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年的日不落帝國英國,為什麼近些年在逐漸的走下坡路
首先英國的人口本來就不多。所以英國是缺少勞動力的。雖然說英國在17世紀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國家,殖民也是覆蓋的非常廣,但之後因為英國的一些管理和不肯創新,導致了最後英國慢慢的越來越差。
所以說現在英國的領導人需要想一個辦法來領導英國。重新在國際的舞台上綻放出絢麗的色彩。
2. 英國經濟為什麼是相對衰退而不是絕對衰退
因為英國喪失了工業科技的優勢,沒有及時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英國經濟對外依賴程度高,教育落後給英國經濟帶來致命打擊,企業家精神喪失了。
一,二戰後,英國衰落的原因:
1、英國喪失了工業科技的優勢。英國雖然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行者和絕對領導者,但據1851年的英國人口調查,農業依然是英國最大的行業。然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在幾個先進國家同時發生,但技術發明和創造的主要國家已不是英國,而是後起的德國和美國。
2、沒有及時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英國經濟以棉紡、煤炭、鋼鐵和造船為支柱產業,英國在這些產業中的領先地位是保持英國經濟優勢的關鍵因素。但到1870年以後這些產業的設備都已陳舊落後,英國沒有及時對技術設備進行更新換代。
二,英國經濟對外依賴程度高。到一戰前,英國幾乎佔全世界總投資額的一半,位居第二的美國只佔19%。資本的輸出使倫敦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國在國際貿易中也獲利甚豐。但是,資金不斷地從國內轉向國外,便制約了國內的生產投資和技術革新,造成英國經濟的對外依附性。
三,教育落後給英國經濟帶來致命打擊。同時期的德國在這一方面遠遠走在了英國的前面。到19世紀末,統一的德國已經實現了初等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國民整體科學素質。德國科學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就,促進了德國經濟的發展,在其工業化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企業家精神喪失了。這是因為在英國社會,對貴族及其生活方式的崇拜幾乎根深蒂固,第一代企業家創業後,往往想把子孫培養成貴族,結果幾代人之後,創業的激情就盪然無存了。實際上,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人,往往在處於優勢地位後,多少都會產生一種惰性。
3. 為什麼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英國逐漸落後於美國、德國
英國當時在很大程度上單純依靠殖民地導致產業結構相對落後。另一方面,德、美由單純資源掠奪轉變為資本輸出,新興產業發展迅速。獨立不久的美國重視發展引進新興科技。北美移民很大一部分受過良好教育,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同時其廣闊的海外市場及豐富的資源與勞動力也極大地推動了其發展。而且美國沒有經歷封建社會,社會環境相對寬松,有利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而其科學的政體也保證了社會秩序的穩定。統一不久的德國在俾斯麥的領導下,重視發展科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許多發明都出自德國,德國有良好的科技基礎,同時也重視產業化的發展。在統一後不久德國就建立了完備的工業體系,並且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強國。這只是本人的一點點見解,各位看官參考一下吧。
4. 英國經濟緩慢發展的原因
英國第二季GDP初值
+0.4%/季,+1.7%/年(前值
0.4%/季,2.1%/年,預期
0.5%/季,1.8%/年):數據表現弱於預期,顯示出英國二季度經濟發展速度較市場預期的緩慢,整體經濟狀況不如人意。目前短線市場中英鎊對此尚未有太大的反映,短線英鎊繼續波動於1.7530水平,走勢小有壓力,但大幅波動的跡象不明顯,維持著相持反復的態勢,支持在1.75/1.7470,阻力為1.7580/1.76/1.7620。
5. 為啥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英國就落後了
19世紀,英國的資本家又把他們豐厚的壟斷利潤投向美國,使美國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導者,形成強大的鋼鐵、化學、汽車工業,而英國卻成為二流工業國,不但落後於美國,甚至落後於德國和日本。
在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時期,英國經濟還在繼續發展。它的一些傳統部門,如造船業、金融業在世界上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的新興工業部門如化學、電氣等發展也很快。但就其經濟總體而言,它與美國和德國相比,就相對落後了,被美、德趕上並超過。英國的工業產值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1870年的32%,降到1913年的14%,喪失了它19世紀中期以來在世界工業中的壟斷地位。
對於英國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生活在今天的學生應該比較容易理解。第一是背著沉重的舊包袱。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是工業革命的母國,英國的很多工廠都存在百年之久,企業設備陳舊。當後起的國家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時,英國還在使用舊機器設備。因為,在資本家看來,拆毀舊的還可以繼續使用的機器設備,換上新的機器設備是不劃算的,這就阻礙了英國工業的進步。第二是殖民地的作用。英國擁有廣大的海外殖民地,殖民地是資本投資的最好場所。殖民地人民生活水平低,勞動力便宜,原料價格低廉,工業利潤大。因此,資本家寧願把大量資本輸往國外,而不願用於更新國內企業的生產設備和技術。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的資本輸出佔世界的第一位,一戰前的幾年中,英國每年在殖民地和國外的投資額與在本國的投資額是六與五之比。資本輸出給英國帶來驚人利潤,僅1912年就達17600萬英鎊。英國雖然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地位下降了,但還是很繁榮的,其繁榮是建立在對殖民地的榨取上的,殖民地對英國的興衰具有極大的意義。因此,英國被稱為「殖民帝國主義」。
6. 19世紀後期英國的經濟發展有什麼特點�1�3
19世紀後期英國經濟發展速度遲緩。
英國作為「殖民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取得巨額利潤,把大量資本輸往國外,國內工業投資相對減少;它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老的工業部門設備陳舊;英國人心理較保守,影響了設備更新。
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實力對比發生變化,使原有的「均勢」遭到破壞。德國「容克資產階級帝國主義」的特點和軍事上的崛起,使它更富有侵略性。英德矛盾逐漸上升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
(6)為什麼英國經濟發展速度慢擴展閱讀:
國是世界最早的工業化國家,也是世界近代歷史上的第一大殖民帝國。憑借雄厚的工業底蘊和遼闊的殖民地,英國人長期占據著世界經濟霸主地位。
19世紀中期,英國的工業產值超過了世界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貿易額超過了世界的五分之一,英國人壟斷著世界的工業、貿易、金融和航運,英國人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經濟霸主。不過僅僅三四十年時間,美國就異軍突起,後來居上,很快在19世紀末超過了英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體。
7. 為什麼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英國逐漸落後於美國、德國
19世紀,英國的資本家又把他們豐厚的壟斷利潤投向美國,使美國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導者,形成強大的鋼鐵、化學、汽車工業,而英國卻成為二流工業國,不但落後於美國,甚至落後於德國和日本。
在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時期,英國經濟還在繼續發展。它的一些傳統部門,如造船業、金融業在世界上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的新興工業部門如化學、電氣等發展也很快。但就其經濟總體而言,它與美國和德國相比,就相對落後了,被美、德趕上並超過。英國的工業產值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1870年的32%,降到1913年的14%,喪失了它19世紀中期以來在世界工業中的壟斷地位。
對於英國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生活在今天的學生應該比較容易理解。第一是背著沉重的舊包袱。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是工業革命的母國,英國的很多工廠都存在百年之久,企業設備陳舊。當後起的國家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時,英國還在使用舊機器設備。因為,在資本家看來,拆毀舊的還可以繼續使用的機器設備,換上新的機器設備是不劃算的,這就阻礙了英國工業的進步。第二是殖民地的作用。英國擁有廣大的海外殖民地,殖民地是資本投資的最好場所。殖民地人民生活水平低,勞動力便宜,原料價格低廉,工業利潤大。因此,資本家寧願把大量資本輸往國外,而不願用於更新國內企業的生產設備和技術。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的資本輸出佔世界的第一位,一戰前的幾年中,英國每年在殖民地和國外的投資額與在本國的投資額是六與五之比。資本輸出給英國帶來驚人利潤,僅1912年就達17600萬英鎊。英國雖然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地位下降了,但還是很繁榮的,其繁榮是建立在對殖民地的榨取上的,殖民地對英國的興衰具有極大的意義。因此,英國被稱為「殖民帝國主義」。
8. 印度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為什麼近年來英國經濟持續低迷
這主要是因為英國持續遭受到相應的債務危機和能源危機,所以英國的經濟非常低迷。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英國本身有個不錯的經濟規模,同時也有著一定的經濟發展潛力,但因為英國本身也存在巨大的經濟問題,所以這些問題會進一步拖累英國的經濟發展。在此之前,英國曾經是全球第一的經濟體,但在第3次工業革命之後,,我們會發現英國的經濟地位變得越來越弱,英國甚至根本就沒有辦法跟全球經濟第四第五的德國和日本相提並論。
除此之外,因為英國本身存在一定的產業空心化的現象,這個問題會進一步導致英國喪失相應的勞動人口的就業能力,所以這個問題也會對英國的經濟發展起到相應的抑製作用。
9.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為什麼英國發展得慢
您好,
第二次工業革命大約是在1870-1914年進行的。要回答為什麼英國,作為世界霸主,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卻落後於德國與美國,就需要進行較為詳細的論述。
首先,英國作為享受了霸主地位將近一個世紀的世界強國在這個期間經歷著整個英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維多利亞時代。在這個時期,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皆在世界的領導地位。可是正是這樣輝煌的成就埋下了不思進取的種子。英國在此時期獲取的大量的財富並沒有用於資本地再投資----因為在世界上沒有敵手的英國商人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去擴大投資,所以這些財富被用在了消費品上。
由於同樣地心理,整個社會都沒有重視新生科技的誕生。當人們處於領先地位時,會更傾向墨守成規---畢竟正是這些之前創造的規則帶給了英國人今天的榮耀,為什麼要放棄已經得到證明過有效的方法去嘗試新的未知的方法呢?所以,當美國人、德國人已經在使用內燃機,生產流水線等技術時,英國的主要產業---煤礦業,造船業等還在延續50年前的技術與方法。
第二點就是英國所經歷的政治上的危機。雖然愛爾蘭獨立運動從一開始就一直存在,在1870年以後,愛爾蘭民族主義者開始使用更加聰明且和平的「地方自治」政策。自從1801年的Act of Union開始,愛爾蘭人在大不列顛眾議院的話語權增重了許多,在保守黨和自由黨的戰斗十分焦灼的情況下,愛爾蘭的人大約100票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很多愛爾蘭議員開始宣傳支持「地方自治」的政策。而自由黨,為了能夠獲取選舉勝利,決定與這些愛爾蘭議員結盟。條件就是支持愛爾蘭自治。
與此同時,在北愛爾蘭,許多人們不願意接受自治。他們只想呆在英聯邦內。於是在1890s至1910年,愛爾蘭問題一直是英國人的頭痛的問題。
第三點就是海外擴張的不順利,在1899爆發的布爾戰爭劇烈地打擊了英國人的國際權威。並且消耗了英國人數額巨大的黃金儲備。
與之相比,德國與美國都處在一個極好的情況。美國在內戰之後,即1865年開始重建。此時正好趕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機。而同時,美國國內政治相對清明,主要的制度矛盾已經通過戰爭解決。所以其能在這個時候走上了經濟擴張的快車道。
與美國相似,德國在1871年統一。也從這個時候開始,德國迅速地工業化,自然而然它的工業技術以及管理方法都十分的趕上潮流。而之後的40年,他們都沒有過加入過主要的戰爭。加上俾斯麥鐵腕政策保持著國內政治的相對和平。所以總結一下,相對後發展的工業以及國內外的穩定給予了美國與德國巨大的優勢。
而這些優勢也恰恰是英國的劣勢,在自滿心理的作用下,加上國內外情況的不穩定,英國人沒有認識到新的一輪工業革命。也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希望能夠幫到您,
謝謝!
10. 二戰後英國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死亡41萬,傷36萬人,耗資250億英鎊,還有約1/4的財富被毀於戰火,戰爭結束時英國不僅喪失了戰前黃金與美元儲備的大部分,而且積欠了30億英鎊的新外債,其出口貿易下降了將近70%
戰後初期,英國工業生產地位進一步下降,海上力量被美國遠遠超過,國際金融地位嚴重削弱,美國取代英國成為最大的資本凈輸出國。英國對英聯邦內部的控制力更加削弱,殖民體系已面臨土崩瓦解.
戰後英國經濟發展所經歷的兩個階段:
回顧戰後英國經濟的發展,可以1979年為界劃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
1,1945-1979年的30多年是英國經濟深受殖民帝國瓦解和「英國病」的長期困擾而發展十分遲緩的時期
2,1979年-現在是英國經濟不斷進行調整,經濟增長速度明顯加快的時期
殖民帝國的解體及其對英國經濟的影響
二次大戰結束時,英國仍然控制著1400多萬平方公里、5億左右人口,包括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殖民地與附屬國,此外還擁有1900萬平方公里、5千萬人口的自治領。表面上,英國仍然是一個龐然大物。
從戰後初期開始,英屬殖民地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的斗爭便不斷高漲-
•戰後初期首先是緬甸、馬來西亞,繼而南亞各國
•1950年代亞洲、非洲民族解放斗爭蓬勃興起,54年英被迫從蘇伊士運河撤軍,56年侵略埃及失敗,殖民統治開始土崩瓦解
•1960年代以後,英在非洲、地中海、中東、太平洋和拉美的殖民地、附屬國紛紛獨立
•此外,一些經濟發達的自治領(如加、澳、新)的離心傾向加強
所有這些表明,英國的殖民帝國已無可挽回地崩潰了.
殖民帝國解體對英國經濟的影響:
1)喪失了原來作為宗主國所擁有的各種特權(如土地租借權、佔有權,礦產勘察權、開采權,海關管理權,貨幣發行權等)
戰後英國經濟中的所謂「英國病」
(所謂英國病是長期困擾英國經濟的一大問題,也是英國戰後常被人稱之為「歐洲病夫」的原因)
1,「英國病」的症狀
•經濟發展緩慢,經常走走停停(很長一段時間經濟增長速度都居於發達國家之末位,而且較短期增長後,便是較長的停頓
•經濟衰退頻發,且日趨嚴重
•國際經濟地位大為下降,英鎊不斷貶值(1930年代以前英鎊作為世界貨幣處於霸主地位,曾受到各國擁戴,但二次大戰後急轉直下,其霸主地位為美元取代,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時宣布由1英鎊=4.03美元降為1£=2.8$,1967年底再次貶值,1985年最低時曾為1£=1.298$,現為1£=1.5$。此外,英國商品國際競爭力下降,國際貿易連年赤字)
2,「英國病」的病因
1)歷史原因-世界工廠和龐大的殖民帝國給英國留下了陳舊的生產部門
2)產業結構缺陷-第三產業過分膨脹,傳統產業長期不振,新興產業缺乏競爭力
3)固定資本投資增長緩慢,勞動生產率較低
4)重科學輕技術,重基礎輕應用,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應用
5)墨守成規,守舊思想嚴重,企業管理較落後(英國門第觀念、等級制度根深蒂固,對引進技術審慎、保守:不讓工人參加管理,有的經理甚至將工人視為仇敵,勞資關系緊張
6)過早實行高福利制度
7)兩黨輪流執政,經濟政策缺乏必要的連續性
這些權利的喪失不僅減少了其海外收入,而且去掉了其據此進一步剝削的基礎
2)使其資本輸出的有利條件受到限制,因再不能象過去對待殖民地附屬國那樣直接進行肆無忌憚的剝削了
3)以往那種對殖民地附屬國在貿易上面通過低價掠奪原材料、高價推銷工業品,赤裸裸地榨取高額利潤的做法再也行不通了
殖民帝國的解體成為戰後相當長時期中英國經濟發展遲緩、對外貿易狀況惡化,英鎊危機頻發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