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皇家廓爾喀部隊是怎樣建立的
1971年,中國香港的土地上遷來一支海外作戰部隊,他們把香港作為新的駐地,直到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後,部隊才撤回到英國本土,一部分士兵被香港保安公司招聘為保鏢。這就是英國著名的廓爾喀部隊。
廓爾喀士兵是英國從位於喜馬拉雅山西部的山國尼泊爾招募的雇傭兵,成員都是黃皮膚、黑眼睛的標准亞洲人,廓爾喀部隊被列為英軍的特種部隊。
嚴格的甄選
廓爾喀士兵最初來自尼泊爾加德滿都以西的廓爾喀村,由於村子十分貧窮,每年都有青年男子從尼泊爾各地來到西部城市博克拉的英國廓爾喀士兵招募中心申請當兵。應召的尼泊爾青年都是17~22歲的男子,最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經過嚴格的選拔,幾千人中只有200多人能幸運成為英國職業軍隊中的一員。對於廓爾喀人來說,參軍從戎不僅可以開闊眼界,賺取數量可觀的金錢,還是一件令人榮耀、為家族增光的事情,很多人將加入英軍看作是一生的轉折點。
進行選拔時,首先由英軍派出的徵兵代理人到山間鄉村尋找強悍的候選者。第一輪被選中的青年將進入下一階段選拔,稱為「山選」。在這一輪篩選中,身體和智力測試更加全面,淘汰也更加殘酷。在參加「山選」的大約6000名男青年中,只有789人能參加為期一周的最後測試。最後測試在尼泊爾西部城市博克拉的英國廓爾喀士兵招募中心舉行。在這789人中,最終勝出的230人將加入英國廓爾喀部隊。要加入的廓爾喀士兵在加入英軍前都有一個效忠儀式,他們發誓將永遠忠於英國的君主,承諾聽從英國指揮官的命令並英勇殺敵。在加入英軍的頭3年裡,廓爾喀士兵是不能回家探親的,他們與英軍有15年的服役合同,通常都會服役5年以上,情況好的甚至會超過32年。一直到50歲才退役。廓爾喀士兵年薪8500美元,盡管英國政府付給廓爾喀士兵的軍餉很低,但在尼泊爾人眼中仍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編制裝備
廓爾喀步槍營在和平時期保持707人的規模,在戰時增加到740人,比英國本土的步兵營人數(約625人)稍多。步槍營包括3個步槍連,即HQ連、支援連、火力支援連。3個連分別命名為A、B、C連,每個連包括3個排和HQ連。A、B連的其中一個排都有5個「米蘭」導彈發射手,C連的第3排包括整個營的突擊手。步槍排包括3個班和HQ排,每個班8人,包括排長、巡官、無線操作手、51毫米迫擊炮操作手、兩個步兵。每個班中的6名步兵配備SA80突擊步槍,其他兩位操作輕型支援武器,都發射5.56毫米槍彈。每個排的一個班都有1名7.62毫米通用機槍射擊手。
每當有突發事件和緊急任務,或是任務區環境惡劣、情況復雜,需要派出一支作風優良、意志頑強、敢打硬仗的部隊時,廓爾喀部隊總是成為英國陸軍的首選。據稱,英國卸任首相布萊爾向來對神勇的廓爾喀部隊青睞有加。廓爾喀人的作戰信條是:「與其懦弱地活著,不如勇敢地死去。」
戰爭中磨礪
「廓爾喀」(Gurkha)取自於尼泊爾公國廓卡哈(Gorkha)的名字,尼泊爾公國廓卡哈在18世紀中期征服和統治了大部分的尼泊爾國土。該名字也用於公國廓卡哈的士兵。「廓爾喀」的英文Gurkha也幾經改變,如Goorkha、Gorkha等。1814年,尼泊爾王國的廓爾喀士兵奇襲了克什米爾和不丹。尼泊爾的擴張與當時駐印度的英國殖民軍發生了利益紛爭,當時的英國佔領了印度的東北部。於是,英國借口邊防哨所遭到襲擊,調集21000名大軍對尼泊爾發起全面進攻,與16000名士兵組成的尼泊爾軍隊發生了血腥的武裝沖突。然而,英軍在作戰中吃盡了由廓爾喀人組成的尼泊爾軍隊的苦頭,雙方於1815年簽訂了《瑟高利和約》。廓爾喀士兵視死如歸、英勇善戰的精神得到了英國人的贊揚,於是英軍夢想將廓爾喀人招至麾下。後來,雙方經過和談,英國取得了招募廓爾喀士兵的權利。由尼泊爾軍隊士兵組成的英國廓爾喀部隊第1、2、3、4步槍營在1815年4月24日成立了。自此,廓爾喀人在英軍服役至今。
在為英軍服役的歲月里,廓爾喀人參加了幾乎所有與英國或印度有關的沖突。廓爾喀真正地與英軍一起作戰是在1857年的印度叛亂中,他們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表現出對英軍的無比忠誠。1857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廓爾喀士兵分別在緬甸、馬來亞、中國的西藏等地、阿富汗、索馬里島、印度東北及西北邊境、塞普勒斯等為英軍作戰。在此期間,英軍中的廓爾喀士兵不斷增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超過20萬名廓爾喀士兵在法國、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巴勒斯坦、埃及、希臘薩洛尼卡等地與英軍並肩作戰。在此期間,廓爾喀士兵被英國女王授予兩枚維多利亞十字勛章,這是廓爾喀士兵第一次被授予如此高的榮譽。而且,當時還成立了第11步槍營,其他的營也各增加了兩個連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11.2萬名廓爾喀士兵在40個作戰營,他們隨英軍在敘利亞、義大利、希臘、馬來亞、新加坡、泰國、緬甸等地作戰。其間,7544名廓爾喀士兵失去了生命,2.3萬人致傷殘。在東南亞茂密的叢林里,至今流傳著廓爾喀士兵神不知鬼不覺摸到日軍哨兵前,用彎刀割斷他們的鞋帶、大膽戲弄日軍的故事。這一時期,廓爾喀士兵被授予10枚維多利亞十字勛章。
1947年印度獨立後,廓爾喀士兵繼續留在英軍中,經過與印度、尼泊爾的談判,英軍保留第2、6、7、10作戰營,其餘的留在印度陸軍。自從馬來亞危機開始(1957年馬來亞獨立),直到1960年,大約有5個廓爾喀作戰營在馬來亞的叢林里作戰。1962年,廓爾喀士兵移師汶萊和印度尼西亞。在1962—1966年印尼的「敵對」戰斗中,所有的英軍廓爾喀戰士參加了作戰,表現出色,並被授予最後—枚維多利亞十字勛章。兩場沖突中,廓爾喀士兵證明他們是叢林戰的主人。
1967—1972年間,廓爾喀第17步兵分部的人員從14000人減少到8000人,駐地也由馬來西亞遷到中國香港。在香港,廓爾喀部隊稱為廓爾喀野戰部隊,負責邊防的巡邏和安全檢查。1974年,第1步槍營、第10王子步槍營被部署到塞普勒斯,以抵禦土耳其的入侵。1982年的馬島戰爭,廓爾喀部隊千里奔襲,參加了聖卡洛斯灣的登陸戰和英軍最後對斯坦利港的進攻。據說,當阿根廷軍隊得知英軍部隊中有廓爾喀士兵後,竟不戰自退,望風而逃。雖然這種說法不免有些誇張,但也反映了人們對廓爾喀士兵的敬畏之意。廓爾喀部隊還參與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
廓爾喀部隊在聯合國的維和行動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並由此在越南、剛果、盧安達和黎巴嫩、科索沃、東帝汶等國家與敵人戰斗。現在,英國皇家廓爾喀還在阿富汗執行任務,在打擊塔利班殘余勢力的戰斗中立下赫赫戰功。據報道,2006年6月4日,廓爾喀步槍第1營和空降兵軍團第3營士兵在阿富汗南部赫爾曼德省瑙扎德鎮以西地區與塔利班武裝展開激戰,戰斗持續6小時,場面非常慘烈。英軍打死分別躲藏在7~8個掩體內的塔利班武裝人員約100人。目前,在英國女王的衛隊中,我們也能見到廓爾塔士兵英武的身姿。
接近實戰的訓練
廓爾喀士兵接受訓練的時間是普通英軍的3倍,他們首先要克服語言和文化上的障礙,適應完全陌生的環境。很多廓爾喀士兵的文化水平很低。由於從小就生活在大山裡,諸如游泳這樣的技能都要從頭學起。經過現代化的軍事訓練,他們掌握了各種作戰技能,並形成了頑強兇悍的作戰風格。廓爾喀士兵最為擅長的是山地戰和叢林戰,他們在復雜的自然環境中有著非同尋常的生存能力。
下面是英國皇家廓爾喀步槍第1營的士兵在位於肯亞的嘎絲如叢林進行戰斗訓練的場景。
英國皇家廓爾喀步槍第1營的士兵在叢林中行進,周圍儼然日落西山。實際上,這種黃昏的氣氛是由千年叢林造成的,即便在中午時分也是如此。在濃密的叢林中行走簡直就是一場噩夢,潮濕、悶熱使人呼吸困難,士兵身上的負重對人更是一種折磨。他們跨過山林中無數條小河,走過一個個山峰,雖然沒有下雨,卻汗流浹背,衣服濕漉漉地黏在身上。在叢林中行進,任何的聲響都會產生回聲,在很遠的距離便可聽到,士兵們不得不仔細辨別每一種聲響,以免落入敵人的陷阱。
廓爾喀步槍第1營A連的8人小組縱隊行進,其中「查利」火力4人小組在前面,「三角洲」4人小組在後面,中間相隔10~15米。他們默默數著腳步,不時用隨身攜帶的指南針辨別方向。「查利」火力4人小組前面的兩名是偵察兵,分別攜帶L85A1突擊步槍,士兵間的距離為3~5米。後面是小組組長和輕機槍手(配備輕型支援武器)。走在「三角洲」火力4人小組前面的是兩名步槍手,後面是兩名配備突擊步槍的槍手,走在最後面的是第二輕機槍手。
在英國陸軍訓練聯絡小組肯亞分部的支持下,英國陸軍每年在肯亞進行3次「偉大誘惑」演習。位於赤道附近的肯亞集中了不同的氣候、海拔、緯度和地形,叢林、沙漠、高山、河流等在150千米的方圓范圍內都有,為英國陸軍提供了世界上最好的訓練環境,這里是英軍最大的訓練基地。
英軍輕型步兵在肯亞的訓練開始於1963年12月,當地的肯亞人為步兵戰斗小組和皇家空勤團的訓練提供服務。因此,英國政府始終與肯亞政府和民間組織保持緊密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