茹帝國"。
黑太子愛德華之子。繼承祖父王位,但是實權被叔父蘭開斯特公爵約翰·岡特把持。由於這個原因而記恨蘭開斯特家。親政後驅逐了堂弟蘭開斯特公爵亨利,並沒收其領地。1399年,亨利在國王遠征愛爾蘭時舉兵拘捕了國王,並讓國會同意將理查廢黜,由亨利即位。蘭開斯特王朝開始。
6. 為什麼大英帝國會滅亡
英國,一個領土面積僅有244100平方公里的國家,資源相當貧乏.但其為何能創造出一個領土佔世界陸地總面積1/4,人口佔世界1/4的大帝國.而這個疆域和人口均超過成吉思汗所奠定的大蒙古帝國的帝國又是怎樣在世界競爭中崩潰的呢?
英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公元前476年,以義大利為中心的羅馬帝國打敗了不列顛島的土著部隊,開始實行對不列顛島南部1200多年的殖民統治.此後,不列顛島得到開發.395年,馳騁歐洲千餘年的羅馬帝國終於由於外國入侵和人民不滿奴隸制度所發動的起義造成了分裂,義大利及其以東的廣大領土為東羅馬帝國(即歷史上著名的拜占廷帝國),以西為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由於人口眾多,領域廣大,很快復甦起來.而西羅馬帝國由於領土少,人口稀疏,資源短缺,在分裂後時常遭外國侵略.所以478年西羅馬帝國率先被外國侵略所率先覆亡,入侵西羅馬帝國的主要外族是日耳曼民族,他們首先侵佔了高盧(法國)北部,後來又強佔了不列顛島南部地區.日耳曼民族有一部分人為盎克遜族人,盎族人於768年開始在不列顛島大肆繁殖,而不列顛人大多為亞克森民族,長此以往,盎族人與亞族人混合成一個民族,即盎可遜--亞克森民族,後來這個民族被成為英吉利民族.
但這時的英國相當落後,他們沒有政府管理,不象當時文明的中國一樣,人們大多都講道德和倫理,他們十分不團結,生活習慣不衛生.
公元942年至1042年,英國先後遭受到挪威和丹麥的侵略,英國人在付出重大代價後才把侵略者擊退.但此時,英國已窮得不象樣了,再加上英國人不文明,沒有太高的智慧,無法挽救殘局,在20多年後,他們又無可避免的遭受到了外國的侵略和洗劫.
公元1066年,也就是因為英國土著人未走向文明的原因,他們又一次地遭受到了侵略,這次的侵略者不是1500多年前的義大利人,也不是丹麥和挪威人,而是離他們最近的外國--法國人.法國的統帥是諾曼人的王的長孫,他迅速消滅了英國,諾曼王封他為英吉利的藩王.諾曼王死後,英吉利藩王及其以後的藩王也不再受法王的約束.這樣一來,英國又成立了,只不過這是個完全法蘭西化的英國.而英國殖民地的擁有也是源自1066年,諾曼王長孫的大軍在攻佔英國後,又吞並了英國和挪威公海之間的設得蘭群島,這便是英國第一個殖民地.
1066年英吉利王被封之後,他開始著手開發遭爛不堪的英國,也帶領英國從奴隸社會進步到封建社會(比世界上最早從努力社會進步到封建社會的國家中國晚了1531年).英國開始一天天強盛了,但是,英王也是法國人,英國強盛後,其綜合國力超過了他的母國法蘭西帝國,終於英國也要搞一次自己的擴張了.1337年,英國國王亨利二世開始入侵法國,並要奪取皇位,目的是建立以法國為中心的包括英國和設得蘭群島的大法蘭西帝國.英軍很快得手,英王把首都從倫敦遷到其本民族法國首都巴黎,因為巴黎是他本民族的首都,也是英法兩國第一大城市,甚至在當時千年多時間里歐洲最大城市,因為法國是歐洲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多的國家.它的首都居民數量高居各歐洲城市之首,而且其繁華程度也高居歐洲之首,外國定居者也多.
盡管亨利二世奪取皇位,統一大法國是成功的.但英軍在作戰中沒少遭受人民抵抗,亨利二世下令英軍士兵屠殺百姓,並焚毀文物,這就使得英法戰爭從皇位爭奪戰變成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爭.巴黎失守後,人民決定發動起義推翻英國殖民統治,這使英國與法國又開始爭斗下去.
這場戰爭前後延綿116年,稱英法百年戰爭.英軍攻陷巴黎後20多年,人民起義又推翻了英國對法殖民統治.後來英軍又卷土重來,再次吞並了法國.此後的20多年,人民起義又將英軍擊退.就這樣多次反反復復,最終以英國戰術上失敗和戰略上雙方兩敗俱傷告終,英國在法國的領土也只剩下了加來港.
這場戰爭消耗了雙方的國力,法國雖取得戰術上的勝利,將英國侵略軍擊退,但人員損失是英國的20倍,經濟損失是英國的7到8倍.這場戰爭的真正勝利者是英國大資本家,他們在100多年的戰爭中製造軍用服裝,建設兵工廠,倒賣軍火,剝削遭受經濟困難的百姓.盡管是這樣,由於英國資本家在戰爭中大量投資英國政府,使得英國終於沒被戰爭的失敗所擊倒,而且還把法國打的癱瘓.
英法百年戰爭於1453年結束,此後,英國開始致力於經濟發展,並發動了一次對小規模的衣索比亞的遠征,這次遠征是成功的,但由於戰線過長,人數太少,戰果十分微薄,只佔領一隅之地.但是,這是英國真正對外殖民戰爭的打響,也是繼葡萄牙軍隊於1428年入侵衣索比亞,到1433年失敗後,歐洲國家第二次發動對外殖民戰爭.
1525年,衣索比亞軍隊將失地收復,擊退英軍,英軍返回祖國.盡管英國的殖民地又丟失,但英軍損失不大,並沒有重大影響.但是這一仗的失敗把英軍打明白了,只有絕對的國力,軍力,財力,資源力和地緣優勢.第二次英埃戰爭失敗後,英國開始虛心發展實力.但當時世界上國力,軍力,財力最強的國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它們擁有廣大的殖民地,西葡兩國在百餘年內,攻佔了拉美(除巴西歸屬葡萄牙外,拉美其他地區盡屬西班牙),美國西部(屬西班牙),摩洛哥(屬西班牙),西撒哈拉(屬西班牙),剛果(布)(屬葡萄牙),澳門(屬葡萄牙),莫三比克(屬葡萄牙).
1588年,西班牙政府要求在英國領土駐5000人的軍隊(西也說不白派駐軍,還給英政府2000萬西朗),以向美國東部和加拿大擴張.但遭受英國拒絕,西班牙對英國宣戰,這是西政府預謀好的.但英國為打敗西班牙,自己擁有對世界的支配權,早就在西班牙政府內派出了間諜,所以英國政府得知了這個消息.
1588年6月,西軍開始從比斯開灣遠征.8月西軍在法國領海遭受英軍伏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西班牙喪失對世界支配權,但殖民地仍然存在.英國通過此勝利,威脅西班牙政府割讓了直布羅陀給自己,而且英軍對直城的佔領一直到現在.而葡萄牙盡管還擁有其殖民地,但是由於英西戰爭以西班牙失敗告終,得不到西班牙的支持,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風.
而英國通過這場戰役壯大了自己,軍力,國力,經濟力絲毫不受威脅,得到十分強大的膨脹.
1628年,英國開始了新的遠征,首先英國開始進攻西非領土,取得了勝利,從此大英帝國在世界競爭中建立起來了.
他們沒有受到任何阻礙地同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葡萄牙瓜分了非洲,又將勢力伸進了北美和蓋亞那.
而後,他們又吞並了印度.1840年,英國發動了對我國的大規模侵略戰爭,從此,外國殖民者接踵而至.1854年,英國與法美俄三國共同入侵日本,日本也成了英法美俄的半殖民地.
1856年,英國夥同法國共同入侵中華,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持續了四年的大戰以中國軍隊失敗告終.1860年,英法聯軍攻克北京,燒平了圓明園.
7. 「日不落帝國」的英國,為什麼在19世紀末就開始走向衰落
一個是因為戰爭的消耗嚴重,還有就是對人才和科技不夠重視的結果。
8. 英國衰落的原因
二戰後,英國衰落的原因:
1、英國喪失了工業科技的優勢。英國雖然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行者和絕對領導者,但據1851年的英國人口調查,農業依然是英國最大的行業。然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在幾個先進國家同時發生,但技術發明和創造的主要國家已不是英國,而是後起的德國和美國。
3、沒有及時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英國經濟以棉紡、煤炭、鋼鐵和造船為支柱產業,英國在這些產業中的領先地位是保持英國經濟優勢的關鍵因素。但到1870年以後這些產業的設備都已陳舊落後,英國沒有及時對技術設備進行更新換代。
3、英國經濟對外依賴程度高。到一戰前,英國幾乎佔全世界總投資額的一半,位居第二的美國只佔19%。資本的輸出使倫敦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國在國際貿易中也獲利甚豐。但是,資金不斷地從國內轉向國外,便制約了國內的生產投資和技術革新,造成英國經濟的對外依附性。
4、教育落後給英國經濟帶來致命打擊。同時期的德國在這一方面遠遠走在了英國的前面。到19世紀末,統一的德國已經實現了初等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國民整體科學素質。德國科學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就,促進了德國經濟的發展,在其工業化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5、企業家精神喪失了。這是因為在英國社會,對貴族及其生活方式的崇拜幾乎根深蒂固,第一代企業家創業後,往往想把子孫培養成貴族,結果幾代人之後,創業的激情就盪然無存了。實際上,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人,往往在處於優勢地位後,多少都會產生一種惰性。
(8)英國是如何滅亡的擴展閱讀
英國衰落的歷史:
許多史學家都認為,導致日不落帝國的衰落的第一步是從布爾戰爭開始的。在南非的布爾人與英國人因為黃金和鑽石發生利益沖突時, 戰爭於1899年爆發了。派去迎戰的英軍本以為勝利垂手可得,但布爾人的游擊戰術讓他們頭痛不已。
盡管英國人動用了包括設立了集中營等種種手段,最終花了兩年時間才鎮壓了布爾人的起義。 這場戰爭代價巨大,尤其是日不落帝國戰無不勝的形象受到嚴重損毀。
英國的經濟在上世紀初期,嚴重依賴其在殖民地的經濟運行,無論是非洲大陸,印度,還是位於東南亞的英屬殖民地,這些地區都不僅僅向英國,提供大量廉價原材料及勞力,而且他們還向英國提供了市場。
英國的工業品,在其殖民地市場似乎不受任何外來的競爭壓力。在英國順理成章的向這些地區輸出大量工業產品的同時, 它的工業生產能力以及效率都在下降,尤其與新崛起的美國和德國相比。
1939年,二戰開打了,英國的戰前准備工作很差,顯然不如德國,在歐洲戰場上英軍行動遲緩,指揮不當,很快便陷入重圍。 如果沒有敦刻爾克奇跡,英國在歐洲的遠征軍應該是全軍覆滅的。在抵禦德國空襲的過程中,依仗勞斯萊斯引擎的威力英國颶風戰斗機性能優於德國容克戰斗機。
加上德國空軍的一些戰術失誤,英國取得了不列顛空戰的勝利。雖然得以自保,英國陸軍在其他戰場上,比如在希臘,以及北非在1942年之前,都遠非德軍的對手,在各個戰場受到重創, 狼狽不已,二戰結束後,英國衰敗已成定局。
9. 英國什麼時候衰落的
1960年以後,隨著德意志第一帝國,日本帝國以及美國的崛起英國在世界的絕對霸主地位就受到了動搖。在19世紀末德美日意等國海軍實力大升,特別是德國憑借著歐洲第一的經濟實力與英國展開了海軍的軍備競賽。一戰英國雖然戰勝但是欠下巨債,同時美國憑借著《九國公約》等新條約開始與英國分廷抗禮。二戰時期英國在德國及日本的進攻下損失大量戰艦飛機,還損失了東南亞的殖民地,英國的地位就大幅下降了。後來隨著鐵幕降下以及英國在中東和印尼與美國的暗鬥失敗英國就逐漸成為美國的附庸。
鴉片戰爭英國的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扭轉中英之間的貿易逆差,掠奪原料,傾銷商品。
時間: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
領導人:第一次英女王維多利亞,第二次英女王維多利亞和法皇拿破崙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