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會得骨質疏鬆是缺鈣嗎
缺鈣是骨質疏鬆的原因之一,但是骨質疏鬆並不全部因為缺鈣。
下面是引起骨質疏鬆的8大原因:
飲食因素:
1.缺鈣:缺鈣是引起骨質疏鬆比較常見的原因之一,人體每天需要攝入800毫克左右的鈣,而我國國民平均每天的鈣攝入量僅為390毫克左右,不到人體需要量的一半。長期的低鈣飲食,是造成我國骨質疏鬆高發的重要原因。
2.蛋白質過量:目前全世界出少數地區之外,絕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都面臨能量蛋白質超標的難題。高蛋白飲食,會抑制鈣的吸收,也是造成我國骨質疏鬆高發的原因之一。
3.喝酒:過量飲酒會導致營養素吸收障礙,阻礙鈣的吸收。長期飲酒,也被證實是造成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
4.吸煙:研究表明,每抽1根煙,會導致0.25毫克鈣流失。因此長期吸煙,也可能導致骨質疏鬆。
5.長期大量喝咖啡:咖啡中的咖啡因會促進鈣的流失,因此長期大量喝咖啡也可能導致骨質疏鬆。
活動減少:
大家可能不知道,骨骼中的兩種細胞,決定著骨骼是生長還是退化,他們叫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成骨細胞負責骨基質的合成、沉積和礦化,也就說負責將人從食物中獲得營養,轉化成人的骨骼。但是成骨細胞比較「懶」,只有受到縱向壓力時,才會開始幹活。如果活動量不足,成骨細胞的細胞活性比較低,骨骼的合成效率就會下降,從而導致骨質疏鬆。
內分泌因素:
雌激素、雄激素減少,降鈣素的缺乏,都會導致骨質疏鬆。雌激素和雄激素均和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平衡有關,當這兩種激素缺乏時,成骨細胞活性降低,破骨細胞活性增強,從而導致骨骼中的鈣的流失速度,大於沉積速度,引起骨質疏鬆。降鈣素則負責將血液中的鈣,更多的沉積到骨骼中去,降鈣素缺乏,食物中獲取的鈣則不能很好的沉積到骨骼中,在血液循環中走了一遭之後,最終排除體外,從而導致骨質疏鬆。
鈣吸收異常:
1.年齡增長:年齡增大之後,人體對營養素的吸收能力下降,導致鈣吸收能力下降,從而誘發骨質疏鬆。
2.服用制酸劑:長期服用某些制酸劑如奧美拉唑等,會引起鈣吸收異常,從而會導致骨質疏鬆。
葯物因素:
肝素、皮質醇、抗癲癇葯物等,都會導致骨質疏鬆的反生。
缺乏維生素D:
維生素D,是一種常見的降鈣素,能夠促進鈣的吸收。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鈣吸收不良,從而導致缺鈣誘發骨質疏鬆。維生素D的獲取渠道有兩種,一種是深海魚類,第二種是曬太陽。我國深海魚類攝入量很低,維生素D的主要獲取渠道為曬太陽。現在,由於年輕人戶外活動減少、霧霾等因素,導致人們接受日照不足,引起維生素D缺乏,進一步導致缺鈣,誘發骨質疏鬆。
腎功能問題:
高鈣尿、慢性腎功能疾病,都會導致鈣等礦物質的重吸收效率下降,很大程度上影響鈣的吸收效率,從而導致人體缺鈣,進一步引起骨質疏鬆。
性別與種族因素:
由於更年期之後,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激素下降,而男性的雄激素水平則下降較慢,因此女性的骨質疏鬆發病率遠高於男性。而白種人由於基因的關系,骨質疏鬆的發病率則高於黃種人和黑種人。
骨質疏鬆預防飲食方案:
多吃富含鈣、鎂的食物:鈣、鎂是構成人體骨骼的「混凝土」,補鈣有助於增加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常見的富含鈣的食物包括:奶及奶製品、大豆及豆製品、苜蓿、芝麻醬、蝦皮等。含鎂豐富的食物,一般為綠葉蔬菜。
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骨的構成包括灰分和膠原蛋白,骨質疏鬆是骨骼中的有機質和無機質同時減少引起的。補充充足的蛋白質,有利於合成膠原蛋白,增加骨骼中有機質的含量,恢復骨骼的韌性,減少骨折的發生
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維生素C能夠促進骨膠原的合成,增加骨骼中有機質的含量,維持骨骼韌性。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多是綠葉蔬菜及水果,如:青菜、彩椒、鮮棗、獼猴桃等。
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中老年人成骨細胞活性低、破骨細胞活性高也是引起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維生素A能夠刺激成果細胞的活性,促進骨骼合成,是骨質疏鬆患者必不可少的營養素之一。維生素的獲取渠道有兩種:1.直接獲取食物中的維生素A;2.獲取食物中的胡蘿卜素,在體內合成維生素A。常見的富含維生素和胡蘿卜素的食物有:肝臟、胡蘿卜等。
多吃富含鋅的食物:鋅既影響維生素A的合成,又參與細胞代謝,還是構成骨骼的重要成分,因此骨質疏鬆患者應該多吃富含鋅的食物。一般富含鋅的食物包括:牡蠣、瘦肉、魚類、蛋黃等,尤其以海產品含鋅量豐富。
多吃富含維生素D3的食物:維生素D3是重要的降鈣素,能夠促進鈣沉積到骨骼中,因此骨質疏鬆患者應該多吃富含維生素D3的食物。富含維生素D3的食物包括:脂肪高的海魚和魚卵、動物肝臟、蛋黃、奶油和乳酪等。也可以通過曬太陽獲得維生素D3(曬太陽是將皮下的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3的哦~一定要多曬太陽哦~)
富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女性患骨質疏鬆的重要因素。大豆異黃酮具有雌激素效應,因此女性骨質疏鬆患者,應該注意多攝入富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比如:大豆、豆漿、豆腐、苜蓿、葛根等。
『貳』 為什麼會有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是怎麼樣造成的
骨質疏鬆(Osteoporosis,OP)最早由Pommer在1885年提出。1993年第四屆國際骨質疏鬆症研討會將該症定義:骨質疏鬆症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至於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其主要特點是骨量減少,包括骨礦物質和骨基質等比例的減少;骨吸收出現、骨小梁稀疏、變細甚至斷裂等一系列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現象;骨的脆性增加,強度下降,降低了對原有載荷的承受能力,在不大的外力作用下也極容易發生骨折。
骨質疏鬆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女性多見於絕經後,男性多在55歲後。女性發病較早且數倍於男性。除了年齡因素之外,還與性激素水平的下降有密切的關系。此外,生活方式與機械活動也對骨密度產生較大的影響。體力活動對骨骼的影響極大,活動越多,對骨的牽拉力越強,就能促使破骨細胞轉變為成骨細胞,有利於新骨形成。長期閑居以及各種原因的廢用,由於對骨骼的機械刺激不夠,以致骨形成少而骨吸收多,導致骨質疏鬆。骨折與骨病長期固定後也會導致骨質疏鬆。缺乏戶外活動,日照不夠導致維生素D不足也是骨質疏鬆的原因之一。
因此,進行適當的運動是防治骨質疏鬆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別是負重有氧運動,對預防骨質疏鬆效果最好。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選擇強度過大,速度過快,較為強烈的運動項目,運動負荷過大,易引起骨折、軟組織損傷,亦可引發心血管疾病,故在選擇體育項目之前,應做一次較全面的體格檢查,最好根據醫生的意見或建議,結合自身的健康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要遵循循序漸進、有計劃、有規律的原則,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運動的強度一定要因人而異,如果體能較好者,運動量可適當加大。運動前應做准備活動,運動後注意放鬆運動。
『叄』 請問為什麼會有骨質疏鬆呢
人體在35歲以前,骨量處於逐漸積累過程。根據骨形態、部位不同,達到骨峰值的年齡各異。從35-50歲,骨量處於平衡狀態,即骨積累、骨消除處於動態平衡。
50歲以後或女性絕經期後,成骨細胞、破骨細胞動態平衡被打破,破骨細胞活性增加、成骨細胞活性減弱。破骨細胞大於成骨細胞,骨量逐漸減少。此時檢查骨密度可發現骨質疏鬆。
『肆』 骨質疏鬆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會患骨質疏鬆呢
很多人認為年輕人沒有骨質疏鬆症,其實恰恰相反。當今社會,很多年輕人都會骨質疏鬆。是因為營養攝入不足,也就是營養不良造成的。雖然當今社會年輕人的生活條件相對較好,但有些患者會因為挑食、偏食或節食而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也會導致骨質疏鬆。可能是缺乏鍛煉造成的。當今社會,一些年輕人長期坐著或躺在不活動的地方。久而久之,它們可能得不到足夠的外力刺激,從而導致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的發生與否與峰值骨PBM有關,峰值骨是人在成熟期獲得的最高骨量,之後逐漸丟失骨質疏鬆的發生與成年期的骨峰值和骨丟失率密切相關,所以骨質疏鬆的防治需要從這兩方面入手,一方面獲得最高的PBM,另一方面減緩骨丟失率。預防骨質疏鬆的方法有適當的體育鍛煉,每周3-4次,運動強度不宜過高,營養全面均衡,均衡飲食可提高機體對鈣的吸收利用率,合理攝入鈣,戒煙戒酒,減少碳酸飲料的攝入。這些方法被證明是有效的。
『伍』 骨質疏鬆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引言: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多數居民對於身體健康更加的注重。骨質疏鬆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個病,人們發現骨質疏鬆並不像之前那樣多的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現在也有一些的年輕人會有骨質疏鬆的情況,骨質疏鬆究竟是由什麼引起的呢?對於這個問題很多醫生都列舉出了原因。
三、人類種族的遺傳
骨質疏鬆不全是被人們出生之後的生活所影響,它也受一些遺傳基因的影響。研究者發現英國人患骨質疏鬆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他們國家的人民經常會有骨質疏鬆。這與他們身體的遺傳因素離不開關系。歐洲那邊的白種人和亞洲的黃種人獲得骨質疏鬆的概率都要比黑種人高。
『陸』 為什麼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骨質疏鬆
女性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而旦其發病率顯 著高於男性。美國人骨質疏鬆所致髖部骨折中,85%為女性;澳大利亞60 歲以上的女性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為58%,男性為28% ;我國北京、上海等 地流行病學調查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骨質疏鬆患病率女性為40% ~ 50%, 男性約為20%。
3。很多女性有喜歡吃零食的習慣,而偏食,往往不能均衡地攝取營養, 尤其是當攝入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過少時,會直接影響體內鈣質的吸 收,使骨密度降低。4。相對於男性來說,女性平時運動要少一些,運動量少,也會增加患骨 質疏鬆症的概率。因此,對於那些為了皮膚白皙而拒絕日曬、夢想擁有「魔鬼身材」拚命 節食、坐在辦公室中極少運動的女性而言,更要注重對骨質疏鬆的預防。
『柒』 缺鈣少年為什麼吃鈣片還是缺鈣原因是
喝牛奶真的能補鈣么?這個本來人們堅信不疑的說法,最近突然疑問四起。有人宣稱,越喝牛奶越缺鈣——理由是,牛奶消費量越高的國家,骨質疏鬆率反而更高。於是百姓們不禁要問:難道牛奶不能喝了么?
其實,這句話不如這樣問:怎樣才能讓牛奶幫人補鈣?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看看鈣如何進入骨骼,再來看看為什麼發達國家喝那麼多的牛奶仍然多患骨質疏鬆。
牛奶的確是鈣的好來源。喝250克(一袋)牛奶,大約可以獲得275毫克的鈣,相當於一日推薦攝入量的34%。問題是,從食物中攝入了鈣,要想實現提高骨骼健康的作用,還需要很多因素的幫助:維生素D幫助鈣的吸收,維生素C幫助骨膠原的合成,維生素K幫助鈣沉積在骨膠原上。
此外,食物中的鉀和鎂都可以減少鈣的流失;食物中的蛋白質和其它含磷、硫元素的物質則會增加鈣的排泄。如果吃肉類、魚類、蛋類和精白米精白面等食物過多,攝入蔬菜、水果、薯類、粗糧、豆類過少,那麼尿鈣的流失量較大,即便攝入了很多鈣元素,卻未必能用在骨骼建設上。反過來,如果攝入動物性食品少,蔬菜、水果、粗糧、薯類、豆類較多,那麼鈣的排出會減少,在同樣的鈣的攝入量下,更不容易發生骨質疏鬆。
此外,運動會促進骨骼的健康。運動太少,整日坐著不動的人,即便攝入足夠多的鈣,骨骼卻未必能堅實。航天研究人員都知道,宇航員在太空中失去了重力作用,骨骼得不到壓力和刺激,時間長了之後便會發生骨質疏鬆的跡象,正是這個原因。
有了這些知識便可以理解,為什麼西方人吃了那麼多乳製品,卻仍然會發生骨質疏鬆。
——首先,他們吃的肉魚蛋太多,蛋白質攝入量過高,大大提高了鈣的排泄量。肉和蛋都是低鈣高磷硫食品,每天一大塊牛排或雞胸,會對鈣平衡產生什麼作用,不言而喻。
——其次,他們吃蔬菜、豆類、粗糧等太少。大部分西餐食譜的蔬菜攝入量少得可憐,根本達不到我國所推薦的每天300~500克的量,特別是綠葉蔬菜不足。主食是白麵包,缺乏粗糧豆類。這樣,沒有足夠的鉀和鎂,食物中的鈣流失量就會增加。
——此外,他們吃的維生素K太少,運動也不足。維生素K主要存在於綠葉蔬菜和豆油當中,在西方膳食中的攝入量很低。一項多國調查表明,英國人盡管鈣攝入量是中國人的2倍還多,但他們的維生素K攝入量只有中國人的五分之二。其原因,正是綠葉蔬菜吃得太少。
綜合以上信息,就不難得出如何讓牛奶真正實現補鈣作用的對策。
——適當控制肉類攝入量。每天不超過100克肉/魚,蛋不超過1個。最好能用豆製品部分替代肉類,因為豆製品中含鈣較高,而不像肉類那樣高磷低鈣,不會促進鈣的流失。
——適當多吃粗糧、薯類和豆類,用它們替代一部分精白米飯和精白面製品(如今的饅頭面條烙餅麵包餅干蛋糕等所有的麵食品幾乎都是精白麵粉製成!)。特別是薯類(甘薯、馬鈴薯、芋頭、山葯等),鉀含量特別高,如果能替代部分糧食,健康效果特別好。
——大量吃蔬菜水果,特別是綠葉蔬菜,不僅能提供鉀鎂鈣,還能提供維生素K,健骨效果特別好!對於那些吃不到足夠蔬菜的人來說,水果也是增加鉀供應的重要力量。每天不要嫌麻煩,半斤新鮮水果必不可少。
做到以上三點,再適當增加運動,一杯牛奶或酸奶中的豐富鈣質,就能真正為骨骼健康發揮作用。那麼,所謂「越喝牛奶越缺鈣」的傳說,也就永遠不會實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