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工業區快餐店賺錢嗎
工業區快餐店賺錢。
快餐店,或稱速食餐廳、速食店,是指在點餐之後食物很快就供應出來,並且服務維持在最低限度的一種餐廳,至於客人並不一定會很快就把食物吃掉,通常這些餐廳所提供的食物稱為速食或快餐。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正式實施,規定快餐店標准英文名為SnackBar或FastFoodRestaurant。
這些餐廳通常都會預先烹煮大量的食物,然後進行保溫,或者在點餐的時候再加熱。許多速食餐廳採取連鎖餐廳或加盟模式來運作,會從中央工廠配送標準的食材給底下的各個餐廳。有些店面則採取攤販的形式,不一定會提供客人遮蔽的地方或桌椅。雖然速食餐廳經常被視為現代科技文化的一個象徵,速食餐廳的歷史很可能和城市一樣古老,在每個文化之間都有不同的樣貌。古羅馬的城市有販賣麵包配橄欖的攤販,東亞文化中有麵店,而中東則有販賣炸豆丸子的店。在英國,盡管連鎖速食餐廳已很普遍,英國傳統的外帶食物如炸魚薯條等仍然隨處可見。到了20世紀末這些外帶食物中又加入了意式、中式、印度等料理。
B. 英國快餐為何那麼受歡迎英語版
還是那句老話,崇洋媚外,年輕的這代追求時尚。
C. 麥當勞和肯德基在國外都是底層民眾才吃的嗎
首先,垃圾食品不等於肯德基麥當勞。bbq wrap之類的纖維蛋白質維生素樣樣都有。
其次,幾乎只有中國家長會廣泛的教育孩子不要吃肯德基麥當勞。
第三,英國最受歡迎的食品就是肯德基和麥當勞這類快餐。
第四,快餐不等於肯德基麥當勞。快餐是相對於傳統西方吃飯流程的,開胃前猜主食甜品這套的,以這個定義,在中國除了正式的酒店吃飯外,吃的都屬於快餐。
第五,在英國肯德基麥當勞是位數不多的需要排隊點餐的地方。
第六,麥當勞和肯德基在英國的價格是最貴的美式快餐之一。很多窮人不會選擇肯德基麥當勞。
第七,麥當勞遠遠比肯德基受歡迎,肯德基的食物其實就那麼幾種,遠不如中國的1/5多。
第八,大多數麥當勞都可以自助點餐,而大多數肯德基都是傳統人工服務。
第九,相對於其他餐飲品牌,肯德基麥當勞的密度是很高的,我所在的謝菲爾德市中心區不過是一個直徑不到1.5km的圓,其中包含了2家肯德基和一家非常巨大的麥當勞。
以上內容均以英國為參考。
D. 了解洋快餐
「洋快餐」是「能量炸彈」
「 洋快餐 」 的最大缺點是肉量多,蔬菜太少。漢堡包中夾了一大塊肉餅,卻只有一片生菜葉和薄薄的一片西紅柿。 「 洋快餐 」 的飲料中含大量糖分,油炸馬鈴薯製成的 「 炸薯條 」 ,大人增加了熱量,不僅破壞了維生素,還含有毒性物質丙烯醯胺。
一頓 「 洋快餐 」 能提供每個人約一天需要的熱量和脂肪。營養學要求,食物熱量理想的構成比應當是: 60% 來自碳水化合物, 25% 來自脂肪, 12%-15% 來自蛋白質。另外,還要求低鈉(每人每天 6-8 克食鹽),低糖和高膳食纖維(每人每天 20-30 克)。按此標准衡量,可以發現 「 洋快餐 」 具有三高的特點: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質;三低:低礦物質、低維生素、低膳食纖維。如果一日三餐都吃快餐,粗略估算一下,總熱量攝入可達 3005 千卡,遠高於中年男性 2700 千卡和中年女性 2000 千卡的熱量每日需要值。
營養學有個術語叫 「 脂肪熱比 」 ,正常標准為 20%-30% ,脂肪熱比指數過高工過低對健康都不利。而 「 洋快餐 」 的脂肪熱比指數相當高,如三明治為 52% 、奶油為 90% 、冰淇淋為 52.9% 。 「 洋快餐 」 中脂肪提供的熱量達 1440 千卡,占總熱量的 48% ,大大超過了 30% 的標准。此外, 「 洋快餐 」 中含鹽量較高,高納會誘發高血壓。正是由於快餐食品營養嚴重失衡,所以國際營養學界稱 「 洋快餐 」 為 「 垃圾食品 」 ,是 「 能量炸彈 」 ,經常攝入這些食品會誘發肥胖。
「洋快餐」具有成癮性
美國有關研究表明 , 漢堡包、炸薯條、炸土豆片等 「 洋快餐 」 可引起進食者內分泌系統變化,使人難以控制進食量。長期食用 「 洋快餐 」 的人,隨著體重增加,機體對激素 —— 瘦素的抵抗增強。而正是瘦素可以對大腦發出信號,來協調人的飲食行為。食用 「 洋快餐 」 後,對瘦素的抵抗使人難以節制飲食。這一研究結果表明:食用 「 洋快餐 」 導致的發胖,不能簡單地歸結為肥胖者沒有自我控制能力,而是 「 洋快餐 」 具有一定的成癮性
「洋快餐」中有致癌物質
瑞典食品安全機構研究發現 : 漢堡包炸薯條炸薯片薄脆餅烤豬肉水果甜品上的棕色脆皮 , 以及油煎油炸等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丙烯醯胺 . 丙烯醯胺可以導致基因突變 , 損害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 , 誘發良性或惡性腫瘤 . 採用煎烤炸焙等西式烹飪製作的食物 , 會產生致癌物質丙烯醯胺 . 據統計 , 與食品有關的癌症中 ,30%-40% 都與丙烯醯胺有關 . 專家認為 , 這一發現解釋了西方國家腫瘤高發的原因 .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已將丙烯醯胺列為人類可能的致癌物質 .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 , 每千克食品中丙烯醯胺不得超過 1 毫克 . 而據測定 , 美式快餐的炸薯條中丙烯醯胺高出規定標准約 100 倍 , 一包普通炸薯片超標 500 倍 . 最近 , 美國食品與葯物管理局還在花生醬黑橄欖梅子汁嬰兒出牙餅 , 以及巧克力碎餅干中檢測出丙烯醯胺 . 在炸雞塊中 , 也發現含有丙烯醯胺 .
「 洋快餐 」 中有危險的「氫化脂肪」
製作 「 洋快餐 」 使用的起酥油、人造黃油等,是將天然植物油加氫後製成的氫化脂肪,其中含有 38% 左右自然界不存在的反式脂肪酸。 1991 年哈佛大學營養學家威得特教授就指出:長期食用反式脂肪酸會影響人類內分泌系統,對健康有潛在的危害。 「 洋快餐 」 大都是油炸和烤制食品,普遍使用氫化脂肪。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氯化脂肪的攝入量與心臟病和糖尿病的發病有直接的關系,氯化脂肪攝入量還影響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哈佛大學威和特教授的結論是: 「 氫化脂肪比飽和脂肪更糟糕 」
「洋快餐」誘發兒童性早熟
美式炸雞易引起兒童性早熟和肥胖 , 中國肥胖兒童的增多與此有關 . 據報道 , 天津兒童醫院內分泌科 , 接待過一些帶孩子來治療性早熟的家長 , 有的孩子五六歲就變聲、乳房發育、出現生理性月經。曾有一位母親帶著不到六歲的兒子來找醫生,醫生檢查發現,孩子出現了第二性徵,是性早熟的表現,母親感到很委屈,說平時從不給孩子盲目進補,連吃葯都很小心。當問及孩子飲食時,母親說孩子特別愛吃炸雞,幾乎天天不離,醫生的診斷是,孩子嚴重偏食,營養不平衡,大量攝入高熱量的垃圾食品,導致性早熟。
美國家長呼籲 「 把快餐趕出校園 」 ,一些歐洲城市不允許快餐店建在市中心
貧窮者反而容易肥胖,美國社會底層的人由於大量食用各種 「 垃圾食品 」—— 雙料三明治、雞肉漢堡包、特大比薩餅、大包裝的油炸土豆條等,從而使他們成為美國最容易發胖的人群。美國國會議員、消費者協會和家長們認為 「 肥胖和吸煙一樣,已成為了公眾健康問題 」 ,呼籲 「 把快餐趕出校園 」 。一些歐洲國家的城市也有條文規定,不允許快餐店建在繁華的市中心,以期減少快餐對居民的誘惑和危害。英國醫學界認為,導致英國人肥胖和體重超標的重要原因是市場上 「 垃圾食品 」 太多,建議對漢堡包、碳酸飲料、奶油蛋糕等徵收 「 肥胖稅 」 。
我國也有政協委員呼籲:應該限制 「 洋快餐 」 的發展,在宣傳上,也應當廣而告之 ——「 煎、炸、焙、烤類快餐有害健康 」 。建議要求快餐企業在醒目位置張貼 「 此類食品不利於健康 」 的警示語,以提醒消費者。
中國式低溫烹飪方式更安全
中國的主食饅頭、米飯、面條等都採用 100 度左右烹制,比烘烤的溫度要低得多。中式菜餚爆炒時間短,瞬時的高溫,使得食物內部的溫度較低。這種高低溫結合的烹飪方式,在保證食物營養成分不受損失的同時,也滿足了食物表面殺菌的需要。同時,低溫烹飪減少了油脂的氧化,杜絕了丙烯醯胺類物質的產生,菜餚也好吃爽口。所以我們應保持中國的傳統飲食習慣, 「 洋快餐 」 還是少吃為妙。
、洋快餐大多是垃圾食品,在國外已被確認,造就了一批肥胖人,呵呵
垃圾食品
E. 20英鎊在英國可以做什麼,買什麼
吃一頓簡餐
看一場電影
坐一次火車
沒有來英國以前,總覺得倫敦是一個潮流的現代化都市,來了英國,忽然發現倫敦與想像中的有著巨大的反差。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奇了。
倫敦的第一奇是老。倫敦什麼都圍繞著老在做文章:建築是老的,到處是他們標榜的維多利亞式的繁復的建築。即使不老,他們也會把新的建築做舊。你不會覺得其中的任何一棟樓會與整個環境中有所不協調。倫敦的人也是老式的,他們非常保守,他們不會主動與你交朋友,所以很難交到朋友。只有融入他們的社會,比如打份工,他們與你熟了,才會接納你,但你也很難融入他們的圈子。倫敦人愛在周末去的潑托波羅市場,那裡,幾乎出售來自全世界的古董。我在那裡看到了真正的清末民國初的壽山石和青田石,有包漿,絕對"正點",而且,價錢也不貴,才十幾到幾十鎊。(在國內,至少可以買到上千元哦,這可是我的小秘密哦,別搶走我的發現哦),倫敦的銀器滿街都是,如果討到一個好價錢,你甚至可以花1英鎊(13.5元人民幣)買到5把純銀的舊調羹(有1兩多)。在倫敦,如果你與人們談"老"的問題,非常容易找到共同語言。什麼建築、古董都是他們最愛的話題。
倫敦的第二奇就是貴。出國前,許多人對我說,別帶太多東西,那裡什麼都有賣。但到了倫敦,才發現,這是一個多麼大的錯誤。你突然發現,你的錢一下子變得那麼少。倫敦,很少可以找到1英鎊以下的東西:買個便宜的三明治,要將近2英鎊(10倍於國內的價錢)、國內20元錢可以買到的一把普通的菜刀要買30英鎊以上(20倍價錢)、國內花5元錢可以買到的很好的碗,在這里竟然要賣到10英鎊以上(30倍)。然而許多東西,翻開來一看,原來是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當然,也有1鎊商店等比較便宜的商店,但70%以上的產品來自中國)。英國,已很少有自己的製造業了,所以,東西來自世界各地。把東西賣這么貴,就是支撐昂貴生活的一種方法。英國人特別會做生意,為了促進消費,有季節性打折,打折往往是二個季節,一個在六月底、七月初,另一個在年底的聖誕節前。在開始打折的第一周,他們的折扣往往在20-30%,然後開始加碼,50%,到最後一周,可以打折到原價的70-80%。其實,這是一種消費心理,你想,他們以10倍的價格在銷售,打折到1/10,還不會虧,真有他們的賺錢之道。想想,國內的製造商,為了5%的利潤要爭個你死我活,實在不入商業門道。
倫敦的第三個奇就是落後。平心而論,倫敦在城市先進性和市民對高科技知識的運用至少要比上海落後2年。倫敦人用的軟體大部分是Windows98,能用上Windows2000的不多,能用Windows XP的,簡直是鳳毛麟角。我到倫敦住的第一家房東,家裡用的竟然是Windows95!這里軟體貴得嚇人,所以,倫敦人對新軟體,幾乎是痴呆。用寬頻上網,如果包月使用的話,需要28英鎊,所以,不是很普及。在倫敦,並不是沒有盜版,街頭的攤頭,你也可以經常看到盜版的碟片,只是比國內貴了很多,如一張普通DVD的碟片要14.4英鎊(對於大部分的倫敦人來說,也算是十分昂貴的),在街頭,你會看到7英鎊每張,這種DVD質量十分低劣,外殼一般是彩色列印機列印的。如果不帶外殼,可以便宜到5英鎊。連同屋的日本學生說,倫敦簡直就老掉牙。無怪乎英國文學家貝特·米德勒要說:"當紐約是3點鍾時,倫敦仍是1938年"。
倫敦的第四個奇就是倫敦人做生意經。這種生意經,贏浸在倫敦人的每根神經里。因為他們吃的是從法國、義大利來的(除快餐外、好一點就是義大利比莎餅、思巴蓋提面,再高檔一點的就是法國大餐,沒有本地的特色食品)、他們穿的(服裝)是從中國來的、他們用的(電器)是從日本來的。所以在高昂的生活費的壓力下,倫敦人剩下的就是賣了,他們把東西賣到天價,然後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引誘你去買。所以,簡·莫里斯有過一句名言:"倫敦比歐洲的其他城市更像在作秀,她在靠欺騙生存"。倫敦麟次節比的都是商店,商業的繁華程度,世界其他各大城市難左其右。金融交易所、金屬交易所等,每天進行著海量的交易。各種拍賣行不計其數,就郵票拍賣,每周就有十餘所拍賣行在進行拍賣。倫敦人有的是祖宗傳給他們的寶物(更確切的說是從全世界的被征服者手裡得來的。當年,中國就賠款了上億兩白銀),這也就是他們特別鍾情於古董街的理由。所以,東西比上海貴10倍,不是什麼稀奇事,而1英鎊買5把銀調羹,也不是什麼天方夜譚了。
倫敦的第五奇就是他是真正的藝術世界了。這里遍地都是博物館,而且大部分的博物館都是免費開放的,裡面藝術珍寶應有盡有。倫敦人的祖先征服了全世界,所以,在他們的珍寶館中,藏有全世界最好的文物和藝術珍品。在大英博物館中你會突然發現,他們把埃及、把希臘、把全世界的文明幾乎全部搬到了英國。值得慶幸的是,中國的古文明財寶他們並沒有得到多少,很少可以看到故宮、上海博物館等中所藏的精品。倫敦人的街頭藝術則更讓人耳目一新。他們可以把身上塗滿油彩,讓人覺得是一個雕塑品,但你在他面前放下幾個銅板,突然,他會朝你做怪臉、發出鳥叫般的聲音來逗你了,看了讓人叫絕。街頭演奏員的水準更讓人大跌眼鏡,在科文特加登的街頭樂器演奏水平,絕對不在中國任何一枝樂團的下。後來才知道,原來來這里表演的許多在這里賣藝的是俄羅斯、波蘭等國家級的演員。
F. 耐吉現在生意怎樣啊
「吉芬難題」又稱土豆效應,也稱「土豆悖律」,是指在大蕭條時期,消費者舍棄高端奢侈品而轉向中低端產品,並導致對後者的需求上升,進而推高低成本產品的價格和銷售。無論經濟處於什麼狀態,人總得吃飯,有錢吃好的、貴的,缺錢可以吃差些、便宜些的食品。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用於食品消費的錢會壓縮,但食品總消費量不可能減少。土豆在食品中屬於抵擋、便宜的食品,當人們收入減少後,就會去購買價格便宜的土豆,進而在整體上導致對土豆需求的旺盛,從而推進土豆價格的上漲。這里也可以把「土豆」看作廣義的便宜低端食品的代名詞。即經濟危機時,低端便宜食品的需求上升,價格也上漲。「土豆效應」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史中得到驗證。簡單地說,就是危機面前,人的需求滑向馬洛斯需求層次的較低層。同樣,經濟危機面前,吃比薩餅的人必然減少,作為替代,大餅需求量必然增加。 解釋土豆效應,把「土豆」看作廣義的便宜低端食品的代名詞。即經濟危機時,低端便宜食品的需求上升,價格也上漲。「土豆效應」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史中得到驗證。簡單地說,就是危機面前,人的需求滑向馬洛斯需求層次的較低層。同樣,經濟危機面前,吃比薩餅的人必然減少,作為替代,大餅需求量必然增加。 源起根據需求法則,消費者對商品或勞務的購買數量一般隨著價格的上升,市場需求將減少。吉芬商品指的是價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英國統計學家羅伯特·吉芬最早發現,1845年愛爾蘭發生災荒,土豆價格上升,但是土豆需求量反而增加了。這一現象在當時被稱為「吉芬難題」。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在其著名的《經濟學原理》(1980)一書中詳細討論了這個問題,並在分析中提及羅伯特·吉芬的看法,從而使得「吉芬商品」 這一名詞流傳下來。發生災荒的愛爾蘭,土豆是一種非常強的低檔商品。當土豆價格上升時,消費者變窮了。收入效應使消費者想少買肉並多買土豆。同時,由於土豆相對於肉變得更為昂貴,替代效應使消費者想購買更多的肉和更少的土豆。但是,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收入效應如此之大,以至於超過了替代效應。結果消費者對土豆的反應是少買肉,多買土豆。這樣就可以解釋 「吉芬難題」了,也稱「土豆效應」 經濟危機當大蕭條來臨時,人們首先削減的,是奢侈品和高檔產品的需求;而廉價且能填飽肚子的土豆的需求,反倒上漲。這就是危機所帶來的機會。 經濟危機越嚴重,「土豆效應」越明顯。 在英國,不少中高收入家庭資產大幅縮水,他們的股票跌得傷筋斷骨,他們的股票期權化為泡影,他們沒有了獎金分紅,他們甚至會主動降低自己的基本工資,以免老闆破產、公司倒閉、使他們加入到失業大軍中去。 2008年,沃爾瑪宣稱其10月份零售增長佔到全美除汽車和餐飲業外零售增長的一半,正是「土豆效應」在發揮作用。除了經濟型酒店意外走強的出租率印證了「土豆效應」外,一些大眾化的平價小餐飲也意外受到市場的熱捧,再次論證了「土豆效應」的存在。不少中高收入家庭資產大幅縮水,即使外出用餐,都盡量避免到高級餐廳消費。如今高級餐廳生意大不如前,麥當勞反倒人丁興旺。對此,英國麥當勞快餐店發言人表示:「漢堡包繁榮的時代重新來臨了。」在美國,據萬事達卡統計,2008年10月全美高端消費品(指1000美元以上商品)銷售出現明顯萎縮,奢侈品銷量更下滑20.1%,幾乎任何一種商品,只要售價超過1000美元,全都面臨巨大銷售壓力。 在國際經濟危機面前,民生成為第一要義,相對高端產品來說,中低端產品卻大行其道,不僅沒有受到影響,部分產品還出現了銷售上升趨勢。今年臨近春節,北京等地大眾時裝的熱賣、改衣店走俏、杭州等地重新開設並廣受歡迎的「年貨市場」,都是「土豆現象」的例證。專家同時認為,在國際經濟危機的特殊時期,「土豆現象」並不代表高端產品在國內的需求將大幅降低。「因為中國的需求不同於發達國家,如汽車住房等,中國面臨的是『從無到有』,是較剛性的需求。」 於是,他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消費賬單。下館子也變成一種奢侈,即使光顧,也不去高級餐廳。對此,英國「麥當勞」快餐店發言人喜形於色地說:「漢堡包繁榮的時代重臨了。」 廉價消費品成了最大贏家。 一些廉價超市,如來自德國的Aldi和Lidl兩家連鎖超市、英國本土的Costcutter等,都是削減消費支出情況下的贏家。 Aldi的平均售價,比大型連鎖超市如Tesco等便宜1/4 ,該店每日從大型超市手上搶走約100萬英鎊的生意。Aldi預計今年營業額,高達15億英鎊,比去年上升近2成,並准備在未來5年,投資10億英鎊開設新分店。不少行業受惠於金融海嘯。油價高企令自行車銷量大增,銀行收緊信貸,當鋪成為人們「融資」的好去處,典當商H&T在上半年的盈利,大增4成至 460萬英鎊。 超級大土豆「中國製造」是一個超級大土豆最近,經濟學家、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提出,中國產品將受益於「土豆現象」:「危機越大,『土豆現象』越明顯。日本泡沫破了之後,中國對日本的出口大幅增長;美國IT泡沫破了之後,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又漲了。現在,沃爾瑪、麥當勞的銷售大漲,這就是『土豆效應』在起作用。」 2008年開年以來,以「物美價廉」為最大特點的「中國製造」,便己經遭遇了五十多年來最嚴寒的冬天。人民幣升值、資源價格暴漲,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都使得「中國製造」生死攸關的價格優勢迅速喪失。 金融危機的爆發,外貿定單的急劇萎縮,使得大批的外資在華企業逃離中國,逃離珠三角、長三角,再加上全球一波又一波的對「中國製造」的反傾銷訴訟官司,使得中國成為全球反傾銷訴訟的頭號目標,以致我們不得不問:2009年,還有多少「中國製造」能活著? 盡管「中國製造」遭遇了嚴寒的冬天。盡管人民幣升值、資源價格暴漲,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都在威脅並惡化著「中國製造」的生態環境……但是,強大的「中國製造」的魅力仍然不可抗拒。 美國一家大報《今日美國報》上,美國人自己寫的:一個美國人一天的生活—— 清晨六時,鬧鍾鈴響,鬧鍾底部印有「中國製造」字樣。美國1/3以上的各類型的進口鬧鍾,幾乎都來自中國內地。六點十分,上洗手間,有塑膠遮簾;量體重,有「健康牌」磅秤;做頭發,有卷發器及吹風機,都是「中國製造」。七時,走進廚房,咖啡壺和茶壺可能來自中國,每個陶瓷餐盤都可能是「中國製造」。美國市場上的陶瓷餐盤「中國製造」佔到了70~80%。七時三十分,著裝,美國17%的進口成衣來自中國內地。八時,上班路上,許多人要使用手機。美國27%的進口手機來自中國內地。九時,進辦公室,台燈中有五成可能是 「中國製造」。中國的掌中型電腦萬用手冊、記事本及電話薄、塑料相框、木製書框、拆訂書針的小文具,防止跳電的裝置等等等等,「中國製造」無處不在。熄燈前:床頭燈和台燈一樣,有五成可能來自中國。47%的吊燈來自中國。睡前,自然還得先調好那隻「中國製造」的鬧鍾……誰能抗拒「中國製造」的魅力? 金融風暴也好,經濟危機也罷,影響最大的是虛擬經濟和奢侈品消費、高檔消費品市場,而這兩處卻偏偏沒有「中國製造」的什麼事兒。而吃喝拉撒睡什麼時候都得照常,日常生活還是離不開「中國製造」。看來,「中國製造」就是多米諾骨牌中那張推不倒的牌。也許,「中國製造」恰恰會在全球金融海嘯中成就春秋霸業。
G. 熊貓快餐連鎖,遍布了哪些地區對當地快餐有什麼影響
熊貓快餐連鎖,遍布了哪些地區?對當地快餐有什麼影響?如下:
一,目前入華第一家位於昆明呈貢區吾悅廣場,於2020年7月份開業。目前僅此一家,還沒有遍布其他地區。但就熊貓快餐而言,是一個曾經揚言絕不入華,只賺外國人的錢的。如今入了華,這第一家熊貓快餐開啟後也是讓人議論紛紛說是熊貓快餐終究還是淪為了金錢的奴隸,來賺中國人的錢了。當然玩笑歸玩笑,熊貓快餐的開啟對於當地快餐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長遠點來說的話,熊貓快餐為全球中式快餐巨頭,除了今年才進入我國以外,其快餐連鎖遍布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多個城市,近40個洲內擁有分店800多家。
不知道大家對於熊貓快餐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討論補充!
H. 英國漢堡王為何不出名漢堡王相比麥當勞的味道如何
漢堡王不出名是因為他們比麥當勞肯德基要晚進入中國市場,而他們的牛肉漢堡味道非常不錯,個人覺得會比麥當勞的好吃一些。
I. 為什麼麥當勞在中國這么流行,但是在歐洲或英國卻很少人去
主要是麥當勞的市場定位和中外對麥當勞的市場認知都有差別.
在歐美,麥當勞是定位為提供廉價,高熱量和快速的漢堡快餐為主的餐廳,滿足的是青少年學生和普通上班族的早餐,中餐和零食的需求.因此,在歐美,麥當勞僅僅是一個普通的,環繞著許多類似的競爭者的企業.而在中國,麥當勞在80年代初次進入便被中國市場和消費者認知為西方飲食的典範;而長久以來,這種市場認知根深蒂固,其產品和烹飪方法又滿足了中國青少年愛嘗鮮和圖方便心理,所以吸引了大量中國青少年消費群體,在中國成為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外國快餐企業.
你可以參考市場營銷的書,特別是市場文化差異,企業市場定位,以及品牌管理這三個主題.
J. 都說英國是美食荒漠,英國真的沒有好吃的東西嗎
說到英國,這個國家的人給我們的印象就是那種成沉穩、紳士的,畢竟當地的文化方面是非常突出的,隨處都散發著那種濃郁的文學氣息,除了人、文化和當地的建築之外,就連當地的食物都和英國人一樣內斂,從他們的一日三餐中就能夠看出來,質量精、數量很少,在食物搭配上面也非常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