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有多少鸚鵡

英國有多少鸚鵡

發布時間:2022-09-26 02:43:40

『壹』 鸚鵡的資料

鸚鵡 (鸚形目動物)

『貳』 鸚鵡的種類,附圖

虎皮鸚鵡(Budgerigar)

虎皮鸚鵡是全世界最普遍的鸚鵡,受到大眾廣泛地喜愛,全世界的總數量超過5百萬只,它們常是許多剛對鸚鵡有興趣的人買的第一隻鸚鵡,也是最常出現在鳥展的種類,自從公元1900年澳洲生物學家-癸格曼德對基因工程的重大發現與突破後,各種虎皮鸚鵡的變種即進入前所未有的多樣性,現在共有上千種的變種,再加上它們非常容易照顧及繁殖,所以會如此的普遍,澳洲原生種虎皮鸚鵡的羽色主要是黃色、綠色(如左圖),加上黑色的紋路,而一般所稱的"大頭"是在英國基因改造培育出來的種類(EnglishBudgerigar),體型比原生種大,頭部與胸部較大,前額較突出,胸前的斑點較圓,羽色較鮮明,比較不活潑,一般在鳥展中參展的虎皮鸚鵡幾乎全為英國種的虎皮鸚鵡,而其它如原生種大小的變種虎皮鸚鵡(小鸚哥)則稱為美國種虎皮鸚鵡(AmericanBudgerigar)價格則比英國種便宜許多,虎皮鸚鵡的確是入門者很好的選擇之一,而英國種虎皮鸚鵡也有許多愛好者,由於羽色變化多,外型差異性也較一般虎皮鸚鵡大,且從國外不時都有虎皮鸚鵡選美比賽可看出它們在寵物鳥中的地位。

體長:18-25cm(7-10吋)

分布:廣闊分布在澳洲的內陸地區,但東部、西南部、北省的沿海地區及約克角半島、塔斯馬尼亞島的數量稀少,曾引進(包括逃脫的籠養鳥)到許多國家,但絕大部分無法成功順利生存繁衍,包括英國、日本、美國、波多黎各、香港、巴西、瑞士、哥倫比亞、社會群島、紐西蘭、阿曼等國家,可是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族群在1950年時引進後卻成功地生存與繁衍後代。

整體概述:

虎皮鸚鵡主要棲息在澳洲乾燥的內陸地區,偶爾會在半乾燥地區與半潮濕地區發現其蹤跡,有些族群會有季節性的遷徙行為,喜愛在草原、灌木叢、河流邊的林地、農場田園中活動,平時相當活潑好動,大熱天時則活動力較低,主要在地上覓食草類與穀物的種子,平常成群活動,約由20隻至數百隻,有時會聚集2萬5千隻甚至更多的龐大數量,雖然整年都能繁殖,但是受食物多寡的影響,主要只在草類種子豐富時繁殖,北部約在冬天,南部在夏天與春天,有集體築巢的習慣,也就是許多對的巢穴都很接近猶如一個社區,可能有共享巢穴的行為,一次產4-8顆蛋,孵化期約18天;虎皮鸚鵡的飼養與照顧很容易,適應能力良好,但對過於潮濕、寒冷或強風的情況可能會較敏感,大部分的虎皮鸚鵡都十分強壯,如想培育出美麗的參賽鳥種,必須多花心血照顧,培育血緣好大頭虎皮鸚鵡又是另一門不容易的學問,須長期的經驗與研究;若要訓練說話能力應單獨安置於一個籠子,減少同伴打擾較不容易分心,效果會好很多。

繁殖:

繁殖虎皮鸚鵡非常地容易,也可群養繁殖,不太需要築巢所需的材料,虎皮鸚鵡6個月大即可繁殖,但至少等到1歲時再讓它們繁殖較理想,全年都能繁殖,是很多產的種類,平均窩卵數約6顆,有時更多,孵化期需18天,約4周後羽毛長成,5-6周時即會斷奶。

『叄』 鸚鵡的資料

【物種名稱】鸚鵡
【中文別名】鸚哥
【拉丁學名】Paittacide
【英文名稱】Parrot
【科屬分類】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鸚形目
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地區都有分布。在南半球有些種類擴展到溫帶地區,也有一些種類分布到遙遠的海島上。鸚鵡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種類最多,在非洲和亞洲種類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卻有一些很有名的種類,如情侶鸚鵡。拉丁美洲的鸚鵡中最著名的是各種大型的金剛鸚鵡。大洋洲的鸚鵡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樣化,包括一些人們最熟悉的、最美麗和最獨特的鸚鵡。其中澳洲的虎皮鸚鵡和葵花鳳頭鸚鵡等是人們最熟悉的鸚鵡。紐西蘭的鴞鸚鵡是已經失去了飛翔能力大型鸚鵡,而紐西蘭的啄羊鸚鵡則進化出了一定的肉食傾向,啄羊鸚鵡也是分布最高的鸚鵡之一。大洋洲種類繁多的吸蜜鸚鵡則屬於最美麗的鳥類,比如斐濟的藍冠吸蜜鸚鵡。鸚鵡是人們喜歡飼養的寵物,其野生種群也因此而受到威脅,很多種類都成為了瀕危物種。鳥類學家已確定我們這個星球上我國原產的鸚鵡只有6種,全部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鸚鵡大多色彩絢麗,音域高亢,那獨具特色的鉤喙使人們很容易識別這些美麗的鳥兒。它們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棲息在林中樹枝上,自築巢或以樹洞為巢,食漿果、堅果、種子、花蜜。也有特例:如深山鸚鵡,這種生活在稀木灌叢中的鳥兒體形大,羽毛豐厚,獨具一付又長又尖的嘴。除了具有其它鸚鵡的食性外還喜食昆蟲、螃蟹、腐肉。甚至跳到綿羊背上用堅硬的長喙啄食羊肉,弄得活羊鮮血淋淋,所以當地的紐西蘭牧民也稱其為啄羊鸚鵡。

人們喜愛這些美麗的飛禽,為它們發行郵票,建立網站,組織保育協會,設定保護區。甚至把它們作為智慧的象徵。在位於加勒比海的多明尼加它被奉為國鳥,這個國家的國徽上是一隻名叫"西色羅"的金剛鸚鵡,它是這個中美洲島國獨立自強的象徵。 鸚鵡聰明伶俐,善於學習,經訓練後可表演許多新奇有趣的節目,是各種馬戲團、公園和動物園中不可多得的鳥類"表演藝術家",深受大眾喜愛。它們可以學會各種技藝如:銜小旗、接食、騎自行車、拉車、翻跟斗等等。 鸚鵡與人類的文明發展息息相關,它們也是人們最好的夥伴和朋友。在長期的馴養過程中,鸚鵡帶給人們不少的歡樂。

『肆』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鸚鵡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鸚鵡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鸚鵡,鸚鵡,我們都知道,它不僅漂亮,還能學人說話,所以很多人都喜歡鸚鵡,但是對鸚鵡的生活習性卻不是很了解,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鸚鵡的相關內容,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鸚鵡1

No.1 亞馬遜鸚鵡,活了104歲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鸚鵡是一隻亞馬遜鸚鵡,它在1870年出生,死於1975年,足足活了104歲,跨越了一個世紀。事實上亞馬遜鸚鵡的平均壽命也在80歲左右,所以活了104歲並非很稀奇,只是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隻鸚鵡活的比它長!

這只活了104歲的亞馬遜鸚鵡名叫「詹米」,生活在英國利物浦,曾陪伴過一任主人走到生命的盡頭。按照鳥類的平均壽命來看,一般壽命最長的就是大型鸚鵡,除了亞馬遜鸚鵡外,還有鴞鸚鵡,它壽命至少80年,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不會飛的鸚鵡。

No . 2 米切氏鳳頭鸚鵡,現年87歲

如果不管死活,壽命最長的是一隻活了104歲的亞馬遜鸚鵡;如果只算現在還活著的,那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鸚鵡則是一隻米切氏鳳頭鸚鵡,它生活在美國芝加哥動物園,剛剛過完87歲生日,是目前世界上存活最老的鸚鵡。

這只米切氏鳳頭鸚鵡名叫「餅干」,它於1933年6月30日在澳洲塔龍加動物園出生,1歲時被送到芝加哥動物園,之後86年都生活在這里,它見證了開園,目前是僅存的開園元老。雖然年事已高,但「餅干」仍然很有精神地享用美食,相信它還可以活很久。

米切氏鳳頭鸚鵡一般可以活40—60年,所以87歲高年的「餅干」真的算長壽了。2007年,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鸚鵡被診斷有關節炎和骨質疏鬆,2009年從展場「退休」,現在被安排在保護員的鳥屋辦公室生活,只有偶而節慶或是生日的時候會出現。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看看世界上最聰明的鸚鵡。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鸚鵡2

一、亞馬遜鸚鵡詹米

據上個世紀的'英國媒體報道,在英國利物浦有一名叫詹米的亞馬遜鸚鵡,生於1870年12月3日,卒於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歲,堪稱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鸚鵡。

二、金剛鸚鵡龐秋

英國有一隻叫做龐秋的金剛鸚鵡,擁有87歲高齡,它原本生活在美國,曾出演過多部好萊塢電影,2000年龐秋前往英國拍攝電影後,由於身體虛弱不適合長途旅行,從此在英國生活。

金剛鸚鵡主要生活在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的雨林,是色彩最漂亮艷麗的鸚鵡,也是體型最大的鸚鵡。它們身上的羽毛絢爛多彩,而沒有羽毛的面部興奮時能變為紅色。金剛鸚鵡以果實和花朵為食,其中包括很多有毒的種類,但它們卻不會中毒。

三、米切氏鳳頭鸚鵡餅干

美國芝加哥動物園有一隻米切氏鳳頭鸚鵡叫做餅干,2016年在過完83歲生日的兩個月後去世,它的年紀甚至比這個動物園還要大。

米切氏鳳頭鸚鵡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境內,身體覆蓋著白色的羽毛,頭上有紅黃相間、色澤分明的美麗的冠羽。它們不像別的鳳頭鸚鵡一樣愛玩、逗趣,也不易學會一些把戲及技巧,有些米切氏鳳頭鸚鵡在成熟時可能會變的有攻擊性,所以平時飼養時要多與其互動。

0

『伍』 世界上有多少種鸚鵡,羅列出來,能發圖片最好了。謝謝了!

鸚形目簡介
1.亞歷山大鸚鵡
2.非洲灰鸚鵡
3. 華麗鸚鵡
4. 緋胸鸚鵡
5. 紅嘴鸚鵡
6. 折衷鸚鵡
7. 紅額金剛鸚鵡
8. 桃面愛情鳥
9. 虎皮鸚鵡
10.藍眼鳳頭鸚鵡
11.費沙氏愛情鸚鵡
12. 白尾黑鳳頭鸚鵡
13. 緋紅金剛鸚鵡
14. 和尚鸚鵡
15. 雨傘鳳頭鸚鵡
16. 紅色吸蜜鸚鵡
17. 雞尾鸚鵡
18. 紅臉牡丹鸚鵡
19. 東玫瑰鸚鵡
20. 愛德華無花果鸚鵡
21. 小葵花鳳頭鸚鵡
22. 藍黃金剛鸚鵡
23. 巨嘴鸚鵡
24. 快速鸚鵡
25. 尖嘴鳳頭鸚鵡
26. 杜柯波氏鳳頭鸚鵡
27. 鮮紅胸鸚鵡
28. 藍紫金剛
29. 藍頭鸚鵡
30. 環頸鸚鵡
31. 粉紅鳳頭鸚鵡
32. 棕樹鳳頭鸚鵡
33. 公主鸚鵡
34. 紅翅鸚鵡
35. 西亞拉鸚鵡
36. 紅腹金剛
37. 彩虹吸蜜鸚鵡
38. 綠翅金剛
39. 白腹凱克
40. 邁耶氏鸚鵡
41. 深紅玫瑰鸚鵡
42. 獨角鸚鵡
43. 紅腰鸚鵡
44. 契爾少校鳳頭鸚鵡
45. 紫紅頭鸚鵡
46. 雙眼無花果鸚鵡
47. 紅肛鳳頭鸚鵡
48. 金黃錐尾鸚鵡
49. 柏克氏鸚鵡
50. 馬達加斯加愛情鳥
51. 啄羊鸚鵡
52. 面罩鸚鵡
53. 太平洋鸚哥
54. 亮光黑鳳頭鸚鵡
55. 紅冠鳳頭鸚鵡
56. 金肩鸚鵡
57. 黃尾黑鳳頭鸚鵡
58. 澳洲國王鸚鵡
59. 黃兜吸蜜鸚鵡
60. 藍頭金剛
61. 菲律賓懸吊鸚鵡
62. 太陽錐尾鸚鵡
63. 藍喉金剛
64. 喋喋吸蜜鸚鵡
65. 塞內加爾鸚鵡
66. 裸眼可瑞拉鳳頭鸚鵡
67. 鮭冠鳳頭鸚鵡
68. 栗額金剛
69. 灰頰鸚鵡
70. 林肯港鸚鵡
71. 藍紋吸蜜鸚鵡
72. 青銅翅鸚鵡
73. 派斯奎特氏鸚鵡
74. 回聲鸚鵡
75. 斯皮克金剛
76. 紅腹鸚鵡
77. 帝王亞馬遜
78. 南達錐尾鸚鵡
79. 鱗頭鸚鵡
80. 鱗胸吸蜜鸚鵡
81. 戈芬氏鳳頭鸚鵡
82. 波芬氏金剛
83. 軍艦金剛
84. 藍冠吸蜜鸚鵡
85. 黃領金剛
86. 杜凡波第氏吸蜜鸚鵡
87. 青綠錐尾鸚鵡
88. 聖路西亞亞馬遜
89. 李爾氏金剛
90. 黑頂吸蜜鸚鵡
91. 綠頰亞馬遜
92. 聖文森亞馬遜
93. 魯佩爾氏鸚鵡
94. 面罩愛情鳥
95. 棕頭鸚鵡
96. 橙翅亞馬遜
97. 紅尾黑鳳頭鸚鵡
98. 藍翅金剛
99. 紅面具鸚鵡
100. 紅額亞馬遜
101. 黑色吸蜜鸚鵡
102. 黑頭凱克
103. 暗色吸蜜鸚鵡
104. 白頭鸚鵡
105. 西斯潘紐拉亞馬遜
106. 藍頂亞馬遜
107. 鱗頸亞馬遜
108. 珍達錐尾鸚鵡
109. 黑頰愛情鳥
110. 紅額鸚鵡
111. 黃冠亞馬遜
112. 赤褐腹錐尾鸚鵡
113. 桃額錐尾鸚鵡
114. 土庫曼亞馬遜
115. 紅肩金剛
116. 黃頸亞馬遜
117. 黑帽錐尾鸚鵡
118. 黃額鸚鵡
119. 藍喉錐尾鸚鵡
120. 黑嘴亞馬遜
121. 卡威氏亞馬遜
122. 葡萄亞馬遜
123. 古巴亞馬遜
124. 黃臉亞馬遜
125. 紫冠亞馬遜
126. 綠頰錐尾鸚鵡
127. 節慶亞馬遜
128. 波多黎各亞馬遜
129. 黃嘴亞馬遜
130. 藍頰亞馬遜
131. 白粉亞馬遜
132. 紅頸亞馬遜
133. 暗色鸚鵡
134. 白頂亞馬遜
135. 黃額亞馬遜
136. 扇尾賈丁氏鸚鵡
137. 彩繪錐尾鸚鵡
138. 黃頭亞馬遜
139. 紅尾亞馬遜
140. 褪草玫瑰鸚鵡
141. 紅喉錐尾鸚鵡
142. 灰頭錐尾鸚鵡
143. 紅鏡亞馬遜
144. 米特雷錐尾鸚鵡
145. 二十八草鸚鵡
147. 海角鸚鵡
148. 花頭鸚鵡
149. 七草鸚鵡
150. 藍冠錐尾鸚鵡
151. 塔布吸蜜鸚鵡
152. 賈丁氏鸚鵡
153. 鮭色鳳頭鸚鵡
154. 黑翅賈丁氏鸚鵡
155. 藍月輪鸚鵡
157. 葵花鳳頭鸚鵡
158. 太陽鸚鵡
161. 粟額金剛鸚鵡
162. 紅頭太陽鸚鵡
163. 軍用金剛鸚鵡
164. 桃紅面錐尾鸚鵡
165. 黃翅鸚鵡
166. 聖文生亞馬遜鸚鵡
167. 鷹頭鸚鵡

『陸』 鸚鵡總共有多少只

摘要 7、情侶鸚鵡,1個屬,9種。

『柒』 世界上的鸚鵡有多少種

鸚鵡種類非常繁多,有82屬332種,是鳥類最大的科之一。鸚鵡主要是熱帶,亞熱帶森林中羽色鮮艷的食果鳥類,南半球有些種類擴展到溫帶地區。鸚鵡在南美洲和澳大利亞的種類最多,在非洲和亞洲種類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卻有一些很有名的種類,如情侶鸚鵡。鸚鵡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鸚鵡的嘴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大緋胸鸚鵡 大緋胸鸚鵡屬於鸚鵡科,別名四川鸚鵡、大鸚哥、大紫胸鸚鵡,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為西藏、四川、雲南留鳥。大緋胸鸚鵡分布區狹窄,數量已十分稀少,應嚴加保護。大緋胸鸚鵡屬於大型鸚鵡。為我國特產鳥類。全長45厘米左右。上體綠色,前額、眼先黑色,頭頂和耳羽藍沾紫色,翅綠色,翅下覆羽葡萄紅色。尾呈楔狀,藍綠色;尾下覆羽、腿羽黃綠色。下體除喉部有寬闊黑斑外,余部多為紫色,胸部紫蘭色。嘴雄鳥紅色,雌鳥黑色。腳綠色。大緋胸鸚鵡棲息於山地常綠闊葉林、混交林、針葉林及溝谷地。善飛翔和攀援,喜群居。以堅果、漿果、玉米、稻穀等為主食。6~7月份繁殖,築巢於樹洞及石縫中。每窩產卵3~6枚。大緋胸鸚鵡是馳名中外的觀賞鳥,過去是宮廷中達官貴人家庭中飼養的一種籠養鳥,喜效仿人語,還能學會一些技藝,故博得很多人喜愛,後來逐漸傳入民間飼養。*花頭鸚鵡 花頭鸚鵡屬於鸚鵡科,產於雲南、廣東、廣西,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花頭鸚鵡比大緋胸鸚鵡小,全長35厘米左右。體羽主要為黃綠色,上體顏色較深,翅綠色。雌雄鳥頭部顏色有別:雄鳥為玫瑰紅,雌鳥呈灰藍色。花頭鸚鵡棲息於溝谷森林、疏林、耕地等處,以野果、穀物為食。*緋紅金剛鸚鵡 緋紅金剛鸚鵡屬於鸚鵡科,亦稱紅金剛鸚鵡。分布於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緋紅金剛鸚鵡的額羽赤色,枕、頸、尾上覆羽和肩羽紅色。翅上覆羽金黃色,初、次級飛羽深藍色。上嘴殼肉色,下嘴殼鉛灰色,腳鉛藍色。緋紅金剛鸚鵡棲息於熱帶森林,常成群活動。食物以植物為主,包括花、果實、種子、嫩芽等。繁殖期成對生活,巢營於樹洞中。*琉璃金剛鸚鵡 琉璃金剛鸚鵡屬於鸚鵡科,亦稱藍黃金剛鸚鵡、藍黃鸚鵡。主要分布在美洲的巴拿馬東部,南到哥倫比亞。琉璃金剛鸚鵡的羽毛黃藍色,十分鮮艷耀眼,尤其是胸腹羽毛豐滿。喉黑色,頰羽白色,並具黑色條紋。腹部羽毛金黃色,枕、背及尾上覆羽藍色,而且有金屬光澤。眼白色,嘴、腳均黑色。野生硫璃金剛鸚鵡多生活在熱帶森林,常成群活動,鳴聲粗野。食物主要是植物果實、種子和嫩芽,巢營於樹洞中。*虎皮鸚鵡 虎皮鸚鵡屬於鸚鵡科,又叫嬌鳳、彩鳳。原產澳大利亞,後經人工培育,已成為世界性籠養鳥,各國都有飼養,這種鳥羽毛華麗,易於飼養,可大量繁殖供人們玩賞。虎皮鸚鵡是鸚鵡中的小型品種,原種主要為黃綠色,頭及背黃色而有黑橫紋,腰、胸及腹部為綠色,尾羽黃色而中央的兩瓣為藍色,頰部有藍黑色圓斑,雌雄鳥羽色相似,只是雄鳥中基部蠟膜為藍白色或藍色(發情期)或深藍色(老齡鳥),雌鳥蠟膜為肉色或淡肉色(發情期)或姜黃色(老齡鳥),以此可以鑒別。虎皮鸚鵡經人工培育的品種羽色多種多樣,主要有:波紋型、黃化型、白化型、玉頭型、淡色型。此外,芸香色、紫羅蘭色等幾種為高級稀有種。野生虎皮鸚鵡在自然界喜歡群居,在樹上攀援,以各種植物的種子、漿果及植物的嫩芽、嫩葉為食,到秋季飛到田間啄食穀物。一年四季都可繁殖,春秋兩季繁殖旺盛。在野外主要營巢於樹洞,該鳥每年繁殖兩次,每窩產卵4-9枚,卵白色而有光澤。雌鳥孵蛋,孵化期18天左右。虎皮鸚鵡的雛鳥屬晚成鳥,雛鳥出殼25天內不能獨立生活,在此期間全靠成鳥餵食,親鳥育雛的方法是:雄鳥喂雌鳥,雌鳥再喂雛鳥,雛鳥生長28天後,就能自己吃食,獨立生活,一般生長到5-6個月可達到性成熟。*灰頭鸚鵡 灰頭鸚鵡屬於鸚鵡科,產於四川、雲南。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頭鸚鵡屬於小型鸚鵡。全長約30厘米。體羽以綠色為主,上體草綠色。頭部鉛灰色;後頸和頸側有一銅綠色領環;眼先及貫眼紋近藍黑色;頰下有一黑帶。飛羽綠色,有淡黃色外緣;翅上中覆羽有一暗紅色斑塊。中央尾羽綠色,具紫黃色羽端;側尾羽綠色。下體淡黃綠色。上嘴朱紅色,嘴端和下嘴黃色。灰頭鸚鵡棲息於山區稀疏闊葉林、溝谷林或果園。主要食野果、種子及穀物。*亞歷山大鸚鵡 亞歷山大鸚鵡屬於鸚鵡科,主要分布在印度中部和北部、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以及阿富汗的東部和南部。亞歷山大鸚鵡的嘴峰為玫瑰紅色,體羽大部分綠色,色澤鮮艷。亞歷山大鸚鵡生活於森林和農田附近,成群生活,群體較大。食物除樹木種子、果實外也食農作物。巢營於樹洞中.繁殖與其它大型鸚鵡相同。*小五彩鸚鵡 小五彩鸚鵡屬於鸚鵡科,亦稱青海鸚哥。原產於馬來半島和南美群鳥。小五彩鸚鵡體長約20厘米,體重120-130克。額部、頭頂和頰部呈淡橄欖綠色,枕部和頸上部有紫褐色和黃綠色的環帶。背部、翼及尾綠色,胸部紅色,脅部綠色並有紅色橫斑。嘴紅色,腳暗灰色,足4趾,2趾向前,2趾向後,呈對趾形。小五彩鸚鵡在野外的自然條件下,小五彩鸚鵡多棲息在熱帶森林中,喜歡成群生活。主要食物是植物果實、種子、花蜜和昆蟲。小五彩鸚鵡交配一般在早上9時或下午4時左右,初期每日或隔日一次,以後增至每日1-2次。每窩產蛋2枚,蛋殼白色有光澤,一頭鈍一頭尖,為短卵圓形。產完蛋後,雌鳥開始孵卵,只有當它取食、喝水和排糞時雄鳥才進巢代替孵卵,孵化期23天左右。雛鳥出殼後,雌鳥開始飼喂並在巢內暖雛,而雄鳥白天在巢外活動,晚上才進巢內過夜。14天後,雌鳥才出巢覓食和活動,40天左右雛鳥可出巢,此時雌鳥繼續給小鳥餵食,待它們能獨立取食後才與親鳥分開。*牡丹鸚鵡 牡丹鸚鵡屬於鸚鵡科,亦稱情侶鸚鵡。計有9個品種,均產於非洲。我國常見的有黑頭牡丹鸚鵡和棕頭牡丹鸚鵡兩種。牡丹鸚鵡體長一般在15厘米左右,體重40-50克。嘴紅色,眼及蠟膜白色。頭部黑褐色,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上胸淺綠色,背部和翼為綠色,翼端呈黑色,尾綠色,腳灰色。另有棕頭牡丹鸚鵡,它們的頭部為棕褐色,俗稱棕頭牡丹。野生的牡丹鸚鵡生活在熱帶叢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樹洞中營巢繁殖。以各種植物種子、水果和槳果為食,在南方,該鳥常集群危害農作物及果園,遭到當地農民的討厭和驅趕。由於這種鳥羽色艷麗,常被捕捉飼養,致使野生數量越來越少。牡丹鸚鵡一年中除炎熱的夏季外,其它季節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鳥每窩產蛋6-8枚,孵化期約19天。孵化過程中,雄鳥堅守在巢外看護並飼喂雌鳥,而雌鳥除取食、飲水和排糞時外出外,始終堅持孵化。雛鳥出殼後由親鳥飼喂,35-40天方能離巢,50天左右才獨立生活,6個半月達到性成熟。*軍用金剛鸚鵡 軍用金剛鸚鵡屬於鸚鵡科,分布於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軍用金剛鸚鵡通體羽毛草綠色,似軍隊士兵作戰服的保護色,故名軍用金剛鸚鵡。額羽鮮紅色初級飛羽藍色,嘴鉛灰色,基部肉色,腳鉛色。軍用金剛鸚鵡是熱帶森林中的一種大型鸚鵡,喜成群活動,食物主要有植物的果實、種子、花等。繁殖時成對活動,巢築在樹洞中。*葵花鳳頭鸚鵡 葵花鳳頭鸚鵡屬於鸚鵡科,亦稱葵花鸚鵡、琉璜冠大鸚鵡。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東部和北部、紐西蘭、新幾內亞。葵花鸚鵡體羽潔白如玉,羽冠檸檬黃色,雄鳥眼的色彩呈暗棕色,雌鳥呈微紅棕色。葵花鸚鵡喜成群活動,有時一群可達數百隻。食物以植物的果實、種子、嫩芽為主,繁殖時將巢營於樹洞內。*非洲灰鸚鵡 非洲灰鸚鵡屬於鸚鵡科,主要分布在非洲的西部地區。非洲灰鸚鵡是一種中型短尾鸚鵡,體長約為40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灰色,腹部為灰白色,尾巴羽毛呈紅色。嘴為黑色,眼睛的虹膜是淡黃色。非洲灰鸚鵡棲息於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中,喜歡成群活動,在它們活動的地區尖聲鳴叫從早到晚很少間斷,只有在黑夜它們才會安靜下來。它們的巢穴大多數都營於很高的樹上,主要以玉米為食。非洲灰鸚鵡每窩產卵3--4枚,卵為白色。孵化期約21--30天,雛鳥出殼後由雙親共同養育,70天後方能離巢。*大白鳳頭鸚鵡 大白鳳頭鸚鵡屬於鸚鵡科,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是當地較珍貴的觀賞鳥。大白鳳頭鸚鵡體長約為46厘米左右,全身羽毛乳白色,連冠羽也是白色,只有尾側白羽中稍帶淡黃。大白鳳頭鸚鵡鳴聲十分響亮,經常成對或一小群活動,喜歡棲息於高樹的頂部。以植物種子、水果、漿果、昆蟲和少許蛹為食。將巢營於樹洞內,每窩產卵2枚,孵化期約28天左右,但親鳥往往只能帶活一隻雛鳥。雛鳥90天後方能離巢。*雞尾鸚鵡雞尾鸚鵡屬於鸚鵡科,亦稱高冠鸚鵡。原產於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現世界各地均有飼養。雞尾鸚鵡體長約為26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灰黑色,冠羽為淡黃色,臉龐有塊橙紅色的色斑,初級飛羽為灰黑色,次級飛羽為白色,尾羽較長,呈灰黑色。雞尾鸚鵡棲息於森林邊緣地區,喜歡成群活動,善於鳴叫。主要以植物果實、種子、葉、芽等為食。將巢營於樹洞內,每窩產卵4--11枚,孵化期約20--22天左右,雛鳥出殼後由雙親共同養育。*紅頂吸蜜鸚鵡 紅頂吸蜜鸚鵡屬於鸚鵡科,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紅頂吸蜜鸚鵡體長約為31厘米左右,全身羽毛鮮紅色,具有金屬光澤,尾羽為赤棕色,嘴為橘紅色。紅頂吸蜜鸚鵡棲息於沿海岸和1250米的山林地帶,常結成20隻左右的小群,以花蜜、花瓣、昆蟲為主,也食少量的植物種子。它們叫聲響亮,特別在月明之夜。紅頂吸蜜鸚鵡以高大樹洞築巢,每窩產卵2枚,孵化期約28--30天,雛鳥60天後方能離巢。*黃頭亞馬遜鸚鵡 緋胸鸚鵡屬於鸚鵡科,亦稱海南鸚鵡、鸚哥。分布我國雲南、廣西、廣東、海南等省。緋胸鸚鵡額有一黑紋,枕、頭灰色,頸至頸側黑色,背覆羽綠色,下腹羽灰棕色,胸部粉紅色。上嘴殼紅色,下嘴殼鉛灰色。腳鉛灰色,爪黑色。緋胸鸚鵡棲於山地密林,性溫順,喜集小群活動。食物以植物種子、果實、嫩芽為主,兼吃稻穀。每年4-5月間進入繁殖期,營巢於樹洞中,每窩產卵3--4枚。

『捌』 鸚鵡的資料

鸚鵡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鸚鵡的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鸚鵡主要是熱帶,亞熱帶森林中羽色鮮艷的食果鳥類。鸚鵡中體形最大的當屬紫藍金剛鸚鵡,身長可達100cm,分布在南美的玻利維亞和巴西。雖然在某些地區常見,但人們為盈利而大量誘捕,已使它們面臨嚴重威脅。最小的是生活在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一帶的藍冠短尾鸚鵡 ,身長僅有12cm,這些鸚鵡攜帶巢材的方式很特別,不是用那彎而有力的喙,而是將巢材塞進很短的尾羽中,同類的其他的情侶鸚鵡,也是用這種方式攜材築巢的。侏鸚鵡屬有6種,全長都在10厘米以內。6種僅見於新幾內亞和附近島嶼。這是鸚形目中最小的。
分布范圍
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地區都有分布。在南半球有些種類擴展到溫帶地區,也有一些種類分布到遙遠的海島上。鸚鵡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種類最多,在非洲和亞洲種類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卻有一些很有名的種類,如情侶鸚鵡。拉丁美洲的鸚鵡中最著名的是各種大型的金剛鸚鵡。大洋洲的鸚鵡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樣化,包括一些人們最熟悉的、最美麗和最獨特的鸚鵡。其中澳洲的虎皮鸚鵡和葵花鳳頭鸚鵡等是人們最熟悉的鸚鵡。紐西蘭的鴞鸚鵡是已經失去了飛翔能力大型鸚鵡,而紐西蘭的啄羊鸚鵡則進化出了一定的肉食傾向,啄羊鸚鵡也是分布最高的鸚鵡之一。大洋洲種類繁多的吸蜜鸚鵡則屬於最美麗的鳥類,比如斐濟的藍冠吸蜜鸚鵡。鸚鵡是人們喜歡飼養的寵物,其野生種群也因此而受到威脅,很多種類都成為了瀕危物種。鳥類學家已確定我們這個星球上我國原產的鸚鵡只有6種,全部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編輯本段生活環境
鳥兒的耐熱程度遠遠比人要高,它們雖然可以耐熱,但不能耐潮愛鳥的朋友們很多人在家中養著鸚鵡。這種鳥類並不像貓犬那樣怕熱,但是它們最怕的就是潮濕。像近段時間,陰雨連綿,這樣的天氣對於鸚鵡來說真是糟糕透頂。如果空氣悶熱,氧分子減少,鸚鵡的身體會感到極度地不適應,在這個時候,主人最好開啟空調,對室內空氣進行降溫除濕,同時不要把鸚鵡放在空氣不流通的陽台上。如果是冬天,盡可能讓鸚鵡呆在沒有空氣加濕器的屋子裡,以防受潮生病。暖氣到不會對鸚鵡造成任何威脅。在它看來,潮比熱更可怕。
編輯本段生活習慣
鸚鵡大多色彩絢麗,音域高亢,那獨具特色的鉤喙使人們很容易識別這些美麗的鳥兒。它們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棲息在林中樹枝上,自築巢或以樹洞為巢,食漿果、堅果、種子、花蜜。也有特例:如深山鸚鵡,這種生活在稀木灌叢中的鳥兒體形大,羽毛豐厚,獨具一付又長又尖的嘴。除了具有其它鸚鵡的食性外還喜食昆蟲、螃蟹、腐肉。甚至跳到綿羊背上用堅硬的長喙啄食羊肉,弄得活羊鮮血淋淋,所以當地的紐西蘭牧民也稱其為啄羊鸚鵡。
編輯本段生命周期
鸚鵡的平均壽命為50~60歲,大型鸚鵡可以活到100歲左右,世界上最長壽的鳥就是一隻鸚鵡,它是一隻亞馬遜鸚鵡,名叫詹米,生於英國利物浦1870年12月3日,死於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歲,是鳥類中的老壽星。
種群形態
鸚鵡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羽色艷麗。有華貴高雅的粉紅鳳頭鸚鵡和葵花鳳頭鸚鵡、雄武多姿的金剛鸚鵡、塗了胭脂似的玄風雞尾鸚鵡、五彩繽紛的亞馬遜鸚鵡、小巧玲瓏的虎皮鸚鵡、奼紫嫣紅的折衷鸚鵡、形狀如鴿的非洲灰鸚鵡。泰國2001年發行了一套鸚鵡郵票,其中緋胸鸚鵡、花頭鸚鵡、紅領綠鸚鵡在中國境內都有野生種群,尤以緋胸鸚鵡為最,是馳名中外的籠鳥,主要產於中國四川省,也稱四川鸚鵡。
種群現狀
隨著人類文明的足跡的延伸,工業化程度的發展,這些美麗的鳥也同樣面臨生存環境的惡化,種群銳減,一些種類已經或接近絕滅。紐西蘭的鴞鸚鵡,是唯一一種夜行性的在地面上爬行的鸚鵡科鳥類。它們原來分布於紐西蘭南部、司圖爾特和其它島嶼,由於棲息地的老鼠和鼬而瀕臨滅絕。以塔布堤島命名的塔布吸蜜鸚鵡 ,已在它的祖籍南太平洋的這個小島上絕跡,人們顧及它的名實相符,只有新從庫克群島引進,但仍岌岌可危。這兩種鸚鵡的天敵是鼠和貓,而它們在原籍生活了千百年,世代繁延,少有天敵。是人類活動的蹤跡打破了這里的和平與寧靜,船把開拓者、旅行者送到這些島嶼上的同時也將鼠和貓送上了島。這些殺手吞吃鳥蛋和幼雛,讓它們陷入滅頂之災。無奈,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將倖存者遷往沒有天敵的島嶼,不再公知於眾。我們今後也只能在圖片和郵票上看到這些美麗的鸚鵡了。
品種分類
全部:82屬,363種。
編輯本段鳳頭鸚鵡科
【鳳頭鸚鵡】(6 個屬、21種)
編輯本段鸚鵡科
【紐澳鸚鵡族】(13個屬、38種) 【玫瑰鸚鵡】(1屬、9種) 【錐尾鸚鵡】(7個屬、42種) 【吸蜜鸚鵡】(10個屬、54種) 【侏鸚鵡屬】(1 屬、6種) 【情侶鸚鵡屬】(1屬、9種) 【無花果鸚鵡】(2個屬、23種) 【金剛鸚鵡】(6個屬、17種) 【混種金剛鸚鵡】(人工培育新種、14種) 【亞馬遜鸚鵡】(1屬、34種) 【非洲鸚鵡】(4個屬、22種) 【環頸鸚鵡族】Psittacula (13種) 【虹彩吸蜜鸚鵡族】Trichoglossus(1屬、21種) 【凱克鸚鵡】Pionites(1屬、2種) 【斑翅鸚鵡屬】 Brotogeris (1屬 8種) 【Bolborhynchus鸚鵡屬】 (1屬8種) 【短尾鸚鵡屬】 Loriculus (1屬14種) 【派翁尼斯鸚鵡屬】 Pionus (1屬8種)
疾病防治
在飼養鸚鵡過程中,常見的疾病有呼吸器官病、消化器官病和寄生蟲病等。現介紹其防治方法如下: 1. 呼吸器官病:呼吸器官常見的是感冒,其症狀是流鼻涕。鳥兒感冒後,立即移到室內飼養,並給以保溫,很快就會自愈。若病情不能自愈,可將硼砂溶於溫水中,配成2一4%的硼酸溶液,用來沖洗鼻孔周圍,並喂給金絲雀草種子飼料,以增強抵抗力。也可在飲水中滴幾滴葡萄酒或喂給維生素制劑,幫助它恢復健康。 2. 消化器官病:由於吃了不清潔的青飼料或飲水不衛生,引起拉痢,病鳥一般排白色漿狀稀糞,下腹部羽毛沾污。鳥兒患此病後,主食飼料只喂稗子,並轉放暖和的地方飼養,要一鳥一籠隔離,防止傳染。在飲水中滴入紅酒數滴。重者可使用葯物,在飲水中加痢特靈0.01%(每片研碎後加水1000毫升)。連飲3天即愈。 3. 寄生蟲病:虎皮鸚鵡身上的羽虱很多,必須注意消滅。除虱的辦法可用獸用消滅清粉或用神奇葯筆塗抹。此外,虎皮鸚鵡還受吸血蟲的危害。巢箱往往是產生吸血蟲的大本營。每次孵窩完畢,要馬上用開水燙一遍巢箱,再在箱內塗上對鳥無害的殺蟲葯BGP水溶液,保持清潔乾燥,預防寄生蟲。 另外: 鸚鵡熱又稱飼鳥病,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由於它來自家養的鸚鵡,故取名為「鸚鵡熱」。目前已發現海鷗、鴿子、金絲雀、相思鳥、紅雀、蒼鷺、雞、鴨等190餘種鳥類和家禽可傳播此病。當人們吸入含有病原體的空氣時即會感染此病,而養鳥老人在清掃鳥籠、鳥糞、投喂飼料或撫弄愛鳥時,如不當心就會成為被感染者。 鸚鵡熱的主要症狀是發燒、頭痛、全身無力、食慾不振、咳嗽、惡心嘔吐,像得了重感冒一樣。有的患者皮膚還會出現玫瑰疹、淋巴結炎等。 得了鸚鵡熱首選葯物為四環素,日服2g,連服半月左右,直至體溫下降到正常為止。土黴素治療鸚鵡熱肺炎,效果較好。日服600mg,每日2次,平均治療期限為2周。此外,在飼養和逗弄愛鳥過程中要注意衛生,打掃鳥籠,清除糞便時,應戴口罩,防止乾燥的鳥糞塵土吸入鼻腔。鳥籠應經常使用2%漂白粉噴灑,或用5%的甲酚皂液沖洗。發現病鳥要及時隔離、消毒或宰殺。 防病須知(如何讓你家的鸚鵡遠離疾病) 環境衛生狀況差是伴侶鸚鵡致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鸚鵡的糞便、羽毛在溫暖潮濕的居家環境中是細菌滋生的溫床,為保證鸚鵡及家人的健康,對籠子、棲架和鸚鵡接觸的其他物品要經常清洗消毒。當鸚鵡在家人經常活動的區域(如地板、沙發和床上)遊玩時,要用報紙、塑料袋或布片等進行襯墊,防止被鸚鵡的遺留物污染。鑒於鸚鵡有用舌舔物的嗜好,籠具和棲架不能用消毒液處理,最好是用熱水沖洗後置於陽光下曝曬消毒。鸚鵡咬著玩的玩具可採用蒸煮的方法消毒,不耐高溫的物件可以用流動清水漂洗後在室外通風處晾乾。 食物中毒和消化系統疾病是伴侶鸚鵡的常見病,主要是由誤食了不潔食物引起。很多書上都介紹了鳥食物中毒之後如何搶救的方法,但是等事情發生後再去補救,對鸚鵡的身體和情緒都是極端不利的。積極的做法是避免鸚鵡在各種情況下發生誤食。 伴侶鸚鵡比其他任何家養動物都更能接受熟食,這是非常有利的。食物中的大部分有害微生物可以在蒸煮過程中被殺死,熟食也更有利於食物中的營養被消化吸收。伴侶鸚鵡的食物加工方法與我們習慣的烹調方法應有所不同,不能添加油脂和各種調料,煮熟的食物要放涼至室溫後才能喂鳥。有的鸚鵡在進食了熟食後會出現腹瀉症狀,可以在幾個方面尋找原因:食物未煮透,尤其是魚、肉、蛋等葷腥原料;有些食物被放入冰箱保存,取出後未解凍就喂給鸚鵡;有的食物不宜熟食而被煮熟喂給;原料不潔。 瓜果蔬菜最好是生喂,但在喂給前先要洗凈、消毒。食物的消毒不能採用通常的家用洗滌劑和消毒液,您可以在清潔的盆中放入冷水,加入幾匙精鹽和少許檸檬汁釀成浸泡液,水果和蔬菜在其中浸泡5-10分鍾、葉菜浸泡3分鍾左右後取出,再以流動的自來水沖漂干凈。 室內的溫度不適可以使鸚鵡的體質下降、免疫力變差,嚴重的還會導致鸚鵡死亡。 大多數種類的鸚鵡都有一定的抗寒能力,有的鸚鵡主人不了解這一點,於寒冬季節額外在鳥籠附近加溫,結果是當鸚鵡往來於籠子和活動場所時,太大的溫差變化使鳥感冒。只要保證鸚鵡不挨餓,不被寒風直吹,冬季保持5℃以上的室溫,就能讓鸚鵡舒適地越冬。 鸚鵡其實是很怕熱的,炎熱對鸚鵡的傷害遠甚於寒冷。環境溫度超過35℃時,大多數鸚鵡就會煩躁不安;超過37℃時,個別體質差的鸚鵡就可能因為中樞神經麻痹而死亡。預防鸚鵡中暑的做法很簡單:夏季注意室內通風,別把鳥籠和棲架放在光照強烈的地方,飼料中多給新鮮蔬果,有條件的可用空調或冰塊給室內降溫,當鸚鵡出現熱現象時可以朝它噴水霧
編輯本段鸚鵡養殖
1、鸚鵡規模養殖少: 中國鸚鵡規模養殖不大,目前最大的鸚鵡養殖在山東夏津縣的東方觀賞鳥養殖場,但是由於種鳥與市場需求差距比較大。其他規模較小的鸚鵡養殖地區主要分布在主河北、江蘇、河南等地區。 2、鸚鵡養殖技術培訓體系尚需完善: 目前,鸚鵡養殖技術主要是有山東夏津的南城鸚鵡養殖場提供,其他地區還沒有專業的鸚鵡養殖技術培訓機構。 3、行業引導機制不健全: 鸚鵡養殖業的發展離不開行業協會的市場引導和交流,這也是國內目前鸚鵡養殖業的瓶頸之一。 4、鸚鵡養殖業前景廣闊: 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對觀賞鳥的需求意識逐步提高,鸚鵡養殖業將逐步成為一個新興的行業。
鸚鵡文化
泰國2001年發行鸚鵡郵票小全張
人們喜愛這些美麗的飛禽,為它們發行郵票,建立網站,組織保育協會,設定保護區。甚至把它們作為智慧的象徵。在位於加勒比海的多明尼加它被奉為國鳥,這個國家的國徽上是一隻名叫"西色羅"的金剛鸚鵡,它是這個中美洲島國獨立自強的象徵。 鸚鵡聰明伶俐,善於學習,經訓練後可表演許多新奇有趣的節目,是各種馬戲團、公園和動物園中不可多得的鳥類"表演藝術家",深受大眾喜愛。它們可以學會各種技藝如:銜小旗、接食、騎自行車、拉車、翻跟斗等等。 鸚鵡與人類的文明發展息息相關,它們也是人們最好的夥伴和朋友。在長期的馴養過程中,鸚鵡帶給人們不少的歡樂,甚至幫助人們治癒疾病。 人們對鸚鵡最為鍾愛的技能當屬效仿人言。事實上,它們的"口技"在鳥類中的確是十分超群的。這是一種條件反射、機械模仿而已。這種仿效行為在科學上也叫效鳴。由於鳥類沒有發達的大腦皮層,因而它們沒有思想和意識,不可能懂得人類語言的含義。 在英國曾經舉行過一次別開生面的鸚鵡學話比賽,其中有一隻不起眼的非 非洲灰鸚鵡
洲灰鸚鵡得了冠軍,當時揭開裝有這只鸚鵡的鳥籠罩時,灰鸚鵡瞧了瞧四周道:"哇噻!這兒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的鸚鵡!",全場哄動。幾天後,興奮的主人請了許多貴賓到家中慶賀,籠罩一打開:"哇噻!這兒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的鸚鵡!"全場嘩然。一心想自己聰明的鸚鵡會說:"哇噻!這兒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的貴客!"而博得大家喝彩的主人十分狼狽。由此可見,鸚鵡學話不過是一種條件反射,並且詞彙量也有限。"鸚鵡學舌"在人們的生活中引起的小故事,為人們茶餘飯後增添了許多談資和笑料。 我們喜歡這些美麗的鸚鵡,可以到鳥市和動物園去觀看已被馴化和人工繁衍的鳥兒。大家都有責任保護它們,不要去購買鳥類販子盜賣的野生鸚鵡。曾有報紙記載,從野生鳥類捕獲,長途返運,進入市場,到被人工馴養,其成活率是17∶1。如果有一天這些美麗的鳥兒都淪為鴞鸚鵡和塔布吸蜜鸚鵡的結局,或者乾脆從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消失,這是人類真正的悲哀。

閱讀全文

與英國有多少鸚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中國人比印度人團結 瀏覽:121
越南山裡做什麼好吃 瀏覽:353
印度為什麼技術落後外包產業好 瀏覽:337
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東埔寨是什麼 瀏覽:986
印度人為什麼要講話 瀏覽:945
印度是哪個國家的軍工 瀏覽:916
印度左右逢源是怎麼回事 瀏覽:68
歐陸戰爭義大利第一關怎麼打 瀏覽:653
印尼電信廣告什麼歌 瀏覽:30
中國入境可以帶多少手機電腦 瀏覽:267
怎麼看待伊朗捐款事件 瀏覽:512
越南富安有什麼好玩的 瀏覽:376
外國人到中國定居有哪些條件 瀏覽:983
印度到印尼要多少錢 瀏覽:17
義大利有什麼的手錶品牌排行榜 瀏覽:770
過去幾年中國有多少人口 瀏覽:702
非洲美女要多少錢才肯嫁到中國 瀏覽:964
越南的火龍果要怎麼運到中國 瀏覽:274
伊朗官方語言英語怎麼說 瀏覽:294
中國到越南火車經過多少站口 瀏覽: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