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的殖民歷史是怎樣的
英國殖民歷史
16世紀至20世紀初葉英國殖民主義者對外進行的侵略擴張。英國是近代最大的殖民國家,其殖民地曾遍布全球。英國的殖民擴張對世界近代歷史和地理政治的演變均有極大影響。 原始積累時期的殖民擴張 英國在這一時期的殖民擴張,始於16世紀迄於18世紀後期工業革命的興起。在這一時期,商業資本起了主要作用,商業資本家成為殖民擴張的主要推動者。殖民掠奪通常由政府授予享有特權的貿易公司進行。當葡萄牙、西班牙這兩個老牌殖民國家稱霸海上時,人跡罕見的北美東岸成為英國最早的殖民活動地區。到1733年,英國在北美東岸共建立13個殖民地 。17世紀20~30年代 ,英國相繼佔領了西印度群島的聖基茨等地,把這些島嶼變成種植園、販奴基地和海盜出沒之所。
在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消滅及荷蘭3次對英商業戰爭均遭敗北後,海外擴張的優勢已為英國取代。18世紀,英國開始同法國爭奪殖民霸權,1689~1763年間,兩國有過4次戰爭,每次都以英國的勝利而告終。英國的殖民地大為增加。1713年,法屬新斯科舍半島、紐芬蘭和哈得孫河沿岸,西屬直布羅陀和梅諾卡島均轉歸英國。特別是由於七年戰爭的勝利,英國不僅奪得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全部領土,還奪得格瑞那達、聖文森特、多米尼加、多巴哥和非洲的塞內加爾。西班牙的佛羅里達也給了英國。
1783年北美13個殖民地的獨立給英國以沉重打擊 。此後,英國殖民的重點遂轉向東方,特別是印度。1600年成立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是英國在東方的殖民機構,1612年,該公司擊敗在印度的葡萄牙人,從印度莫卧兒王朝獲得貿易特權。1757年普拉西一役 ,奠定了英國在印度斯坦的統治地位。1767~1799年4次進攻並最後佔領邁索爾土邦。1803~1804年打敗馬拉特人的反抗,囊括了克塔克以及恆河與朱木拿河(現稱亞穆納河)之間的大片沃土。英國還從荷蘭手中奪得蘇門答臘(1784)和馬六甲。從吉打蘇丹手中割走檳榔嶼(1786)。 1668~1711 年英人J.庫克考察了澳大利亞東岸和紐西蘭,英國隨即向該地移民。 在反拿破崙戰爭中,英國搶佔了法國、荷蘭、西班牙的許多海外屬地。 工業資本時期的殖民擴張 英國工業革命興起後,代表工業資產階級利益的政府奉行自由貿易政策,開始了工業資本掠奪殖民地的時期。
1813年,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壟斷權被撤銷,英國大量機制紡織品湧入印度,摧毀了當地傳統的棉織手工業。1843~1849年英國先後兼並信德、克什米爾和旁遮普,從而完成了對印度的征服,進而向印度外圍擴張。1814~1815年割去尼泊爾南部土地;1824、1852年兩次侵略緬甸,將阿薩姆、若開、丹那沙林並入英屬印度。1864~1865年又將不丹的達吉嶺和噶倫堡並入英屬印度。1824年,荷蘭被迫將新加坡劃歸英國,馬來亞劃歸英國勢力范圍。1841年和1842年汶萊先後將沙撈越和北婆羅割給英國 。1847年汶萊受英「保護」。1839年,英國佔領土耳其統轄下的亞丁港。1857年又占丕林島。
在非洲,1843年英國兼並納塔爾。1808、1861和1874年,塞拉里昂、奈及利亞和黃金海岸相繼淪為英國殖民地。
自1764年起,瀕臨南美東岸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經法、英、西、阿根廷等國易手後,1833年終為英國所得(始稱福克蘭群島)。 英國不滿足於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在兩次鴉片戰爭後,不僅要中國賠款、開辟通商口岸,還割去了香港(1842)和九龍半島界限以南的土地(1860)。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後,英國為了加強統治,於1858年撤銷東印度公司的行政大權,將印度改為直轄領地。
對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英國採取移民拓殖政策,使其成為自己工業的附庸。 金融資本時期的殖民擴張 19世紀70年代以後,由於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英國逐步喪失其工業世界的壟斷地位,但資本輸出和殖民擴張仍然領先。
1876年 ,英國將印度命名為印度帝國 ,繼續向其周圍擴張 。1876年 ,占俾路支 ,1878~1879年阿富汗淪為英國的附屬國。1886年占曼德勒,完成將緬甸並入印度的計劃 。1887年宣布哲孟雄(錫金)受其保護。同年,荷屬馬爾地夫群島改受英國保護。英國以印度為基地窺伺中國的新疆、雲南和西藏。掠奪新疆的陰謀最後為清軍粉碎。雲南在1876年被迫開放,增闢商埠,擴大領事裁判權,西藏在遭到1888年和1904年的兩次入侵後,亦被迫開放,承認英國的領事裁判權。英國還乘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失敗之機,於1898年強租威海衛。同年又強租九龍半島北部及其附近島嶼,為期99年。在馬來半島,經不斷蠶食,馬來半島南部均落入英國之手。1907年英、俄兩國在伊朗劃分了勢力范圍。
在大洋洲,1874年英國占斐濟 ,1884年宣布巴布亞為保護地。1893~1904年又先後佔有所羅門、湯加、吉爾伯特、庫克、埃利斯和菲尼克斯群島。1906年,與法國共管新赫布里底群島。在地中海,1878年從土耳其手中奪得塞普勒斯島。
非洲是帝國主義瓜分的最後一塊大陸。英國奪得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1868年和1885年,先後將巴蘇陀蘭和貝專納納入保護領地。1887年占祖魯蘭,1889年,C.J.羅得斯的南非公司成立後,加緊掠奪辛巴威及尚比亞河以北廣大地區,並於1895年命名這一地區為羅得西亞。經過同德、法、意各國的激烈爭奪,在19世紀末,東非的索科特拉島、索馬里、烏干達、肯亞、桑給巴爾島等地先後淪為英國的保護地。
1882年,埃及實際上變成英國的殖民地。19世紀80年代埃及統治下的蘇丹,爆發馬赫迪起義,曾趕走英埃侵略軍,建立自己的國家。1899年,這個國家被英軍扼殺,實際上淪為英國殖民地 。經過英布戰爭 ,英國佔領了布爾人的兩個共和國——德蘭士瓦和奧倫治。1910年,德蘭士瓦、奧倫治和開普、納塔爾組成新的自治領——南非聯邦。
到20世紀初,世界領土被瓜分完畢,英國所佔份額最大。1876年時它已擁有2250萬平方千米的領地和25190萬人口,到1914年增加到3350萬平方千米的領地和39350萬人口,相當英本土的137倍和人口的8倍多。V.I.列寧稱英國為「殖民帝國主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奪取了德國大部分的海外殖民地,並在戰後以委任統治的名義納入帝國領域,其中西南非洲分給南非聯邦、坦噶尼喀由英直接統治,多哥與喀麥隆與法國共管,德屬新幾內亞和諾魯分給澳大利亞。西薩摩亞交給紐西蘭。此外,原屬奧斯曼帝國的巴勒斯坦(包括外約旦)和美索不達米亞也劃歸英國。
『貳』 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原因殖民擴張有哪些方式產生最深遠的影響
英國不斷汲取殖民地的財富,綜合國力逐漸增強,最終成為了日不落帝國;殖民擴張方式有建立殖民地、向歐亞大陸掠奪工業原料場地和商品銷售市場;影響是打破世界相對孤立狀態,使世界日益成為相互影響、聯系緊密的整體,促進了世界一體化的進程。
(2)英國是怎麼發展殖民地擴展閱讀
英國較早地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日益加強;更加進步的政治制度為英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國內外環境,進入18世紀以後英國本土沒有出現過較大規模的戰亂。
英國在17-18世紀基本完成了農業革命,具體表現為:輪作制的推廣、生產工具的進步、新作物的耕種以及肥料的使用等。通過圈地運動,地主獲得了大量成塊的土地,提高了生產效率。而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則向城鎮轉移,或是為資本主義農業服務,進而擴大了國內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的農奴制度早在中世紀晚期就已基本絕跡,英國農業社會的發展受到封建殘余的阻礙相比歐洲大陸一些國家和地區(西班牙、德意志)更小。英國農業產量提高,農產品價格下降,這也就意味著英國人可以通過較低的消費獲取較多的生活資源。
『叄』 英國殖民擴張的方式有哪些
搶劫和掠奪財富,種族滅絕,販賣黑人奴隸
英國是近代最大的殖民國家,其殖民地曾遍布全球。英國的殖民擴張對世界近代歷史和地理政治的演變均有極大影響。
原始積累時期的殖民擴張英國在這一時期的殖民擴張,始於16世紀迄於18世紀後期工業革命的興起。在這一時期,商業資本起了主要作用,商業資本家成為殖民擴張的主要推動者。殖民掠奪通常由政府授予享有特權的貿易公司進行。當葡萄牙、西班牙這兩個老牌殖民國家稱霸海上時,人跡罕見的北美東岸成為英國最早的殖民活動地區。到1733年,英國在北美東岸共建立13個殖民地。17世紀20~30年代,英國相繼佔領了西印度群島的聖基茨等地,把這些島嶼變成種植園、販奴基地和海盜出沒之所。
『肆』 荷蘭,英國 是怎樣進行殖民擴張的
1:
英國
16世紀英國海外活動的特點:
海盜式的搶劫、販賣黑人奴隸同一般的商業結合。1588年打敗頭號殖民國家---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開始樹立海上霸權並由此開始在海外積極進行殖民擴張。18世紀下半葉確立世界霸主地位。
海上霸主地位的動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取得了與英國同等的海上權力。
英國的擴張在北美:
到18世紀30年代,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個殖民地,還在西印度群島奪取了許多島嶼如牙買加等、馬薩諸塞、倫敦公司在17世紀初向北美移民,1607年建立第一塊殖民地、英國在北美的13個殖民地。
在印度:
1600年英國商人組成東印度公司。
主要方式:
(1)海外掠奪;
(2)商業戰爭;
(3)殖民地的商業活動和掠奪;
(4)黑奴貿易。
荷蘭
1.荷蘭的殖民擴張,幾乎和英國同時。
2.在亞洲(印尼的爪哇島,馬六甲,錫蘭,台灣,日本)
3.在非洲(好望角)
4.在北美(哈得孫河流域,建立新尼德蘭殖民地)
5.對外擴張的工具:壟斷性貿易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
『伍』 英國是如何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帝國的
新航路開辟以後,英國也走上了對外殖民擴張的行列,先後打敗荷蘭,法國等.18世紀後半期英國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帝國,號稱「日不落帝國」。
英國最初試圖經過俄羅斯打通東方貿易路線,為此於1533年成立了莫斯科公司,不久之後發現俄國與東方沒有直接商業往來,於是轉而尋找西北航線,試圖經北美洲北部前往東方。
1588年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開始了對北美洲的殖民,建立了哈得孫灣公司和新英格蘭殖民地。1600年英國商人建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隨後開始了在印度的擴張。
(5)英國是怎麼發展殖民地擴展閱讀
1688年,英國通過光榮革命推翻了本國的封建統治,隨著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英國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對王權進行了明確的制約,並確立了資產階級執政的君主立憲制。
可以說,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英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最終,使得英國在經濟、軍事、科技、文化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同時,也標志著英國的崛起。
『陸』 英國殖民地發展
英聯邦 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是由英國和已經獨立的前英國殖民地或附屬國組成的聯合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懾於日益高漲的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調整了同原英帝國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系。1926年「英帝國會議」的帝國內部關系委員會提出,英國和已經由殖民地成為自治共和國的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非是「自由結合的英聯邦的成員」,「地位平等,在內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隸屬,唯有依靠對英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統一在一起」。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從法律上對此予以確認,英聯邦正式形成。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各自宣布獨立並加入英聯邦。1949年,印度成為共和國,選舉了自己的國家元首。從此英聯邦成員由需對英王效忠的原則演變為英聯邦成員「接受英王為獨立成員國自由聯合體的象徵」,英王是「英聯邦的元首」。 英聯邦不設權力機構,英國和各成員國互派高級專員代表大使級外交關系。 英聯邦總部和常設機構均設在倫敦,其組織機構有:1、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通常兩年舉行一次會議。1966年以前在倫敦舉行,自1966年起輪流在成員國中舉行,由東道國政府首腦主持。會議不通過決議,會議發表的總原則對與會國沒有約束力。2、亞太地區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從1978年起每兩年舉行一次,討論共同關心的地區性問題。3、英聯邦部長會議;包括每年舉行的部長會議和不定期舉行各類會議等。4、英聯邦秘書處;1965年成立,負責成員國間的協商和交流。5、英聯邦基金會;成立於1966年。此外,英聯邦還有一些專業性組織,如英聯邦議會協會、英聯邦新聞聯盟、英聯邦廣播協會、英聯邦青年交流理事會、英聯邦體育運動聯合會和英聯邦藝術協會等。 英聯邦現有53個成員(2004年5月)。每年4月27日為英聯邦日。出版物有《英聯邦潮流》(雙月刊)、《今日英聯邦》和《英聯邦手冊》。 2003年12月,第34屆英聯邦首腦會議在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舉行。 現時大多數前英國領土和殖民地都留在英聯邦,除了下列國家和地區: 緬甸,1948年獨立 愛爾蘭1921年從英國獨立以後,曾經是會員國。1949年建立愛爾蘭共和國以後離開英聯邦。 1961年5月31日,南非退出英聯邦 ,成立南非共和國。 南葉門,1967年獨立 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是20世紀最後一個脫離英聯邦的地區。 辛巴威在2002年時,被英國以該國執政者藐視人權並在大選中舞弊為由暫停該國在協會內的會籍一年,導致辛巴威政府憤而主動退出此組織。 英聯邦成員: 安地卡及巴布達、澳大利亞、巴哈馬、孟加拉國、巴貝多、貝里斯、波札那、汶萊、喀麥隆、加拿大、塞普勒斯、多米尼加聯邦、斐濟、甘比亞、迦納、格瑞那達、蓋亞那、印度、牙買加、肯亞、吉里巴斯、賴索托、馬拉維、馬來西亞、馬爾地夫、馬爾他、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諾魯、紐西蘭、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巴布亞紐幾內亞、聖基茨與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薩摩亞、塞席爾、獅子山、新加坡、索羅門群島、斯里蘭卡、史瓦濟蘭、坦尚尼亞、湯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吐瓦魯、烏干達、英國、萬那杜、尚比亞
『柒』 英國殖民地發展的過程 主要是英國如何逐漸的建立世界殖民體系
英國,又稱大英帝國,是一個老牌殖民大國,其發展殖民地的過程開始於伊麗莎白一世,到了維多利亞女王時期到達了鼎盛,故又稱「日不落帝國」,維多利亞女王也被稱為歐洲的祖母。
伊麗莎白時期,世界正處在地理大發現時代,海上貿易十分頻繁,海上霸主西班牙尤為厲害,英國漸漸崛起,終於,西班牙帝國衰弱後,第二個獲得「日不落帝國」稱號的是大英帝國。自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英國逐漸取代西班牙,成為海上新興的霸權國家,開始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之後,英國相繼在英荷戰爭和七年戰爭中,打敗最強勁的對手荷蘭和法國,奪取了兩國的大片殖民地,確立了海上霸權。1815年英國在拿破崙戰爭中的勝利,又進一步鞏固了它在國際政治、軍事強權地位,工業革命更讓英國成為無可爭辯的經濟強權。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鼎盛時期,當時,全世界大約4~5億人——也就是當時全球人口的約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國的子民,其領土面積則有約3,0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從英倫三島蔓延到甘比亞、紐芬蘭、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馬來亞、香港、新加坡、緬甸、印度、烏干達、肯亞、南非、奈及利亞、馬爾他以及無數島嶼,地球上的24個時區均有大英帝國的領土。英國霸權領導下的國際秩序被稱為「不列顛治下的和平」。英國出版的大英帝國全球地圖,通常用紅色把帝國的領土標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這個龐大的帝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在1865年曾這樣描述: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地海是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是我們的牧場,秘魯是我們的銀礦,南非和澳大利亞是我們的金礦,印度和中國是我們的茶葉種植園,東印度群島是我們的甘蔗,咖啡,香料種植園,美國南部是我們的棉花種植園。
『捌』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英國是如何在澳大利亞建立殖民區的
在1770年的時候,英國的航海家,名字叫做庫克船長,意外的發現了澳大利亞的東海,後來就將這個地方命名為新南威爾士,宣布這片土地變成了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戰隊之後變成了霸權,國家開始向海外殖民地擴張,在1840年的時候佔領了紐西蘭。
『玖』 英國殖民擴張的方式是什麼
英國的殖民擴張的方式:
①1588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走上殖民擴張道路
②成立壟斷性貿易公司,發展海外貿易,在印度和北美拓展殖民地.
③三次英荷戰爭
A.《航海條例》的頒布
B.性質:爭奪商業霸權和殖民霸權
C.結果:英國奪得新尼德蘭,荷蘭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權
④英法七年戰爭(1756-1763)
A. 性質:爭奪歐洲霸權和世界殖民霸權
B. 結果:英國奪得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
新法蘭西,還在印度迅速擴大殖民勢力.
3、結果:18世紀中期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4、殖民擴張的方式
①搶劫和掠奪財富
②種族滅絕
③販賣黑人奴隸
5、殖民擴張的影響:西方國家早期的殖民擴張的評價: 一分為二、分清主次
(一)對殖民國家而言
1 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轉化為資本,歐洲資本主義發展.
2 打破世界相對孤立狀態,使世界日益成為相互影響、聯系緊密的整體,促進了世界一體化的進程.
(二)對殖民地而言
1 殖民主義是災難和禍害,造成了亞非拉地區的落後.
2 殖民主義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促進了殖民地歷史的發展和進步.
『拾』 英國的殖民擴張方式有哪些
英國的殖民擴張的方式:
①1588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走上殖民擴張道路
②成立壟斷性貿易公司,發展海外貿易,在印度和北美拓展殖民地.
③三次英荷戰爭
A.《航海條例》的頒布
B.性質:爭奪商業霸權和殖民霸權
C.結果:英國奪得新尼德蘭,荷蘭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權
④英法七年戰爭(1756-1763)
A. 性質:爭奪歐洲霸權和世界殖民霸權
B. 結果:英國奪得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
新法蘭西,還在印度迅速擴大殖民勢力.
3、結果:18世紀中期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4、殖民擴張的方式
①搶劫和掠奪財富
②種族滅絕
③販賣黑人奴隸
5、殖民擴張的影響:西方國家早期的殖民擴張的評價: 一分為二、分清主次
(一)對殖民國家而言
1 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轉化為資本,歐洲資本主義發展.
2 打破世界相對孤立狀態,使世界日益成為相互影響、聯系緊密的整體,促進了世界一體化的進程.
(二)對殖民地而言
1 殖民主義是災難和禍害,造成了亞非拉地區的落後.
2 殖民主義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促進了殖民地歷史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