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外科醫生都是干什麼的
通俗點講,外科醫生是以手術為主要手段來治療疾病的醫生。
現在分科很細的。常見有,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骨科,肛腸外科,肝膽外科。大的醫院會更細。
❷ 整形醫院上班是什麼感受
感覺在其他人的眼裡,在整形醫院上班的都是整容臉。經常會被別人問到是不是因為想整形才去上班的,感覺無奈極了。醫院規模非常大,人也特別特別多,來往患者大部分都是女性。
❸ 「整形外科主治醫師」在自家門診整形竟然身亡!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初步的檢測結果顯示是因為麻醉措施不當,所以才引發了事故。隨著醫美的爆火,大家現在在街頭小巷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醫療美容機構。這些私人的醫療美容機構有一些是全國連鎖的大品牌,而有很多都是小門診。像這一類小門診所聘請的整容醫生其一般不具有高學歷,這也就代表著他們在上崗之前並沒有經過系統的長期的培訓。
專業的麻醉師能夠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作出准確的麻醉方案,在整個手術的過程之中也會隨時觀察患者的情況。如果說不具備這樣專業能力的麻醉師,私自給他人進行全身麻醉的話,那麼是極容易引發危險的。就像這一各整形外科的主治醫生一樣,在麻醉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最終搶救無效。
❹ 英皇整形怎麼樣
很好,之前去北京英皇做項目了,給我手術的醫生是王院長,前一天就去面診好了,王院長給我設計了一套方案,是填充太陽穴還有蘋果肌、額頭。我臉頰兩側和下巴的肉肉比較多,我要求給我吸脂。
然後臉上的帶著如圖那個東西,第一天臉還是腫的,醫生說現在是腫脹期,耐心等待就好消腫自然的,又叮囑了一些注意事項我就出院了,現在我也成了大美女了。
❺ 為何醫生舉著雙手進手術室背後其實是醫療無菌術的發展史
我們看電視劇時,涉及手術橋段,往往會發現醫生進手術室時的鏡頭所差無幾:一身素凈的手術服,口罩帽子,雙手舉在胸前,齊刷刷進入手術室,比如這樣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醫生雙手不能自然下垂或擺放在其他位置,而必須是胸前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答案在文末),讓我們先從浩浩盪盪的醫學史中,挖取其中的冰山一角,聊一聊無菌術的發展史吧!
恐怖時代
在19世紀以前,外科手術中還沒有普及麻醉和無菌操作,那簡直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時代。以剖腹產手術為例,由於醫生們的頭腦中根本沒有消毒和無菌的概念,剖腹產簡直就是母親的鬼門關,很少有母親成功存活的記錄。
消毒概念誕生
1865年,一位小男孩被馬車撞傷,斷裂的脛骨從傷口中穿出來,情況非常嚴重,外科消毒手術之父——英國外科醫生約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幫小男孩把骨頭接上之後,又用浸過亞麻籽油和石碳酸(苯酚,一種消毒劑)溶液的綳帶包紮傷口,最終手術成功。由此開始, 消毒、防腐的概念真正進入醫學史 。然而,在李斯特提出外科消毒手術之後的幾十年裡,有一個問題卻一直被忽略掉了,那就是手術室的空氣凈化問題。
潔凈手術室的誕生
直到20世紀30年代,人們才開始意識到空氣可能是手術感染的來源 。20世紀60年代,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先驅,英國醫生查恩利(John Charnley)在給患者進行髖關節手術時,為了避免深度傷口感染, 首次使用了世界上第一個超凈通風系統,使得手術台變成一個相對無菌的清潔區,將術後感染率從10%降到了0.2% 。
1966年,世界上第一間層流潔凈手術室在美國的巴頓紀念醫院設立。隨後各個國家的潔凈手術室先後建成,我們國家的潔凈手術室在80年代時也開始出現。
百級層流手術室,潔凈最高級別
根據空氣清潔程度,層流清潔手術室也分為不同的級別,比如100級、1000級、10000級,數字越小,代表空氣的潔凈程度越高。
百級層流手術室,潔凈之最,堪稱太空實驗室標准 ,採用空氣潔凈技術對微生物污染採取程度不同的控制,以達到控制空間環境中空氣潔凈度適於各類手術之要求;並提供適宜的溫、濕度,創造一個清新、潔凈、舒適、細菌數低的手術空間環境,使病人在手術時組織受到盡可能少的損傷,並大大減低感染率。
雲杉雲里醫院百級層流手術中心:打造手術安全,提高手術質量
雲杉雲里醫院立足於客戶角度,斥巨資打造了4間百級層流手術室,其中一間為正負壓手術室,手術室內恆溫、恆濕、恆壓,潔凈、舒適、無菌,可有效消除空氣懸浮物污染對手術病人的危害,滿足各類手術的各種不同要求,嚴格杜絕由手術環境導致的手術感染,最大限度提高手術質量,使客戶在手術時有效減少醫源性感染,術後能更好、更快的恢復。
● 設施齊全、設備先進
手術間配備了國內先進水平的數字化系統、麻醉和監護設備(深圳邁瑞)、 宮腹腔鏡系統(德國KARL STORZ)等各類先進設備。
可開展的手術包括:普外科(例如疝修補術、闌尾切除術、膽囊切除術等)、婦科(例如子宮附件切除術、輸卵管通液術、宮腔及宮頸手術等)、泌尿外科(例如包皮環切術、泌尿系結石手術等)、骨科(包括脊柱、關節、骨盆、四肢、手足創傷等)、口腔科、整形外科等科室的多種傳統術式和微創手術,以及減重手術等。
● 打造手術共享平台,整合優質專家資源
共享國際一流的手術設備,共享龐大名醫專家庫,從而幫助客戶快捷獲取權威診療意見、盡快獲得名醫手術治療、快捷安排住院等,縮短就醫流程,提高就診效率。
最後,我們再回到文章一開始的那個問題:為什麼醫生進手術室都必須把手放在胸前呢?
我想,此時你已經明白了,是因為手術室里的單向空氣流動,胸前的位置是相對無菌的。所以為了保持消毒後的無菌狀態、盡量減少手術感染,醫生們必須要把手臂放在胸前。從這一細節我們也可窺見,手術對「潔凈、無菌環境」的要求有多麼嚴苛。
❻ 整形醫師需要什麼資格證
整形醫生是正規的執業醫生,具有專業資格證主要有《醫師資格證》《執業醫師證》和《醫學美容主診醫生資格證》,是外科醫生的一個小分支。整形醫生主要從事外科創傷修復,乳房豐胸、臉部五官整形和吸脂減肥等外科整形項目。
根據《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第十一條,負責實施醫療美容項目的主診醫師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執業醫師資格,經執業醫師注冊機關注冊。
(二)具有從事相關臨床學科工作經歷。其中,負責實施美容外科項目的應具有6年以上從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關專業臨床工作經歷。
(三)經過醫療美容專業培訓或進修並合格,或已從事醫療美容臨床工作1年以上。
(四)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6)英國軍隊醫院整形醫生是干什麼的擴展閱讀
愛美者去醫院做整形美容,都應先確認相應醫生的專業資質:《醫師資格證》《執業醫師證》和《醫學美容主診醫生資格證》(外國醫師來華短期行醫還必須取得《外國醫師短期行醫許可證》)。一個正規、專業的整形醫院,一個有豐富臨床經驗的整形醫生,都要有自己比較典型、比較成功的手術案例。
整形機構是必須按衛生部標准(《美容醫療機構、醫療美容科(室)基本標准(試行)》衛醫發2002103號)由高到低可分為:整形美容醫院、門診部、診所(科室)。
❼ 軍醫是干什麼的
軍醫是負責軍人健康維護、疾病及意外預防等事務的軍職人員。軍醫都是受過專業醫療訓練,能夠與一般的單位隨行,於戰爭中為軍人隨時隨地進行醫療事務。
軍醫在不同國家的部隊里有其官方的特別名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稱衛生兵或衛生員、台灣的中華民國國軍稱軍醫為「醫護兵」或「醫官」。在美國陸軍,軍醫稱「68W」。在美國海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里,稱為海軍醫務兵。在英國陸軍里,軍醫稱為作戰醫療技術兵,隸屬皇家陸軍醫療隊。在大韓民國國軍里,稱為「醫務兵」(의무병)。
(7)英國軍隊醫院整形醫生是干什麼的擴展閱讀
包括軍醫在內的所有擔任戰地救護任務的人員,均需要在左臂佩戴有紅十字或紅新月標志的防水臂章,以保護他們的安全。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歐洲戰區中,同盟國與納粹德軍有一種不成文的禮節,雙方都不會故意向正在進行醫務的軍醫開火。此禮節,於大戰後引入了《日內瓦公約》。但在太平洋戰區卻截然相反。日軍的政策把軍醫當作主要攻擊目標,這迫使盟軍陣營的軍醫在隨軍時脫掉臂章。此外,美國海軍陸戰隊時常為了迷糊日軍,改用其它的稱呼來稱呼軍醫。
蓄意向無威脅的軍醫開火是一種戰爭罪,大多的軍醫都會攜帶著最少的附帶武器,例如手槍及匕首等。常見的個人防衛武器是非全自動的步槍、卡賓槍或沖鋒槍等。軍醫可以裝備武器,然而功能一般只是限時防守己方以及自衛。如果軍醫使用武器用作進攻,或者攜帶進攻性武器,如狙擊步槍、機關槍和擲彈筒等,軍醫會自動失去《日內瓦公約》對軍醫的法定保護。
❽ 現在的整形醫生非常賺錢,為什麼科室里的醫生卻很少轉行
1、整形行業迎來了寒冬。之前整形醫生的門檻比較低,無論一個整形醫生的技行不行,都不愁找不到工作,那時候就很多人蜂擁而去當整形醫生。現在這個行業已經處於飽和甚至是封頂的狀態了,技術或者運氣不好的醫生都會被淘汰。現在整形醫生之間的競爭變大了,醫美機構之間的優勝劣汰越來越激烈。
6、整形醫生平均薪資降低。之前整形醫生少,物以稀為貴,他們的身價很高,現在行業封頂了,整形醫生的平均薪資也在降低。改行需要三思。
❾ 醫院戴花帽子的護士是幹嘛的
醫院戴花帽子的護士也是普通的護士,沒有職責之分。主要是為了顯得比較活潑,親和力較強,緩解患者緊張情緒。
行業人士都知道,看護士帽子的顏色和類型就能看出一個護士的級別,怎麼根據區分級別,不同的護士帽子有代表了什麼給大家講一下。
一般情況下,普通護士的帽子是沒有橫杠的,護士長級別的有一條橫杠,兩條是科護士長。屬於護理部主任級別的護士帽子邊上有斜杠,一條是護師,兩條是主管護師,三條是副主任、主任護師。
不同顏色的護士帽子代表的科室也不同,醫院習慣性的把內科、外科的護士帽子和衣服統一為白色。粉色代表著兒童的甜美、溫柔和純真,於是醫院會把兒科的護士帽子和服裝統一為粉色。我們也時常在急診科、門診科看到護士戴的帽子是綠色的。
❿ 一篇文章帶你了解中外整形這點事!
你以為現代人為了美已經瘋狂?其實不是,早在兩千多年前,醫美的狂熱粉絲就已經出現。
古印度的醫學在整個世界上都是出名的,而世界上發現最早的整形外科手術就誕生於印度。
因為古印度人太愛美了,對於自己的耳朵和鼻子更是要求甚高,原來是因為古印度人相信,耳垂長的人不但能夠降妖除魔,還能贏得更多異性的青睞。所以,很多印度小孩剛生下來,就會被家長找來專業醫生「打孔」,然後便將消毒後的軟布塞到孔里,然後每隔三天就要換更大的布,確認不會感染後便塞上木環和鉛墜,長此以往,耳部的皮膚就會越拖越長.....
整形手術不光應用於日常生活,在刑罰中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據可靠資料記載,最早的整容手術是鼻整形,發生在公元前500年的古印度,外科鼻祖「妙聞」,為當時受過「劓刑」割掉鼻子的人進行了第一例鼻整形手術。
(阿萌想著,這印度人為了追求美,下手挺狠的~)
如果說這只能算是追求美做的「小項目」,那英國皇家陸軍醫療隊的吉里斯醫生上來就是大手筆!
1882年,吉里斯出生於紐西蘭南島的海岸城市——但尼丁,後來在英國劍橋大學的康韋爾凱斯學院學習醫學。一戰爆發後,吉里斯加入了英國皇家陸軍醫療隊,成為一名為國效力的醫生。
起初,他在法國布洛涅附近的一個叫維姆勒的地方服役,與一位名叫瓦拉迪耶的口腔頜面部專家合作,協助他做一些傷殘士兵下巴的修復工作。在合作過程中,吉里斯受到新生皮膚移植術的啟發,決心前往巴黎求學,求教於當時知名的外科醫師希波萊特·莫里斯廷。
在那裡,他目睹了莫里斯廷從病人臉部移除一個腫瘤,並用一小片來自下巴的皮膚填充其上的過程。吉里斯很快學會了這種方法,並發明了一種新的皮瓣技術。
真正決定他在整形外科的地位是在一戰爆發後的戰場上,吉里斯在戰壕里搭設臨時手術台為當時只有27歲的英國皇家海軍重炮手沃爾特做皮膚移植手術,因為重炮手沃爾特被嚴重毀容,只能植皮。
吉里斯從沃爾特的肩膀切下一塊皮膚,移植到血肉模糊的臉上,完成了面部修復。後來,英國整形外科醫生協會檔案管理員及外科醫生羅傑·格林將這台手術定義為現代醫術意義上的首例皮瓣整形手術,他也因此被稱為「整形手術之父」。
戰爭還沒完全結束,他就開設了一家專門的面容修復醫院。
為被戰火毀了面容的戰士進行上萬場手術,修復了許多鼻子與下巴。因為戰場環境,他只考慮了恢復和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這也是整容術用於正畸,較大規模的一次。
因此他就是在醫學史上被譽為「整形外科手術之父」的哈羅德·吉里斯,也是主導整個整形外科思想的奠基人。
相信大家看完這個故事後和小魔一樣,雞皮疙瘩掉了一地。小魔才知道原來醫美最早誕生於槍炮無眼的戰場,那又是如何被「玩壞」的呢?
一戰後,整容術開始不正經。
小魔從當時的法庭記錄中找出為了修正鼻子畸形,竟然往鼻子中注入石蠟,由於醫師使用揉捻塑形的手法不當,所以造成的效果不好,要不記錄也不會只存在於法庭記錄了,其實,發展到當時,說到底就是了「正畸」。
當時,雖然戰爭結束,也不需要為傷員做面部恢復的手術了,但是人們的審美已經發生改變,尤其是在美國,又大又扁的鼻子被視為醜陋一族,隆鼻手術應時而生迅速躥紅,美國約翰·羅伊就是當時隆鼻術的醫生代表,這也代表了醫學類美容是可以被世人所接受的。
到20世紀時,風靡一時的明星們已經開始在自己的臉上「動刀子」了,比如音樂巨星——邁克爾傑克遜、性感代名詞——瑪麗蓮夢露、德國歌手演員Marlene Dietrich......
在1901年的英國雜志上,德瑪變臉公司(Derma Featural)宣稱能夠修復鼻子畸形、招風耳與皺紋,一夜之間爆紅貴族朋友圈。那個時代,雖然每個人都覺得變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高昂的價格還是將絕大多數人拒之門外。要錢還是要面子,這一深刻的中式哲學問題,沒想到在遙遠的大不列顛引起共鳴。
而「錢和面子」這一哲學發源地的華夏大地上,美學的痕跡自然也隨處可見。
說了這么多,你是不是以為中國在變美這件事上從一開始就被落在後面了呢?並不是!這等好事,你認為國人會落於下風嗎?作為世界上最智慧的中國人在愛美這件事上從不含糊。
(歷史老師的碎碎念模式開啟......)
據說,50歲多歲的禹,眼角、額頭相繼出現細細的皺紋,他認為米為食糧能豐肌飽腹,搽在臉上有益無損,嘗試成功後,長年使用米粉敷面。因此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粉敷面」、「黛畫眉」盛極一時,美容項目也多了起來。原來禹才是美容本尊啊,眼角和額頭確實保養得好。
雖說女子地位古時候地位並不高,但是這不影響她們「臭美」啊~當時已經有面脂、唇脂、美眉、美發、葯物、針灸、食膳、氣功等美容項目供王公貴族的女眷們挑選。難怪古詩詞里的女子梳妝的畫面都那麼美,一舉一動中都有獨特的韻味,原來是有「法器」加持啊。
你沒看錯,在秦漢時期男性主力軍上台,擦脂抹粉都不在話下,不要驚訝,收起你的下巴,這時候的男性已經登台演出了,化個妝怎麼了呢~
到了晉朝的時候,人們已經難以滿足了,臉上開始修修補補,兔唇修復術這時就有了。
據《晉書·魏詠之傳》記載,荊州有位醫者專門修復兔唇,每次做完手術後,他都會告訴病人暫時只能喝稀飯,要少說話。
提起唐代美女,小魔能想起的就是李白的詩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首詩當時為楊貴妃而作,字里行間無不透露了楊貴妃的體態婀娜,風姿綽約......
早在盛唐時期人家早就有了對抗痘痘的方法了,記得看電影時,唐朝有種「兩頰點妝靨」的妝容,翻閱《普濟方》後,發現「兩頰點妝靨」可以用來治療痘痕,這種方法也被歸類到了整形手術中。
這類妝容的實質就是靨為酒窩,在這里靨也有痘痕的意思,女子在嘴角兩邊點紅點,形成假裝酒窩。
這下,就知道唐朝劇里很多主角臉上的兩個點作何解釋了。
兩宋時期,就已經專門有醫生研究關於美容養顏的處方了,這點可以從當時的古書古畫中尋得依據。
當時,也有了「裝義眼」,根據《南村輟耕錄》記載:杭州有位張存,小時候得病失去了一個眼睛,後來遇到一個巧匠,給他做了一個假眼,裝上後人們都分不出真假。
現代隆鼻術的前身就是「元代的鼻樑修補術」,關於這個技術,有專門的記載,根據《九靈山房集》記載,福建的將士陳君,打仗的時候臉被砍傷了。鼻樑上的傷口一直潰爛不癒合,就找到了項顏章為他診治,結果非常地令他高興,不僅把鼻子上的傷口給治好了,還讓他塌了的鼻樑恢復了原來的樣子,相貌失而復得,真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了。
古人都這么厲害的嗎?阿萌都要豎大拇指了!
經過前面朝代的積累,這個時代的女性已經是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了,書里的人大都婉約~這離不開當時的美容術厲害啊~
明代當時流行的是「桃花妝」和「酒暈妝」,明代盛產胭脂,女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畫出適合自己的腮紅。除了在乎面部,她們還為了能讓自己變得更香,也是想盡了種種辦法。
據史料記載,明代女子會用水銀、胡粉等,和上面脂,在肌膚輕輕塗抹,直到散發出一層淡淡的香味,然後她們會佩戴蘭草香味的香囊。
要說古代人聰明又講究,那近代人的醫美想法更加狂熱了~民國時受西方思想影響,人們大多敢做, 針對面部的塗塗抹抹已經不能滿足了,大家逐漸把重點轉移到身材上了。
《申報》上曾刊登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個叫馮潔的女中學生,她發育緩慢,體格瘦小,一直都很苦惱。不過,自從她注入了雌性激素之後,再加上堅持鍛煉身體,很快就恢復了正常,到了後來,她的身材甚至比尋常女子還要好。
不只是女性為之瘋狂,男性也走上了愛美之路,在那個年代,人們在西方思想的沖擊下,重新定義「好看」,甚至一些當紅的電影明星也忍不住前去割雙眼皮、做隆鼻手術、臉頰注射等。
女明星路名就去割了雙眼皮,男演員鄭重也去打了臉頰針,做完手術之後,他們的事業都迎來了第二春。值得一提的是,所謂的「臉頰針」並不是瘦臉針,而是一種為了讓臉部看起來更加豐腴飽滿、更年輕的「脂肪填充」技術。
如果說這些都是一味追求美而沒有文化的人,那民國才女林徽因就是學識一派的求美代表。
錢鍾書曾在《貓》中隱晦地點了出來:李太太(代指林徽因)從小對自己的面貌有兩點不滿意:皮膚不是上白,眼皮不雙……一到日本,她進醫院去修改眼皮,附帶把左頰的酒靨(酒窩)加深。李太太花五百元日金新買來的眼睛,好像美術照相的電光,把她原有的美貌都煥映烘托出來。
這些都只是歷史的冰山一角,但是也證明了中國在變美這件事情上絕不含糊
時代一直在變,但是人們對於美的訴求卻是一直不變的,這份追求並不是畸形的,而是一種孜孜的追求與探索,從這點出發,我們都沒有錯。
回顧整容手術的歷史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人類無論在物質世界的改造上,還是自我精神和美學的革新上,將永遠不會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