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要發行負利率國債
負利率國債,顧名思義,就是你購買國債,不但不能獲得收益,而且很可能是零利率或者負利率。此前,英國,德國等相繼發布負利率國債,歐元區負利率債權可謂是遍地開花,全球超過半數的負利率債權在歐元區,英國雖然脫歐了,但是在負利率國債方面,和歐元區步調一致。歐元區經濟並不樂觀,債務問題直接把歐元區經濟拖入泥潭,從當年的希臘危機,到現在的義大利債務問題,歐元區的債務問題就沒斷過。
早在去年,德國就發行負利率債權,此前英、法、德是歐元區經濟的支柱,英國脫歐以後德國和法國成為經濟支撐,歐元區不但國債負利率,利率也是負數。此前丹麥甚至推出了負利率房貸,舉例說明,假如你貸款買房,銀行不但不收你利息,還會給你利息,就這么魔幻。丹麥銀行認為與其把錢放在歐央行負利率,還不如把錢用於國內,還能拉動一下經濟。
我是Roseview財經,更多問題敬請關注,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希望對您有幫助。
⑵ 國債負利率是什麼一回事
這個很簡單,手上持有負利率的國債比你自己持有貨幣保值,牙買加體系以後美元不在和黃金掛鉤,現代貨幣本質上只是銀行的信用債券,是一種信用債券貨幣。
資本總是向著能夠增值的方向前進的,《資本論》第三章貨幣或商品流通:在國內流通領域內,只能有一種商品充當價值尺度,從而充當貨幣。在世界市場上,占統治地位的是雙重價值尺度,即金和銀。
總結: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國債負利率有利可圖,不然沒人買。
舉例:德國負利率,實質首先都是用歐元買的,如果歐元解題以後德國的國債必然換成德國馬克,比什麼里拉值錢,因為現代貨幣是用來支付的,必須有商品,德國生產力高,生產力就是財富。
⑶ 負利率——央行18年working paper
1.當名義存款利率不能低於零下限,利率的波動在很大程度上都由銀行部門承擔,銀行的凈利差被壓縮,造成銀行的凈資本和信貸供給下降,加劇沖擊的作用,存款利率下調的粘性嚴重損害了負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因此,負利率的傳導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銀行能自由地根據市場環境調整存貸款利率,包括將存款利率下調到零以下。存款利率順暢地通過零利率可以有效平滑市場各類利率的波動,影響新增貸款的量和實際利率,平滑的利率波動和信貸供給可以穩定實體經濟活動和總產出。
2.有個前提:貨幣創造機制是貸款、購買債券等資產擴張帶來存款。如果創造機制是傳統的認為存款創造貸款,則負利率下居民和企業不願意存款,則無進一步貨幣創造。
3.模型結果的政策內涵:一是在一個利率可以有效穿破零利率區間的銀行體系中,中央銀行可以實施明顯低於零的負利率政策以應對通縮型衰退;二是從長期看,由於較低的自然利率,貨幣當局可以將負利率政策納入正常的貨幣政策工具箱;三是央行數字貨幣有利於負利率政策的實施,因此央行應加快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
4.居民存款變現的問題怎麼考慮:根據橋水公司測算,目前歐元區和美國的現金存儲成本分別為0.4%和 1.6%,再加上運輸成本、保險成本和交易成本,持有現金的總成本更高。並且持有現金的保險成本和交易成本與持有現金的數量呈非線性關系,當持有現金的金額超出某一水平,保險成本和交易成本將急劇上升。未來數字貨幣使居民無法變現。
5.對歐美負利率政策的評價:央行對於實施負利率政策的最大顧慮在於其對銀行盈利能力和信貸供給的影響,因此日本銀行和歐洲央行也僅採取了較為溫和的負利率政策,而非果斷地採用更大力度的措施,部分安全資產例如高等級國債的收益率雖然轉為負值,但存款利率、尤其是零售存款利率都維持在正區間,大大限制了負利率政策的效果。
⑷ 國債負收益是什麼意思
國債負收益是說國家利率為負數,從而導致的金融系統的資金成本比較低。但是若是國債負利率的利率損失要低於金融系統的資金成本損失,那麼投資負利率國債也是有著正收益的。負收益的情況只是短期的,並不會持續太長時間,不必太過於擔心。
拓展資料:
一、 負利率的消極影響:
(一) 存貸利率倒掛會打亂正常的金融市場秩序。有人會從銀行借款再存入銀行。以坐收利率倒掛的差額;
(二) 不利於借款企業節約使用資金。當存貸利率倒掛時,企業的資金使用會浪費,甚至有貨幣資金閑置時也不歸還銀行貸款,引起信貸資金周轉不靈;
(三) 不利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經濟核算。利率倒掛的情況下,銀行吸收存款越多,發放貸款規模越大,則虧損越大,不利於銀行自身的發展,同時也是不利於銀行業務的開展。
二、 為什麼國債負利率還會有人買
(一) 監管要求:巴塞爾協議三,要求銀行必須持有一定比例的國債。同時,各國的量化寬松,政策手段之一就是央行買國債。所以不管國債利率多少,必須買。
(二) 持現成本更高:機構客戶投資有不同品種比例限制,必須買固收產品。存入銀行的成本也比較高,比如瑞銀對存款超過50萬歐,收0.6%的管理費。因此,持現還不如買國債。
(三) 避險需求:負利率債券起源於2012年歐債危機之後,投資者狂買德國國債和法國國債,把這兩個買成了負利率,本質上是覺得這兩個國家違約概率最低。其他國家違約概率太高,大家不好買。
(四) 資本利得:即使購買的債券是負利率的,如果利率繼續下降,那麼債券的價格會繼續上升的,投資者可以獲得資本利得,依舊是賺錢的。
三、 國債和企業債的區別
(一) 發行主體不同 企業債券的發行主體中央政府部門所屬機構、國有獨資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市場上也存在民營企業發行企業債的例子,但前提是經發改委審核。 公司債的發行主體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
(二) 債券評級不同 企業債有明確的債券評級要求,債項級別應為AA及以上。公司債也需要評級,但沒有級別要求。
(三) 發行制度不同 企業債的管理部門為發改委,債券發行由發改委進行審核,並要求在審批後一年內發完。
(四) 資金用途不同 企業債的資金用途主要限制在固定資產投資、技術革新改造以及償還銀行貸款等方面。
(五) 信用級別不同 企業債的發行主體具備政府信用的效果,其信用級別與地方政府債券相當。
⑸ 「負利率」到底意味著什麼
評論員門寧:
利率可以分為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無論哪種利率為負值,我想都不是好現象。
如果存款利率為負值,那麼意味著把錢存在銀行里不僅不會得到利率,還需要向銀行支付一定的管理費。丹麥目前的銀行就執行了負利率,假如你在銀行中存50萬歐元,每年需要繳納3000歐元的管理費,是不是很鬧心。這么做的目的很明顯,就是鼓勵人們不要把錢存在銀行里,而是拿出去消費,以此拉動經濟增長。
如果貸款利率為負值,那麼意味著欠銀行的錢會隨著時間推移減少,等於被銀行還了一部分房貸。這聽起來就像是做夢,但同樣在丹麥實現了。如果你在丹麥日德蘭銀行辦理了10年期房屋按揭貸款,利率為-0.5%,意味著銀行將每年幫你還0.5%。
最有意思的是什麼呢,就是存款利率為負值,貸款利率也為負值,但存款利率比貸款利率還低,銀行還賺了個息差。
銀行為什麼會負利率房貸呢,顯然也是為了促進人們貸款消費,進而拉動經濟增長。因此負利率往往會在經濟蕭條期時才會見到,並不是什麼好事情。
在去年,無論是加拿大央行、英銀行還是澳聯儲和紐聯儲,雖然都在利率決議上探討過負利率這一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工具,但是最終也都沒有選擇將名義利率降至負值區間。
深究其背後的主要原因在於,負利率的不確定性太高了。是否能在降低負面影響的情況下正常刺激經濟,各大央行們都吃不準,也都需要再測試和考慮 。
全球到目前實施過負利率的地區一共有5個,分別是 丹麥 、 瑞士、日本、瑞典 和 歐元區。 表面看上去各國實施負利率都是為了拯救經濟,刺激經濟的上行。但是通過這幾家央行實施的結果來看,總會出現與央行初衷相反的情況發生。
如同 在經濟一面向好時央行選擇加息 ,對於相應的主權貨幣來說就是刺激利好,高息貨幣意味著金融機構套利空間的存在。但是 在經濟下行乃至下行的情況下,加息反而讓 社會 中的貨幣減少 ,融資貸款利息的提升讓錢難以流通,不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能看出來,同樣是加息但是在背景不同的情況下,結果也是不同的。
②
從90年代以來,日本就一直在與極低的通脹斗爭。日本央行在大部分時間里的政策利率和相關短期利率一直接近於零,但成效始終有限。自1980年起,日本的通脹水平幾乎始終徘徊於2%的目標下方,甚至長期處於0軸下方。
(日本自1980年的通脹曲線圖)
終於在2016年1月29日,日本央行超出市場預期的宣布實施負利率。能看出在負利率實施的這幾年裡,通脹似乎脫離了通縮的危險,只是新冠疫情帶來的封鎖措施再次引發通脹縮減的危機。
回看當時貨幣市場對於該消息的反應似乎十分糾結。在宣布當日,日元貶值超330餘點,但隨後日元便開啟了長達4個月的升值趨勢,美元兌日元一路從121.7一帶開始下跌,最低至98.935一帶。
(美元兌日元日線圖,來源MT5)
究其背後原因在於,出於意料的負利率讓市場判斷日元或將迎來大放水導致日元的貶值效應。不過,日元走勢依然看漲,主要原因是當時全球不確定性。
由於中國2105年的放水導致2016年的經濟低迷甚至有「硬著落」的風險。與此同時,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獲勝等事件,促使日本投資者迴避海外投資,回購了日元。日元避險的屬性導致日元異常升值,無視日本的低利率,甚至負利率。
到年底,由於美聯儲發出更頻繁加息的信號,同時日本央行繼續執行其大規模購買日本國債的計劃,導致日元開始迅速貶值。
(美元兌日元日線圖,來源MT4)
從結果來看,單純的負利率對於相關主權貨幣的走勢其實影響並非很大。更多的需要考察該 央行之前的政策 、 貨幣本身的地位 以及 全球外部環境的影響 。
③
無獨有偶,瑞郎作為全球另一大避險貨幣。 在瑞士央行實施負利率後也出現升值趨勢,與央行貶值的初衷違背。
瑞士長期以來一直被投資者視為「避風港」,因為其穩定的經濟 歷史 和長期的銀行安全傳統。2012年歐債危機期間,大量投資者選擇將手中的歐元兌換成瑞郎,導致瑞郎大幅升值。由於匯率大幅上升對瑞士經濟賴以生存的出口商不利,瑞士國家銀行將匯率鉚釘為1.20法郎兌歐元。為此,它發行了大量的法郎,並將其出售,以換取歐元和以歐元計價的資產。
但當歐洲央行宣布打算開始量化寬松時,瑞士央行決定不再持有這一上限。2015年1月15日,瑞郎宣布取消匯率固定。與此同時,將利率下調至-0.75%,這是當時世界上負利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本身瑞士央行預計負利率將阻止瑞郎升值。
結果沒有如預期的那樣。當上限被取消時,瑞郎對歐元的匯率猛漲,升值幅度約為20%。與此同時,瑞郎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幾乎降至負1%。瑞士央行0.75%的負利率不足以阻止投資者將資金從歐元轉向法郎。
④
當然,負利率最初被丹麥銀行推出時,效果還是不錯的 。
丹麥的負利率實驗起於2012年7月,丹麥決定開展存款負利率實驗。當時,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惡化,AAA評級的丹麥成為投資者的避風港,丹麥克朗對歐元持續升值,丹麥出口受壓。
當時實施負利率為-0.2%,設定時有兩個目標,一是鼓勵銀行更多地向私營領域放貸,二是讓丹麥克朗計價資產對全球投資者貶值,去除丹麥克朗本身的泡沫。負利率對匯率產生了如期影響,有效的避免不必要資本流入。丹麥央行在稍有貶值就將存款利率調至-0.1%。
但是要知道丹麥與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不同, 丹麥並沒有通脹的目標,保持匯率穩定是其政策組合的主要目標。因此不像其他央行一樣,又想放水但又怕水太多了導致推高實體經濟的價格。雖然其負利率政策使丹麥克朗貶值了,但並沒有產生鼓勵銀行放貸給家庭和企業的效果 。
⑤
總體而言,負利率確實能提振經濟活動,並最終有助於通脹的穩定。負利率政策的結果是,貸款量擴大了,相關的主權貨幣有一定的貶值預期。但是貨幣政策的實施必定需要關注當時的大環境。有確定性更高,效果更好的政策工具前提下,負利率這一工具是各國央行需要多加考慮的。
例如英國本身處於脫歐階段,雖然負利率或將帶動公司及私人部門借貸的提升,提振經濟。但是本身貿易領域受挫的情況下,或許也將導致外部資本流入的減少,這對於急於脫離當前沼澤的英國來說,或許不是一個很好的政策。
德國十年期國債利率都已經 -60BP 了(BP,basic point 百分之一的百分之一=萬分之一),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也只有2.25%,美聯儲如果開啟降息周期只怕沒多久就能降個負利率出來。
借錢給別人自己還得倒貼這是哪門子的道理?既然都負利率了,我們為什麼還要投資債券?
有人是這么個邏輯:根據 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脹率 ,名義利率雖然是-60BP,可投資者完全沒在怕的,核心通脹率如果也是負的比如-210BP, 最後實際利率是+1.50%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思考題:為什麼不幹脆持幣算了?還能省60BP。(提示:是在琢磨不出來的話,答案後文找)
負利率的困局
負利率政策其實並不是一個普遍現象。2008年金融危機後只有瑞典、丹麥、歐元區、瑞士和日本這5個發達國家的央行走了負利率的路子。
負利率實際上並不是政策首選,而是在 傳統貨幣政策空間不足之時選擇的下下策 。所謂傳統貨幣政策,就是以前用過的貨幣政策,比如降准、降息和量化寬松(QE,俗稱放水)。當利率已經降無可降,央行大水漫灌也沒辦法阻止經濟下滑通貨緊縮的時候,才會去選擇使用負利率。
負利率什麼原理? 憑什麼存錢的人還得倒貼,貸款的人反而能吃利息,這還有沒有天理?負利率實際上是中央銀行降商業銀行比如中農工建四大行的存款准備金利率設定為負值,如果商業銀行有小錢錢沒有貸出去,趴在央媽的戶頭上了,那就得交罰款。以懲罰性利息促進商業銀行將更多資金投向市場,從而刺激信貸,支撐經濟增長,提高通脹。
理論是這么個理論,但現實好像沒那麼美好,負利率政策收效甚微。上面提到那五個國家,時至今日都還是負利率。負利率其實和毒品有那麼點類似,沾上容易,想戒可就難了。經濟增長達不到加息的條件,就永遠走不出負利率的困局。更有甚者萬一再吹出個股市樓市「鬱金香」泡沫出來,加息就約等於危機。
負利率下存錢的賠錢,貸款的賺?
負利率其實並不必然對應商業銀行針對個人的存款利率。存300w到銀行,1年之後到期少個0隻剩30w,誰還會在銀行存錢?儲戶紛紛提款的話,分分鍾搞出個流動性危機出來,上面那5個國家除了瑞士,銀行存款利率頁都不是負的。
再說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眾所周知銀行吃的是存貸利差,銀行對貸款收的利息大於付給儲戶的利息才有錢賺。對個人存款利率不為負,貸款利率就很難是負數,畢竟銀行也要恰飯的嘛。
為什麼負利率還要買債?
只聽說過買房穩賺不賠是剛需,這買債怎麼也是剛需呢?國債作為一種安全資產,是銀 行監管指標考核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另外平時做做回購搞搞MLF也需要債券去充當合格的抵押品,所以就算買債倒貼錢,我們還是要買的呀。
銀行大把閑錢,不可能都換成毛爺爺放在庫房裡。如果存起來,銀行也要繳納管理費的,只要買債券倒貼的利息比存款管理費低,那就還是買成債券更劃算。
國債就算倒貼錢,那也是為國接盤的覺悟和信仰啊!銀行這種大財主,自然是以安全性為第一追求,寧肯少賠那麼一點,也不會去投資高風險資產的。
買債的收益可不僅僅是利息那一部分,所謂資本利得就和我們買股票是一樣的,股票的面值會發生變化債券也會。債券的面值和利率水平成反比,負利率怕什麼,只要利率還能降,我們買債就照樣賺錢。
不過負利率到底不是個常事,老祖宗有句話說得好, 事出反常必有妖 。 舊金山聯儲就發過篇研究說,日本一進入負利率,市場對通脹的預期就跟著刷刷下來了,反而沒有起到刺激的作用。有更深入需求的朋友可以搜來讀, negative interest rates and inflation expectations in japan .
⑹ 為什麼買負利率債券負利率債券的意義
近年負利率債券的發行規模越來越大,所謂負利率債券,顧名思義就是債券持有到期後投資者獲得的預期收益率為負數。包括債券在內的任何投資方式,主要目的都是盈利,那麼投資者為什麼買負利率債券,負利率債券的意義是什麼呢?⑺ 為什麼會有負利率的債券
經濟形勢不好,央行通過非常規手段刺激經濟。目前歐元區普遍都是負利率,基準利率基本都在零以下,發行負利率國債也很正常。
通常來講,這一般都發生在經濟情況疲軟,經濟面臨衰退跡象,甚至已經陷入衰退的情況下。央行希望通過超級寬松的貨幣政策,用負利率來向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資金。
債券原始投資者購入債券時應支付的市場價格,它與債券的面值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理論上,債券發行價格是債券的面值和要支付的年利息按發行當時的市場利率折現所得到的現值。
由此可見,票面利率和市場利率的關系影響到債券的發行價格。當債券票面利率等於市場利率時,債券發行價格等於面值;
當債券票面利率低於市場利率時,企業仍以面值發行就不能吸引投資者,故一般要折價發行;反之,當債券票面利率高於市場利率時,企業仍以面值發行就會增加發行成本,故一般要溢價發行。
⑻ 歐洲經濟受到壓力,實行負利率的原因有哪些
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能還很難理解,如果在銀行存款,不但得不到儲蓄利息,如果存款多,還要給銀行支付費用。但這在歐洲正在變成現實。荷蘭銀行(ABN Amro)宣布從4月1日起,該銀行賬戶中有250萬歐元以上的客戶必須開始支付0.5%的負利息。這是實行零利率的荷蘭第一家大型銀行。
4、負利率政策正在導致通貨膨脹的降低,而非升高。瑞士的通脹率已經陷入非常負面的水平。雖然丹麥的通脹率在2015年的大幅降息之後遠離了零點,但仍徘徊在0.5%左右。
而自2013年初以來,瑞典的通脹率一直維持在零點附近。在經濟高速增長時,高通貨膨脹令人擔憂。但低通貨膨脹也往往伴隨著低增長,歐洲的通貨膨脹過低,會進而加強人們儲蓄的慾望,讓經濟增長受到影響。
⑼ 為什麼會有負利率
負利率是一種價格型的非常規貨幣政策。一般來說,負利率針對的是名義利率,即央行與金融機構之間進行政策操作的利率以及金融機構之間相互拆借資金的利率,如即隔夜回購、拆借利率等。
負利率的進展及背景
越來越多的經濟體可能陷入負利率環境。2009年7月,瑞典央行為了對沖不斷下行的經濟和通脹,將隔夜存款利率下調到-0.25%,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將政策利率降為負數的央行。此後,丹麥和瑞士分別於2012年和2014年進入負利率。歐元區和日本也分別於2014年和2016年將基準利率降至0以下。2020年以來,伴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主要經濟體加速進入寬松周期,政策利率不斷走低。美國經過連續兩次大幅降息後,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已降至0.25%的歷史最低水平。此外,英國為0.1%,加拿大為0.25%,澳大利亞為0.23%,韓國為0.75%,距離負利率僅一步之遙。而歐洲、日本等尚未完成貨幣政策正常化的經濟體則在負利率的泥潭裡越陷越深。隨著全球經濟衰退加重,未來可能更多的國家可能陷入零利率或負利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