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英國大學學習壓力大嗎
大和不大要怎麼定義呢。。
實話說我沒在國內上過大學,不知道跟國內本科怎麼對比。但是就給你講講事實吧。
壓力大小非常取決於學的專業。比如我的學校(nottingham university,不算太好,但是英國前10-15左右逛盪吧)學商科的一些朋友可以不怎麼去上課,作業隨便寫寫,每天晚上KTV通宵這種,最後還可以first class畢業,你說壓力大不大。也有苦逼醫學院的(比如我)每天上課基本排滿(根本沒有選修課,全部必修,沒有選擇餘地)好不容易不上課的時間要泡圖書館(因為真的太難,作業不泡在圖書館沒法寫)還有各種實驗課等等。最後考試期間基本上兩周是住在圖書館的(連續圖書館熬夜是常態),回家只是洗澡換件衣服。然後最優秀的同學(英國人)也考不到first class,全班平均分50幾分畢業。哦對了忘記說,我的專業全班30多個同學沒有一個中國人。這種你說壓力大不大。
吐槽就這么多吧,正經說,至少從我學的專業來看,平時考勤基本不算分(偶爾有的老師算,但是最多算5%),作業不算分,所有分數就看一次考試。可能你覺得平時學習壓力並不大,但是考試前真的有一種絕望想死的感覺。另外我所有的論文、實驗報告這些全部要查重審查,查重超過10%的不合格,連續兩次直接警告,或者超過20%也是直接警告。更高的還有勸退風險。
『貳』 國外的留學生壓力那麼大嗎
為什麼在美國留學比在留在國內更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理解在美留學生的生活狀況有一個捷徑。然而要真正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要從社會適應方面、中美文化差異方面、學業壓力方面以及情感方面來討論。
第一、社會適應
語言溝通是社會生活的基礎。試想如果你突然穿越(用「穿越」這個詞來描述坐飛機到地球另一邊的國家生活的經歷並不誇張)到一個只會講A語言的國家,沒什麼人懂得漢語,你不僅需要開始學習A語言來買食物,坐公交,上課做作業,與房東交涉租房子,還要用A語言找工作,與老闆同事建立良好的關系,業余時間提升自我修養但只有A語言的書,觥籌交錯為了爭取更高的社會經濟地位,實現自我價值……你需要多久才能熟練的像你說中文一樣說A語言呢?任何一本穿越小說的主人公估計都會被虐的體無完膚。即使是做父母的,事業成功的,心理積極健康的中年人,如果你們突然一無所有地到了另一個「星球」生活,語言能力變成了一個「小學生水平」,你們有多大把握能承受這種巨變呢?
安全問題是在美國生活的另一個不適應。當美國人都可以合法擁有槍支而你卻因為身份不可以有此類武器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不安全呢?一到天黑就在馬路上看不到人,路燈不像國內一樣燈火通明,持刀持槍搶劫強奸案件在報紙上時常刊出,你會不會因為這種生活環境而感到不安呢?
有些美國人標榜美國是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多並不代表他們之間相處的和諧。種族歧視問題在美國從來都被熱議且不容忽視。正如《我從新疆來》的故事側面反映出的社會問題,留學生,亞裔美國人,拉美裔非裔……在美國主流白人或者其他少數民族人群眼中的形象就是你們看「新疆人」「外地人」「南方人」「文科生」的印象。如果你問問自己你這一個月中有幾次和新疆人主動交流?有幾次看到他們就走開?有幾次遇到普通話不標準的同事你心中產生了對這個人某些帶有偏見的心理活動?想過說過聽過「外地人」來搶我們的工作啦,污染我們的城市啦,「沒素質」啦……國內這些「自然」的想法就是很多美國人對你們的孩子、朋友的看法。大部分的漢族人,尤其是來自城市的學生,對來到美國突然變成「二等公民」的社會身份十分不能接受。
第二、文化差異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美國留學生在國外有哪些朋友可靠?許多中國留學生因為「困」在中國學生圈子而感到苦惱,美國社交圈又無法融入。社交上的成功依賴許多文化認同以及熟悉。比如你美國同學今天又講了一個段子,所有人都笑了,可是你不知道Geico,%¥#@是什麼,你一點也沒聽懂。好不容易你想到了一個段子,用拗口的英語終於講完了,你自己都不覺得好笑了,美國人禮貌地「哦~~」這樣得需要多少耐心能交到朋友?由於你的英文沒有那麼出眾,經常會被人打斷,你說著說著別人就去聊別的了。你跟美國朋友出去玩,有許多不知道的活動,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美國人有耐心給你解釋是幸運的,但美國人更注意活動流暢和大部分人的情緒。在美國,如果有一個美國朋友問你有關你在中國的生活,估計都會感動得想哭。美國人對中國人,不像中國人對美國人那麼好奇,那麼熱情。
美國的食物實在是無話可說了,除非你生活在一個大城市,是真正的大城市。美國所謂的一般城市可能還不及國內三線城市。並且你有足夠的錢讓你出去吃你在國內可以用很少的錢吃到的美食。娛樂?除了少數真正的大城市,大部分美國人的娛樂活動真的是不敢恭維。你會發現美國人笑點如此的低,動不動就激動的要跳到天上了,一定是生活太無聊了。一個全國大學生球賽可以動員國內相當於全省的人開著車大老遠一路上呼哈亂叫的跑去看,這在中國能想像嗎?只有奧運會的級別才可能吧。沒有好吃的飯店可以呼朋喚友,沒有商圈可以招上心儀的對象逛街,一片綠地就可以叫公園,公園也看不到人。當酒吧就像國內茶館一樣供大叔大媽們消遣看球賽,跟「夜店」這個刺激的詞一點關系也沒有,KTV只能是站在酒吧中央對著全酒吧的大叔大媽唱。一到晚上一個人都沒有,回到國內再看到廣場舞大媽的時候,真希望她們能佔領美國。人是社會動物,熱鬧的集體活動一定能讓人心理健康多一重保障!
第三、學業壓力
且不說聽說讀寫都在用英文,當你的生活、社交都不順心的時候,可能唯一有所慰藉的最後一根稻草就剩下了學業。而且中國人本來一直都對成績很看重,並不是說這有什麼不好,不好的是將學習成績看得比個人健康生活well-being還要重要。導師期望和家長期望可能讓留學生壓力更大。由於文化和教育系統背景的不同,有些導師認為你應該知道的事而我們並沒有那麼「應該知道」,因此會被誤解為無能,沒有責任感,不上進。在遇到難題時很多留學生不敢跟家裡說,報喜不報憂怕家人擔心但又不能做什麼也是徒勞,學業上也無法「成功」的時候最害怕面對父母以及他們經濟上的投入,因此就更容易被逼上絕路。
第四、情感壓力
留學是一個情感拉鋸的過程。當美國同學都有經濟收入來支撐自己的生活的時候,你卻找不到工作甚至在基本生活層面上掙扎,自尊受到嚴重的挑戰。你想要有家人在身邊,想要照顧你的父母或是祖輩,但是卻因為留學不能盡義務而感到內疚和罪惡。然而在國外沒有「成功」,沒有好工作,似乎更成為了對父母的一種傷害,這種害怕父母失望的恐懼更深刻地挑戰著留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所以留學應該是慎重的決定,不僅是經濟上,更是在情感上、精神承受能力上能夠「支撐」的起。如果留學生真的有想念家人,想要承擔家庭責任,承擔經濟負擔的想法,只是因為他們也開始走向成年人的正常過程,而不該將他們像孩子一樣高高掛起。希望任何一個認識留學生的人,都不要用「只要你學習好也值了。」「你只要關心學習,其他的都不要在意。」「堅持就是勝利!」「失敗由於XXX,成功由於XXX」這樣的話來回應,因為沒有以上對他們的經歷的同理心,這樣的話並不能真正減輕他們的壓力,甚至相反會催化問題嚴重程度。當一個人的精神生活連米面都吃不上,一個吃著魚肉的旁觀者告訴他「不能安心啃糟糠是不能成功的」是殘忍且不負責任的行為。
如果你正在美國留學,上述的壓力你是不是正在經歷著?今天這篇關於美國留學壓力的文章是希望大家認識到這些問題,然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解決辦法,不要因為這些問題而讓自己在美國留學的生活和學習收到影響。小編希望在美國留學的每一個同學都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正確的對待遇到的每一個問題和壓力。如果你有關於美國留學的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天道教育在線顧問,我們講竭誠為您服務。
『叄』 英國留學怎麼樣
英國教育制度歷經數百年的發展,以高水準的教學質量而名揚四海。科教方面,英國曾得過 90 次諾貝爾獎;很久以來,英國的大眾傳媒都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在金融領域,倫敦貨幣市場的交易量比紐約和東京的總和還大;英國的時裝在國際上久負盛名;而英國歷史悠久的藝術遺產為所有留學的人提供了世界獨一無二的文化氛圍。一般來說,在英國攻讀大學榮譽(學士 學位只需要 3 年,大多數碩士學位的取得,只需要 1 年的時間,而其他國家的碩士一般都需要 2―3 年。所以選擇去英國讀書,無形中節約了金錢和時間。英國有超過 90 所的大學和 50 多所高等教育學院,其中很多院校有幾百年延續下來的優良傳統,英國政府設置教評委員會,定期對所有的大學及同級學院做教學與學術研究的調查,且全面公開評鑒報告,因此,英國的學位在國際上廣受承認和推崇。英國被其自身歷史悠久且至今仍激動人心的文化和藝術所圍繞,它的音樂、劇院、電影、文學,時裝無疑都可以使來此學習的海外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充分地領略和享受完全不同於中國的文化氛圍。英國有著秀麗的自然風光,干凈的城市環境,恬靜的古樸小鎮,英國是一個不分種族、宗教和膚色的多元化的國家,它歡迎來自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們。同時,英國也是全世界治安最好的國家之一。英國提供多種獎學金以資助優秀的海外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學業,這些獎學金大多數是為攻讀研究生提供,一般需要提前 1 年向有關的機構提出申請。還是英語的發源地,在英國學習,除了在自己的專業上能夠學到世界最領先的知識,同時,由於隨時隨地都生活在英語世界中,到處都會有充分的機會練習並運用。
望採納謝謝
『肆』 英國的大學學習累嗎
英國大學學習壓力還是不小的,英國大學課程雖短,但是相對於其他國家,學術要求更為嚴格。
英國大學的學業競爭從大一開始就開始了,大一升大二的通過率排行榜中,牛津劍橋、皇家音樂學院等學校常年位於前列
千萬別以為,牛劍通過率高,就意味著名校好升學。這只能說明這些學校的學生夠拼,夠努力。每天跑圖書館,課堂宿舍兩點一線,朝九晚五讀書鑽研可能是常態。應該說,英國幾乎所有的Top20名校都是這樣的學習狀態。
再來看通過率排行榜倒數的那些院校,這些學校大一升大二的通過率都經常低於86%左右,意味著十個人中至少有一個人沒辦法升上大二。排名最後的學校的數值甚至有四分之一。桑德蘭大學和倫敦城市大學等名校也常年在列。
當然,不同的專業的學習難度和學術嚴格程度不一。計算機專業的掛科率穩居榜首,常年高達10%-11%左右。這點大家應該毫不意外。緊隨其後的分別是廣告、農業、藝術、建築師以及商科。而最容易通過的是歷史、語言和葯學。
而根據此前THE進行過的一次調查研究表示,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大學生每天做夢都會夢到學校相關的事情。
這份調查抽取了1,331名大學生的樣本,通過問卷了解他們的睡眠習慣和睡眠質量相關的問題。其中,大約84%的受訪學生表示,自己飽受與學校相關的噩夢困擾。
其中,被提及最多的噩夢根源是:
考試遲到,沒能參加考試,沒能完成考試
考試掛科,沒拿到學位
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
個人健康,牙齒疼,頭發脫落,精神壓力
學生貸款
大約69%的學生表示自己平均每晚睡7個小時。但74%的學生坦言,為了學習,作業和考試而經常熬夜。有41%的學生承認在講座或研討會上至少睡著過一次。當被問及考試期間的睡眠問題時,有69%的人表示他們的睡眠在這段時間和之前都受到了負面影響。
由此也能看到英國學習的壓力還真是不小的
『伍』 去英國留學的優缺點
一、享譽全球的高質量教育水準
英國教育制度歷經數百年的發展,以高水準的教學質量而名揚四海。科教方面,英國曾得過 90 次諾貝爾獎;很久以來,英國的大眾傳媒都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在金融領域,倫敦貨幣市場的交易量比紐約和東京的總和還大;英國的時裝在國際上久負盛名;而英國歷史悠久的藝術遺產為所有留學的人提供了世界獨一無二的文化氛圍。
對於到英國留學的優點與缺點都應該要理智看待。要學會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去分析到底英國如何選擇,作出合適自己的選擇。
『陸』 英國大學生的生活是怎樣的
英國生活費因地區不同而不同:
一般來說,在英國的生活消費部分主要包括:衣、食、住、行、醫療保險及個人消費。英國官方給出的生活費用,一般是分為兩種:倫敦地區和非倫敦地區。倫敦地區的生活消費大概在810英鎊的樣子/月,非倫敦地區的生活費用大概在610英鎊/月。因此,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皇家霍洛威大學等倫敦地區就讀的同學,生活壓力較大。
英國生活費因人而異:
由於每個到英國的學生的生活方式不同,因此花費也各不相同。如果學生住校內,一般每周租金在60-90英鎊,而倫敦地區則要高出10-20英鎊的樣子。如果學生在當地租房,花費相對要、低一些。生平均每月用於食物的花費一般是110英鎊。其他諸如交通和零用,每月130英鎊是平均的開銷。由此大概推算出,通常中國生9個月的生活費大約在4500英鎊-5500英鎊。
學費這件事,真心分地區的。其實合理的演算法是按周算,基本住宿是110-130英鎊一周,更便宜的會相對比較住的委屈。生活費自己做飯相對便宜。總體費用控制在一周200英鎊左右差不多。倫敦地區住宿費150-200不等。生活費用這塊再算差價。也就是說其實吃啊花不了太多錢的。主要是住宿大頭+學費。所以非倫敦地區,一個月基本900英鎊,倫敦基本1200-1500左右可以過的比較爽了。
20w~35w 本科和研究生沒差太多
英國本科學費是根據學校的差異,地域的不同而定的。學費因專業的不同也會有較大的差別。一般來說,文科學費較低,為8000–10000英鎊/年;商科9500–12000英鎊/年;理科較高,為12000-15000英鎊/年;醫科更高,為13000– 20000鎊/年-
英國本科學費是根據學校差異,城市不同、專業不同而有較大差別。一般來說,英國的學費是以每年5%的速度遞增,所以學費一年比一年貴。英國本科學費除部分商科、傳媒和醫學類較高以外一般平均每年摺合成人民幣在12萬到18萬之間,加生活費等一年費用大概在30-35萬左右。
英國生活費
在英國,生活費因地區差異較大倫敦周邊地區,以及牛津,劍橋的生活費較高,約為10000英鎊每年。但是,並不是所有大城市的物價都很高,比如伯明翰,曼徹斯特,利物浦都還算是比較便宜的,在6000英鎊左右。
英國獎學金
英國的獎學金很少,一般是排名比較靠後的大學提供1000-2000英鎊左右的獎學金;獎學金申請要綜合參考學生的學術背景,個人陳述,雅思成績等因素。
英國打工
建議以學習為主,適當可以累積一些工作經歷;學生簽證一周不超過20個小時的打工時間,假期不限打工時間,每小時最低的工資標准6英鎊左右。
『柒』 為什麼大部分留學生在外讀書都很吃力
學習壓力大 熬夜現象普遍
絕大多數海外學子都反映,到國外讀書,會有接連不斷的考試、測驗和作業,要拿到A的成績,就要保證在每一次作業和考試中都不能有太大的失誤。「我剛到國外時,除了學習專業課程,還在同時學習語言,每天都有上不完的課,非常累。而且國外的大學會要求學生組成小組,共同完成報告,然後在課堂上發表演講。這就需要在課下花大量的時間准備。因為是和韓國學生合作,而那時我的韓語又不過關,所以每次都壓力很大,生怕自己拖了小組的後腿。」就讀於韓國高麗大學的許致鑫說道。
劉璇就讀於英國德蒙福特大學。她說:「英國的大學很注重專業課程的學習,需要完成很多專業論文,而且時間緊、任務重,往往一篇論文剛交上去就要馬上准備下一篇。學校在論文格式、引用率等方面都有著嚴格的規定,我們經常泡在圖書館查資料、寫論文。」
學子在留學期間會有很多不得不熬的夜。「我經常熬夜,不是在寫論文,就是在准備展示。」劉璇說。
就讀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建設大學的王昊瑜說:「馬來西亞是一個節奏相對較慢的國家,晚上一兩點的時候,學校門口大排檔前還會有很多人,生活很閑適。」熬夜對自身會造成一些不良的影響。「熬夜對我的致命影響就是記憶力明顯下降。以前我的記憶力很好,大人們都誇我是『聰明寶寶』,現在很多事情轉身就忘了。所以我現在根本不敢熬通宵。」王昊瑜說道。
生活交流有壓力 孤獨沒朋友
學子獨自到國外讀書,許多事情都要依靠自己。初到國外,一時難以適應陌生的環境,容易產生孤獨和失落感。許致鑫說:「留學前我雖然學習了韓語,但是和當地人面對面交流還是會怯場。另外飲食上也不習慣,韓國飯菜多冷多辣、少油少肉。開始有一周左右我都吃不下飯,瘦了很多。」
在國外,學子身邊沒有深交的朋友,加上陌生的語言環境和文化環境,一時難以進入別人的社交圈,容易產生自卑感和被邊緣化的感覺。劉璇分享道:「我剛來到國外,人生地不熟,也沒有交通工具,天天下課後就在屋裡待著,特別難受。那時我也沒有朋友,到了晚上自己偷偷躲在被窩里哭,覺得很孤獨,特別特別想家。看到同學三三兩兩地結伴走在校園里,我就會特別羨慕,也很想念國內的朋友們。」
關注身體健康 學會緩解壓力
在外留學,身心健康是本錢。面對學習、生活上的不適應,難免會有很多壓力。劉璇說:「作為普通工薪階層家庭的學生,不想辜負父母的期望,學習任務沒有完成就會在圖書館加班。有時候吃飯也比較簡單,為了省事兒、省時間,常常吃方便麵或掛面。」
有調研發現,44.9%的青少年留學生表示,在留學過程中感到孤獨。面對學業、社交等方面出現的問題,不少學子常常陷入煩躁、孤獨、壓抑等情緒中。「自己一個人在國外會有很多的壓力,我情緒不好的時候,通常會哭一場,發泄一下。」劉璇說道。面對壓力,學會自我調適,化解消極情緒是很重要的。許致鑫說:「我在情緒不好的時候會去做運動,運動可以化解郁悶,讓人暢快很多。也可以窩在家裡休息,放鬆一下。」
另外,如果在國外生病,及時就醫很重要。而有的學子會因為醫療費用高而不去醫院。王昊瑜說:「一方面我在國外沒有醫保,醫療費很貴;另一方面怕家裡人擔心。所以每次回國都會去醫院做一次全身體檢。父母不強求我們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但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所以,留學在外,想方設法保證自己的身心健康,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負責。
『捌』 英國一年碩士學習壓力大嗎
英國一年制碩士,向來以含金量高、時間成本低吸引著全球各地的學子。然而,時間短是一把「雙刃劍」,如此短的時間獲得全球通認高含金量的文憑本來是個矛盾體,是的,隱藏在背後的,是緊湊的課程,不算低的淘汰率。
赴英讀碩的中國學生,由於語言運用能力的不足,中英教學方式的差異,通常需要1-3個月去適應全英文的課堂和教學模式,正是由於不適應,加大了學習的難度,如此緊張的課程安排,不允許由於適應問題造成課程耽擱或者跟不上進度,因此,縮短適應時間才是提升碩士學位獲得率的關鍵。
赴英讀碩的同學,可選擇現在國內讀英國碩士預科,提前適應英國的學習節奏,掌握讀碩所必須具備的能力。該項目學生在海外畢業率高達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