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拜登簽署的新政令,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將有多大
拜登簽署的新政令,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不大。
中國相關人士表示,拜登簽署的新政令本身並不會對中國相關產業造成多大影響,盡管美國正在努力重建其製造業,但這絕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美國的相關產業鏈之前大部分已經轉移到中國,而抗生素和維生素等葯物75%都來自中國。盡管中國在技術和研究方面沒有美國強,但是在基礎建設和技術上卻絲毫不遜色於美國。
由於世界范圍內的分工越來越明確,許多葯物生產商如高血壓,糖尿病,以及抗生素等葯物的生產商都已遷往中國。一些美國的醫療專家對美國對中國葯物的依賴性表示擔憂。
新冠肺炎的爆發使美國對中國的依賴變得如此之深,不僅抗生素、化驗試劑、口罩、呼吸機等醫療資源幾乎都來自中國,甚至生活、生產資料也離不開中國。
B. 深度 | 拜登來了,全球車市喜憂參半
與歐洲車企一樣嗅到美國市場電動化商機的還有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東亞動力電池生產商。作為拜登高級外交政策顧問的托尼·布林肯曾在競選期間表態,中美完全脫鉤不切實際,需重置與中國的經濟和技術關系。
不過,有望在零部件層面恢復對美出口貿易繁榮的中國企業仍需面對諸多挑戰。
一方面,作為拜登副手、曾任加州檢察長的賀錦麗將扮演關鍵不確定因素。賀錦麗除了有助於民主黨借著政治正確的女性少數族裔代表大打身份政治牌之外,還將是民主黨在全球范圍內推行美國式知識產權制度的最佳人選。該問題此前在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談判時就遭遇阻力,未來也有可能成為中美在自動駕駛、車聯網技術方面交流的隱患。
另一方面,若順利當選就任,在未來四年任期內,拜登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扭轉特朗普留下的政策也存在疑問。特朗普不僅成功地在任內任命了三位聯邦法官,共和黨預計也將繼續控制參議院。從未表態將放棄《美墨加三國協定》的拜登,或許更可能僅僅是一位講禮貌的「特朗普」。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C. 拜登政府想要實施「寬免計劃」需克服哪些困難難度有多大
拜登政府想要實施“寬免計劃”需克服哪些困難首先是需要犧牲美國政府的一部分利益,其次就是美國的企業會面臨更大的競爭,再者就是可以提升和中國的貿易關系往來,另外就是使得部分的美國企業會向對應的部門反映自身的不滿,還有就是拜登政府需要下很大的決心。需要從以下五方面來闡述分析拜登政府想要實施“寬免計劃”需克服哪些困難 ,以及具體有哪些不足之處。
一、需要犧牲美國政府的一部分利益
首先就是需要犧牲美國政府的一部分利益 ,對於美國政府而言他們需要減少一部分的稅收,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美國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應該加強多渠道的發展,並且通過多渠道來加強中國和美國的對話,應該主動開拓更多的商業合作機會,並且逐漸健全對應的合作機制,這樣子對於世界的穩定是非常必要的。
D. 英國宣布6月13日開始舉行G7面對面峰會,拜登將做什麼
拜登應該會積極的參加,他上台之後宣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恢復美國之前的正常外交。
E. 美國開始抄襲中國了拜登:我們「民主國家」也得搞「一帶一路」
近日,根據路透社的相關報道,美國現任總統拜登在同英國首相約翰遜進行電話會晤時,向約翰遜表示,我們應該有一個和中國「一帶一路」類似的倡議,由民主國家倡導,在世界范圍內幫助那些實際需要幫助的群體,這也是美國方面首次表露出想要進行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相似的活動。
從目前的情況上來看,美國總統拜登和英國首相約翰遜是在討論氣候問題時,發現還有許多問題需要美英兩國來共同解決,因此順勢提出了要搞「民主版一帶一路倡議」。所以,如果美國最終真的打算搞這么個行動,應該是會首先和英國方面進行合作。當然了,美國拜登政府設想的「民主版一帶一路倡議」最主要還是受到了中國原版「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和刺激。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顧名思義,「一帶一路」分為陸路和海路兩條通道。中國希望能夠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能夠和世界有更好的聯系和發展。而在此之前,美國一直以切斷中國的海上通道為籌碼來威脅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有力地反擊了美國的這種對華威脅手段。
「一帶一路」倡議從2013年開始到現在,已經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果,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中國簽署了各種合作協議,相關合作項目超過2600多個,合作總金額超過26萬億人民幣。並且這100多個與中國合作的國家和地區中,不僅有拉美地區和加勒比地區國家,還有位於西歐和南歐的北約成員國。這顯然觸及到了美國的利益,所以,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和實施以來,美國就不斷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進行抹黑和攻擊。
美國拜登政府在這個時候提出所謂的「民主版一帶一路」倡議,顯然是想復刻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經驗,通過對外合作來拉動美國整體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回升,最終實現自己在3月25日所說的「不讓中國超過美國」的目標。只是,美國真的能夠搞出所謂的「民主版一帶一路」倡議嗎?當然不可能!
中國在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前,就已經在中國國內進行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國不僅具有大批技能熟練的基建人員和基建設備,而且當時中國國內的基建建設任務大部分都已經完成。所以,中國在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後,很快就能夠向「一帶一路」倡議的相關參與國提供最實際的基建幫助。
而美國目前在基建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少,美國拜登政府本來想復刻中國拉動內需的成功做法,在美國國內搞一個價值3萬億美元的「大基建」方案。但是目前美國拜登政府的「大基建」方案遭到了較大的阻力,繼續推動下去的困難很大。
美國共和黨方面自然就不用說了,要是讓美國拜登政府真的搞成了這個價值3萬億美元的「大基建」方案,下一屆美國總統選舉,美國共和黨方面還參加不參加了?而即使是美國民主黨方面,對這個「大基建」方案也有很多異議。認為投資金額較大,加上涉及的州過多,稅收分配方面也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美國拜登政府在任內是否能夠順利推動自己的「大基建」方案落地,還是一個未知數。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哪裡還有力量和資金,來搞耗資巨大的「民主版一帶一路」倡議?
如果說上文中提到的美國在基建能力和資金方面的問題,通過努力一下還能夠解決的話,那麼美國目前的整體戰略思維,就導致了美國拜登政府目前暢想的「民主版一帶一路」倡議,基本上沒有實現的可能性。
為什麼現在世界上會有那麼多國家會和美國進行對抗?主要還是因為美國一直在奉行所謂的霸權主義戰略,在對外交往上,一直奉行所謂的「零和博弈」、「贏者通吃」和「美國優先」。如果美國不改變自己的這些霸權主義戰略思維,那麼這個所謂的「民主版一帶一路」倡議即使真的施行起來,給美國之外的其他參與國帶來的,恐怕不是好處,而是來自美國更多的欺壓和掠奪。
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之大的成功,是因為中國一直奉行「合作共贏」的原則。只要是願意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都能夠從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倡議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和利益,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能夠獲得這么多亞洲國家、歐洲國家和拉美國家支持和擁護的原因與理由。
所以,美國拜登政府的「民主版一帶一路」倡議,基本上就只能夠停留在設想上了。其唯一的作用,估計就是讓美國拜登政府在心理上可以得到點安慰,順便美國的共和黨和民主黨又有了新的話題可以爭論。
圖源網路,侵刪。
F. 美國總統拜登於9月21日會見英國首相特拉斯,此次會見將討論哪些問題
拜登和特拉斯見面之後,肯定會商討雙方軍事合作的問題,同時還會探討制裁俄羅斯的情況,除此之外,還會商量對於能源方面的供應需求問題。
由於美國和英國的特殊關系,這使得拜登和特拉斯的會面引起了無數媒體的關注,因為兩個國家如果加強合作的話,這必然會給地區局勢以及全球秩序帶來持久性的影響。
由於美國和英國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盟友關系,這使得兩個國家每年都會進行大量的軍事合作演習。因為只有通過軍事演習的合作,才能夠加強彼此的互信關系,同時也能夠加強兩國軍隊的了解以及協同作戰能力,所以我認為拜登和特拉斯的這一次見面,肯定會對軍事層面的合作進行深刻探討。
G. 拜登的為政政策是怎樣的
拜登的為政政策就是讓美國回到正軌,恢復經濟和世界秩序。近日報道,民主黨拜登揚言,如果他當選下一任的美國總統,他將會改變特朗普現有的一些政策。第一,他將改變特朗普對烏克蘭問題的擱置政策,將烏克蘭列為美國的優先事項,擴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並幫助烏克蘭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第二,他將會帶領美國重新返回伊核協議,讓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政策中途流產。
毫無疑問,拜登的這些表態,都能夠讓我們看出他和特朗普截然不同。如果拜登上台,那麼美國的對外政策很可能會重新回到正軌上,回到昔日奧巴馬時代的執政方向。此次拜登之所以拿烏克蘭和伊核協議說事,明顯就是為了給自己提高支持率。
拜登曾在賓州發表經濟演說,主題為」重建更好的國家「,他在造勢場合中向民眾承諾,將以二次大戰以來前所未有的的方式,進行研發和采購投資。
拜登宣布,僅僅重建是不夠的,美國必須重建得更好,如果他當選,將投入7000億美元采購美國貨,包括生物科技、再生能源和人工智慧(AI)等新科技采購和研發領域,希望創造500萬個新增就業機會。
(7)拜登對英國會提什麼條件擴展閱讀
拜登:特朗普應該現在馬上下台
9月18日報道,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周四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組織的電視節目上表示,由於在應對美國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所犯下的錯誤,美國總統特朗普應該現在就辭去總統職務。
拜登稱,「甚至連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主任都說,如果及時採取佩戴口罩的措施,自1月份以來可以挽救10萬美國人的生命。」拜登認為,美國總統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對社會誠實,要講真話。
拜登表示,「現任總統應該下台。」他認為,特朗普在抗擊新冠病毒大流行時期只關注股票交易和考慮自己的連任。
根據CNN的報道,拜登在CNN「市民會議」節目上抨擊了特朗普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應對,稱如果特朗普早一點採取行動,將挽救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他還稱特朗普的滯後行動和淡化病毒(危險性)的做法「接近犯罪」。
拜登表示,「他(指特朗普)知情,但什麼也沒做。這接近罪犯。」拜登還否認特朗普是因為不想引起恐慌而淡化新冠病毒(危險性)或關鍵信息。拜登說道,「根本不是。有人告訴你,這種病毒具有極強的傳染性——比流感的傳染性強7倍——你呼吸空氣,它就會被吸入肺部,但你沒有告知其他人。在這種情況下,他都做了什麼?」
拜登指出,早在今年3月份,自己就呼籲民眾要戴上口罩,並讓特朗普「站出來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事」。拜登在談到保護美國人免受疫情影響所需要的信息時說,「我們必須確保向美國人民展示真相。告訴他們真相。」他還指出,美國人民從來沒有不能「挺身而出」的時候,並補充說特朗普應該「下台」。
H. 拜登競選時曾誓言「要讓沙特王室成為國際社會的賤民」,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拜登之所以會發出這樣的誓言,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迎合國內部分議員的意願而已。畢竟沙特控制著大量的石油,拜登必須用這種言論來迎合議員從而贏得選舉。
沙特以及中東地區一直以來都是不和平的,在這一地區內歐美國家時常進行掠奪活動。從最開始的伊朗以及到現如今的伊拉克,歐美國家總是通過各種理由在該地區發動所謂的和平戰爭。但是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掠奪石油而已,只是打著和平的幌子,做著邪惡的事情。
拜登之所以在選舉之前聲稱讓沙特王室變成賤民,最根本的目的是因為國際油價是由沙特王室所控制的。美國正是為了擺脫這一種現狀,於是拜登在競選之前才會發表這樣看似離譜的言論。但從另一方面上來講,這也符合了廣大美國議員的內心想法而已。美國一直以來都希望將石油的定價權力控在自己手中,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根本無法做到。
I. 美國欲卷土重來!債務爆表仍豪擲萬億,矛頭直指「一帶一路」
美國卷土重來,如今在負債28.5萬億美元的情況下仍要投資1.2萬億美元搞基建,其目的究竟為何?近日,美國兩黨參議院表決通過了一個總計一萬多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法案。但是如今美國明明已經負債累累了,卻為何仍要大肆搞基建呢?別急,讓我們來剖析一下。
這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美國如今的基礎設施差不多已經不堪重負了。
美國的基礎設施現在是既完善,又破爛。其實原本美國的基礎設施並不差,但是他已經老了,甚至包括飲水系統,排污系統,內河運輸系統等等,有的確是有,但一看年代,少說也有個六七十年,一百多年的也不罕見。
很多基礎設施已經基本上崩潰了,處於幾乎不能用的狀態。比如美鐵在紐約和東北部地區的隧道,有的隧道鐵軌都已經錯亂生銹了,隧道頂部還一直在漏水結冰,運作時還要工人及時除冰,隧道里各處坑坑窪窪的,有的甚至已經影響到了行駛安全。
為啥會變成這樣,其實很簡單,這群玩意是在1901年時建成的;再比如遍布全美國的鐵架橋,各種鐵銹,腐蝕遍布橋身,非常的不安全,而這玩意建於鴉片戰爭時期。二戰時期美國能爆發強大的製造力,這和他們當時完善的工業製造設施是離不開的。
時過境遷,反正美國現在也就這樣了。在有巨額投入的情況下,很多美國的基礎設施多是這么修修補補得過的,基礎建設日漸老舊到不堪重負。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也不得不重新搞基建。
還有一個原因,說起來你們可能不太相信,此次美國搞大型基建計劃與08年的那一場次貸危機有關: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後,迅速演變成全球范圍內的金融危機,這次危機產生的一系列諸多結果深刻地影響了之後十年的全球 歷史 進程。
甚至我們到現在還是能感受到當年那場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政治影響,而當時一個正在冉冉升起的東方大國面臨了二選一的 歷史 局面:要麼選擇置身事外,經濟上會受到波及,但由於製造業實體經濟根基很深,且金融貨幣等都控制在自己手上。
所以並不會像歐美當時受的打擊那麼大,但極有可能在危機過後遭到歐美等國的報復;要麼選擇拯救世界經濟,犧牲自己的一部分經濟利益來獲取政治上的利益。後來的我們也都知道,我國選擇了第二個。
2008年中國向全世界宣布了一個四萬億人民幣的投資計劃正式啟動。該計劃由於大頭部分都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所以被稱為「四萬億基建計劃」。這四萬億的投入徹底盤活了全球產業鏈的上游和下游,中國憑借一己之力在全球經濟最困難的時候給全球經濟打了一劑強心針!給世界重新注入了活力。
這個影響有多大?直到去年奧巴馬回憶錄的出版我們才知道,原計劃在奧巴馬2009年上台之後美國政府就打算全面遏制打壓中國的崛起,但由於中國當時的基建計劃拯救了全世界,讓世界各國的經濟回了口氣,當時錯綜復雜的經濟利益網讓美國實在是難以下手,才只能使打壓中國的計劃不得了之。
足足讓這場中美貿易戰延後了8年直到特朗普上台之後才重新啟動。試想一下假如中美貿易戰在十年前就開始的話,以我國當時的國力很難像如今一樣與美國針鋒相對。這足以看出我國當時強大的戰略布局能力!
但是,我國當時的選擇也不是沒有代價的,2008年之後我國的各種消費品上漲,房價上漲,整個 社會 的通貨膨脹嚴重,地方債務也飛速上漲,這也是為何當時中國內部的經濟學家們都堅決反對四萬億基建計劃的原因。
於是,我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了二十一世紀人類文明最宏大的全球計劃!
由於08年到12年之間大規模的全國范圍內建造的各個鐵路,機場,碼頭等等一系列基礎設施,造就了一大批基建能力過硬,產能異常雄厚的各個企業,使得我國面臨著一個現象:「產能過剩」。
那麼當大規模國內投資結束之後,這一部分的產能該如何處理呢?顯然不能任由這么強大的產業因此萎縮一蹶不振。於是,為了解決我國產能過剩的問題,國家提出了一個劃時代世界級計劃——「一帶一路」。
當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之後,歐美列強是如何看待的呢?從13年到20年期間,歐美各國媒體從各個角度嘲笑,詆毀和打壓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當時的角度之新穎刁鑽,論據之『充分詳細』,謾罵人群之深度廣度都堪稱得上是當世一絕。不管是做了什麼動作他們都能給你編出花來。。
然而事情真的如此嗎?一帶一路發展至今,已經有2600多個項目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全球的各個中資企業,銀行,保險公司等等都參與了進來,進行項目的招標,融資和投保。這可把當時的歐美諸國眼饞壞了。
如今,全世界才有不到200個國家,有141個國家和中國簽訂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現如今的我們啪啪狠狠地打了歐美諸國的臉。就在不久前,拜登致電盟友英國首相約翰遜無奈地說道「我們必須聯起手來搞一個對抗一帶一路的替代品!」
從那一刻起,拜登以美國總統的身份替我們向全世界宣布:我們的一帶一路計劃成功了!
「一帶一路」計劃所帶來的的經濟和政治利益是巨大的。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的核心理念是靠基建打通幾千年以來各個路權國家之間的隔閡,這對於美國這個靠海權發家做成霸權的國家來說是致命的。這對於美國的霸權地位產生了根本性的挑戰!
如果各個路權國家之間的隔閡被徹底打通了之後,那麼每年為美國海軍投入大量資源的美國軍艦的作用將大幅度下降,美國的海上霸權作用也將極度縮水,這是美國所絕對不能接受的。
在拜登上台之後,美國各大智庫都紛紛撰文,將中美未來對抗的各方優勢,劣勢一並送入新總統府中,而各個已有的公開智庫報道中,無一例外的都提到了美國如今最不如中國的一項——基建實力。拜登看了之後直呼內行。
於是在上任之後的多次演講都提到了美國必須要迅速追上中國在基建上的霸主地位。拜登曾說:「Otherwise China will eat our lunch !」(如果無所作為,那麼中國將吃光我們的午餐!)
所以說看到這里你懂了吧,拜登看債務爆表卻仍要豪擲萬億,表面上是為了修補美國如今破舊不堪的基礎設施,但實際上,其最大的目的是為了劍指「一帶一路」。
然而拜登雖然「如火如荼」地提出了如今的「萬億基建」計劃,但這個計劃真的會如同他所預想的那樣成功實現嗎?別急,我們再來好好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先從外因分析開始,美國首先拉攏的盟友是誰啊?哦!大不列顛啊!讓我們來看看傳說中的日不落帝國都有什麼驚天尤人的操作:英國在2012年批准了一條連接倫敦,伯明翰和曼徹特的高鐵項目,總長度僅為上海到北京的一半距離,最開始的預算是350億英鎊。
2015年,這個項目還未啟動,預算就已經漲到了560億英鎊。
2020年,項目終於獲得批准實施了,但最終預期的全程建造完成時間為20年,也就是說到2040年才能全部修完,預算又再次漲到了880億英鎊。(當然,這之後再發生什麼事再漲價也不是不可能)
至此,大不列顛的一個高鐵項目計劃,從定下到獲批開始實施,歷時八年,從實施再到完工至少需要20年時間,還至少要花費1200億美元的成本。由於這次英國的高鐵建造計劃造價高昂,建時過長,被英國人稱之為「高速失敗」。你美國找誰不好,非找一個「神隊友」。
我們接下來來分析一下內因,其實英國這樣的表現對於西方發達國家來說已經算差不多了,我只能說:美國的情況只可能比英國更糟糕!
美國這個被資本和各方利益集團牢牢綁架的國家,一旦有任何一個州計劃修一條高鐵,你信不信,到時候車企巨頭來阻攔,能源巨頭來游說,航空巨頭來擋路,到時候大大小小各種錯綜復雜的利益鏈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個個的全都給你使絆你信不信?美國政府要上台就必須要藉助這些資本集團的力量,而上台之後的各項政令就要處處受到資本集團的遏制。
而且美國如今其實也沒有足夠的產能和實力去大肆搞基建。如今的基建並不是以前那樣簡單就能做的事。現在我們中國那麼輕易就完成了各個龐大的基建項目,總會使我們產生一個錯覺,以為基建是一種每個國家如果願意都能輕易完成的事似的。
但事實上,一個國家的大規模基建在短時間內高效完成並不是常態。無論是 歷史 上的英國還是美國,他們都是用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幾代人的努力才完成國內龐大的基礎建設。而現在的中國,在人類 歷史 上彷彿就是一個怪物一樣反常。你們覺得美國要修一條高鐵需要多久?
再說資金這一方面,我們經常說現在的美國可以肆意地加印美鈔來對外收割全球用,但這次投資的萬億可和以前的不太一樣,這錢必須要用在國內的基建上去。這筆錢中的大頭可以靠增加稅收來獲得,但是仍然有5000億左右的錢要靠發行美債來維持。
原本美國的巨額美債就有些不堪重負了,基建投入要盡快轉化成效益,這是基建投資的關鍵,但以美國的速度,這毫無意義的新一輪美債很有可能會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說,美國為了劍指「一帶一路」而不顧巨額負債,大肆砸下萬億來搞基建,最後也只能是落得個「東施效顰」,讓人「貽笑大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