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美國獨立戰爭在哪裡最終戰勝英國

美國獨立戰爭在哪裡最終戰勝英國

發布時間:2022-09-25 02:42:10

Ⅰ 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美軍使用了本國發明家富爾頓的科技發明蒸汽輪船,最後打敗了英國殖民統治者贏得了美利

:23.錯誤:美國獨立戰爭使用了蒸汽輪船。(2分)理由:美國獨立戰爭是1775年至1783年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2分)而富爾頓的蒸汽輪船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1807年才發明的。(2分)

Ⅱ 美國獨立戰爭勝利是在哪一年

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分三個階段,一、 1775-1778年,戰略防禦階段,主戰場在北部 ,二、1779-1781,戰略相持階段,主戰場在南部,三、1781-1783,戰略反攻

Ⅲ 美國獨立戰爭主要的一些戰役

美國獨立戰爭,(英語: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1775年—1783年),或稱美國革命戰爭,是大英帝國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幾個歐洲強國之間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主要是始於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後來卻因為法國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范圍遠遠超過了英屬北美之外。
由於英國對殖民地的剝削,同時由於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導致了北美人民的抗爭。始於1775年4月的萊剋星頓,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托馬斯·傑斐遜執筆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
在戰爭中,英國能夠利用他們在海軍上的優勢以佔領殖民地的臨海城市,但如何控制鄉村地區卻使他們困惑。經過北美人民的艱苦抗爭,終於在1783年9月3日英美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動作用。這場戰爭同時也為了日後加拿大的建立做准備。
1775年4月18日,英國駐馬薩諸塞的總督托馬斯·蓋奇將軍得悉當地民兵在距波士頓21英里的康科德設有武器庫,遂出動800名英軍奔襲康科德,銷毀殖民地民兵的軍械,並意圖一並拘捕該地的「通訊委員會」成員,但卻被殖民地居民得悉,並通知了民兵組織「一分鍾人」。一分鍾人得知消息後,當晚派人馳赴列剋星敦和康科德報信,並立即作出防衛。
4月19日清晨5時左右,英軍遭到列剋星敦的民兵阻攔,英軍突然開火,民兵猝不及防,死傷十多人。隨後民兵與英軍在正式交火,美國獨立戰爭第一槍正式打響,結果英軍損失273人,而殖民地民兵則損失93人。8月23日英王宣布殖民地居民的反抗運動為非法,並聲言「寧可不要頭上的王冠,也決不會放棄戰爭」。12月22日,英國當局正式調兵5萬鎮壓殖民地。
1775年6月15日,大陸會議舉行,並決定把殖民地居民組建成正規的大陸軍,喬治·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發行紙幣,接管英國對殖民地行使的國家行政管理等主權。同日,美洲民兵綠山少年成功奪取了英軍的提康德羅加要塞。
薩拉托加大捷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戰役,是北美英屬殖民地十三州獨立戰爭的轉折點。英軍將領威廉。豪將軍自一舉奪取費城之後,完全沉醉於勝利的喜悅之中。阿諾德發現敵人右翼與中路之間有空子可鑽,便協同摩根插入敵陣。
這下敵軍頓時大亂,眼看敵軍即有崩潰之勢,恰巧左翼的里德塞爾馳兵來救,才防止了英軍敗勢。阿諾德馬上請求使用後備隊,但他的上司蓋茨不願發兵,阿諾德只好就此罷休。這次戰役,英軍死600人,美方死300人。美國歷史上稱這次遭遇戰為弗里曼農庄大捷。薩拉托加和日爾曼戰役,成了北美獨立戰爭的轉折點。這兩個戰役之後,華盛頓開始組織大規模的進攻和反攻。
1777年,英國新近從德意志召募的一支僱傭軍到加拿大,其實力大大加強。為了速戰速決,這年九月,英軍在柏高英率領下自加拿大出擊向南進攻,企圖與另外兩路英軍共同包圍新英格蘭,切斷大陸軍與新英格蘭的聯系。
在遭到美國民兵的迎頭痛擊後,既得不到另外兩路英軍的配合,也不能繼續前進。10月,民兵們一舉把陷入困境的柏高英部包圍於紐約州的薩拉托加,並形成人數上四比一的優勢。柏高英彈盡援絕,走投無路,被迫於1777年10月17日向美軍投降。薩拉托加大捷紐轉了整個獨立戰爭的戰局,不僅增強了美國人民爭取勝利的信心,也為美國人民抗美斗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條件,從此美國軍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
約克敦戰役是美國獨立戰爭後期美法聯軍與英軍於1781年8-10月在約克敦地區進行的一次重要戰役。約克敦戰役的勝利基本結束了美國獨立戰爭。
1781年夏,英軍北美洲司令柯林頓率領1.6萬名英軍退守紐約,康沃利斯率領7000餘名英軍撤到弗吉尼亞州東部沿海城市約克敦。這兩個點相互孤立,背靠大海,極易受到分割圍殲。
美軍統帥華盛頓意識到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只要法國海軍能掌握制海權,切斷紐約和約克敦之間的海上聯系,就可以集中力量分而殲之,而紐約城兵力較多,華盛頓決定以一部兵力牽制紐約之敵,集中力量打擊約克敦。8月21日,華盛頓派3000人從北路對柯林頓實施佯攻,另以6000美法聯軍迂迴到紐約南面,發起牽制性攻擊,自己親率美法聯軍強行軍秘密向約克敦進發。
8月30日,法國海軍艦隊到達切薩皮克灣。9月上旬,法國海軍與英軍艦隊展開戰斗,成功地驅逐了從紐約增援約克敦的19艘英艦,掌握了附近海區的制海權,切斷了約克敦英軍的海上補給線和退路。
9月17日,華盛頓率領的美法聯軍由法軍運輸船接運到達切薩皮克灣,與當地美軍會合。9月28日,在法軍艦隊的配合下,從陸海兩面完成了對約克敦的包圍。美法聯軍1.6萬餘人(其中法軍4個步兵團、1個炮兵營,共7000餘人)分別從三面展開,形成半圓形的包圍圈。英軍處在四麵包圍之中,四面受敵。美法聯軍則採用沃邦攻擊法,以構築平行壕和火力襲擊相結合的方式對英軍主陣地步步進逼,逐漸縮小包圍圈。
10月10日,美法聯軍各種火炮同時發射。約克敦上空炮火紛飛,硝煙彌漫。英軍的工事被攻破,被迫放棄外圍據點,退守內線陣地。美法聯軍在炮火掩護下向前突擊,向前推進,右翼聯軍趁機抵近約克敦。10月14日夜,聯軍沿著一條直通該城的道路,發起攻擊,佔領了控制約克敦南面的兩個重要堡壘,打開了通向約克敦的大門。
10月15日,英軍發起反沖擊,結果被迅速打退。10月16日夜,康沃利斯孤注一擲試圖將部隊撤過約克河,也因狂風暴雨受挫。第二天,美法聯軍全部逼近英軍,把他們團團圍住。康沃利斯無可奈何,請求進行投降談判。
10月19日,康沃利斯率領8000餘名紅衫軍走出約克敦。服裝整齊的英軍,在沉默中走過衣衫襤褸的美軍面前一一放下手中的武器,美軍樂隊奏響了《天翻地覆,世界倒轉過來了》的樂曲。
英將康沃利斯的投降,實際上也就是大英帝國的失敗,此後,美國獨立戰爭基本上結束。在這次戰役中,英軍共傷亡482人,8077人投降,聯軍方面共傷亡274人,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國人。

約克敦戰役後,除了海上尚有幾次交戰和陸上的零星戰斗外,北美大陸戰事已基本停止。1782年11月30日,美國與英國的代表在巴黎簽訂初步停戰條約,1783年9月3日,英王代表與殖民地代表於凡爾賽宮簽訂1783年巴黎條約(Treaty of Paris ),英國正式承認美利堅合眾國成立。和約共10條,和約第一條規定:「英王陛下承認合眾國為自由、自主和獨立的國家」。內容還有:確認美國疆界東起大西洋沿岸,西止密西西比河,北接加拿大五大湖區,南至佛羅里達北界;兩國人民從此永久和平,停止在海上、陸上的一切敵對行動並互釋戰俘;英從美境內所有港口、地區、港灣撤出全部軍隊和艦只等。該和約的簽訂標志著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使美國獲得完全獨立,這是美國人民通過長期的民族解放戰爭換得的勝利成果。

Ⅳ 美國獨立戰爭的主要經過 6點

1、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為前奏的反英事件。

2、1775年4月19日,波士頓人民在來剋星頓上空打響了獨立戰爭的第一槍,來剋星頓的槍聲拉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美國獨立戰爭從此開始。

3、為了聯合抗英,北美第二次大陸會議於6月14日決定,建立各殖民地聯合武裝力量即大陸軍,任命華盛頓為總司令。10月13日,又決定建立大陸艦隊。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誕生。

4、1775~1778年為戰爭的第一階段,為戰略防禦階段,主戰場在北部,英軍占據優勢。

5、1779~1781年為戰爭的第二階段,以薩拉托加大捷為標志,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主戰場轉到南部,美軍以弱勝強。

6、1781年4月-1783年9月,為戰略反攻階段。

(4)美國獨立戰爭在哪裡最終戰勝英國擴展閱讀

獨立戰爭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對歐洲大陸及拉丁美洲地區的現代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起了推動作用。它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近現代政治體制,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美國獨立戰爭沒有解決土地問題,也沒有解決奴隸制問題,使得獨立後的美國南北方朝著兩種不同的經濟道路發展,最終導致美國內戰(南北戰爭)的爆發。

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政治體制,並為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運動樹立了榜樣,推動了18世紀的歐洲革命。

《獨立宣言》(受啟蒙運動的影響)、1787年憲法及其所確立的新型政治體制(聯邦共和制)與三權分立,是人類文明的可貴遺產。

Ⅳ 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誰獲勝了

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是美國與英國之間發生於1812至1815年的戰爭。是美國獨立後第一次對外戰爭。美國正式向英國宣戰,但是英國軍隊的50%兵員是加拿大的民兵。同時,美洲印地安部落由於種種原因也捲入了戰爭。
根特條約使邊界恢復到戰前狀態,雙方均未做領土讓步。此後整個十九世紀中,英美兩國基本上能夠和平共處,1818年條約略微調整了東部邊界。拿破崙戰爭結束後,皇家海軍就已經停止強征美國海員服役。

這場戰爭是第一次、目前為止也是唯一的一次,使美國首都曾經被外國軍隊佔領。
戰爭對美國的影響
這場逼和大英帝國的戰爭為美國贏得了極高的國際聲望,使美國民眾愛國熱情高漲,因此亦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這場戰爭導致了反戰的聯邦黨從美國政治舞台徹底消失。
戰後在溫菲爾德·斯科特將軍的倡導下,美國軍事學院(西點軍校)開始大力為美國軍隊培養職業軍官。
此次戰爭對美國的製造業產生了巨大影響。戰時英國對美國港口的封鎖導致了紡織品短缺,卻因此催生了美國紡織工業。
西南地區的戰斗令美國與當地印地安部落沖突加劇,美國隨後於1819年兼並了佛羅里達。
戰爭對加拿大的影響
這是一場關繫到加拿大生死存亡的戰爭,促使加拿大的英語和法語兩大殖民地居民聯合起來對抗共同的敵人。抵抗入侵之敵加強了殖民地的內在凝聚,和對大英帝國的忠誠。戰爭的最重要結果是使英屬北美殖民地於1867年聯合為加拿大聯邦。
在戰爭中,加拿大民兵表現傑出,而英軍指揮官卻很一般。這個出乎意料的事實被加拿大軍事歷史學家傑克·格拉納斯坦稱為「民兵之謎」,對未來加拿大軍隊的建軍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重視民兵建設,而非依賴職業軍人。美軍得到的是恰恰相反的經驗,鬆散的民兵組織難以對付紀律嚴明的英國陸軍。戰爭後期美國陸軍取得的大部分勝利要歸功於學習了英國和歐洲軍隊有紀律的戰斗隊形。
戰爭期間,英軍指揮官一直擔心美國人封鎖聖勞倫斯河。這條河流經美加邊境,河面狹窄。一旦航運受阻,部署在加拿大西部的英軍就無法獲得正常補給,而那裡又恰恰是陸戰的主要戰場,那麼英國人很可能在開戰後短短的幾個月內被迫將加拿大西部領土拱手相讓。戰後,英國人驚奇地發現,美國人沒動過這個封鎖聖勞倫斯河河面的念頭。但是,英國人不指望對手會再次犯下如此簡單低級的錯誤,於是著手開拓麗都運河。這個耗費巨大的工程將安大略湖畔的金斯頓與渥太華河連接起來,作為繞開聖勞倫斯河邊境的備用水道,並且使渥太華這個腹地小城變成加拿大的第四大城市暨首都。麗都運河於1832年竣工,但沒有機會發揮預期的作用。
戰爭對英國的影響
與加拿大不同的是,今天的英國已經無人紀念這場戰爭。主要是同期的拿破崙戰爭更加重要且富有戲劇性,另外在結束戰爭的條約里,英國沒有得失。
皇家海軍注意到,美國海軍贏得了大多數一對一戰斗,比分差距之大令他們感受到了羞辱。美國海軍俘虜了大量英國商船,使當時的海運保險居高不下。但是皇家海軍憑借總體優勢,成功地封鎖了美國的海上貿易通道。皇家海軍戰後對造艦和火炮技術進行了改進。
英國陸軍將這場戰爭視為小規模沖突,對自身的失敗沒有深入研討。這些失敗被威靈頓公爵在滑鐵盧戰役戰勝拿破崙的空前成就所掩蓋。

Ⅵ 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如何以慘敗收場

200多年前,美國獨立戰爭打的轟轟烈烈,美利堅民族僅僅依靠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力量就打敗了當時非常強大的英國。不過,美國可不是一直都能有這樣好的運氣。在第二次獨立戰爭中,美國面對英國就以慘敗而收場。

雖然這次戰爭被稱之為「第二次獨立戰爭」,不過時至今日,很多美國人都對這次戰爭進行了選擇性的遺忘,畢竟是打輸了,而且連首都都被攻破。

Ⅶ 美國獨立戰爭是怎樣發生的

北美洲原是印第安人的故鄉。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國開始不斷地向北美洲移民。17世紀至18世紀上半葉,英國多次通過和其他國家爭奪殖民地的戰爭,以及對印第安人的屠殺和掠奪,成了北美大陸的勝利者,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英國殖民者力圖把殖民地變成英國工業品的銷售市場和廉價原料的供應地,極力阻礙北美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自17世紀下半葉起,英國一連頒布了許多法案,如「航海條例」、「列舉商品法」、「主要商品法」、「羊毛織品法案」、「制帽條例」、「制鐵條例」等等,想方設法限制、扼殺殖民地獨立經濟的發展。1763年以前,英國忙於進行爭奪其他殖民地的戰爭,北美殖民地經濟乘機迅速發展,經濟獨立性增強,各殖民地之間的經濟來往日益頻繁,城市人口日益增加,出現了像費城、紐約、波士頓等擁有數萬人口的大城市。這些城市逐漸成為13個殖民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各殖民地之間社會經濟交流的加強,也促進了共同文化生活的發展。美國一些著名的大學就是在這時候創立的。

1756~1763年的英、法七年戰爭,英國得勝後騰出手來加緊奴役北美殖民地。為了適應工業革命發展的需要,英國急需擴大國外市場,同時又要把七年戰爭的軍費轉嫁給殖民地人民,巧立名目徵收新稅,使得殖民地與英國宗主國之間原有的民族矛盾進一步尖銳化了。1763年,英國政府宣布禁止向西移民,以保證王室對西部土地的獨占,從而堵塞了渴望得到土地的廣大勞動人民的謀生之路,也限制了資產階級和大種植園主向西佔地。以後,它又相繼頒布了「印花稅法」、「糖稅法」、「茶葉稅法」,更進一步激化了矛盾。1773年12月16日,憤怒的波士頓人裝扮成印第安人闖入停泊在波士頓港口的3艘英國茶船,把價值1.5萬鎊的342箱茶葉倒到海里。「波士頓傾茶事件」大大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斗爭士氣,也激怒了英國統治階級。他們開始採取報復行動,從1774年3月起又頒布了5項高壓法令。這種高壓政策只能使北美人民的反英運動更加高漲。

北美各殖民地在反英斗爭中聯合了起來。1774年9月5日,各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會上通過「三斷」決議,即和英國斷絕一切輸入、輸出和消費關系,但同時又企圖和英國達成妥協。1775年,當大陸會議對進行武力反抗猶豫不決的時候,北美人民就行動起來了。4月19日,英軍去康科德搜查民兵儲藏的軍火,並企圖逮捕愛國者的著名領導人。英軍走到波士頓附近的列剋星敦時,遭到民兵伏擊。英軍狼狽潰退,死傷和被俘達300人,而民兵只損失50人。此次斗爭揭開了殖民地獨立戰爭的序幕。4月底,2萬名民兵在波士頓附近建立了一個營地,稱為「自由營」。5月10日,第二屆大陸會議在費城召開。6月15日,大會通過組建正規軍決議案,規定軍隊按志願入伍的原則補充兵員,建成一支由師、旅、團、營、炮兵和騎兵分隊等組織的正規軍,軍隊總數定為88個營,共6萬人(但在戰爭進程中從未超過2000多人),由弗吉尼亞的大種植園主、原英軍上校華盛頓為北美大陸軍總司令。1776年7月2日,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了托馬斯·傑弗遜起草的《獨立宣言》,7月4日起實馳。《獨立宣言》宣告13個殖民地脫離宗主國,成為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走上了獨立戰爭道路。

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擁有1000萬人口,佔有廣大殖民地,有裝備先進的陸軍和強大的海軍,它派到北美殖民地的軍隊總數曾達到9萬人;而美國經濟和軍事力量落後,人口不足300萬,大陸軍的衣著裝備都很差,平均每3個人才攤到1支火槍、1條被子,沒有海軍。

從列剋星敦戰役到1777年10月是戰爭的第一階段。美國處於戰略防禦階段,主要戰場在北部和中部。1775年6月17日,雙方在波士頓附近的班克山發生一次大戰斗。民兵一天之內三次打退了英軍向班克山高地的沖鋒,民兵傷亡400餘人。英軍傷亡1000餘人。班克山戰役後,民兵包圍了波士頓。華盛頓迅即騎馬趕到波士頓指揮戰斗。1776年3月,美軍奪取了波士頓南面的高地,設置大炮控制全城,英軍被迫撤離波士頓。

8月,英軍統帥豪將軍率一支2萬人的軍隊,從美軍後方迂迴攻打美軍。幾天以後,雙方軍隊在長島激戰。因華盛頓連夜作戰,部隊睏乏疲勞,被英軍包圍。關鍵時刻大霧降臨,華盛頓乘機突圍。9月中旬,英軍佔領紐約。11月,又佔領美軍在哈得遜流域的兩個要塞。華盛頓不得不率軍向新澤西退卻。這時美軍只剩下5000人,士氣低落。托馬斯·潘恩的革命檄文使美軍士氣大振,他們決心堅持到底。12月25日聖誕節華盛頓斷定英軍忙於過節不會戒備,率領2400人,在漁民的協助下,渡過特拉華河,把英軍打得狼狽不堪。1777年1月3日,華盛頓又向普林斯頓進軍。他採用突襲戰術贏得了勝利,但這些局部勝利,未能扭轉整個戰局。1777年9月25日,費城陷落於英軍之手,華盛頓被迫率大陸軍退到費城西北的福吉谷過冬整訓。此時,英國政府急於結束戰爭,為盡早解決北美戰事,企圖以三路大軍進攻阿爾巴尼,佔領哈德遜河流域,孤立新英格蘭。但三路大軍無統一的作戰部署和指揮,由聖萊傑率領的英軍中途遭民兵襲擊退回加拿大,另一支由豪將軍率領的英軍忙於對付華盛頓主力,沒按計劃行事。結果三路大軍中只有伯戈因率領的英軍從加拿大南下,伯戈因孤軍深入,他派遣的一支1000人的隊伍在本寧頓被民兵英雄約翰·斯塔克率領的佛蒙特綠山少年義勇軍全部殲滅。新英格蘭民兵奮起抗英,堅壁清野,切斷道路,破壞橋梁,使伯戈因的軍隊陷於重重包圍之中,只好退守紐約北部重鎮薩拉托加。1777年10月17日,彈盡援絕的伯戈因率6000名英軍投降。薩拉托加戰役扭轉了戰局,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從薩拉托加戰役到戰爭結束是第二階段。美國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主要戰場在南方。1778年2月,美國與法國締結同盟條約。夏天,援助美國的法國艦隊開進美國領海,迫使英軍撤出費城。自1778年以後,英軍在北部和中部失去了組織大規模進攻的能力,軍事行動轉向南方,妄圖依靠南方親英的大商人和大種植園主,在那裡全力發動攻勢以挽回敗局。1780年5月,英國海陸軍聯合遠征,佔領南卡羅來納沿海重鎮查爾斯頓,美國派到南方去的正規軍敗於英軍,英軍總司令錯誤地認為南方戰場的勝利局勢已定,令部下康華里將軍防守查爾斯頓,自己率部隊返回紐約。但南方人民廣泛開展游擊戰爭,他們有的潛伏在家裡,有的則躲在懸崖峭壁和樹林背後,待英軍的炮隊和輜重車過來時進行突然襲擊。鐵匠出身的大陸軍副總司令格林將軍把正規軍與游擊隊的軍事行動有效地結合起來,在南卡羅來納北部的石山及懸岩、考彭斯和吉爾福德等地,連連挫敗英軍,使戰局有了改變。美軍隨即轉入反攻,康華里在南方無法立足,兵力又日漸消耗,最後退往弗吉尼亞州的海港城市約克敦等待英國海軍支援。此時,華盛頓、羅尚博、聖西門率領的英法聯軍,自紐約附近的西點南下,通過新澤西,在特拉華河乘船,9月於約克敦西北的威廉斯堡登陸,合圍約克敦。法國艦隊也自西印度群島趕來配合,在約克港外打敗了英國海軍,完全切斷了英軍的海上供應線和退路。10月19日,走投無路的康華里率8000人投降。

至此,美國獨立戰爭基本上結束。1783年9月3日,英美雙方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簽訂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美國終於擺脫了殖民統治,成了獨立自主的國家。

Ⅷ 獨立戰爭中,嚴重處於劣勢的美國,為何能戰勝強大的英國

因為獨立戰爭中美國是處於正義的一方,美國的民眾團結一心,不怕犧牲,加上美國國土面積大,戰線拉的比較長,導致最後美國取得勝利

與美國獨立戰爭在哪裡最終戰勝英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男籃對希臘徐傑得多少分 瀏覽:437
越南打表多少錢 瀏覽:332
電腦版越南服怎麼改模組 瀏覽:264
中國什麼省最有錢 瀏覽:962
印度有多少紅茶 瀏覽:207
中國做了哪些努力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瀏覽:103
印度香蕉怎麼煮最好吃 瀏覽:477
印尼花梨木多少錢 瀏覽:672
義大利語有了一點點基礎該怎麼學 瀏覽:941
英國禁用什麼塑料 瀏覽:938
印度為什麼屠宰牛 瀏覽:654
援伊朗醫生有多少報酬 瀏覽:383
印度餅名字怎麼樣 瀏覽:478
在越南住一個膠囊酒店多少錢 瀏覽:459
印度的劉怎麼寫 瀏覽:800
越南缺哪些中國產品 瀏覽:845
義大利空耳什麼意思 瀏覽:719
為什麼伊朗有絲綢 瀏覽:22
伊朗的祖先是哪個國家 瀏覽:440
英國mi6是多少碼 瀏覽:88
© Arrange www.exoplanetwar.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