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個國家是世界上第一個政策性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國家
世界上第一個政策性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國家是英國。就世界范圍來說,美國的文化產業最為發達,美國文化產業在其國內GDP中所佔的比重非常大。
創意產業最早興起於英國,它是世界上第一個政策性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國家。1998年英國政府出台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提出「創意產業」這一概念:「所謂『創意產業』是指那些源自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
文化創意產業集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兩個概念於一身,涵蓋了更為廣闊的文化經濟活動,既能將抽象的文化直接轉化為高度的經濟價值,將知識的原創性與變化性融入具有豐富內涵的文化之中,使它與經濟結合起來,發揮出產業的功能。
(1)如何使英國創意發展擴展閱讀:
文化創意產業內容:
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體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的創意群體。
主要是創意概念,針對於文化、知識形成完整的產業,也就是系統性、普及性、利於傳播,比如西方發達國家的價值觀念,具有普適性,以及平等性,這也是能夠形成影響力的先決條件。
背景:
第一,歐美發達國家完成了工業化,開始向服務業、高附加值的製造業轉變。他們一方面把一些粗加工工業、重工業生產向低成本的發展中國家轉移,一方面它們該國很多老的產業、城市出現了衰落,這時候就出現了經濟轉型的實際需要。
其次,上世紀60年代,歐美出現了大規模的社會運動,亞文化、流行文化、社會思潮等等都風起雲涌,對傳統的工業社會結構有很大的沖擊。人們更重視差異,反對主流文化,張揚個性的解放,對以前普遍認為怪異的多元文化都逐漸開始承認,社會文化更加多樣和多元。
第三,上世紀80年代撒切爾夫人、里根上台以後的經濟政策更加鼓勵私有化和自由競爭,企業和個人要創新,有差異化才能有市場,這樣也刺激了創意產業的發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創意產業在西方發達國家得以萌生和不斷發展。
❷ 18世紀英國藝術取得了巨大進步的原因有哪些
18世紀英國藝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其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英國的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使英國的經濟走在了歐洲世界的前列,從而促使了英國藝術的發展。
其次是洛克哲學的影響。主張理性主義的洛克,為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大造輿論,深刻地影響了英國18世紀的藝術。
第三,英國啟蒙主義運動對18世紀藝術的發展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英國的啟蒙主義的傾向有兩派,即溫和派和激進派。每一派都有其代表藝術家,荷加斯就是在美術方面的啟蒙主義激進派方向的代表。
就18世紀英國的繪畫來說。它是沿著風俗畫、肖像畫和風景畫幾個方面向前發展的,並且在這幾個方面都取得了全歐洲意義的成就。
❸ 經濟對英國的藝術設計教育的影響
摘要 1.經濟導致工業革命最先在英國發生的原因:
❹ 如何發揮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近年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國內各個城市競相追逐的熱點。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沙等13個城市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雖然國內眾多城市提出要搞文化創意產業,但到目前為止,對於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如何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什麼外部環境?國內各地的認識並不清楚,如何去發展就更不知道了。因此,一些基本問題需要首先弄清。第一,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創意產業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98年出台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該文件明確提出,"所謂創意產業,就是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依據David Thirsby 1997年的說法,創意產業具有三大特色:第一,文化創意產業活動會在生產過程中運用某種形式的"創意";第二,文化創意產業活動被視為與象徵意義的產生與溝通有關;第三,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種形式的"智能財產權"。目前在國際上,有"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stries)與"創意產業"(Creative Instry)之說,但兩種說法無論在內涵還是外延上都極為相近。國內部分城市如上海就接受了"創意產業"這一提法,並出台了"十一五"期間《上海創意產業發展重點指南》。而北京、香港、台灣等地都採用了"文化創意產業"的說法。2002年,中國台灣借鑒英國創意產業發展經驗,提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將其定義為"源自於創意或文化累積,透過智慧財產的形式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提升之行業。"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統一定義,仍然沿用了文化產業的概念。這種現狀顯然不利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種類與服務按英國的劃分,創意產業包括13個行業:廣告、建築、藝術及古董市場、工藝、設計、流行設計與時尚、電影與錄像帶、休閑軟體游戲、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體與計算機服務業、電視與廣播。在每一大類中,都有進一步的細致劃分。我國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概念包括13個產業:視覺藝術產業、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文化展演設施產業、工藝產業、電影產業、廣播電視產業、出版產業、廣告產業、設計產業、數字休閑娛樂產業、設計品牌時尚產業、創意生活產業、建築設計產業。在日本,創意產業是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以創造潛在財富和從業機會的活動。包括十個部門:(1)廣告;(2)建築設計;(3)藝術、古董市場、手工藝品;(4)時尚設計;(5)數碼技術(電腦游戲、電視游戲);(6)電影與錄像;(7)音樂;(8)表演藝術;(9)出版業;(10)電腦軟體、電視廣播等等。在缺少准確的概念和定義的情況下,中國談文化產業的內涵時,必然與國際上一些先行國家和地區存在差異。初步比較,中國的文化產業與創意產業的內涵主要有三點差別:一是英國等國的創意產業包括整個設計業,而我國的文化產業在設計業方面只包括"工藝美術設計服務、美術圖案設計服務、展台設計服務及其他與文化有關的設計服務",而不包括"工業產品設計服務,包裝裝潢設計服務,模型設計服務,其他專業設計服務";二是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創意產業不包括旅遊業,而我國的文化產業則包括"旅遊文化服務";三是我國文化產業的"相關文化服務"中還包括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顯然,國內的文化產業概念不足以表述創意產業的內涵。國內亟需統一概念及其含義。第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什麼環境?國內多個城市都在搞文化創意產業,但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哪些條件和環境,很少有人能說得出來。在國內城市中,北京提出理念一向是先鋒(但在行動上則很遲緩),對於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環境也不甚了了。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在相關講話中也只是提到,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大資金投入,努力營造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吸引境外有實力的文化創意企業到北京落戶,並通過他們打通與國際市場的聯接"。要指出的是,這是一種相當有代表性的看法--從傳統的產業角度來看待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環境無非就是資金、人才、政策支持等環境。換句話說,在國內的認識中,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環境,與建一個外資汽車製造廠的環境沒什麼不同。2002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佛羅里達教授用美國有創造力的人在區位選擇方面的證據來說明創意活動所需的環境。他的研究表明,在美國有創造力的人喜歡住在對技術(technology)、人的才能(talent)和寬松愉悅的環境(tolerance)三因素(即所謂"3T")排名很高的城市。為此,城市要從高效率城市向具有創造力的城市提升,而宜人的快樂的環境,即時尚的文化生活環境就是創意城市的必需。如此看來,文化產業就自然地和創意產業交融在一起。也就是說在3T因素的第三個T(寬松愉悅的環境)就離不開創意的文化產業。在我們看來,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環境,最重要的並不是資金、人才這些"硬"環境,因為資金與人都是可以流動的,而是"軟"環境――鼓勵各種創意的、充滿寬容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環境。沒有這種環境做保障,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只能又是政府牽頭搭檯子,但是沒有市場來唱戲,根本無法鼓勵本土的文化創意產業在落後的環境下發展。安邦分析師過去曾分析提出,"搞文化產業,靠放不靠抓",就是指的文化環境要包容,要寬松。從現在國內一些城市的做法來看,相當一部分沿襲了過去搞工業區、搞招商引資的做法,如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這實際上是將文化創意產業當作一個土木工程項目來做。這種理解上的不到位將導致未來發展上的偏差。在中國特有的復雜性在於,文化創意產業中涉及內容的部分,往往需要受到額外的管制,如黨的宣傳部門的管理等。如果一旦這種管理摻入了意識形態的色彩,那麼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抑制可能是致命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由顧問波尼·阿斯科魯德曾說過"中國創造"面臨的症結:"有的時候,政府並沒有意識到創意產業作為整體的存在,因此不能夠正確做出政策和投資的決定,就無法切實地得到落實。" 政府做什麼?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政府的推動能夠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以英國為例,英國政府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在組織管理、人才培養、資金支持、生產經營等有關方面逐步加強機制建設,對文化產品的研發、製作、經銷、出口,實施系統性扶持。在面臨英國創業環境中關鍵的金融及投資問題時,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出版了"Banking on a hit"手冊,指導相關企業或個人如何從金融機構或政府部門獲得投資援助。逐步推動完整的創意工業財務支持系統,包括以獎勵投資、成立風險基金、提供貸款及區域財務論壇等作為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財務支持。英國政府的創意工業政策,是目前國際上產業架構最完整的文化產業政策。日本的創意產業主要由民間自發形成,但政府對創意產業的整體振興起了重要的培育和扶持作用。創意產業主要由日本通商產業省負責管理,文化、媒體、體育省在電影、音樂方面提供協助,相關財團成立社團組織對廣告、建築、土木服務、時尚設計、出版等產業進行協調管理。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推進管理機制,實施不同的振興政策,制定知識產權戰略大綱,培育非盈利性社會機構等。在韓國,政府對創意產業發展進行了強勢推動,政府採取的主要措施是,在組織管理、人才培養、資金支持、生產經營等有關方面逐步加強機制建設,對文化產品的研發、製作、經銷、出口,實施系統性扶持。如韓國文化部有計劃地扶植影音產業,不但提供融資機制,同時也透過基金會模式,實際投資電視、電影公司,此外,韓國政府也以租稅減免等各種政策手段,大量引進民間創投資金挹注在本土影視文化產業。對外,即使面臨美國好萊塢片商頻頻抗議的外交壓力,韓國政府還是堅持採取進口影音產品配額制度,撐了十年,為本國業界留下了發展的空間。中國目前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府由上自下的推動也很明顯。在政府支持上,需要借鑒國外的經驗,做好政府該做的事,同時給市場進入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留下足夠的寬松空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前景從國際上的先例看,文化創意產業有著極佳的發展前景。根據英國政府的官方統計報告,其13項文化創意產業2001年產值達1120億英鎊,佔英國GDP的8.2%,僱用4.3%的就業人口。英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創意產品生產國。1997年至2001年,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年均增長率都在6%以上,平均年增長率為8%,而整體經濟增長率則為2.8%;文化創意產業的就業增長率平均為5%,而整體經濟就業增長率則為1.5%。1997年至2005年,英國已培育了12萬家創意企業。創意產業相關從業人員,竟佔全英就業人口的一半。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英國政府推動經濟增長與降低失業率的有效發展策略。從世界范圍看,目前全世界的創意產業每天創造的產值高達220億美元,並以5%左右的速度遞增。在一些創意產業發達的國家,其增長速度更快,如美國達到14%,英國達到12%。早在2000年,創意產業就已經成為英國的第二大產業,佔GDP的7.9%,僅次於金融服務業。對於資源、能源和環境約束逐漸增強的中國經濟(尤其是大城市經濟體)來說,文化創意產業既能有效地解決經濟發展,又能規避在資源和環境方面的硬約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❺ 英國在全球最早提出了什麼的概念
英國在全球最早提出了「創意產業」的概念,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政策性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國家,創意產業對英國整個GDP貢獻的佔比額超過金融服務業。
創意經濟也稱創意產業、創新經濟、創意工業、創造性產業等。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創意經濟通常包括時尚設計、電影與錄像、互動式互動軟體、音樂、表演藝術、出版業、軟體及計算機服務、電視和廣播等等。此外,還包括旅遊、博物館和美術館、遺產和體育等。自從英國政府1998年正式提出「創意經濟」的概念以來,發達國家和地區提出了創意立國或以創意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發展創意產業已經被發達國家或地區提到了發展的戰略層面。與此同時,西方理論界也率先掀起了一股研究創意經濟的熱潮。
❻ 請問創意產業是什麼意思
1997年英國大選之時,托尼·布萊爾以「新工黨、新英國(Britain will be better with new Labour)」的競選綱領而成為新首相。為了體現「新」字,布萊爾改組了內閣,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DCMS,簡稱「文體部」)成立了「創意產業工作組」(Creative Instries Task Force),大力推進英國創意產業的發展。 英國DCMS創意產業工作組於1998年和2001年兩次發布創意產業綱領文件(Creative Instries Mapping Document),分析英國創意產業的現狀,提出英國創意產業的發展戰略。這兩份文件使創意產業成為英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使各國開始關注因一個名詞的整合而得到大發展的創意產業。 英國文體部將創意產業定義為「那些源於個人創造力、技能與才華的活動,這些活動有創造財富與就業的潛力,而潛力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生成而實現的產業」(those instries which have their origin in indivial creativity, skill and talent and which have a potential for wealth and job creation through the gene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英國對創意產業的定義隱含下面幾層意思。第一,創意產業的主體是人而不是原材料或者機器,人的心智、技術、靈感是創意產業的主要資產。第二,創意產業的經濟價值來自富於想像力的個人,如電影、音樂、設計、計算機軟體、表演等。第三,創意產業的產成品並不完全是可見可觸的實物,也包括使我們感動、娛樂或吸引我們的特定服務。第四,創意產業把知識產權與創新相結合、創意貨物產品與創意服務相結合、新意與立異相結合。 根據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的「Creative」詞條,「Creative」具有兩個意思,其一是創造(性)的;其二是(人)有創造力的。為什麼把「Creative」翻譯成「創意」,而不是「創造」呢?從英國文體部的定義可以看出,創意是對藝術和其他知識產品、智能產品的創新和創造。人是創造的主體,包含人的創造力,人的技能和人的天賦。創意因能夠創造財富與就業而得以成為產業,通過發展產業而為社會貢獻財富,從而越來越被英國各界承認和重視。 有人指出,在創意產業中,知識產權成為創意過程中一個關鍵環節,並且對整個創意產業起了樞紐作用。如果說,將「創新」理解為18世紀下半葉英國工業革命時代技術層面的創造和更新的話,那麼,「創意」一詞更能表達出英國知識經濟社會中人的思維價值創造,這是比「創新」更深一層次的頭腦風暴行為和思想活動,其明顯的標志是具有知識產權性。創意會衍生出無窮的新產品、新市場和財富創造的新機會。
❼ 哪有《英國創意產業文件路徑》中文版的啊
英國創意產業文件路徑
英國最早將「創造性」概念引入文化政策文件的,並在其出台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明確提出「創意產業」這一概念。它通常包括廣告、音樂、表演藝術、出版業、電視和廣播、電影與錄像、藝術和古董市場、手工藝品、時尚設計、互動式互動軟體等。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創意產業每天創造的產值高達220多億美元,並正以5%左右的速度遞增。創意產業已經成為英國現在增長最快的支柱產業,大約有13萬個不同類型的公司從事創意產業,就業人口近200萬,居各產業首位。
1997年5月,英國首相布萊爾為振興英國經濟,提議並推動成立了創意產業特別工作小組。這個小組於1998年和2001年分別兩次發布研究報告,分析英國創意產業的現狀並提出發展戰略;1998年,英國創意產業特別工作組首次對創意產業進行了定義。
據英國官方統計,以文化為主體的創意產業是英國發展最快的產業,1997—2001年間年增長率達到8%,是同期英國總體經濟增長2.6%的3倍多,創意產業產值2001年已達到1125億英鎊,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例超過5%;2002年英國創意產業實現出口115億英磅,約佔英國外貿出口總額的4.2%。1997至2002年創意產業的平均出口年增率為11%,超過外貿3%的年增長率,以及服務出口7%的增長率;2003年英國創意產業提供了190萬個就業機會,1997年至2003年的平均年增率為3%,與此同時,整個英國經濟的就業人數只有1%的增長。
頂端 Posted: 2006-11-03 01:25 | [樓 主]
CXO
級別: 管理員
精華: 40
發帖: 827
威望: 3525 點
金錢: 42190 RMB
注冊時間:2006-09-28
最後登錄:2007-06-19 小 中 大 引用 推薦 編輯 只看 復制 回復:英國創意產業發展概覽
近年來英國創意產業的發展,和政府積極的推動政策相契合。英國政府的推進措施主要集中在支持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技能培訓、企業財政扶持、知識產權保護、文化出口扶持等方面。具體包括:
(1)加強創意產業的基礎研究
英國對創意產業進行了大量的基礎研究,除了上面談到的兩份報告《》,1998年,出版的《Exports:OurHiddenPotential》研究了創意產業的出口政策與做法;1999年,發布的《TheRegionalDimension》研究了創意產業的地區發展;2000年,《TheNext10Years》從教育培訓、扶持個人創意及提倡創意生活3方面,研究如何幫助公民發展及享受創意;2004年,《》公布了創意產業產出、出口、就業等統計數據,介紹了產業的發展現狀。這些研究為英國政府制定創意產業政策提供了完整的信息支持,從而保證了政府產業政策的有效性、連貫性、一致性。
(2)培養公民創意生活與創意環境
政府從產業發展角度來推動創意產業的同時,也意識到公民創意生活的重要性,因此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開放更多的博物館及將所有數據檔案數字化等,期望通過教育培訓、支持公民的創意發展、提供公民的創意接觸的機會,使人們可以享受創意生活,並為產業的發展提供基礎。
(3)重視數字化對創意產業的影響
近年來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創意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數字化技術不但大大縮短了創意產業的創作過程,降低了創作成本,提高了創意產品的創作質量(例如電影數字化製作等),而且也促成了創意產品銷售渠道和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深刻變化(例如:在線銷售、在線支付與消費等)。
為順應數字化的發展,英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998年,政府對下議院特別委員會所提出的「多媒體革命」做出響應,開始積極計劃應對數字化潮流;2000年,ConsumersCalltheTune研究數字化對音樂消費的影響及知識產權保障的重要性;2000年,創意產業專責小組對互聯網的影響進行了研究,並提出若干建議。政府於同年做出響應,提出了相應的具體做法;2002年,研究了數字科技對電影生產及銷售的影響,並提出應對數字化發展趨勢的電影產業政策。
(4)積極探索國際合作與交流
英國致力於尋求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英國政府認為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加強英國與其它國家在創意產業領域的合作,促進不同國家創意產業從業者之間的交流,可以消除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壁壘,產生互補的效果,有利於本國創意產業的發展。
(5)為中小企業籌措資金
英國創意產業從業者多為中小企業,其發展中往往會遇到缺少資金、研發投入不足、無力開拓海外市場等問題。因此,政府也積極支持那些有創新能力的個人或業者,為其提供發展所需的資金,以免埋沒了許多創意構思及商機。為創意產業從業者尋求資金,是1997年創意產業專責小組成立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目前採取的措施有:提供各地可供給創意業者資金的機構聯絡方式;英國科學、技術及藝術基金會(NESTA:NationalEndowmentsforScience,TechnologyandArts)對於具有創新點子的個人,提供發展資金等。
❽ 創意產業最早由哪個國家提出
創意產業最早由英國提出。
「創意產業」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1998年《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1997年英國大選後工黨政府上台,新上任的首相布萊爾成立了「創意產業特別工作組」,並親自擔任主席,意在大力推進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他認為英國的創意產業對經濟發展非常重要,提出要通過「英國引以為豪的高度革命性、創造性和創意性來證明英國的實力」,使英國從一個多世紀以前的「世界工廠」,蛻變為當代的「世界創意中心」,從而全方位地增強英國的國家核心競爭力。
創意產業包括廣告、建築、美術和古董交易、手工藝、設計、時尚、電影、互動休閑軟體、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體,以及電視、廣播等諸多部門。
❾ 英國創意產業方面有哪些新政策
可撥打你所在地區的文化部門電話,他們會告訴你的,
❿ 英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怎樣促進經濟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如何促進科技發展 "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
1.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
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創意產業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98年出台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該文件明確提出,「所謂創意產業,就是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依據David Thirsby 1997年的說法,創意產業具有三大特色:第一,文化創意產業活動會在生產過程中運用某種形式的「創意」;第二,文化創意產業活動被視為與象徵意義的產生與溝通有關;第三,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種形式的「智能財產權」。
據此可以知道,所謂文化創意產業,就是要將抽象的文化直接轉化為具有高度經濟價值的「精緻產業」。換言之,這就是要將知識的原創性與變化性融入具有豐富內涵的文化之中,使它與經濟結合起來,發揮出產業的功能。顯然,這是一種使知識與智能創造產值的過程。
2.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
2004 年,國家統計局為規範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工作,出台了《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標准,文化產業包括:提供實物型文化產品和娛樂產品的活動,如書報出版、製作、發行等;文化服務和休閑娛樂服務,如廣播電視、電影、文藝表演等;文化管理和研究,如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圖書館、文化社會團體活動等;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所必須的設備、材料的生產經營,如文具、印刷設備、廣播電視設備、電影設備的生產經營等;與文化、娛樂相關的其他活動,如工藝美術、設計等。根據《文化及相關產業指標體系框架》的界定,以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為主的行業為文化產業核心層,以網路、旅遊、休閑娛樂、經紀代理、廣告會展等為主的新興文化服務業為文化產業外圍層,以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生產和銷售為主的行業為文化產業相關層。
3.創意產業的定義
根據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以及日韓和港台通常所採用的定義,創意產業是「那些依個人創意、技能和天才,通過挖掘和開發智力財產以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根據這個定義,創意產業包括廣告、建築、美術和古董交易、手工藝、設計、時尚、電影、互動休閑軟體、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體,以及電視、廣播等諸多部門。
發達國家的創意產業
發達國家創意產業可以定義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意性內容密集型產業,它有以下三方面含義。
(1)創意產業來自創造力和智力財產,因此又稱作智力財產產業。
(2)創意產業來自技術、經濟和文化的交融,因此創意產業又稱為內容密集型產業。
(3)創意產業為創意人群發展創造力提供了根本的文化環境,因此又往往與文化產業概念交互使用。
在發達國家,隨工業化的發展和後工業化社會的進步,包括在教育和研發、文化、金融等眾多領域的創意人群在人口中所佔的比重正在增加。這些人喜歡到什麼地方去工作就成為城市和區域發展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過去,人們在一個地方工作,花大量時間在上下班路上,頻繁更換工作只為了上班地點離家近一些,只有在度假時到另一個地方旅遊和休閑。現在工作節奏快,工作之餘需要就近休閑,甚至「上班是一種享受,工作就是度假。」發達國家的上班族很多人認為,在什麼地方工作(工作地點)比為哪個公司工作(公司老闆)更能顯示人的高貴。從這個意義上說,城市和區域的行為主體就不僅是企業,而且是企業中的人。經濟活動的區位就是人所喜愛的區位,企業的戰略和城市、區域的戰略也就是人的戰略。
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佛羅里達教授2002年用美國有創造力的人在區位選擇方面的證據,說明過去是公司區位吸引了人,現在是有創造力的人吸引公司。公司將會搬到有創造力的人樂意居住的地方。他的研究表明,在美國有創造力的人喜歡住在對技術(technology)、人的才能(tal-ent)和寬松愉悅的環境(toler-ance)三因素(即所謂「3T」)排名很高的城市。
為此,城市要從高效率城市向具有創造力的城市提升,而宜人的快樂的環境,即時尚的文化生活環境就是創意城市的必需。如此看來,文化產業就自然地和創意產業交融在一起。也就是說在3T因素的第三個T(寬松愉悅的環境)就離不開創意的文化產業。在這種情況下,文化產業作為創意人群發展創造力的需求就往往成為創意產業的代名詞。但是需要說明的是,不能把創意產業等同於文化產業,只是創意產業的內涵和文化產業的內涵有交織的部分。
4.創意產業范疇、產品和服務 (椐英國情況)
1、廣告 消費者研究,客戶市場營銷計劃管理,消費者品味與反應識別,廣告創作,促銷,公關策劃,媒體規劃,購買與評估,廣告資料生產。
2、建築 建築設計,計劃審批,信息製作。
3、藝術與古玩藝術品古玩交易,包括:繪畫、雕塑、紙製作品、其它藝術(如編織)、傢具、其它大量生產品(如大量生產的陶制、玻璃製品、玩偶、玩具屋、廣告、包裝材料等)、女裝設計(含珠寶)、紡織原料、古玩、武器及防彈車、金屬製品、書籍、裝訂、簽名、地圖等零售,包括通過拍賣會、畫廊、專家現場會、專門店、倉儲店、百貨商店、網際網路的零售。
4、工藝 紡織品、陶器、珠寶/銀器、金屬、玻璃等的創作、生產及展示。
5、設計 設計咨詢(服務包括:品牌識別、企業形象、信息設計、新產品開發等),工業零部件設計,室內設計與環境設計。
6、時尚設計 服裝設計、展覽用服裝的製作、咨詢與分銷途徑。
7、電影錄像 電影劇本創作,製作,分銷,展演。
8、互動休閑軟體 游戲開發、出版、分銷、零售。
9、音樂 錄音產品的製造、分銷與零售、錄音產品與作曲的著作權管理、現場表演(非古典)、管理、翻錄及促銷、作詞與作曲。
10、表演藝術 內容原創,表演製作,芭蕾、當代舞蹈、戲劇、音樂劇及歌劇的現場表演,旅遊,服裝設計與製造,燈光。
11、出版 原創,書籍出版:一般類、兒童類、教育類,學習類期刊出版,報紙出版,雜志出版,數字內容出版。
12、軟體設計 軟體開發:系統軟體、合約、解決方案、系統整合、系統設計與分析、軟體結構與設計、項目管理、基礎設計。
13、電視廣播 節目製作與配套(資料庫、銷售、頻道),廣播(節目單與媒體銷售),傳送。
5.文化創意產業與相關概念的辨析
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和發展是當代經濟、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在產業層面的具體表現。它以其獨特的形態演變和運行方式與其他產業發生廣泛而復雜的聯系,極大地影響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和社會文化發展。這里以現代產業和產業組織理論為依據,梳理、辨析文化產業創意產業相關概念的區別和聯系,把握文化創意產業的一般特徵。
一、文化創意產業基本等同於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stries)與創意產業(Culture Instry),無論是內涵還是外延都極為相近。國際上比較通行的提法是創意產業。1998年,英國最早提出創意產業,這一概念影響了歐洲、美洲、亞洲等許多有意發展創意產業的國家,在短短幾年內迅速地被全球接受,略作調整後採用。上海也接受了這一提法,出台了「十一五」期間《上海創意產業發展重點指南》。而採用文化創意產業的地區除了北京外,目前還只有台灣和香港。香港最初使用的是創意產業,在2005年將其改稱為文化創意創業。
文化創意產業與創意產業內涵極為相似。按照英國的定義,創意產業是指「源於個體創造力、技巧及才能,通過知識產權的生成與利用,而有潛力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的產業」。2002年,中國台灣借鑒英國創意產業發展經驗,提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將其定義為「源自於創意或文化累積,透過智慧財產的形式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提升之行業。」
文化創意產業與創意產業外延極為相近。英國的創意產業包括13個行業:廣告、建築、藝術及古董市場、工藝、設計、流行設計與時尚、電影與錄像帶、休閑軟體游戲、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體與計算機服務業、電視與廣播。台灣創意產業也包括相類似的13個產業:視覺藝術產業、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文化展演設施產業、工藝產業、電影產業、廣播電視產業、出版產業、廣告產業、設計產業、數字休閑娛樂產業、設計品牌時尚產業、創意生活產業、建築設計產業。
二、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產業內涵界定角度不同,但外延相似
我國文化產業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反映了中國文化發展的特殊背景和中國自身發展階段的特徵。20世紀40年代國外就提出了文化產業范疇,但由於各國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狀況差異大,作為產業分類概念,文化產業沒有統一的內涵標准。我國根據實際情況,將文化產業界定為「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根據上述界定,2004年4月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中將文化產業分為三個層面。一是文化產業核心層,包括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藝術服務。二是文化產業外圍層,包括網路文化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其他文化服務。三是相關文化產業層,包括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銷售。
與文化創意產業相比,我國的文化產業內涵界定的角度不同。我國文化產業主要從產出的角度、從所提供的產品及服務的精神文化性質著眼,只要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產業,都是文化產業。而文化創意產業,除了服務於個人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外,還服務於生產領域提升產品附加值、經濟發展中提升產業結構的要求,明顯突出「生產性服務業」的性質。從外延來看,我國的文化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外延比較接近,與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創意產業相比較,主要差別有三點:一是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創意產業包括整個設計業,而我國的文化產業則在設計業方面只包括「工藝美術設計服務,美術圖案設計服務,展台設計服務,其他與文化有關的設計服務」,而不包括「工業產品設計服務,包裝裝潢設計服務,模型設計服務,其他專業設計服務」;二是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創意產業不包括旅遊業,而我國的文化產業則在「文化休閑娛樂服務」中包括「旅遊文化服務」;三是我國文化產業的「相關文化服務」中還包括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三、數字內容產業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新內涵
文化創意產業本質上是以創意和知識為核心的產業。除了因高新技術而誕生的新興產業外,創意產業中的大多數產業早已有之,只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這些產業所共同擁有的特性得到政府和企業、社會的格外關注,而被集合在一起重新命名。因高新技術而誕生的新興產業,最重要的就是數字內容產業。
在歐盟「INFO2000計劃」中,把內容產業(Content Instry)的主體定義為「那些製造、開發、包裝和銷售信息產品及其服務的產業」。內容產業的范圍包括各種媒介上所傳播的印刷品內容(報紙、書籍、雜志等),音響電子出版物內容(聯機資料庫、音響製品服務、電子游戲等)、音像傳播內容(電視、錄像、廣播和影院)、用以消費的各種軟體等。這與1997 年頒布的「北美產業分類標准(NA-ICS)」中信息產業的范圍基本吻合。
文化產品的核心價值是其產品具有的精神內涵,即內容。形式各異、內涵多樣的文化產品因其內容而有價值,因此也可以稱之為內容產品。近年來,信息技術在內容產品生產、傳播和消費上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內容產品的生產能力,形成了數字內容產業,引領著當代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趨勢。這種內容產業以創意為動力,將各種「文化資源」與最新數字技術相結合,融會重鑄,建立了新的生產和消費方式,產生了新的產業群落,培育出新的消費人群,並以高端技術帶動傳統產業實現數字化更新換代,創造出了驚人的經濟社會價值,已逐步成為當代社會發展中的主流產業,賦予了文化創意產業的時代內涵。
四、文化創意產業是知識經濟大背景下的經濟運行新模式
文化創意產業與知識經濟所涵蓋的發展對象相互重疊的地方多,但不是一種包含關系。知識經濟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第一產業支柱、以智力資源為首要依託的智能型經濟,是一種區別於過去以傳統工業為產業支柱、以稀缺自然資源為主要依託的新型經濟。因此,知識經濟比較重視科學技術方面的創新。文化創意產業指的是文化資源與其他生產要素緊密結合,文化、科技與經濟互相滲透、互相交融、互為條件、優化發展的經濟模式。因此,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更多是體現在文化產業化和產業文化化上。文化創意產業和知識經濟的運行模式雖然都要以創新為靈魂,都強調人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使經濟運行建立在文化、知識、智慧、價值觀念、精神動力、人文環境以及高科技和文化發展所形成的巨大創新能力和高素質人力資源之上,但兩者還是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重大區別。因此,文化創意產業在知識經濟大背景下,成為一種新的運行模式。
一是發展條件不同。知識經濟是在充分知識化的社會中發展的經濟,因而必須在高新技術非常發達的國家才能出現和發展。而文化創意產業雖然也要求高度發達的高新技術,但又不完全依賴高新技術,它強調的是以文化為發展經濟的理念,依靠的是文化資源優勢,既可以在發達國家發展,也可以在發展中國家發展,甚至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也可以通過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使人文資源和文化優勢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涉及的范圍不同。知識經濟由於重點在於技術,更多地強調科學精神,所以往往會囿於自然科學。而文化創意產業既重視自然科學也重視社會科學,既重視科技創新又重視思維創新,有效地把弘揚科學精神和倡導人文精神有機統一起來,能充分發揮文化對經濟的能動作用。
參考資料:http://weihuang9.52uni.com/user1/986/archives/2006/3510.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