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稱霸世界後做了什麼事

英國稱霸世界後做了什麼事

發布時間:2022-09-24 05:50:05

Ⅰ 英國國力什麼時候開始衰落的這期間發了哪些事情

英國是世界近代歷史上一個有著特殊影響的國家。作為世界第一殖民帝國,英國稱霸長達一個多世紀,鼎盛時期的英國占據了世界陸地面積和人口的四分之一,掌握著世界貿易的22%,壟斷著世界的金融和海上航線,是名副其實的世界老大。英國如此強盛,勢力如此龐大,但在二戰結束後出現斷崖式衰落,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在全球勢力急劇收縮,從世界霸主變成了二流國家,逐漸淪為美國的小跟班。那麼為何二戰後英國衰落的如此快?

第三,二戰後,世界獨立浪潮興起,世界殖民體系崩潰。英國人已經無法維持其在全球各地的殖民勢力,英國也沒有必要再捍衛自己全球第一的位置,他們把社會發展和資源整合放在了第一位。現在的英國福利制度不是全球最高的,但卻是最好的最完善的,這和二戰後英國的政策轉向有關。二戰後英國人一腳踢開了主戰的丘吉爾,丘吉爾連會都沒開完就被趕下了台,這是一種政治和思想極其成熟的表現,是一種非常理性的表現。英國人雖然放棄了世界霸主地位,但換來了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也為英國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否則那些慧眼如炬的商業巨子為何要賣了資產都往英國跑?盡管英國的霸主地位不在,但英國在世界各地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英國的文化和英國的制度以及英國人的很多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英語早已成為世界第一國際語言,英國人仍然領導著英聯邦。

Ⅱ 英國稱霸世界過程

成因:1,最早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極大的解放了生產力,適應了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當然也從根本上改變了英國的生產方式,促進了其經濟的發展。2,作為島國,優越的地理位置使英國的海軍力量雄厚,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英國建立其海上霸權,為其產品的輸出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這也是英國可以建立其廣大的海外殖民地的起點。3,同樣是島國的位置使英國長期遠離歐洲大陸的爭霸戰爭,保持了其國內的和平穩定。4,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以蒸汽機為標志的一系列發明創造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動力支持。 表現:1,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十九世紀初成為了世界工廠。2,倫敦成為了世界金融中心,英鎊成為地位最高的貨幣。3,擁有世界上最廣大的殖民地,產品輸出與資本輸出均為世界第一。4,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在世界政治中佔有重要地位。

Ⅲ 英國稱霸過世界多少年最多時有多少個國家是他的殖民地為什麼那個時候英國一個小小島國那麼強大

1十六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2曾經是英國殖民的國家共56個,地區2個(現在的國名):
大洋洲14個:澳大利亞,紐西蘭,萬那杜,吐瓦魯,索羅門群島,薩摩亞,諾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巴貝多,吉里巴斯.

非洲21個: 南非,奈及利亞,喀麥隆,賴索托,波札那,迦納,馬拉維,坦尚尼亞,辛巴威,史瓦濟蘭,尚比亞,烏干達,湯加塞席爾,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獅子山,肯亞,甘比亞.

美洲8個: 加拿大,貝里斯,蓋亞那,特利尼達和多巴 哥,牙買加 ,格瑞那達,巴哈馬,安地卡及巴布達.

亞洲10個: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新加坡,孟加拉國,馬爾地夫,斯里蘭卡,緬甸,汶萊,民主葉門.

歐洲3個:愛爾蘭,塞普勒斯,馬爾他.

地區2個:美國的一部分(指紐約州及周圍),中國香港.

註:以上56個國家中除緬甸,愛爾蘭,辛巴威,民 主葉門外,其他國家現在均為」英聯邦」組織成員

現在依然是英國管轄的海外領地,屬地還有16個:
海外領地9個:安圭拉、百慕大、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直布羅陀、蒙拉賽拉特島、聖海倫納及其附島、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屬地3個: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為「福克蘭島」) 南喬治亞與南三明治群島,皮特凱恩群島.

皇家屬地3個:根西島,澤西島,馬恩島.

特殊屬地1個:賽普勒斯英屬基地區 3工業基礎強 海上位置優越 經濟體制好

Ⅳ 大國崛起英國歷史大事年表

公元前2000年:凱爾特人出現在布列塔尼半島。
前900年:凱爾特人出現在英格蘭;愛爾蘭文明出現。
829年:英格蘭第一個王朝——盎格魯薩克遜王朝建立。
1066年:諾曼王朝建立。
1086年:末日審判書出版。
1190年:金雀花王朝的國王獅心王理查發動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1204年:諾曼地公國被兼並。
1215年:自由大憲章建立。
西元1337年~~1453年百年戰爭爆發。
西元1455年:玫瑰戰爭爆發。
西元1461年:約克王朝建立。
西元1487年:玫瑰戰爭結束。
1534年:英格蘭從羅馬教廷分離,英格蘭國教會初步成立。
1588年:英格蘭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西元1620年:五月花號抵達北美。
西元1689年:光榮革命。
1707年:英格蘭王國與蘇格蘭王國合並,聯合王國 (英國)成立。
西元1775年:喬治三世頒布印花稅制度。
西元1783年:和法國共同承認美國獨立。
西元1837年:英國進入維多利亞女王時期。
西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參加。
西元1918年:打敗德國。
西元1930年~~1931年:經濟大恐慌。
1939年:英國向德國宣戰,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5年:德國及日本相繼投降,二戰結束。
西元2005年:發生倫敦地鐵轟炸事件。

Ⅳ 英國稱霸全球,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的

您好,1588年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 1922年華盛頓會議期間,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和義大利五個海軍強國簽訂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美、英、日、法、意五國海軍的主力艦(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總噸位比例為10:10:6:3.5:3.5。從此美國和英國有一樣的海軍艦隊的權利。
望採納。

Ⅵ 美國稱霸之前英國如何稱霸世界

美國稱霸前,英國是靠經濟上戰勝主要對手西班牙,殖民經濟極大地擴張,形成「日不落帝國」而稱霸世界的。
其歷史淵源:

16世紀中期繼位的伊麗莎白一世擁護英國國教,與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對抗,她支援試圖脫離西班牙統治實現獨立的荷蘭,而且為英國海盜頒發「搶劫特許狀」,允許他們自由搶劫西班牙的商船。

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被激怒了,他派出23 000名士兵乘坐130艘船組成「無敵艦隊」向英國發起進攻,卻在英吉利海峽慘敗於英國艦隊。這就是1588年的英西海戰。

教科書告訴我們,西班牙在這次海戰後失掉了大國地位。但這僅僅是表面現象,其實根本原因是兩國經濟實力的逆轉。

英國和剛剛獨立的荷蘭分別在1600年和1602年相繼設立了東印度公司,開始了真正的亞洲貿易和殖民地經營。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經營和英國截然不同,這一點以後經常會被提及。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經營是富於極端掠奪性的,他們奴役當地人和奴隸開採金銀、種植甘蔗和咖啡,各殖民地除了單一的經濟作物,所有的衣食都依賴進口,沒有形成獨立的經濟體系。

但是英國為了擺脫貿易赤字,選擇了與西班牙完全不同的道路,建立起以種植園為中心的殖民地產業。英國在獲取的廣袤殖民地上,驅使殖民地人和從非洲掠來的奴隸們種植棉花,促進棉紡織業發展,建立大型牧場生產羊毛,引進小麥發展麵粉製造業。西班牙、葡萄牙雖然挖掘礦山掠奪了金銀,開墾了甘蔗園和咖啡園,但最終沒能在殖民地大規模創建各產業園區。最終這些是由英國完成的。

西方國家勢力的大規模擴張是工業革命的結果,而工業革命起源於英國的紡織業,這是世界史上公認的說法。眾所周知,1700年前後,印度紡織的一種平紋白布在英國非常流行,最終竟致使英國的紡織業者不斷破產,於是英國政府禁止進口這種白布,後來乾脆禁止民眾穿這種白布製成的服裝。據說,英國同時還拚命地製造各種織布機仿造這種白布,結果導致了工業革命,並最終幫助英國統治了世界。

修正這種學說的是沃勒斯坦和以布羅代爾為代表的法國年鑒學派,以及受年鑒學派影響的歷史學家們。

他們主張「與其說是工業革命,倒不如說是新大陸的發現、對亞洲的侵略以及對世界經濟的控制,導致以英國為中心的歐洲取得了世界霸權」。

當然,由於工業革命的先導作用,英國掌握了紡織業的技術,並且通過在殖民地生產棉花和羊毛控制了「衣」,這是英國國力增強的一個重要方面。

英國先是控制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不但在那裡安置了從非洲掠來的奴隸,還遷入了英國國民,讓他們種植穀物和飼養牲畜,並從歐洲引進美洲大陸本來沒有的小麥進行大規模種植,就這樣,美洲成了歐洲的「大糧倉」。19世紀英國的世界擴張戰略就是最大限度地控制新大陸和歐洲之間的貿易。

結果,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中心的產業在英國曾經的殖民地——北美洲地區紮下了根。那麼南美洲怎麼樣了呢?西班牙、葡萄牙殘酷殺戮南美洲當地居民,「殺雞取卵」式的掠奪金銀,奴役奴隸並搶奪農田,但其統治下的國家除了砂糖和咖啡以外根本沒能形成像樣的產業。

唯一例外的國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阿根廷,最終農業得以發展。阿根廷農業之所以能有特別的發展是因為在英國控制貿易的情況下,西班牙把阿根廷定位成歐洲,特別是英國的糧食生產基地。

英國占據著印度、錫蘭或者說緬甸的廣袤土地,利用當地人或者源源不斷地從非洲運來的奴隸作為勞動力,這些勞動力在種植園種植經濟作物,英國也逐漸壟斷了糧食生產和糧食貿易。

這令世界經濟出現了新的狀況。

即使是現在南北美洲的經濟差距也仍然色彩鮮明地反映著舊宗主國的經營方針。而當時,殖民地產業的發達與否更加導致了其宗主國經濟實力的差異。

也就是說:英國正是因為在殖民地發展了農業和畜牧業,經濟才超越了西班牙。

在工業革命以前,工業製品在貿易中所佔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日常交易的商品多數是「食品」和「衣物」。當然,羊毛、棉花之類的服裝原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比它們更重要的是砂糖、咖啡、紅茶之類的食品,控制「食品」方面的交易即是控制著世界經濟。這就是英國繼西班牙、葡萄牙開辟大航海時代之後所做的事情。

當時的英國控制了包括新大陸在內的全球市場,但是貿易的核心仍是農產品和衣料。英國通過累積「食品」和「衣料」所獲得的貿易利益增強了國力,從而擴張了殖民地並確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Ⅶ 論述英國稱霸世界百年的原因和表現

首先,我覺得你要定義一下「百年」。估計你說的是1815-1914這個百年。在政治學和歷史學上,這一段時間有個專用術語:Pax Britanica, 就是不列顛治下的和平。也就是英國霸權全盛的百年。

原因就簡單而言,有經濟,技術和政治以及國際關系等方面。

1.技術-蒸汽機時代

1789-1815年期間,英國的主要對手法國處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軍事實力對英國構成嚴重威脅,特別是1804年法蘭西帝國成立,拿破崙在征服歐洲大部後,大力加強海軍,對英國這一海洋和殖民地帝國產生了嚴重威脅,在傳統風帆戰列艦無法壓製法國海軍時,英國加大了船用大型蒸汽機的研製,從而在護衛艦巡洋艦速度上對法國構成優勢,迫使法國放棄入侵英國的計劃,轉向侵入俄國,奠定了法蘭西帝國滅亡的基礎。(這一過程在二戰中重現,德國由於無法在海軍上匹敵英國,導致轉向侵入俄國,第三帝國崩潰。)

英國在蒸汽機技術上的優勢由此奠定,進一步穩定了其海洋霸主的地位,同時也為工業化大生產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可以說,如果沒有拿破崙的競爭,英國不一定會率先進入蒸汽機時代。

2.經濟-工業化時代的來臨

英國利用蒸汽機時代的技術優勢,產生了工業化大生產,吸收了絕大多數破產農民作為工人,生產出工業化產品,攫取了最多的利潤。這一過程比歐洲其他國家早了將近30年,並且由於英國1640-1688年就完成了君主立憲,政治形態和平過渡到了民主制度,普通民眾的收入早已增加,形成了成熟理性的市民社會,所以在由傳統手工業轉向大規模工業生產中,其他國家很難避免的革命現象,英國卻實現了平穩過渡。(30年後,即1848年,歐洲法普奧等國在這一轉換中,爆發了歐洲革命。這一時期就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時期;60年後,即1870年左右,俄國也同樣爆發了革命,並且由於俄國蒸汽機時代並沒有真正的完成,最後直接導致了沙俄帝國崩盤,USSR的建立)

也就是說,英國利用先進的技術實力,通過相對公平的分配方式,保證了國民經濟和國民收入的普遍增長,增強了國民凝聚力。其他國家除了美國,由於市場先佔,利益減少,國民收入降低,均在工業化時期產生了爆亂,使英國工業先發的優勢擴大。這一擴大直到1880年左右,德美兩國率先發起內燃機和電氣革命,才縮小了與英國的差距。

3.政治

英國成熟的社會形態有效彌補了早期國民收入差距急劇擴大所產生的隱患。國家發展早期,國民收入差距急劇擴大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並且符合庫茲涅茨的「倒U型曲線」理論,這一擴大趨勢在經濟發展30-35年的時候會到達頂點,隨後隨著經濟發展,國民收入差距會逐漸縮小,在國家發展70年-80年的時候會縮小到最小,形成穩定的中產階級。英國實際上實現這一目標,在1880年的時候,英國達到了收入差距的縮小,從而進一步穩定了國家。而同期法國才戰敗,德國,義大利剛剛統一,美國才結束內戰,俄國農奴革命,日本剛進行明治維新,均無力挑戰英國,國際局勢趨於穩定。

4.軍事

先進的工業技術產生了強大的經濟,強大的經濟進一步刺激了科技的發展,造成英國當時無匹的軍事工業,特別是造船,這一技術優勢直接保持到了一戰結束,隨後被美國超越。

強大的經濟軍事政治力量保證了英國遍布全球的殖民地的穩定,造就了占據地球面積近四分之一,擁有全球人口四分之一的神話般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在1588年崛起的近400年間,奠定了英語民族在世界上占據主人地位的基礎。伴隨著英國1880年的盛極和1900年的衰落,美利堅的崛起,接過了英語民族發展的重任,呈現了現在的Pax Americana 美利堅治下的和平。

百年和平,不是指百年無戰爭,而是指百年時間內,自拿破崙帝國覆滅後,歐洲沒有爆發捲入整個歐洲的超級戰爭。

Ⅷ 英國確立世界殖民霸權的過程

16世紀(1588年)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使西班牙從此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國開始走上了殖民擴張道路。l7世紀英國打敗了世界范圍的殖民帝國荷蘭,18世紀義打敗了法國,從而最終確立其世界殖民霸權。

Ⅸ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怎麼樣了

雖然英國贏得了戰爭,並從戰爭中獲得了新的殖民地,戰爭的巨大開銷使得英國無法繼續承擔維系一個帝國所需要的龐大財政支出。英國有數百萬人死亡,無數資產被毀,其結果是債台高築、資本市場的混亂以及在海外殖民地英國籍官員人數的缺乏。與此同時,民族主義情緒在新老殖民地都在高漲,而帝國的參戰以及非白人士兵在戰爭中所感受到的強烈的種族歧視都更加助長了這種民族主義情緒。具體來說,影響主要有:

經濟上,戰前的債權國變為戰後的債務國,戰後經濟長期低靡、不景氣,國際金融中心也由英國倫敦轉移到了美國紐約。一戰中,英國的商船隊遭到巨大損失,使其航運業遭遇重創,也導致英國貿易量的下降。

政治上,主要體現在英國自由黨的沒落。在一戰爆發前,英國自由黨通過一系列的社會改革和立法,開創復興的局面。歷史證明,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作用下,才進一步激化了英國的國內矛盾,加劇了政壇的沖突,從而導致了英國自由黨的沒落。在此過程中,第一次世界大戰表現出了強烈的催化作用。1918年,自由黨尚可與其他政治力量聯合而維持勞合·喬治的首相地位,但以後自由黨在大選中的得票率持續下降,1923年的大選中,工黨得票率首次超過了自由黨,成為英國的第二大政黨,而自由黨從此以後再也未能成為第二大黨。

國際影響力方面,雖然英國在一戰後的巴黎和會上保持了國際事務領導者的地位,但是由於其經濟、軍事實力的嚴重倒退,事實上使得英國不可能再像一戰前那樣控制世界,「日不落帝國」世界政治、軍事霸主的地位都已名存實亡。華盛頓海軍會議上規定英美海軍實力保持一致,這說明英國無奈的承認了一戰後不再是全球霸主的事實。

社會方面,一戰使大量英國男子離開原先的工作崗位而參戰,一貫被視為弱者的婦女接替男子,參與大量戰時工作。一方面婦女作為家庭支柱,承擔穩定社會的重任;另一方面婦女廣泛就業,直接參加戰時經濟和社會事務,為英國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婦女社會經濟地位,加速了女權運動的發展,而且使英國社會對婦女的傳統偏見有所削弱。經過一戰的沖擊、影響,英國婦女終於獲得了選舉權。所以說,一戰推動了英國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

殖民地方面,在戰後雖然領土有所增加,但其對領土的控制力卻因戰爭的巨大傷亡與物資損失而大大削減,此後英國的殖民地有很多開始獨立,對英國社會各方面都帶來很大影響。

Ⅹ 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為了稱霸歐洲有哪些措施

主要是實行了大陸均勢政策,這是英國為維護自身霸權利益而採取的一項外交政策,其在世界歷史上可謂赫赫有名。該項政策自實施以來很好地維護了英國的利益,並深得英國外交家的推崇。其「均勢」政策的目的是反對大國謀求大陸霸權,鞏固大陸均勢,維護英國的霸權地位。英國「大陸均勢」政策的實質是使歐洲大陸列強彼此牽制,由英國操縱歐洲的政治天平,維護英國利益。

英國奉行「大陸均勢」政策的主要步驟:
聯合抗法---聯合敗俄----聯合制德---扶德抑法---縱德反蘇。

(1)國家利益:英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發達,需要廣闊的海外市場和殖民地,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為了爭奪和掌管歐洲和世界霸權而長期實行這一政策。

(2)國家實力: 英國於17世紀較早經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18世紀中期成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國,掌握了海上霸權;英國又是最早進行並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840年,英國的工業產量約佔世界工業總產量的45%,對外貿易佔世界貿易總額的21%,處於「世界工場」的地位。

(3)客觀條件:同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強大的海權是分不開的。英國是一個海島國家,位於歐洲大陸的邊緣,對於歐洲大陸上的列強之間的爭斗可以坐山觀虎鬥;同時法、德、俄等國為爭奪大陸霸權而進行的斗爭從未停止,也為英國推行這一政策創造了客觀條件。

閱讀全文

與英國稱霸世界後做了什麼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分辨印度低種姓 瀏覽:661
伊朗三十萬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585
印度為什麼出神劇 瀏覽:741
印度的女人為什麼叫媽媽 瀏覽:46
美國的10碼衣服等於中國的多少 瀏覽:211
中國現在的煤炭從哪裡進口 瀏覽:621
越南盾換成人民幣值多少 瀏覽:465
伊朗最貴的鑽石多少錢 瀏覽:275
越南如何辦理入境 瀏覽:949
印尼龍目島屬於哪裡 瀏覽:915
美國的伊朗人怎麼樣 瀏覽:941
為什麼義大利那麼多古建築 瀏覽:697
明日之後如何一發抽到中國湖榴彈 瀏覽:363
印尼一共有多少火山 瀏覽:973
越南共佔多少島 瀏覽:958
有申根簽證怎麼去英國 瀏覽:421
印尼漁業什麼時候恢復正常 瀏覽:59
英國脫歐利率怎麼樣 瀏覽:31
講英國歷史講什麼最好 瀏覽:338
越南種什麼草最好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