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農民革命是在多少年

英國農民革命是在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10-06 02:14:59

㈠ 英國有幾次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革命為1642年始(三級會議召開)到1689年(光榮革命),即兩次高潮:
克倫威爾時期(馬斯頓戰役,護國主
光榮革命

光榮革命是指1688~1689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統治、防止天主教復辟的非暴力政變。西方資產階級歷史學家因為這場革命未有流血,故稱之為「光榮革命」。
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時任荷蘭奧蘭治執政的女婿威廉。威廉帶兵進入英國,未發一槍,使詹姆士二世倉惶出逃。議會重掌大權,而威廉亦即位成為威廉三世。至此,英國議會與國王近半個世紀的斗爭以議會的勝利而告結束。

1685年詹姆斯二世不顧國內的普遍反對,違背以前政府制定的關於禁止天主教徒擔任公職的「宣誓條例」,委任天主教徒到軍隊里任職。此後進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門、教會、大學去擔任重要職務。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先後發布兩個「寬容宣言」,給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內的所有非國教徒以信教自由,並命令英國國教會的主教在各主教區的教壇上宣讀,引起英國國教會主教們的普遍反對。同時詹姆斯二世殘酷迫害清教徒。還向英國工商業主要競爭者——法國靠攏,危害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

1688年6月20日,詹姆斯得子。其信仰英國國教的女兒瑪麗沒有希望繼承王位。為防止天主教徒承襲王位,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決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統治。由輝格黨和托利黨的7位名人出面邀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蘭執政奧蘭治親王威廉來英國,保護英國的宗教、自由和財產。信奉新教的威廉接受邀請,並於9月30日發布宣言,要求恢復他的妻子瑪麗,即詹姆斯二世第一個妻子所生的長女的繼承權。1688年11月1日威廉率領1.5萬人在托爾灣登陸。消息傳到倫敦,詹姆斯二世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獲送回倫敦。後經威廉同意,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國。1688年12月威廉兵不血刃進入倫敦。1689年1月在倫敦召開的議會全體會議上,宣布詹姆斯二世遜位,由威廉和瑪麗共同統治英國,稱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同時議會向威廉提出一個《權利宣言》。宣言譴責詹姆斯二世破壞法律的行為;指出以後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徵收賦稅;天主教徒不能擔任國王,國王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等。威廉接受宣言中提出的要求。宣言於當年10月經議會正式批準定為法律,即《權利法案》。

這次政變實質上是資產階級新貴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間所達成的政治妥協。政變之後,英國逐漸建立起君主立憲制。

㈡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1649年5月,英國宣布成立共和國,在人民群眾革命浪潮的推動下,英國封建專制制度被推翻了,君主制被取消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進入高潮,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於1640年,前後共經歷近五十年,直到1688年才告結束。

㈢ 英國封建社會社會的起止時間什麼大概是哪一年開始,哪一年結束標志是什麼

英國封建社會時間:476—1640年,西歐封建社會也叫西歐中世紀。

開始於476西羅馬帝國滅亡剛好是歐洲進入中世紀時間,1640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於1688年光榮革命勝利結束,英國開始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但完全確立還是一個漸進式的漫長完善過程的。

在地方上,國王的權力主要通過各郡郡長貫徹。郡長由國王任命並直接管轄。為商討國家大事,國王組織樞密院,該院當時又稱元老院或國王法庭。諾曼王朝通過以上措施,建立起比法國更加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這是英國封建制的一個重要特點。

強大的王權得到中、小封建主、教會和富裕市民階層的廣泛支持,他們要求得到王權的保護。大封建領主反對王權過於集中,但他們封土分散,難以割據一方、同王權對抗。



(3)英國農民革命是在多少年擴展閱讀:

諾曼征服後,在分封的領地上到處都出現封建庄園。封建庄園是英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經濟單位,領主是庄園里握有全權的最高統治者。庄園土地通常包括領主直接領有地、農奴份地和森林、牧場、池沼等公用地3部分。勞役地租是主要剝削形式。大部分農民淪為真正的農奴。

農奴在英國叫做維蘭,擁有15~30英畝份地,為領主服勞役;此外還有邊農、茅舍農和奴隸。英國社會封建化的過程是漫長、緩慢、不徹底的,保留了較多的前封建殘余。

庄園里還有不少自由農民。大封建領主的勢力不如歐洲大陸一些國家封建主勢力強大,封建制度的解體也比其他國家早。這是英國封建制度的又一特徵。

㈣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於何時結束於何時其各自的標志是什麼這次革命有何歷史意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於1640年,結束於1688年。開始的標志是:1640年,查理一世為了籌措軍費,召開了多年不開的議會。結束的標志是:1688年,國王的反對派聯合起來發動宮廷政變,另立國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它的歷史意義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人類社會從封建主義走向資本主義的一次重要革命。它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使英國在近代世界的崛起和強大成為可能,同時也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㈤ 英國經歷哪兩次革命

第一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時間: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開議會)-1688年光榮革命
第二次:英國工業革命或稱作英國產業革命一般認為是18世紀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的工業革命。

㈥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起止時間及意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概況 時間:1640-1688年
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階級矛盾激化. 任務: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發展資本主義. 領導階級: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代表人物:克倫威爾. 革命主力:農民、手工業者與城市貧民. 結果: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 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 革命戰爭階段 ①革命開始於1640年議會斗爭,資產階級、新貴族控制下的議會要求限制王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②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軍在納西比戰役中擊潰王軍.③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死,英國成立了共和國(3)共和國成立後,克倫威爾實行獨裁統治,遭到人民反抗. (4)1660年,斯圖亞特封建王朝復辟.(5)1688年,發動宮廷政變,推翻斯圖亞特王朝封建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新貴族的統治. 4.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

㈦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在哪一年頒布了什麼重要文獻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有什麼歷史意

1640
《權利法案》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障礙。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出現了長期的政治穩定的局面,為資本主義的順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4)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

㈧ 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前後歷經了多少年

1640年到1688年 克時間: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開議會)-1688年光榮革命 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階級矛盾激化。 任務: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發展英國式資本主義。 領導階級: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代表人物:克倫威爾。 革命主力:農民、手工業者與城市貧民。 結果:1689年的《權利法案》使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編輯本段]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 (1)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 (2)革命戰爭階段 ①革命開始於1640-1642年議會斗爭,資產階級、新貴族控制下的下議會要求限制王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②1642-1649內戰期間。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軍在納西比戰役,馬斯頓荒原戰役中擊潰王黨軍。 ③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死,英國成立了共和國。 (3)1660年,斯圖亞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復辟。 (4)1688年,支持議會的輝格黨人與部分托利黨人邀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時任荷蘭奧蘭治執政的女婿威廉(後來的瑪麗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國執政,發動宮廷政變,推翻斯圖亞特王朝封建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新貴族的統治,史稱「光榮革命」。 (5)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標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確立。

㈨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可分為哪幾個階段

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
(1)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
(2)革命戰爭階段
①革命開始於1640-1642年議會斗爭,資產階級、新貴族控制下的議會要求限制王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②1642-1649內戰期間。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軍在納西比戰役,馬斯頓荒原戰役中擊潰王黨軍。
③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死,英國成立了共和國。
(3)共和國成立後,克倫威爾實行獨裁統治,遭到人民反抗。
(4)1660年,斯圖亞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復辟。
(2)1688年,支持議會的輝格黨人與部分托利黨人邀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時任荷蘭奧蘭治執政的女婿威廉(後來的瑪麗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國執政,發動宮廷政變,推翻斯圖亞特王朝封建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新貴族的統治,史稱「光榮革命」。
(6)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標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確立。

1.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教材從新航路的開辟對英國的影響來說明資本主義的興起。新航路的開辟,便利了英國的海外活動,使英國逐漸變成了大西洋航運的中心。在殖民掠奪的過程中,比起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國更加重視通過擴大市場,掠奪原料,用以強凌弱的不平等貿易來獲取驚人的利潤。英國這種積極開拓海外貿易,進行掠奪的手段,使得被稱為英國「民族工業」的傳統部門——制呢業迅速發展。為了適應市場需要,在英國的制呢業中,出現了以資本為中心進行經營的手工工場。在手工工場中新的剝削方式隨之產生。手工工場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在生產過程中,分工越來越細。手工工場工人的勞動時間長,工資低,勞動條件差。制呢業手工工場的發展也影響了其他部門。採煤、煉鐵、造船等部門,也採取了手工工場的生產方式。手工工場的發展影響到農村,在英國農村中出現了「圈地運動」,產生了一批資本主義的牧場和農場。牧場主和農場主採用了僱用工人的剝削方式,農業工人隨之出現。

2.資產階級、新貴族的形成。新的階級和集團的出現都建立在一定的經濟發展基礎之上。通過16世紀英國的海外掠奪、海外貿易的發展和農村的「圈地運動」,英國積累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資本。在資本積累的過程中,金融家、銀行家、商業資本家和工場主,都擁有大量的資本並投資於手工工場,他們在社會中有著同其他階級不同的利益,從而形成了新的集團,新的資產階級出現了。在農村中,出現了一批經營資本主義的牧場和農場的牧場主和農場主,他們中有的人還經營工業和商業。他們也擁有資本,同資產階級有著相同的利益,為了將這些人同封建貴族加以區別,他們被稱為新貴族。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勢力不斷加強,他們同代表舊的生產關系的封建專制制度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3.英國都鐸王朝的統治。從1485年開始,英國處在都鐸王朝的統治之下。歷代國王有亨利七世、亨利八世、愛德華六世、瑪利一世、伊麗莎白一世。都鐸王朝統治時期,正好處於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資產階級正在形成和發展,但又比較弱小,他們還需要依靠封建王朝保護自己的利益,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都鐸王朝為了加強專制統治,一方面削弱舊貴族的勢力,發動宗教改革,包括設置懲治不順從的貴族的法庭、反對羅馬天主教會、宣布英國國王為教會首腦等,這些措施都起了削弱和限制舊的封建勢力的作用,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為了擴大英國的實力,都鐸王朝鼓勵工商業的發展,以壯大國家的經濟力量;鼓勵航海業發展,擴大海外貿易,以便進行海外掠奪;積極推行殖民擴張,爭奪海上霸權。16世紀末,英國打敗老牌的殖民帝國西班牙,成為海上強國。這些措施不僅加強了英國的實力,而且對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資產階級勢力的壯大都起了促進作用。

4.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這個自稱將「生命與貞節奉獻給大英王國」的女王逝世。她終生未婚,死後無嗣,依照其父亨利八世的遺詔,本應傳位給外孫女瑪麗·斯圖亞特,但她在蘇格蘭親政時已於1567年被廢黜,後又被處死。這樣依照規定就傳給了瑪麗·斯圖亞特的兒子、當時的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斯圖亞特家族開始統治英格蘭。詹姆士六世在英格蘭統治時被稱為詹姆士一世。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斯圖亞特王朝歷經了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統治。詹姆士一世在蘇格蘭統治時,以壓制新教和奉行「君權神授」而聞名。他親自寫過《皇帝之天賦本能》和《自由君主制之法則真諦》兩篇文章,它們不僅宣揚君權神授,還宣稱國王居於法律之上。到了英國以後,他和他的繼承人都變本加厲地維護和推行這種封建專制思想,鼓吹「除上帝外,國王不對任何人負責」。所以,在斯圖亞特王朝專制統治時期,在經濟上,國王可以不通過議會而強行征稅;國王還可以任命親信把持有利可圖的生產部門,或給予少數人販賣某種商品的特權,而這些擁有特權的人甚至控制著大部分國內貿易和幾乎整個對外貿易。這些都嚴重地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觸犯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在宗教上,詹姆士一世信奉的是天主教,在蘇格蘭他曾壓制新教,統治英國後,他看到英國國教中還保留有許多天主教舊習,而且英國國教當時已經存在了上百年,形成了強大的勢力,於是,他改變作法,以尊奉國教為名而不斷地恢復天主教的一些教義和教會的禮儀。所以,在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統治時期,嚴厲地對待「非國教徒」,實行宗教專制,特別是殘酷迫害那些主張取消國教中天主教舊習的「清教徒」。由於以上兩方面的矛盾,造成斯圖亞特王朝時期政治上的緊張局面,導致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

1.議會中反對派的形成。斯圖亞特王朝統治時期,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發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已經形成了一股政治勢力,在議會中,他們指責國王的專制統治政策,特別是利用議會有權批准徵收新稅和特別稅的傳統權力,同國王進行斗爭。在斗爭的過程中,議會形成了反對派。這使查理一世的專權受到了威脅,他絕不能讓這種現象存在下去,終於在1629年解散了議會。

2.蘇格蘭人起義和革命的開始。斯圖亞特王室雖然統治著蘇格蘭和英國兩部分,但兩國並未合並,蘇格蘭保持著獨立性。英國的宗教改革使蘇格蘭宗教也受到影響,蘇格蘭也出現了「清教徒」,並在教會中佔有一定的地位。1637年,查理一世命令蘇格蘭必須採用英國國教祈禱書,這對於要保持蘇格蘭獨立性的人來說是不能容忍的,而對於清教徒來說更是一種強行污辱。蘇格蘭人為了保護本國的獨立性和保護自己的信仰,舉行了起義。起義軍一直打過邊境,佔領了英格蘭北部的一些地區和紐卡斯卡城,這種局勢嚴重地威脅著查理一世的統治。

為了討伐蘇格蘭人的起義,需要大批經費,查理一世在財政問題上本來就已捉襟見肘,現在的處境更加窘困。他曾強行借貸,但收效甚微,並引起更大的不滿。這就迫使他只能召開議會,以合法的形式來籌集經費。議會召開後,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議會中的代表,首先要求的是限制王權。這一要求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這樣,資產階級利用議會合法斗爭形式進行的革命開始了。

3.英國內戰和克倫威爾的統治。查理一世不甘心「和平」地走下歷史舞台。在議會中,國王同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經過反復的較量後,最終在1642年挑起了內戰。在議會軍同王黨軍的斗爭中,清教徒的代表人物克倫威爾逐漸取得了重要地位。克倫威爾在第一次內戰中,指揮議會軍取得了納西比戰役的勝利,擊潰了王黨軍主力。第二次內戰中,在普里斯頓附近再次打敗王黨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從而結束了內戰。戰敗的查理一世成為階下囚。當時英國處在「君權神授」思想的影響下,舊貴族、保皇派的勢力也十分強大,對如何處置查理一世的問題展開了復雜的斗爭。直到1649年元月,下院才通過審判國王的決議。1月4日,下院宣布國家的權力源於人民,人民選出下院,就是授權由議會管理國家。這就意味著否定了「君權神授」,把查理一世從神壇上拉了下來。20日開庭審判;30日在倫敦處死查理一世。

關於克倫威爾的統治,教材側重於克倫威爾對英國資本主義發展作用的分析。當英國建立共和國後,國內外的局勢都非常緊張。在內戰期間,英國經濟受到一定損失。內戰結束後,階級矛盾並未結束,統治集團內部的斗爭也並未停止。在國外,荷蘭乘機搶走許多海外貿易。愛爾蘭還擁立查理一世的兒子為王,稱查理二世;蘇格蘭也支持查理二世。在這種形勢下,克倫威爾等人掌權後,對內:在政治上以武力維持統治,鎮壓了許多持不同意見的勢力;經濟上發展工商業;宗教上厲行清教法規。對外:英國資產階級早有徵服愛爾蘭的企圖,此時,以愛爾蘭擁立查理二世為借口,1649年由克倫威爾率兵征服愛爾蘭。1652年,在打敗蘇格蘭後將其兼並。針對荷蘭的海上優勢,英國於1651年公布《航海條例》,以限制荷蘭的發展,又於1652年進行了第一次「英荷戰爭」,以維護英國自身的利益。因此,總的來說,克倫威爾代表了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對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共和制還處在不成熟的階段,封建君主思想並沒有得到徹底批判,舊勢力沒有被鏟除,再加上克倫威爾本人也逐漸擅權專斷,好大喜功,年他被宣布為「護國公」,並先後多次解散議會,成為了軍事獨裁者。

4.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和「光榮革命」。克倫威爾死後,政局混亂。其子曾繼任護國公,但他既沒有克倫威爾的威望,又沒有其父的才幹,因而引起軍官們的不滿,他被迫下台。高級軍官都想獨攬大權,他們的明爭暗鬥使政局極為混亂。為了維護和鞏固統治秩序,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對恢復君主制的勢力採取了妥協和贊同的態度,斯圖亞特王朝得以復辟。復辟後的王朝不僅推翻了原先的諾言(見義務教育初中世界歷史教師教學用書《布雷達宣言》),還實行反攻倒算,進行殘暴的統治,使在革命中所取得的成果逐漸地被否定甚至喪失。這種倒退使政治斗爭又趨於尖銳。詹姆士二世繼位後,繼續執行反攻倒算的政策,而且還要恢復天主教,這意味著要奪回革命進程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從天主教會中所獲得的土地,而且要推翻英國國教所取得的統治地位。這場政治上的角逐必然在議會中反映出來。當時議會中正圍繞著王位繼承問題形成了兩派——「輝格派」和「托利派」(這就是英國近代政黨的起源,它們被稱為「輝格黨」和「托利黨」)。此時,詹姆士二世老來得子,而王後又是個天主教徒。面臨這種新局面,議會中的兩黨都明白,等到小王子長大繼位之時,必然信奉天主教,這樣,天主教統治英國就會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因此,兩黨向詹姆士二世之女瑪麗和女婿、當時的荷蘭執政威廉發出邀請,請他們赴英執政。威廉得知後急忙宣稱,到英國後將全力保護「新教」、「自由」、「財產」和「議會」,這自然得到了英國國教徒、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等的支持。1688年11月5日,威廉率軍在英國登陸,國王派出軍隊,可是他沒有想到軍隊將士已不再聽從他的命令,最後,眾叛親離的國王被迫逃往法國。12月18日威廉進入了首都倫敦。這次政變沒有經過戰爭、沒有造成傷亡,就完成了奪取政權的任務,所以被英國人稱為「光榮革命」。這次革命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1689年,議會通過決定,威廉和瑪麗共同即位。威廉稱威廉三世。

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用在議會中所處的優勢,擴大和鞏固他們的統治權。他們以法律形式逐漸取消以君主為代表的貴族特權,並限制王權。英國議會相繼通過了一系列法案,其中以1689年通過的《權利法案》影響最為深遠。教材以資料的形式對《權利法案》做了介紹,其中摘錄的內容,一方面是從立法權、司法權、稅收和軍權等方面限制王權;另一方面,又將議會所擁有的「自由」和權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這些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形成了一種新的政治體制,這就是習慣上所說的「君主立憲制」,隨著議會的不斷立法(例如1701年的《王位繼承法》等),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王權,國王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憲制逐漸形成和發展。

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依照教材可以從三方面分析:第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歷經近半個世紀的斗爭,最終以「光榮革命」的形式完成了革命任務。瑪麗和威廉三世雖然仍屬於斯圖亞特家族(後為漢諾威家族),但是,作為封建專制統治的君主制已經被推翻了。第二,這次革命對英國本身的影響很大,它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保證;為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的建立開辟了道路。第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對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反映,代表了社會發展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從此,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一些國家都在其影響下,進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使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即資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

閱讀全文

與英國農民革命是在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葯店不賣葯為什麼 瀏覽:221
印尼地震對人有什麼影響 瀏覽:618
印度女人來月經都怎麼辦 瀏覽:319
義大利語很棒怎麼發音 瀏覽:272
印度海關哪裡有 瀏覽:590
義大利cb是什麼牌子好 瀏覽:464
打兩針疫苗回中國還要隔離多久 瀏覽:771
英國功放音樂革命怎麼樣 瀏覽:232
中國人在韓國如何發展 瀏覽:817
伊朗藏紅花怎麼服用 瀏覽:216
印度薯角怎麼吃 瀏覽:336
中國新冠疫苗什麼時候有 瀏覽:987
義大利的錫紙焗鰻魚怎麼做 瀏覽:260
中國哪個地方口腔好做 瀏覽:860
伊朗克爾曼省巴姆市什麼氣候 瀏覽:624
手機怎麼沒有中國移動 瀏覽:893
青蛇和中國醫生哪個好看 瀏覽:461
羅馬時代中國什麼時候 瀏覽:812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什麼出口國 瀏覽:158
伊朗現在做什麼好 瀏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