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世紀英國女性的地位
在男女平等方面,美國19世紀婦女根本沒有選舉權,直到1921年才享有,英國19世紀婦女也沒有選舉權,直到1928年才享有。美國19世紀已婚婦女的財產根本不受保護,直到1905年才改變,英國則是1883年被改變。而在當代中國,一開始便制定憲法明確規定,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在各級人民代表和領導工作人員中,婦女都佔有相當的比例。1975年的第四屆至2003年的第十屆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女代表比例均佔到20%以上。
19世紀初的英國,這也是一個以男性為中心的時代,男女不平等,婦女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下.
呵呵.在《傲慢與偏見》\《簡愛》裡面有講到.
⑵ 英國一共有多少位女王
英國歷史上共有7位女王,分別是:
都鐸王朝的三個:
簡·格雷夫人(1537年-1554年)(英格蘭國王1553年)(薩福克公爵亨利·格雷的女兒,外祖母瑪麗是亨利八世的妹妹,嫁給諾森伯蘭公爵之子達德利。諾森伯蘭公爵偽造遺囑讓簡·格雷繼承王位,後陰謀敗露,簡·格雷被瑪麗女王廢黜,關入倫敦塔後斬首。)
瑪麗一世(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國王1553年-1558年)(亨利八世同西班牙公主凱瑟琳之女,和西班牙國王菲利佩二世結婚。由於鎮壓新教徒被稱做「血腥的瑪麗」。)
伊麗莎白一世(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英格蘭國王1558年-1603年)(終生未婚,去世後都鐸王朝結束。)
斯圖亞特王朝的兩個
瑪麗二世(1662年-1694年)(英格蘭國王,蘇格蘭國王1689年-1694年)(詹姆斯二世長女。光榮革命後與丈夫尼德蘭聯合省總督威廉親王共同回國執政。)
安妮(1664年-1714年)(蘇格蘭國王1702年-1707年,英格蘭國王1702年-1714年)(在位期間宣布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並,死後無嗣,斯圖亞特王朝結束。)
漢諾威王朝的一個:
維多利亞(1819年-1901年)(聯合王國國王1837年-1901年)(喬治三世第四子肯特公爵愛德華之女。漢諾威家族不承認女性的繼承權,因此宣布放棄對德國漢諾威領地的繼承權,英國王室也不再使用漢諾威作為朝代名,和舅舅薩克森-科堡公爵的次子阿爾伯特結婚。1876年成為印度女皇。)
溫莎王朝的一個也就是現在的:
伊麗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現在)(在位1952年2月6日-現在)(1947年和希臘王子菲利普·馮·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松德堡-格呂克斯堡親王結婚。菲利普王子在歸化英國國籍的時候選取母系姓氏蒙巴頓(德國巴登堡家族)為姓。現有三子一女:長子威爾士親王查爾斯,長女安妮大公主,次子約克公爵安德魯,三子威塞克斯伯爵愛德華。)
所以加起來,英國歷史上共有7位女王。
⑶ 世界各國男女人口比例是多少
不久前,世界銀行通過對全球193個國家和地區的調查發現,各國人口的性別比例呈多樣化狀態。從全球看,在60億人口中,男性人口稍多於女性,其性別比大約為102:100,屬於正常差異范圍。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包括男性人口多於女性或女性多於男性的不同類型國家,或者由於歷史因素,或受傳統習俗影響,或因發生過重大戰爭,造成人口性別失衡,或者男性人口嚴重多於女性,或者女性人口嚴重多於男性。凡屬於人口性別比例失衡國家,均對婚姻、家庭,乃至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 通過互聯網調查發現,各國人口按性別比例劃分為三種情況,即男性人口多於女性;女性多於男性;男女基本相等。第一類國家最多,第二類國家較少,第三類國家更少。 在亞洲、非洲、拉美地區,尤其在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多是男性人口多於女性,其中包括像中國、印度、印尼和巴基斯坦這樣的人口大國在內。如中國,1990年時的總人口為11.3億,其中男性5.81億,女性5.48億,男性比女性多約3300萬,分別占總人口的51.4%和48.6%,性別比為100z94;巴基斯坦總人口約1.4億,男性多於女性約540萬,其性別比例為100:96。沙烏地阿拉伯總人口近1800萬,男性多於女性約200萬,性別比為100:89,已屬於非正常范圍了。 亞洲其他大國的情況是:韓國100:99,土耳其100:95,巴林100:77,卡達100:60,阿聯酋100:58,均是男性多於女性。 現在也有一些國家則是女性多於男性,其中包括像美國、德國、英國、俄羅斯、烏克蘭這樣的人口大國。調查表明,在歐洲,男女人口嚴重失衡的國家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由於在二戰中男性死亡人口過多,人口失衡問題至今仍然存在。據統計,目前俄羅斯的女性人口比男性大約多出1000萬人,其人口性別比約為100:112;烏克蘭更為嚴重,在全國約5100萬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330多萬,其性別比為100:114;美國2.65億人口中,女性大約多500萬人,其性別比為100:104。 其他女性人口多於男性的國家的性別比為:希臘100:103,英國100:104,德國100:105,尼加拉瓜100:113,立陶宛100:115,維德角100:118,安地卡及巴布達100:116,不丹l00:128。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不丹,全國人口只有160萬,男性只有70萬,女性達90萬,多於男性20萬,性別比100:128,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比例 了,遠遠高於正常值。 除此之外,調查還發現,在非洲、拉美有十多個國家,男女人口數量基本相等,而且有的是長期保持這個均勢,非常之難得。這樣的國家包括摩洛哥、哥倫比亞等。 世界各國盡管人口性別比不一,在好多情況下是由於社會因素造成的,但總的趨勢應該在出生時男多於女是肯定的。
⑷ 世界大戰後英國女人比男人多出200萬,多出來的怎麼辦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的女人比男人多出近200萬,整整一代年輕女性失去了通常結婚和作母親的機會。社會歷史學家大都認為她們很可憐,但尼科爾森的新書《孤獨終老:一戰後兩百萬單身女性的生存故事》發現,她們都很樂觀。這是一個勇敢的新世界,她們使維多利亞時代的老處女成為現代的職業女性。
在戰爭結束之前,她們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1917年,伯恩茅斯女子中學的校長對六年級的學生們說:「我要告訴你們一個可怕的事實。你們當中,每10個人只有1個有機會結婚。」
然而這些婦女怎樣不被悲傷擊垮,並朝著新的方向努力。其中一位女主人公就是著名的考古學家格特魯德·卡頓-湯普森。她的愛人是一位輕騎部隊軍官,在戰爭中不幸陣亡。剛開始,她覺得自己連活下去都是對他的一種背叛。但戰爭結束後,她上了倫敦大學學院,學習阿拉伯語和非洲史前史學。後來她到馬爾他、南非、阿拉伯半島和埃及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進行考古挖掘,她曾經遭遇過豹子、鱷魚、眼鏡蛇、跳蚤、沼澤地等一系列艱難挑戰,但她都克服了。
在尼科爾森的講述中,一些「多餘的女人」成為探險家、昆蟲學家、船舶工程師、醫生、登山家以及服裝模特等等。還有一些人投身於改善貧民窟狀況和飢荒救濟的工作中,或者開始從事以前是男性專利的職業———像第一位女律師、第一位女樞密顧問官和內閣成員、第一批女獸醫、女公務員和女建築師等等。 有進取心的單身女性當中,大部分都是出身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但是其中也有例外。來自布拉德福德的紡織女工弗洛倫絲·懷特後來成了著名的政治活動家,並創建了全國紡織女工養老金保障協會。女傭出身的格拉迪絲·艾爾沃德靠自己的積蓄坐上穿越西伯利亞的火車去了中國,她在那裡一邊傳教,一邊照顧麻風病患者和病弱兒童,一呆就是20年。還有更多平凡的女性甘於過著清苦平淡的生活,她們也同樣值得尊敬。到1921年,普通女職員的人數已經達到了50萬,她們住在卧室兼做起居室的狹小屋子裡,日復一日地從事著打字員或文秘等瑣碎的工作。她們每周的收入只有30先令,午餐就靠一個小麵包或三明治打發。社會歷史學家大都認為她們很可憐,但尼科爾森采訪了不少這樣的女性,結果發現其實她們都很樂觀。她們通常是一群女性朋友在一起,並且結下了終生的友誼。她們喜歡結伴去跳舞,到花園散步,或偶爾享受一頓高檔的下午茶。這是一個勇敢的新世界———比一輩子侍候丈夫要好得多。
⑸ 英國女人身高,很高嗎
The average height of an English woman is: 5' 4.4" (163.7 cm).
英國人在歐洲人當中不算高的,據統計,女人平均為163.7厘米。
⑹ 19世紀英國女性的地位
19世紀的英國是男權制社會,當時的社會觀認為,兩性自然本質不同,婦女較男人體質弱,經濟上不能自立,也不需要自立,只有男性承擔養活妻兒的責任。因此,婦女的勞動權益得不到任何保護。1851年英格蘭、威爾士總人口17927609人,其中女性9146384人,20歲以上未婚女子1444556人。(註:Martha Victinus,Independent women 1850-1920,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85,P.27。)這些婦女分為工資勞動者和家庭婦女兩種類型。1851年600萬成年婦女有300萬為生計而工作。(註:Pat Hudson and W.R.Lee,Women's work and the family econom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Manchester University 1990,P.125.)大部分勞動婦女就業於非熟練的、無組織、報酬很差的服務業和血汗行業。1851年,20歲以上的婦女18%受雇於家內服務業,16.3%在成衣業和鞋業,1.9%是教師,1.2%在絲織業,其餘的是製造業部門工人、營業員、小商店店主,房東等。(註:Sally Alexander Becoming a Women and other Essays in 19th and 20th Century Feminist History,Britain Mackays of Chatham P.L.C,Kent,P.15-16。)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婦女受教育機會的擴大,她們逐漸進入原屬於男性的職業領域。但是婦女的工資始終低於男性,在同一部門,一般她們的工資是男性的1/3或一半,最高的也只有男性的2/3。(註:Sally Alexander Becoming a Women and other Essays in 19th and 20th Century Feminist History,Britain Mackays of Chatham P.L.C,Kent,P.25。)家庭婦女只是無償地管理家庭,操持家務,或者充當客廳里的裝飾物。19世紀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幾乎都站在男性的立場上承認這不平等的兩性分工,否定婦女在公共領域的勞動權,否定婦女勞動的經濟、社會價值,從而否認婦女的勞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