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即將英國留學,坐標考文垂,生活費一個月需要多少錢
英國留學生活費用
面臨昂貴的學費(9000鎊一年),即將在今年9月份入學並申請學生貸款的英國本科學生在畢業後將負債53000鎊,(英國學生貸款除了付學費,還給生活費)合人民幣約52萬。那除了學費,他們的生活費到底都花哪裡去了-
據調查,去掉學費,英國學生每人平均的月花銷是640鎊(合人民幣約6千4),其中房租是花費最多的。
NUS給的數據是,根據2011/12年為期39周的Academic
year來計算,在倫敦每月平均房租為每月594鎊(一年5348鎊,合人民幣約5萬3),外倫敦每月房租469鎊,合人民幣約4千6(一年4224鎊,合人民幣約4萬2)。
第一年入學的學生生活費花銷會更大,因為有些同學會選擇住在包餐的宿舍,比如住在伯明翰大學的Mason宿舍,42周的學期下來房租就達到了7000鎊(合人民幣約7萬),而最便宜不包餐每學期的房租也在3255鎊左右,合人民幣約3萬2.
除了房租,很少英國學生把生活費花在買書和學慣用品上,大部分人還是選擇把錢花在手機費、酒、吃和購物上(這點看來是年輕人的普遍現象)。
英國學生平均每個月會在手機上花掉最少24鎊(合人民幣約240),另外12鎊(合人民幣約120)花在網費上,不是說么,年輕人都要always stay
connected(本科學生在手機上的花費更高),那麼,剩下的錢就會花在吃喝玩樂購上。
而UKBA對於學生續簽生活費證明的要求標准為,倫敦每月1000鎊,外倫敦每月800鎊。
最近,英國衛報的一篇文章講述了英國學生每月花銷的問題,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雖然數據不是絕對,但至少能給我們一個參考,讓即將去到英國學習、生活的同學或家長心裡有個譜。
你們想知道在英國學習、生活需要多少么錢-想比較一下,自己每個月的花銷是不是達到英國「標准」了么-來看看吧!
面臨昂貴的學費(9000鎊一年),即將在今年9月份入學並申請學生貸款的英國本科學生在畢業後將負債53000鎊,(英國學生貸款除了付學費,還給生活費)合人民幣約52萬。那除了學費,他們的生活費到底都花哪裡去了-
據調查,去掉學費,英國學生每人平均的月花銷是640鎊(合人民幣約6千4),其中房租是花費最多的。
NUS給的數據是,根據2011/12年為期39周的Academic
year來計算,在倫敦每月平均房租為每月594鎊(一年5348鎊,合人民幣約5萬3),外倫敦每月房租469鎊,合人民幣約4千6(一年4224鎊,合人民幣約4萬2)。
第一年入學的學生生活費花銷會更大,因為有些同學會選擇住在包餐的宿舍,比如住在伯明翰大學的Mason宿舍,42周的學期下來房租就達到了7000鎊(合人民幣約7萬),而最便宜不包餐每學期的房租也在3255鎊左右,合人民幣約3萬2.
除了房租,很少英國學生把生活費花在買書和學慣用品上,大部分人還是選擇把錢花在手機費、酒、吃和購物上(這點看來是年輕人的普遍現象)。
英國學生平均每個月會在手機上花掉最少24鎊(合人民幣約240),另外12鎊(合人民幣約120)花在網費上,不是說么,年輕人都要always stay
connected(本科學生在手機上的花費更高),那麼,剩下的錢就會花在吃喝玩樂購上。
而UKBA對於學生續簽生活費證明的要求標准為,倫敦每月1000鎊,外倫敦每月800鎊。
B. 欠中國錢的十大負債國
欠中國錢最多的十個國家分別是美國、西班牙、巴西、加拿大、印度、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日本。
而欠我們錢最多的國家,就是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老美,足足欠了我們22.63萬億美元,如果這筆錢要還上,老美人民要一年不吃不喝才行。
這就要說到各國的產業構成了,按照每個國家的情況來分,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梯。
底層的是第一產業,也就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包括非洲的很多國家,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等都屬於這一類的,這類國家進口產品少,出口也少。
第二類,也是第二產業,就是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我們中國了,我們是全球唯一擁有完整工品種類的國家。
美國人家裡的電腦,日本人手裡的手機,法國人家裡的電視,大部分都是中國生產的。
我們通過出口產品換回了大量外匯,然後再用這些賺來的錢,購買各個國家的國債,自然就成了他們的債主。
第三類,就是以美國為首的第三產業國家,這些國家的服務業非常的發達,同時工業外遷,這就導致他們所需的產品基本都依靠著進口。
要買東西就要有錢,那麼錢怎麼來:
就是通過透支未來的政府收入,找其他國家借錢。就拿老美來舉例子,老美政府可以說是全球最窮的,因為他們動不動就發行債券,到處借錢。
所以,老美既是世界上的第一大經濟體,也是世界上負債最多的國家。如今老美光是每年支付給各國的利息,就很嚇人。
C. 英國政府債務首超2萬億英鎊的原因是什麼
英國政府債務首超2萬億英鎊的原因是其在疫情期間已大量借款用以刺激經濟,而無視匯率壓力瘋狂發行債券,醫療系統不堪重負,教育、司法和基礎設施也落後。在不好的事件中,窮國總是比富國損失更大。
英國國家統計辦公室稱,英國債務數量已經完全超過了其經濟產出,這也是該國自20世紀60年代初期以來面臨的最重負債壓力。彭博社稱,債務的累積會給英國財政大臣里希·蘇納克帶來巨大挑戰。
但與此同時,經濟專家也指出,如果過早地停止財政支持,可能會引發失業潮,當前取得的經濟復甦成果也可能被毀。
(3)英國負債多少人民幣擴展閱讀:
英國經濟遭疫情打擊「最嚴重」 新一波失業潮或雪上加霜
英媒稱,新冠肺炎近來將對英國造成比其他任何主要國家都更沉重的打擊,因為有跡象表明,支出下滑加劇了人們對經濟復甦已經在喪失動力的擔憂。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8月8日報道,倫敦城的預測者預言,官方數字將顯示,4月至6月期間,由於經濟在封鎖中受到損害,產出將驟減21.3%。
此次銳減將使英國2.2萬億英鎊(約合20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規模在2020年上半年縮水23%。此前第一季度經濟已收縮2.2%。
報道稱,預計英國遭受的損失將是美國經濟遭受的10.6%打擊的兩倍。
D. 為什麼英國二戰後會嚴重負債變得很窮,政府不能自己又發行貨幣嗎,反正自己用
為什麼英國政府不能濫發貨幣?
因為會「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1]Inflation):
通俗地講是指國家生產的貨幣過多,導致貨幣降低本來的價值,使得物價上漲。如白菜本來2.2元一斤,後因貨幣過多而漲價為4.4元。客觀來說指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供遠小於求)。紙幣、含金量低的鑄幣、信用貨幣,過度發行都會導致通脹。
通脹後果
它是指貨幣流通中出現的這樣一種情況:投入流通中的貨幣,主要是紙幣發行量過多,大大超過流通實際需要的數量,以致引起貨幣貶值。[3]
通貨膨脹對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費的影響:
(1)實際收入水平下降
(2)價格上漲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導致福利減少
(3)通貨膨脹的收入分配效應:具體表現為:低收入者(擁有較少稟賦者)福利受損,高收入者(擁有較多稟賦者)卻可以獲益;以工資和租金、利息為收入者,在通貨膨脹中會遭受損害;而以利潤為主要收入者,卻可能獲利。
E. 1英磅等於多少人民幣
1英鎊=8.4701人民幣
一:2013年2月22日穆迪信評公司正式宣布調降英國債信評級,由Aaa降至Aa1,繼2011年的美國、2012年的法國之後,如今調降輪到了英國。這是英國首次失去高級評級機構的最高評級。其實,穆迪早在2012年2月就將英國主權和央行的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歷經一年的觀察,終於正式出手調降。
二:穆迪總結此次降調評級的關鍵動因有三;首先是英國中期增長前景持續疲弱,穆迪預計,今後五年都將持續疲弱增長。其次,中期增長前景有限對政府財政整頓方案形成挑戰,這將持續到下屆國會。最後更糟糕的是,英國債務高企且還在不斷增加,政府資產負債表消化能力逐漸惡化,而這種形勢在2016年前不可能扭轉。
三:2016年,英格蘭銀行日前宣布為紀念泰特美術館收藏聞名於世的透納《自畫像》,將於2020年發行印有英國偉大畫家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J.M.W. Turner)頭像的20英鎊面值紙幣。
四:2019年7月15日,英格蘭銀行行長馬克·卡尼在展示新版50英鎊紙幣,艾倫·圖靈登上英國50英鎊新鈔。英國廣播公司稱,面值50英鎊的新鈔將於2021年底進入流通。
五:英鎊紙幣主要由英格蘭銀行發行。截止2017年的流通的英格蘭銀行版紙幣分為5英鎊、10英鎊、20英鎊與50英鎊四種。此外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地區也有多家銀行同時發行英鎊,但設計圖案與面額配置各不相同。在國際上,英鎊的結算上普遍只承認英格蘭銀行版本。在我國,外幣兌換銀行也不兌換且不接收除英格蘭銀行以外其他各銀行發行的英鎊。
六:英格蘭發行的英鎊在新版發行後,普遍情況下舊版的同面值英鎊會在不久後停止流通。但英格蘭銀行則無期限地接受民眾用舊版紙幣兌換成新版紙幣。即使幾百年前發行的英鎊,英格蘭銀行也會在確認其為真幣的情況下無條件兌換為新版紙幣。
七:英格蘭銀行成立於1694年,當時的英國紙幣類似於近年來的支票,並無固定面額。從1793年開始,英格蘭銀行作為英國的中央銀行開始逐步發行帶有固定面額的紙幣,但當時面額種類繁多,在19世紀中期開始英格蘭銀行開始減少紙幣的面額種類,逐步形成了固定的面額體系,但最大面額仍然十分巨大。
八:當時的英鎊紙幣的設計均為在一張做好水印防偽大白紙上單面單色印刷文字與圖案,背面均為空白,既沒有圖案也沒有文字,且正面圖案設計各面額都極為相似,而防偽則僅靠紙幣的通篇水印圖案來擔當。這種單一的設計在1928年隨著雙面彩色印刷版本的10先令和1英鎊的發行而被打破。這種最初發行的雙面彩色版本的10先令和1英鎊紙幣則是A序列紙幣。A序列僅有10先令和1英鎊兩種面額,而1英鎊以上面額的紙幣則依然是最初的白色英鎊。
F. 李嘉誠賠慘!400億買的英國最大酒館,虧損了多少
虧損了至少19.38億港元(約合16億人民幣)和25家門店。
雖然虧損巨大,但是李嘉誠的兒子仍然表示,他認為虧損只是暫時的,只要疫情過去,按照英國人的生活方式,酒館行業一定會景氣起來的。
G. 全世界負債最多的人,負債金額達到1.1萬億,是什麼概念
負債可以說國內50%以上的人都會有,畢竟現在一套房動不動就要幾百萬,單靠每個月的工資很少人能全款購買,只能靠銀行貸款才能買得起房,那麼身上多多少少都需要背點債務。但是我們這點債務相對於王健林這些國內大佬來講,是小巫見大巫,雖然王健林的負債已經算很高了,但是全世界負債最高的人卻不是他,而是孫正義。
要知道國內GDP超過1.1萬億的城市也就只有14個,個人負債已經超過了中國絕大多數城市一年的生產總值。如果是個人擁有1.1萬億,那麼就能當世界首富,存銀行按照4%的利息計算,每年的利息就有1.1萬億*4%=440億,一年的利息就能上富豪榜了。
綜上所述,雖然孫正義負債1.1萬億,但是他並不擔心,因為還有阿里巴巴和其他在賺錢的公司,而且即使沒有這些公司給他賺錢,他也沒什麼好擔心,畢竟債多不壓身。就像我們欠銀行10萬,我們還要膽戰心驚,但是當我們欠銀行100億,該擔心的就是銀行了。
H. 英國債務超兩萬億英鎊,英國為何會發展到這種地步
新冠疫情對經濟的破壞,哪怕是世界強國也無法倖免據海外消息報道,新華社駐英國記者稱,英國國家統計辦公室公布了英國政府從今年開春截止到現在的負債情況,報道顯示,由於新冠疫情的壓力,英國經濟負擔加重,國家創收一路下跌,截止到現在,國家負債已經高達2萬億英鎊,即將迎來近60年最大的負債壓力。
第一,英國是一個開放程度相當高的經濟體,即便脫歐後英國的經濟與世界還是緊密相連。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第一表徵就是股市的反應,先有美股的四次熔斷,導致全球金融信心下落,然後英國倫敦金融中心也緊隨著指數下跌。
第二,雖然英國以服務業為主,不同於中國這個製造業大國,英國是個知識密集型經濟體,勞動人口流動性較小,但是英國的經濟市場韌性差,受到經濟危機後造成的經濟波動大,且難以穩定下來。
第三,新冠疫情下的貿易行為對英國經濟給予了重創。英國主要出口技術密集型服務,像金融保險之類,這類服務是英國GDP的主要來源。但是由於疫情,各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受阻,英國的經濟必然受損。
第四,大規模的防疫措施必然導致生產停擺,失業率與企業破產率急劇升高,經濟頹勢顯而易見。
基於以上幾點,英國政府必須大量舉債才能維持國家經濟穩定,否則失業率破產率再度飆升,到時候國家信用也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