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保險深度與密度是什麼
保險深度是指某地保費收入占該地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反映了該地保險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保險深度取決於一國經濟總體發展水平和保險業的發展速度。
保險密度是指按限定的統計區域內常住人口平均保險費的數額。它標志著該地區保險業務的發展程度,也反映了該地區經濟發展的狀況與人們保險意識的強弱。
拓展資料:
中國的保險深度和密度是什麼樣的?
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保險意識的提升、提高了,我國的保險需求也呈現了上升趨勢。可是,跟發達國家比起來,我國的保險需求仍未得到全面釋放。
在保險深度層面,相較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其保險深度在2014年均已超過10%),我國保險深度到2017年僅達到4.42%,保險消費並沒有被完全激活。
在保險密度層面,2017年中國保險密度大概在407美元,而英美等國家的保險密度在2016年就超過了4000美元。從這個角度來評估,我國保險業的發展還有6-11倍的增長空間。
1.保險深度
是指某地區保費收入占該地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
2.保險密度
是指按當地人口計算的人均保險費,等於保費收入除以總人口。
保險深度反映了該地保險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而保險密度則反映了該地國民參加保險的程度。這2個指標反應的是保險的行業地位以及民眾對於保險的參與度。
有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世界第一保險大國美國的保險密度(人均保費)為4216美元;保險深度(保費佔GDP的比)為7.1%。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保險大國,保險密度為384美元,保險深度為4.4%。
從歷年各國保險密度數據來看,我國目前的保險密度僅相當於美、英、德、法、日等國七十年代、韓國八十代的水平。
僅與美國這一世界第一保險大國相比,從與之相差3800美元的保險密度中可以看出,中國在保險密度與深度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著巨大差距。
雖然目前中國已成為保險第二大國,但成為保險強國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這一差距也是中國保險市場發展的巨大空間。
② 2019年全球保險密度和深度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其中,排名全球第一的是美國,總保費收入11397460億美元,佔世界份額28.03%。其次是日本,總保費收入5059560億美元,佔世界份額12.44%。第3是英國,總保費收入3092410億美元,佔世界份額7.61%。
與中國水平相當的是義大利,總保費收入1693600億美元,佔世界份額4.17%,位列第6位,2008年,則位列中國之後。
③ 2019發達國家保險密度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之所以說保險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產業,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保險是與經濟發達程度密切相關的行業。
從保險密度看,2013年全球平均水平為652美元/人,發達市場為3620美元/人,反映出居民很強的保險意識和成熟的保險消費觀念。
從保險深度看,2013年全球平均水平為6.3%,發達市場為8.3%,反映出保險業務對國民經濟的覆蓋程度較高。
比較而言,新興市場的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分別僅為129美元/人和2.7%,保險市場潛力巨大,產業前景廣闊。
二、保險是對GDP有重要貢獻的行業。
在美國,保險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2.8%,英國為2.6%。
在發達國家,保險服務出口是對外貿易的重要內容,例如保險業是英國金融業出口的主力軍,其30%凈保費來自海外業務,而我國保險公司「走出去」基本為空白。
三、保險是吸納就業的重要行業。
在發達國家,保險是吸納就業的重要行業。
在美國,保險業就業人數占其人口總數的比重為0.7%,是美國金融業中就業人數最多的行業,德國為0.7%,英國為0.5%,2013年我國這一比重達到0.27%。
四、保險是具有較強輻射作用的行業。
在發達國家,保險業發展對養老、健康、法律、咨詢、審計、評估、會計、汽車銷售等高端服務業發展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在我國這一作用還不是很明顯。
從保險業發展規律看,一國經濟越發達,保險業的產業地位越突出,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往往也越高。
④ 2019西方各國保險深度
中國保險密度、保險深度最新數據
中國成為世界第七大保險市場
「十一五」收關,「十二五」開啟。2011年,中國入世10周年,中國保險市場對外開放亦十載有餘。
如今,中國保險市場在世界上到底處於怎樣的水平?近日,在北京大學-瑞士再保險系列課程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主任、北大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秘書長鄭偉博士透露,截至2009年底,中國保險業保費收入位列全球第七位(2010年相關數據尚未公布)。
世界第7亞洲第2
據《證券日報》保險周刊從權威渠道得知的獨家數據,2009年底,中國保險業以1630470億美元的總保費收入位列全球第七位,較2008年排名下降一個名次。佔世界市場的份額為4.01%。
其中,排名全球第一的是美國,總保費收入11397460億美元,佔世界份額28.03%。其次是日本,總保費收入5059560億美元,佔世界份額12.44%。第3是英國,總保費收入3092410億美元,佔世界份額7.61%。
與中國水平相當的是義大利,總保費收入1693600億美元,佔世界份額4.17%,位列第6位,2008年,則位列中國之後。
世界前十大保險市場總計保費為3107733,占據了世界76.43%的份額。
而關於亞洲市場的中國地位。根據瑞士再保險公司的研究,2009年全世界保費規模(壽險和非壽險)為40660億美元,其中歐洲佔39.6%(2008年41%),北美佔30.5%(2008年32%),亞洲比去年上升2.3個百分點,佔24.3%,排名第三。
就亞洲市場而言,在研究涉及的10個國家/地區中,如果用保費收入來衡量市場份額,2009年日本仍在10個國家或地區中穩居狀元,擁有53%的市場佔有率。
中國則與2008年一樣,依然占據榜眼位置,由2008年16%的市場佔有率增長至17%。韓國位列第三,擁有10%的市場佔有率,相對於2008年萎縮了1%。印度在亞洲市場佔有率約為6.8%。亞洲四小龍(韓國,中國香港,新加坡和中國台灣)一共佔有20.2%的市場份額,小於中國和印度市場佔有率之和。
密度第64深度第44
除了保費收入,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則是衡量一個地區保險市場成熟程度的指標。
首先,保險密度是指按當地人口計算的人均保險費額,反映該地國民參加保險的程度。
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中國的保險密度121.2美元,位列全球64位,且大大低於全球平均水平595.1美元。
位列第一位的是荷蘭,保險密度6554.6美元;第二名是瑞士,保險密度6257.6美元;再次是丹麥,保險密度5528.9美元。日本和美國則分別位列第9、第10。
根據瑞士再保險公司的研究,亞洲國家和地區2009年人均保費支出約為243.1美元,略高於2008年的234.3美元。其中,2009年壽險保費和非壽險保費支出分別為180.3美元和62.8美元。由於經濟差異以及財富分配不均衡等方面的原因,各國家和地區保險密度存在較大差異。亞洲國家和地區中,日本擁有最高的保險密度,為3,979美元,中國香港緊隨其後,為3,304美元,其次是中國台灣(2,752美元),新加坡(2,558美元),以及韓國(1,890美元)。2009年度,中國台灣超越了新加坡而占據了排名第三的位置。
國家或地區名稱
人均保險費(2009年)
全球保險密度
595.1美元
荷蘭保險密度
6554.6美元
瑞士保險密度
6257.6美元
日本保險密度
3979美元
中國保險密度
121.2美元
保險深度則是指某地保費收入占該地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反映了該地保險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中國的保險深度3.4%,位列全球44位,且低於全球平均水平7.0%。
但值得一提的是,保險深度位列第一位的是中國台灣地區,保險深度達到16.8%;第二名是荷蘭,保為險深度達13.6%;再次是英國,保險深度達12.9%。中國香港則位列第5,保險深度為11.0%。
根據瑞士再保險公司的研究,整個亞洲2009年的平均保險深度為6.1%(與2008年的6.0%相比略有上升),其中「亞洲四小龍」依然占據領先地位。中國台灣保險深度最高,達16.8%,接下來依次是中國香港(11%),韓國(10.4%)以及新加坡(6.8%)。日本作為規模最大的市場,保險深度為9.9%。亞洲人口最多的兩個經濟體中國大陸和印度,保險深度卻分別只有3.4%(2008年為3.3%)和5.2%(2008年為4.6%),也說明了這兩個市場有著巨大的潛力。保險深度最低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只有1.3%。
國家或地區名稱
保險費佔GDP比重(2009)
全球平均
7.0%
中國台灣
16.8%
荷蘭
13.6%
中國香港
11%
中國大陸
3.4%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⑤ 保險密度增加的作用
之所以說保險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產業,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保險是與經濟發達程度密切相關的行業。
從保險密度看,2013年全球平均水平為652美元/人,發達市場為3620美元/人,反映出居民很強的保險意識和成熟的保險消費觀念。
從保險深度看,2013年全球平均水平為6.3%,發達市場為8.3%,反映出保險業務對國民經濟的覆蓋程度較高。
比較而言,新興市場的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分別僅為129美元/人和2.7%,保險市場潛力巨大,產業前景廣闊。
二、保險是對GDP有重要貢獻的行業。
在美國,保險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2.8%,英國為2.6%。
在發達國家,保險服務出口是對外貿易的重要內容,例如保險業是英國金融業出口的主力軍,其30%凈保費來自海外業務,而我國保險公司「走出去」基本為空白。
三、保險是吸納就業的重要行業。
在發達國家,保險是吸納就業的重要行業。
在美國,保險業就業人數占其人口總數的比重為0.7%,是美國金融業中就業人數最多的行業,德國為0.7%,英國為0.5%,2013年我國這一比重達到0.27%。
四、保險是具有較強輻射作用的行業。
在發達國家,保險業發展對養老、健康、法律、咨詢、審計、評估、會計、汽車銷售等高端服務業發展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在我國這一作用還不是很明顯。
從保險業發展規律看,一國經濟越發達,保險業的產業地位越突出,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往往也越高。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⑥ 保險密度是指
保險深度是指保費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它是反映一個國家的保險業在其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的一個重要指標;保險密度是指按照一個國家的全國人口計算的人均保費收入,它反映了一個國家保險的普及程度和保險業的發展水平。2005年,我國保險深度為2.7%,保險密度為380元。而2003rh世界平均保險深度已達8.06%,平均保險密度已達469.6美元。
拓展資料
根據銀保監會公布的2021年全國各地原保險保費收入情況以及最新經濟發展數據計算,2021年,我國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和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分別為3.9%和3180元/人。而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保險深度達到5%,保險密度達到3500元/人。
從數據來看,保險業發展未達預期,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與此前設定的目標均有一定距離。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指出,我國保費規模已是世界第二,但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仍須提高,險種的針對性和多樣性不夠,要大力提高保險保障水平。
保險深度超5%地區僅3個
保險深度可以衡量保險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發展狀況及重要程度。從全國各地情況來看,2021年保險深度超過5%的地區僅有3個,分別為黑龍江(6.7%)、北京(6.3%)以及吉林(5.2%)。
業內人士分析稱,這和去年保險業增速不及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有密切關系。2015年至2020年,我國保險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分別為20%、27.5%、18.16%、3.92%、12.2%、6.12%,2021年這一數字僅為4.05%。可以看出,保險業發展呈減速趨勢。與此同時,經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去年GDP為1143670億元,同比增速達到8.1%,保費增速顯著低於GDP增速。
具體來看,全國共有16個地區保險深度在2021年達到3.9%及以上。除了黑龍江、北京、吉林,還有河北(4.9%)、遼寧(4.9%)、甘肅(4.8%)、寧夏(4.7%)、上海(4.7%)、廣東(4.5%)、山西(4.4%)、新疆(4.3%)、天津(4.2%)、四川(4.1%)、河南(4.0%)、山東(3.9%)、浙江(3.9%)。
細分險種來看,人身險保險深度排名前五位的地區仍然為黑龍江(5.4%)、北京(5.2%)、吉林(4%)、河北(3.6%)和遼寧(3.6%);財產險保險深度排名前五位的地區分別為寧夏(1.4%)、新疆(1.4%)、遼寧(1.4%)、河北(1.3%)和青海(1.3%)。
不難看出,人身險與保險業保險深度排名基本保持一致。業內人士分析稱,這和人身險業務在整個保險業中佔比較高有直接關系。數據顯示,2021年人身險業務收入為3.32萬億元,在保險業務收入中佔比達到73.94%。
⑦ 各國保險投保率
人均投保率 日本700% 中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