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各國gdp排名是怎樣的哪個國家最高
世界各國GDP排名前五為: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其中美國的GDP自1871年開始,一直處在世界第一位。
1、美國
名義GDP:19.39萬億美元
GDP(PPP):19.39萬億美元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2017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為4.87萬億美元。預計2018年經濟將超過5萬億美元。2008年的金融危機震撼了日本經濟,對經濟來說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自那時候起。全球危機引發了經濟衰退,隨後國內需求疲軟,公共債務巨大。
2020年奧運會將使其經濟受到一些刺激,這將保持投資流動的強勁,這得益於日本央行寬松的貨幣政策。日本的名義GDP為4.87萬億美元,預計2018年將達到5.16萬億美元。當按照購買力平價衡量GDP時,日本跌至第四位;2017年的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為54.2億美元,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8439.52美元(第25位)。
『貳』 世界前十名gdp國家
第一名,美國
美國名義GDP:21.44萬億美元-美國GDP(PPP):21.44萬億美元;
第二名,中國
中國名義GDP:14.14萬億美元-中國GDP(PPP):27.31萬億美元;
第三名,日本
日本名義GDP:5.15萬億美元-日本GDP(PPP):5.75萬億美元;
第四名,德國
德國名義GDP:3.86萬億美元-德國GDP(PPP):4.44萬億美元;
第五名,印度
印度名義GDP:2.94萬億美元-印度GDP(PPP):10.51萬億美元;
第六名,英國
英國名義GDP:2.83萬億美元-英國GDP(PPP):3.04萬億美元;
第七名,法國
法國名義GDP:2.71萬億美元-法國GDP(PPP):2.96萬億美元;
第八名,義大利
義大利名義GDP:1.99萬億美元-義大利GDP(PPP):2.40萬億美元;
第九名,巴西
巴西名義GDP:1.85萬億美元-巴西GDP(PPP):3.37萬億美元;
第十名,加拿大
加拿大名義GDP:1.73萬億美元-加拿大GDP(PPP):1.84萬億美元;
『叄』 1840、1895年清朝的gdp分別佔世界多少日本、英國、法國呢請提供真實的結果
1.1840年時,按蘇聯式工農業總生產值MPS演算法計算,中國約為英國的六倍,法國的十倍,日本的五十倍。但按照歐美式GDP演算法計算,中國的GDP僅為英國的40%。約與法國相當。約為日本的18倍。
2.1894年時,按蘇聯式工農業總生產值MPS演算法計算,中國約與英國相當(不含英屬印度帝國),如包括印度,約為英國的70%。約為法國的2倍,日本的9倍。
但按照歐美式GDP演算法計算,中國的GDP僅為英國的6%。法國的10%。約為日本的120%。
3.77事變時GDP核演算法:日本工業總產值約合58億美元,中國為3.6億美元。其中重工業占工業的比重,日本為61%,中國為11%。以工農業總生產值MPS演算法計算,中國農業產值約為日本三倍,而工業產值為日本一半。但以國民生產總值GDP演算法計算,中國農業產值約為日本的41%,而工業產值為日本的16%。原因在於,GDP演算法更科學的計算了實際的國力,將各種重復計算,和自我消耗剔除了
『肆』 二戰後的英國經濟
英國,這個曾號稱日不落帝國的殖民帝國,在一戰後可說是開始鬧窮了,它這時仍有強大的艦隊和控制北海、地中海、印度洋、西南太平洋的海權實力,在根本上,它仍有完封歐陸任何一個陸上強權的海權力量。不過在二戰前期英軍在歐陸上的損失卻也真的使英倫三島有一段可怕的危險期。但是真正打擊英國未來的,不是向英國宣戰的軸心國,而是英國自己的政策。英國首相邱吉爾他是個特別的領導人,他有許多的特質,但是他太過於注重於表面的目標:打敗軸心,而沒有想到戰爭和英國本來的關系。英國人在這種情況下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首先對於德俄對決的態度就發生了問題,事實上這兩個國家都是可怕的侵略國,它們都有著以政治和思想來侵略他國的手段,可是英國人竟二話不說就傾了全力以物資來「進貢」給俄國。英國人還不如等到俄方提出某種程度的要求和條件才提供物資,那才有利。以英國人的角度來看應是使這兩方兩敗俱傷,再利用本身海軍力量和空中的力量把德國經濟扼殺,才是個經濟而有效的方法。不過英國人卻反其道而行,把大量的物資投入在提供俄方,更沒有注意到它真正的生命線是在於地中海、印度洋和南太洋的國協地區。以致於北非的作戰未能集中力量以在初期打敗隆美爾,而在遠東方面又不能和日本達成某種協議(但是在美國的壓力下這點可能無法做到,但是俄國卻明目膽的和日本保持這種互不侵犯條約到二戰末),或是其中力量防守新加坡,無論如何都應將守住新加坡為第一要務,若新加坡不守住那對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政治影響可說是令人無法想像的。
英國人在二戰中可算是全走錯步了,二戰結束後,英國人才猛然發現,他們雖成功地把德國打成一個廢墟,但是蘇俄和其共產勢力撗張的卻比當年的德國還來的快還猛!而自己的國家卻沒有能力去反制這種席捲式的侵略。在戰債的壓力下,英國失去了它的海軍力量和珍貴的海權。埃及和印度等殖民地也明白了,原來英國人也是可以被打敗的,不久就相繼獨立,這個打擊使得英國人再也不能利用大量的殖民地物資和勞工來彌補其戰爭中的損失。又因為政策的錯誤,去支持以色列建國,造成英國在中東地區勢力完全被蘇俄所取代。
走到這種地步,原本的日不落國也變成了日落王國了……從此英國就只能算是歐洲地區的中型國家……幾乎完全失去了其全球的影響力,不過它仍保持著一個和歐陸相抗的戰略態勢,來使其地區性的影響力能夠有發揮。
『伍』 世界十大國際大都市的GDP各是多少
2014世界各大城市GDP排名如下:
1 日本 東京 29900億美元
2 美國 紐約 約26300億美元
3 美國 洛杉磯 17874億美元
4 英國 倫敦 6955億美元
5 法國 巴黎 6581億美元
6 美國 芝加哥 6571億美元
7 日本 大阪/神戶 5255億美元
8 墨西哥 墨西哥城 4521億美元
9 美國 華盛頓特區 3845億美元
10 美國 舊金山 3745億美元
11 韓國 首爾 2656億美元
12 日本 京都 2548億美元
13 日本 橫濱 2445億美元
14 中國 香港 2440億美元
15 加拿大 蒙特利爾 1875億美元
16 加拿大 溫哥華 1744億美元
16 加拿大 多倫多 1744億美元
18 荷蘭 阿姆斯特丹 1687億美元
19 瑞士 伯爾尼 1652億美元
20 日本 名古屋 1589億美元
21 西班牙 巴塞羅那 1541億美元
22 日本 北九州 1530億美元
23 中國 上海 1511億美元
24 西班牙 馬德里 1497億美元
25 中國 北京 1476億美元
26 新加坡 1444億美元
27 俄羅斯 莫斯科 1183億美元
28 馬來西亞 吉隆坡 1147億美元
29 中國 台北 1115億美元
30 土耳其 伊斯坦布爾 1022億美元
31 澳大利亞 悉尼 1000億美元
32 德國 柏林 998億美元
33 比利時 安特衛普 997億美元
34 義大利 羅馬 955億美元
35 美國 新奧爾良 876億美元
36 德國 漢堡 861億美元
37 加拿大 渥太華 795億美元
38 芬蘭 赫爾辛基 744億美元
39 中國 廣州 733億美元
40 中國 深圳 731億美元
41 瑞典 斯德哥爾摩 699億美元
42 印度 新德里 687億美元
43 美國 費城 664億美元
『陸』 英國三大產業比重
英國各主要產業中,第一產業佔GDP的比例為0.52%,第二產業佔GDP的比例為18.57%,第三產業佔GDP的比例為80.91%。
不單單是英國,整個歐美發達經濟體都在去實體化或者說叫做產業空心化的現象。
發達國家這三大產業中,服務業的比重一般都佔到了70%以上,甚至更高。這意味著製造業產值的比重在30%以下,甚至更少。
英國、法國、美國第國家第三產業比重都接近80%,第二產業比重約為20%。以產業立國的日本,第二產業的比重也不足30%。甚至巴西、印度、土耳其等發展中國家第三產業的比重都超過60%。
第三產業包括: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等行業。
『柒』 2021英國經濟現狀及地位
在經濟方面,英國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在世界經濟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據估計,英國GDP在2021年第三季度增長了1.3%,較上一季度(5.5%)顯著下降。目前,英國的實際經濟規模較2019年底疫情前水平低2.1%。在此之前,英國央行和路透社預估該國第三季度GDP增長1.5%。英國國家統計局稱,鑒於英國進一步放鬆疫情限制和重新開放經濟,第三季度GDP增長主要來源於服務業和醫療行業。
拓展資料
一、 經濟危機
第一,供應鏈危機。據英國國家統計局《商業洞察和經濟影響報告》,在所有納入統計調查的行業中,有11%的受訪企業表示,必須尋找原材料、中間產品的替代供應商或制定替代生產方案。這其中,建築企業所佔比例最高,達25%;汽車和摩托車配件以及維修行業分別佔20%和14%。在所有行業中,7%的受訪企業表示,無法獲得所需的原材料、商品或服務,也無法找到替代供應商,這其中食品加工行業企業佔比最大。
第二,原材料價格上漲。《商業洞察和經濟影響報告》顯示,有37%的受訪企業表示,其購買的原材料、中間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漲幅大於以往正常的價格波動水平,其中報告最多的是建築和製造業企業。目前,很多企業已經將部分價格上漲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有15%的受訪企業表示提高了10月出售的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計劃上漲商品價格的企業數量高於此前的統計,其中批發和零售端企業漲價意願最強烈。
還有一個影響因素是加息預期。英格蘭銀行上周表示,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比預期要弱,將密切關注英國政府在10月《就業保護計劃》退出後勞動力市場的狀況。11月初的議息會議上,英格蘭銀行表示,受天然氣價格上漲等影響,10月份通脹升至略低於4%的水平,11月將升至4.5%,預計在2022年4月達到5%左右的峰值。英格蘭銀行認為,為了在中期實現2%的通脹目標,可能需要在未來適度收緊貨幣政策。市場普遍認為,12月英格蘭銀行將加息15個基點,並在明年2月繼續收緊貨幣政策。
二、 堅固的倫敦金融城
二戰之後,英國這個曾經的超級大國開始逐漸衰落。全球范圍內掀起了反殖民主義和爭取獨立自由的浪潮。1956年,埃及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美國反對英法兩國對埃及的入侵,英國作為殖民大國的地位走向了終結。與此同時,美元的崛起也讓這個老牌金融強國感到了危機。倫敦金融城作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決定採取行動,維護自己的地位。
『捌』 gdp世界排名
美國(20.51萬億美元)
2018年美國生產總值是20.51萬億美元,名義增速5.2%,實際增速2.9%,雖然不及預期,但也刷新了13年來的最高記錄。成為全球首個GDP突破20萬億美元的國家,人口繼續保持增長,已經超過了3.28億,人均GDP也已接近6.25萬美元,但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2019年公布的調查報告,在2018年內美國共有將近2200家零售門店倒閉,比2017年同期激增23%。
中國(13.6萬億美元)
中國2018年GDP也有不俗表現。排名第二的中國,GDP達到13.6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66.3%(2017年為63.2%),如果把港澳台包括進來,那麼中國2018年的GDP約為14.6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71.2%,2018年中國大陸地區GDP增量近1.4萬億美元,相當於增加了一個澳大利亞。
日本(4.96萬億美元)
2018年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度增長0.6%。日本政府2019年1月在內閣會議上通過的經濟預期為增長0.9%左右,實際GDP數據低於預期。同日還公布了日本2019年一季度(1月至3月)國內生產總值(GDP)初值顯示,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的實際GDP比上季度增長0.5%,換算成年率為增長2.1%,連續兩個季度維持增長。一季度名義GDP環比增長0.8%,換算成年率為增長3.3%。
德國(3.99萬億美元)
德國2018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33882億歐元,約合38707億美元,這一數值較之前IMF預估的德國GDP總量為為4.03萬億美元,下降了1593億美元,2018年全年的GDP增速1.5%,2018年12月,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正式公開表示,德國內閣討論並通過了《德國對外貿易條例》修改草案,從2019年1月1日起,對涉及德國國防以及關鍵基礎設施領域的企業在被非歐盟資本收購時,將受到更為嚴格的審核。涉及的領域包括:電信、IT安全、發電站、供電網、飲用水和食品供應、金融交易、證券和衍生品交易、醫院信息系統、航空、鐵路交通以及軟體工程等。
英國(2.82萬億美元)
英國2018年GDP總量摺合約28234.79億美元,同比增長6.9%; 人均GDP摺合42480美元,同比增長6.2%,以2018年中人口數為基數,英國人均GDP約為31815英鎊,同比名義增長2.5%,扣除價格增長等因素,實際增長速度約0.8%。實際GDP分季度同比來看,一季度增長2.3%,二季度增長1.4%,三季度增長1.3%,四季度增長0.6%,增長呈逐季下降的趨勢。
法國(2.77萬億美元)
2018年全年法國GDP總量達到了2.35萬億歐元(具體為23503.5億歐元)。這樣,按照全年歐元、美元的平均匯率折算,2018年法國GDP約為2.776萬億美元——略低於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的2.79萬億美元,從環比增速來看,2018年第一季度是環比增長0.2%、二季度也是環比增長0.2%、三季度環比是0.4%、第四季度則為0.3%。
印度(2.72萬億美元)
印度經濟總量GDP在2018年達到2.72萬億美元,其增速位居世界第一,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8年全年,印度經濟總量GDP增速為7.3%,2019年將達到7.4%。而世界銀行的預測則是,2018年印度經濟總量GDP增速為7.3%,2018年印度的名義GDP達到了1857680.5億盧比,按照全年與美元的平均匯率折算約為2.716萬億美元。按照接近13.4億人口計算,印度人均GDP約為2050美元。
義大利(2.07萬億美元)
義大利2018年GDP總量首次突破2萬億美元,達到2.07萬億美元,增量為1239億美元。同時,義大利GDP總量超過巴西,位居世界第8位,也成為了全球第八大經濟體,排在印度之後。義大利在2018年全年實際增速只有0.9%,其中第一季度實際增速為1.4%,第二季度實際增速為1.2%,第三季度實際增速為0.7%,第四季度下滑嚴重,實際增速只有0.1%。所以,全年實際增速還沒有達到1%,僅增長了0.9%。
巴西(1.87萬億美元)
2018年巴西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按本幣計算是實際增長1.1%。但由於貨幣大幅貶值,其GDP轉換成美元後下滑到1.87萬億美元,比2017年的2.053萬億美元減少了1800多億美元,下降幅度高達8.9%,人均GDP也下降到約8900美元。在全球42個經濟體中只高於義大利(0.8%)和日本(0.7%)。
加拿大(1.71萬億美元)
加拿大GDP總量為1.71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10位,實際增速為1.8%,增量為613億美元,由於人口僅約為3710萬,所以人均GDP高達4.6萬美元。但增速較2017年下降1.2個百分點。其中,家庭最終消費支出同比增長2.1%,較2017年下降1.5個百分點;整體商業投資同比增長0.3%,較2017年下降2.0個百分點。
『玖』 最新英國的經濟結構數據,越詳細越好
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
英國擁有大量的煤、天然氣和石油儲備;英國的主要能源生產大約占總GDP的10%,在工業國家是算非常高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最大,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倫敦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英國的名牌國際工業包括勞斯萊斯汽車和引擎,名牌國際服務業包括馬莎百貨公司和匯豐銀行。
英國的教育、學術研究和科學研究亦處於世界領導地位,舉世聞名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都位於英國,是美國以外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樞紐。英國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慕名前來升學,不僅為國家帶來豐厚的外匯,也為這個屬知識型經濟體系的國家吸納不少人才。
英國的旅遊業也相當重要:每年有超過2,700萬遊客,排名世界第六,低於中國(3300萬)而高於澳大利亞(1910萬)。特色影點包括城堡,有各種珍藏的大英博物館和超大型溫室。
參見:英國工業、英國商業及英國旅遊業
工業
英國的工業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製造國。主要工業部門有:采礦、冶金、化工、電子電器、汽車、航空、食品、飲料、煙草、輕紡、造紙、印刷和建築等。生物制葯、航空和國防是英國工業研發的重點,也是最具創新力和競爭力的產業。英製造業中紡織業最不景氣,但電子、光學設備、人造纖維和化工,特別是制葯行業仍保持雄厚實力。 因工業革命即啟蒙於英國,故英國的工業法令在世界各地都能傳聞。
農業
主要包括畜牧、糧食、園藝、漁業,可滿足國內食品需求總量的近2/3。農業用地佔國土面積的77%,其中多為草場和牧場,僅1/4用於耕種。農業人口人均擁有土地70公頃,是歐盟平均水平的4倍。英是捕魚大國,捕魚量占歐盟的20%,滿足國內2/3的需求。
服務業
包括金融保險、零售、旅遊和商業服務等,是英經濟的主導產業。倫敦是全球第二大金融中心,在世界經濟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服務業佔GDP73%
詳見
http://ke..com/subview/3565/13600041.htm?fr=aladdin#9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B1%E5%9B%BD#.E7.BB.8F.E6.B5.8E
『拾』 德國和英國gdp
1、2022年一季度英國完成名義GDP達6168.7億英鎊,環比增長0.8%,同比增長則高達8.7%。按平均匯率折算,一季度英國GDP摺合約8273億美元左右。
2、德國方面,一季度名義GDP達到9145.1億歐元,環比增長0.2%,同比增長4%。德國一季度GDP摺合約10258億美元,仍然穩居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地位。根據相關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