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全球米其林餐廳眾多,為何英國的米其林餐廳是公認最難吃的
這其實是一種刻板印象吧,因為大家都覺得英國菜是世界上所有菜系中最難吃的,所以才認為,即使是米其林餐廳這種看起來高大上的餐廳,也是英國的最難吃。至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是覺得是這個樣子的。這個問題我們要分開兩面來討論,第一個是米其林餐廳的問題,第二個則是英國美食的問題了。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肯定不可能啊。既然這個餐廳被評為米其林餐廳,那麼肯定是有一定的資本的,不會像大家嫌棄的那樣。而且,每個人的胃口都不一樣,有的人覺得難吃,有的人還就喜歡這一個口味。就比如說炸魚薯條,還是有很多人喜歡吃的嘛。
『貳』 英國菜為什麼難吃
英國菜的特點是油少而清淡,講究花樣,注意色、香、味。「烤牛肉和約克郡布丁」被稱為英國的國菜,是英國人待客的佳餚。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加雞蛋、牛奶和面與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餚。
英國人的廚藝實在不敢恭維,主新聞中心餐廳一成不變的菜餚寡淡無味,難以下咽。連續吃上幾天,胃就開始鬧情緒了。別責怪我們在「吃」的問題上太過挑剔,因為我們來自「舌尖上的中國」!
菜難吃,不僅在歐洲,在世界上都很出名。記得七年前英國申辦2012年奧運成功的時候,法國總統希拉克就曾酸溜溜地說了一句「搞不明白國際奧運會為什麼要把奧運交個一個烹調如此差的國家舉辦」,還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外交風波。
坊間流傳的有關英國菜難吃的段子更是俯拾皆是,比如:「英國的食物有著最可悲的命運,因為英國人要殺死它們兩次。第一次是奪走它們的性命,第二次是奪走它們的味道。」「英國最好吃的菜就是外國菜」;素有美食傳統的法國人更是調侃英國人說:「我們是為了吃而活著,而你們是為了活著而吃。」把「康橋的柔波」描寫得美若仙境的大詩人徐志摩,也專門寫過一篇文章批評英國菜難以下咽。
英國人也承認自己的廚藝不佳,對此並不申辯。為在倫敦迎接世界各地的奧運客人,英國人做了大量的努力。首先,他們將英國菜引申為「英國境內的食物」,偷偷將「英國有美味」放入「英國菜美味」的概念中;其次,他們盛情邀請了很多國家的著名餐館來倫敦「短暫開業」,甚至為此還推出臨時性的餐飲執照。英國向世界承諾:「放心來倫敦吧,這里有的是美食。」
不得不承認,倫敦的外國餐館確實發達,在這里你能輕松找到世界各地的菜餚。舉世聞名的中國菜自不必說,法國、義大利、印度、土耳其餐館遍布倫敦大街小巷。尤感驚訝的是:這里的中國菜居然還能細分出不同的菜系來。中國城裡的各種中國美食讓你恍惚間覺得這里根本不是異國他鄉,市中心大英博物館附近,居然有一家地道的川菜館和一家正宗的湘菜館。繁忙的工作之餘,隔三差五必須要抽時間去中餐館犒勞犒勞自己備受委屈的胃。美食,對中國人而言實在是一件太重要的事情。
『叄』 英國菜為什麼那麼難吃
說到「黑暗料理」,英國菜長期聲名在外。
第一個原因,與工業革命有關。
18世紀,珍妮紡紗機和蒸汽機誕生。英國農民脫離土地,成為收入微薄的工人,一些農村的祖傳菜譜逐漸沒人做了。
工人的食物原料需要從市場購買,勞累了一天後,他們缺乏時間烹飪。很多家庭對食物的要求僅是快速填飽肚子和便宜。
18世紀末,隨著製糖業的發展,普通家庭也能吃得起糖,但可能吃不起牛奶和肉。白糖因為熱量高,工人們非常依賴。
英國人找到了法國人「不屑於吃」的罐頭,並將其技術發揚光大。1813年,英國成立了第一家罐頭公司。從此以後,不論是牛羊肉,還是蔬菜水果,都能在罐頭里吃到,工人階級除了糖配麵包外,也能吃到別的菜了。
一百年前,徐志摩評價:在英國,最好吃的菜是外國菜。
幾十年前,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克在咖啡館里,對德國和俄羅斯的領導人評論說:「英國食物是世界上除了芬蘭食物外,最糟糕的食品。你怎麼能相信飯燒得這么差的人?」店內外充滿快活的空氣。
幾天後,小布希拒絕吃蘇格蘭第一名菜「哈吉斯(haggis)」,因為它長這樣↓
十幾年前開始,英國美食節目異常火爆。人們評價說,這是出於迫切需要。
幾年前,「仰望星空派(Stargazy Pie)」火爆全網。這道以死不瞑目的魚為主角的菜,堪稱古早級地獄笑話。而且,這道菜竟然真實存在。
16世紀,康沃爾郡人發明了這道菜,讓魚頭抬起來有利於汁水的下滲。據吃過的人表示,味道竟然還不錯。
英國菜的傳統烹飪方式除了放入烤箱烤(各種派)、放入油鍋炸(炸魚薯條)外,主要是水煮。不論豪華酒店還是老百姓家裡,餐桌上都會擺著兩個瓶子:一個鹽瓶,一個胡椒瓶。
煮熟的土豆與蒸魚,沒有味道,吃的時候根據自己的口味加鹽,美其名曰原汁原味。
區別在於,家裡的鹽罐是塑料的;高級的餐廳,鹽瓶和胡椒瓶是木頭的,配有研磨器。
英國菜為什麼這么難吃?這不是簡單的刻板印象能夠解釋的,它背後有更深層的原因。
首先是地理因素:食材與香料受限導致的缺乏。
世界上美食非常發達的文明,大概分為物產富饒型、香料豐沛型,以及農業發達食不厭精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中南美洲國家、中國,是這些類型不同程度的混合。
而與英國氣候類似的地區,比如冰島、加拿大、芬蘭、荷蘭,普遍缺少美食傳統。德國原本情況類似,但靠著德國農民的100種吃豬方式,以及東北酸菜的兄弟德國酸菜,德國菜味道也還不錯。
『肆』 英國無美食,是我們吃不慣,還是他們的廚師廚藝太差
我覺得應該是我們吃不慣,他們習慣了那種飲食方式了,所以都這么吃,那我們吃煎炒烹炸已經習慣了,所以不適合。
『伍』 多數歐洲人,認為英國的美食很糟糕嗎
在網有一句話「世界上有兩本書最薄,一本是英國的食物,另一本是美國的歷史。」那麼為什麼英國的食物經常成為眾人取笑的例子?在quora有人味道:為什麼說英國食物常常被認為是糟糕的?我們就來看看外國網友是怎麼回答的。
因為在不太遙遠的過去,它確實有糟糕的食物。導致這種情況的兩個因素是:在維多利亞時代人們對任何令人興奮的事物(包括食物)都不屑一顧,二戰時期實行定量配給。所以替代品,劣質替代品被發現並使用。在吃了十年的替代品之後,它們成為了新的常態。「什麼東西嘗起來像什麼」。這樣,刻板印象就產生了。
『陸』 英國菜難吃,究竟是民族的天賦,還是歷史的選擇
因為英國主要都喜歡吃快餐,畢竟英國很早就進入了現代化工業時代,並且他們是工作狂,很少講究美食的烹飪,不像法國人特別講究生活浪漫,英國人並不太注重吃的方面,吃的也比較簡單,為了有更高的能量,他們寧願吃一些熱量比較高的,做起來比較簡單的東西,比如漢堡薯條等等,所以在英國很多人都覺得沒有什麼特色美食。
所以說現在來到英國看到幾乎都是西餐中的一些快餐,如果你要吃西餐中的一些名菜,那隻能去法國了,法國的美食比起英國那是要精緻和考究多了,像法式鵝肝,焗蝸牛等等美食都是來自於法國,畢竟法國人和英國人還是不一樣的,雖然都是歐洲的,但是法國人很會過日子,他們才不想過那種生活節奏非常快,壓力非常重的日子,而是喜歡那種慢慢享受度假的日子。
『柒』 為什麼說英國菜難吃英國人是怎麼煮英國菜的
因為 英國 以及歐洲其他地區的人 不適合 中國人的 辣口 ,咸口,腥口。 這個是我的一個 喜歡中國和其他國家文化的 英國房東說的,他本人也是一個老學究。
英國人 的烹飪 跟 歷史有關,在貿易欠發達的 英國,土豆成了主要的 烹飪對象。 而且 英國早已習慣了 烹飪和 作料分離。 比較尊重個人喜好。
房東還講,他們喜歡的 一直是 低鈉 的 plain food。 也就是平淡的事物。 所以 喜歡辣口 ,咸口,以及腥口的 中國人 給他的評論是:這也能吃? 中國人多,口碑效應,也就成就了英國事物難吃。
其實英國的 事物 高熱量 高鈉的情況只針對早餐,一頓 完整的英國早餐,結合了 各種事物,而中午餐 ,因為 英國人中午 幾乎沒有午休,中間休息時間很短,(上班晚,下班早),這樣導致了 中午一般也不會坐下來 大吃大喝,所以很湊合,一般也就是個 三明治,咖啡。 對於中國文化,中午吃這個 簡直理解不能。
到了夜晚,由於泡吧等習慣,一般他們會 吃的更粗,更簡單,我說的腥口,你們嘗嘗他們的fish and chips 裡面的fish 就知道了,幾乎沒有魚的太多的味道。 因為 老外 不太認同 多刺,魚油不被處理的 魚上桌子。 吃辣椒 他們形容也是 胃裡像是著火了。 進中餐館的 老外其實也是 很有魄力,新鮮感,以及勇氣嘗試 中國的辣菜,不然,幾乎都點其他平淡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