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早在哪一年一月就加入了歐盟的前身歐共體
英國早在1973年一月就加入了歐盟的前身歐共體。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
829年英格蘭統一,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蘭,建立諾曼底王朝。
1649年5月19日宣布為共和國。英國位於歐洲西部,由大不列顛島(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愛爾蘭島東北部和一些小島組成。隔北海、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與歐洲大陸相望。
海岸線總長11450公里。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
『貳』 為什麼很多西方國家都想要加入歐盟
因為歐盟對於成員國之間的福利很大,如果是加入了歐盟的話,就能享受到歐盟帶來的福利。如果說沒有加入歐盟的話,不管是經濟還是政治方面,都沒有特別大的優勢。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西方國家,擠破了頭都想要加入歐盟。
『叄』 作為島國的英國害怕歐洲統一,為何當年要加入歐盟
當年英國要加入歐盟完全是因為利益的關系。它並不是因為歐盟的統一。其實從1961年開始英國就已經放低姿態,要求參加歐盟共同體。但是英國無法滿足歐共體的條件,一直沒有進去。何況英國對於西歐來說,她就是一個吸血鬼,是只想佔便宜的主,進來也沒有任何的幫助。
二戰結束後,歐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德國一分為二,法國被二戰時的德國打到亡國,同時,東方的蘇聯迅速坐大,擁有了足以吞並歐洲的實力。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意識到:歐洲(西歐)應該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統一,以阻止蘇聯統一歐洲,進而保住英國。說白了,就是讓西歐給英國當替死鬼。
『肆』 為什麼這么多國家擠破頭也要加入北約歐盟你知道嗎
中學歷史書里就有北約和歐盟,這兩個組織是不一樣的。北約是一個軍事組織,而歐盟是一個政治經濟組織。有人就問為何很多國家願意加入歐盟和北約呢?其中的原因有三個:一個是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一個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支持;第三個是為了從中獲取利益。
北約和歐盟設置了准入門檻,是為了防止一些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太差的國家過來「薅羊毛」,不過,依然抵擋不住一些國家申請加入的熱情。北約和歐盟,給人的感覺是「唐僧肉」,只要有能力,就要咬一口,大家是怎麼看北約和歐盟的
『伍』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英國為什麼加入歐盟
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英國拒絕加入歐共體,而自七十年代開始英國開始積極參與歐洲一體化進程,並於1973年加入歐共體。
原因:一、大英帝國的瓦解加速了英國的衰落,英國沒有能力在歐洲光榮孤立;二、二戰後英國的國際地位和實力迅速下降,到七十年代初期已經淪為二等發達國家,與西德和法國的差距拉大,加入歐共體有助於挽救衰敗的英國經濟。第三、英國不加入歐共體就會讓歐洲大陸的德法兩國主宰歐洲一體化進程,這也是英國不願意看到的。第四、美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尼克松主義政策進行戰略收縮,英美同盟關系進入低位,英國也是避免受到美國的過度控制。
『陸』 現在英國面臨脫歐難題,那為何當時要興沖沖加入歐盟
因為歐洲的國家畢竟還是小國,地域不大,聯合起來對貿易等都有好處,而且當時二戰過後,歐洲國家損失慘重,聯合起來更容易制定規則,一起發展,從新建立國家,但是現在國家穩定了,相反一些規則可能就成了羈絆,免不了就要脫離組織。
『柒』 英國加入歐盟組織的過程是怎樣的
法律分析: 1946年9月,英國首相丘吉爾曾提議建立「歐洲合眾國」。1950年5月9日,當時的法國外長羅貝爾·舒曼(1886年-1963年)代表法國政府提出建立歐洲煤鋼聯營。這個倡議得到了法、德、意、荷、比、盧6國的響應。1951年4月18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在巴黎簽訂了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又稱《巴黎條約》)。1952年7月25日,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1957年3月25日,這六個國家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統稱《羅馬條約》。1958年1月1日,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正式組建。1965年4月8日,六國簽訂的《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三個共同體的機構合並,統稱歐洲共同體。但三個組織仍各自存在,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布魯塞爾條約》於1967年7月1日生效,歐洲共同體正式成立。 1973年後,英國、丹麥、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後加入歐共體,成員國擴大到12個。歐共體12國間建立起了關稅同盟,統一了外貿政策和農業政策,創立了歐洲貨幣體系,並建立了統一預算和政治合作制度,逐步發展成為歐洲國家經濟、政治利益的代言人。1991年12月11日,歐共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以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為目標的《歐洲聯盟條約》,亦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共體更名為歐盟。這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使歐盟成員國擴大到15個。歐盟成立後,經濟快速發展,1995年至2000年間經濟增速達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97年的1.9萬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萬美元。歐盟的經濟總量從1993年的約6.7萬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的近10萬億美元。
法律依據:《馬斯特里赫特條約》(一)貨幣聯盟第一階段:期限為1990年7月1日至1993年要求實現資本的自由流通,真正實現統一市場,並使經濟政策完美地協調起來。第二階段:從1994年1 月21 日開始, 主要是建立歐洲中央銀行的雛形 ——歐洲貨幣機構。該機構主席由各成員國中央銀行總裁以外的人士但任。第三階段:最早於1997年1月開始,最晚於1999年1月1日生效。將逐步建立「真正的」統一貨幣和獨立的歐洲中央銀行,該銀行由歐洲理事會和成員國中央銀行總裁理事會任命的管理委員會領導,英國和丹麥獲得不進入第三階段的權利。
(二)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這一政策將取代「歐洲政治合作」:在歐共體最重要的領域內採取的「共同行動」仍需一致通過,但也採用特定多數投票(實施共同行動)的原則。歐洲聯盟的武裝機構——西歐聯盟「將執行歐洲聯盟在防務方面作出的議定」。條約最終規定製定共同防務政策。
(三)歐洲公民身分:歐洲公民身分的主要內容是,聯盟僑民無論居住在歐共體的哪個成員國,在歐洲選舉和市政選舉中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承認任何公民有在歐洲議會請願的權利。
(四)補充性:採取補充性是為了解決歐共體與其成員國分權的微妙問題。歐共體僅在專屬自己的領域內,「在成員國無法令人滿意地實現考慮採取的行動的目標時」進行干預。
(五)歐洲議會:在制度方面,歐洲議會通過投票任命歐共體執委會,任命接受公民訴狀的調停者,並可能成立調查委員會。在立法方面,擴大合作程序。在歐洲議會與歐洲理事會發生分歧時,通過調解程序共同決策。
(六)執委員歐共體執委會職能不變:但是由於任命方式改變,它的合法地位增強 。
『捌』 以前,英國為什麼要加入歐盟
錢的話英國有話語權,但現在話語權不是很足了,然後他享受的經濟利益也沒有這么多,以前肯定是很多的。
『玖』 英國在剛開始為什麼要加入歐盟
英國是歐盟國家,但卻不屬於歐元區,對於危機時代新的歐盟公約也不感冒。卡梅倫首相更是將退出歐盟作為一項政治選項。內中原因為何?這要從英國和歐盟的恩怨情仇說起---不必講歷史上英國和歐陸國家法國糾纏不清的領土戰爭,也不必講英國在二戰中抵抗德國法西斯的重要作用。但從地緣政治而言,蹩於大西洋中的島國地位,讓英國和歐洲大國有一種天然的疏離感。英國曾經的日不落全球帝國地位,又讓英倫三島足夠驕傲地睥睨歐陸大國。大英帝國的日不落幻夢已然破碎,但帝國的余暉猶存。二戰的榮光,乃至二戰後歐盟形成的歷程,能讓英國作為歐洲最有影響力的一極而存在。但時勢易位,歐盟是以法德兩國為核心構建起來的,英國至多隻能算是歐洲老三---但英國憑借和美國更為密切的傳統聯系,向來以大西洋兩岸的調停者自居。由此,英國以獨立於歐元區之外的特殊性彰顯英國的存在。簡言之,這也是英國證明其大國地位的一種策略。退出歐盟,也是這種大國策略的一部分。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從「歐豬五國」恣肆蔓延的情勢下,歐元區一度面臨解體危機。作為獨立於歐元區之外的英國,可謂福禍共存。一方面以貨幣政策的物理隔離,阻滯了危機向英國傳導;另一方面,英國和歐盟的經貿一體也使得英國經濟困窘不堪。危情之下,以實施更為有效統一監管的新歐盟公約提上日程,英國作為篤定的反對者,讓歐盟一眾國家側目,英國再次成為歐盟的另類搗亂者!
『拾』 英國為什麼加入歐盟,為什麼退出歐盟
英國一直以來就奉行「光榮孤立」政策,維持歐洲大陸的分裂是英國的外交基準之一.在歷史上,英國竭力打壓歐洲大陸強國,例如法國,英國先後組成七次反法聯軍,把拿破崙遣送到孤島.還有後來的德國,俄羅斯,都被打壓過.二戰後,歐洲大陸才從兩次大戰中吸取教訓,並且鑒於冷戰的壓力,走向聯合.英國最初是不贊同這種聯合的,所以一開始英國並沒有加入.但隨著冷戰加劇,英國也慢慢感覺力不從心,而且,聯合後的歐洲大陸在經濟發展中顯示出了巨大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最終於1973年加入了歐共體.
歐盟預算里,英國繳納的比例約為1/8,按額度計算為德法後第3位。但德法利用歐元區內的有利地位,通過歐元區內的差異化利率政策,在製造業,服務業上都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反之,英國因為依然處於歐元區外,並未得到與付出相稱的好處。
此外,統一的歐元和歐盟實際是歐洲兩千年來,追求天下一統的理想的產物,但由於歷史上的文化沖突,宗教沖突,民族矛盾,以及各種皇室聯姻和內斗的影響,整個歐盟的隱憂重重。舉例來說,土耳其加入歐盟的問題,實際上作為決策者的德法就忽視了歷史上被奧斯曼帝國長期統治的巴爾干諸國的切身感受。這樣的盲目擴張將直接導致歐盟內部的裂痕。
作為長期游離於歐洲大陸之外的海洋殖民帝國,英國對歐陸的統一或一家獨大或鐵板一塊的聯盟一直保持有強烈的警惕。退出歐盟,除了近短期的經濟壓力得到緩解,並為未來提升英國的金融和經濟競爭力做准備外,還由於退出歐盟後,將會由德法英三強均衡變為德法兩強,這樣的聯盟的持續性從長期來看是不穩定也不持久的,而對於英國來說,由此可能衍生的結果將大大減輕來自歐陸的壓力,並有利於英國的遠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