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七世紀英國殖民者在非洲俘獲了什麼
17世紀時期,英國殖民者在於非洲俘獲了非洲的原著民。
2. 古代人怎麼稱呼非洲
中國歷史上通過方位來描述外邦東方稱 「夷」「鬼方」 北方稱 「胡」「韃」 南方稱 「蠻」「羅剎」 西方稱 「狄」「戎」 對於非洲古代沒有統一的稱呼,只對某一地區有一個特定的代號。如稱呼今肯亞蒙巴薩為 慢八撒。今伊朗阿巴丹地區為 忽魯莫斯。今索馬里亞丁地區為 剌兒可東
3. 簡單概括17世紀歐洲的社會歷史概況
17世紀時歐洲正是處在封建社會解體和資本主義興起的階段。
經濟方面,農業、手工業的技術進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歐一些地區,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初期階段——工場手工業興起。航海貿易開始繁密。
(1)17世紀英國贏得了海上貿易和殖民霸權。當時的世界貿易分為太平洋和大西洋兩大貿易圈。太平洋的貿易主要集中於歐亞,歐洲明顯偏愛進口,而且進口商品的種類不斷大眾化。而與美洲殖民地的廣袤市場則更大程度上為英國工場手工業和對外貿易多元化提供了條件。大西洋貿易圈則在17世紀中期荷蘭的主導下發展成為「非洲——歐亞」貿易和世界經濟分工的一個重要附屬部分,人口貿易和殖民地貿易不僅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必要的資本積累,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以貿易為主要內容、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是工業革命能夠持久進行的原動力,「世界貿易和世界市場在16世紀揭開了資本的近代生活史」。
(2)農業革命,15世紀末羊毛產業的發展直接推動16世紀的英國宗教改革和圈地運動的過程中,公有地和份地成為最先被侵蝕的對象,大租佃制經營在英國農村中也逐漸居於統治地位。農業勞動力的釋放、農業技術的改良和應用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勞動力、消費品和原料,同時也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國內市場。
(3)歐洲大陸資本主義緩慢發展。法國專制制度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法國藉助由地中海到北歐的過境貿易中產生的大量商業資本的增加,而不主要是像英國那樣由根植於本國的商品生產的增長在歐洲較早發跡。大量游離於生產之外的商業資本較早和超量出現,使法國庄園經濟較早解體,庄園農奴和土地較早分離。商業資本增長進一步導致勞動力與土地生產資料的分離速度加快。由於當時法國資本主義工業非常脆弱以至不足以吸收大量游離於生產領域之外的貨幣資本和勞動力,這些剩餘勞動力便從農村流入城市並成為社會動盪的源頭
政治方面
新航路開辟後引起商業革命,商業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到大西洋沿岸,英國處於有利的位置,貿易發達,促使英國工場手工業發達,特別是制呢業(羊毛加工業:英當時民族工業),羊毛需求量大增,出現圈地運動(實質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農村中的擴展過程,變地主和農民土地所有制為資本主義大土地所有制,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原料、市場等),產生了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都鐸王朝時期推行重商主義,對外爭奪海上霸權。英國出現清教徒運動。由於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引發了1640年—1688年的資產階級革命(新議會的召開:資產階級提出政治要求),內戰,建立共和國,護國主制,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說明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是曲折的,1688年「光榮革命」,資產階級革命完成:確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地位。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標志世界近代史的開端。1689年議會頒布《權議法案》為限制王權提供法律保障,在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制度確立(最終是在工業革命後)。
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也為歐洲文化復興和啟蒙提供了可能。歐洲資本主義處於萌芽狀態,資產階級正在形成之中,新興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經濟和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識形態上打破教會的神學觀,改變維護封建制度的各種傳統觀念。
(註:啟蒙運動發生在十八世紀的歐洲,最初產生在英國,而後發展到法國、德國與俄國,此外,荷蘭、比利時等國也有波及。)
18世紀的歐洲處在資本主義的大發展時期
18世紀上半葉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兩個1荷蘭,2英國
由於1789的法國大革命,之後就是三個,加上法國(北歐的情況不是很清楚,18世紀瑞典的便帽派和禮帽派做過斗爭,不知有沒有建立君主立憲制)
封建國家很多,主要是普魯士,奧地利,俄國,波蘭,義大利各邦,西班牙,葡萄牙等等,主要是1848年歐洲革命之後,資本主義大力發展起來
首先聲明,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在17世紀。英國英國的革命是多方面的原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英國自15世紀結束與法國百年戰爭後,進行圈地運動,加上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英國藉此機會大大開拓海外殖民地,進行了大量的資本原始積累,資產階級形成了,為革命准備了階級基礎,加上亨利八世和伊麗莎白一世的政策支持和16世紀重商主義的流行,英國的經濟發展很快,革命的物質基礎也形成了
相比之下,17世紀的法國經歷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的專制主義,封建勢力達到巔峰,18世紀路易十五還統治了多年,17世紀的德意志經歷了三十年戰爭的浩劫,更加分崩離析,18世紀在普魯士的崛起下慢慢發展,18世紀的奧地利經歷了瑪麗亞特雷莎和 約瑟夫二世的開明專制,封建主義還有待於發展,18世紀的俄國經歷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的統治和擴張,農奴制進一步鞏固
17、18世紀的西班牙已經衰落,義大利依然分裂,總的說來,進行革命的條件尚未成熟,就想1566年荷蘭進行革命時,英國處於伊麗莎白時代還沒有條件進行革命一樣;1640年,英國革命的時機成熟了,可是法國不行;1789法國進行革命了,德國還是等到了1866年對丹戰爭才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國家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不一,革命條件不一
一般來說,改革是統治階級發起的自上而下的變革,革命是被統治階級自下而上的變革,改革比較緩和,革命比較劇烈,改革往往保留大量殘余,革命比較徹底
4. 非洲哪些國家是英國的殖民地
英國在非洲殖民地如下:
1、巴蘇陀蘭即今賴索托,1966年獨立。
2、貝專納即今波札那,1966年獨立。
3、英屬多哥,原為德國的殖民地,一戰後被分為法屬多哥和英屬多哥。戰後英國對該地區進行委任統治,1919年被並入黃金海岸,迦納獨立後成為其領土的一部分。
4、英屬喀麥隆,1961年英屬與法屬喀麥隆合並並宣布獨立。
5、甘比亞,1965年獲得獨立。
6、黃金海岸即今迦納,1957年獨立。
7、埃及1882年埃及被英國佔領,1914年至1922年期間是英國的保護國,1922年獲得獨立,但對英國履行必要的條約義務,英國軍隊在該國持續駐軍直到1954年。
8、肯亞,1963年獨立。
9、模里西斯,1968年獨立。
10、奈及利亞,1960年獨立。
11、北羅得西亞今尚比亞,1964年獨立。
12、尼亞薩蘭今馬拉維,1964年獨立。
13、獅子山,1961年獨立。
14、南羅得西亞今辛巴威,1980年白人政權與黑人族群達成共治協議,更名辛巴威,成為獲廣泛承認的主權國家。
15、英屬索馬里蘭,1960年並入索馬里後獨立。
16、南非,1910年與其他殖民地合並組成南非聯邦,成為一個自治領。
17、西南非洲今納米比亞,1990年獨立。
18、史瓦濟蘭,1968年獨立。
19、蘇丹原,1956年蘇丹獨立。
20、坦噶尼喀,1961年獨立,1964年與桑給巴爾組成坦尚尼亞。
21、桑給巴爾,1963年獨立,次年與坦噶尼喀合並組成坦尚尼亞。
22、烏干達,1905年成立烏干達殖民地,1962年獨立。
(4)十七世紀英國怎麼稱呼非洲擴展閱讀:
世界頭號殖民強國——英國
隨著新大陸的發現,18世紀歐洲與非洲和美洲殖民地之間建立「大三角貿易」航線,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為商業交通的必經之路,導致義大利和德意志北部漢薩同盟各傳統商業城市的衰落,英國、法國、荷蘭這幾個面向大西洋的國家興起。
英國最初試圖經過俄羅斯打通東方貿易路線,為此於1533年成立了莫斯科公司,不久之後發現俄國與東方沒有直接商業往來,於是轉而尋找西北航線,試圖經北美洲北部前往東方。
1588年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開始了對北美洲的殖民,建立了哈得孫灣公司和新英格蘭殖民地。1600年英國商人建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隨後開始了在印度的擴張。
荷蘭在16世紀末獨立後,迅速發展為世界最大的航海和商業國家,於1602年設立荷蘭東印度公司,逐漸壟斷了與中國、印度、日本、錫蘭和香料群島的貿易。
法國則在北美洲建立了新法蘭西殖民地,並在加勒比海占據了數個具有戰略意義並盛產蔗糖的島嶼。
由於英國在北美殖民地進行煙草和棉花的商業種植,法國需要向加勒比海島嶼的甘蔗種植園輸送人力,因此兩國對奴隸的需要也日益擴大。1526年,英國開始奴隸貿易。不久之後,荷蘭和丹麥作為活躍的貿易中轉國也加入奴隸貿易活動中來,試圖從中分得利益。
瑞典、勃蘭登堡、漢堡、庫爾蘭等也在這一時期從事奴隸貿易,為此在非洲海岸佔領了一些據點。
由於西非地區的本土經濟以採集和狩獵為主,食物產量有限,為了供養奴隸在長途販途中的伙食,在這些據點周圍開辟了農業地區,從歐洲和美洲引進甘薯、薯蕷等糧食作物。
從17世紀初到18世紀中葉,英國和法國由於在歐洲大陸的利益爭奪而進行了四次戰爭,英國憑借強大的海軍力量,在海外奪取了法國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領土,一躍成為世界第一流的殖民大國。
並且在同荷蘭的數次戰爭取代了荷蘭,成為主要的船運國,建立起龐大的商船隊和海軍。以1763年英國與法國和西班牙簽訂《巴黎條約》為標志,英國取代西班牙,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強國。
5. 17世紀中葉英國發起的一系列殖民活動
二. 英國 — 「日不落帝國」
想一想:英國為什麼能確立世界殖民霸權?
1、建立霸權的條件
①地理優勢:新航路開辟後,英國處於大西洋航運中心,便利其對外殖民活動。
②經濟優勢:英國發達的工場手工業,為海外殖民提供物質基礎。
③政治優勢:較早地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可以利用整個國家的力量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廣闊的海外市場。
④軍事優勢:英國擁有歐洲首屈一指的海軍,為海外殖民提供了軍事上的保障。
2、建立霸權的過程
①積極進行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
16世紀英國英國海外活動伴隨著海盜行徑,他們到非洲掠奪黑人賣作奴隸,截擊西班牙人從美洲運回金銀的船隻,英國海盜式的劫掠,使英西兩國矛盾激化。但西班牙封建勢力強大,工業不發達,從殖民地掠奪的財富又多流失到工業較發達的英國等國,國力已有衰落。結果在1588年的英西海戰中,英國海軍擊潰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
組織壟斷性貿易公司,發展對外貿易,亞洲蠶食印度,美洲建立13塊殖民地。
②參與殖民爭奪分別打敗西班牙、荷蘭、法國,確立殖民霸權,成為最大殖民帝國
英西爭奪:1588年,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開始樹立海上霸權
英荷之戰;1651年,英國頒布《航海條例》,1652--1674發動對荷蘭的三次戰爭,
奪取新尼德蘭,改名紐約,荷蘭喪失歐洲強國地位。
荷蘭雖然是資本主義國家,但以商業立國,缺乏工業基礎
英荷戰爭說明商業資本不敵日益發展的工業資本
英國確立了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而法國則是歐洲大陸封建專制主義的堡壘。
英法之戰:1756~1763七年戰爭奪得印度和北美大片土地,確立世界殖民霸權
☆ 英國最終戰勝法國說明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必然戰勝落後的封建制度
殖民競爭既是軍事上的競爭,更是經濟和政治實力的競爭
☆ 殖民霸權變化根本上取決於各國的綜合國力
啟示: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盡快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
★★通過不斷的殖民侵略,英國在亞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奪占許多殖民地,逐漸形成自詡為「日不落」的殖民帝國,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6. 他是個英國人,為何被人們稱為「非洲之父」
李文斯頓是一個傳教士,由於在非洲生活多年,他對罪惡的奴隸貿易深惡痛絕。於是,他決心投入到探險事業中,去發現廣袤的非洲內陸商道,用正當貿易取代黑奴貿易。
1858年5月,探險隊到達贊比西河口,並通過偵察證明,贊比西河無法成為理想的水上商道。由於李文斯頓在探險過程中不斷揭露和抨擊葡萄牙人奴隸貿易的罪惡行為,遭到葡萄牙政府的抗議,並對英國政府施加壓力,迫使英國政府命令他中途返回。
1866年初,李文斯頓第三次深入非洲探險,這一次,他病死在非洲的土地上,再也沒有回來。
李文斯頓用37年的時間行走非洲3萬里,從沒有對任何一個土著發射過一顆子彈。他是進入非洲內陸的第一個醫生,是畫出非洲內陸河川、山脈的第一人,並在終止黑奴貿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受到了非洲人們的尊敬,至今,非洲人仍稱他為“好朋友”,他還被人們稱為“非洲之父”。非洲地圖上,現有30多個地方以他的名字命名。
7. 18世紀後半期,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國家,其稱號是什麼
英格蘭-大不列顛至日不落帝國(18世紀使用稱號)
英格蘭君主立憲制帝國(本土稱號)
大英格蘭帝國(自對外稱號,大英帝國的簡稱就是這么來的。。)
英帝國(清朝對英國稱號)
大英帝國丨英國(歐洲對英國稱號)
東印度公司(當時世界對英國在印度殖民地的稱呼)
中非公司(對英國在非洲殖民地的稱呼)
英格蘭王國(十八世紀末歐洲對其稱呼)
----------------------------------------------------------
順便一提,18世紀末美國獨立時中國對其幫助時稱美國為英帝國,因為他們不知道美國是英國的一個殖民地獨立後的國家。18世紀最強大的殖民國家是英國,最強大的帝國是清王朝。
8. 非洲是怎麼變成英國殖民地的
1.巴蘇陀蘭- 即今賴索托。1868年英國吞並了該地區,1871年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轄,1884年英國恢復對其的直接管轄。1966年獨立。
2.貝專納- 即今波札那。1884年英國遠征軍到達該地,1885年宣布其為英國的保護國,1895年貝專納部分地區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轄,其餘部分繼續直接隸屬於英國的管轄之下。1966年獨立。
3.英屬多哥 原為德國的殖民地,一戰後被分為法屬多哥和英屬多哥。戰後英國對該地區進行委任統治,1919年被並入黃金海岸,迦納獨立後成為其領土的一部分。
4.英屬喀麥隆 原為德國殖民地,一戰後英國對其部分地區進行委任統治,1961年英屬與法屬喀麥隆合並並宣布獨立。
5.甘比亞 自1661年起該國就是英國商人的要塞,1821年被並入獅子山,1888年成為獨立的英國殖民地,1894年部分內陸地區也被宣布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65年獲得獨立。
6.黃金海岸 即今迦納。自1631年起英國商人就開始在此聚居,1821年至1874年是英屬獅子山的下設行政區,其中1828年至1843年曾由商人控制。1830年起其領土開始向內陸擴張,1874年英國設立黃金海岸殖民地,1904年其邊界最終被確定。1919年將英屬多哥並入,1957年獨立。
7.埃及 1882年埃及被英國佔領,1914年至1922年期間是英國的保護國,1922年獲得獨立,但對英國履行必要的條約義務,英國軍隊在該國持續駐軍直到1954年。
8.肯亞 1886年英國與德國瓜分東非後獲得肯亞,1888年將其並入英國東非公司管轄,1895年由英國政府取代東非公司直接管理。1920年成立肯亞殖民地,1963年獨立。
9.模里西斯 1814年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得模里西斯,1968年獨立。
10.奈及利亞 1851年在該國建領事館,1861年吞並部分地區,1885年成立尼日地區保護地,1886年交由英國皇家尼日公司管理,1892年至1898年間英國繼續佔領奈及利亞的剩餘領土,1900年英國政府開始直接對奈及利亞施行統治。1914年南北奈及利亞合並,1919年將英屬喀麥隆並入奈及利亞,1960年獨立。
11.北羅得西亞 今尚比亞。1891年起劃歸英屬南非公司統治,1924年英國政府開始直接統治該地,1953年北羅得西亞與尼亞薩蘭和南羅得西亞成立中非聯邦,1964年獨立。
12.尼亞薩蘭 今馬拉維。1875年起就有傳教士在次建立據點,1891年英國在此建立中非保護地,1907年被命名為尼亞薩蘭,1953年與南北羅得西亞合並成立中非聯邦,1964年獨立。
13.獅子山 自1787年起獅子山就是英國公司進行黑奴貿易的重要據點,1807年成為英國殖民地,1896年其內陸地區被宣布為英國的保護國,1961年獨立。
14.南羅得西亞 今辛巴威。1893年英國從非洲部落手中奪得南羅得西亞,並由英屬南非公司管理,1923年成立責任政府,由英國政府管理,1953年至1964年間與北羅得西亞和尼亞薩蘭組成中非聯邦,1965年該國的白人少數政府自行宣布獨立,只獲得南非等少數國家承認。1980年白人政權與黑人族群達成共治協議,更名辛巴威,成為獲廣泛承認的主權國家。
15.英屬索馬里蘭 1884年成為亞丁的保護國,1897年劃定邊界,1905年成為單獨的殖民地,1940年至1941年間曾被義大利短暫佔領,1960年並入索馬里後獨立。
16.南非 1795年和1806年英國從荷蘭人手中兩次奪得好望角的部分領土,1814年全面吞並好望角,1872年起受英國直接管轄。英國佔領了這個原屬荷蘭的殖民地後,眾多荷蘭裔白人開始向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士瓦移民,但英國在1900年布爾戰爭後吞並了這兩個地區。納塔爾則於1843年被英國吞並並成為其殖民地。1910年由上述殖民地合並組成南非聯邦,成為一個自治領。
17.西南非洲 今納米比亞。1878年納米比亞的沃爾維斯港被宣布為英國領地,1884年被並入好望角殖民地,1915年英國吞並了該港周圍的德國殖民地,於1919年成立南非委任統治地。1990年獨立。
18.史瓦濟蘭 1890年英國與德蘭士瓦對史瓦濟蘭統治者進行聯合保護,1906年英國單獨對其保護,1968年獨立。
19.蘇丹 蘇丹原是埃及的殖民地,後在1880年代埃及統治被馬赫迪推翻;1898年英國以埃及的名義重新佔領蘇丹,並與埃及共同對蘇丹進行統治。1956年蘇丹獨立。
坦噶尼喀 原為德國在東非的殖民地,1919年英國開始對其進行委任統治,1961年獨立,1964年與桑給巴爾組成坦尚尼亞。
20.桑給巴爾 1841年英國在該島建立領事館,1890年宣布其為英國的保護國,1963年獨立,次年與坦噶尼喀合並組成坦尚尼亞。
21.烏干達 1890年英國東非公司與布干達王國簽訂條約,1894年布干達正式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896年其他幾個地區陸續加入保護國,1905年成立烏干達殖民地,1962年獨立。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陸,包括周圍島嶼在內,共3000多平方公里。非洲這一名詞由來已久,在古羅馬人的著作里出現阿非利加一詞,當時的概念指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西北部。羅馬帝國末期,這一地區擴大到北非,但仍不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中世紀末期,新航路開辟後,逐漸擴大到現在的整個非洲。1.巴蘇陀蘭- 即今賴索托。1868年英國吞並了該地區,1871年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轄,1884年英國恢復對其的直接管轄。1966年獨立。
15到18世紀末,相當於歐美國家資本原始積累和工場手工業階段。隨著新航路的開辟,非洲成為歐洲列強覬覦的對象。1415年,葡萄牙在北非休達建立第一個殖民據點。16、17世紀,荷蘭、英國和法國也相繼侵入非洲,當時對歐洲來說,非洲是最難進入的大陸。殖民者的據點大多在沿海,從西非的維德角開始,到安哥拉3000公里沿海地區,這也反映了西方殖民者在原始積累時期對外侵略的基本要求。一方面企圖把非洲沿海地區變成通向東方,殖民者在非洲探險的中途站和供應基地,另一方面在西非海岸進行奴隸貿易,使之成為他們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組成分,這一時期殖民者採取的殖民方式是赤裸裸的暴力手段,以掠奪性的貿易和血腥的販運黑奴為主。15世紀中葉至19世紀末,殖民者進行了長達400年的奴隸貿易。16世紀初,第一船非洲奴隸從西非海岸橫渡大西洋運到新大陸。奴隸貿易的范圍集中在大西洋東西兩岸,被稱為「大西洋奴隸貿易」,奴隸貿易分初程、中程和歸程,因此也被稱為「三角貿易」。中程最令人發指。殖民者通過奴隸貿易,獲取300%—1000%的高額利潤。西非海岸是殖民者爭奪奴隸貿易最激烈的地方,被稱為「奴隸海岸」。此外,殖民者還按他們的主要掠奪物給西非沿岸地帶取名「胡椒海岸」、「象牙海岸」和「黃金海岸」,這些名稱形象地表明了殖民者掠奪的商業特點。
18世紀末、19世紀初至1876年布魯塞爾會議,相當於歐美資本主義大機器工業發展和自由資本主義的鼎盛時期。這時期西方加緊侵略非洲,力圖把非洲變成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殖民統治方式也由原來的建貿易據點、進行奴隸貿易為主改變為佔有領土和對非洲進行殖民奴役為主。統治方式變化的原因在於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販奴政策不能適應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的需要,另外,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發展也使奴隸貿易遭到譴責。殖民者要用非洲人開發非洲,這樣做比西方人開發非洲的利潤更大。從經濟上看,輸出一船棕櫚油比輸出一船奴隸的利潤更大。丹麥在1803年,英國在1807年,瑞典在1813年,荷蘭在1814年先後通過禁止奴隸貿易法。19世紀20-40年代,英國為杜絕走私貿易,曾同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等主要販奴國家合作,締結海上船隻《相互檢查條約》,規定進行海上巡邏,懲罰販奴者。但由於美國在1862年前拒絕簽約,歐洲其他一些國家為逃避檢查,掛美國國旗,仍繼續販運奴隸。19世紀後期以前,始終未能終止奴隸貿易,但官方奴隸貿易被走私奴隸貿易取代
9. 非洲是怎麼變成英國殖民地的
從公元15世紀開始,歐洲的殖民者開始進入非洲大陸,非洲開始了它長達幾百年的血腥歷史。「新大陸」發現之後,美洲的開發需要越來越多的勞動力。為了牟取暴利,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和英國等歐洲殖民者開始將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在黑奴買賣盛行的1502年至1808年期間,光是被賣往美國的黑奴就達到600萬。罪惡和殘酷的奴隸貿易,嚴重破壞了非洲的生產力,阻礙了非洲的發展,給非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19世紀中後期,已完成或正在進行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需要大量的工業原料和廣闊市場,它們加緊了對非洲的侵略,開始從沿海向非洲內陸浸入,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為了協調各國的利益,1884年11月至1885年2月,英、法、德、比、葡、意等15個國家在柏林召開會議,以協議形式對非洲進行了瓜分。到一戰前,整個非洲大陸只有賴比瑞亞和衣索比亞還保持獨立,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非洲只有北非的埃及、東非的衣索比亞和西非的賴比瑞亞這三個國家是獨立國家,其它均淪為英國、法國、比利時、西班牙、義大利等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10. 英文資料..十七世紀的南非..
南非(South-Africa)
讓我們一起走進南非,感受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美的自然風光.
South Africa is a country which is little more than a remote (遙遠的) and mysterious (神秘的) land for most Chinese people. But recentl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listed it as one of four new countries open to Chinese tourists. So, now it may be your next holiday choice.
From modern art galleries (畫廊) to ancient (古代的) cave paintings, museums to cultural (文化的) villages, you can taste the rich history of cultures in this vast land.
A traditional Zulu village, for example, is a favourite place to visit. The Zulus are an ancient tribe (部落) in South Africa. Guests are greeted with traditional Zulu etiquette(禮儀) and entertained with dances and songs. It is part of their traditional culture that only the unmarried girls and young men dance, staying in separate groups.
The rich cultural diversity (多樣性) of South Africa is matched by its natural diversity. Wilderness trails (野外追獵), or safaris (游獵), open up the wild bush (灌木叢) to visitors.
There is nothing like standing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and getting a close-up view of a black rhino (犀牛) or lion. In the vast silence, you are surrounded by the smell of grass with only the sound of your heartbeat for company.
And South Africa is the land of gold. Johannesburg (約翰內斯堡) was once the biggest gold mining area in the world. And there are many old mines to visit. (about 190 words)
花了5分鍾終於寫完了,型號我日記還保留著,多加幾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