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圓明園,大明宮之類或其他精彩的紀錄片,推薦一下吧
朝貢體系
但是,中國皇帝認為中國自古就是世界的中心,皇帝為天下共主,所有國家都是中國的藩屬,所有人見到皇帝都必須磕頭表示臣服。滿清的傳統外交主題就是讓夷狄們前來磕頭,並由此建立了一套被費正清稱為「朝貢體系」的完整外交模式。所以,麻煩在於,夷狄拒絕磕頭,而且他們還要長駐北京。 公使駐京必然導致覲見皇上,而對皇上不行跪拜之禮將有悖於己於「天下一統」的觀念,英法聯軍當時要求和滿清談判,要談判就要見皇帝;見皇帝,按照傳統外國使節就要在見皇帝時下跪,也就是為了磕頭或不磕頭。
罪魁禍首
火燒圓明園的罪魁禍首是英國額爾金伯爵(James Bruce, the 8th Earl of Elgin)。額爾金下令燒毀圓明園,是為了報復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戰俘。1860年9月,英國公使巴夏禮(Harry Parkes)和額爾金的私人秘書洛奇(Henry Loch) 打著停戰的白旗前往通縣和清政府談判,被載垣、僧格林沁逮捕。和此前被伏擊活捉的一隊英法聯軍士兵一起押到北京,監禁了一個多月。 滿清皇帝和政府一直把巴夏禮看著英法聯軍的最高統帥,根據「擒賊先擒王」的傳統計謀,他們在通州談判之前就計劃誘擒巴夏禮,期望巴夏禮就擒之後,英法聯軍群龍無首,必定自亂,然後乘機大舉進剿,穩操勝券。監禁期間,這些人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39名囚犯中,有20人在監禁中死去,其中包括《倫敦泰晤士報》記者包爾比(Thomas Bowlby)。
報復目的
額爾金得知清政府的暴行以後,決意報復。額爾金准備燒毀紫禁城,後來他經過幾天深思熟慮,選擇了圓明園為報復行動的目標。額爾金決定燒毀圓明園,而不是紫禁城,另有深意。額爾金認為紫禁城是中國政府所在地(當時英法正與清政府方談判《北京條約》);而圓明園是皇家園林,為中國皇帝私有。 額爾金想通過燒毀圓明園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應該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虜等暴行負責的是中國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國老百姓。報復行動的前幾天,額爾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張貼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詐和暴行以後,都不能逃脫責任和懲罰;圓明園將於(1860年10月)18日被燒毀,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只有清帝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與暴行無關的百姓不必擔心受到傷害。」(譯自英文)
編輯本段評論及各種觀點
法國大文豪雨果於1861年對圓明園做出這樣的評價:「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宮的城堡一樣的建築,夏宮(指圓明園)就是這樣的一座建築。」人們常常這樣說:希臘有帕特農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東方有夏宮。這是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無與倫比的傑作。」 火燒圓明園這場浩劫,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他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他們共同「分享」了圓明園這座東方寶庫,還認為自己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 有評論說:一代名園圓明園的毀滅,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蠻摧殘人類文化的見證,又是文明古國落後了也會挨打的證明。
編輯本段影片《圓明園》
大型史詩電影《圓明園》,第一次全景式的講述圓明園的歷史和真實的皇家生活。它獨特的文化訴說和史詩題材,精緻大氣的創作手法,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一道文化盛宴。由薛繼軍總導演、金鐵木導演、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行。
編輯本段西方解讀
「夏宮」
1860年10月7日上午,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歐洲人更願意稱之為中國皇帝的「夏宮」。位於北京西北郊的這座園林是中國統治者的世外桃源,聚集了大片精美的宮殿、寶塔、亭台、廟宇、湖泊、花園及樹林,包括一座由義大利建築師在18世紀修建的歐洲風格宮殿——西洋樓。此外,圓明園還存放著外邦進貢的禮品,這使它成為當時世上最著名的工藝品收藏地之一。
東方情調
概而言之,中國皇帝的這座夏宮是「東方情調」最典型的代表,是曾在18世紀橫掃歐洲園林設計的「中國風」的主要靈感來源之一。法國傳教士王致誠(Jean Denis Attiret)於1749年出版過一本關於圓明園的著名著述;1753年,瑞典國王就在斯德哥爾摩以外的夏宮建造了「中國宮」;1761年,英國人為威爾士公主奧古斯塔修建了一座中國寶塔,後來那裡成為英國皇家植物園。正如王致誠所說,要讓歐洲人明白圓明園到底像什麼,這是件困難的事情,因為「作為整體,它無法類比於我們的建築方式和建築學規則」。它太龐大,太多元,太優雅,太曇花一現而又根本無法抗拒。法國作家雨果形容它,是「幻想的原型」、「月宮般的仙境」、「大理石建造的夢」。 1860年10月7日闖入這座世外桃源的歐洲士兵,被它的壯麗景象徹底征服。法軍總司令孟斗班(Montauban)寫道:「在歐洲,沒什麼東西能令我們感到如此奢華。」圓明園讓這些人眼花繚亂得無以言表。一名法國士兵阿爾曼得·魯西寫道:「看到的景象讓我目瞪口呆、頭暈眼眩……突然之間,一千零一夜對我來說完全真實可信。」
有組織劫掠
緊接著,破壞開始了。48小時里,圓明園成了一場「有組織劫掠」的目標。士兵們砸碎花瓶和鏡子,撕下畫幅和卷軸,他們破開倉庫搶奪絲綢,並用這些珍貴的織品包紮馬匹;他們裹上皇後的鳳袍,口袋裡裝滿紅寶石、藍寶石、珍珠和水晶。魯西記載道:「兩天內,我拿到了價值3000萬法郎的絲綢、珠寶、瓷器、銅器和雕塑」 ,這是一場令人錯愕而迷幻的狂歡,「就像是吸食大麻者的幻覺」。 最後,在10月18日,英軍指揮官、八世額爾金伯爵詹姆斯·卜魯斯(James Bruce,他是惡名昭著的古希臘石雕收集者七世額爾金伯爵之子)下令,將圓明園付之一炬。在其後的兩天時間里,士兵們被分派到各個宮殿、寶塔和其他建築中放火。尤為慘重的損失是帝國的圖書及檔案館(指文源閣——譯者注),約一萬零五百卷圖書檔案,包括有關中國歷史、科技、哲學及藝術最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額爾金的大火中灰飛湮滅。 由於不少樓閣由易燃的松木構築,卷著松香的濃煙一連數日彌漫於北京北郊的天空。「再也沒有一雙眼睛能夠見證另一個時代的藝術天賦和品位了」,英軍隨軍牧師羅伯特·麥吉(Robert McGhee)這樣寫道,語氣中毫無愧疚,「一個也不留,一棟房屋也不剩,讓這里再無宮殿的痕跡吧。現在,咱們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
文化毀滅行動
火燒圓明園無疑是歷史上最為惡劣的文化毀滅行動之一,直可與焚燒亞歷山大大帝圖書館及哥特部落踐踏羅馬相比肩。法國人當時就已指出,這就如同盧浮宮和法國國立圖書館同時被毀。而且,這一暴行是兩個國家所謂「教化」非歐洲世界的代表性行為。火燒圓明園充分說明了這一行動的偽善及其種族主義根基。在歐洲文明國家間,此類文化毀滅行為甚至在戰爭期間都是不可想像的,但中國顯然未被包括在這一道義原則之內。中國人沒有忘記這個教訓,它在今天仍記憶猶新。[1]
編輯本段歷史真相
恥辱
圓明園被說成是人民的「恥辱」,每到危機時刻就要往事重提。但問過許多人,當年英法聯軍以什麼理由或者說是以什麼借口燒毀圓明園,卻沒有多少人答得上來,人們想當然的認為:帝國主義對外擴張血與火的本性決定了他們所到之處的野蠻行徑。不過,難以想像的是,當英國及法國的道德水準只是停留在燒殺搶掠層次之上的時候,他們怎麼可能創造出空前繁榮的物質文明;如果他們真的只是像那些當年燒毀羅馬的野蠻人一樣隨便在北京放火,很難想像在他們中間竟會產生出幾乎是不可盡數的思想大師,深刻影響著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 我注意到,對於英法聯軍當年用於焚燒圓明園的理由,被小心翼翼的掩蓋起來,似乎其中真有什麼難言之隱。十多年前有一場火爆的電影,片名就叫《火燒圓明園》,裡面的英國人莫名其妙就把圓明園給燒了。其實,對於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的借口,完全可以公開予以揭露,他們用以掩飾其罪行的所謂理由,應該予以堅決駁斥。但在中國的歷史著作當中,對此居然諱莫如深,最多也就只用幾個字提及,一掠而過,好像是害怕泄露什麼國家機密。當人們對事情經過知之甚少時,怎麼就可以發表那麼多的感概。 言歸正傳,再回到圓明園的問題上去。顯然,有了前面的一段鋪墊,我將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一段歷史並提出新的解釋。
文明的沖突
被人們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那場戰爭,借用塞繆爾·亨廷頓的話來說,本質上是一場文明的沖突。當時滿清政府與英法兩國激烈交涉的主要焦點是「公使駐京」一項,被清方列為談判中的「第一要事」。至於在今天被人們所看重的「利益」,如開放外貿口岸、允許外國人內地旅遊、協定關稅、保護傳教士、賠款、領事裁判權等等,對於手操生死予奪大權的皇帝來說,都是可以隨意處置的小事一樁,雙方很快就在這些小事上達成了協議。 後來,皇帝還提出以向西方商人全免關稅等更多優惠來換取英法兩國取消。 在解釋這些史實時,需要從中國傳統的「天下一統」觀念談起,按照這一觀念,中國是世界的中心,皇帝為天下共主,所有國家都是中國的藩屬,所有人見到皇帝都必須磕頭表示臣服。但這一觀念必須得到夷狄們的認同,所以,中國傳統外交主題就是讓夷狄們前來磕頭,並由此建立了一套被費正清稱為「朝貢體系」的完整外交模式,也可以更形象的稱之為「磕頭外交」。現在的麻煩在於,夷狄拒絕磕頭,而且他們還要長駐北京。 公使駐京必然導致覲見皇上,而對皇上不行跪拜之禮將在事實上促使「天下一統」觀念的破產,而這種「天下一統」觀念長期以來被人們廣泛接受,與儒家「禮治」思想的結合,就匯成了古代中國獨裁專制制度合法性的主要源泉。這一改變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將使合法性的來源逐步枯竭。如果有人---盡管是一些犬羊之性的夷狄,可以公然拒絕向皇帝本人磕頭,其他人是否可以同樣效法?如此推導下去皇帝天下共主地位就會搖搖欲墜,那他還能在金鑾殿上穩坐多久?除此之外,公使長駐北京,又被看作是類同古代的「監國」,按照滿清政府當時的理解,駐京外國公使可以在京城裡任意收稅,干涉政令,折遷民居衙署,建立高樓,布署各類武器,總之是如同太上皇似的為所欲為。中國淪為外夷監守,自然萬不可行……
歷史的悲劇
在對圓明園被焚毀經過有了一個大致上的了解之後,我們的義憤填膺就不只是指向英法兩國了。皇帝拘禁、虐殺英法外交官的行徑,不僅違反西方的國際法,也同樣違反中國自古以來「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行為准則,即使這一準則在中國幾乎沒有多少人遵守。額爾金勛爵在中國,最痛恨那些 「把這一古老文明踐踏在腳下的人」,由他來下令焚毀圓明園,不啻是歷史的悲劇。但無論怎樣,比起中國在那場戰爭中所喪失的150萬平方公里土地,皇帝的圓明園實在算不了什麼。對圓明園的大肆渲染和對國土淪喪的隻字不提或是輕描淡寫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對英法聯軍放火報復的憤怒譴責與對專制制度野蠻暴行的有意隱瞞同樣構成鮮明的對比,正是通過如此處理,圓明園才能在政治動員中發揮出巨大作用,除一般的激起狂熱情緒之外,還能把社會輿論導向現實政治所需要的主題。
編輯本段圓明園旅遊
圓明園門票
成人票:10元 兒童票:5元 其他優惠:大、中、小學生(憑本人有效學生證); 60歲以上—70歲以下的老人(憑老年證或身份證);殘疾人(憑殘疾證); 免票:1.2 米以下兒童;現役軍人、傷殘軍人、烈士家屬(憑有效證件); 70歲以上老人及離人員(憑老年證、離休證或身份證)。
開放時間
7:00至17:30
北京圓明園旅遊禁忌
1、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位觀眾均應對其給予保護; 2、遵守停車場的管理規定,按指定車位停車,並主動交納停車費; 3、依次序購票、驗票、參觀; 4、現金及貴重物品請隨身攜帶; 5、請勿攜帶易燃易爆等危險品入內,請勿吸煙及野外用火; 6、遺址區內請勿亂刻亂畫、愛護花草樹木,請勿攀折樹木和景觀雕塑; 10、文明禮讓,文明參觀; 11、在博物館參觀時,請勿按壓展櫃,觸摸、損毀展品; 12、為滿足觀眾需求,遺址區內有旅遊紀念品商店;
『貳』 BBC紀錄片中國新年思維導圖怎麼寫啊,介紹一集就可以。謝謝謝謝!!!
GitMind(思乎)思維導圖有BBC中國新年三集思維導圖,直接在模板頁搜索就可以免費保存無水印的電子版了,保存後支持修改,也可以超清導出列印哦!
使用BBC中國新年思維導圖模板
GitMind(思乎)思維導圖是一款全平台通用的思維導圖軟體,只要登陸同一個賬戶,無論你在電腦上編輯,還是手機和平板上使用,思維導圖內容都會自動同步,內含英語考點、名著讀書筆記等思維導圖內容,使用無功能限制,導出沒有水印,非常適合學生黨和教師使用。
以下是BBC中國新年紀錄片的簡介,希望可以幫助你!
第一集《回家》主要講述了在中國傳統文化和家庭觀念的影響下,中國人通過火車、飛機、摩托車不同方式回家過年的故事,強大的交通管控網路保障中國人的春節出行安全。為了幸福生活而外出打拚的異鄉人,在春節與家人團圓時掛在臉上的溫暖笑容,通過鏡頭傳遞給你我。同時對中國哈爾濱冰雪節、蔚縣打樹花等春節文化進行了展示,讓我們不出家門就能欣賞。主持人還特意到雲南白馬雪山探尋金絲猴的保護情況,介紹中國12屬相文化。
第二集《團聚》,主持人首先在北京鍾樓介紹了銅鍾的歷史,引出除夕北京敲響銅鍾的傳統習俗,延伸出大掃除、理發、貼對聯和團圓飯等除夕習俗。在除夕里,中國人有美食、美酒、鮮花、春晚和煙花,喜慶的氛圍籠罩著全中國,而南方的香港,人們會為了上新年第一炷香而在黃大仙祠排上幾小時的隊伍,祈求來年順風順水。
第三集《歡慶》主要介紹了中國春節的傳統活動及其寓意,年夜飯上經常出現的長壽面和魚,分別代表長長久久和年年有餘。而春節活動中,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表演,如香港會有極具武術美感的舞龍和舞獅,北京有傳統祭典和熱鬧的廟會,香港則有大型全球花車巡遊和煙花晚會。
『叄』 結合紀錄片《圓明園》分析並回答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究竟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帝國主義的侵略究竟給中國帶來了:
1、帝國主義列強還運用武力或欺詐手段,霸佔中國通商口岸內的土地,設立完全由外國直接控制和統治的租界。
2、通過侵華戰爭,帝國主義列強還獲得了在中國領土上駐兵的特權。
1901年《辛丑條約》規定,外國軍隊有權在北京使館區和北京至大沽、山海關一線包括天津、唐山等12處「留兵駐守」。
3、帝國主義列強發動戰爭來侵略中國、屠殺中國人民,卻要中國人民加倍地承擔其戰爭費用。
4、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還享有領事裁判權。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規定,在通商口岸,中國人如與英僑「遇有交涉訴訟」,英國領事有「查察」、「聽訴」之權,「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管事官照辦」。
5、把持中國海關。
英國人赫德自1863年任總稅務司開始,直到1908年回國,掌握中國海關大權達40餘年之久。他曾向清政府提出所謂《局外旁觀論》,教訓中國政府必須遵守不平等條約。
『肆』 一部關於一個外國人探尋中國珍惜動物的紀錄片,叫什麼名字
一個永恆的話題,唯有珍惜即時的擁有,生命的記憶里才會少一些悔恨。珍惜生命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只有學會珍惜,才會有更好的明天!
珍惜生命。在駕駛汽車時,不能酒駕,乘客也不得與司機聊天,也不能超速行駛,因為珍惜生命,才會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才會有更大的作為。
珍惜時間。學習時,做到專心致志聽老師講課,養成課前預習課後復習的好行為、好習慣。不浪費一分一毫的時間,不讓時間從我們身邊白白流走,成為我們一身的遺憾!工作時,不能分心,做到聚精會神的工作,盡職盡責的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時間一去不復返,沒有可以挽回的條件。
珍惜現在,不要讓失去的時間成為自己一生的遺憾,珍惜生命,不要讓有限的生命沒有什麼作為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