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怎麼評價中國科舉

英國怎麼評價中國科舉

發布時間:2022-09-24 18:48:25

Ⅰ 為什麼歐洲人認為科舉制是真正值得贊賞和模仿的

因為它可以發掘有才能的人 讓才子有晉升之道 有公平競爭的機會 讓社會更有活力

Ⅱ 中國古代科舉制對英國文官制度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事實上,英國近代文官制度的確立深受中國古代科舉制的影響,是中西方政治文明交流融合的歷史見證.本文從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角度略談中國古代科舉制的西傳及對歐洲尤其是英國文官制度確立的影響.在中世紀的歐洲各國主要實行賜官制.「文官錄用權主要由國王、宮廷權貴和各部長官直接行使,私人關系和個人感情成為獲取官職的關鍵因素.」「朝有南郭,野有遺賢」的現象相當普遍.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來華的西方傳教士潛心研究中國古代的典章制度並不斷西傳歐洲.如16世紀中期來華的傳教士克香茲,發現「學而優則仕」原則下的中國古代科舉制與西方人事制度迥然不同,他對此很感興趣並在游記中把中國科舉制介紹到歐洲.後來,歐洲就有了關於中國科舉制度的詳細報道.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說,中國只有通過嚴格考試的人才能出任官職,「中國由那些及第的人治理著」,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即使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歐洲學者仍對科舉制度稱道不已.

Ⅲ 在中國被妖魔化的科舉制度,為什麼在外國的口碑卻很不錯

清室的維新和預備立憲沒能挽救它的滅亡,科舉成了它的殉葬品。雖然在科舉廢除後,新設的學堂還曾授予其畢業生舉人、進士等學位,但如同迴光返照,很快就銷聲匿跡了。辛亥革命成功後,國人不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果,加之列強不能以平等待我,因而變得越來越激進。衰弱的國力和與列強爭勝之心,使人們再次把矛頭指向傳統文化。人們認定,只有徹底打破以儒家學說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徹底學習西方,中華才可以自強。舊文化、舊制度再次成了批判的對象。

葡萄牙人曾德昭的《大中華志》詳細記錄了科舉考試的全過程,並評論道:“從學生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到最終獲得博士學位,是這個國家的重中之重。因為學位和職位帶來的名利都取決於這些考試。”他的演講背景是針對歐洲世襲貴族特權和教會神權政治的權威。在中國,一個人的能力是決定性的。所有的榮譽利益都來自於個人能力的平等競爭。因此,西方人幾乎總是認為科舉考試是選拔人才最公平、最平等的方式。

Ⅳ 科舉制度給世界各國的影響,究竟有多麼的深遠

自隋代創建一直到清末廢除,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影響著中國的歷史進程。其實,科舉制不僅影響著中國,同時也影響著世界。它吸引了朝鮮、越南、日本等東亞國家的士子前來應試,他們以科舉為橋梁,加深了與我國人民之間的友誼,推動了中華文明在東亞的傳播。


有不少學者認為,中國科舉制在建立現代文官制度方面扮演過重要角色。可以明確地說,這是中國對世界的最大貢獻之一,甚至在一定意義上,可以將科舉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Ⅳ 外國人為什麼說我們中國的科舉考試是中國第五大發明

科舉制度在我國延續了1300多年,在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科舉制度向東傳到朝鮮,朝鮮和越南長期實行過科舉制。科舉制度西傳歐美,英國等國建立的文官考試制度也受到科舉制度的影響。科舉制度是中國對世界文明進程的一大貢獻。在一定意義上,科舉制度可以稱之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Ⅵ 西方人是如何看待中國科舉制度的

歐美人認為,科舉比當時他們『領導說了算』、『世襲』等用人模式先進、公平,中國的科舉優點多多,至少使官員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可以造就一批高素質的官員。」「西方當時有人驚嘆,中國的科舉制度是一項偉大的制度。」他們認為這一制度應該與中國古人發明「四大發明」一樣,是重要的發明創造,影響了全球的用人觀,直至目前,還有今後。

Ⅶ 外國人如何評價中國科舉制度

這種以書面考試為工具的選官制度,把古代中國塑造成了一個文質彬彬的社會,一個教育社會。科舉制度誘導所有稍具條件的人都去讀書識字,在古代中國,村村有私塾,處處有書院。彼時中國的識字率絕對高於西方同期。這是科舉制度的一個非意圖後果,在前現代時代,它就實現了文化的廣泛普及,而教育在人們的觀念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本不需要發展經濟學家來論證教育對於發展的重要意義,中國人天生就對教育投資充滿熱情,甚至可以說是熱情過度。


時至今日,科舉制度已消失百年,我們自可摒棄當年廢科舉之時支持者與反對者的激情,公允地評價科舉制度,並探討創造性轉化的可能。然而,悖謬的是,科舉制度中比較可取的元素似被人棄置,而其荒唐的一面卻似乎時時糾纏著今人。

○英國

「它會像火葯和印刷術一樣」

英國文官考試制度吸取科舉考試平等競爭原則和擇優錄用方法,舍棄了科舉考試空疏無用的古代經典內容,後來被其他歐美國家和日本等國仿效。

1835年,居留中國人士格爾斯指出:「科舉是古往今來的其他偉大的君主制度所無法相比的。也許這就是他們所創造出來惟一值得保留的制度,而此制度還未被其他國家所採用。或許將來有一天,它會像火葯和印刷術一樣,在國家制度,甚至是歐洲的國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偉大變革。」

1847年,曾到過中國的杜麥斯出版了《中國札記》,以近乎狂熱的態度呼籲建立起向全體英國臣民開放的競爭性的考試制度,從而提高英國行政官員的水平,並促進大英帝國的團結。

1994年,韓國紀念科舉廢止100年,舉辦了模擬科舉考試,取錄了兩名狀元

1854年,由馬考萊等人向英國議會提交《印度文官制度報告書》,建議:建立完整的考試制度,考試事宜應由一位權威人士主管的考試中心全權負責;考試必須採取競爭性的筆試辦法,對考生的年齡、健康、品行也應作具體的要求;對於高級職位,應有相當於國內最高教育水平的競爭性考試。

1855年5月,經過議會辯論之後,英國實行文官考試制度。

1870年6月,新上台的帕麥斯頓政府頒布了《關於錄用王國政府官員的樞密院敕令》,規定凡要進入政府各部門工作,都必須經過競爭性考試。至此,英國文官考試走向制度化和正規化。

1857年4月英國權威刊物《威斯敏斯特評論》評論說:「這些中國的『外夷』(英國人)的確只是從中國科舉考試的書籍中學到一頁而已。」

○美國

「我們在洪荒時代,中國人已在讀書」

19世紀60年代後,美國也在考慮採用擇優錄用的文官考試制度。美國的文官考試制度基本上是仿效英國的產物,但是史料表明中國科舉制也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過美國的文官考試制度。

1848年,威廉姆斯在《中央王國》一書中說:「從科考的結果看,中國政府的高官階層中的不少官員都懷有讓人極為敬佩的才能和知識,及愛國、正直和有條不紊的工作態度。它維持了這個國家龐大的機器的運轉,也保持著一種不衰的崇文風氣。」

1870年,史皮爾(Spear,漢名施惠廉)在《最古老與最年輕的國家:中國與美國》一書中說:「中國人民的競爭使得整個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則公開化。聽吧!西方國家,它沒有世襲等級,或許沒有個人榮耀,它沒有財富的權力,它不主張任人唯親,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見和利益。」

1873年美國文官委員會在報告中宣稱:「當我們的大陸尚處於洪荒時代,孔子已經在講授德政,中國人已在讀書,使用指南針、火葯和乘法表。然而東方世界這一最文明的國家對於科舉制度的運用,將比上述任何東西都更能奪走我們美國人的優勢(如果我們算得上有什麼優勢的話),這其中的原因究竟何在?倘若不充分肯定中國的宗教或帝制的作用,必將無從作出解釋。」

1883年,以平等競爭為原則的文官考試法案獲得美國國會通過,該法案規定政府事務官的錄用,必須經過公開考試,擇優錄用。從此以後,考試錄用事務官,成為美國文官制度的一條基本原則。

1893年,美國文官考試制度完全確立。

○日本

被權貴把持的科舉

公元7至8世紀之際,日本引進中國的律令制度,模仿唐制實行貢舉制度。

唐朝科舉制度的結果是秀才科逐漸停廢而進士科日漸興盛,但日本到公元730年以後則是秀才科逐漸獨盛而進士科式微。

日本的貢舉制度,由於貴族干政、學官世襲,到10世紀以後,大學寮基本上為貴族把持,博士推薦學生參加科舉,不是依據才學高下,而是以資歷名望,致使科舉制度日漸流於形式化。

11世紀後,形式上還繼續實行式部省試,但考生皆由權貴推薦,應考者幾乎無條件及第。科舉制至此已完全異化。

明治時代初期,為了選拔人才,推動維新運動,1869年進入新政府的學者神田孝平向公議所提出了「進士及第之法」的建議書,提倡以「漢士及第法」,即中國的科舉制度為參考,樹立近代日本的官僚考試制度。考試科目注重實用。這項提案雖然獲得公議所通過,卻沒能得到實權人物的支持而沒得到具體實施,而人才選拔的考試制度也最終為近代的學校制度所取代。

○韓國

「我國公道,惟在科舉」

從公元958年起至1894年,韓國的科舉制在歷史上存在了936年,成為中國域外實行科舉制時間最長、也最完備的科舉。

近500年的高麗王朝,科舉制度實兼唐、五代、宋、元等諸朝制度而成。具體而言,高麗制度直接淵源於隋和唐者,有禮部三場試、三條燭試(夜試)、試期在春三月(春試)、科目中的「賓貢科」、咒噤科等。

高麗王朝恭愍王十九年(1372年)明太祖遣使往頒科舉詔後,高麗科舉鄉會試程式一依明制,第一場試《五經》義,五百字以上,《四書》疑,三百字以上;第二場試禮樂論,三百字以上;第三場試時務策,一千字以上。唯務直述,不善文藻。

公元1392年,李朝重新整頓衰落的科舉制度,定科舉法,初場罷《四書》疑和《五經》義,改試講論。但實行數科之後,實踐證明並不能選拔到「經學傑出之才」。

李朝科舉比同期的中國科舉更頻繁,幾乎每年都開科,「國家用人之道,只在於科舉」。科舉在李朝的地位不亞於科舉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韓國有「我國公道,惟在科舉」,「私門塞而公道開,浮華斥而真儒出」之說。盡管不時出現改革甚至廢除科舉的呼聲,但科舉制直至公元1894年才遭停罷。如果不是因為日本的壓迫,科舉還將延續一段時間。

○越南

最後廢止科舉的國家

1075年始,1919年止,越南是最遲實行和最後廢止科舉的國家。

李朝建立科舉制度,模仿中國實行三場考試。據《越史通鑒綱目》載,仁宗太寧四年(1075年),「選明經博學者以三場試之,擢黎文盛首選入侍學。本國科目自此開始。」

公元1807年,阮朝阮世祖開鄉試,其制度模仿中國清代科舉。其形式內容仍然和中國科舉考試大同小異。

公元1832年,越南引進八股文作文考試文體。

公元1884年,法國和越南簽訂了《順化條約》後,法國殖民者實際上取代了越南帝王的統治,西方新學動搖了儒學的地位。中國戊戌維新也影響到越南,中國廢除科舉制度後,越南科舉更是唇亡齒寒。

1906年,越南成立教育改進委員會,新型學校紛紛創辦,逐步取代了傳授儒學的科舉教育。

1919年,越南舉行了最後一科會試,取中23名。此後,科舉制度在越南和世界歷史上終於完全退出了歷史舞台

閱讀全文

與英國怎麼評價中國科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共佔多少島 瀏覽:956
有申根簽證怎麼去英國 瀏覽:419
印尼漁業什麼時候恢復正常 瀏覽:59
英國脫歐利率怎麼樣 瀏覽:31
講英國歷史講什麼最好 瀏覽:337
越南種什麼草最好 瀏覽:430
羅馬寶貝義大利劇插曲有哪些 瀏覽:667
英國的薯片有多少種 瀏覽:106
英國租房有什麼問題 瀏覽:274
中國男籃對希臘徐傑得多少分 瀏覽:439
越南打表多少錢 瀏覽:334
電腦版越南服怎麼改模組 瀏覽:266
中國什麼省最有錢 瀏覽:962
印度有多少紅茶 瀏覽:207
中國做了哪些努力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瀏覽:103
印度香蕉怎麼煮最好吃 瀏覽:477
印尼花梨木多少錢 瀏覽:672
義大利語有了一點點基礎該怎麼學 瀏覽:941
英國禁用什麼塑料 瀏覽:938
印度為什麼屠宰牛 瀏覽: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