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從哪裡進茶

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從哪裡進茶

發布時間:2022-09-27 12:50:27

㈠ 波士頓傾茶事件的始末是什麼

1773年,英國政府為傾銷東印度公司的積存茶葉,通過《救濟東印度公司條例》。該條例給予東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銷售積壓茶葉的專利權,免繳高額的進口關稅,只徵收輕微的茶稅。條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販賣"私茶"。

另外北美人民認為東印度公司是英國扶植的,假如他們飲用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就等於他們還繼續受英國殖民者的壓迫、剝削,被迫接受英國對殖民地征稅和制定法律。所以該條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極大憤怒,紐約、費城、查爾斯頓人民拒絕卸運茶葉。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頓8000多人集會抗議。當天晚上,在塞繆爾·亞當斯( Samuel Adams) 和約翰·漢考克( John Hancock) 的領導下,60 名「自由之子」化裝成印第安人上了茶船,將東印度公司三條船上的342箱茶葉全部傾倒入海。

1773年12月23日的《馬薩諸塞時報》描述道,「漲潮時,水面上飄滿了破碎的箱子和茶葉。自城市的南部一直延綿到多徹斯特灣,還有一部分被沖上岸」。後來,美國在已經廢棄的茶葉碼頭上專門立了一塊碑,用來紀念這個重要的歷史事件。



(1)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從哪裡進茶擴展閱讀:

背景

英國在取得對法國的「七年戰爭」勝利後,為轉嫁戰爭軍費負擔,掠奪殖民地的各種資源,加強了對北美殖民地的控制與壓榨。

1765年3月22日,英國議會通過了《印花稅法》,許多殖民地開始開展抵制英貨的運動,直到1766年3月,英國議會在進行了一場辯論後,最後同意撤銷《印花稅法》。

1767年1月,英國議會在財政大臣查爾斯·唐森德的建議下,通過了一個新的稅收法案《唐森德稅法》,北美殖民地因為該法案再次開展大規模抵制英貨,英國因此向殖民地地區派遣了大量的軍隊。


㈡ 廣洲茶葉

廣州是中國最早的茶葉出口地之一,1640年荷蘭商人曾將中國茶葉由廣州運銷歐洲。1669年和1678年(清康熙年間),中國茶葉大量運銷倫敦,從此,中國茶葉成為世界商品。①孫中山先生在《民生主義》中說:「中國出口貨物除了絲之外,第二宗便是茶。」

英國先以銀兩購買中國茶葉,但到了18世紀後期,發現鴉片能夠賺取高額利潤,於是運來鴉片用以換走大量的茶葉和絲。當時廣州設公行,由公行代納租稅,代辦交涉。公行在茶市上有專利特權,可以操縱茶市,支配茶價。公行既有專利,收入很多,除支納稅金外,還有二成五到三成的利息。行商進入公行,也須納重價,有的需要付款6萬鎊,才獲得作為公行的行商成員。公行收茶時的資本分二十一股攤派,大商每人四股,中商有四人各三股,余各二股半,公行代商僱用買辦、賬房、書記、挑夫等。

茶葉專利機構在中國方面是公行,在英國方面是東印度代理公司,俗稱「洋行」。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法國、荷蘭、丹麥、比利時、瑞典、西班牙也曾設立代理公司。但英商和公行來往特多,故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廣州代理公司在洋行中勢力最大。當時售給外商的茶葉均在廣州查驗,不夠標準的茶須酌量減價。英商拒絕不要的茶葉,公行再轉賣給別國商人。

18世紀和19世紀前半期的統計資料,據密爾本著的《東方商業》,載有東印度公司17年的詳細統計,②表明廣州運到倫敦的貨價,茶佔全數的95%。可見中英兩國最初的通商,以茶葉為大宗。英國東印度公司幾乎壟斷了華茶貿易,該公司1740年由廣州運到倫敦的茶葉約700噸,1784年由東印度公司從廣州等地輸入英國的茶葉,減低進口稅率,後50年的運英茶葉有所增加。③

在美洲大陸,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後,中美最先通商的貨物,也是茶葉。乾隆四十九年(1784),美船「中國皇後」號(Empress China)來到廣州,次年即滿載茶葉而歸。以後美國商船來華日增,1800年從廣州輸往美國的茶葉已達1781噸,1830年增為2700噸,1840年上升到7670噸,茶葉已成為中國輸往美國的大宗商品。④19世紀上半葉,中國茶葉一半以上是從廣州出口的。如1845年廣州出口茶葉為3.45萬噸,占華茶出口總數的95.3%,1850年仍佔60%。⑤鴉片戰爭以後,加上五口通商等因素,廣州在茶葉外貿上的地位,發生了變化。

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州逐漸成為中國茶葉出口的大口岸之一,是中國紅茶、特種茶出口的主要口岸。

㈢ 中國茶是怎麼傳入歐洲的

中國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人工培植茶的國家。先秦時期,巴蜀人就開始飲茶,隨後飲茶的習慣流傳到相鄰的地區。到了三國兩晉時期,飲茶已經在中國士大夫中流行,之後推廣到全國各階層。

南北朝時,中國茶葉隨絲綢、瓷器傳到土耳其;唐代時,中國茶種傳入了日本和新羅。中國茶傳入歐洲則在新航路開辟以後。1545年前後,義大利人賴麥錫的《航海記集成》中提到了中國的茶,這是歐洲最早的有關茶的文獻記載。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荷蘭海船從爪哇來澳門販運茶葉,並於1610年轉運至歐洲,成為西方人來東方運載茶葉的開始,從此,中國茶開始佔領歐洲人的食譜。
婦女之友
新航路開辟之後,全球商品交流迅速發展,三大無酒精飲料類商品先後進入歐洲:1528年,西班牙人將可可輸入到歐洲,荷蘭人1610於年將茶輸入到歐洲,1615年,威尼斯商人將咖啡輸入歐洲。
在所有飲品中,茶可謂真·婦女之友。首先酒精會使人昏昏沉沉,舉止粗魯,沒有什麼比酗酒的丈夫更讓女性煩惱的了。而作為酒的替代品,茶卻能提神醒腦,又不失文雅。在下午四、五點鍾沏茶配上點心,和朋友們喝茶聊天——即 茶話會/下午茶,本身就是貴婦的發明。而茶館和茶園更為女性提供了家庭以外的社交場所。

無論酒館還是咖啡館,都是男人們消遣的地方,良家婦女不能去。但單身女子可以去茶館會晤朋友,不會損傷名譽。到18世紀時,單是倫敦就有2000個茶館,還有很多的茶園,泰晤士河上的伏克斯霍爾茶園就是典型代表。
茶園集英式園林、球場、茶室、音樂廳於一體,男女都可以去散步、喝茶、聊天,也可以在茶園舉辦音樂會和舞會,是那個時代上流社會喜歡的會所。
從貴族到平民
一開始,茶葉是作為葯物放在葯店裡出售的,主要用來治療痛風、積食等富貴病。一開始歐洲的學者、醫生、教士就飲茶是否有益這個問題爭論不休。1625-1657年,整個荷蘭還掀起了一場「飲茶大辯論」。最後因為法國大主教對茶葉的療效背書,才結束了這場爭論。不過參照歐洲長期以來的醫療水平,茶葉當然是比其它治療方法(放血、切除不相乾的器官什麼的)要靠譜得多。

自從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了茶葉貿易,就開始實行價格壟斷,茶價奇高。其實中國買到歐洲的茶葉價格也算公道,但政府課以重稅,商家再隨意加價,把茶葉變成一種非常昂貴的飲品。同一個時期當時阿姆斯特丹每磅茶葉售價3先令4便士,而倫敦則高達2英鎊18先令4便士。於是私運盛行,大量私茶由外輪運抵英國南岸。國內實際飲用量和官方統計的進口量差別非常。議會決定廢除茶稅。經過一個窗口期,英國的茶稅從190%降到12.5%。此後英國茶葉正式進口量激增,飲茶人口和國家收入也大大增加。於是,17世紀初上流社會的奢享,在18世紀中期變成幾乎所有英國家庭早餐的平民飲料。
茶(財)之路
中國茶對外的傳播,海路和陸路並行。陸路沿絲銅之路向中亞、西亞、北亞、東歐傳播;海路向阿拉伯、西歐、北歐傳播。
從唐代開始,陸上的古絲綢之路同時也是茶之路。茶葉先從產茶地向長安集中,然後以新疆地區為中轉站,經天山南北路通往東歐。而明、清時還開辟了一條經蒙古高原到達俄羅斯的茶葉之路。
海路則始於明清之際,從江西、浙江、福建茶區出發經寧波港、泉州港、廣州港直接運往歐洲或先輸往南洋諸國,再經馬來半島、印度半島、地中海走向歐洲各國。明代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荷蘭海船從爪哇來澳門販運茶葉,並於1610年轉運至歐洲,從此,中國茶葉正式進軍歐洲,新世界的大門打開了。

從中國茶開始銷往歐洲直到鴉片戰爭前夕,中國對外貿易長期順差,而茶葉出口最重要組成部分。直到18世紀末,英國工業大發展,向中國輸出工業品,加上從印度轉口的棉花以及鴉片,也才剛剛達到貿易平衡的狀態。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和中國做生意的歐洲各國居然可以忍受貿易逆差?因為倒賣中國商品到其它國家的轉口貿易所帶來的利潤超過了對中國的貿易逆差。

1651-1652年度,荷蘭阿姆斯特丹開始舉行茶葉拍賣活動,每年輸入該掉的茶葉達4000萬磅以上,轉口數量很大,約占輸入的35-50%, 1758年荷蘭茶葉貿易的利潤率竟達到196%。1711年至1810年間,英國政府光是從茶葉上面就收到了7700萬英鎊的稅,有記載1784年英國的茶稅是190%。這么高的稅也抵不過英國人民喝茶的熱情。1793年,英國政府一年的茶稅收入是60萬英鎊,到了1833年這個數字翻了五倍半,變成了330萬英鎊。
外國人怎樣喝茶
英國
中國茶傳入英國之前,英國人成天喝酒,早上六七點鍾起來都用啤酒來就著早飯吃。然後隨時困了累了閑的沒事幹了,就喝酒玩。茶葉傳入英國之後,茶水在很多情況下代替了酒精。
喝茶的方式和咖啡類似,端給客人的是清茶,喝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添加奶、糖或者檸檬。
俄國
俄國人煮茶不像中國人這樣用泡的,他們是把茶葉和糖一起放進茶炊里,倒入開水,每個客人倒大半杯然後再加白開水接著煮。一邊煮一邊喝,茶炊里的茶水一直保持沸騰的狀態。
據說俄羅斯人喝茶有三種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中,用勺攪梓後再喝;二是將糖咬下一小塊含在嘴裡喝茶;三是看著或想著糖喝茶。俄羅斯人在燒茶時一定要加入糖、蜂蜜之類的甜料,也常常會在茶里加入牛奶、檸檬,甚至果醫和乳酪。甜茶還要伴著甜點吃。不過俄國地方冷,其實充當了正餐之餘的加餐。
法國
按照中國人的標准,法國人是歐洲人里真正「會喝茶」的。法國人喜歡高品質的綠茶而不滿足於袋泡茶,不少法國人也能分得清中國茶葉的不同種類。
他們也會像中國人一樣不加奶和糖,只用開水泡清茶。法國人也有可能採用西非的喝法,在茶水中加入方糖和薄荷葉,放涼了做冷飲,類似於現在全球超市裡售賣的加糖的瓶裝茶。

㈣ 茶葉是什麼時候傳到歐洲的

茶葉是如何從中國傳到印度的?
1784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廣州的財庫尚有20餘萬兩白銀的盈餘,翌年,反而出現了22萬兩的赤字。為了彌補東西方茶葉貿易巨大的逆差,東印度公司專門成立鴉片事務局,開始大規模向中國販賣鴉片。不久後,令中華民族喪權辱國的鴉片戰爭爆發了。
茶葉的西進之路,在美洲大陸,引發了一場戰爭使一個國家走向獨立;在亞歐大陸,也引起了一場戰爭使一個帝國走向衰落。茶葉就這樣改變了歷史,改變了世界。
1776年,英國通過國會法令向美國殖民地徵收稅,每磅茶葉徵收3便士的稅收,用來維持駐扎在殖民地的軍隊和政府官員的開支。由於在美國唯一合法進口和購買的茶葉都來自英國東印度公司,因此人們沒有辦法逃避這種新賦稅。

㈤ 號稱「獨立戰爭導火線」的「茶葉事件」的起末是什麼

號稱美國獨立導火索事件的茶葉事件,又稱為波士頓傾茶事件。

㈥ 想要詳細介紹~

波士頓,一批青年以韓柯克和薩姆爾·亞當斯為首,組成了波士頓茶黨。1773年11月,東印度公司裝載342箱茶葉的船隻開進波士頓港。12月16 日,波士頓八千群眾集會,要求停泊在那裡的東印度公司茶船開出港口,但遭拒絕。當晚,反英群眾在波士頓茶黨組織下,化裝成印第安人闖入船舶,將東印度公司三隻條船上的342箱茶葉(價值18,000英鎊)全部倒入大海
背景: 1773年發生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頓人民反對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茶葉貿易的事件。1773年,英國政府為傾銷東印度公司的積存茶葉,通過《救濟東印度公司條例》。該條例給予東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銷售積壓茶葉的專利權,免繳高額的進口關稅,只徵收輕微的茶稅。條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販賣"私茶"。東印度公司因此壟斷了北美殖民地的茶葉運銷,其輸入的茶葉價格較"私條"便宜百分之五十。該條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極大憤怒,人們飲用的走私茶占消費量的十分之九。紐約、費城、查爾斯頓人民拒絕卸運茶葉。在波士頓,一批青年以韓柯克和薩姆爾·亞當斯為首,組成了波士頓茶黨。1773年11月,東印度公司裝載342箱茶葉的船隻開進波士頓港。12月16 日,波士頓八千群眾集會,要求停泊在那裡的東印度公司茶船開出港口,但遭拒絕。當晚,反英群眾在波士頓茶黨組織下,化裝成印第安人闖入船舶,將東印度公司三隻條船上的342箱茶葉(價值18,000英鎊)全部倒入大海。英國政府採取高壓政策,1774年先後頒布系列法令,封鎖波士頓港口,取消馬薩諸塞州的自治,在殖民地自由駐軍等。這更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強烈反抗,使英國政府與北美殖民地之間的矛盾尖銳,公開沖突日益擴大。

波士頓茶葉事件是一場由麻薩諸塞波士頓居民對抗英國國會的政治示威。它是美國革命的關鍵點之一,也是美國建國的主要國家神話之一。

由於約翰·漢考克領導抵制英國政府所經營的英屬東印度公司,致使其茶葉銷量一落千丈,1773年,英國國會頒布茶稅法,以幫助本國商人向北美傾銷,並由英屬東印度公司壟斷茶葉貿易。同年12月16日,一批茶葉被運到波士頓港口,自由之子--由60個當地人組織而成--打扮成印地安人偷偷摸到三艘船上,將船上貨物搗毀,並將342箱茶葉倒入港口內,整個過程相當平和及安靜。

不過此舉被認為是對殖民政府的挑釁,英國政府派兵鎮壓,終於導致1775年4月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聲槍響。

㈦ 波士頓傾茶事件前後經過是怎麼樣的

1770年3月「波士頓慘案」發生後,北美人民掀起了更大規模的反英斗爭。英國殖民當局被迫作出了一些讓步,英軍退出了波士頓,1770年取消了唐森德法案,但保留了一項每磅3便士的茶葉入口稅。

北美人民對此十分不滿,視之為英國暴政的象徵,所以,從1770年起,北美人民又掀起不飲茶運動,以示抗議。殖民地的一些商人則用走私的辦法運茶葉到北美。當時,正值英國東印度公司瀕於破產,為了幫助該公司賣掉它所儲存的近8000噸茶葉,緩和公司的財政困難,英國政府在1773年特別通過了一項救濟東印度公司的茶葉條例,准許該公司在北美殖民地以廉價銷售積壓茶葉的特權,並只對東印度公司徵收輕微的茶稅,這批茶葉的價格因此比走私茶葉便宜50%,與此同時,殖民政府又重申了禁止購買走私茶葉的規定,這便引起茶葉走私者的恐慌,他們以愛國主義為口號發動群眾,抵制東印度公司的茶葉來北美殖民地銷售。

有一批波士頓青年還在一個綽號「走私王」的人支持下組織了波士頓茶黨。

1773年12月,東印度公司滿載茶葉的船隻開進波士頓港,並拒絕當地市民要其離港的要求,堅持卸貨。

12月16日晚,波士頓茶黨的一些人喬裝成印第安人,踏上東印度公司的茶船,把價值1.5萬英鎊的342箱茶葉全部傾倒到大海之中。

這一事件反映了北美人民要求民族獨立的正義要求。

㈧ 茶葉是怎麼傳到全世界的

茶葉,另一種讓人上癮的植物,但卻沒有危害。眾所周知,中國是最早熟知茶的生產及加工技術的國家,但由於一直採取限制性貿易,飲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僅限於中國及其周邊一些國家。茶的全球傳播,得益於阿拉伯人的中介作用。大約公元850年時,阿拉伯人通過絲綢之路獲得了中國的茶葉。1559年,他們把茶葉經由威尼斯帶到了歐洲。

在當時的歐洲,飲茶當屬貴族生活的一部分,由於價格高昂,只有很少人能喝得起茶。到17世紀初,獨具慧眼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看準了茶葉貿易的商機。花了整整66年時間,最終取得了與中國人從事茶葉貿易的特許經營權。

此後,東印度公司每年都要從中國進口4000噸茶葉,但只能用白銀購買。當時每噸茶葉的進價只有100英鎊,東印度公司的批發價格卻高達4000英鎊,獲得了巨額利潤。不過,在英國國內,用於購買中國茶葉的銀子卻日漸稀少。為籌措白銀,東印度公司竟向中國非法輸入鴉片,對中國造成了巨大危害,最終導致了鴉片戰爭的爆發。有趣的是,導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同樣是茶葉。

從19世紀中期開始,英國人決定在印度引種中國的茶樹,自行生產茶葉。1848年,東印度公司派經驗豐富的皇家植物園溫室部主管羅伯特·福瓊前往中國。或許是福瓊真的擁有好運氣(「福瓊」在英文里就是好運的意思),他帶回了2萬株小茶樹和大約1.7萬粒茶種,並帶來8個中國茶葉工人和茶農。此後,印度的茶葉開始取代中國的茶葉登上貿易舞台。到1890年,印度茶葉占據了英國國內市場的90%。中國在這場貿易戰和商業間諜戰中完全落敗,成為徹底的看客。

茶葉在歐洲的風行,最終導致了歐洲人特別是英國人生活習慣的改變。比如,在下午5點鍾喝下午茶成為許多英國家庭約定俗成的習慣。通常用銀壺泡上足夠的好茶,然後倒入精製的茶杯中慢慢品嘗,當然還需要伴以精美的小點心。下午茶時間可以說是一天當中充滿溫馨、其樂融融和傳情達意的美好時光。

㈨ 波士頓傾茶事件中倒掉的是什麼茶葉是中國的茶嗎

發生在美國的波士頓傾茶事件,扔到海里的茶葉的確是來自中國的茶葉。

在美國獨立以前,大部分的州都是英國的殖民地。由於是殖民地的關系,所以當時與中國沒有直接的貿易關系,而北美地區的商品也都是通過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商船運進中國。

而對於當時的大清而言,新生的美國還只是一個窮國。當時美國流行著這樣一個傳說:在美國西海岸,以6便士購得的一件海獺皮,在中國的廣州可以賣得100美金。美國在獨立後經濟迅速的崛起,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美國的發展直逼老牌帝國。

閱讀全文

與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從哪裡進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尼摩船長在哪裡與英國 瀏覽:493
伊朗新冠狀怎麼得美國 瀏覽:993
越南家居怎麼進中國 瀏覽:232
中國白銀手鐲怎麼樣 瀏覽:975
病毒是怎麼傳染到伊朗的 瀏覽:431
中國現在怎麼停電 瀏覽:622
表哥在英國留學送什麼 瀏覽:387
在越南簽證過期回國怎麼辦 瀏覽:396
威廉為什麼當英國國王 瀏覽:141
西西里是義大利哪裡的 瀏覽:949
軸心一方的義大利什麼梗 瀏覽:655
伊朗的演員什麼波波 瀏覽:832
美國什麼時候暗殺的伊朗將軍 瀏覽:549
義大利麥當勞怎麼點 瀏覽:452
中國人壽形象代言人有哪些 瀏覽:344
眾所周知印度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604
為什麼英國王室很有錢 瀏覽:297
越南老乾媽怎麼樣 瀏覽:109
中國武警部隊有哪些下屬單位 瀏覽:111
印度的子彈是什麼 瀏覽: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