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人為什麼不露出來嘴唇

英國人為什麼不露出來嘴唇

發布時間:2022-10-06 10:00:51

⑴ 為什麼稱保守的英國人為stiff upper lips 呢

stiff upper lip : concealment of emotions or feelings, especially of grief or fear; great restraint or composure(隱藏悲傷或害怕的感情,極大的剋制或鎮定)

呵呵,今非昔比,保守的英國紳士也開始大膽流露感情了
Men do cry - all over the world
http://www.chinadaily.com.cn/english/doc/2004-10/04/content_379692.htm

⑵ 為什麼英國人嘴唇那麼薄

人種問題。

人種(race),亦稱種族, 是具有形態上和生理上的特點和語言習俗等歷史文化因素組成的有區域性特點的群體。

根據體質特徵的差異,過去全世界人種大致上分為3大人種,即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有人還主張再分出棕色人種來。生物學家以本質主義方式(即以體質特徵為標准)通常將全世界的現代人類劃分為四大人種:白色人種、黃色人種、黑色人種和棕色人種。

非地中海地區的歐洲白種人膚色白、體毛重、體味大、眼窩深、顴骨較低、顎骨較平、鼻子高大、嘴唇較薄,毛發捲曲且兒童期以紅棕色和金黃色為主,虹膜以藍綠色為主。環地中海地區的白種人相對前者膚色深,毛發和虹膜均以褐色、紅棕色為主。南亞白種人膚色偏黑。

白種人隨著年齡增長,虹膜和毛發含有的黑色素會逐漸增多,所以大多數白種人成年期相對兒童期的虹膜和毛發顏色會不同程度地加深,可能從金發變成棕色或黑色。偶有成年期是「金發碧眼」的白種人,僅見於祖先是非地中海地區的歐洲白種人。

⑶ 英國紳士的特點

(一)服裝穿著上的合適得體。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二要適合所在的場合。

(二)性格內向、幽默的社會交方式

(三)女士優先的禮儀原則。

在英國,女性接受男性的尊重,男性的保護,是天經地義的禮儀傳統。為此,英國內政部曾向男子發出「十誡公告」。

(3)英國人為什麼不露出來嘴唇擴展閱讀:

一、現代意義上的紳士風度

(一)講究儀容和服裝整潔

男士切忌粗俗邋遢,女士不能輕浮俗艷。

(二)言行舉止彬彬有禮,文雅大方

在交際中,作介紹時,西方國家的習慣是先將男的介紹給女的,將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將地位低的介紹給地位高的,不能顛倒順序,否則認為是不禮貌的。

(三)文明用語,禮貌待人,不做任何越禮之事

文明用語,是紳士風度的一種禮貌表現。「請」、「您」、「謝謝」、「對不起」、「再見」、這些文明用語表現一個人的教養和風度。

二、紳士教育

早在17世紀後期,英國就開始實施「紳士教育」。它由英國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洛克提出,他把那種既有貴族氣派,又有資產階級創業精神和才幹,還有強健的體魄的人稱之為「紳士」。「紳士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紳士」。

這種「紳士」必須是「有德行、有用、能乾的人」。即必須具有上層社會所理解的道德思想與行為;具有開拓資本主義事業的廣泛能力、機敏與自信;具有高貴的文明的禮貌與儀態;具有多方面的學識,足智多謀。

⑷ 英國人會面時對自己形象的要求

英國人大多是高加索人種,俗稱白種人。因緯度較高,膚色蒼白,身高較高,眼睛大,眼睛顏色淺,面部有立體感,嘴唇薄,毛發旺盛。

1、英國人注意服裝,穿著要因時而異。他們往往以貌取人,儀容態度尤須注意。英國人講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門,就得衣冠楚楚。

2、中、上層的人士由於過著舒適的生活,因此,養成了一種傳統的"紳士"、"淑女"風度。但他們守舊,一般都熱衷於墨守成規,矜持莊重。

(4)英國人為什麼不露出來嘴唇擴展閱讀:

1、少許英國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辦事認真,對外界事情不感興趣,往往寡言少語,對新鮮事物持謹慎態度,具有獨特的冷靜的幽默。

2、他們保守、冷漠,感情輕意不外露,即便有很傷心的事,也常常不表現出來。他們很少發脾氣,能忍耐,不願意與別人作無謂的爭論。英國人做事很有耐心,任何情況之下,他們絕不面露焦急之色。

3、英國人待人彬彬有禮,講話十分客氣,「謝謝」、「請」字不離口。對英國人講話也要客氣,不論他們是服務員還是司機,都要以禮相待,請他辦事時說話要委婉,不要使人感到有命令的口吻,否則,可能會使你遭到冷遇。丈夫通常要偕同妻子參加各種社交活動,而且總是習慣先將妻子介紹給貴賓認識。

⑸ 英國人沒嘴唇那個梗

英國人也是有嘴唇的,但嘴唇很薄。英語中有雙唇音。
雙唇音(b、p、m)三個音的發音部位都是雙唇,上下唇自然閉攏,嘴角不要用力,力量只集中在雙唇的中部,且雙唇不要向內裹。
發音方法
雙唇緊閉,阻塞氣流,然後突然打開,使受阻的氣流從口腔迸裂出來,產生一種爆發的聲音。
發b時,雙唇中部迅速而有力的突然的打開氣流沖破阻礙,發出雙唇爆破音,聲帶顫動。
p的發音情況和b相同,只是在阻礙時有一股較強的氣流沖開雙唇,聲帶不要顫動。
發m時,聲音和氣息向上送入鼻腔,氣流同時從鼻腔而出,聲音顫動,發出帶有鼻音色彩的雙唇濁輔音。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⑹ 英國人和美國人的區別

兩者的區別有,第一,口音不同,雖然都說英語,但在口音上存在差異,第二,服飾不同,英國人比較傾向於西裝革履,體現紳士風度,美國人比較隨意,崇尚自由,第三,外貌不同,英國人膚色更白,額頭偏大,很少有過度肥胖。
英國人和美國人的區別

英國人普遍專指英格蘭人,人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外表膚色蒼白,眼睛大,眼眸顏色淺,面部有立體感,嘴唇較薄,毛發旺盛。
美國人一般是指擁有美國國籍或是父母方具有美國民族血統的人。美國是多種族的國家,包括白人、黑人、有色人和亞洲人四大種族,膚色不一,不同的人種,信仰宗教不同。
紳士風度是英國民族文化的外化,從中世紀開始流傳至今,表現為待人謙和,衣冠得體,美國人把自由看得比生命重要,不喜歡被約束,表現為談吐親切、熱情,穿著隨意。

⑺ 英國人的樣貌特徵

英國人(British )大多是高加索人種,俗稱白種人。因緯度較高,膚色蒼白,身高較高,眼睛大,眼睛顏色淺,面部有立體感,嘴唇薄,毛發旺盛。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英國人口達6513萬,其中三分之一居住在英格蘭東南部。其中英格蘭人佔83.9%;蘇格蘭人佔8.4%;其他還有威爾士人佔4.8%、北愛爾蘭人佔2.9%。

英國名義上沒有官方語,實際上以英語為主要語言。英格蘭以外地區有其他官方語言,例如威爾士語(威爾士人口的26%使用)、蘇格蘭蓋爾語(6萬人使用)等。

英國皇室的長相沒有特殊的地方,就是和其他的英國人一樣。

(7)英國人為什麼不露出來嘴唇擴展閱讀:

英國人喜歡的食物:

1、蘇格蘭牛肉(Scotch Beef)。產自蘇格蘭農場的特定品種的牛肉,對養殖以及屠宰過程都有規定。

2、哈里斯毛料(Harris Tweed) 。產自蘇格蘭哈里斯島的毛料,用當地盛產的羊毛為原料,傳統上手工編織而成。

3、威爾士羊肉(Welsh Lamb)。養殖在山青水秀威爾士的羊肉,味道鮮美肉質很嫩。

4、康沃爾濃縮奶油(Cornish Clotted Cream) 。英式下午茶中的必備配料,康沃爾濃縮奶油與果醬一起抹在司空餅上混搭享用,別具滋味。

5、坎伯蘭香腸(Cumberland Sausages)。產自英國坎伯蘭郡的香腸,豬肉餡含量必須超過九成,比一般的香腸要粗,盤起來可達半米長。

6、斯蒂爾頓藍紋乳酪(Stilton Cheese)。斯蒂爾頓乳酪是受歐盟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乳酪種類之一,只有在德比郡, 萊斯特郡以及諾丁漢郡三個地區生產,且需遵守一些製作過程原則的乾酪可以用此名字出售。

⑻ 為什麼有些英國人說話也捲舌不是愛爾蘭人,比如神探夏洛克的吉姆莫里埃蒂

發音特點如下: er----比較近似於"厄"的音,沒有捲舌. an----例如chance一詞,英國人發音為"on',老美則是"安" O-----英國人嘴形比較近似於O的形狀,聲音從胸腔出. ^^^鼻音很濃 ^^^^^^^^^^ 大體如此,因為無法當面示範 記得採納呦! 英國人說話比較注重語法,有些紳士風度,對非母語的人不會太嚴格。在公共場合一般不主動和別人搭訕,沒有美國人那麼熱情。但是如果你和他談,可能會交到個很好的朋友哦 英國人說話嘴好像是閉著的,至少不是大張著的,所以聲音較低,而聲音低才能語速快。

⑼ 中國人、美國人、英國人見面時的習慣

偷懶,拷貝來滴~~

身勢語
——非語言交際

江西教育學院附屬學校 羅炫芳

【內容摘要】 本文從文化角度對身勢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含義作了介紹,探討了東西方人在空間距離、目光注視、身體接觸、姿態動作與面部表情等方面的文化差異,論述了解文化含義在非語言交際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 非語言交際 身勢語 文化

語言作為社會交際工具,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的語言棱鏡折射出不同的文化環境、生活方式、思想觀點、宗教禮儀、價值觀念和思維習慣等。每種語言(包括身勢語和副語言)都負有「文化使命」,粘接著一層文化色彩。語言交際是人類進行交往的主要手段,但與此密切相連的非語言交際卻常常有著使前者相形見絀的交際功能。身勢語是表達一個人內心世界的無聲而真實的語言,在非語言手段中最為引人注目。

身體語言在人際溝通中有著口頭語言無法替代的作用。心理學研究發現:在兩個人之間的面對面的溝通過程中,50%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過無聲的身體語言來實現的。身勢語是國際性的,不同國家的人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藉助身勢語能夠進行交際。曾有人研究發現,人們每天平均講話只佔與人交往的時間的 10%,與人交往的其時間都是在有意無意地進行著身體語言的溝通。有些時候,身體語言就足以表達所有的信息,語言反倒是多餘的,只要人們彼此在對方的感覺范圍內,應存在身體語言途徑的溝通,所謂的身勢語,就是指那些包括空間距離、目光注視、身體接觸、姿態動作、面部表情等在內的非語言的身體信號。由於不同民族文化已經根深蒂固,不容易接受與自己的習慣相反的信號,所以我們不能忽視文化約束力對身勢語的影響以及和環境差異所賦予身勢語的不同含義。

一、空間距離

當人們進行交際的時候,交際雙方在空間所處位置的距離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告訴我們交際雙方的關系、心裡狀態,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點。心理學家發現,任何一個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自己能夠把握的自我空間,這個空間的大小會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環境、行業、不同個性等而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談話時,對雙方保持多大距離有不同的看法。根據霍爾博士(美國人類學家)研究,有四種距離表示不同情況:

(1) 親密接觸 (intimate distance 0-45 cm) 交談雙方關系密切,身體的距離從直接接觸到相距約 45 厘米之間,這種距離適於雙方關系最為密切的場合,比如說夫妻及情人之間。

(2) 私人距離 (personal distance 45-120) 朋友、熟人或親戚之間往來一般以這個距離為宜。

(3) 禮貌距離 (social distance 120-360) 用於處理非個人事物的場合中,如進行一般社交活動,或在辦公,辦理事情時。

(4) 一般距離 (public distance 360-750) 適用於非正式的聚會,如在公共場所聽演出等。

從這四種分法可以看出,人類在不同的活動范圍中因關系的親密程度而有著或保持不同的距離。不同民族與文化構成人們之間不同的空間區域,多數講英語的人在交談時不喜歡離的太近,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談是會湊的很近,而對俄羅斯人來說義大利人交談是過於靠近,拉美人交談時幾乎貼身。更有趣的是英國人與義大利人交談時,義大利人不停的「進攻」,英國人不斷的「撤退」。實際上他們交談時都只不過是要佔據對自己適當的,習慣的實際距離。西方文化注重個個隱私,東方人「私」的概念薄弱。在電梯,巴士或火車上,素不相識人的擁擠在一起,東方人可以容忍身體與身體接觸的那種擠,西方人無法容忍,在對個人空間的要求方面,中國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數亞洲人要比西方人小的多。這是因為不同的文化習俗的緣故,西方人看中寬松的氛圍,崇尚個人自由和個人權利,而東方人的傳統文化根深蒂固。

空間的觀念是立體的,不僅包括領域的大小距離,包含領域的高度。「拉開距離」具有保持身份的威嚴的功能,而保持空間領域的高度又是支配權利的一種方式。法庭、教堂、禮堂、會議廳的布置都十分注重利用空間距離來發揮這一功能,以表現優越感與從屬關系。在中國,長輩和領導面朝南坐,在西方則坐在橢圓桌子頭的位置,等等,不一而足,這些都說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空間的運用和安排都有著各自的固定模式,從而構成無數文化差異,讓空間的使用具有了更為豐富的文化功能。

二、目光注視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與交往對象保持目光接觸是十分必要的。近代西班牙哲學奧塔加在《人與眾人》一書中說:「每一次注釋都說出了注視者的心路歷程。」中國古代成語有「畫龍點睛」之說,人類男女之間有眉目傳情之舉。從莎士比亞的「彷彿他眼睛裡鎖藏著整個靈魂」,到音樂搖滾的「不要說,你的眼睛已經告訴了我」,都說明目光注視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功能。「眼睛是透露人的內心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徑,人的一切情緒、情感、和態度的變化,都可從眼睛裡顯示出來。

幾乎所有的人與人之間的活動能夠和感情交流都依靠過眼光,某些文化所特有傳播實踐也體現在目光接觸的運用之中。兩個阿拉伯人在一起交流時會用非常熱情的目光凝視對方,因為他們認為雙目是個人存在的鑰匙。如果從美國文化角度來看,這種目光是不適用於兩個男人之間的,這種長時間凝視常常是同性戀的亞文化群使用的非語言代碼的一部分。有教養的英國男子認為直接凝視且與之交往的人的眼睛是一種紳士風度,而瑞典人在交談中用目光相互打量的次數多於英國人。法國人則特別欣賞一種鑒賞似的注視,這種眼光看人是就傳達了一種非語言信號:雖然我不認識你,但我從內心底欣賞你的美,所以法國男子在公共場合對婦女士的凝視是人們公認的一種文化准則。同本人與人交談是的目光一般落在對方的頸部,而對方的臉部和雙眼要在自己眼簾的外緣,他們認為眼對眼是一種失禮的行為。中國人則對緊盯著自己看的目光感到不自在,甚至惶惑不安,原因是「羞恥感"文化的影響,「非禮勿視」。而在西方這個世界文化的大熔爐里,人人都鍛煉得眼界開闊喜歡大大方方地表白自己,敢於毫不遮掩地宣洩情感,她們往往會因為異性受到自己的吸引力而感到受龐,但不若驚。目光的禮節、各種凝視行為及目光在交際中的功能放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其含義復雜,規定繁多,需要我們認真觀察,仔細比較,從而促進各民族間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三、身體接觸

正像語言和姿勢可以傳遞人們的情感信息一樣,身體與他人的接觸在交際中也無時無刻不在傳遞信息。嬰兒在母親懷里被搖著拍著,等到愛撫後不僅能保持心理平靜,還能刺激協調運動器官——小腦,促使其發育,國外學者稱之為接觸教育(touch ecation)。人類學家把文化大致分為兩大類:接觸文化(touch culture)與非接觸文化(nontouch culture),阿拉伯人,南歐和西歐人、猶太人及拉丁語系的人屬於第一類,美國人、北歐人及東方人屬於第二類。從孩提時代到成人期,不同的文化交給我們不同的接觸方式,哪些部位該接觸,哪些不該接觸。這里著重談談被當作一種社會習慣來進行的利益方面的身體接觸中的不同文化內涵。

(一)握手

據某些專家的考證,握手是石器時代穴居人留下的一種遺俗。陌生人相遇,如彼此並無惡意,就放下手中狩獵用的棍棒或石塊,讓對方摸摸掌心。在人類進化過程中,這些手勢逐步演變成兩手相握的形勢。手掌的張開表示向對方敞開自己的勢力范圍,而手掌的接觸則表示合二為一。今天,在許多國家,握手已經成為一種常用的表示親熱和友好的禮節。但各國握手的習慣不大一樣。法國人做客走進房間或別離時都要與主人握手:而德國人只在進門時握一次手;有些非洲人在握手之後會將手指弄出青措的響聲,以表示自由;在美國,男人之間的握手是很用力的,這可能源於印第安人的角力競賽。中國人一邊講「你好」一邊握手,對此沒有什麼忌諱;俄羅斯人則不允許兩人隔著一道門或跨著門檻握手,以為這樣做是不吉利的。在西方,參加競選的政客會用右手,握住對方的右手,再用左手搭在互相握住的手背上,試圖讓接受者感到他的熱情真摯與誠實可靠,故被稱為「政治家的握手」。

有一位駐外人員敘述了這么一段經歷:在巴基斯坦時,有一次請學生到使館看中文電影。一位剛結婚的學生把妻子也帶來了。老師見到後,主動與學生妻子握手,並且握的很緊,以示熱烈歡迎。第二天上課時,學生滿臉怒氣,拒絕回答該老師的提問。課後,另一個學生告訴老師說,這位學生認為老師方動逼他妻子握手,太失禮。原來按照巴基斯坦禮俗,男子對陌生女子不能主動握手,老師說出了自己的本意是表示客氣與友好後,才算消除了誤會。要見握手的概念常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在人類交際活動中,眼睛的信息傳遞是微妙的,而握手發出的信號卻是直截了當的。如果握肩膀和握胳膊時,實際上是進入了接受者的密切區域,只有在感情極為密切與融洽的人之間才受歡迎。在異性之間,如果女方不主動伸出手來,男性是不能去握她的手的。如果伸左手與人相握,則是無禮的表現。握手的文化是如此豐富多彩,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嚴加區分,以避免文化沖撞和誤會。

(二)擁抱與親吻

不同的文化背景產生不同的禮貌和禮儀,其含義是約定俗成的。在西方許多發達國家,兩個女生見面時擁抱在一起是常見現象,夫妻久別重逢時擁抱親吻也非常自然;但阿拉伯人、俄國人、法國人、東歐人、地中海沿岸和有些拉丁美洲國家的人,兩個男人之間也會擁抱及親吻雙額。阿拉伯人甚至不停地嗅著對方身上散發出的氣息,對他們來說,好的氣味能令人精神為之一爽。緬甸人、蒙西人和分布在挪威、瑞典、芬蘭等國的拉普人會嗅著彼此的面頰表示問候。而在東亞及英語國家,男人之間一般只是握手錶示歡迎,很少擁抱或親吻對方。在許多歐美人看來,政治家的親吻是「虛假」的代名詞。

擁抱親吻的這些差異充分反映不同文化的特色和濃厚的社會文化意義,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深層的差異在身勢語這個表層上的具體表現。

(三)其他接觸

如前所述,有的民族崇尚接觸文化,而有的民族則信奉非接觸文化,不同的文化確定了它自己關於接觸的定義。出於宗教的崇拜和信仰,佛教徒認為活佛給他們施行的摸頂禮是崇高而神聖的;而在泰國,頭部可是千萬不能摸的,觸及頭部堅持就是一種罪過;此外,泰國僧侶在上行走時特別忌諱被女性觸及,認為這樣就會使他的苦苦修煉前功盡棄。中國人喜愛一個小孩地會親切地撫摸她的頭部或摟摟抱抱,而對美國的孩子這樣做就會引起孩子媽媽的反感,盡管她知道這種動作並無惡意,但在他的文化中,這樣做被人認為是無禮的表現。在穆斯林國家,人們把關於觸摸的知識看作其文化整體的一部分,他們用右手進食或做愉快的事,用左手去觸摸別人則是一種社交的侮辱,因為左手是大小便時用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面子」重於一切。臉對女性來說無異於命根子。如果觸摸一個中國姑娘的臉,那可是犯了大忌。可見觸摸在身體不同部位的運用也要因地域及文化之不同而異。如果不加區別的統統採取親密性接觸,或是統統推行非接觸文化,這個世界就會亂成一團了。

四、姿態動作

有專家提出,人能發出多達50萬人不同的身體信號,只用「千姿百態」作比喻已顯得蒼白無力,任何想將它們分門別類的企圖也只能令人失望。所以我們只能從傳遞交際信息的常見姿勢中詮釋一些行為代碼與文化含義。

手勢在各國有不同的表達意義,不同的文化背景賦予了手勢不同的交際功能。中國人豎起拇指表示「好」,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壞」,這反映了一種「尊卑有等」。「長幼有序」的文化心態;美國人將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車,將拇指朝下則表示「壞」;而日本人伸出小指卻表示「情人」,在美國,人們用揮手來表示再見;而在南美,人們見到這種動作時不但不會離去,反而會向你跑過來。在美國,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個圈,其餘三個指頭分開向上伸直,則表示「OK」一詞;在日本,這種手勢則表示錢;在阿拉伯人中,這種動作常常伴以咬緊牙關,一起表示深惡痛絕。用手指在太陽穴旁邊轉圈,中國人表示動腦筋,美國人和巴西人則表示發瘋。俄國人把手指放在喉嚨上表示吃飽了;日本人用此動作表示被「炒了魷魚"。美國人、日本人抿著嘴吃東西才算得體,而印第安人卻以張口大嚼為禮貌。假如一位美國人無意中把筷子直直的插進飯碗內,再把飯送給中國人吃時,中國人心裡就可能會大為不快。因為按照中國的風俗,供死人時才把筷子插進飯碗里。美國人用手指著太陽穴表示手槍自殺,反映的是美國私人擁有槍支不足為奇的社會文化背景。日本人用手戳向肚子表示剖腹自殺,反映了日本傳統文化中的武道精神。在新幾內亞,將手架在脖子上表示自殺;在中國,這種手勢表示被人砍頭,是古代刑法取去「首級」的遺風。

姿態動作的幅度和速度以及姿勢和坐立習慣地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心態。猶太人的手部動作遠比一般德國人的手部動作來的自由,所以二戰時期生活在德國境內的猶太人要盡量控制自己的手部動作,以免暴露身份。白色人中的年輕人步履輕捷,而年輕的黑人則步伐較慢,這與他們的社會環境不無關系。在東方人眼裡,美國女子大膽而潑辣,因為他們的步子比東方女子大,腰板挺的更直。在西方人眼裡,日本女子的蓮蓮碎步反映出他們的柔順和屈從心理。英國人將兩臂交叉放在胸前表示旁觀或不準介入,恰似中國的「袖手旁觀」;美國人著重隨意與滯棲的個性,常常大大咧咧的坐下來或者站著時一副松鬆散散的樣子,所以當某美籍外教上課時坐在課桌上,中國學生的驚訝程度就可想而知了。但在德國等歐洲國家,生活方式比較規范,人們十分注重禮儀,懶散的樣子常被認為是粗俗和無禮的標記。不同文化在姿態動作上的這些時兒明顯,時而微妙的差別常常容易導致交往失當,甚至會使交際完全中斷。了解這些差異並採取必要的補償手段,對於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互相理解,避免誤會,對於填平文化溝壑,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面部表情

人類的感情或慾望,在無意中形成身體行為的變化而表現出來,而利用面部做出的變化更是難計其數。相對目光而言,表情是更容易辨別對方心情、態度的線索。一切沒有經過掩飾的肯定與否定、積極與消極、接納與拒絕等表情的事情發生,面部表情對於交際的重要性是從所公認的,但表情中的多種文化內涵卻難以估量。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納粹黨徒投向猶太人身上那惡毒而陰毒的表情里,人們可以知道猶太人當時的悲慘命運;從過去的南非白人鄙視黑人的視線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南非黑人當時的社會地位,感情的表達是在文化背景中習得的,它們的表現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漢民族在貴客來到時,笑臉相迎才合情理,而美國的印地安部族卻開懷大哭來迎接客人的到來。在某些文化中,咂嘴唇是認可的表示;在中國文化中,表示有滋有味;在英國文化中,表示沒有滋味;在許多地中海國家,則是過分誇大痛苦和悲哀的標志。

微笑,是最有益於人際交往的面部表情。白居易的名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寫出了最微妙的表情效果。正如亞當斯所說的,「當你微笑的時候,別人會更喜歡你」。笑臉不只是快樂和友好的表示,也能傳遞道歉與諒解的信息。在公共汽車上因急剎車而踩了別人的腳,微笑就等於說「對不起」。與陌生人相遇或相撞理,露出微笑是為了向對方表示自己沒有敵意。服務行業的人臉上常帶著微笑則是歡迎和友善的表示。東方人比較含蓄,感情不容易外露,不象西方人、尤其是拉丁語系人身上那樣,可以看到七情六慾的展現。中國人習慣用面部來遮掩感情,而不是顯露感情。中國俗語「看臉色辦事」和「給人臉色難看」更將面部表情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察言觀色」與「to read ones』face」便成了跨文化交際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東西方身勢語的種種差異源於文化的差異源於有著千變萬化的文化的民族性。而文化不但具有民族性,還具有時代性和世界性。在實際交際中,人們必然會發現,不但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非語言交際行為不同,即使同一國家和民族的人非語言交際行為也不是完全一樣的,甚至在同一地區不同職業、不同年齡層次和不同文化水平的人之間也是千差萬別。

在跨文化交際中,要清楚地認識非語言交際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文化和絕大多數非語言交際行都是代代相傳和後天習得的,都是長期歷史和文化積淀而成的某一社會共同的習慣。二者之間的關系,薩莫瓦 (Samova) 認為,文化與非語言交際密不可分,許多非語言行為都是文化習得的結果;人們的非語言行為的形成和效果往往都由一定的文化環境所決定。因此了解非語言交際與文化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文化不同,交際規則也不盡相同,不同文化的人之間交往時難免產生文化誤解和沖突。因此,跨文化交際成敗關鍵在於正確對待文化差異堅持不懈地排除文化優越感、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差異的干擾,正確對人,正確對己,相互尊重,平等往來,不斷提高跨文化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成功地進行跨文化的交際。

參考文獻:

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9;

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王福祥、吳汗櫻:《文化與語言》,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胡文仲、畢繼萬:《跨文化非語言交際》,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胡文仲、杜學增 :《中英文化習俗比較》,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孟小雲譯:《體態與交際》,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8;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畢繼萬譯:《中國和英語國家非語言交際的對比》,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1。
參考資料:http://www.followtalk.com/information/2005112395730.htm
參考資料:無

閱讀全文

與英國人為什麼不露出來嘴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大學專業怎麼樣 瀏覽:460
義大利西西里島有什麼工廠 瀏覽:296
英國的網購什麼時候開始的 瀏覽:203
義大利的葯店不賣葯為什麼 瀏覽:221
印尼地震對人有什麼影響 瀏覽:618
印度女人來月經都怎麼辦 瀏覽:319
義大利語很棒怎麼發音 瀏覽:274
印度海關哪裡有 瀏覽:592
義大利cb是什麼牌子好 瀏覽:464
打兩針疫苗回中國還要隔離多久 瀏覽:773
英國功放音樂革命怎麼樣 瀏覽:232
中國人在韓國如何發展 瀏覽:817
伊朗藏紅花怎麼服用 瀏覽:218
印度薯角怎麼吃 瀏覽:337
中國新冠疫苗什麼時候有 瀏覽:990
義大利的錫紙焗鰻魚怎麼做 瀏覽:260
中國哪個地方口腔好做 瀏覽:860
伊朗克爾曼省巴姆市什麼氣候 瀏覽:625
手機怎麼沒有中國移動 瀏覽:893
青蛇和中國醫生哪個好看 瀏覽: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