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984年英國和哪個國家打仗
貌似沒有,倒是在1982年和阿根廷打了一仗,也就是馬島戰爭。
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簡稱馬島戰爭,戰爭時間1982年4月2日-6月14日。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人登陸南喬治亞島並升起國旗。4月2日,加爾鐵里總統下令出兵佔領馬島,馬島戰爭正式爆發。1982年6月14日,阿根廷投降。英軍在六月二十日重奪南喬治亞與南三明治群島並接受當地阿根廷軍隊的獻降;馬島戰爭參戰雙方正式停火。
長達七十四天的馬島戰爭共有死亡數字255名英軍、649名阿軍、三名福克蘭居民。
另外一直持續的戰爭倒是有三百三十五年戰爭(僅僅是宣戰,卻沒有任何人死傷,也沒有放一槍一彈,至1651年開始於1986年結束的英國錫利群島與荷蘭共和國之間的戰爭)。
『貳』 英國和愛爾蘭打仗是怎麼回事
1707年合並的,都統一三百來年了,但是在愛爾蘭還是有自己的議會。
『叄』 英國的哪部分總打仗
英格蘭地區,
『肆』 經常發生戰爭的國家
1、中東地區,現在主要有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的伊斯蘭國恐怖組織,葉門的極端組織以及沙特和埃及等國境內的恐怖組織。特別是伊斯蘭國組織已經成為一個跨國恐怖極端組織。從廣義上來說,泛阿拉伯地區的敘利亞也處於戰亂中。
2、非洲地區,確切說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有些國家國內斗爭不斷,而且突然發生突然結束,外人毫無規律可循。但是近期非洲的戰亂恐怖組織也在增加。以活躍在奈及利亞的「博科聖地」為代表的恐怖組織嚴重危害當地以及周邊國家安全。
3、烏克蘭。烏克蘭沖突,是由烏克蘭親美勢力,幕後美國政府支持下演變的示威運動,後通過街頭抗議活動,以及烏克蘭軍方倒戈,由俄羅斯扶植的烏克蘭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逃亡俄羅斯。
4、中美洲地區,比如海地、哥倫比亞、墨西哥等地,販毒武裝和國內正規軍天天打仗。
(4)英國哪裡總打仗擴展閱讀:
2018年敘利亞當地4月14日凌晨,美英法聯軍動用航母、艦船和飛機,對敘利亞進行「精準打擊」。
美國:約100枚導彈打入敘境內
美國軍方透露,至少一艘位於紅海的美軍戰艦參與了打擊行動;B-1B轟炸機參與行動;約100枚導彈打入敘境內。
英國:四架「狂風」+四枚「暴風影」
英國國防部消息,英國皇家空軍的四架「狂風」戰機當天各攜帶一枚「暴風影」巡航導彈參與行動。
法國:海空雙線發射巡航導彈
法國國防部公布的視頻顯示,位於地中海的一艘法國戰艦向敘境內發射了巡航導彈。與此同時,「陣風」戰機也從法國本土基地起飛參與了打擊行動。
『伍』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和那個國家打仗最激烈說一下雙方交戰的具體過程,一定要詳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英國威脅最大的是德國。
不列顛空戰
簡介
在納粹德國佔領法國後,希特勒便著手對付歐洲北部的英國。德國為了避免與英國開戰,於是在1940年6月向英國發出妥協的要求,但最後遭到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拒絕。因此,德國制訂了針對英國的海獅計劃,務求對英國進行登陸作戰。作戰擬訂以步兵登陸英國南部,並深入及佔領倫敦,切斷其與外部的聯系,從而一舉佔領英國。但此次作戰需要首先殲滅英國的空中力量,以保障登陸行動的順利。因此,德意志帝國元帥戈林便受命殲滅英國的空軍。希特勒及德國最高統帥部把此次行動的最早日期定於8月5日,代號為「鷹襲」。在8月6日,戈林才把進攻日期正式定於8月12日,名為「鷹日」。然而,因為英國南部天氣不穩定,因此德國空軍才於8月13日發動對英國的空中攻勢。
過程
1940年在倫敦上空的HE111轟炸機 8月12日,德國轟炸機襲擊英國沿岸的雷達站,其中六座遭嚴重破壞,一座全毀。8月13日,英國南部天氣依然不穩定,戈林仍決定發動空襲,德國空軍開始突襲英國本土,計劃殲滅英國的空軍基地及雷達站,以及消滅英國空軍的主力:颶風戰斗機和噴火戰斗機。但護航的德國戰斗機沒有起飛,只有少數戰斗機隨行。在英國南部惡劣天氣的影響下,而英國亦使用新研發的雷達拹助,再加上護航戰斗機不足,使得德國空軍在這一天遭到了失敗。
德國在鷹日行動中損失了合共47架飛機,而英軍只損失了13架飛機。
自此,英德的空軍不斷在英國的空中交戰,雙方亦傷亡慘重。至8月28日晚,德國對英國城市利物浦發動轟炸,造成英國大量平民傷亡。後倫敦被轟炸的慘景來,英國皇家空軍開始對德國進行反擊,在8月下旬接連轟炸德國首都柏林。德國為了對抗皇家空軍的夜襲,便於9月初發動對倫敦的空襲,雙方原先遵守不攻擊對方城市的默契自此打破。
結果
德國空軍無法摧毀英國皇家空軍,也無法掌握英國南方,海峽沿岸的制空權。過了10月之後,登陸英國本土計劃因為天候與海象的關系已經無法執行,德國也必須暫停作戰進行整補,准備下一階段對蘇聯的作戰。因此登陸英國的海獅計劃終止執行,對英國地面目標轟炸改為以夜間為主,大規模對英國的空中行動在此時劃上休止符。
影響
由不列顛空戰中被轟毀的建築於德國空軍無法完成奪取制空權的計劃,登陸英國,迫使英國政府投降或者是於德國合作的意圖也就無法執行。德國空軍損失超過兩千名空勤人員和將近兩千架各類飛機,雖然不至於影響到整體的實力,但是對於資源非常有限的德國來說,這些損失在對蘇聯開戰之前也無法完全恢復。
德國喪失在政治上與英國和談的機會,也無法解決英國在大西洋與地中海戰場可能的威脅,雖然短時間之內英國只能以戰略轟炸的型態對德國本土施加壓力,藉由美國的協助,英國能夠阻止義大利與德國在北非的計劃,也保留反攻歐洲本土最大的基地。
同時,在心理因素上,英國暫時擋下德國進攻的銳氣,也打破德國空軍在開戰初期全勝的戰績,讓英國的士氣得以在歐洲大陸連番挫敗之後有稍微恢復的機會。
『陸』 英國與法國歷史上打過多少次戰爭 包括殖民地戰爭
英國與法國在中世紀到19世紀初,一直都是宿敵。他們打過的戰爭大大小小幾十個,我就說說我知道的幾場大戰爭。
第一次;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年。起因是因為法國國王查理四世死後無嗣,而英王愛德華三世要以近親的身份繼承王位,結果腓力六世繼承王位,英王繼而向法國宣戰,而此時英國早已經擁有法國半壁江山了。這場戰爭出現了最先進的武器:大弓。英軍用這種武器大量射殺法國騎士。當時論人口來說,英國遠遠少於法國。但一直到出現聖女貞德解救法國之前,在100年間的戰爭中,英國可以說是百戰百勝。
第二次:奧地利王位繼承戰是歐洲兩大聯盟為爭奪奧屬領地,因奧地利王位繼承權問題而引起的,它於1740—1748年以中歐為主要戰場展開。奧皇查理六世於1740年10月20日死後無嗣,其長女瑪利亞·特蕾西亞承襲父位。查理六世死後,普魯士、法國、巴伐利亞、薩克森、西班牙、皮埃蒙特、撒丁、那不勒斯王國拒絕承認瑪利亞·特蕾西亞的繼承權,而奧地利、英國、捷克、匈牙利、荷蘭、西里西亞、俄國從其各自的既得利益出發,則全力支持瑪利亞·特蕾西亞的繼承權。由此而爆發了長達8年之久的由兩次西里西亞戰爭所構成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其中英法在比利時、殖民地和大海上進行戰爭。
第三次歐洲七年戰爭(英法七年戰爭),又有第一次世界大戰之稱,1756~1763年。這是一場殖民爭霸戰爭。英國自始自終就是法國的宿敵,而法國也是英國宿敵,英國一直都在大陸尋找盟友一起對付法國。英國的盟友在1700年前後都是奧地利,而普魯士要在中歐的崛起,最大的敵人就是奧地利。戰爭不可避免。當奧地利人正忙於和普魯士戰斗時,他們對法國的關注自然沒那麼強了,而英國看他們的盟友真在忙別的事情是,英國人決定從新找一個盟友。他們找到了同樣對法國有矛盾的普魯士王國。於是歐洲變成了一個火葯桶,而普魯士新的國王將成為那個火星。而奧地利和法國拋棄前嫌,要做好基友。腓特烈二世即位沒幾個月,就向奧地利宣戰,進攻西里西亞地區。隨後法王路易十五向普魯士宣戰,英國向法國宣戰,俄國早已垂涎歐洲大陸,與法奧結盟宣戰普魯士。這是主要戰爭國還有不少小國,其中就有漢若威王國是幫英普的,其他還有好多就不說了。
這是歐洲局勢,在美洲:法國與英國上演了殖民戰爭,法國失去了加拿大和俄亥俄地區。在亞洲即印度次大陸:英國在海上以少勝多並在陸上突擊法軍據點,法國在印度元氣大傷,法軍被迫轉為守勢,與孟加拉將軍結盟。在決戰時,英國買通了孟加拉將軍,英軍將領羅伯特 克萊武率領英軍進攻法軍陣地,孟加拉將軍拒不出戰,直到英軍攻下法軍陣地,擊敗法軍。七年戰爭結束後法國僅在印度保留幾個港口。
第四次,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1775年4月,馬薩諸塞總督兼駐軍總司令托馬斯·蓋奇得到一個消息:在距波士頓不遠的康科德鎮上,有「通訊委員會」的一個秘密軍火倉庫。蓋奇立即命令少校佛朗西斯·史密斯和約翰·皮特凱恩率800名英軍前往摧毀,以挫傷民兵士氣。部隊連夜出發了,4月19日凌晨,他們來到了離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莊--萊剋星頓。在途中英軍遇到了幾十名民兵,英國軍官勸他們不要和自己的祖國戰斗不要受到蠱惑反抗國王。。。就在民兵准備繳械時,一個民兵向英軍開了一槍,導致了戰斗,英軍打敗他們後來到目的地發現軍火被轉移了,就在這時後面出現了上百名民兵,英軍死傷慘重突圍出去(這些是殖民地列兵,不是歐洲的線列步兵)。 在與英軍的歷次交鋒中,屢敗屢戰,終於在一次戰斗中重創英軍,告訴了世人美利堅人民獨立的意志。法西荷等國看到了希望於是幫助美國獨立,在法國王室陸軍的幫助下,打敗了英國。
第五次:拿破崙戰爭1799—1815年。拿破崙執政(1799—1804)和拿破崙一世帝國(1804—1814,1815)時期,法國資產階級為了在歐洲建立法國的政治和經濟霸權,同英國爭奪貿易和殖民地的領先地位,以及兼並新的領土而進行的戰爭。這些戰斗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是在侵俄戰役慘敗後,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
關於你們說的二戰的英法戰爭可有可無,主要對手是德意,在亞洲是日本,和法國的作戰除了馬達加斯加島戰役就沒了,英國害怕日本在維希政府控制下的馬達加斯加建立潛艇基地才打的,打了了幾個月(包括從英國調兵去那裡的時間),法軍投降。在北非除了和德意作戰,在後期登陸阿爾及爾的計劃還沒實施,北非的維希政府就投降了。歐洲大反攻,諾曼底登陸成功後打到法國南部,法國維希政府立刻投降。但二戰還是有法國人打德國的,法國的一個組織『自由法國』由戴高樂將軍領導,還創立了精銳的柯菲爾突擊隊(綠色貝雷帽)
仔細看的人會知道我沒有抄襲
『柒』 歷史上英國和多少個國家打過仗
英法百年戰爭
英德兩次世界大戰
英美獨立戰爭
英中鴉片戰爭
英日本,芬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 第二次世界大戰
英義大利世界大戰
英西班牙無敵艦隊海權爭霸
英葡萄牙
英奧匈 土耳其 第一次世界大戰
英朝鮮 朝鮮戰爭
英阿根廷 馬島戰爭
英法侵略埃及戰爭
英美對伊拉克 阿富汗戰爭增
英國印度殖民戰爭
英國 緬甸 伊朗 殖民戰爭
英 俄國克里米亞戰爭
英國蘇丹殖民戰爭
英 荷蘭 三次海上爭霸戰
英法西對墨西哥侵略戰爭
『捌』 世界上哪些國家經常打仗
這個得區分,一類是主動的,一類是被動的。
主動的一般都是超級大國或者區域強國:例如美國、法國、英國等;
被動的一般都是被大國主動國內局勢的:例如利比亞、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等。
『玖』 聽說英國打仗了.....英國在打哪個國家....還是謠言呢
打利比亞呢 不過 英國不是主力
『拾』 歷史上 英國與俄國之間發生過戰爭么
英國和俄國在(1853年10月20——1856年)發生過一次戰爭,史稱克里米亞戰爭。
公元1853年,為爭奪巴爾干半島的控制權,土耳其、英國、法國、等先後向俄國宣戰,戰爭一直持續到1856年,以沙皇俄國的失敗而告終,這就是克里米亞戰爭。
(10)英國哪裡總打仗擴展閱讀:
當時奧斯曼帝國國力衰落,俄國認為這是擴大自己在歐洲勢力的絕好機會,尤其是它獲得一個通向地中海和佔領巴爾干半島的好機會。
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干半島上的統治此時顯然搖搖欲墜,而俄國則爭取獲得對恰納卡萊海峽和伊斯坦布爾海峽的控制。英國和法國反對俄國的擴張,它們不希望俄國獲得這些戰略要地,以維持英法他們自己在東南歐的勢力和利益。
俄軍開入多瑙國家。1853年10月16日,奧斯曼帝國向俄羅斯宣戰。1854年底英國和法國對俄羅斯宣戰,戰爭升級。1855年1月16日,皮德蒙特-薩丁尼亞加入戰爭。1855年9月3日,英法聯軍在圍攻349日後佔領塞瓦斯托波爾。俄軍戰敗。
1856年3月30日,奧斯曼帝國、俄羅斯、薩丁尼亞、法國、英國、奧地利和普魯士簽署巴黎和約正式結束克里米亞戰爭。俄羅斯放棄佔領地區,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得到各國保證,黑海內不得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