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聯邦政府有哪些國家
1、 新加坡(Republic of Singapore)1965年獨立
2、 安地卡及巴布達(Antigua and Barbuda)1981年11月1日
3、 澳大利亞(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1931年12月11日
4、 巴哈馬(The Bahamas)1973年7月10日
5、 巴貝多(Barbados)1966年11月30日
6、 貝里斯(Belize)1981年9月21日
7、 波札那(Botswana)1966年9月30日
8、 汶萊(Negara Brunei Darussalam)1984年1月1日
9、 喀麥隆(Cameroon)1995年11月13日
10、 加拿大(Canada)1931年12月11日
11、 多米尼克(Dominica)1978年11月3日
12、 史瓦濟蘭(Eswatini)1968年9月6日
13、 斐濟(Fiji)1970年10月10日
14、 迦納(Ghana)1957年3月6日
15、 甘比亞(The Gambia)[4]1965年2月7日
16、 格瑞那達(Grenada)1974年2月7日
17、 蓋亞那(Guyana)1966年5月26日
18、 印度(India)1947年8月15日
19、 牙買加(Jamaica)1962年8月6日
20、 肯亞(Kenya)1963年12月12日
21、 吉里巴斯(Kiribati)1979年7月12日
22、 賴索托(Lesotho)1966年10月4日
23、 馬拉維(Malawi)1964年7月6日
24、 馬來西亞(Malaysia)1957年8月31日
25、 模里西斯(Mauritius)1968年3月12日
26、 莫三比克(Mozambique)1995年11月13日
27、 納米比亞(Namibia)1990年3月21日
28、 諾魯(Nauru)1968年11月1日
29、 紐西蘭(New Zealand)1931年12月11日
30、 奈及利亞(Nigeria)1960年10月1日
31、 盧安達(Rwanda)2009年11月29日
32、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Saint Kitts and Nevis)1983年9月19日
33、 聖露西亞(Saint Lucia)1979年2月22日
34、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1979年10月27日
35、 薩摩亞(Samoa)1970年8月28日
36、 塞席爾(Seychelles)1976年6月29日
37、 獅子山(Sierra Leone)1961年4月27日
38、 南非(South Africa)1931年12月11日
39、 斯里蘭卡(Sri Lanka)1948年2月4日
40、 坦尚尼亞(Tanzania)1961年12月9日
41、 湯加(Tonga)1970年6月4日
42、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1962年8月31日
43、 吐瓦魯(Tuvalu)1978年10月1日
44、 烏干達(Uganda)1962年10月9日
45、 英國(United Kingdom)1931年12月11日
46、 萬那杜(Vanuatu)1980年7月30日
47、 尚比亞(Zambia)1964年10月24日
起源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1959年在自治領日向加拿大發言時指出,加拿大於1867年7月1日組成聯邦意味著「大英帝國第一個獨立國家」的誕生。
她宣稱:「這也代表著現在被稱為英聯邦的獨立國家自由聯合的開始。」然而,早在1884年,羅斯伯里爵士在訪問澳大利亞時曾有因大英帝國一些殖民地變得更加獨立,將大英帝國改為帝國聯邦的想法。英國和殖民地政府首腦的初次會議於1887年召開,為1911年帝國會議的建立奠定基礎。
英聯邦從帝國會議發展而來。揚·史末資在1917年提出了一個具體的建議,當時他創造了「英聯邦」一詞,並設想了1919年巴黎和會上的「未來憲政關系和精神調整」。
「英聯邦」(British Commonwealth)一詞在1921年「英愛條約」中首次獲得英國於法律上的承認,當時,愛爾蘭自由邦議員在宣誓成為國會議員時,就是用「英聯邦」(British Commonwealth)一詞來替代「大英帝國」。
『貳』 英國和美國2個國家是鄰居嗎很進嗎
英國和美國2個國家不是鄰居,離得很遠。但是他們的政治觀點很近,在重大問題上總是完全一致的。他們的說話語言也是一樣的,都說英語。
『叄』 英聯邦成員國是什麼
已下資料
請樓主詳細查看
英聯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英國對聯邦其他成員國在政治、軍事、財政經濟和文化上施加影響的組織。由英國和已經獨立的前英帝國殖民地國家或附屬國組成。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勢力遭到削弱,各殖民地人民紛紛要求獨立,便逐漸用英聯邦代替英帝國的稱號
1965年起設立英聯邦秘書處,其職責是促進英聯邦的合作,籌劃英聯邦各級會議。秘書處設在倫敦。
英聯邦成員共53個,分別為:
安地卡及巴布達、澳大利亞、巴哈馬、孟加拉國、巴貝多、貝里斯、波札那、汶萊、喀麥隆、加拿大、塞普勒斯、多米尼加聯邦、甘比亞、迦納、格瑞那達、蓋亞那、印度、牙買加、肯亞、吉里巴斯、南非、賴索托、馬拉維、馬來西亞、馬爾地夫、馬爾他、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諾魯、紐西蘭、奈及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聖基茨與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薩摩亞、塞席爾、獅子山、新加坡、索羅門群島、斯里蘭卡、史瓦濟蘭、坦尚尼亞、湯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吐瓦魯、烏干達、英國、萬那杜、尚比亞、巴基斯坦、盧安達。 巴基斯坦曾於2007年11月22日被終止成員資格,2008年5月12日再次恢復英聯邦成員資格。因拖欠會費一直未交,斐濟於2009年9月2日被終止成員資格。
在16個英聯邦王國中,14個曾經是英國的自治殖民地。值得
一提的是,斐濟雖然公認英王為最高酋長,但這個並非國家元首的稱號,因此斐濟不算為一個英聯邦王國。現時大多數前英國領土和殖民地都留在英聯邦,除了下列國家和地區:
緬甸:1948年獨立。
愛爾蘭:1921年從英國獨立以後,曾經是會員國。1949年建立愛爾蘭共和國以後離開英聯邦。
南葉門:1967年獨立。
香港: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是20世紀最後一個脫離英聯邦的地區。
辛巴威:在2002年時,被英國以該國執政者藐視人權並在大選中舞弊為由暫停該國在協會內的會籍一年,導致辛巴威政府憤而主動退出此組織。
斐濟:因拖欠會費一直未交,於2009年9月2日被終止成員資格。
英聯邦是國際合作的一種獨特試驗,促進來自不同種族、文化和環境的民族之間的協作。各成員國享有平等地位,但在處理英聯邦事務上英國常扮演主角
『肆』 英國國名的全稱是什麼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通稱英國,又稱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 ,總人口超過6500萬,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
1688年的光榮革命確立英國君主立憲政體,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首先完成工業革命,國力迅速壯大。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取得了勝利,但國力嚴重受損。到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解體,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地位被美國取代。不過,現在英國仍是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有巨大影響力的大國 。
英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作為英聯邦元首國、八國集團成員國、北約創始會員國、英國同時也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
『伍』 與英國鄰近的國家有哪幾個
只有愛爾蘭是英國的陸上鄰國
東臨北海,面對比利時、荷蘭、德國、丹麥和挪威等國;西鄰愛爾蘭,橫隔大西洋與美國、加拿大遙遙相對,北過大西洋可達冰島;南穿英吉利海峽行33公里即為法國。
國土面積24.41萬平方公里(包括內陸水域)。其中英格蘭地區13.04萬平方公里,蘇格蘭7.88萬平方公里,威爾士2.08萬平方公里,北愛爾蘭1.41萬平方公里。英國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5)英國鄰居國叫什麼擴展閱讀:
英國屬溫帶海洋性氣候。英國受盛行西風控制,全年溫和濕潤,四季寒暑變化不大英國國土最北端的橫坐標是北緯61°,最南端的橫坐標是北緯49°,而最西端的縱坐標是西經9°,最東端的縱坐標是東經2°。
北愛爾蘭與愛爾蘭共和國的邊界長達360-千米(224-英里),不列顛海岸線長達17,820千米(11,073英里)。不列顛島以海峽隧道連接歐洲大陸,總長度達50千米(31英里)(水底部分長達38千米(24英里)),是當前世界上最長的水底隧道。
『陸』 從地理位置上看,法國和英國是鄰居,他們倆之間只隔著一條海峽嗎
英國和法國是一對歡喜冤家,打一打和和。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法國以前想跟英國合拼成一個我國,而且還想好了名稱。可是,英國便是不配合。那樣,英國為啥不允許呢?全過程非常復雜!
可是還沒等他到法國接任,腓力六世就以老法王侄子的身份,提前繼承帝位。愛德華三世自然幹不了,因此長達百年的戰爭模式從此打開。
從1337年到1453年,本來親如一家的法英倆家打的夠嗆。但是,如同分家單完的兄弟二人一樣,有時候他們也能形影不離,尤其是在入侵清朝的情況下,兩個國家好得如同一家人一樣,還組成了英法聯軍。
『柒』 中國的14個鄰居國家是什麼
14個鄰國:朝鮮、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
1、朝鮮。是由首任領導人金日成所提出的主體思想主導國家政策,由朝鮮勞動黨一黨執政。其政治經濟體系則由先軍政治所主導,是堅持社會主義的國家。
2、蒙古國。面積為156.65萬平方公里 ,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19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哈薩克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人口約30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蒙古國可耕地較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
3、俄羅斯。簡稱俄聯邦、俄國。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
4、哈薩克共和國。位於中亞內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國名來自其主體民族哈薩克族。位於亞洲中部。北鄰俄羅斯,南與烏茲別克、土庫曼、吉爾吉斯斯坦接壤,西瀕裏海,東接中國。
5、吉爾吉斯共和國 。 位於歐亞大陸的腹心地帶,不僅是連接歐亞大陸和中東的要沖,還是大國勢力東進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經之地。面積為19.99萬平方公里,是位於中亞東北部的內陸國。東南和東面與中國相接。北與哈薩克相連,西界烏茲別克,南同塔吉克接壤。
6、塔吉克共和國,位於阿富汗斯坦、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和中國之間,是中亞五國中唯一主體民族非突厥族系的國家,也是中亞五國中國土面積最小的國家。
7、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位於亞洲中南部,坐落在亞洲的心臟地區。阿富汗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領土中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農業是主要的經濟支柱,但可耕地還不足農用地的2/3。人口為3000多萬。
8、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意為「聖潔的土地」、「清真之國」。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是一個多民族伊斯蘭國家。國語為烏爾都語。位於南亞次大陸西北部。
9、印度共和國。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10、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全國總面積147181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2898萬人、尼泊爾是多民族、多宗教、多種姓、多語言國家。尼泊爾語為其國語,上層社會通用英語。
11、不丹王國,位於中國和印度之間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面積3.84萬平方千米,人口783689。不丹族是不丹的主體民族,雖然不丹是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但卻是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
12、緬甸聯邦共和國。位於東南亞國家,緬甸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業為主,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
13、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位於中南半島北部,國土面積23.68萬平方公里,人口680萬。寮國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業為主,工業、服務業基礎薄弱。
14、越南,是亞洲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位於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東部,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越南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一個越南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生活方式,以及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
『捌』 為什麼英國叫聯合王國,聯合的是哪幾個國家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語: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1]總人口超過6600萬,其中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83.9%。
『玖』 有哪些國家是我們的鄰居
世界上所有國家名稱:
東亞: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
東南亞: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
東帝汶
南亞: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
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
西亞: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阿曼、葉門、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塞普勒斯
歐洲(43個國家/1個地區)
北歐: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丹麥 法羅群島(丹)
東歐: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
中歐: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
西歐: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摩納哥
南歐: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希臘、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和墨塞哥維那
中非: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共和國(即:剛果(布))、剛果民主共和國(即:剛果(金))、聖多美及普林西比
西非:茅利塔尼亞、西撒哈拉(註:未獨立,詳細請看:)、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加那利群島(西)
南非: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維、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留尼旺(法)、聖赫勒拿(英)
大洋洲(14個國家/10個地區)
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萬那杜、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帛琉、諾魯、吉里巴斯、吐瓦魯、薩摩亞、斐濟群島、湯加、庫克群島(新)、關島(美)、新喀里多尼亞(法)、法屬波利尼西亞、皮特凱恩島(英)、瓦利斯與富圖納(法)、紐埃(新)、托克勞(新)、美屬薩摩亞、北馬里亞納(美)
北美洲(23個國家/13個地區)
北美:加拿大、美國、墨西哥、格陵蘭(丹)
中美洲: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
加勒比海地區:巴哈馬、古巴、牙買加、海地、多明尼加、安地卡及巴布達、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多米尼克、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格瑞那達、巴貝多、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波多黎各(美)。
英屬維爾京群島、美屬維爾京群島、安圭拉(英)、蒙特塞拉特(英)、瓜德羅普(法)、馬提尼克(法)、荷屬安的列斯、阿魯巴(荷)、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開曼群島(英)、百慕大(英)
南美洲(12個國家/1個地區)
北部: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法屬蓋亞那、蘇利南
中西部: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
東部:巴西
南部: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
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馬爾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
非洲(53個國家/6個地區)
北非:埃及、利比亞、蘇丹、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亞速爾群島(葡)、馬德拉群島(葡)
東非: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塞席爾
世界上共有22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國家為193個,地區為31個。其中:
亞洲(48個國家)
(9)英國鄰居國叫什麼擴展閱讀:
國名,即國家的名稱(包含主權國家和地區的名稱)。通常國名是指國家的官方外交名而非簡稱。
一個國家採取何種政體,與社會各階層在國家政治經濟中的地位有關,也同時受到社會所處的自然環境,歷史傳統,民族構成的制約。同樣是封建制的國家,其政體可能是君主制,也可能是共和制。
而不同性質的國家也可能採用相通的政體,例如古希臘是共和制,現代很多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共和制。而古今的同名政體的具體含義也可能有所不同。
現代國家的政體主要包括君主制和共和制。君主制又可以分為二元君主制和議會君主制;共和制包括總統制、議會制、委員會制和半總統制。以下只是人們通常對政治體制的一些分別:
1、傳統(部落或家族) 或現代(官僚政治)
2、單一民族性的(朝鮮) 或多民族性的(德國)
3、獨裁(日本帝國) 或民主(比利時)
4、選舉(美國)、沒有選舉(北朝鮮)、世襲制(汶萊)、選帝制(馬來西亞)
5、直接(墨西哥)或非直接的選舉(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度)
6、政教分離的(歐盟) 或 政教一體的(伊朗)
7、權力分割的架構(英國)或沒有權力分割的架構(藤森統治下的秘魯)
8、議會制(希臘)、總統制(美國)、君主立憲制(英國)
9、掌握執政權力的人數(瑞士7人、法國2人、美國1人)
10、立法權力的架構(獨裁、一院制、兩院制)
11、議會里的聯盟或政黨議員數量
12、聯邦(阿根廷)或統一(法國)
13、經濟體系類型
14、普遍的意識形態和文化
15、強大的制度運作能力(美國)或虛弱的制度運作能力(伊拉克)
16、合法的(南非)或 非合法的(前共產羅馬尼亞)
17、事實上的(有效控制) 或 法律上的(名義上的政府權力)
18、主權(美國)、半主權(波多黎各)、非主權(車臣)
選舉制度的規定:
1、得最多票者獲勝 - 第一個跨越門檻者(美國)
2、多數主義(得50%+1票者獲勝) - 決勝選舉(阿根廷)
3、絕對多數主義(超過60%)(美國參議院的討論終結制度)
4、全體同意 - (得全部選票者獲勝)(一些公司里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