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陋舍談吃之三
也說「治大國,若烹小鮮」
「 治大國,若烹小鮮。」是老子《道德經》裡面非常經典的一句話。千百年來,人們對它的解釋各不相同。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治大國,若烹小鮮。」,就是不隨意翻動,不攪動,否則就把小魚攪碎了。從而引申出,「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意思就是「不折騰"。
「治大國,若烹小鮮"就是「不折騰"的觀點,我認為有失偏頗。有的人不折騰,是不懂,是心虛,怕露陷,丟了人,要麼虛張聲勢,要麼故弄玄虛,不敢折騰,這是被動的不折騰,對於這種不折騰還是不提倡的;另一種不折騰是高高在上,不願作為,能躲就躲,能避就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圖個清靜,把國家當兒戲,明朝的萬曆皇帝就是這種典型,這是放任的不折騰;還有一種不折騰就是,主要的時間、心思都放在了笙歌燕舞上,就如唐玄宗李隆基「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每天貪圖享受,吃喝玩樂,「安史之亂」差點要了他的老命,這是貪圖享樂,以至誤國的不折騰。這幾種不折騰,都是害人害己誤國的,不值得提倡。而真正的不折騰,就是休養生息,苦練內功,而不政出多門,拍著腦袋瞎決策,漢初的「文景之治」最為典型。我們要的也是這種「不折騰」,這也是「不折騰」的實在應有之義。或者更准確地說,老子用「治大國,若烹小鮮」所想引申出來的意思,就是不要瞎折騰,而不能說「不折騰」。
因為要做出「五味調和」的「小鮮」,僅僅靠不折騰能做出來嗎?想像一下你做飯時,大多時間是手背著在看,能烹出好的「小鮮」來嗎?我懷疑。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烹小鮮」也是不容易的,也要具備許多的先決條件,要有一定的烹飪能力,甚至厚實的烹飪功底,提前做許多准備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如果說怕攪碎「小鮮」,其實很簡單,不用攪動,顛幾下勺就可以了。如果因為怕攪碎「小鮮」就不敢有所動作,被動應付,那做出來的 「小鮮」可能會很難吃,暴殄天物。因此,我的觀點是,「治大國,若烹小鮮」必須要折騰,只有好好折騰,才能烹出好的"小鮮"。但這種折騰不是胡折騰,而是圍繞「烹小鮮」所做的折騰。為了這個目的,如何做,如何折騰都不為過。那麼,怎麼才能烹好小鮮呢?
首先,要烹好「小鮮」,主觀上要做到我願意,想把這個「小鮮」做好,所以就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努力,去想辦法把這「小鮮」做好,這就是目的明確、態度端正。有人做過一個實驗,每天對著含羞草說"我恨你",含羞草不幾天就枯萎了;如果每天說「我愛你",含羞草會長得越好,「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說的就是要用心,要真心,有愛心。如果你是胡湊合,則斷不會做出可口的飯菜來。即就是大廚、名廚也要用心負責,否則他在「心不在焉」的狀態下也做不出好東西。大至治國,小至管理,也是一樣的,心存善念,用心盡力,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夙夜在公,天下為公,才能給人民創造幸福的生活。
第二,要保證食材的新鮮,這是基礎。當年北京各大飯店的名廚師,每天早上親自到朝陽菜市場為飯店買菜,菜市場開門之前,他們在大門口打太極拳,或者相互交流廚藝。天下粵菜在廣州,廣州粵菜在潮汕。潮汕人烹飪的秘籍就是食材嚴格把關,一定要新鮮。大廚們也是經常自己去采購食材,甚至自己去田裡採摘,這是每天必做的功課。淮揚菜選料嚴謹、因材施藝,選料講究時令新鮮,原料 「醉蟹不看燈、風雞不過燈、刀魚不過清明、鱘魚不過端午」。 說的是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什麼季節,吃什麼菜。汪曾祺記載了學人王世襄的故事。「學人中真正精於烹調的,據我所知,當推北京王世襄。世襄以此為一樂。據說有時朋友請他上家做幾個菜,主料、配料、醬油、黃酒……都是自己帶去」。「聽黃永玉說,有一次有幾個朋友在一家會餐,規定每人備料去表演一個菜。王世襄來了,提了一捆蔥。他做了一個菜:燜蔥。結果把所有的菜全壓下去了」。做燜蔥,用的蔥就頗為講究。王世襄的兒子王敦煌說他爸做燜蔥,就是京蔥之中的大蔥。但是並非所有的大蔥都能入菜,必得是在霜降之後、上凍之前,從地里起出來的大蔥。因為只有在地里經了霜,蔥質才會變得脆嫩可口,也只有這樣的大蔥,才能稱得上是上品大蔥。即使是最優質的大蔥,優質期也只能延續到來年的正月十五,此後大蔥的品質,就日趨下降了。這位北京文化圈中的「烹調高手」,買起菜來也是事必躬親。20年前,王世襄每天早晨在朝陽市場,響鈴就往裡沖。據說從前給班禪做飯的劉文輝,就和王世襄一塊兒買菜。因為王世襄買菜說的是行話,大家都以為他是後廚大師傅。
治國也是這樣,管理者要了解民情,體察民情,要到最基層去,要到社會一線去,到市場裡面去,了解第一手、最鮮活、最客觀的情況。從而以小觀大,准確把握國家調控的力度,國家政策的適應性,國家經濟的發展程度,預測國家經濟發展的走向等等,以便做出對應的調控,或在制定製度時做一參考,保證政策措施不劍走偏峰。英國前首相伊麗莎白周末常給家人買菜做飯,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就經常挎著菜籃子去市場買菜,我想她們絕不是為了買菜而"買菜",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她們成為傑出的治國行家和世界知名的政治家。
第三,要講究刀工。不管加工什麼,要切得薄厚均勻,整齊劃一。烹制的時候才能同時均等受熱,同等入味,同時成熟,不做夾生飯。成菜後色、香、味、形各呈其姿。陝菜的刀功堪稱一絕,可以單手切肉,肉片薄如紙;可在綢布上切肉絲,而綢布無損;可將豬耳朵切得細如毛發;可用前推後移的「來回刀」雙切肉絲,等等。淮揚菜也注意刀工,尤以瓜雕享譽四方。刀工不是表演,不是畫蛇添足。好的刀工成菜視覺靚麗、口感獨特、錦上添花,引人食慾。
治國也是,要有平等觀念,要一視同仁,民胞物與,不厚此薄彼。如《道德經》所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換句話說,就是要公平、公正。所以關於「治國」,《道德經》提出了「以正治國,以奇用兵"。「正「是什麼,首先要心正;其次要身正,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再次要行正,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合乎法度。老子把「正"和"奇"放在這里形成鮮明對比,從側面,更進一步說,「正」的重要性,強調不能搞邪門歪道,不要瞎折騰,比如不要把山塗綠以示林廣、把白塑料紙放在山上以示羊多、統計數字造假、擺假花假樹浪費資源污染環境,、上邊一套底下一套等等,欺上瞞下,玩弄心機。這樣不要說做菜做不好,治國更會一團糟。蔡京和秦檜都是宰相。他們都貪吃成癮,只會吃不會"烹",腐敗成性,公平、公正、正直在他們的眼中如同玩物。治國把國家引上他途,在歷史上留下了累累罵名。秦檜至今在岳廟前長跪不起。侍從乾隆左右的秦檜的後代子孫秦澗泉,甚至不得不寫下了 「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的對聯。
第四,把握火工或者說是火候。「烹」,不是炒,不是燉,更不是煮。應當說是更高級的一種烹飪方式。主要看的就是火工。「小鮮」如果是魚,下鍋前一般要熱鍋。鍋底充分加熱後這才下魚。這樣魚下鍋時就不會粘鍋。否則的話,手忙腳亂地把魚扔進鍋里,魚皮就會沾到鍋底,就不美觀,更難堪的是會有一種焦糊味。「烹」一般要加水或者加湯。加水「小鮮」定會淡鹽寡水,大廚都是用「高湯」。高湯要提前吊好,一般要吊一晚上甚至更長時間。聽說國宴有一道菜叫「水煮白菜」,主要用的就是高湯。吊湯講究的就是火候,講究的是功夫,這尤能考驗一個廚師的水準。這火功和火候不是誰都能把握的。陝菜代表之一的金邊白菜,使用了「花打四門」的技術,操作此項技藝時鍋底溫度需在600度-800度,鍋內溫度達200度, 花打四門,飛火炒菜,前後左右,菜隨瓢走,大開大合,火焰磅礴 。金邊白菜入口酸辣脆爽,美味無窮!「花打四門」代表了陝菜廚師和陝菜的精氣神!把個白菜做的如「金鑲玉」般地,試問天下能有幾人,而這種功夫非幾年之功是練不出來的。淮揚菜烹飪善用火候,根據古人提出的「以火為紀」的烹飪綱領,鼎中之變精妙微纖,通過火功的調節體現菜餚的鮮、香、酥、脆、嫩、糯、細、爛等不同特色。王世襄做菜的核心也是對火候的把握。這火候就是個對「度」的把握。
治國理政不也是嗎?什麼時候用什麼樣的施政理念,出台什麼政策措施,用什麼辦法發展經濟,輕重緩急也就在一個「度」的把握上。統治、管理階層要有耐心,善等時機,吃透摸清國情,果斷權變。而不要下車伊始,咿哩哇啦。漢初國力薄弱,對匈奴用的是「和親」政策,雖屈辱也沒有辦法。到漢武帝時國力強盛,腰桿硬起來,開始對匈奴用兵,直搗黃龍。這中間從忍辱負重到大舉用兵整整經過了幾代人。歷史證明,幾代人的漫長等待是正確的。
第五、做到「五味調和」。五味調和,而又不走極端,這是烹飪的中庸之道。這樣做出的滋味,醇和甘美,五味俱全。要做到五味調和,就要了解食材的性情,什麼食材和什麼食材能搭配到一起,各種食材之間不能沖突相剋,而且還要互相倚借相生,互相成就,華麗轉身,激發出新的更高妙的味道。就像有名的老中醫,開中葯不管開幾味,最後往往要加一個甘草。為什麼要加甘草,就是要調和各種中葯,同時也借甘草的解毒之功。還要講究下料的順序,有時候下料的順序掌握不好,也會適得其反。還有一點要做到不偏激,不過辣過甜過咸。五味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層次豐富,回味無窮。中國有名的廚神伊尹,由廚入宰,提出了「五味調和說」, "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噥,酸而不酷,咸而不減,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膩。" 伊尹以其廚藝之高,號為國之「廚神」,一朝登堂入室成為輔佐商湯立國的一代賢相,更證明 「烹」、「治」一理,可以說是深得烹飪和治國之理趣第一人。
治國不也是這樣嗎?講究秩序,持守「中庸」,不偏激,不東一榔頭,西一榔頭,顧此失彼。老百姓知曉「家和萬事興」,商人看重「和氣生財」,治理國家更要講究精誠團結,上下一心,共襄盛舉。
據《周禮》、《禮記》等記載,早在三千多年前西周王朝時形成了「西周八珍」(即:淳熬、淳母、炮豚、炮、搗珍、熬、漬等),即是烹飪的集大成者。用料廣泛、選料嚴格、講究刀功、注重火功,使用油、鹽、醬、醋、梅、 姜、桂、蔥、芥、蓼、蜜、茱萸、飴糖等多種調料,烤、煎、炸、燉、煮、釀、腌、漬、臘等多種烹調技法,鮮、香、酸、辣、咸、甜多種味型俱全的風味特色。烹飪機構組織嚴密、分工科學,食品衛生、食醫同源、筵席定式、食禮等,都對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西周食禮一體,食禮同源,烹飪都這么講究,《周禮》就不用說了,依靠《周禮》成就了周朝八百年左右的江山。所以孔夫子一生的最高目標就是「克己復禮」,以「禮」治國安幫。以上這些充分說明,烹飪要求很高,境界也很高,是一個綜合的系統的工作,不多贅述。說這么多,一個目的,只想說明烹個菜就這么多講究,何況鄙人還是個非專業廚師。讓大廚來講,三天三夜可能都講不完。那麼"治國呢"如何治國非我等小民所敢睥睨,面對遼闊國土,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復雜萬象,和烹飪比,那當何其難乎?自非一個「不折騰」所能囊括,不「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 "那能行嗎?
所以說,「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本意,是以「烹小鮮」見微知著,是要諷喻統治階層不要瞎折騰,要謹小慎微,率先垂範,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強國富民!這樣才能「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
② 香港屈辱歷史
一、鴉片戰爭
英國對中國這塊肥肉,早已垂涎三尺。1773年,英國開始對華進行鴉片貿易,是最大的鴉片販子。英國鴉片販子源源不斷地把鴉片輸入中國,頓使中國陷入災難深重的泥潭之中白銀從中國滾滾流出,使清政府的財政發生嚴重危機,白銀外流的結果更引起民不聊生。工商業普遍蕭條和衰落,鴉片煙毒已在中國泛濫,對此,當時愛國者魏源在《海國圖志》一書中就憤怒地說;"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
1839年虎門銷煙
由英國對華掠奪而釀成的鴉片濃煙滾滾,直接威脅著中華民族的生存。這時,以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愛國主義者、民族英雄林則徐為代表的"嚴禁派"(禁煙派)揮起中華之劍,對英國侵略者進行堅決的斗爭,領導了震撼世界的禁煙運動。1839年3月,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到達廣州查辦鴉片。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來到廣州附近的虎門海灘,下令把已繳獲的鴉片全部當眾銷毀。虎門銷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決心禁煙和反抗外國侵略者的堅強意志。
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的壯舉受到世界上一切主持正義的人士的支持,如一位英國人在他所撰寫的《在中國做鴉片貿易罪過論》書中,就指責英國商人的"鴉片貿易給英國國旗帶來了莫大的侮辱",而英國的鴉片販子和工業資本家不甘失敗,加緊活動,催促英國政府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6月,由540門大炮裝備起來的48艘艦船,乘載著4000名士兵組成的"遠征軍",到達廣東海面封鎖了珠江口。於是,這場由英國資產階級蓄謀已久的、目的在於打開中國門戶,謀取英國在中國的最大得益的鴉片戰爭,終於爆發了。7月6日攻克舟山群島的主要城市定海。再北犯大沽,道光皇帝派出怯弱無能的官僚琦善到廣州與英軍議和,並同時把林則徐職查辦清政府的驚恐與無能,助長了侵略者的氣焰。1841年1月,英軍以武力強佔香港島,2月攻佔虎門,5月進犯廣州。1842年,英國進一步擴大侵華戰爭,先後攻佔廈門、定海、寧波、吳淞、鎮江。同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在南京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二、香港的割讓
英國根據《南京條約》佔領了我國領土香港島。英國強佔香港島,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英國的目的是企圖在軍事上和經濟控制中國。1860年10月,英法聯軍進犯北京,火燒園明圓。清政府又被迫接受侵略者的全部要求,於10月24日簽訂《北京條約》。就這樣,英國佔領了九龍半島今界限街以南的土地,以及位於九龍半島西部的一個大島嶼昂船洲。這使英國所取得的香港這一侵華基地得以進一步鞏固與加強。
英國侵佔九龍半島南部後,不久又圖謀佔領整個九龍半島及其附近島嶼和水域。1898年6月9日,清政府總理與英國在北京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根據該約,清政府把位於深圳河以南,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的土地,以及附近島嶼,租給英國,租期99年。這塊租給英國的土地後來被稱為香港新界。致此,英國通過刺刀、洋槍與大炮的野蠻征服,實現了對中國香港地區領土的佔領。
三、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治
建立港英政府,是英國在香港殖民統治的重要一環1843年6月26日,英國利用《南京條約》換文生效的時機宣布香港為英國"直轄殖民地",派璞鼎查為首屆香港總督。港英政府遂告成立。
香港總督,又稱港督,是港英政府中擔負最高首長職責的人。按英國對香港實行殖民統治的根本法《英皇制誥》的規定,英皇是香港的最高統治者,香港總督是英皇的全權代表。港督之下設立四個系統,構成港英統治政權:(1)咨詢性質的行政局和立法局,(2)以布政司為首的行政機構,(3)以首席按察司為首的司法機構,(4)受命於英國國防部的駐港英軍。此外,還設立一個"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行政局和立法局是輔助港督行使職權的兩個重要機構。港英政府中的主要官員,還包括:布政司、財政司和律政司等。駐港英軍,是英國維護對香港殖民統治的重要力量。英國自強佔香港以來,在香港一直保持著一支數量相對穩定的軍隊,約有一萬人,包括陸、海、空三個軍種。源於英國的法律與司法體制,是英國對香港實施管治的重要手段。英國除了從政治上實行對香港的殖民統治外,還從經濟上確保英資財團在香港的特權地位。英資財團是指以香港為基地的英國資本財團,主要有匯豐財團、太古財團、怡和財團等。英資財團大都創業早,長期插足香港經濟,與港英政府關系密切,對港英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影響力。它們依仗港府的支持,控制著香港的經濟命脈。如英資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擁有發行港幣的特權;英國大東電報局通過它附屬的香港大東電報和香港電話公司,獨佔了香港對外通訊和全市電話、電訊服務;英資的地產公司擁有香港大批地產物業等。這正如香港民間所說的:"實際統治香港的是馬會、怡和、匯豐和港督府。"英國的殖民統治,使整個香港社會充滿著殖民主義的色彩。
四、二戰時日本佔領香港
淪陷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香港地區呈現出和平安閑的氣氛。電影院場場滿座,酒巴間坐滿了客人,舞場里不斷傳出爵士音樂,年青人成群結隊地到新界農村郊遊。還不足三個星期,聖誕節就要到了。只是在前兩、三天香港政府舉行過幾次開玩笑般的防空演習。誰知在第二天的早晨,竟聽到了隆隆的飛機轟鳴聲,猛烈的炸彈爆炸聲和高射炮還擊聲。人們預想不到的香港戰役開始了。在戰斗機的掩護下,三十六架日軍輕型轟炸機空襲了啟德機場、九龍水上飛機停泊等處。機場附近的一些民房也被炸彈擊中。就在同一天,日本還襲擊了美國海空軍事基地珍珠港等地。太平洋戰爭爆發了。
12月8日,在空襲啟德機場等地的同時,日本陸軍兵分四路,越過深圳河進攻新界。在垃圾灣防線,大部分地段英軍略作抵抗就紛紛後撤。僅在城門水塘西南的黃金山陣地戰斗比較激烈,雙方展開了肉搏戰,英格蘭步兵營營長陣啟亡。終因雙方力量眾寡懸殊,英軍司令馬爾比少將決定放棄九龍,命令"半島旅"撤回香港島。九龍之戰只進行了五天到12日夜晚,整個九龍半島都被日本侵略軍佔領。
12日晚,英日雙方隔著維多利亞港海面互相炮轟。第二天上午,一艘插著白旗的小艇,由九龍油麻地碼頭向香港島駛來。艇上載有日軍勸降使者多田中佐,還有被挾持的香港總督私人秘書李夫人等。英軍拒絕了日軍的招降。17日,日軍再次派人乘兩艘小艇過海勸降。香港總督揚慕琦再次拒絕,並且警告日方,如果再有"和平使者"過海,香港將不客氣地開槍射擊了。
18日午夜,日軍乘坐汽艇、橡皮舟等百餘艘,對港島北岸強行正面登陸。他們登陸。他們登陸後,曾在黃泥涌與英軍展開激烈的戰斗。日軍若松大隊長受重傷,英軍西部旅司令約翰羅臣(加拿大大人)陣亡。結果英軍敗退,防守港島的東部旅與西部旅,聯系被切斷。日軍還佔領了黃泥涌貯水池,切斷了英軍水源。英軍曾在局部所剩無幾英軍司令認為再也無法繼續抵抗,在與港督商議後,決定無條件投降。25日晚,東線、西線的英軍相繼掛起白旗。至此,歷時十八天的香港戰役,以日軍佔領整個香港地區英軍徹底失敗而告終。
12月25日是聖誕節。當天傍晚,一輛掛著白旗的汽車由中環開向跑馬地日軍司令部。香港總督揚慕琦與日軍代表簽訂了"停戰協定",他本人做了日軍的階下囚這天晚上,絕大部分香港居民都躲藏在黑暗的房屋或防空洞里。往日燈火輝煌的"不夜城"變成了血雨腥風的恐怖世界,整個香港地區完全陷入了日本侵略軍的魔掌所以人們稱這一天為"黑色的聖誕節"。
暴行
日軍入城後,大肆搶掠,強奸婦女和殺害無辜居民的暴行屢屢發生。日軍的安民布告上虛偽地宣稱:"保護華人財產,香港戰爭是對付白種人的戰爭。"但仍然有許多華人的店鋪被封了門,特別是那些大的鋪店,如先施、永安、大新等國貨公司、五金行、汽車行等。被查封的公司企業門口多半釘上寫有"軍搜集部管理"字樣的木牌,銀行、當鋪門口則釘有"金融班管理"的木牌。大家都明白:"管理"只不過是攫取的別名。日軍將香港的九十五萬擔存米,搶走八十萬擔充作軍糧,造成香港嚴重的糧荒。
《香港淪陷記--十八天的戰爭》一書曾記述了日軍明火執杖進行搶劫的情景:"日本軍隊在海軍船塢附近,他們正在整理一捆一捆的獵得物,那些都是用麻袋紮起來的,堆滿了一個空地。在麻袋上面,有一個敵兵在結著小小的標簽,上面寫的是:'神戶……'獵得物聚集了以後,卡車就將它帶到西環的碼頭去,放入了大輪船里,這些輪船就一直駛回到日本。""我曾經在一個很大的單車行(自行車)門口,呆看了多時,一輛汽車放在門口,幾個日本兵指揮著苦力,把簇新的單車,從裡面一輛一輛地背出來,搬上了汽車,……又一刻,又是一輛卡車……於是簇新的單車,又從裡面一輛一輛的搬出來。""老闆也和我一樣,作為一個旁觀者閑著,似乎這些東西本來就不屬於他一樣,……"(唐海:《香港淪陷記----十八天的戰爭》第95-96頁)
除了搶劫財物,半夜裡許多喝醉了酒的日本兵還經常四齣尋找婦女。婦女們躲藏在各處。不少婦女遭到凌辱,甚至有被幾個敵兵輪奸的。在日軍舉行"入城式"後的那些夜晚,許多婦女嚇得在三、四層樓的房頂上亂跑,瓦片被踏得發出破裂的聲響。當時有些婦女說,他們不怕炸彈和機關槍,因為碰上了它,乾脆死掉就是了。他們最怕的是敵兵的電筒和使人膽寒敲門聲。
日本侵略軍還濫殺無辜居民,視中國人的生命如草芥。在離跑馬地不遠的藍塘道,一戶居民全家八口皆被殺害。在皇後大道西,一名老年婦女,因為聽不民懂日語想通過崗哨東行,被日軍當場開槍打死。在灣,一名青年不小心闖入了所謂軍事區域,日本兵上來就是一刺刀,將他殺害。在深水元州街,一名婦女身上背小孩上街買菜,回來時趕上戒嚴,眼睜睜看著自己信的樓宇,無法走過去。她的長子約八、九歲,想橫穿馬路迎接媽媽。這名婦女,搖手示意,不讓兒子過來。不料母子三人竟都被日軍開槍殺害。……
在日本侵略軍佔領香港三年多的時間內,香港廣大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蒙受了巨大的苦難。日本侵略軍強迫居民使用軍用手票。起初軍票對港幣的比率,定為一比二。到1942年10月,改為一比四。到1943年6月31日則宣布禁用港幣,居民必須在限期內到台灣銀行兌換軍票,違者殺無赦。這是在進行公開的金融掠奪。在日本統治初期,居民每人每天只領到六兩四錢配給米,僅能勉強糊口。到了戰爭中期,糧食發生恐慌,日本侵略者便改變配給制度,只配給為敵人服務的公務人員。結果造成米價飛漲,每斤由數無漲到二百多元,居民餓死者不計其數,餓殍道,目不忍睹。
日軍還隨意拆毀古跡、拆遷民房。他們拆毀了九龍寨城的城牆,炸毀了象徵民族精神的宋王台。1942年8月日軍想在香港設立慰安所(軍妓住所)五百家,地點選在灣仔大佛口附近的洛克道。日軍六十八大隊隊長中川金光親自出馬,指揮大批士兵,突然封鎖洛克道,西至軍器廠街口起,東至勛寧道止,加上鐵絲網。凶神惡煞般的日本兵配上刺刀,限令住戶在三天之內,全數搬出,不得留下一人。居民們被迫在風雨之中扶老攜幼搬往他處甚至露宿街頭。這就是日本侵略軍製造的洛克道事件。實際上慰安所用不了這么多房屋,日軍便把這一地區變成了他們的娛樂區。除了慰安所,還設立了吃茶店、酒巴和菜館。該處就是後來灣仔的酒巴區。
在日本統治期間,香港百業凋零,唯有賭博、吸毒等罪惡的行業得到發展。從最熱鬧的皇後大道到最偏僻的角落都有賭場。臭名昭著的大賭場有"榮生公司"、"兩利公司"等。賭場門口往往是一面日本旗,一條"發財請進"的標語,有人在搖鈴,有的還有土娼招待。這就是日軍帶給香港的"新秩序"。開賭場的多半是與日軍相勾結的亡命之徒,有的甚至標出他們過去秘密組織的堂號,如"十八子"、"粵成堂"等。1944年2月,南支派遣軍司令田中久一兼任香港總督以後,公開鼓勵開賭,抽賭餉充軍費,此後賭場林立,更加烏煙瘴氣。此外,日軍還鼓勵吸毒。敵總督部設有販毒機關---裕禎公司,用飛機從熱河運來煙土,並開設售吸所,准許煙民領牌買煙。
光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和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和其他各國結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互相支援,與德意、日法西斯進行了長期的艱苦戰斗,終於打敗了侵略者。1945年8月月15日,日本天皇在東京宣布無條件投降因為香港不屬於蒙巴頓勛爵指揮下的東南亞戰區,而是屬於中國戰區,是廣東戰區的一部分。駐港日軍本應向中國軍隊投降。但英國以洗雪前恥為托詞,堅持要由他們派艦隊前往香港受降。為此,中英雙方在日本投降前後,曾進行多次外交交涉。後來,蔣介石要求以中國戰區總司令的名義授權英方到香港受降。但英國政府依仗自己的軍事實力,並得到美國的支持,連這點保留面子的要求也加以拒絕。在此期間,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到香港後,被囚禁於赤柱集中營的香港政府輔政司詹遜,立即按照英國政府的指示,返回市區組織了臨時政府,以防止香港的地位在戰後發生變化。他手裡沒有武裝力量,當時卻讓日軍暫時維持秩序,等候英軍到來。1945年8月30日,英國海軍少將夏愨率領皇家海軍特遣艦隊,駛進維多利亞港,從日軍手中接收了香港。那時蔣介石急於派兵北上和共產黨奪戰略要地,在英國答應他把香港作為運兵北上的轉運站,並答應交出駐港日軍的裝備之後就默認了英國接收香港的事實。
1945年9月16日,在中國代表潘國華少將、美國代表威廉臣上校和其他同盟國代表的陪同下,夏愨少將在總督府正式接受駐港日本陸軍司令岡田梅吉少將和日本華南艦隊指揮官藤田類太郎中將的投降。香港地區在淪陷三年零八個月之後,又重新回到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
http://www.huaxia.com/gd/csdh/xg/00263625.html
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
中英兩國政府為解決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香港問題而舉行的為期兩年的正式會談。中國政府一再表示,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在此情況下,中英兩國政府開始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開始時英國政府提出的談判題目就是一個歸屬問題,而中國政府則提出三個問題,即香港歸還中國、未來香港實行的制度、香港過渡時期的安排。談判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至1983年6月,雙方主要就原則和程序問題進行會談。第二個階段,從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雙方就具體實質性問題進行會談,共22輪。其間爭論頗多,本著以大局為重和友好合作的精神,經過慎重和耐心的談判,至1984年9月18日,雙方代表團就全部問題達成了協議,中英兩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會談宣告結束。中英聯合聲明的簽訂,實現了長期以來中國人民收回香港的共同願望,也促進了澳門問題的解決,並且對解決台灣問題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台灣問題與香港問題性質不同,但是「一國兩制」的構想和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同樣適用的。香港問題的圓滿解決,有利於維護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為國際上和平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成功的新鮮經驗。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曾指出:中英兩國解決香港問題的方式應該大力提倡,這恰恰是我們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非常需要的。
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指中英兩國政府1984年9月18日就香港問題達成的協議。這份協議包括一個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的主體文件;還有三個附件。主要內容有: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除特別行政區有關外交事務和國防事務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即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社會治安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維持。香港的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現行的法律基本不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由當地人組成。香港特別行政區將保持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地區的地位,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保持財政獨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可用「中國香港」的名義單獨地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經濟、文化關系。中國政府明確宣布,上述基本方針50年內不變。
過渡時期
指自中英聯合聲明生效之日起至1997年6月30日止的12年。該概念由中英聯合聲明確認。過渡的含義為,香港由英國統治轉變為由中國管轄和治理。這一轉變必須經過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過渡時期。在過渡時期內英國政府的職責是:負責香港的行政管理,以經護和保持香港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對此,中國政府將給予合作。這一時期內最基本的問題有二:一是經濟上不要出現大的波折,二是政治上不要另搞一套。如果發生嚴重的波動,或者另設一套班子,中國政府將不得不對收回香港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為實現平穩過渡,中英設立了聯合聯絡小組和土地委員會協商有關事項;中國政府亦將根據香港局勢的發展和要求,採取若干必要的行動措施。
後過渡期
香港12年的過渡時期可分為前半段和後半段。前半段時期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兩國政府為使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獨立關稅地區保持其經濟聯系,特別是為確保香港特別行政區繼續參加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多種纖維協定及其他國際性安排所採取的行動;兩國政府為確保同香港有關的國際權利與義務繼續適用所需採取的行動;以及其他有關實施聯合聲明的事項。後半段即後過渡期,其主要任務是解決為1997年順利過渡採取必要的措施;以及為協助香港特別行政區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經濟、文化聯系,並就此類事項簽訂協議所需採取的行動。1990年4月4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通過後,中國政府逐步加強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的有關籌備工作,此即後過渡期的主要特徵。
③ 英國食品價格飛漲,首相建議民眾少吃飯,網友們對此是如何評價的
糧食對我們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存在,每個國家都會依據當地的地形、氣候等等的環境因素來有選擇性的種植糧食,當無法通過進口的方式獲取糧食的情況下, 那麼當地所種植的糧食也就成為了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資了,我們每一天努力的工作賺取報酬,也是為了能夠用金錢換取糧食,只要是吃了食物也就能夠讓身體維持一天的運作,糧食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知道,而糧食的價格也是牽動著大家的心情,一旦糧食價格飛漲的情況下, 大家也都會開始為自己的錢包作考慮了。
其次食品的價格正在飛漲,大部分的民眾生活開支也正在不斷的增大,使得他們有了入不敷出的狀態,自己賺取到的金錢都使用在了購買糧食上,對於生活用品的購買也是需要重新調配資金,對民眾來說食品價格的上漲也會導致他們的生活質量有所下滑,每一天都會為了節省糧食開支而苦惱,這也是不少網友聽到了這一則建議是表示並沒有實際性的作用,該購買食品的時候依舊會進行購買,只是對價格昂貴的食品會斟酌性的購買。
④ 特拉斯很好嗎
單說性能:最慢5.1秒,最快3.3秒的破百成績,任何賽道圈速快於寶馬3或AlfaRomeo Giulia。這么說可能傷一些非特斯拉車主的心,但是拿汽油車和特斯拉比性能本就是不公平的。作為Model 3和Model S的雙料車主,在此長文中,我來分享一些對Model 3的感受。
這台車性能極為出眾,完美平衡家用和樂趣。領先的智能駕駛,超低的用車成本,可靠的質量。獨辟蹊徑的風格也讓他有一些讓車主吐槽的細節。但總的來說,對於預算到位+家裡有獨立車位+私人充電樁的消費者,絕對值得購買!看清條件,預算到位+獨立車位+私人充電樁,Model 3是目前最佳選擇
曬一下車鑰匙。平時手機可以作為鑰匙實現無鑰匙進入和啟動,卡片式鑰匙只作為備用。對車主來說,只要手機有電,就不需要攜帶車鑰匙。
選購的心路
在購買Model S之前,我們的座駕是雷克薩斯ES300h 到謳歌TLX 再到寶馬740Li,也曾開一段時間CT6,家裡還有一台增程式別克Velite 5。在特斯拉陪伴的一年4萬公里中,我們對Model S 100D的滿意度依然極其高,Model S也成了我們有史以來用車強度最高的車。所以在為妻子選購車型時,特斯拉在我們心目中有比較好的形象。
通過漫長的試駕,馬自達MX-5、保時捷718、寶馬M3、阿爾法羅密歐4C 和Giulia四葉草、奧迪RS5等都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當我們開過Model 3 Performance的時候,所有的其他車型都成了陪襯,在試駕結束後20分鍾,我們就立即在購車合同上簽字了。
至今Model 3成為了家裡被人搶著開的車,3.3秒破百的加速,前後雙電機四驅,米其林競馳4S運動輪胎,騷氣的紅外白內配色,低重心帶來的信心滿滿的劈彎、剎車,全天候雨雪天氣的穩定操控,還有輕松的Autopilot自動駕駛,所有的一切都讓我們忘卻了之前所嚮往的那些車,所有的這一切居然能匯聚在一個舒適的家用買菜車上。
有意思的是,在我們的Model 3拿到手不到48小時,好友震撼於這台車經驗,立刻下了一個訂單,現在他們也欣喜地開上了Model 3。
Model 3究竟有何魔力呢?
過硬的技術實力是戰勝對手的基礎
續航:如果橫向對比任何廠商的電動車,Model 3擁有實實在在的500公里續航(Model 3 四驅長續航版在美國EPA測試499公里,歐洲WLTP測試544公里,中國工信部測試580公里)。這與任何其他廠商虛標續航的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電池壽命:特斯拉的電池壽命也是最扎實的:我們之前的寶馬740Li,3.0T發動機油耗逐年緩慢上升,比特斯拉的電池衰減嚴重的多。根據Tezlab的大數據分析,美國+加拿大的特斯拉Model S 18650型電池20萬公里衰減預期為9%;Model 3 2170的成績將要更出色,這比汽油車的性能衰減、油耗升高要更可靠。
電池溫控系統:民用車里第一個採用液冷系統的廠商就是特斯拉,這個對壽命、快充和高負荷行駛都很重要。在此點名批評榮威Marvel X,風冷電池包,宣傳文案里隻字不提。同樣採用風冷電池的尼桑聆風 Leaf,每天限制只能快充一次。Marvel X是不是應該告訴消費者真相?如果有人說Marvel X價格低,那液冷的帝豪EV是不是更便宜?
效率:特斯拉在動力系統的效率上也是最為領先的。行業內普遍流行裝配更窄輪胎來降低滾阻,提升續航。Model 3用的是235寬度輪胎,在同級別中是正常水平,而非大多廠商選擇的205。
Model 3作為電動車的代表車型之一,重心低、動力順,這使得他具有良好的操控底子。我們這台Performance版已經是可以輕松戰勝四葉草、718等各路歐洲豪強,剎車距離32.67米,百公里3.3秒,過彎側向加速度超過1G。在市區里和高速公路上的穿梭,是Model S P100D望塵莫及的。普通版本的Model 3對比寶馬3系,也有著巨大的優勢,4.5秒破百,超低重心的靈活性。更短的車身和更寬的輪距,帶來的操控體驗,讓各路鋼跑都望塵莫及。
安全性:全新理念的車身安全構架設計,由沃爾沃XC90的安全團隊操刀,徹底革新的一代神作。在目前的美國NHTSA碰撞測試中拿到了最低的傷亡預測,也拿到了最高的積分。
在NHTSA的官網上,可以查到很多車型的碰撞結果圖。Model 3最大的優勢是側撞和抗翻滾。
側面碰撞的結果,對比同級別的老款沃爾沃S60是碾壓式優勢。對比最新時代以安全性著稱的豐田TNGA平台,雷克薩斯ES350(獲得最高級TSP+NHTSA5星),Model 3 依然是統治級的優勢。目前沒有任何其他車型在側撞的安全性上能接近Mode3,即使是特斯拉自家的Model S和Model X也不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抗翻滾方面,Model 3因為電池在底部、重心極其低,輪距臉的特點,比其他家用轎車更難翻滾。
既然要給老婆買一台車,那就買一台最讓我放心的吧。也希望其他廠商在下一代平台換代時,跟上這一趨勢,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完善的調教是發揮技術實力的關鍵因素:
Model 3的底盤也是兼顧了操控和舒適,不像賓士C那麼硬,也不像寶馬3那麼軟。整個車的底盤是從輪胎開始反向設計,保證輪胎性能得以全面發揮,並且各個環節完美的和諧匹配
這台Performance版搭配20寸輪轂+35扁平比的輪胎,舒適性遠遠好於寶馬M3和阿爾法Giulia四葉草。利用更軟的懸掛+僅有235的輪胎,能跑出比M3、Giulia四葉草等大寬胎對手更快的圈速,不得不感嘆這台車的調教。
與Model S和Model X相比,Model 3也是當前濾震最軟的特斯拉。
Autopilot是現階段壓制對手車型的最大單項優勢:買了特斯拉的,對Autopilot都極其喜愛。沒有買特斯拉的,對Autopilot都表示懷疑。如此爭議的配置,成了最吸引客戶一點,也成了他人質疑最多的一點。Autopilot本身也是對動力、轉向、剎車、牽引力控制等等系統全面精細調教
Autopilot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遠超消費者的想像了,只要不可以忽視系統的警告,發生事故的幾率比人類駕駛要低50%。在惡劣天氣,電腦的視野也比駕駛員更清晰,比人類駕駛的安全性更高。在日常養護上,需要我們定期清潔外部的攝像頭和感測器,保證該系統的視野不受污垢遮擋。
⑤ 香港丟了之後經歷了啥
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治
建立港英政府,是英國在香港殖民統治的重要一環1843年6月26日,英國利用《南京條約》換文生效的時機宣布香港為英國"直轄殖民地",派璞鼎查為首屆香港總督。港英政府遂告成立。
香港總督,又稱港督,是港英政府中擔負最高首長職責的人。按英國對香港實行殖民統治的根本法《英皇制誥》的規定,英皇是香港的最高統治者,香港總督是英皇的全權代表。港督之下設立四個系統,構成港英統治政權:(1)咨詢性質的行政局和立法局,(2)以布政司為首的行政機構,(3)以首席按察司為首的司法機構,(4)受命於英國國防部的駐港英軍。此外,還設立一個"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行政局和立法局是輔助港督行使職權的兩個重要機構。港英政府中的主要官員,還包括:布政司、財政司和律政司等。駐港英軍,是英國維護對香港殖民統治的重要力量。英國自強佔香港以來,在香港一直保持著一支數量相對穩定的軍隊,約有一萬人,包括陸、海、空三個軍種。源於英國的法律與司法體制,是英國對香港實施管治的重要手段。英國除了從政治上實行對香港的殖民統治外,還從經濟上確保英資財團在香港的特權地位。英資財團是指以香港為基地的英國資本財團,主要有匯豐財團、太古財團、怡和財團等。英資財團大都創業早,長期插足香港經濟,與港英政府關系密切,對港英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影響力。它們依仗港府的支持,控制著香港的經濟命脈。如英資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擁有發行港幣的特權;英國大東電報局通過它附屬的香港大東電報和香港電話公司,獨佔了香港對外通訊和全市電話、電訊服務;英資的地產公司擁有香港大批地產物業等。這正如香港民間所說的:"實際統治香港的是馬會、怡和、匯豐和港督府。"英國的殖民統治,使整個香港社會充滿著殖民主義的色彩。
四、二戰時日本佔領香港
淪陷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香港地區呈現出和平安閑的氣氛。電影院場場滿座,酒巴間坐滿了客人,舞場里不斷傳出爵士音樂,年青人成群結隊地到新界農村郊遊。還不足三個星期,聖誕節就要到了。只是在前兩、三天香港政府舉行過幾次開玩笑般的防空演習。誰知在第二天的早晨,竟聽到了隆隆的飛機轟鳴聲,猛烈的炸彈爆炸聲和高射炮還擊聲。人們預想不到的香港戰役開始了。在戰斗機的掩護下,三十六架日軍輕型轟炸機空襲了啟德機場、九龍水上飛機停泊等處。機場附近的一些民房也被炸彈擊中。就在同一天,日本還襲擊了美國海空軍事基地珍珠港等地。太平洋戰爭爆發了。
12月8日,在空襲啟德機場等地的同時,日本陸軍兵分四路,越過深圳河進攻新界。在垃圾灣防線,大部分地段英軍略作抵抗就紛紛後撤。僅在城門水塘西南的黃金山陣地戰斗比較激烈,雙方展開了肉搏戰,英格蘭步兵營營長陣啟亡。終因雙方力量眾寡懸殊,英軍司令馬爾比少將決定放棄九龍,命令"半島旅"撤回香港島。九龍之戰只進行了五天到12日夜晚,整個九龍半島都被日本侵略軍佔領。
12日晚,英日雙方隔著維多利亞港海面互相炮轟。第二天上午,一艘插著白旗的小艇,由九龍油麻地碼頭向香港島駛來。艇上載有日軍勸降使者多田中佐,還有被挾持的香港總督私人秘書李夫人等。英軍拒絕了日軍的招降。17日,日軍再次派人乘兩艘小艇過海勸降。香港總督揚慕琦再次拒絕,並且警告日方,如果再有"和平使者"過海,香港將不客氣地開槍射擊了。
18日午夜,日軍乘坐汽艇、橡皮舟等百餘艘,對港島北岸強行正面登陸。他們登陸。他們登陸後,曾在黃泥涌與英軍展開激烈的戰斗。日軍若松大隊長受重傷,英軍西部旅司令約翰羅臣(加拿大大人)陣亡。結果英軍敗退,防守港島的東部旅與西部旅,聯系被切斷。日軍還佔領了黃泥涌貯水池,切斷了英軍水源。英軍曾在局部所剩無幾英軍司令認為再也無法繼續抵抗,在與港督商議後,決定無條件投降。25日晚,東線、西線的英軍相繼掛起白旗。至此,歷時十八天的香港戰役,以日軍佔領整個香港地區英軍徹底失敗而告終。
12月25日是聖誕節。當天傍晚,一輛掛著白旗的汽車由中環開向跑馬地日軍司令部。香港總督揚慕琦與日軍代表簽訂了"停戰協定",他本人做了日軍的階下囚這天晚上,絕大部分香港居民都躲藏在黑暗的房屋或防空洞里。往日燈火輝煌的"不夜城"變成了血雨腥風的恐怖世界,整個香港地區完全陷入了日本侵略軍的魔掌所以人們稱這一天為"黑色的聖誕節"。
暴行
日軍入城後,大肆搶掠,強奸婦女和殺害無辜居民的暴行屢屢發生。日軍的安民布告上虛偽地宣稱:"保護華人財產,香港戰爭是對付白種人的戰爭。"但仍然有許多華人的店鋪被封了門,特別是那些大的鋪店,如先施、永安、大新等國貨公司、五金行、汽車行等。被查封的公司企業門口多半釘上寫有"軍搜集部管理"字樣的木牌,銀行、當鋪門口則釘有"金融班管理"的木牌。大家都明白:"管理"只不過是攫取的別名。日軍將香港的九十五萬擔存米,搶走八十萬擔充作軍糧,造成香港嚴重的糧荒。
《香港淪陷記--十八天的戰爭》一書曾記述了日軍明火執杖進行搶劫的情景:"日本軍隊在海軍船塢附近,他們正在整理一捆一捆的獵得物,那些都是用麻袋紮起來的,堆滿了一個空地。在麻袋上面,有一個敵兵在結著小小的標簽,上面寫的是:'神戶……'獵得物聚集了以後,卡車就將它帶到西環的碼頭去,放入了大輪船里,這些輪船就一直駛回到日本。""我曾經在一個很大的單車行(自行車)門口,呆看了多時,一輛汽車放在門口,幾個日本兵指揮著苦力,把簇新的單車,從裡面一輛一輛地背出來,搬上了汽車,……又一刻,又是一輛卡車……於是簇新的單車,又從裡面一輛一輛的搬出來。""老闆也和我一樣,作為一個旁觀者閑著,似乎這些東西本來就不屬於他一樣,……"(唐海:《香港淪陷記----十八天的戰爭》第95-96頁)
除了搶劫財物,半夜裡許多喝醉了酒的日本兵還經常四齣尋找婦女。婦女們躲藏在各處。不少婦女遭到凌辱,甚至有被幾個敵兵輪奸的。在日軍舉行"入城式"後的那些夜晚,許多婦女嚇得在三、四層樓的房頂上亂跑,瓦片被踏得發出破裂的聲響。當時有些婦女說,他們不怕炸彈和機關槍,因為碰上了它,乾脆死掉就是了。他們最怕的是敵兵的電筒和使人膽寒敲門聲。
日本侵略軍還濫殺無辜居民,視中國人的生命如草芥。在離跑馬地不遠的藍塘道,一戶居民全家八口皆被殺害。在皇後大道西,一名老年婦女,因為聽不民懂日語想通過崗哨東行,被日軍當場開槍打死。在灣,一名青年不小心闖入了所謂軍事區域,日本兵上來就是一刺刀,將他殺害。在深水元州街,一名婦女身上背小孩上街買菜,回來時趕上戒嚴,眼睜睜看著自己信的樓宇,無法走過去。她的長子約八、九歲,想橫穿馬路迎接媽媽。這名婦女,搖手示意,不讓兒子過來。不料母子三人竟都被日軍開槍殺害。……
在日本侵略軍佔領香港三年多的時間內,香港廣大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蒙受了巨大的苦難。日本侵略軍強迫居民使用軍用手票。起初軍票對港幣的比率,定為一比二。到1942年10月,改為一比四。到1943年6月31日則宣布禁用港幣,居民必須在限期內到台灣銀行兌換軍票,違者殺無赦。這是在進行公開的金融掠奪。在日本統治初期,居民每人每天只領到六兩四錢配給米,僅能勉強糊口。到了戰爭中期,糧食發生恐慌,日本侵略者便改變配給制度,只配給為敵人服務的公務人員。結果造成米價飛漲,每斤由數無漲到二百多元,居民餓死者不計其數,餓殍道,目不忍睹。
日軍還隨意拆毀古跡、拆遷民房。他們拆毀了九龍寨城的城牆,炸毀了象徵民族精神的宋王台。1942年8月日軍想在香港設立慰安所(軍妓住所)五百家,地點選在灣仔大佛口附近的洛克道。日軍六十八大隊隊長中川金光親自出馬,指揮大批士兵,突然封鎖洛克道,西至軍器廠街口起,東至勛寧道止,加上鐵絲網。凶神惡煞般的日本兵配上刺刀,限令住戶在三天之內,全數搬出,不得留下一人。居民們被迫在風雨之中扶老攜幼搬往他處甚至露宿街頭。這就是日本侵略軍製造的洛克道事件。實際上慰安所用不了這么多房屋,日軍便把這一地區變成了他們的娛樂區。除了慰安所,還設立了吃茶店、酒巴和菜館。該處就是後來灣仔的酒巴區。
在日本統治期間,香港百業凋零,唯有賭博、吸毒等罪惡的行業得到發展。從最熱鬧的皇後大道到最偏僻的角落都有賭場。臭名昭著的大賭場有"榮生公司"、"兩利公司"等。賭場門口往往是一面日本旗,一條"發財請進"的標語,有人在搖鈴,有的還有土娼招待。這就是日軍帶給香港的"新秩序"。開賭場的多半是與日軍相勾結的亡命之徒,有的甚至標出他們過去秘密組織的堂號,如"十八子"、"粵成堂"等。1944年2月,南支派遣軍司令田中久一兼任香港總督以後,公開鼓勵開賭,抽賭餉充軍費,此後賭場林立,更加烏煙瘴氣。此外,日軍還鼓勵吸毒。敵總督部設有販毒機關---裕禎公司,用飛機從熱河運來煙土,並開設售吸所,准許煙民領牌買煙。
光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和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和其他各國結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互相支援,與德意、日法西斯進行了長期的艱苦戰斗,終於打敗了侵略者。1945年8月月15日,日本天皇在東京宣布無條件投降因為香港不屬於蒙巴頓勛爵指揮下的東南亞戰區,而是屬於中國戰區,是廣東戰區的一部分。駐港日軍本應向中國軍隊投降。但英國以洗雪前恥為托詞,堅持要由他們派艦隊前往香港受降。為此,中英雙方在日本投降前後,曾進行多次外交交涉。後來,蔣介石要求以中國戰區總司令的名義授權英方到香港受降。但英國政府依仗自己的軍事實力,並得到美國的支持,連這點保留面子的要求也加以拒絕。在此期間,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到香港後,被囚禁於赤柱集中營的香港政府輔政司詹遜,立即按照英國政府的指示,返回市區組織了臨時政府,以防止香港的地位在戰後發生變化。他手裡沒有武裝力量,當時卻讓日軍暫時維持秩序,等候英軍到來。1945年8月30日,英國海軍少將夏愨率領皇家海軍特遣艦隊,駛進維多利亞港,從日軍手中接收了香港。那時蔣介石急於派兵北上和共產黨奪戰略要地,在英國答應他把香港作為運兵北上的轉運站,並答應交出駐港日軍的裝備之後就默認了英國接收香港的事實。
1945年9月16日,在中國代表潘國華少將、美國代表威廉臣上校和其他同盟國代表的陪同下,夏愨少將在總督府正式接受駐港日本陸軍司令岡田梅吉少將和日本華南艦隊指揮官藤田類太郎中將的投降。香港地區在淪陷三年零八個月之後,又重新回到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
http://www.huaxia.com/gd/csdh/xg/00263625.html
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
中英兩國政府為解決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香港問題而舉行的為期兩年的正式會談。中國政府一再表示,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在此情況下,中英兩國政府開始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開始時英國政府提出的談判題目就是一個歸屬問題,而中國政府則提出三個問題,即香港歸還中國、未來香港實行的制度、香港過渡時期的安排。談判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至1983年6月,雙方主要就原則和程序問題進行會談。第二個階段,從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雙方就具體實質性問題進行會談,共22輪。其間爭論頗多,本著以大局為重和友好合作的精神,經過慎重和耐心的談判,至1984年9月18日,雙方代表團就全部問題達成了協議,中英兩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會談宣告結束。中英聯合聲明的簽訂,實現了長期以來中國人民收回香港的共同願望,也促進了澳門問題的解決,並且對解決台灣問題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台灣問題與香港問題性質不同,但是「一國兩制」的構想和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同樣適用的。香港問題的圓滿解決,有利於維護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為國際上和平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成功的新鮮經驗。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曾指出:中英兩國解決香港問題的方式應該大力提倡,這恰恰是我們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非常需要的。
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指中英兩國政府1984年9月18日就香港問題達成的協議。這份協議包括一個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的主體文件;還有三個附件。主要內容有: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除特別行政區有關外交事務和國防事務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即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社會治安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維持。香港的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現行的法律基本不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由當地人組成。香港特別行政區將保持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地區的地位,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保持財政獨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可用「中國香港」的名義單獨地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經濟、文化關系。中國政府明確宣布,上述基本方針50年內不變。
過渡時期
指自中英聯合聲明生效之日起至1997年6月30日止的12年。該概念由中英聯合聲明確認。過渡的含義為,香港由英國統治轉變為由中國管轄和治理。這一轉變必須經過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過渡時期。在過渡時期內英國政府的職責是:負責香港的行政管理,以經護和保持香港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對此,中國政府將給予合作。這一時期內最基本的問題有二:一是經濟上不要出現大的波折,二是政治上不要另搞一套。如果發生嚴重的波動,或者另設一套班子,中國政府將不得不對收回香港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為實現平穩過渡,中英設立了聯合聯絡小組和土地委員會協商有關事項;中國政府亦將根據香港局勢的發展和要求,採取若干必要的行動措施。
後過渡期
香港12年的過渡時期可分為前半段和後半段。前半段時期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兩國政府為使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獨立關稅地區保持其經濟聯系,特別是為確保香港特別行政區繼續參加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多種纖維協定及其他國際性安排所採取的行動;兩國政府為確保同香港有關的國際權利與義務繼續適用所需採取的行動;以及其他有關實施聯合聲明的事項。後半段即後過渡期,其主要任務是解決為1997年順利過渡採取必要的措施;以及為協助香港特別行政區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經濟、文化聯系,並就此類事項簽訂協議所需採取的行動。1990年4月4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通過後,中國政府逐步加強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的有關籌備工作,此即後過渡期的主要特徵。
⑥ 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它的首相每個月能領多少錢
英國首相年薪是14萬2500英鎊,一個月大概可以領108156.3125元,差不多可以領上11萬,算是挺高待遇了。不過相對於其他國家領導人,算是比較少了。
最後,14萬2500英鎊可能很多人沒有什麼概念,那就換成人民幣,現在英鎊兌人民幣是1:9.1079。也就是說:14萬2500英鎊*9.1079=1297875.75元,一個月大概可以領108156.3125元,這也是一筆巨款,要知道普通人也許一年都掙不到10萬,太有錢了。
⑦ 「看人下菜」,英國女王對首相為何忽冷忽熱呢
伊麗莎白作為英國的外交大臣在9月5日當天被保守派選舉為新一任的英國首相。伊麗莎白作為英國女首相是英國歷史上出現的第3位。前兩位女首相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稱號”鐵娘子“。
說完女王喜歡的兩個人物,接下來就是女王非常厭煩的一位首相。那就是撒切爾夫人,通常來說她們兩位都是女性並且年齡相仿,應該會有很多共同的話題。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撒切爾夫人與女王在一起時總喜歡教訓女王,並且給女王上課。而且他們雙方在政治立場上也截然不同,撒切爾夫人也非常輕視女王所支持的立場。
⑧ 為何特蕾莎梅下台後,被稱為英國歷史上最差首相
之所以特雷莎梅下台後被稱為是英國歷史上的最差首相,是因為她從上台後,一直就圍繞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脫歐,而且這還是她的老領導給她留的一個爛攤子,一開始特雷莎梅自信滿滿,但是最後的結果卻不盡人意。
後來特蕾莎·梅同意將英國退出歐盟的「分手費」增加到555億歐元,而為免在10月的保守黨會議上遭到脫歐派的批評,梅政府決定保密這一談判內容。保守黨脫歐派認為梅姨在與歐盟的談判中無底線退讓,出賣英國利益,開始反對她。時任外交大臣、老牌脫歐保守黨人鮑里斯·約翰遜本來在2016年支持梅姨出任首相,這時也發難了
⑨ 英國首相邋裡邋遢,每天步行或騎車上班,他不怕危險嗎
2019年7月24日,鮑里斯·約翰遜正式就任英國首相,任首相不到一年的時間,雖然在一些政策上飽受爭議,但是在親民路線上約翰遜還是獲得了不少的點贊。
不過話說回來,英國、美國在國際上樹敵不少,英國每年都有軍情五處挫敗刺殺首相陰謀的新聞出現,至於美國歷史上死於暗殺的總統就有好幾個,所以英、美政府首腦外出有嚴密的安保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必須的,只是如果真的相信英國首相、美國總統親民到一個人外出,那就真的要反思一下為何會這樣想了,這壓根是不可能的事情。
⑩ 英國首相鮑里斯步行上班,不擔心壞人刺殺嗎
英國首相約翰遜給大家留下的形象永遠都是頭發亂糟糟的,就好像從來沒有用過梳子的樣子,如果他不是首相,真和普通老百姓沒什麼區別,甚至從他身上看不出大國領袖的威嚴,就是一個英國大叔,連紳士的感覺都找不到。
其實他是丘吉爾的粉絲,並時刻刻意模仿之,比如他喜歡把手揣兜里,作為民選的領導人很自信的經常騎單車買菜,遇到市民認出來就一起聊一聊,他們這種才是真正的公務員,首相不過就是一份工作,卸任後仍舊是個普通市民,因此他沒必要擔心被刺殺,大不了就是被數落一頓。
雖然他是首相,第一他又不是富豪,別人不會搶他的錢,綁架他也只能自尋死路。第二他是英國人民普選選出來的,他也不搞政治陰謀,沒有仇家。第三英國目前也不霸凌哪個國家,沒有恐怖分子惦記他。第四他在英國人民心中還是很受歡迎,大家也都認識他,如果有人欺負他,肯定會幫忙。第五他上下班路線固定,是有安保措施的,保鏢是低調的跟在前後左右,他們不會去打擾百姓的生活。但是如果真有事,保鏢會迅速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