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國火神轟炸機是怎麼退役的
2007年10月,在退出現役多年後,一架「火神(Vulcan)」轟炸機於10月18日再次飛上藍天。「火神」轟炸機是一種三角翼飛機,曾經是英國核轟炸機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0月18日恢復飛行的這架「火神」轟炸機的英國空軍序列編號為XH558,其退役前的最後一次飛行是在1993年,當時該機從萊斯特郡的Bruntingthorpe機場起飛後在空中飛行了30分鍾。現在該機重返藍天標志著「VulcanToTheSkyTrust」組織多年來的活動取得了重大成績。
XH558號飛機在過去的數年時間內得到斷斷續續的修復,多次因為缺乏資金而面臨著被放棄修復的危險。該機原定於本月早些時候試飛,但後來因為天氣原因而被推遲了。「VulcanToTheSkyTrust」組織的網站表示將XH558號「火神」轟炸機重新送上藍天一直是他們的首要目標,但實現這一目標花費的時間比預期要長了一些,這主要是由於資金方面的原因。將該機恢復到可飛行狀態並能在航空展覽會上巡迴展示共花費了大約600萬歐元。「VulcanToTheSkyTrust」組織希望能通過這次首飛贏得商業贊助,從而在在今後維持該組織的正常運轉。
2008年7月,注冊型號為G-VLCN的「火神」轟炸機已經獲得飛行許可,並且將於7月5日~6日在Waddington國際航展上亮相。該飛機目前停駐地在Bruntingthorpe機場,並於7月3日獲得了民航總局的飛行許可證。近日這種三角翼轟炸機被允許亮相於英國皇家空軍Waddington基地,但是由於它還沒有獲得進行飛行展示的授權,所以參觀者只能看到它的靜態模型。
Ⅱ 介紹一下英國的三V轟炸機
3V轟炸機指的是英國「勇士」(Valiant)轟炸機、火神(VULCAN)轟炸機、勝利者(VICTOR)轟炸機。
由於這三種飛機的第一個英文字母都是「V」字打頭,稱為3V轟炸機。
火神(VULCAN)轟炸機
3V轟炸機是英國戰略核威懾的重要平台,也是英國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之一。
「火神」是英國原霍克·西德利公司(現並入英國航宇公司)研製的中程戰略轟炸機,「火神」轟炸機從1947年開始研製,1952年8月原型機試飛,到1956年夏生產型才投入使用。該機採用無尾三角翼方案,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種三角翼轟炸機,開始用作執行中程戰略轟炸任務,後改為執行常規轟炸任務。「
「勝利者」(Victor)是英國的中程戰略轟炸機,1947年由漢德利?佩季公司(HANDLEYPAGE)根據英國皇家空軍的要求進行研製,1957年11月生產型交付使用,歷時十年。隨後又研製了攜載空對地導彈的改型,於1962年交付使用。「勝利者」於1947年開始設計,1949年簽定原型機合同,共製造兩架。
「勇士」是3V轟炸機最早的型號。「勇士」於1951年5月試飛成功,是英國的第一種核轟炸機,第一個裝備「勇士」的作戰中隊是第138中隊,此後,「勇士」又先後裝備了皇家空軍第543、214、207、49、148和7中隊。1956年10月11日,第49中隊的一架「勇士」BMk.1(機號WZ366)在澳大利亞馬拉林加靶場上空投下了一枚3,000噸當量的「藍色多瑙河」核彈,核彈在約230米高度成功起爆,英國核武器的第一次空投試驗宣告成功。
具體請自行網路。
Ⅲ 火神轟炸機的服役事件
「火神」是60年代英國戰略打擊力量的中堅,直到70年代還肩負核打擊使命。此外「火神」還執行過海上偵察任務,甚至被改裝為空中加油機。該機還參加了1982年馬島戰爭,千里奔襲轟炸馬島阿軍機場。
「火神」B.2曾長期部署在海外基地,1969年第9和35中隊的16架B.2進駐塞普勒斯阿克羅蒂里機場以顯示英國對中東地區的戰略存在。一旦有事時「火神」可以前出到巴林和阿曼的衛星基地,使用「紅鬍子」戰術核彈或常規炸彈對目標實施轟炸。「火神」B.2在塞普勒斯一直部署到1974年,此時土耳其佔領塞普勒斯島北部,希土兩國的領土爭端升級,嚴重影響「火神」在阿克羅蒂里機場的活動。於是「火神」撤回英國,之後皇家空軍定期派出一支4機編隊訪問塞普勒斯。
第27中隊的「火神」B.2MRR對「基輔」號直升機航母抵近觀察,遭到蘇聯人發射信號彈驅逐。 到70年代中期「火神」已呈老態,皇家空軍計劃在1982年6月前退役全部「火神」,「狂風」GR.1將接替「火神」的低空突襲任務。1982年4月馬島戰爭爆發,「火神」在服役生涯的尾聲痛痛快快打了一場仗。
第101中隊的5架「火神」B.2參加了「黑羊行動」,這次行動和它的代號一樣瘋狂,「火神」將從大西洋中部的阿森松島懷德阿威克機場起飛轟炸馬島。即使從阿森松島起飛,「火神」也要在「勝利」加油機的空中加油支持下才能飛抵馬島。
1982年5月28日,「火神」XM597號機從阿森松島機場出發,執行第一次反雷達飛行任務。由於路途遙遠,飛機必須進行不少於6次的空中加油才能完成這次往返任務。但偏偏一架為其加油的空中加油機因喇叭形加油錐套發生故障而輸油受阻,不能提供必需的燃料,XM597號機只好中途返航。 兩天後,這架「火神」XM597號飛機被用來執行第二次任務,主要目標為位於馬島首府斯坦利港的阿方AN/TPS-43F對空監視雷達。5月31日的清晨,這架飛機順利地到達目標上空,對該雷達發射了兩枚「百舌鳥」反輻射導彈。一枚脫靶,另一枚打在離目標9~14米處,炸壞了AN/TPS-43F雷達的天線。XM597號飛機的乘員認為他們已經摧毀了這部雷達,沒想到在24小時後它又恢復了工作,並放在—垛新砌的護牆後面以防再一次受到攻擊破壞。
6月2日,「黑色公羊」行動執行了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攻擊任務,飛行剖面與5月30日那次一樣。此次任務還包括對斯坦利港機場的高空轟炸。正在「火神」轟炸機飛向目標期間,修復的AN/TPS-43F對空監視雷達發現了它,就立即關機停止發射電磁波。結果這架飛機為了偵聽阿方雷達陣地泄漏的電磁波,在目標上空盤旋飛行了40分鍾,終於探測到了支援斯坦利港機場防空用的「防空衛士」火控雷達的信號,隨即發射了兩枚「百舌鳥」反輻射導彈,並且它們都打中了目標。這時機上還剩兩枚「百舌鳥」導彈,XM597號飛行員期望AN/TPS-43F雷達還會重新開機,因此繼續在目標區上空作長時間的盤旋,但至終這部雷達也沒有重新工作。最後,「火神」轟炸機帶著遺憾開始了其漫長的返回阿森松機場的航程。
這架「火神」轟炸機在「獵迷」MR. Mk2岸基反潛巡邏機的引導下,成功地與一架「勝利者」式空中加油機會合並加油。但加油管接上後不久,XM597號機的受油探頭壞了,使它只好轉飛到最近的巴西里約熱內盧機場。飛行員設法拋掉了他們所有的文件和剩餘的兩枚「百舌鳥」反輻射導彈中的一枚,而另一枚由於卡死在發射導軌內,盡管想盡辦法也沒有在著陸前把它扔掉。當飛機安全地降落在機場上滑跑結束時,「火神」XM597號飛機的油箱內只剩下7公斤的燃油了。
此外,阿根廷方面部隊雷達操縱手對「百舌鳥」有一定的顧慮,因此有時會提前關閉雷達,從而令「火神」達到了壓制對方的目的。
所有參戰的「火神」B.2都安裝的是「奧林巴斯」301發動機,並取消了原先為延長發動機壽命而把最大推力設定在90%的限制。這5架B.2也具有「天空閃電」掛架,由於現有的對抗系統不能完全致盲馬島上的阿軍雷達,所以在掛架上掛載了一個美製AN/ALQ-101干擾吊艙。此外飛機還加裝了從退役維克斯超級VC10客機上拆下的「旋轉木馬」慣導系統,機腹改成了適於夜間轟炸的深灰色。
1982年4月30日~5月1日,「火神」開始執行第一次的「黑羊」1任務。一架B.2在馬丁·威瑟斯中尉的指揮下從阿森松島起飛低空飛向馬島,在接近目標前拉起,向斯坦利港機場跑道傾瀉了全部21枚450千克炸彈。這次任務的往返里程12070千米,持續16小時,涉及兩架「火神」(一架備份機)和11架「勝利」加油機。
讓人汗顏的是,「火神」的第一次任務只把一枚炸彈砸到了跑道上,不過皇家空軍還是決定繼續實施「黑羊」任務,因為這能阻止阿空軍使用跑道,而且英軍奪島後也能輕易修復。雷霆萬鈞的轟炸還能嚴重打擊駐島阿軍的士氣,並能起到嚇阻阿軍、迫使其把資源用於加強本土防衛的作用。1982年5月3日~4日「火神」繼續實施「黑羊」2任務,再次轟炸了跑道。1982年5月16日~17日的計劃是「黑羊」3任務,但氣象預報說有強勁逆風,會使「火神」難以飛抵目標,所以任務被取消。
隨後「火神」的任務重點轉移到使用反輻射導彈為福蘭克入侵艦隊的艦載機提供防空壓制上面。一開始皇家空軍准備採用法制馬特拉AS.37反輻射導彈,這種導彈來自「海盜」攻擊機,5月初「火神」用「天空閃電」的掛架掛載AS.37進行了令人滿意的試射。但是有人質疑馬特拉導彈無法經受長時間的寒冷的高空飛行,故障率會較高。美國在這場戰爭中站在了英國一方,不僅提供詳細的情報,還支援了英國先進武器,其中包括最先進的AIM-9L「響尾蛇」空空導彈,以及AGM-45「百舌鳥」反輻射導彈,「火神」可以用雙聯掛架一次掛載4枚「百舌鳥」。 如此巨大的「火神」掛小「百舌鳥」導彈看起來很滑稽,不過實用就好。皇家空軍還計劃為「火神」裝備「響尾蛇」導彈用於自衛,並進行了激光制導炸彈的投擲測試,在「火神」機鼻下放久已不用的投彈手艙中安裝了激光目標指示器,不過這兩種武器最後都沒有正式採用。
1982年5月28日「火神」執行「黑羊」4任務,這也是第一次「百舌鳥」任務,但由於加油機出了問題而被取消。1982年5月30日~31日,一架「火神」掛載兩枚「百舌鳥」執行「黑羊」5任務,沒有獵殺到雷達。1982年6月2日~3日,一架「火神」掛載四枚「百舌鳥」執行「黑羊」6任務,首次擊中一座雷達。「火神」在「百舌鳥」任務中不掛載AN/ALQ-101吊艙,因為要吸引阿根廷人持續打開雷達,以便實施攻擊。
「黑羊」6的那架「火神」在空中加油時損壞了加油管,被迫降落在里約熱內盧。在進入巴西領空之前,「火神」必須扔掉剩餘的「百舌鳥」,但有一枚「百舌鳥」卻始終不肯離去,當「火神」降落在伽里奧國際機場的跑道上時,油箱只剩下幾十千克的燃油。巴西人扣留了「百舌鳥」導彈,1982年6月10日放行了「火神」,巴西政府為此向英國提出了正式抗議。
1982年6月11日~12日的「黑羊」7是最後一次任務,一架「火神」直接向阿守軍投下了一串空爆炸彈。此時阿根廷守軍已經基本被拋棄,一個星期內英軍佔領馬島。盡管「黑羊行動」並沒有對敵軍造成什麼實質性的損失,但「火神」發揮了巨大的恐嚇和牽製作用,被認為是英軍或者最終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退出一線的「火神」B.1和B.1A被用於訓練,由於離地間隙和載重量大,該機也成為很好的發動機測試平台,發動機吊艙可以很方便地掛載在機腹中線。一架「火神」B.1被用於測試英國飛機公司TSR.2超音速攻擊機的「奧林巴斯」22R加力渦噴發動機,在機腹掛載了發動機測試吊艙。為了避開前起落架,吊艙進氣口是分叉的。1962年2月23日該機開始試飛,1962年12月3日因發動機起火,飛機在跑道上燒了起來,幸運的是機組都安全逃生。 英國人還計劃使用「火神」測試霍克P.1154超音速垂直起降戰斗機的布里斯托BS100推力矢量發動機,不過因為項目的取消而作罷。 1966年9月9日,「火神」B.1 XA903開始測試「協和」超音速客機的「奧林巴斯」593加力渦噴發動機。XA903之後還測試了帕那維亞「狂風」攻擊機的渦輪聯合RB199渦扇發動機,這次在發動機吊艙上還順便加上了一門機炮,用來測試發動機了抗煙能力。1976年初XA903開始測試RB199,1979年9月22日該機進行了「火神」B.1的最後一次飛行,沒有一架「火神」B.1/B.1A能倖存。
2007年10月,在退出現役多年後,一架火神轟炸機於10月18日再次飛上藍天。
2015年10月28日,在英國的唐卡斯特,服役半個世紀的英國火神轟炸機(Avro Vulcan XH558)宣布退役,將在博物館永久性存放。
Ⅳ 火神轟炸機的介紹
火神轟炸機是英國原霍克·西德利公司(現並入英國航宇公司)研製的中程戰略轟炸機,是英國空軍二戰後裝備的三種戰略轟炸機之一,另兩種為勇士轟炸機和勝利者轟炸機。 該機於 1947 年開始研製,1952年8月第一架原型機首次試飛。1956年夏生產型才投入使用,1991年該機退役。2015年7月,英國紅箭皇家空軍特技飛行表演隊和火神轟炸機組成空中編隊,在格洛斯特郡上空伴飛「火神」的最後一次飛行表演。火神轟炸機由於維護資金籌集困難等原因火神在此次航展後,將會停飛。
Ⅳ 英國火神轟炸機的機型有哪些
「火神」有兩種生產型:「火神」B.1裝4台「奧林帕斯」101、102或104型發動機,1956年7月裝備部隊,共生產了45架;
「火神」B.2,先裝4台「奧林帕斯」201型發動機,後裝「奧林帕斯」301型發動機,飛機的形狀尺寸作了一些修改,並加裝了空中加油受油管,1960年裝備部隊,共生產了64架。
「火神」轟炸機於1964年全部停產,1983年底全部退役。
「火神」在馬島戰爭中發揮了一頂的作用。馬島戰爭是英國與阿根廷圍繞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歸屬問題在南大西洋進行的一場爭奪戰。1982年4月2日,阿根廷陸、海、空三軍突擊隊的先遣隊共619人,突然登陸佔領了馬爾維納斯群島,次日又登陸南喬治亞島,英、阿馬島之戰隨即爆發。19日,「火神」式遠程轟炸機部署到阿森松島。隨後對島上目標進行了轟炸。
戰爭開始後,英國皇家空軍就考慮使用「瑪特爾」AS37空射反輻射導彈攻擊阿根廷設在馬島上的陸基雷達。因此在當年四五月間著手改裝了兩架皇家空軍的「火神」BMk-2型轟炸機,准備掛裝「瑪特爾」導彈。但經過試驗後,英國卻改用美國的AGM-45「百舌鳥」反輻射導彈取代了「瑪特爾」。
有人認為英國皇家空軍作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他們擔心「瑪特爾」導彈不能勝任當時提出的那些嚴酷的作戰飛行條件,例如要求「火神」轟炸機從大西洋上的阿森松島(介於非洲的安哥拉和南美洲的巴西中間)起飛到馬島執行任務,往返航程至少要12505公里。看起來在這樣遠的距離上要用一架戰略轟炸機去完成這樣的打擊任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英國皇家空軍卻就是這樣策劃的。整個攻擊任務代號為「黑色公羊」。
Ⅵ 火神轟炸機是什麼
火神轟炸機是英國原霍克·西德利公司(現並入英國航宇公司)研製的中程戰略轟炸機,是英國空軍二戰後裝備的三種戰略轟炸機之一,另兩種為勇士轟炸機和勝利者轟炸機。 該機於 1947 年開始研製,1952年8月第一架原型機首次試飛。1956年夏生產型才投入使用,1991年該機退役。
「火神」的載彈量是9450千克,彈艙寬3.2米,長8.84米,尺寸足夠容納一枚彈翼折疊的4000噸當量「藍色多瑙河」裂變核彈。「火神」的首要任務是核打擊,當然也能實施常規轟炸,通常的掛載方案是21枚450千克炸彈,掛載在彈艙內的三個串列掛架上,投彈時交錯投放以保持重心平衡。
基本性能
「火神」基本數據,下同
翼展 33.83米
機長 30.45米
機高 8.28米
翼面積 368.3米2
重量及載荷
正常起飛重量 816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90800千克
載彈量 9500千克
最大速度
(海平面) 850公里/小時
(高度12000米) 1038公里/小時
最大巡航速度(高度16800米) 1009公里/小時
實用升限 19800米
作戰半徑 2750~3700公里,經過一次空中加油可達4630公里
轉場航程 7650公里
「火神」是60年代英國戰略打擊力量的中堅,直到70年代還肩負核打擊使命。此外「火神」還執行過海上偵察任務,甚至被改裝為空中加油機!到70年代中期「火神」已呈老態,皇家空軍計劃在1982年6月前退役全部「火神」,「狂風」GR.1將接替「火神」的低空突襲任務。英國從此之後再無法生產大型轟炸機能力了。
Ⅶ 英國火神轟炸機的基本參數是什麼
外形尺寸:翼展33.83米;機長30.45米;機高8.28米;翼面積368.3平方米;
重量及載荷:正常起飛重量816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90800千克;載彈量9500千克。
性能數據:最大速度(海平面)850公里/小時、(高度12000米)1038公里/小時;最大巡航速度(高度16800米)1009公里/小時;實用升限19800米;作戰半徑2750~3700公里;轉場航程7650公里;裝4台「奧林帕斯」301型渦噴發動機,單台推力9072公斤;帶1枚「藍劍」空-地導彈,或核彈,或21顆450千克炸彈。
Ⅷ 英國火神轟炸機的外形特徵
採用無尾三角翼氣動布局,,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種三角翼轟炸機。4台「奧林巴斯」301型噴氣發動機安裝在翼根之內,進氣口開在翼根前緣。該機擁有面積很大的一副懸臂三角形中單翼,基本前緣後掠角50度,但隨展向不同位置,後掠角呈一定程度的變化。中央翼除安裝發動機外,還設有炸彈艙。機身斷面為圓形,機頭有一大的雷達罩,上方是突出的座艙頂蓋。座艙可坐有正副駕駛員、電子設備操作員、雷達操作員和領航員,機頭下有投彈瞄準鏡。機身腹部有一長8.5米的炸彈艙,可掛21顆454千克的炸彈或核彈或一枚「藍劍」空對地導彈。前三點起落架可收入機內,主起落架為四輪小車型,垂尾較大,無平尾。 「火神」有兩種生產型:
「火神」B.1裝4台「奧林帕斯」101、102或104型發動機, 1956年7月裝備部隊,共生產了45架;
「火神」B.2,先裝4台「奧林帕斯」201型發動機,後裝「奧林帕斯」301型發動機,飛機的形狀尺寸作了一些修改,並加裝了空中加油受油管,1960年裝備部隊,共生產了64架。
「火神」轟炸機於1964年全部停產,1983年底全部退役。
「火神」在馬島戰爭中發揮了一頂的作用。馬島戰爭是英國與阿根廷圍繞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歸屬問題在南大西洋進行的一場爭奪戰。1982年4月2日,阿根廷陸、海、空三軍突擊隊的先遣隊共619人,突然登陸佔領了馬爾維納斯群島,次日又登陸南喬治亞島,英、阿馬島之戰隨即爆發。19日,「火神」式遠程轟炸機部署到阿森松島。隨後對島上目標進行了轟炸。
戰爭開始後,英國皇家空軍就考慮使用「瑪特爾」AS37空射反輻射導彈攻擊阿根廷設在馬島上的陸基雷達。因此在當年四五月間著手改裝了兩架皇家空軍的「火神」BMk-2型轟炸機,准備掛裝「瑪特爾」導彈。但經過試驗後,英國卻改用美國的AGM-45「百舌鳥」反輻射導彈取代了「瑪特爾」。有人認為英國皇家空軍作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他們擔心「瑪特爾」導彈不能勝任當時提出的那些嚴酷的作戰飛行條件,例如要求「火神」轟炸機從大西洋上的阿森松島(介於非洲的安哥拉和南美洲的巴西中間)起飛到馬島執行任務,往返航程至少要12505公里。看起來在這樣遠的距離上要用一架戰略轟炸機去完成這樣的打擊任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英國皇家空軍卻就是這樣策劃的。整個攻擊任務代號為「黑色公羊」。 1982年5月28日,「火神」XM597號機從阿森松島機場出發,執行第一次反雷達飛行任務。由於路途遙遠,飛機必須進行不少於6次的空中加油才能完成這次往返任務。但偏偏一架為其加油的空中加油機因喇叭形加油錐套發生故障而輸油受阻,不能提供必需的燃料,XM597號機只好中途返航。 兩天後,這架「火神」XM597號飛機被用來執行第二次任務,主要目標為位於馬島首府斯坦利港的阿方AN/TPS-43F對空監視雷達。5月31日的清晨,這架飛機順利地到達目標上空,對該雷達發射了兩枚「百舌鳥」反輻射導彈。一枚脫靶,另一枚打在離目標9~14米處,炸壞了AN/TPS-43F雷達的天線。XM597號飛機的乘員認為他們已經摧毀了這部雷達,沒想到在24小時後它又恢復了工作,並放在—垛新砌的護牆後面以防再一次受到攻擊破壞。
6月2日,「黑色公羊」行動執行了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攻擊任務,飛行剖面與5月30日那次一樣。此次任務還包括對斯坦利港機場的高空轟炸。正在「火神」轟炸機飛向目標期間,修復的AN/TPS-43F對空監視雷達發現了它,就立即關機停止發射電磁波。結果這架飛機為了偵聽阿方雷達陣地泄漏的電磁波,在目標上空盤旋飛行了40分鍾,終於探測到了支援斯坦利港機場防空用的「防空衛士」火控雷達的信號,隨即發射了兩枚「百舌鳥」反輻射導彈,並且它們都打中了目標。這時機上還剩兩枚「百舌鳥」導彈,XM597號飛行員期望AN/TPS-43F雷達還會重新開機,因此繼續在目標區上空作長時間的盤旋,但至終這部雷達也沒有重新工作。最後,「火神」轟炸機帶著遺憾開始了其漫長的返回阿森松機場的航程。
這架「火神」轟炸機在「獵迷」MR. Mk2岸基反潛巡邏機的引導下,成功地與一架「勝利者」式空中加油機會合並加油。但加油管接上後不久,XM597號機的受油探頭壞了,使它只好轉飛到最近的巴西里約熱內盧機場。飛行員設法拋掉了他們所有的文件和剩餘的兩枚「百舌鳥」反輻射導彈中的一枚,而另一枚由於卡死在發射導軌內,盡管想盡辦法也沒有在著陸前把它扔掉。當飛機安全地降落在機場上滑跑結束時,「火神」XM597號飛機的油箱內只剩下7公斤的燃油了。
此外,阿根廷方面部隊雷達操縱手對「百舌鳥」有一定的顧慮,因此有時會提前關閉雷達,從而令「火神」達到了壓制對方的目的。 事實上,英國政府最高層從一開始就固執地認為,核武器不僅僅對威懾歐洲十分重要,而且對威懾遠東特別是中國也同樣重要。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1956年,一份絕密報告放在了英軍總參謀長的桌面上,這份絕密報告中直言不諱地挑明:一旦東盟與中國發生大規模戰爭,那麼英國將毫不猶豫地使用核武器!一個針對中國進行核戰的計劃開始秘密進行。
1957年,英國空軍部向總參部打報告,由於航線沿途重要機場的跑道太短和支援設施有限,可以攜載原子彈的英國皇家空軍的「勇士」、「火神」和「勝利者」重型轟炸機(由於這三種飛機的第一個英文字母都是「V」字打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V」中隊)根本無法起降,所以根本無法對遠東地區實現核打擊。為此,空軍部建議,英國皇家空軍應該在馬爾地夫的岡島上修建一個重型轟炸機機場,作為遠程奔襲遠東的落腳點,同時擴建現有新加坡的丁加機場,使其成為英國皇家空軍原子彈轟炸機中隊的臨時基地。 同年,英國皇家空軍的原子彈轟炸機中隊派出轟炸機,在沒有攜帶原子彈的情況下對上述航線進行熟悉性飛行訓練。
1958年,英軍決定在新加坡的丁加機場修建一個永久性的核武器儲存基地。到1960年,英軍已經開始制定對遠東地區(中國)實施核打擊的目標計劃。
1962年,在時任英國首相麥克米倫的親自密令下,一架載有「紅鬍子」戰術原子彈的皇家空軍大型運輸機取道利比亞、葉門和馬爾地夫飛抵新加坡機場,一些核武器專用設備同時運抵。4個原子彈轟炸中隊同時進駐丁加機場,其中3個是具有高空投擲原子彈能力的「V」轟炸機中隊,1個是可以進行低空原子彈轟炸的「堪培拉」轟炸機中隊。此外,英軍還在肯亞的恩巴卡西機場和馬來西亞的巴特沃思機場部署了核武器的特別處理裝備。
1963年11月,英軍開始在新加坡進行教練原子彈投擲訓練。
不過,英國人的如意算盤很快落空了。由於英國與印尼之間的沖突不斷升級,所以在1963年至1966年間,英國皇家空軍只在丁加部署了4到6架重型原子彈轟炸機。
然而,在整個六十年代期間,英國的原子彈轟炸機不斷在這一地區進行核攻擊演習。到1963年末,「堪培拉」中隊開始在丁加機場進行低空核轟炸演習,並且一直呆到1970年。更讓人震驚的是,這些英國轟炸機的攻擊目標還包括緬甸。因為英國軍方異想天開地認為,一旦中國與東盟開戰,那麼中國軍隊肯定要向緬甸挺進,所以原子彈打擊的范圍必須包括緬甸境內的目標!
與此同時,英國皇家海軍也捲入了所謂的東盟保衛戰,加入了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行動計劃。
1959年,英國海軍首次裝備「紅鬍子」戰術核武器,配備給航母的「短彎刀」艦載機。
1960年,英國皇家海軍的「勝利者」和「赫爾墨斯」號航母抵達新加坡。在接下來的十年間,英軍航母輪番游弋東南亞地區,並且在東盟與中國戰爭計劃中扮演重要的核打擊角色。根據作戰方案,核彈頭與裂變物資平時分開放置,一旦形勢需要,游弋在這一地區的英國航母就能把艦上的核武器卸到新加坡的碼頭上,然後運到丁加空軍基地進行組裝。
到1968年,已經裝備了核武器的英國軍艦包括5艘航母、2艘彈葯儲存艦、2艘「虎」級反潛巡洋艦;到1970年,英軍開始裝備新型的WE177核彈之後,幾乎所有的英國軍艦都有可能裝備核武器,而且,由於WE177換了常規彈頭後還可以當成普通的深水炸彈,所以更具隱蔽性。
1971年,英國海軍被迫撤出新加坡,此後,海軍的部署和注意力才重新回到北大西洋。1992年,英國將海軍的戰術核武器全部撤走,但保留了4艘裝備了「三叉戟」導彈的潛艇。不過,這些潛艇再也沒有進行海外訪問或者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