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王室的吃飯標准,怎樣才符合貴族要求
到底什麼樣的菜才符合英國王室的貴族標准?英國女王吃飯到底有多講究呢?
王室最愛雞蛋
雞蛋是英國王室最愛的美食單品,王室上上下下的公主王子們都離不開雞蛋——每天至少吃兩個雞蛋做成的奶油蛋卷。而女王陛下則偏愛吃棕殼雞蛋,同時,她還喜歡法國美食家卡雷梅出品的羅斯柴爾德蛋奶酥。
優雅又迅速地吃
與其他王室成員細嚼慢咽優雅用餐的習慣不同,女王吃飯速度很快,經常比餐桌上的其他成員提前吃完,不知是否和曾經的軍旅生活相關。所以,對英國上流社會的紳士淑女們來說,如何在女王面前,吃的得體又迅速,真是門需要長期練習並迅速掌握的技能。
一天換三套衣服就餐
就像熱播英劇《唐頓庄園》里演的一樣,英國王室為了吃飯一天至少換3套衣服。早餐要梳妝打扮後才可用餐,遇上午宴和正式晚宴等場合,那更是要花心思穿搭。英媒透露,王室成員用完早餐之後,必須換裝才可出門打獵或游園。下午歸來,必須洗澡更衣後才能去喝下午茶。而在晚飯之前,王室成員還要換上專門參加晚宴的衣服。
堅決不剩飯
因為菲利普親王比女王起得早,所以二人不會共進早餐。而女王一般在9點單獨吃早餐,邊吃飯邊看報紙。女王特別討厭浪費糧食的行為,一般會把准備的所有早餐全部吃光,堅決不剩飯。
午飯加餐是雞尾酒
很多人印象里,喝酒只能在晚上,但是女王午餐前總要來一杯白金漢宮特調雞尾酒。這種雞尾酒由英國本土產的松子酒搭配杜本內酒,加檸檬片和冰塊。
巧克力忠實愛好者
女王可以說是個十足的「巧克力狂人」,女王每天都會親自檢閱御用大廚以及甜點師為自己搭配的菜單以及下午茶餐單,並給自己喜歡的菜「蓋章」以示通過。而每道有巧克力的菜品或茶點,都是百分之百「放行」~
② 我想問下。。歐洲中世紀特別是英國貴族的飲食文化,比如紅茶會,還有他們一般三餐都吃些什麼
英倫優雅茶文化歷史上從未種過一片茶葉的英國人,卻用舶來品創造了內涵豐富、形式優雅的「英式下午茶」文化。也許是因為糟糕的英國食物讓英國人在法式大餐和意式美食麵前自慚形穢,他們總是在孜孜不倦地把具有傳統的英國茶文化發揚光大。英國人將茶葉與牛奶調製成可口的「英國茶」,調出了清香與可口,也調和了兩種文化。
英國茶文化,一開始就和皇室掛上了鉤,1662年嫁給英王查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凱瑟琳,人稱「飲茶皇後」,當年她的陪嫁包括221磅紅茶和精美的中國茶具。在紅茶的貴重堪與銀子匹敵的年代,皇後高雅的品飲表率,引得貴族們爭相效仿。
茶成為身份的象徵,茶盒被鎖起來,鑰匙由女主人保管,只有在宴會待客時才能飲用。即使是客人喝剩的茶渣,女僕們偷著拿到街市去賣,還能換回外快。
直到1826年,英國人在印度北部山區偶然發現了漫山遍野的野茶樹,茶葉開始變得比啤酒還便宜。從此,從英格蘭的多佛到蘇格蘭的阿伯丁,幾乎全英國都流行喝茶。「茶壺送進書房來時,房間里立即彌漫著沁人心脾的芳香。一杯茶落肚後,整個身心得到了極好的慰藉。綿綿細雨中散步歸來,一杯熱茶所提供的溫馨美妙得難以形容。」《傲慢與偏見》中的主角們,都是喝著茶,展現著英倫生活百態。以茶開始每一天,以茶結束每一天,英國人樂此不彼地重復著茶來茶去的作息規律。清早剛一睜眼,就靠在床頭享受一杯「床前茶」earlymorningtea;早餐時再來一杯「早餐茶」breakfasttea;又名開眼茶,精選印度、錫蘭、肯亞各地紅茶調制而成,氣味濃郁,最適合早晨起床後享用。搭配培根香腸和蛋,是一種能去油解膩的濃茶配方。上午再繁忙,也得停頓20分鍾啜口「工休茶」teabreak;下班前又到了喝茶吃甜點的法定時刻afternoontea;這時,香氣特殊的伯爵茶成為首選。伯爵茶是以中國茶為基茶,加入佛手柑調制而成,聞起來芳香,嘗起來也不算濃。回家後晚餐前再來一次有肉食冷盤的正式茶點Hightea;就寢前還少不了「告別茶」。
此外,英國還有名目繁多的茶宴(Tea-Party)、花園茶會(Teaingarden)以及周末郊遊的野餐茶會(Picnic-Tea),真是花樣百出。除了傳統的英國茶外,如今,英國人又在紅茶中添加了各類鮮花、水果及名貴香料,配製成當今非常流行的花茶、果茶和香料茶。要不要加糖、加奶或檸檬,正統的英式下午茶並無嚴格規定,只看個人喜好。不過基本原則是:濃茶加奶精口感潤滑,淡茶或加味水果茶要喝原味。
英國茶點最常見的有蘇格蘭奶油餅干、維多利亞松糕、松餅。著名的英國西南部的奶茶還包括特殊的烤餅,與當地獨有的奶油外加果醬。由於松餅需要趁熱吃才能吃出口感以及香味,需要首先品嘗。通常順序按照口味區分:由淡而重,由咸而甜。因此取用時從底層逐漸往上取用,先吃最底層容易飽腹的三明治和松餅,然後是第二層的蛋糕等甜點。最後才是第三層的水果餅乾等小點。下午茶講究的是輕松的家庭風格,所以用手而不是用刀叉取點心仍是至今的傳統。
精美的茶具:藍白青花瓷,帶點壓抑卻又簡潔的色彩,是標準的英式內斂作風;外表描繪出英國植物及花卉圖案的骨瓷,是典型的維多利亞風格,完全把英國人熱愛園藝的習性反映到茶具上。無論哪種瓷器,配上純銀茶壺、茶匙,好看的蕾絲桌布,浪漫優雅得讓人心動,英倫風情呼之欲出。
英式茶喝法:傳統的茶室禮儀,講究交談聲音要小,瓷器輕拿輕放;女士舉止從容,有人從面前經過時要禮貌地輕輕挪動身姿,報以微笑。松餅的吃法,是先以刀切開,但是不能切到底,然後用手撕,先塗果醬,再塗奶油。吃完一口,再塗一口。杯中茶喝完後,將茶匙放到茶杯中,表示到此為止,否則主人會不斷續茶。正宗英國茶指南和米其林美食指南一樣,英國每年出版一本《全英最佳茶屋指南》,專門介紹著名且有特色的喝茶場所,成為權威的飲茶指南。據介紹,全英國最著名的茶室約有125間,環境無一例外的優雅、文化氣息濃郁、布置裝潢精美,一般都掛有茶倫敦——茶城之都
在倫敦,幾乎所有的大酒店都有茶座。傳統的貴族下午茶,以里茲飯店的棕櫚閣最負盛名。因為黛安娜王妃生前時常光顧而留下了傳奇色彩。來這里喝下午茶,男士必須打領帶才能入內,一定得事先預訂座位,最忙時需提前兩個星期才能覓得一席。在英國茶協會(TeaGuild)的評選中,克拉里奇酒店(Claridge』s)提供的英式下午茶,被選為英國最佳的英式下午茶。這項評比總共有17個評比項目,評審作為秘密顧客,親自體驗英式下午茶的風味。克拉里奇酒店的工作人員以「絕佳的掌握有關茶的知識,周到的服務」獲得評審的青睞。克拉里奇酒店提供英式下午茶的歷史已經有100多年了,英式下午茶售價每份$28.50。除此之外,薩伏伊飯店和布朗飯店的下午茶也很出名,除了洽談公事的本地人,還有很多觀光客。
鄉村下午茶的代表在風光旖旎的英格蘭北部,約克Betty』s茶室是鄉村茶室一個典範。雖然歷史不是很久,卻成為了英國數一數二的下午茶店。1919年創辦,以英式傳統HighTea聞名。在約克的分店,全店以木色為主配以古典的裝潢,於落地玻璃前喝一口英式紅茶,欣賞一下窗外古老的橫街小巷,格調非常優雅。相對起來價錢不算太貴,永遠人流不斷。在生活節奏閑適的英國鄉村,聽著優美的鋼琴聲喝下午茶,和大都市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正宗下午茶,不到英倫也能飲香港半島酒店-「住不起半島,就喝一杯酒店的下午茶」已成為游覽香港最具情調的內容之一。這里的下午茶不接受預訂,無論你是什麼身份都需要排隊。tiffany的瓷器,robertsbelk的特製銀器,酒店座機的調制的半島醬,還有大堂炫樂隊的表演,難怪這里是香港名流的聚集的,也引得小報記者在此蹲點。香港古典玫瑰園-是台灣畫家黃騰輝先生的傑作。茶室內裝飾是典型的維多利亞風格,濃郁的藍色和紅色,玫瑰花瓣形狀的紅色座椅,英國的瓷器和茶葉。不用走遠,就能體會英國下午茶的精髓。
③ 英國的民俗風情
1、著裝禮儀
英國人平時穿著方面較為隨便,以休閑為主。但是在正式場合如商務會面或晚宴,會著相應正裝。
一般男士為正式西裝,女士為職業裝或禮服。男生女生都要准備一些襯衣,盡量顏色淺一些。襯衣可以讓人顯得有氣質、成熟、正式。
2、風俗禮儀與生活習慣
安靜地吃東西並且吃完自己餐盤里的所有事物是禮貌的行為。英國人喜歡在吃飯的時候聊天。英國人不吃動物的頭、足和內臟器官,他們形象地稱之為支持動物的肉而不吃動物。
3、語言與交流
隱私對於英國人來說十分重要。個人問題,例如年齡、戀愛關系、婚姻、有無孩子、個人經濟狀況、健康等涉及私人的話題在相互不熟識的情況下應當盡量避免。
4、日常消遣
很多英國人酷愛運動,足球在英國更深入人心。大家不妨在有比賽的時候去球賽場或者去酒吧感受一下在英國足球的魅力所在。
各地有很多運動場,比如Sports centre,Swimming centre。大學里也設有運動場所供學生使用。
5、英國禮儀喝酒
蘇格蘭威士忌或琴酒都是這些眾有皆知的酒均來自於它。在英國當地,會有許多愛好喝的人士,主要是因為:它本身也是個產酒國家。英國人在飲酒上的花費比起其它的支出還來的多。
④ 英國的飲食文化
要了解一種文化,飲食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英國本土的餐飲比較注重營養,並不注重烹調方式,巧克力和薯條仍然是他們的最愛,在做許多食物的時候,他們都愛添加一些巧克力,而薯條的消費更是驚人,每星期全英國能消耗五百多萬公斤的薯條。
餐餐吃啥
英國人的飲食很豐富,除了本國的飲食以外,還有許多的外國餐館。飯店的飯好吃,但價格比較貴,所以大部分的英國人還是在家吃傳統的英國飲食。
傳統的早餐被稱為Full English或者The Full English Fry-up ,一般有雞蛋、豬排(bacon)、火腿(sausages)、煎麵包(fried bread)、烤豆(baked beans)和蘑菇(mushrooms)(如圖所示),另加一杯咖啡。現在除了飯店或餐館還供應這樣的早餐以外,多數人只是吃一碗麥片粥(a bowl of cereal),一片麵包(a slice of toast),喝點橘子汁(orange juice)或一杯咖啡(冬天的時候,有很多人會用熱的稀飯代替麥片粥或咖啡)。另外,英國人雞蛋的吃法主要有三種,分別是水煮荷包蛋 (poached),煮蛋(boiled), 攪碎了的雞蛋(scrambled),但他們不吃蒸蛋(steamed).
典型的英式晚餐一般由肉和兩種蔬菜組成,調料就是煮肉時的肉湯(gravy)。英國的畜牧業很發達,牛肉(beef)和羊肉(mutton,lamb)較多,價格也比較便宜,但豬肉很少;由於他們的氣候不適合作物的生長,所以蔬菜通常比較貴,很多蔬菜和糧食都需要進口,當地土生的蔬菜主要有土豆、胡蘿卜、豆類(peas)、捲心菜(cabbages)和洋蔥,消費量也非常大。實際上現在英國人的晚餐也有很大的變化,有一種說法就是,現在已經沒有多少英國人吃英國飯了。據最近的調查表明,大多數人的晚餐吃印度的咖喱(curry);現在,米飯和義大利面條也被稱為「英式晚餐」,但他們的米飯是蒸的而不是煮的,比我們的夾生飯還要生,一粒粒都可以數過來,很難吃。
禮拜天的正餐一般在中午,稱為Sunday lunch, 一般是一片烤肉(roast meat)----可以是牛羊肉,也可以是雞肉或豬 肉,約克郡布丁(yorkshire pudding),另外再加上兩種蔬菜(如圖所示),但口味需要自己調,因為除了烤肉是加鹽的,另外還有一些高湯(gravy)以外,其它都是不加鹽的,蔬菜就是用水煮熟了而已。
他們吃肉時都比較講究,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不同的肉配不同的醬(sauce),牛肉配辣根醬(horseradish sauce),豬肉配甜蘋果醬(sweet apple sauce),小羊肉(lamb)配薄荷醬(mint sauce)。
喝點啥
英國是飲茶大國,平均每天要喝掉1.65億杯的茶,每年要進口14.4萬噸的茶葉。他們喝的茶一般都很濃的紅茶,通常是在每個人的茶杯中添加一匙茶葉,然後再在茶壺中加一匙,喝的時候還喜歡再加點奶。源於他們對茶的偏愛,在英語中有好多跟茶有關的詞彙,例如,如果喜歡某物,可以說,「It』s my cup of tea.」 不喜歡的話就是「It』s not my cup of tea。」 還有tea time, tea party, tea break, high tea, cream tea等。如果有人問你: 「Do you like a cuppa?」, 實際上就是問你要不要喝杯茶;另外,主動提出給別人從茶壺中倒茶的表達方式也很有意思,「Let me be mother」或 「Shall I be mother?」,跟是否想當媽媽沒有一點關系。
跟茶能夠旗鼓相當的飲料就是咖啡了,通常有black coffee和white coffee之分,區別就在於加不加奶。酒精飲料主要有啤酒和白酒,其中最有名的啤酒(ale)是bitter(苦啤酒),顏色較深,酒勁比lager(度數較小的啤酒)大一點。白酒比較有名氣的是蘇格蘭威士忌(Scottish whisky)等。無論年輕還是年長,酒吧幾乎是每個英國人必去的地方,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酒吧的裡面往往比較暗,燈光昏黃,個別有情調的小酒吧還會用蠟燭代替電燈;吧台有一溜不同的飲料開關,侍者大部分都會微笑著問你要點哪種飲料,當然消費量最大的還是啤酒。
特色飲食
英國人發明了三明治(sandwiches),另外還有一些特色飲食,這里拋磚引玉挑選幾個有代表性的做一介紹。
約克郡布丁(Yorkshire Pudding)。英國大部分的布丁 都是作為餐後甜點的甜食,但Yorkshire pudding 卻是主菜中的開端,本身由麵粉、雞蛋、奶等原料發酵後在烤爐中烤熟,用來配蔬菜和高湯。
炸魚和土豆條(Fish and chips)。英國最傳統的快餐。魚主要有鱈魚(cod), 黑線鱈(haddock), 鰈魚(plaice),掛糊後再炸熟,配上同樣炸好的土豆條,調料一般需要自己加,口味很好,但比較油膩。早期就用報紙包著賣,現在換上了干凈的包裝。在英國北部,有人還把它配著mushy peas(一種磨碎了的加工好的豆子)吃。
窩在洞里的蟾蜍(Toad in the hole)。名字這么好笑,但實際上就是用yorkshire pudding 裝著的香腸,另外配著蔬菜和高湯吃。
牧羊人派(Sheperd』spie)。做法就是把攪碎了的牛肉,蔬菜,蘑菇湯等攪合在一起,然後把煮熟後的土豆捏碎灑在上面,最後加一層乳酪進烤箱烤,乳酪完全融化後就好了。
農夫的午餐(A ploughman』s lunch)。現在主要是餐館中提供的冷餐,主料是麵包、乳酪、泡菜,另加半個蘋果,一段芹菜和甜菜等。
斑點迪克/狗(Spotted Dick/ Dog)。一個有悠久歷史的甜點布丁, 即加了葡萄乾或醋栗的點心。斑點指的是其中的乾果。
⑤ 十八,十九世紀,英國貴族的一日三餐一般會是什麼食物
英國6月27日翻印出版了一本中世紀菜譜,從中可見當時的英倫貴族們真是口服不淺,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是水裡游的,都抓來做成盤中餐——「剁麻雀、烤天鵝、燒羚羊、燉狗魚、烹海鰻、煮海豚……」。有現代老饕看得直流口水,特意「按方抓葯」,用丁香、桂皮和藏紅花如法炮製了一道燉海鰻,結果嘛——味道有點怪。
這本菜譜從18世紀以來一直默默無聞地「躺」在巴斯侯爵的朗里特古堡,僅私下供學者們研究用。朗里特古堡的7間藏書室中共藏有4萬冊書,是歐洲重要的私人館藏之一。由於年代久遠,這座古堡無形中被外人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據說一名神秘的黑衣男子經常出沒於其中一間藏書室。
雖然這本菜譜只有薄薄的80頁,卻清清楚楚地分成三部分,對中世紀英國貴族的用餐進行了詳盡的描述。第一部分是歷次盛大宴會菜譜,包括亨利五世在1413年加冕典禮大餐上的各道菜餚;第二部分是時令菜日歷,即什麼季節吃什麼菜;第三部分列出了具體的烹調配料清單。
與現代的菜譜不同,這本中世紀英國菜譜並沒有標明每道菜的原料用量多少和烹飪時間長短,也許是為貴族們掌勺的大廚經驗老道、可以自己掂量著辦的緣故吧。這本書的空白處潦草地注有幾行拉丁文字,看來某個廚子曾對此進行過潛心研究。有趣的是,書中還附有貴族們對自己鍾愛的菜餚的評語,例如,亨利一世就說他愛鰻魚愛得發狂,每次都要撐個半死。
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菜譜中對蔬菜隻字未提,難道貴族們都是「肉食主義者」?他們倒是很愛吃魚和鳥類,如狗魚、海鰻、鯉魚、河豚、麻雀、鵝、海鷗、雲雀、孔雀等。很多時候,上菜是一道超級壯觀的景象,許多動物都是整隻整隻的端上桌。巨大的餐桌也裝飾得富麗堂皇,桌上的冰糖雕刻五彩繽紛,有時還鍍了金,奕奕生輝。
可別以為貴族的吃像有多文雅,他們的手邊雖然整齊地擺著各種刀叉,一應俱全,但卻經常採用最原始的動作——手抓。菜譜上說,一般貴族們浪費的很少,他們的胃口一定很好,才能吃下量大得如此驚人的山珍海味。
⑥ 英國傳統習俗英國傳統飲食文化,或是英國的紳士是怎麼吃飯的,列如餐桌上的禮儀等~速求!!
傳統的英國人非常重視餐桌上的禮儀 懂得這些得人被視為有教養的人 細節很多 在這里就簡略的解釋一下 剩下的需要在實踐中體會與英國人交流中學習
刀叉的擺置
用餐中為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暫時休息片刻,可將刀叉分放盤中,刀頭與叉尖相對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還是繼續吃。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須放下,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應當注意,不管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刀與叉除了將料理切開送入口中之外,還有另一項非常重要的功用:刀叉的擺置方式傳達出「用餐中」或是「結束用餐」之訊息。而服務生是根據這種信息判斷客人的用餐情形,以及是否收拾餐具准備接下來的服務,所以希望能夠記住正確的餐具擺置方式。特別要注意的是刀刃側必須面向自己。用餐結束後,可將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側向內與叉子並攏,平行放置於餐盤上。接下來的擺置方式又分為英國式與法國式,不論哪種方式都可以,但最常用的是法國式:盡量將柄放入餐盤內,這樣可以避免因碰觸而掉落,服務生也較容易收拾。出席結婚餐宴時,不論怎麼將餐具擺成「用餐中」的位置,只要主要賓客用餐結束,就應立即把所有的料理收起。所以宴會時,切記皆以主要賓客為中心進行。在宴會中,每吃一道菜用一副刀叉,對擺在面前的刀叉,是從外側依次向內取用,因為刀叉擺放的順序正是每道菜上桌的順序。刀叉用完了,上菜也結束了。中途需要談話或休息時,應該將刀叉呈八字形平架在盤子兩邊;反之,刀叉柄朝向自己並列放在盤子里,則表示這一道菜已經用好了,服務員就會把盤子撤去。前菜或是甜點等,如果是可以直接用叉子叉起食用的料理,沒有必要刻意地一定使用刀子。在家庭內的餐會或是與朋友之間的輕松聚餐,像沙拉或是蛋包飯之類較軟的料理,也可以只使用叉子進餐。但是在正式的宴席上使用刀叉,能給人較為優雅利落的感覺。另外,在歐洲等地,常可看見有人右手拿叉子,左手則拿著麵包用餐。不管吃得怎麼利落優雅,這樣用餐也只能在家庭或大眾化的店中,而在高級餐廳內是絕對行不通的。沒用過的刀子,就原樣放在桌上即可,服務生會自動將它收走。
刀叉的拿法
兩只一組使用刀、叉為正式的用法,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刀用來切割食物,叉用於送食物入口。應該注意的是,叉子和勺子可入口,但刀子不能放入口中,不管它上面是否有食物。叉子的拿法是將食指伸直按住叉子的背部。刀子除了與叉子同樣拿法外,還可以用拇指與食指緊緊夾住刀柄與刀刃的接合處。可依料理選擇較容易進餐的方法。用拇指抵住側邊,再將食指伸直,分別按住刀叉的背部,用力夾緊。這是吃肉類料理或較硬的料理時所使用的方式。以拇指與食指捏住刀柄與刀刃的接合處,其他的手指再輕輕地扣住刀柄,叉子的拿法則與上述相同。這是吃魚類料理或是較軟的料理時所使用的方式。如果以全部手指握住的話,會破壞整體平衡,利用拇指與食指握住才是拿刀叉的要訣。調味料用湯匙是法國料理中較獨特的餐具。雖然以前就已經存在,不過最近才逐漸普及。一段時期,法國料理中流行較濃稠的醬料,即使用刀也可以取得調味醬料,但是其後則流行較清淡的醬料,所以為了取得調味醬料,只好將調味料用湯匙再次改良。當以湯匙或調味料用湯匙代替刀時,須右手拿湯匙,左手拿叉。湯匙的握法則與握筆方法相同。用調味料用湯匙切食物時,握法與刀相同。不過在取調味醬料時,握法則須與湯匙的拿法相同。食物切好後,在盤子上將料理與醬料一起舀起食用。
可以全部切好後再以右手拿叉子吃嗎?如果是家裡或是氣氛較輕松的店內,這是沒有關系的,不過在高級餐廳內最好盡量避免。在高級餐廳內,將叉子換到右手就餐,也一樣是不合時宜的。不習慣用左手拿叉子,也許會感到很困難,不過一旦能夠靈活使用,就更能體會到用餐的樂趣。
刀叉的用法
刀叉有不同規格,按照用途不同,其尺寸的大小也有區別。吃肉時,不管是否要用刀切,都要使用大號的刀。吃沙拉、甜食或一些開胃小菜時,要用中號刀,叉或勺一般隨刀的大小而變。
料理上桌後的基本動作,即是「右手拿刀切開,然後左手拿叉將料理叉起」。以叉子壓住料理的左端,固定,順著叉子的側邊以刀切下約一口大小的料理後,叉子即可直接叉起料理送入口中,簡單說即是「以叉子壓住後再以刀切開」。
兩側手肘過高會使刀叉角度過大,而呈直立狀態;相反地,如果手肘過低將使刀叉呈倒下狀態,所以沒有辦法好好地將料理切開。將肩膀與手腕放鬆,兩臂不要張開,刀與餐盤的角度保持在15度左右。這里歸納成7個要點:面向料理端正坐好;肩膀與手腕放鬆;兩臂貼著身體;手肘不要過高或過低;刀叉與餐盤呈傾斜角;以叉將料理緊緊按住;輕輕地移動刀子,壓住時可用力。這樣一來,不但能輕易地將食物切開,而且姿勢看起來也相當地優雅。刀的移動方式也有要領。首先用力於左手的叉子,再輕輕地移動刀子。注意,將刀子拉回時不可用力,而是在往前壓下時用力,這樣才能利落地將食物切開。兩側手肘過高時,將會使刀與叉的角度過大,而無法利落地將食物切開。刀與叉也不可以過分傾斜。叉子可依料理的特性,自由地變換拿法以方便用餐。當叉起食用時,叉子的背面必須向上,不過,如果是舀起食用時,叉子應面向上方使用。英美人的飲食習慣不一樣。吃肉菜時,英國人左手拿叉,叉尖朝下,把肉紮起來,送入口中,如果是燒爛的蔬菜,就用餐刀把菜撥到餐叉上,送入口中。美國人用同樣的方法切肉,然後右手放下餐刀,換用餐叉,叉尖朝上,插到肉的下面,不用餐刀,把肉鏟起來,送入口中,吃燒爛的蔬菜也是這樣鏟起來吃。
如有淋上調味醬的料理,也可以利用刀子刮取調味醬,再以湯匙或調味醬,用湯匙將料理與醬料一起送入口中。如以叉子叉住,再用湯匙淋上調味醬後食用,則是錯誤的動作,因為這樣一來,在料理送往口中時,醬料會滴滴答答落得到處都是,搞得一團糟。以叉子舀起料理時,以左手持用叉子,將食物置於叉子正面的叉腹上送入口中。在與朋友聚餐的輕松場合,如果不須用到刀子,可以用右手拿叉子進餐。當盤子內的細碎食物聚集時,可利用刀子擋著,再以叉子靠近舀起。利用湯匙代替刀子也是可以的。以叉子將料理聚集到湯匙上,再以湯匙將食物送入口中。
吃沙拉的時候,將大片的生菜葉用叉子切成小塊,如果不好切可以刀叉並用。一次只切一塊,不要一下子將整碗整盤的沙拉都切成小塊。如果沙拉是一大盤端上來則使用沙拉叉。如果和主菜放在一起則要使用主菜叉來吃。如果沙拉是主菜和甜品之間的單獨一道菜,通常要和乳酪和炸玉米片等一起食用。先取一兩片麵包放在你的沙拉盤上,再取兩三片玉米片。乳酪和沙拉要用叉子食用而玉米片則用手拿著吃。
吃蘆筍的時候,如果要吃的蘆筍菜中有湯汁,先切成小塊,再用刀叉食物。如果蘆筍很大而且需要蘸汁,先把頭切下,然後分開來食用,以防滴汁和掉渣。也可以用手拿著莖柄,蘸汁吃。對於小的蘆筍完全可以用手拿著蘸汁食用。
土豆片和土豆條是用手拿著吃的,除非土豆條里有汁,那樣的話要使用叉子。小土豆條也可拿著吃,但用叉會更好。如果土豆條太大,不好取用,就用叉子叉開,不要掛在叉上咬著吃。把番茄醬放在盤子邊上,用手拿或用叉子叉著小塊蘸汁吃。烤土豆在食用時往往已被切開,如果沒有則用刀從上部切入,用手或叉子將土豆掰開一點,加入奶油或酸奶、奶油和小青蔥、鹽和胡椒粉,每次加一點。你可以帶皮食用。
已設置好的餐具不可隨意改變位置,不過如果你是左撇子,在吃的時候可將刀叉互相更換使用。只是在用餐完畢後,餐具必須依右撇子的人的用法放置,將刀叉的柄向右放置於餐盤上。這么做的原因,主是要為了不給服務人員造成困擾。
刀與叉的拿法
兩只一組使用刀、叉為正式的用法右手拿刀,左手拿叉,與筷子同樣的是以兩只為一組,刀用來切割食物,叉用於送食物入口。應該注意的是,千萬別用刀取食物送入嘴裡。 叉子的拿法為將食指伸直按住叉子的背部。刀子除了與叉子同樣拿法外,還可以用拇指與食指緊緊夾住刀柄與刀刃的接合處。可依料理選擇較容易進餐的方法。用拇指抵住側邊,再將食指伸直,分別按住刀叉的背部,用力夾緊。這是吃肉類料理或較硬的料理時所 使用的方式。以拇指與食指捏住刀柄與刀刃的接合處,其他的手指再輕輕地扣住刀柄。叉子的拿法則與上述相同。這是吃魚類料理或是較軟的料理時所使用的方式。如果以全部手指握住的話,會破壞整體平衡,利用拇指與食指握住才是拿刀叉的要決。調味料是湯匙是法國料理中較獨特的餐具。雖然以前就已經存在,不過最近才逐漸被普及。一段時期,法國料理中流行較濃稠的醬料,即使用刀也可以取得調味醬料,但是其後則流行較清淡的醬料,所以為了取得調味醬料,只好現調味料用湯匙再次改良。當以湯匙或調味料用湯匙代替刀時,須右手拿湯匙,左手拿叉。湯匙的握法則與握筆方法相同。用調味料用湯匙切食物時,握法與刀相同。不過在取調味醬料時,握法則須與湯匙的拿法相同。食物切好後,在盤子上將料理與醬料一起舀起食用。 可以全部切好後再以右手拿叉子吃嗎?如果是家裡或是氣氛較輕松的店內,這是沒有關系的,不過在高級餐廳內最好盡量避免。例如,在高級料理店內,是絕不會像在自己家裡一樣,把飯碗拿到嘴邊,大口大口地吃飯。類似地在高級餐廳內,將叉子換到右手餐,也一樣是不合時宜的。不習慣用左手拿叉子,也許會感到很困難,不過一旦能夠靈活使用,就更能體會到用餐的樂趣。
⑦ 英國的紳士淑女們有些什麼餐桌禮儀
坐姿在出席宴會時,只有已婚婦女才可以佩戴冠飾。這些頭冠飾品一般是結婚時的禮物。是否佩戴冠飾可以將房間中的已婚與未婚婦女區分來。還想再來點兒?
直接要求再來點兒食物或飲品有些不妥。正確的做法如下:在用下午茶時,如果您還想再喝點兒,那麼您可以詢問離茶壺最近的那個人,他是否想再來點兒茶。出於禮貌,被詢問者通常也會反過來問您同樣的問題。當然,可能還有一種情形,比如在餐後飲酒階段,對方竟沒有將波特酒(Port Wine)瓶遞過來,那麼這時,您可以說,「瑪麗女士,您知道那位**伯爵嗎?他人真是太好啦,每次都忘記把酒瓶遞給我」。這么說對方就一定明白您的意思了。要想解毒,只能以毒攻毒!微信公眾號【潮流解毒】 ID:para_fashion
⑧ 英國最喜歡的甜點是什麼
不過在介紹甜品之前吶,先給大家介紹幾家很棒的甜品店吧!比如說非常著名的那家全英連鎖蛋糕店Patisserie Valerie,倫敦最古老的法式甜品店Maison Bertaux,以及開業一直開到零點的位於倫敦soho的深夜甜點食堂Princi。這些都是不能錯過的甜點小鋪和下午茶餐廳哦。
好了,接下來就開始正式普及小甜點!
Scone 司康
「乳脂松糕」這個中文名(怎麼感覺怪怪的)。
在英國,站在超市的甜食櫃前,往往最先就被Trifle吸引了。因為它又有果凍又有奶油又有水果,一層一層排好,看著太誘人了。 Trifle的歷史十分悠久。它的食譜最早出現在1596年,在一本名叫「The good huswife』s Jewell」的書中。那時Trifle的做法是厚厚的奶油加上糖、生薑和玫瑰香料。60年後,Trifle里又被加入了雞蛋、Custard(奶油凍)以及被酒精浸泡過的麵包。到了1747年,果凍(jelly)又被加入了這份食譜…
⑨ 英國王室作為一個大家族,肯定會有很多規矩,他們有哪些繁瑣的用餐禮節呢
英國皇室用餐禮儀
坐姿
背部永遠不要接觸椅背。身體應坐直並將食物送至嘴邊。即便吃容易 掉渣兒的點心,也不要俯身去夠。喝湯是唯一的例外——您可以稍微頷首。
餐巾的尺寸
不同場合使用的餐巾尺寸有別。午餐用17-20英尺,下午茶12英尺, 晚餐26英尺,雞尾酒會6-9英尺。
用餐進度
很遺憾,一般不設衛生間的間歇哦。通常用餐會持續2小時左右,因 此,應注意適量飲用酒水,避免去衛生間。
恭維
不要誇贊食物(因為菜是廚子而不是女主人做的);也不要誇贊女主人 的穿著(因為一般默認女主人打扮得很得體)和家居擺設(如果您表現得似乎不適 應良好的室內環境,那等於自降身段)。
不要稱下午茶「hightea」
在《唐頓庄園》所處的時代,「hightea」指家僕們的晚間加餐,因為這 頓加餐就相當於一頓正餐的量,包括:肉類、蛋糕。而且,人們通常是在一張較 高的木桌子上享用。美國人誤認為「hightea」是一種奢華的說法。
帽子和手套
在下午6點前,女士進餐都要求戴帽子和手套。用餐時,可以將脫下 的手套放在腿上,再將餐巾蓋在上面。
最佳穿著
下午茶時,穿茶會女服(teagown)——類似於瑪麗波平斯阿姨穿的那種 低腰連衣裙;正餐要盤頭穿禮服。男士則應穿黑色或白色的鞋子,以襯托女士的 光彩。記得讓您的女僕記錄下您在宴請賓客時穿過的禮服,以避免重復。不過, 穿著相同禮服參加家宴是沒問題的。
有關冠飾的禁忌
在出席宴會時,只有已婚婦女才可以佩戴冠飾。這些頭冠飾品一般是 結婚時的禮物。是否佩戴冠飾可以將房間中的已婚與未婚婦女區分開來。
還想再來點兒直接要求再來點兒食物或飲品有些不妥。正確的做法如下:在用下午 茶時,如果您還想再喝點兒,那麼您可以詢問離茶壺最近的那個人,他是否想再 來點兒茶。出於禮貌,被詢問者通常也會反過來問您同樣的問題。
當然,可能還有一種情形,比如在餐後飲酒階段,對方竟沒有將波特酒瓶遞過來,那麼這時, 您可以說,「瑪麗女士,您知道那位伯爵嗎他人真是太好啦,每次都忘記把酒瓶 遞給我」。這么說對方就一定明白您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