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歐洲古代貨幣
馬克。
馬克是古代歐洲的貨幣計量單位,符號位£,最初相當於8金衡盎司(249克)純銀,後來演變為半磅。 「馬克」作為古代貨幣單位名稱,曾通用於古代的歐洲西部地區,包括英格蘭。1192年英格蘭國王獅心王理查在德意志被俘後,就是向神聖羅馬帝國支付了15萬馬克贖金後才被釋放。
隨著時間演變,馬克的重量在各個地區發生變化,其中一些代表地區的馬克摺合為現代重量單位換算如下∶科隆馬克(漢薩同盟)∶233.856克,維也納馬克∶280.66克,紐倫堡馬克∶237.52克,埃爾富特馬克∶235.40克。
(1)英國羅馬金幣值多少錢擴展閱讀:
1992年9月下旬,歐洲外匯市場彌漫著一種惡戰的氣氛,一方是以德國中央銀行為首的歐洲貨幣體系成員國的中央銀行,立志要保護馬克兌英鎊、義大利里拉等的匯率,不斷在外匯市場拋馬克買英鎊和里拉。
另一方是外匯市場的投機勢力,似乎聯合著要與中央銀行對著干,拋英鎊和里拉買馬克。在外匯市場的激烈廝殺中,中央銀行先後拋出200多億美元的馬克,全部被市場投機者吃進。
最後,這場較量以歐洲中央銀行無力維持馬克與英鎊、里拉的固定匯率范圍而敗北、英鎊和里拉被迫脫離歐洲貨幣體系而告終。許多大的風險資本投資集團都在這一個月賺了數千萬美元,最多的賺了近十億美元。其實,歐洲貨幣體系的這場危機的種子是從歐洲貨幣體系產生的這一天起就埋下的。
2. 十九世紀一枚英國皇家金幣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的購買力
十九世紀一枚英國皇家金幣相當於現在120元的人民幣的購買力,由於黃金價值的國際浮動和收藏價值的提升,現在的英國皇家金幣價值上漲。
所以要計算十九世紀一枚英國皇家金幣的價值與現在的人民幣購買力之間的換算,我們可以用黃金的價格來計算。十九世紀一英鎊大約含7.32克的純黃金,而今天的金價,大概是每克330元人民幣,而一英鎊大約等於二十個皇家金幣,一英鎊大概是2400多元的人民幣。
由此可得,十九世紀一枚英國皇家金幣相當於現在120元的人民幣的購買力,而且,皇家金幣的價值也受國際金價浮動還有加工和利潤等等因素的影響。
3. 歐洲中世紀流通最廣的金幣有多重相當於今天多少錢
中世紀歐洲流通時間最長,流通地域最廣的貨幣體系是第納爾體系。第納爾體系最早源自羅馬帝國,後來波斯薩珊帝國、東羅馬帝國、阿拉伯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等等都用第納爾作為官方貨幣,第納爾也在歐洲的基督教國家廣泛流通。
第納爾體系是由第納爾(金幣)、迪拉姆(銀幣)和法爾(銅幣)共同構成的。一般的兌換標準是1第納爾=20迪拉姆=240法爾。
在歐洲主要的基督教國家裡除了外來的第納爾體系之外,也有自己本國的貨幣體系。具體如下:
神聖羅馬帝國:1基爾德(金幣)=1金格羅申(大銀幣)=24格羅申(中銀幣)=60十字(小銀幣)=240芬尼(銅幣)
法蘭西:1里弗爾(金幣)=20索爾(銀幣)=240旦尼爾(銅幣)
英格蘭:1磅(金幣)=20先令(銀幣)=240便士(銅幣)
西班牙:1多布隆(大金幣)=2埃斯庫多(小金幣)=4西班牙(大銀幣)=32里亞爾(銀幣)=200先塔沃(銅幣)
雖然一般如此,但是上述兌換標准也不是完全固定不變的,隨著各國經濟形勢變化,兌換率也會有上下浮動。
4. 一戰時英國一金幣大約等於現在人民幣多少錢
購買力不同,而且那叫一鎊。
當時城市工人年收入平均兩三百鎊,一般吃得飽,付得起房租,可以有少量積蓄。
當時城市房租差價很懸殊,物價也便宜,所以按照糧食購買力的話大約摺合人民幣兩百元上下
5. 這是哪國的金幣值多少錢
金幣不是純金幣最多百分之93--98的金子。。如果是真的,。如果有1盎司的話。劃到33克。。8000到1W人民幣還是能賣到的,關鍵是美國的金幣不是文物啊,。。所以不值錢。。懂了吧 如果是羅馬金幣和東羅馬金幣,。,。葡萄牙或是西班牙在南美洲的發現的金幣價格就高些
6. 一個金路易等於多少人民幣
一個金路易等於人民幣30.49元。
1金路易等於20里佛爾,1795年法國鑄造新銀幣,1里佛爾等於1.0125法郎,所以一個金路易約等於20法郎,一個法郎約等於1.5245人民幣,所以一個金路易約等於人民幣30.49元。
金路易是法國金幣名,鑄於1641-1795年間。幣上鑄有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等人頭像。值得一提的是,在路易十四時代,法國的鑄幣系統已實現機械化生產,即使用螺旋壓幣機鑄造硬幣,從此陸續淘汰了外形難以保持高度一致的捶制幣。
法國法郎1795年法郎正式代替里佛爾成為法國的本位貨幣單位,1834年其他貨幣全部退出流通領域,法郎成為法國唯一的貨幣。1928年6月法國制訂新貨幣法,正式實行金塊本位制,規定1法郎含金量為0.05895克,1936年被迫放棄金塊本位制。次年6月取消法郎含金量,法郎成為紙幣。
【拓展資料】
古幣拍賣價格:
率先進行的西方古幣部分,卡拉布里亞塔蘭托金幣,人像與獅像完美結合,設計精妙,5.5萬歐元落槌;192-193年古羅馬佩蒂納克斯像金幣,底光充沛,人像立體,6.4萬歐元落槌;307-337年君士坦丁一世索利多金幣,整體保存完整,輕微底光,7.2萬歐元落槌;羅馬帝國馬格納提烏斯金章,紀念阿奎利亞的解放而鑄造,鑄造精美,細節精細,25萬歐元落槌。
中國幣部分(Lot341-355),PCGS-XF北洋造光緒34年七錢二分小字 ,細節清晰,圖文邊緣原味老包漿,整體灰色,500歐元落槌;PCGS-AU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壹圓下五星,鑄打銳利,發絲清晰,底板鑄紋可見,均勻原味包漿,4500歐元落槌;PCGS-XF黎元洪像開國紀念壹圓無帽,細節清晰,均勻鐵灰色包漿,5000歐元落槌。
NGC-MS63民國三年袁世凱像壹圓中央版 ,鑄打精美,細節清晰,均勻原味包漿,850歐元落槌;NGC-UNC民國三年袁世凱像壹圓簽字版,細節精美,均勻原味包漿,8.5萬歐元落槌,成交價約合77.5萬人民幣;NGC-UNC民國三年袁世凱像壹圓簽字版,鑄打銳利,胸花細節精美,麥芒扎手,原味淺薄包漿,8萬歐元落槌;NGC-UNC民國三年袁世凱像壹圓七分臉簽字,壓力十足,須發分明,原味包漿,9萬歐元落槌,成交價約合82萬人民幣;NGC-UNC袁世凱像共和紀念壹圓簽字,鑄壓深峻,底板光潔,老洗包漿,5萬歐元落槌,成交價約合45.6萬人民幣。
PCGS-AU民國十年袁世凱像壹圓,細節可見,包漿俊園,260歐元落槌;PCGS-SP民國十年徐世昌像無字光邊,打制精美,細節清晰,包漿淺薄均勻,5.5萬歐元落槌;PCGS-SP民國十年徐世昌像仁壽同登刻字,鑄打深峻,細節精美,刻字鏨刻有力,均勻包漿,20.5萬歐元落槌,成交價約合187萬人民幣;PCGS-XF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壹圓,均勻包漿,200歐元落槌;PCGS-AU民國22年孫像船洋壹圓,打制精美,細節清晰,淺薄均勻包漿,420歐元落槌。
NGC-MS62+的1848-1852年第二共和國5法郎金幣,設計精美,紅褐色光澤,16萬港幣落槌;NGC-PF63的1830-1848年法國路易-菲利普一世100法郎金幣,人像面帶簽名,字面存ESSAI樣幣字樣,派拉蒙集藏出品,14.5萬歐元落槌;1699年紀堯姆三世5幾內亞,NGC-MS64,底板細膩,鑄打精美,均勻淺薄包漿,25萬歐元落槌;1731年英國喬治二世5幾內亞,NGC-PF64+,鑄打犀利,人像高浮雕,底板絲滑,淺薄包漿,50萬歐元落槌。
7. 一金鎊相當於人民幣多少元
一金鎊就是一英鎊,但是當時的英鎊(英國當時金本位制,一英鎊含7.32克黃金,今日黃金價格433.59元一克,也就是一英鎊合現在3000多人民幣)英國於1821年正式採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准貨幣單位,每1英鎊含7.32238克純金。現在英鎊(Pound)是英國國家貨幣和貨幣單位名稱。
拓展資料:
由於英國是世界最早實行工業化的國家,曾在國際金融業中占統治地位,英鎊曾是國際結算業務中的計價結算使用最廣泛的貨幣。一戰和二戰以後,英國經濟地位不斷下降,但由於歷史的原因,英國金融業還很發達,英鎊在外匯交易結算中還佔有非常高的地位。英鎊上印有具有貢獻的人物及皇室。原來英鎊本名Pound(在1280年前為Punde)Sterling,前者為衡量單位磅,後者「史他令」為九二五白銀(一千份中九百二十五份白銀、七十五份黃銅)的專有名詞,二字合起來的意思是一英鎊等於一磅純度九二五的白銀——准此,英鎊是「貼金」之譯,英磅才是正譯。磅(pound)的簡寫l(或lb),來自拉丁文的libra(一磅重),l加上先令的s(shilling,從羅馬的貨幣單位solis衍化而來)成為£(顯然是美化版)。英國貨幣在1971年前分為鎊、先令和便士「三級制」,英鎊的符號沒有便士,加上太復雜,此一代表最小貨幣單位的銅幣遂被棄用;便士的原文pence,為penny的復數,其符號d則來自羅馬時期最小貨幣單位 denarius。
英鎊為英國的本位貨幣單位,由成立於1694年的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發行。輔幣單位原為先令和便士,1英鎊等於20先令,1先令等於12便士,1971年2月15日,英格蘭銀行實行新的貨幣進位制,輔幣單位改為新便士,1英鎊等於100新便士。流通中的紙幣有5、10、20和50面額的英鎊,另有1、2、5、10、20、50新便士及1英鎊、2英鎊的鑄幣。英國於1821年正式採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准貨幣單位,每1英鎊含7.32238克純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廢除金本位制,金幣停止流通,英國停止兌換黃金。
8. 英鎊在不同時代大約值多少錢
這個問題有點大哦,可以寫論文了,英國貨幣在不同的世代變化非常之大。
作為英國及北美殖民地貨幣單位的「鎊」(pound),最初是一種虛貨幣,用於記賬、收稅等場合。在英國,最早規定1英鎊等於1磅重的純銀(sterling silver,英鎊的附加稱呼sterling即來自於此)。英鎊的貨幣符號£是在字母L上加一道橫線,L是拉丁文libra(磅)的字頭。這個符號來自古羅馬貨幣進位系統。在公元四世紀時,1古羅馬磅(libra,相當於327.168克)的黃金鑄造72枚solis金幣,一枚solis金幣等於12枚dinarius銀幣(今日中東國家貨幣單位第納爾即來自這個單詞)。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查理曼大帝規定1磅(livre)純銀等於20蘇(sous),1蘇等於12但尼(deniers),「蘇」和「但尼」的名字都來自古羅馬的solis和dinarius這兩種硬幣,而livre被翻譯成「里弗爾」、「鋰」或「法鎊」。中世紀的英國、義大利、德意志南部、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實行過這種1:20:240的貨幣進位系統,並按照貨幣單位的首字母稱之為LSD系統。英國雖然將鎊稱為pound,將蘇稱為shiling,將但尼稱為penny/pence,但是在用貨幣符號標價時都用£、s和d來表示價格,比如某件售價1英鎊5先令6便士的商品,其價簽會寫成1£5s6d。
在十四世紀以前的英國,鎊是相當值錢的貨幣單位。在諾曼人入侵之前,英格蘭國王「懺悔者愛德華」的地產總價值只有5950英鎊,而英格蘭首富戈德溫家族的財產為8400英鎊。在十四世紀時,1英鎊的白銀可以買到4頭母牛或2.5頭公牛;一座貴族庄園一年的收益在8鎊至12鎊左右就被認為是相當成功的。除了鎊之外,在古代歐洲還有一種貨幣單位叫「馬克」,大多數場合下相當於三分之二鎊。英國的「獅心王」理查一世在參加十字軍後回國時在奧地利被俘虜,最終就是交付了15萬馬克白銀的贖金後才獲釋的。
1816年英國頒布法令釐正貨幣制度,規定1金衡磅的標准成色22K黃金等於46鎊14先令6便士。英鎊金幣仍被稱作「蘇弗林」,但是在紙幣上使用的貨幣名稱是「鎊」。與此同時實行金銀雙本位,但銀幣只能用於支付2英鎊以下的交易。銀幣規格統一為1克朗、半克朗和1先令,過去的弗羅林、格羅特、3便士、半格羅特、以及1便士銀幣全都停止流通,便士改用銅幣。1972年英國再次實行貨幣改革,廢除LSD貨幣體系,改以100便士等於1英鎊。
以上都是借用別人已有的資料。
先看三部作品的作者時代:
《傲慢與偏見》作者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
《簡愛》作者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 1816-1855
《荊棘鳥》作者考琳•麥卡洛(Colleen McCullough),1937年生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惠靈頓,澳大利亞當代著名作家。
根據資料19世紀末一英鎊的含金量是7.32238克(純金),如果折算成現在的人民幣,目前的黃金價格是340多人民幣1克,19世紀末一英鎊的含金量是7.32238克(純金)即:1英鎊=7.32238*340=2489人民幣,大約2500元了1英鎊了。當然這里是假設黃金的價值不變,如果更嚴謹些,應該折算成糧食等生活必需品來比對,還要更准確一些。而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817年)時代,英鎊的幣值應該更值錢,畢竟又早了將近100年,處於前維多利亞時代(維多利亞時代定義為1837年~1901年,即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統治時期,當時英國由於向全世界殖民掠奪財富,經濟大發展,物價大大降低)。
因此,達西先生的年收入(注意:是年收入,不是所有財產)如果是1萬鎊,則相當於我們現在年收入上好幾千萬的富翁,是真正的富有+貴族+年輕+英俊+專情,所以MR Darcy 成為了文學史上最被女性青睞的人物。
《簡愛》裡面的幣值和《傲慢與偏見》應該比較接近,一個家庭女教師的年收入大約30-50鎊,摺合現在的購買力也就是年薪10萬元左右的中等白領。我們只能說英國的階級和收入差距太大了,要不然後來窮人都去新大陸碰運氣呢?
至於《荊棘鳥》,故事開始於20世紀初葉,結束於半個多世紀以後的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當時的英鎊價值已經不能和達西先生時代同日而語了。
9. 我有一枚古羅馬的金幣,想知道多少錢!求知道的專業人士回答!感激不盡!
大哥··你這金幣不是古羅馬的··是貴霜帝國的。你這是典型的貴霜波調金幣,而且是波調一世時期的,這哥們兒,在位年代大約在195—230年,公元195年,我國是東漢興平二年,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攻陷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大概快三國了。他鑄有1第納爾與1/4第納爾的金幣,數量較大(所以不太值錢)。前段時間杜月笙之子、旅居加拿大的文物收藏家杜維善,向上海博物館捐獻了400多枚西域古代國家錢幣文物中就有你的這種金幣。
你這是1第納爾(古羅馬貨幣計量單位)的金幣,正面為面右站立的王像,右手伸向祭壇做供奉狀。左手持三叉戟,周邊一圈古希臘文的意思是「王中之王,貴霜王波調」。背面為靠在牛背中間的濕婆站像,右手持束頭帶,左手持三叉戟,左上為徽記,右邊為希臘文「濕婆」。直徑21毫米,重量8克。
還有種不常見的1第納爾金幣,背面為牛頭左向的四臂濕婆神,右上手持花環,左上手持三叉戟,右下手持荷花,左下手扶在神牛南迪的背上。此濕婆神最奇特的是長有三個頭,左、中、右各一個,此版式金幣較為稀少。直徑21毫米,重量8克。
還有1/4第納爾金幣,面同於1第納爾的,背面為沒有神牛的濕婆站像,右手持束頭帶,左手持三叉戟,左邊為徽記,右邊為希臘文「濕婆」。直徑13毫米,重量1.7克。
貴霜帝國是當時的四大帝國(漢、貴霜、安息、羅馬)之一。為大月氏人所建。關於貴霜起源,《史記》、《漢書》、《後漢書》里有比較翔實的記載,它們是關於貴霜國家早期歷史最重要的史料。歷史就不扯了,說你關心的。
給你個參考2011年11月,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拍過貴霜早期金幣(伽膩色伽時期)一枚,起拍價是9000元,成交價就不知道了,不過也高不到哪兒去。你的這個差不多就這個價,要是不走拍賣出手可能更便宜點。
10. 十九世紀一枚英國皇家金幣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的購買力
十九世紀時期的一枚英國皇家金幣應該等於現在的120元人民幣,但是以前應該能買更多東西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