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古時候吃什麼

英國古時候吃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02 03:27:53

㈠ 十九世紀英國飲食特色

英國人的飲食習慣可謂獨樹一幟。早晨起床前要喝一杯較濃的紅茶,俗稱:「被窩茶「。早餐以熏鹹肉、燴水果、麥片、咖啡、雞蛋、麵包等為主;午飯較為簡單,有時只吃三明治;晚飯則比較講究,習慣吃些烤鴨、烤羊腿、牛排等菜餚與口味比較甜的點心。

英國人在菜餚的烹調上也很有特色,用油較少,清淡,調料很少用酒。調味品如鹽、醋、胡椒粉、色拉油、各種酸果等,都放在餐桌上由客人自己選用。烹調方式上以清煮為主,蒸、炸、燴為輔。稍加分析就不難看出,英國人的飲食理念雖利弊兼有,但利多於弊,比如愛飲茶、飲食清淡以及清煮的烹調方式等值得國人借鑒。

英式菜也是世界公認的名流大菜,它歷史悠久、工藝考究,很得世人青睞。與此相關,英國人在用餐上也是很講究的。一般的英國家庭一天通常是四餐:早餐、午餐、午茶點和晚餐。有極個別地區的人還要在晚上九點鍾以後再加一餐。英國人講究口味清淡,菜餚要求質好量精,花樣多變,注意營養成分。他們喜歡吃牛肉、羊肉、蛋類、禽類、甜點、水果等食品。夏天喜歡吃各種水果凍、冰淇淋,冬天喜歡吃各種熱布丁。進餐時一般先喝啤酒,還喜歡喝威士忌等烈性酒。

早餐

傳統的英式早餐有煎培根、香腸和煎土司。這叫做「煎食」。但現在多數人都很忙,沒辦法每天都吃這種豐盛的早餐,所以現在英國最流行的早餐種類有:

一碗玉米片加牛奶;
一些優格加新鮮水果;
土司塗果醬,通常在早餐時喝茶、咖啡、或果汁。

英國人仍在周未享用傳統的英式早餐。各個旅館或飯店,尤其是大家所熟知的家庭式旅館(B&B's)皆有供應傳統的英式早餐。

午餐

英國人的午餐很快就解決,不像義大利人,通常午餐需要三十到四十分鍾,許多英國人午餐只吃三明治,或許是因為三明治是英國發明的。通常是早上在家做好三明治,然後在午餐時間食用,三明治是英國人的便當。同樣受歡迎的午餐為烤馬鈴薯。

晚餐

晚餐是一天中的主餐,且通常有兩道菜--肉或魚加蔬菜,之後有甜點(也就是布丁)。英國小孩都知道在吃布丁前要把肉和蔬菜吃光光。

冷凍熟食在英國相當普遍,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微波爐,且通常英國人(尤其是學生會買一份冷凍熟食,放進微波爐,邊看電視邊吃--這叫做吃「電視晚餐」。)國外食物也相當受英國歡迎。超市裡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印式、中式、意式、希臘式和日式食物――事實上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食品。晚餐後通常要來上一杯茶(當然要加牛奶!)。

英國人在烹飪方面十分平庸,可他們的廚房設施卻比我們要考究得多。一般的家庭廚房,都配置了大烘箱、四個灶眼的無明火電爐、洗碗機。一般人家,廚房裡的調料瓶起碼有幾十個,他們的刀具也特別繁瑣,一個廚房裡,刀要放上十幾把,切肉的、切菜的,切麵包的,切黃油的,切水果的……還有一種刀尖開岔的刀,不知道是派什麼用場的。他們雖吃得簡單,可卻會在廚房裡放上十幾口鍋,搪瓷的,鐵的,不銹鋼的,還有那大大小小琳琅滿目的盤子。他們可是一隻盤子只能吃一道菜,一頓飯下來,就好比飯店打烊了一樣,水池裡臟碗盞積了一大堆。在英國南部鄉村,田頭有許多極嫩的野菜,可以拔了回來炒菜吃,英國的植物非常豐富,但是,他們的飯桌上卻十分單調。

英國人在吃的方面十分克制。例如,在一個小漁村裡,有一個巨大的燈箱廣告,上面書寫的竟是這樣一條標語:「救救我們的魚類」!雖然可能是環保主義者所為,但也可以看出在吃的問題上,英國人是比較嚴肅的。

㈡ 古代歐洲一般人家早餐吃什麼

各地風俗有很大不同。果醬麵包茶煎蛋,一般英國家庭很常見。法式煎餅牛奶或者乳酪,算是法國特色。從古至今,變化不是很大。不知你要的古代,有多古。。。。。。。。。。。

㈢ 英國飲食文化英文介紹

In 1066, William, ke of Normandy of France, succeeded to the English throne.

(公元1066年,法國的諾曼底公爵威廉繼承了英國王位。)

Brought the brilliant French and Italian food culture,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cuisine.

(帶來了燦爛的法國和義大利的飲食文化,為傳統的英國菜打下基礎。)

However, limited by geographical and natural conditions, Britain's agriculture is not very developed, food imports every year.

(但是受地理及自然條件所限,英國的農業不是很發達,糧食每年都要進口。)

And British people are not as gastronomic as the French, so British food is relatively simple.

(而且英國人也不像法國人那樣崇尚美食,因此英國菜相對來說比較簡單。)

The British also mock themselves for not being good at cooking.

(英國人也常自嘲自己不精於烹調。)

But the English breakfast is more rich, English afternoon tea is particularly rich and delicate.

(但英式早餐卻比較豐富,英式下午茶也是格外的豐盛和精緻。)

In Britain, the Christmas meal is very important. It often lasts for eight to nine hours, and the trumpets are blown for each course.

(英國對聖誕餐非常重視,常常要延續8~9個小時,每上一道菜都要吹號。)

At the earliest time, the English were very particular about eating roast peacocks, and later they changed to roast geese.

(最早的時候英國人很講究吃烤孔雀,後來改吃烤鵝。)

It wasn't eaten until after the 16th century, and it continues to this day.

(一直到16世紀後才吃烤火雞的,然後一直延續至今。)

British food is relatively simple, but the British food breakfast is very big, known as the "big breakfast".

(英式菜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但英式菜早餐卻很豐盛,素有「big breakfast」即豐盛早餐的美稱。)



(3)英國古時候吃什麼擴展閱讀

英式早餐非常豐盛,一般有各種蛋品、麥片粥、鹹肉、火腿、香腸、黃油、果醬、麵包、牛奶、果汁、咖啡等。受到西方各國的普遍歡迎。

英式早餐首先用橙汁加上玉米片,澆上牛奶和砂糖飲用。然後是主菜,一般是鹹肉、香腸和煎雞蛋配以煎蘑菇或西紅柿(煎西紅柿相當好吃)。當然還有烤麵包。最後是咖啡或紅茶,也有英國傳統的奶茶。這便是英式早餐了。

英式菜代表菜餚:煎雞蛋、土豆燴羊肉、烤鵝填栗子餡、牛尾濃湯等。

㈣ 十八,十九世紀,英國貴族的一日三餐一般會是什麼食物

英國6月27日翻印出版了一本中世紀菜譜,從中可見當時的英倫貴族們真是口服不淺,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是水裡游的,都抓來做成盤中餐——「剁麻雀、烤天鵝、燒羚羊、燉狗魚、烹海鰻、煮海豚……」。有現代老饕看得直流口水,特意「按方抓葯」,用丁香、桂皮和藏紅花如法炮製了一道燉海鰻,結果嘛——味道有點怪。

這本菜譜從18世紀以來一直默默無聞地「躺」在巴斯侯爵的朗里特古堡,僅私下供學者們研究用。朗里特古堡的7間藏書室中共藏有4萬冊書,是歐洲重要的私人館藏之一。由於年代久遠,這座古堡無形中被外人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據說一名神秘的黑衣男子經常出沒於其中一間藏書室。

雖然這本菜譜只有薄薄的80頁,卻清清楚楚地分成三部分,對中世紀英國貴族的用餐進行了詳盡的描述。第一部分是歷次盛大宴會菜譜,包括亨利五世在1413年加冕典禮大餐上的各道菜餚;第二部分是時令菜日歷,即什麼季節吃什麼菜;第三部分列出了具體的烹調配料清單。

與現代的菜譜不同,這本中世紀英國菜譜並沒有標明每道菜的原料用量多少和烹飪時間長短,也許是為貴族們掌勺的大廚經驗老道、可以自己掂量著辦的緣故吧。這本書的空白處潦草地注有幾行拉丁文字,看來某個廚子曾對此進行過潛心研究。有趣的是,書中還附有貴族們對自己鍾愛的菜餚的評語,例如,亨利一世就說他愛鰻魚愛得發狂,每次都要撐個半死。

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菜譜中對蔬菜隻字未提,難道貴族們都是「肉食主義者」?他們倒是很愛吃魚和鳥類,如狗魚、海鰻、鯉魚、河豚、麻雀、鵝、海鷗、雲雀、孔雀等。很多時候,上菜是一道超級壯觀的景象,許多動物都是整隻整隻的端上桌。巨大的餐桌也裝飾得富麗堂皇,桌上的冰糖雕刻五彩繽紛,有時還鍍了金,奕奕生輝。

可別以為貴族的吃像有多文雅,他們的手邊雖然整齊地擺著各種刀叉,一應俱全,但卻經常採用最原始的動作——手抓。菜譜上說,一般貴族們浪費的很少,他們的胃口一定很好,才能吃下量大得如此驚人的山珍海味。

㈤ 英國人一日三餐吃什麼還有他們的傳統食物是什麼

在很多亞洲國家,一日三餐是日常生活中的大事,人們很少不吃早飯,午飯時間常常超過一小時,而晚飯則是全家團聚,邊吃邊聊,交流情感的重要時刻。在英國,很多人不重視飲食。早飯可能僅僅是一杯咖啡,如果手頭要乾的活太多,午飯一般就不吃了,晚飯一個人單獨吃也沒什麼大不了。不過請注意,這只是一個總體現象。在英國,還是有很多人非常重視三餐的質量並保證充足的就餐時間的。就像很多亞洲人,有人偶爾也會跳過一頓飯,也有人每天晚上一個人坐在電視機前吃方便麵。不過,亞洲人和英國人對三餐和就餐時間的總體態度,無疑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此外,飲食結構和烹飪方式上的差異也很多。
英國人吃很多麵包和土豆。麵包、土豆和大多數亞洲人的主食米飯、面條一樣,都是碳水化合物的很好來源。此外,英國人常常用烤箱來烤肉、土豆、派等等,亞洲國家很少烤制食物。英國人還吃很多奶製品,如乳酪、奶油和鮮牛奶,亞洲人則吃得較少。 請注意,在英國「一杯茶」指導是加奶的紅茶(有時還加糖),有些人稱其為「英國茶」。這種茶在英國是很受歡迎的熱飲,甚至比咖啡更受歡迎。這和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的茶完全是兩回事,因此在英國有人請你喝茶時,你得知道這不是中國式的茶。
如果有人問:「傳統/典型的英國食品是什麼?」這個問題很難回答。英國各地有不同的地方菜,比如蘇格蘭有 「蘇格蘭羊雜碎布丁」(Haggis),是把切碎的羊心、肺、肝加洋蔥、燕麥和香料裝入羊肚煮成的香肚;英格蘭西南的康沃爾有「康沃爾菜肉餡餅」(Cornish pasties),是用肉、土豆、胡蘿卜和香料做餡的香噴噴的餡餅;「炸魚和薯條」(Fish and chips)是裹著香脆麵糊的炸魚排佐以薯條,在全國都很受歡迎,特別是產鮮魚的沿海地區。
典型的英國式早餐: - 牛奶加麥片 - 吐司抹果醬 - 煎蛋、炒蛋、煮荷包蛋或白煮蛋(配吐司吃) - 「英式早餐」 (培根、香腸、蛋、煎西紅柿加土豆餅或薯條,通常配吐司吃) 典型的英國式午餐: - 三明治 (夾各種料,如火腿和乳酪) - 烤土豆 (夾各種料,如金槍魚和蛋黃醬) - 色拉 - 湯和麵包 典型的英國式晚餐: - 炸魚和薯條 - 漢堡和薯條 - 牛排和薯條 - 香腸和土豆泥 (「Bangers and mash」) - 燉菜/砂鍋菜 (大塊的肉配以米或土豆及其他蔬菜混合成的湯汁,盛在一個大的加蓋大砂鍋中,放在烤箱中慢火烘烤而成) - 烤雞/牛肉/羊肉配烤土豆、蔬菜和肉湯(一般在星期天吃,稱為「星期日烤肉」 (「Sunday roast」)
雖然上述英國式早餐和午餐是較典型的,但英國人對外國的菜餚也很熱衷,因此,典型的英國式晚餐也可能有咖喱雞和米飯(印度菜)、古老肉和炒飯(中國菜)、比薩餅或者義大利麵食,如義大利番茄牛肉麵(義大利菜)。

英國傳統食物只有在酒吧(Pub)里最容易找到,最具代表性的餐點有烤牛肉配約克熱布丁(Yorkshire Pudding),以及牛排腎臟派(Steak&Kidney Pie),蘇格蘭熏鮭魚,還有各式濃淡啤酒及果酒、各式甜酒及威士忌、各式芝士等。 英式下午茶當然也是經典體驗,Scones加上果醬式配茶的主角,找個古典小館坐坐,享受一下英國人累積了幾世紀的飲茶傳統。

烤牛排是英國菜中的代表作,由大塊帶油的生牛肉放入烤箱中烤制而成,同煎牛排一樣,在您點這道菜時,服務員會問你喜歡生一些的還是熟一些的。做好的牛肉吃時可以沾西式芥茉醬,作為輔菜的約克郡布丁也很有名。
炸魚及炸馬鈴薯條是英國的「麥當勞」,是一種既便宜又方便的食品。炸魚多為鰈魚或鱈魚,與炸薯條一起沾著鹽或醋(不少英國人兩者都用)食用,很受普通百姓歡迎。
牛肉餡餅 為牛肉或牛腎,有些特殊的味道,吃慣了會覺得非常好吃,這也是小酒館中的一種典型的午餐,一定要嘗嘗看喲!

㈥ 英國平民古時不用筷子,用什麼還是根本不碰白米飯那他們正餐吃什麼

古時?平時吃麵包土豆。。。看個人喜好吧。。。有喜歡吃中餐的就會自己偶爾做做。。或者到中餐館吃。。總之他們還是很喜歡中餐的。不要一概而論~~我認識好多人用筷子用的比我都好。。當然也有很抗拒用筷子的。

㈦ 我想問下。。歐洲中世紀特別是英國貴族的飲食文化,比如紅茶會,還有他們一般三餐都吃些什麼

英倫優雅茶文化歷史上從未種過一片茶葉的英國人,卻用舶來品創造了內涵豐富、形式優雅的「英式下午茶」文化。也許是因為糟糕的英國食物讓英國人在法式大餐和意式美食麵前自慚形穢,他們總是在孜孜不倦地把具有傳統的英國茶文化發揚光大。英國人將茶葉與牛奶調製成可口的「英國茶」,調出了清香與可口,也調和了兩種文化。

英國茶文化,一開始就和皇室掛上了鉤,1662年嫁給英王查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凱瑟琳,人稱「飲茶皇後」,當年她的陪嫁包括221磅紅茶和精美的中國茶具。在紅茶的貴重堪與銀子匹敵的年代,皇後高雅的品飲表率,引得貴族們爭相效仿。

茶成為身份的象徵,茶盒被鎖起來,鑰匙由女主人保管,只有在宴會待客時才能飲用。即使是客人喝剩的茶渣,女僕們偷著拿到街市去賣,還能換回外快。

直到1826年,英國人在印度北部山區偶然發現了漫山遍野的野茶樹,茶葉開始變得比啤酒還便宜。從此,從英格蘭的多佛到蘇格蘭的阿伯丁,幾乎全英國都流行喝茶。「茶壺送進書房來時,房間里立即彌漫著沁人心脾的芳香。一杯茶落肚後,整個身心得到了極好的慰藉。綿綿細雨中散步歸來,一杯熱茶所提供的溫馨美妙得難以形容。」《傲慢與偏見》中的主角們,都是喝著茶,展現著英倫生活百態。以茶開始每一天,以茶結束每一天,英國人樂此不彼地重復著茶來茶去的作息規律。清早剛一睜眼,就靠在床頭享受一杯「床前茶」earlymorningtea;早餐時再來一杯「早餐茶」breakfasttea;又名開眼茶,精選印度、錫蘭、肯亞各地紅茶調制而成,氣味濃郁,最適合早晨起床後享用。搭配培根香腸和蛋,是一種能去油解膩的濃茶配方。上午再繁忙,也得停頓20分鍾啜口「工休茶」teabreak;下班前又到了喝茶吃甜點的法定時刻afternoontea;這時,香氣特殊的伯爵茶成為首選。伯爵茶是以中國茶為基茶,加入佛手柑調制而成,聞起來芳香,嘗起來也不算濃。回家後晚餐前再來一次有肉食冷盤的正式茶點Hightea;就寢前還少不了「告別茶」。

此外,英國還有名目繁多的茶宴(Tea-Party)、花園茶會(Teaingarden)以及周末郊遊的野餐茶會(Picnic-Tea),真是花樣百出。除了傳統的英國茶外,如今,英國人又在紅茶中添加了各類鮮花、水果及名貴香料,配製成當今非常流行的花茶、果茶和香料茶。要不要加糖、加奶或檸檬,正統的英式下午茶並無嚴格規定,只看個人喜好。不過基本原則是:濃茶加奶精口感潤滑,淡茶或加味水果茶要喝原味。

英國茶點最常見的有蘇格蘭奶油餅干、維多利亞松糕、松餅。著名的英國西南部的奶茶還包括特殊的烤餅,與當地獨有的奶油外加果醬。由於松餅需要趁熱吃才能吃出口感以及香味,需要首先品嘗。通常順序按照口味區分:由淡而重,由咸而甜。因此取用時從底層逐漸往上取用,先吃最底層容易飽腹的三明治和松餅,然後是第二層的蛋糕等甜點。最後才是第三層的水果餅乾等小點。下午茶講究的是輕松的家庭風格,所以用手而不是用刀叉取點心仍是至今的傳統。

精美的茶具:藍白青花瓷,帶點壓抑卻又簡潔的色彩,是標準的英式內斂作風;外表描繪出英國植物及花卉圖案的骨瓷,是典型的維多利亞風格,完全把英國人熱愛園藝的習性反映到茶具上。無論哪種瓷器,配上純銀茶壺、茶匙,好看的蕾絲桌布,浪漫優雅得讓人心動,英倫風情呼之欲出。

英式茶喝法:傳統的茶室禮儀,講究交談聲音要小,瓷器輕拿輕放;女士舉止從容,有人從面前經過時要禮貌地輕輕挪動身姿,報以微笑。松餅的吃法,是先以刀切開,但是不能切到底,然後用手撕,先塗果醬,再塗奶油。吃完一口,再塗一口。杯中茶喝完後,將茶匙放到茶杯中,表示到此為止,否則主人會不斷續茶。正宗英國茶指南和米其林美食指南一樣,英國每年出版一本《全英最佳茶屋指南》,專門介紹著名且有特色的喝茶場所,成為權威的飲茶指南。據介紹,全英國最著名的茶室約有125間,環境無一例外的優雅、文化氣息濃郁、布置裝潢精美,一般都掛有茶倫敦——茶城之都

在倫敦,幾乎所有的大酒店都有茶座。傳統的貴族下午茶,以里茲飯店的棕櫚閣最負盛名。因為黛安娜王妃生前時常光顧而留下了傳奇色彩。來這里喝下午茶,男士必須打領帶才能入內,一定得事先預訂座位,最忙時需提前兩個星期才能覓得一席。在英國茶協會(TeaGuild)的評選中,克拉里奇酒店(Claridge』s)提供的英式下午茶,被選為英國最佳的英式下午茶。這項評比總共有17個評比項目,評審作為秘密顧客,親自體驗英式下午茶的風味。克拉里奇酒店的工作人員以「絕佳的掌握有關茶的知識,周到的服務」獲得評審的青睞。克拉里奇酒店提供英式下午茶的歷史已經有100多年了,英式下午茶售價每份$28.50。除此之外,薩伏伊飯店和布朗飯店的下午茶也很出名,除了洽談公事的本地人,還有很多觀光客。

鄉村下午茶的代表在風光旖旎的英格蘭北部,約克Betty』s茶室是鄉村茶室一個典範。雖然歷史不是很久,卻成為了英國數一數二的下午茶店。1919年創辦,以英式傳統HighTea聞名。在約克的分店,全店以木色為主配以古典的裝潢,於落地玻璃前喝一口英式紅茶,欣賞一下窗外古老的橫街小巷,格調非常優雅。相對起來價錢不算太貴,永遠人流不斷。在生活節奏閑適的英國鄉村,聽著優美的鋼琴聲喝下午茶,和大都市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正宗下午茶,不到英倫也能飲香港半島酒店-「住不起半島,就喝一杯酒店的下午茶」已成為游覽香港最具情調的內容之一。這里的下午茶不接受預訂,無論你是什麼身份都需要排隊。tiffany的瓷器,robertsbelk的特製銀器,酒店座機的調制的半島醬,還有大堂炫樂隊的表演,難怪這里是香港名流的聚集的,也引得小報記者在此蹲點。香港古典玫瑰園-是台灣畫家黃騰輝先生的傑作。茶室內裝飾是典型的維多利亞風格,濃郁的藍色和紅色,玫瑰花瓣形狀的紅色座椅,英國的瓷器和茶葉。不用走遠,就能體會英國下午茶的精髓。

㈧ 英國的飲食文化特點

1.早餐求快

傳統的英式早餐有煎培根、香腸和煎土司。這叫做「煎食」。但現在多數人都很忙,沒辦法每天都吃這種豐盛的早餐,所以現在最流行的早餐種類有:一碗玉米片加牛奶;一些優格加新鮮水果;土司塗果醬,通常在早餐時喝茶、咖啡、或果汁。

英國人仍在周未享用傳統的英式早餐。各個旅館或飯店,尤其是大家所熟知的家庭式旅館(B&B's)皆有供應傳統的英式早餐。

2.午餐從簡

英國人的中餐很快就解決,不像義大利人。通常午餐只需三十到四十分鍾,許多英國人吃三明治,或許是因為三明治是英國發明的。通常人們早上在家做好三明治,然後在午餐時間食用,三明治是英國人的便當。同樣受歡迎的午餐為烤馬鈴薯。

點心在英國相當普遍,特別是巧克力,且特別在早上約十一點和下午三點。英國兒童是世界上吃甜食最甚者,這使得英國牙醫非常忙碌。

3. 晚餐正式

一天當中最豐盛的是晚餐,也稱正餐,至少三道菜,最常見的主菜是烤炙肉類澆肉汁,以及牛排、火腿、魚類等,還有土豆泥、蔬菜沙拉等,一般還要喝啤酒或葡萄酒。飯前要先喝湯,飯後上水果。

4.飲茶有講究

英國人對飲茶情有獨鍾。喝茶在英國人看來是一種樂趣,為西方各國之冠。他們尤其愛喝中國的祁門紅茶。但在喝法上與我們不同,一般要加少許牛奶,而且是先把奶倒入茶杯再沖茶,並非在沏好的茶中加牛奶,許多人還喜歡再加些糖。但英國人在工作中不喝茶,多是在茶點休息時喝,一般在吃飯時和飯後不喝茶。

5.喝酒是喜好

英國人在進餐的時候,通常都愛喝啤酒,還愛好喝威士忌等烈性酒。進餐時習慣於先喝酒,喜歡喝葡萄酒、啤酒、威士忌等。另外,蘇格蘭人對家鄉特產烈酒威士忌很喜歡,但許多人已不喝純威士忌了,而是加冰水、蘇打水或汽水。從口味來看,英國人和澳大利亞人喜愛甜酸味,不喜太咸,注重營養,講究新鮮,健康食品很受歡迎。

6.飲食多元化

英國的飲食和烹飪不斷地發生著很大的變化。中餐、印度餐、義大利餐、法國餐與英國各地傳統飲食一樣受到歡迎,麥當勞、漢堡王、義大利批薩餅、印度餐館、中國餐館和外賣店彼彼皆是。在大多數城市,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餐館與黎巴嫩、波斯、印尼、西班牙、墨西哥的摩洛哥餐館爭奇斗艷。這些舶來品飲食,就構成了英國的現代飲食。

㈨ 英國傳統飲食及幾種食物的起源

(二)幾種傳統食物的起源1、pudding的由來布丁是英國的傳統食品。它是從古代用來表示摻有血的香腸的 「布段」所演變而來的,今天以蛋、麵粉與牛奶為材料製造而成的布丁,是由當時的撤克遜人所傳授下來的。中世紀的修道院,則把「水果和燕麥粥的混合物」稱為「布丁」。這種布丁的正式出現,是在16世紀伊麗莎白一世時代,它與肉汁、果汁、水果乾及麵粉一起調配製造。17世紀和18世紀的布丁是用蛋、牛奶以及麵粉為材料來製作。2、fish and chips的起源魚和薯條(fish.& .chips)的起源來自於歐洲的英倫島。幾百年前的漁人從深海中鋪撈上來野生的魚,為了保持其肉質的新鮮,他們發明了這種將魚裹上美味的漿粉再炸制的方法,食用時配上香脆的薯條和各種時令蔬菜沙拉,再輔以Tata、千島、甜辣等各種不同口味的奇妙的醬料,其口感外脆里嫩,細嫩韌滑。多年的休閑快餐積淀形成了魚和薯條這道美味。幾百年來, fish&chips一直是歐美大陸和澳新地區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一道海鮮美食。3、roast beef的起源幾百年來,星期日大餐已經成為英國的一項傳統。據說星期日是休息日,商店都關門停業。全家人會去教堂,然後回家圍聚在餐桌旁一起進餐。烤牛肉是傳統的星期日午餐食品,必須和約克郡布丁一起進食。而英國的「烤牛肉加約克郡布丁」被稱為是國菜。

㈩ 十九世紀英國飲食特色

英國人的飲食習慣可謂獨樹一幟。早晨起床前要喝一杯較濃的紅茶,俗稱:「被窩茶「。早餐以熏鹹肉、燴水果、麥片、咖啡、雞蛋、麵包等為主;午飯較為簡單,有時只吃三明治;晚飯則比較講究,習慣吃些烤鴨、烤羊腿、牛排等菜餚與口味比較甜的點心。

閱讀全文

與英國古時候吃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種姓性質怎麼樣 瀏覽:357
印度跟中國哪裡 瀏覽:796
英國出產什麼車 瀏覽:258
外國人怎麼看中國用筷子 瀏覽:802
希臘與伊朗哪個強 瀏覽:819
伊朗瓷磚怎麼樣 瀏覽:583
如何上好中國近代史這門課 瀏覽:298
義大利旅行哪裡好 瀏覽:628
人民幣9000對印尼多少錢 瀏覽:662
一塊印尼放點什麼都軟了 瀏覽:282
中國有哪些技術領跑全球 瀏覽:853
越南對外戰爭有哪些 瀏覽:588
義大利和西班牙哪個是主場 瀏覽:767
為什麼印度景色總是昏黃的 瀏覽:816
印尼產的摩托車怎麼能看出來 瀏覽:730
義大利商務男裝品牌有哪些 瀏覽:63
越南當兵去什麼地方 瀏覽:238
印度紅犬什麼時候能長大 瀏覽:775
印尼電話卡上網慢怎麼做 瀏覽:696
英國最厲害的時候殖民了多少地方 瀏覽: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