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時英國的生存之道
二戰之前,英國擁有人口4800萬,其賴以生存的食物有2/3是從國外進口的,只有1/3的食物是由本國提供的。二戰中,德國對英國進行輪番轟炸,並用德國海軍截斷英國的海上運輸,致使英國很快地失去了原本賴以生存的大約2/3的食物。軍隊必須吃飽才能打仗,英國人吃不飽,不用德國人打,自己就先潰敗了。那麼,英國是如何在二戰中生存下來的呢?
不可復制的經驗
有意思的是,食物配給制雖然是食物短缺下的無奈之舉,但卻讓普通英國人比戰前戰後都吃到了更多的健康的食物,因為民眾的食物營養成分得到了政府精心地調配。
食物配給制的本質是用行政手段來配置資源。其最大優勢就是在資源非常有限的條件下,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社會資源,讓資源發揮最大的效應,從而保證人類的生存和最終目標的實現。食物配給制也是一種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只要條件適合,它就會釋放極大的能量。
通過食物配給制,首先保證了英國前線所需要的戰爭資源,比如汽油在開戰前5個月就受到了限制,為了節省燃料,老百姓不得不啃冷麵包;其次保證了老百姓生存的基本需求,如果沒有食物配給,窮苦老百姓由於買不起麵包而被餓死也是有可能的;最重要的是,食物配給保證了老百姓的充足的營養需求,從而讓他們保障了充沛的體能,為戰爭的最終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個事例也說明,面對困難,人類是有很大潛能的。只要意志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如果不是在戰爭這種特殊時期,讓原先1/3的食物去養活同樣多的人口,是沒人敢想像的。但在戰爭中人們卻做到了,這增加了人類戰勝困難的信心,為人類增加了一筆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
配給制是違反經濟規律的,這一點我們必須清楚。這只是物品供應嚴重短缺下的權宜之計,這時候政府只能利用強制手段,控制老百姓的需求,根據老百姓的實際情況對供給資源進行分配。但老百姓的需求只是得到暫時的緩解,並沒有有效的滿足,如果長期執行下去,會導致老百姓的需求萎縮,無法提供經濟增長的動力。
因此,食物配給制雖然體現了人類戰勝困難的智慧,但它畢竟是特殊條件下的特殊產物,具有不可復制性。如果我們把特殊條件下的英國食物配給制擴展到和平、無天災時期,並把配給制的范圍擴展到全部經濟領域,那麼配給制就變成了我們常說的計劃體制。計劃體制的特點就是一切資源的分配和經濟活動都按照政府的意志來運行。前蘇聯(俄羅斯的前身)就是典型的計劃體制。這種體制的優點就是能集中一切資源做大事。蘇聯的衛國戰爭取得了勝利,核武器造出來了,衛星也飛上了天。但這種體制畢竟違反經濟規律,長期運行下去,必然引起蘇聯經濟停滯,難以持續,最終導致前蘇聯的滅亡。
(本文源自大科技*網路新說2015年第11期)
Ⅱ 為什麼城市裡面不種菜呢要是把城市裡面一半的樓房用來種菜,然後道路兩旁都種上果樹那多好呀。
城市裡都是國家的職工。或者是工人。城市和農村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農村是種植農作物的地方。而城市的是屬於政府院校醫療和科研的地方。
Ⅲ 英國夫妻在自家花園種菜,竟然被「罰款了」,在英國改建住房需要注意什麼
在英國改建住房的話,是需要提出申請的。
一對英國夫婦用柵欄圍起他們的花園,種植蔬菜。沒想到,他們卻收到了當地的通知,要求他們提供土地用途變更申請,並支付一些費用。這對夫婦不明白為什麼他們必須支付費用才能使用自己的土地。意思是這塊地原本是草坪,但是被挪作他用了。夫妻雙方需在繳納相關費用前申請變更土地用途。
這對夫婦認為事實並非如此,這塊土地屬於他們,所以他們向地方議會解釋了。然而,當地議會後來改變了聲明,再次向他們發出通知,稱他們需要申請改變花園的用途,才能正常使用。一位來自英國的專家也表示,議會的做法沒有錯,夫妻倆應該申請土地變更。事實上,只是夫妻倆在自家院子周圍放了圍欄,影響了一些人隨意在他家停車遛狗,讓他們覺得不方便。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Ⅳ 英國夫婦在自家種菜,卻收繳費通知,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英國一對夫婦在在家院子里種菜,當夫婦二人正沉浸在種菜的樂趣中時,卻受到了一份繳費通知,這讓夫婦倆感到莫名其妙。對於為什麼要繳費,議會給予的理由是:這對夫婦把開放式種花的花園變成了隱蔽性種菜的菜園,這種行為屬於“私自改變土地用途”,所以需要繳納費用。
對於英國的這種管理制度,我們也只能說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法製法規,既然是法製法規那就得人人遵守,在法製法規面前,個人不能憑借自己的喜好或者自我認為的權利而試圖不遵守法製法規。所以,這對夫婦倆,既然生活在這個地方就得遵守,這是無可厚非的。
Ⅳ 美國人為什麼不自己種蔬菜呢
美國人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他們對時間的安排很合理,不會浪費一點時間,對於美國人為什麼不自己種蔬菜,他們如此的忙,沒辦法打理好自己的蔬菜園子,種蔬菜是需要有很多的時間去照顧打理它,每天都要去看看生長的如何,這都是要種蔬菜就要細心的打理。
在我們國內種蔬菜,為什麼我們種蔬菜的多,那是因為我們好多人都有時間,當老的人退休沒事了就可以自己種些蔬菜,要不在家閑著也無聊,其實自己種蔬菜挺好的,這樣可以吃自己種的無公害的蔬菜,自己種的吃著也放心。
我自己家裡吃的好多菜都是姥姥種的,每次吃的蔬菜都是挺新鮮,當想吃時就摘一些,感覺這樣挺好的,有好多人都是種蔬菜拿去賣掙錢,就是掙得不太多。
就是因為這樣,在美國就很少自己種蔬菜,他們都想掙更多的錢,他們想著掙到更多的錢就算買的蔬菜稍微貴些,那最後也是自己賺了挺多,他們要的是高效率,不喜歡那種種蔬菜需要過一段時間才可以有收獲,而且在美國,他們喜歡干凈整潔,不喜歡自己的院子里有些亂。
種蔬菜的過程挺瑣碎,自己要給蔬菜施肥鬆土,還要經常的澆水,有小草也要拔掉,每天要做的事情非常多,美國人是沒有這么多時間去忙這些,他們會感覺這樣浪費時間,不喜歡這樣要經常去運動,每天還要想著去做。
他們會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自己的工作上,對於他們工作是太重要了,他們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就不會選擇種蔬菜。
Ⅵ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去種地沒人種地大家吃什麼
未來主流還是大型農業企業,不過未來中國人口會持續減少,導致消費能力下降,農業收入也會減少。現在的問題是缺少農業方面的技術人才和普通農業工人。這也是現在中國製造業的問題。
未來種地必將走向無人化或者超遠程式控制制化。所以其實未來種地應該就會像你平時掏出手機刷抖音這樣方便而不需要真的跑去地裡面掄鋤頭了。
恕我直言,就那點收入,憑啥讓人家一天到晚面朝黃土背朝天?大城市的農戶身份很值錢,並不是種地收入高,而是萬一拆遷征地,就一夜暴富了。可是中西部的就差一些了。
Ⅶ 說韓國面積小沒地方種菜
我去過韓國呀 鄉村種菜的還不是多得很
Ⅷ 英國夫婦在自家花園種菜,一年後竟收到幾百英鎊的繳費通知,這是咋回事
英國夫婦開辟種菜的土地被規劃成非正式開放空間,這對夫婦等於改變了土地的用途,意味著他們必須提交用途變更的申請規劃,否則將繳納罰款。
一、英國夫婦在自家花園種菜
在疫情期間,英國業余種植者李和科斯蒂勞斯決定把他們家的一部分草坪改成菜地,然後在這塊小菜地上開始種植蔬菜,並且把這塊菜地用柵欄分隔開來。結果大概一年之後李收到了來自當地議會的一封信,信中要求他們為改變土地用途支付469英鎊。李聲稱之前有人投訴他們在公共土地上修建了柵欄的問題,隨後他把證明事實並非如此的信息發給了土地注冊處,當時又收到了來自土地注冊處的執行通知通知,要求他們需要申請規劃許可,否則不可以這樣隨意更改住宅花園的開放空間用途。
Ⅸ 非洲土地遼闊,為什麼人們寧可餓著也不種地
因為非洲人不願意學習種地的技術,非洲是個非常富饒的大陸,其可耕地的總面積超過8億公頃,要知道咱們國家也才1億多公頃的樣子,而且非洲的人口也比我們國家要少很多。
然而非洲的農業產出極其低下,是全球最飢餓的大洲。非洲人當然也有種地的,但他們即便種地,也大多都屬於靠天收的狀態,根本不懂得精耕細作之類的農業發展,而非洲很多地方,明明耕地廣闊肥沃,卻任其荒廢。
近現代的殖民歷史上,非洲出現了大量西方人開辟的農場與種植園,從非洲掠奪了大量財富的同時,卻也驗證了非洲這塊土地的確蘊藏著巨大潛力。英國人殖民的時候,南部非洲的辛巴威被稱作「非洲麵包籃」,不僅糧食自給自足,還向全球五十多個國家出口,可歐洲人走了之後,辛巴威成了個糧食進口國。
雖然條件得天獨厚,但非洲很多地方的人根本不懂得如何種植如何發展農業,空有肥沃廣袤的耕地,卻無法將其轉變成財富,依舊有大量挨餓的人口。不懂可以學,但關鍵在於非洲很多地方的人並不願意學習農業技術,認為精耕細作的農業實在辛苦與麻煩,幾十年時間過去,非洲的農業仍舊還是潛力股,沒能發展起來。
非洲這塊大陸,大部分地區都位於熱帶,到處都是雨林跟草原,常年氣候溫和,很多的地方物產都極其豐富,這是優點,但對於非洲以前的發展卻未必是好處。因為物產過於豐富,人們只要去森林裡採集,去進行狩獵,就能夠獲得足夠的食物,因此非洲許多地方的人,根本沒有動力去發展種植業,逐漸也養成了習慣。
沒有發展種植業對抗自然的傳統,加上近代數百年的被殖民歲月,非洲很多地方的人缺乏種植的經驗技術,也沒有這方面的耐心信心,覺得種地還不如採集打獵。現在的非洲也並非全都沒人種地,但糧食還是非常缺乏,大量地區農業出產效率低下,糧食仍舊靠天收,不夠吃的情況下,要麼挨餓,要麼等救援,要麼還是打獵採集為生。
Ⅹ 封建國家為什麼不能發展工業,只能種菜嗎地主應該也可以辦工廠吧,為什麼說封建制度在中國或世界行不通
這是制度和生產力矛盾的問題
當制度不能滿足生產力的需求
制度制約生產的時候,社會就需要新的制度
不是封建社會里地主不能辦工廠,而是地主要更多的財富時,地主要開辦工廠時,制度不允許了,最明顯的體現就是英國的工業革命,這個革命會產生,我認為是制度不能滿足生產力的體現
中國卻沒有經歷工業革命直接從封建社會進入新制度,主要是因為外敵入侵,帶來了新的文化和思想,外敵又把當時的統治者直接打了個半殘廢。所以才能很快的做走出封建制度,當時卻損失巨大。其實當時中國在宋朝已經隱約要進入革命的前夜,那時宋的生產力已經高度發達,但是蒙古的入侵把生產力破壞了個一干二凈,幾乎回到了奴隸社會,所以元朝的統治才那麼短時間。制度完全不能滿足生產力。制度不能保障人民的生產生活那麼就將被推翻。明朝的建立後再次出現革命前夜,滿族又來了,清朝快出現的時候西方手拿聖經前來搶黃金的來了。
之後中國在生產力還沒超越制度的情況下看到了西方新的制度,迅速進入了新制度,其實也不迅速,苦100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