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婚禮的過程詳細點的 謝謝
一般來講,英國婚禮和傳統的歐洲婚禮相同,分為儀式和婚宴2大部分,整個流程按照7個步驟來進行(其中前兩個為儀式部分,後五個為婚宴部分):賓客到場祝福、婚禮儀式(一般在教堂進行)、賓客及新人合影、drink reception(類似國內的酒會)、賓客入席及婚宴致辭(按照伴郎或伴娘中的一人、新郎父親、新郎的順序)、婚宴、小型音樂會或者舞會。
吃蛋糕一般在合影之後,有時也放在drink reception中進行,至於開香檳慶祝好像英國人不太時興這個(老美比較喜歡),少數英國人會選擇在婚宴致辭的時候。至於司儀不太清楚指什麼,如果是婚宴的話一般都是親人或很好的朋友來串場,講話應該是貫穿始末的。
❷ 英國王室成員的婚禮總是很盛大,他們的婚禮有什麼特別的禮節
策劃一場婚禮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英國皇室的新娘梅根,相信對此深有感觸,除了各種細節的確認,跨越幾世紀的皇家傳統和禮儀也是必修課呢。
有消息稱,公眾也將被邀請參加這場婚禮慶祝活動,屆時會有許多人預定Harrold先生的「王室禮儀」課程(Royal Etiquette workshop),參加者將在那裡學習在接觸皇室、貴族及貴賓時應遵守哪些禮節。
相信如所有新娘一樣,梅根也將在大婚之日光芒四射,並完全融入到王室家庭傳統之中,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❸ 教堂式婚禮,英國教堂婚禮是如何做到傳統又浪漫的
VM100%婚禮客片
教堂婚禮是有錢也不一定可以舉辦的
它庄嚴、聖潔,歷來都不受世俗侵染
以獨有的魅力吸引並祝福有信仰的人
伊利大教堂外景
伊利大教堂內景
英格蘭劍橋郡伊利小鎮上一座融合了哥特式和諾曼底式的羅馬建築,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50年前,是當時著名的諾森布里亞女王愛瑟黛達最初建立的,後來經過重建才正式成為教堂。至今,它已是英國鄉間最宏偉的教堂之一,也是中古世界一大奇跡,《伊麗莎白:黃金時代》《另一個博林家的女孩》中精美的場景都取景於此地。
伊利大教堂一個凌駕於水景之上的八角塔,是其他教堂所無可媲美的一大特色,內部還遺留著精緻花飾窗格和精美的壁畫以及大理石地板,現如今除了是私密的婚禮現場,還是優雅的宴會場地。
教堂的婚禮布置:
教堂是神聖、嚴肅不可冒犯的,一般是不允許過度布置裝飾,如若教堂有明確規定不能進行裝飾或移動教堂設施的,也必須要尊重教堂的要求,不然就沒辦法在該教堂舉行婚禮。
伊利大教堂內景
婚禮當天清晨的准備
按照英國傳統習俗來說,新人是不允許在儀式前一天見面的,所以早上的准備活動也就變成分開同步進行。新娘和伴娘團會穿上各自身份的睡袍,然後享受早餐和盡情地拍照。
新娘 婚禮當天清晨准備
與此同時,新郎和伴郎團正忙著穿上禮服、帶胸花、打領結、准備好對戒等事宜。
新郎 婚禮當天清晨准備
英國教堂婚禮一般都在中午11點到1點這個時間段舉行,新郎和伴郎團會提前兩小時到達現場,安排賓客入座並且分發儀式手冊(儀式手冊上有著詳細的儀式順序、贊美詩詞等內容)
新郎提前到達現場
新娘入場:
教堂開始敲鍾或者是奏樂聲停止時,表示新娘已經到達現場,這時賓客會起立迎接新娘。一般是伴娘先出場,新娘挽著父親最後出場。如果雙方親戚中有小孩,也可以增設花童這個位置,氛圍會變得更活躍喜慶。
新娘等待入場
新娘挽父親入場
婚禮儀式:
儀式會伴隨著牧師宣讀聖文開始,待奏樂響起,全體需起立合唱贊美詩。(儀式前分發的儀式手冊上附有歌詞,完全可避免賓客記不住詞的尷尬。)
全體合唱贊美詩
緊接著的是朗讀聖經,一般由新人的父母、伴娘伴郎團的其中一員或新人密友來朗讀。聖經可以是牧師提供的,也可以是新人選擇的喜歡的文章片段。
朗讀完聖經後,新人可以開始相互之間的宣誓。這時保管對戒的人就可上台呈上戒指,新人獨自一遍一遍地重復牧師的誓詞,念完之後,新人開始為對方戴上戒指。
新人交換戒指
這時婚禮還並未結束,牧師還要征詢現場是否有人反對這段婚姻,倘若沒有人發聲反對,牧師才會宣告這段婚事成了,並獻上真誠的祝福。
牧師宣告
牧師祝福
最後,新人和兩位婚禮證人以及牧師會走到教堂一旁的小角落,那裡會事先擺放好一張桌子和兩張椅子,新人只需要在提前准備好的證書上簽字,整個婚禮儀式就算完結了。
簽署結婚證書
出場會按照牧師、教堂神職、新婚夫婦,伴郎伴娘、新人父母和在場賓客等順序來進行散場。
有序退場
出教堂後,所有人可以在院子里扔五彩紙屑以及拍照,表示對新人的祝福。
撒五彩紙屑
一般教堂晚宴就移往附近的庄園或者酒店進行。在那裡,新人可以歡快的享受舞會和晚宴的歡愉,並於親人好友見證之下,擁有一場完美且隆重的婚禮。
晚宴
舞會
嚴謹且充滿儀式感的教堂婚禮,真的會讓人愛上這份此生難忘的浪漫。
很多國人都想舉辦英國教堂婚禮,但卻不知教堂婚禮是有條件的。
像一些大教堂,就要求必須雙方是滿18歲已受洗禮或准備受禮的未婚基督教徒才可,但在部分偏遠的小教會,相對來說會寬鬆些。
申請教堂或者教會舉辦婚禮的,需要滿足其中任一個條件:
(1)參與該教區活動6個月以上的
(2)曾在該教區住過超6個月的
(3)在該教堂接受過洗禮或者接受確認的
(4)父母其中一個在你出生後居住過該教區或與該教區有密切關系的
(5)父母或者祖父母在此舉行過婚禮儀式的
英國境內或海外已經注冊結婚的新婚夫婦、或是公證多年的、離婚再婚的,是沒有辦法舉辦教堂婚禮的,只能向教會申請在教堂接受牧師的 祝福。
祝福: 不是婚禮儀式,沒有婚禮預告、交換戒指以及結婚證書注冊這一系列的流程,不受婚姻法管,也無需滿足其他條件,但需以捐款形式代替教堂婚禮的費用。
❹ 英國皇室婚禮是怎樣的他有什麼流程
傳統的英國皇室婚禮,流程極為嚴格,從早上9點開始,歷史5個小時後宣告結束,整個過程庄嚴肅穆,但又不失浪漫溫馨;作為數百年的風俗,新郎新娘要在白金漢宮的陽台親吻,「陽台之吻」也成為了整場婚禮中的重頭戲,在眾目睽睽之下親吻,作為新娘新郎的一方也要經歷一番心理考驗。
按照傳統的王室規矩,新郎新娘需要在大主教的見證下完成婚禮,在近2000名賓客的目睹下,王子和王妃要交換戒指、宣讀誓言,同時祝福自己的祖國和親人。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倫敦知名教堂,歷史上有很多皇室成員都再次舉辦過婚禮,這其中也包括伊麗莎白女王的大婚。威廉是查爾斯的兒子,也是王室第二順位繼承人,能夠如此高規格的教堂舉辦大婚,足見王室對於這個人有多麼器重。
完成教堂婚禮儀式之後,新娘和新娘會外出與賓客合影,時間大概只有十分鍾左右,隨後就要驅車趕回白金漢宮,因為在那裡還有一個英國皇室婚禮的重頭戲:世紀之吻。世紀之吻的稱呼源於1981查爾斯與黛安娜的婚禮,那場婚禮耗資巨大、影響力強,所以被英國人稱為是世紀婚禮,「陽台之吻」也就稱為了世紀之吻,新婚夫婦要在白金漢宮的陽台上當眾親吻,接受賓客們的祝福。
❺ 英國的婚禮習俗有哪些
1、穿婚紗、禮服
英國人結婚要穿禮服;新娘身著白衫、白裙、頭戴白色花環,還要罩上長長的白紗,手持白色花束。總之,英國人崇尚白色,它象徵愛情純潔、吉祥如意。
2、戒指
結婚或訂婚戒指是許多民族的傳統習俗,英格蘭人在教堂里舉行婚禮儀式時,新郎給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人們甚至認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無效的。
3、撒紙屑
一旦舉行完婚,新郎新娘從教堂里出來的時候,人們要向新人祝賀,這種祝賀不是親吻、擁抱和握手,而是向他們撒五彩繽紛的紙屑。撒紙屑的習俗起源於撒麥粒。
4、度蜜月
是英國各地青年結婚的重要內容之一。他們把積蓄下來的錢用於旅遊,而結婚後去旅遊便稱作度蜜月。這原是古代的習俗,在新婚之時一定要飲用一種用蜂蜜特製的飲料,用來象徵家庭美滿、愛情甜蜜和生活幸福。而這種飲料從結婚開始要喝30天,因此就把新婚第一個月稱作蜜月了。
5、求婚方式
英格蘭人的婚俗豐富多彩,從求婚到度蜜月均按自已的傳統方式進行。在英格蘭北部約克市求婚方式頗為奇特,繼承了古代民間遺風,女孩子成熟以後,需要出嫁了,便穿上不同顏色的緊身服飾,向男性示意。
❻ 英國一伴娘以全息影像參加好友婚禮,婚禮的現場是什麼樣的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我們周圍有很多的小情侶。因為在我們這個年代都是提倡自由戀愛的,所以我們隨處可見有很多的小情侶,因為只要相互喜歡,就可以在一起了。
當然,每個人都不例外,都希望自己能夠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自己玩的最好的閨密或者是好基友送上自己的祝福。我覺得這都是非常幸福的,而且可能一輩子都非常的難忘。有時候能夠認識知心的朋友真的是人生最好的一大樂事,他就像是上天賜予你的一份禮物一樣。給你帶來了太多太多的驚喜和快樂。我也希望大家能夠珍惜自己身邊的朋友,好好的跟他們相處下去,他們就相當於是你們的另外一種親人。
❼ 古老的皇室已不存在,但文化卻一直傳承下來,歐洲皇室婚禮是什麼樣的
歐洲是很多人旅遊的首選之地,浪漫的地中海環保、慢節奏的生活態度,有人說踏上歐洲的土地,空氣都有一種凝固的感覺。然而,區別於時尚科技的先進,歐洲皇室婚禮卻依舊保持著傳統,需要有國王/女王的祝福,要有名人政要的見證,地點則一般選擇在歷史悠久的教堂、宮殿。
在歐洲皇室婚禮中,西班牙也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它地處歐非交界處,擁有更為包容的文化,比如飲食、婚俗、生活觀念;同時它也是一個古老的君主制國家,雖然在二戰前後一度改為共和國,但在1975年又回歸君主立憲。西班牙皇室婚禮雖然不及英國那樣花費高昂,但也十分隆重,費利佩王子與洛卡索拉諾的婚禮,光是紅玫瑰就足足消耗掉了2萬朵。
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❽ 英國王室的婚禮,為什麼那麼引人注目
英國王室的婚禮,是受到許多國家首腦來關注的。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貴族與平民的結合因為是獨一無二的啊。國家重要領導人的婚禮能不應人矚目嗎?
❾ 英國教堂婚禮流程都是什麼樣的呢,需要注意什麼呢
教堂婚禮是典型的西式特色,而英國教堂婚禮代表了歐州西式婚禮的經典。而大部分人都是教徒,所以選擇自己經常去的教堂,辦婚禮相對更加方便。不過現在的教堂婚禮,也要求新人要提前注冊,這是一個新的變化。當然在婚禮的基本程序與流程設計上,遵守傳統的婚禮步驟,預約神父,預訂鑽戒,安排酒會,吃蛋糕,安排婚宴,致辭送祝福,還有音樂會表演等等,都會在請親朋的時候都寫上流程,便於准備。
最後,到了最後是婚宴的環節,婚宴之前要進行致辭,讓整體的氣氛達到高潮。而正式的婚宴簡單而隆重,是西式大餐,因為不會提供酒水,所以基本上不會用太多時間。最後一個程序是一個音樂會或者舞會,這個環節相應於晚會的形式,大家都會有所准備,而重點看新郎與新娘喜歡哪種,秀秀才藝,所以這個環節很重要,也是新人的主場,而捧場的親朋,同樣參加表演,送上祝福,不喜歡表演的就直接跳舞,完成婚禮。
❿ 英國結婚禮儀2021
在英國,婚禮一般是在周六的下午,在教堂或登記處舉行。教堂本來是為_設立的,但在教堂結婚也是傳統的方式。新娘穿著白色的禮服,戴著面紗,拿著花。新郎穿著西裝,等在教堂的聖壇。
當新娘到達時,風琴開始演奏結婚進行曲,在音樂中,新娘的父親帶著他的女兒走過長廊,然後把新娘的手交到新郎手裡,於是婚禮開始了。儀式的重要部分當然是交換結婚戒指,當這對新人結婚時,他們在教堂簽署結婚登記證,然後他們穿過教堂來到院子里。在院子里他們的朋友和家人向他們扔大米和五彩紙屑,向他們祝福。
婚禮後的宴會稱為招待會,通常是一個有三道菜的晚餐,加上許多含酒精的飲料。在第三道菜或甜點之後,主人開始發言了。新娘的父親(他支付婚禮的費用)通常講他的女兒以及他初次遇見女婿的情況。儐相的發言總是說新郎多麼出色。最後新郎發言,他通常會表示對新娘下嫁與他的感激之情。這些發言有時會很長,常常會提到相關人士的長篇 故事 。發言的原意是越幽默越好,但是根據酒精消耗量的大小,發言常常會變得比較放肆。在發言結束後,通常會有樂隊演奏伴舞或者迪斯科助興,直到每個人都累趴下。通常新人會第二天一早出發去渡蜜月。
婚禮並不便宜,如上所述,新娘的父親通常會買單。當然,客人們為新人買一件禮物是很普遍的,也許是一個微波爐,或者一個去夏威夷兩周的假期。近來,新人們會列一份清單,註明他們想要的東西,客人會根據各自的情況從清單里選送。
英國有三種婚禮:英國國教婚禮、天主教婚禮以及世俗婚禮,即非宗教儀式婚禮。由於信仰不同,這三種婚禮有不同的要求和習俗。這里主要介紹英國國教婚禮。
英國國教也稱為聖公會,1533年,亨利八世禁止英格蘭教會向羅馬教廷繳納歲貢。次年,他又促使國會通過《至尊法案》,規定英格蘭教會不再受制於羅馬教皇而以英國國王為英格蘭教會的最高元首,並將英格蘭教會立為國教。其後,這項運動又得到英國國王愛德華六世(1537——1553)的支持。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則宣布女王為國教惟一最高領袖。教會雖在組織制度和儀式等方面仍保留了天主教的舊制,但在教義上已具備了一些新教的
燕兒和老安是在上海相識相愛又在廣州共續生活的,故事還挺浪漫,可以用有緣千里一線牽來概括。總之這中國新娘和英國新郎終於決定走進美麗的圍城。入城儀式當然不能輕慢。為了照顧雙方的家人朋友,婚禮要舉行兩場,兩地各辦一場。第一場在英國。於是我帶著無數對英國的幻想和推測,從法國坐完了兩趟飛機再乘車深入英倫腹地,來到一個叫Barnsley的地方。這里略有山巒,到處是碧綠的草地或樹林,錯落著深棕色的磚牆別墅。房子周圍總有精心修飾的花草。對於我這個初到英論的遊客,但眼前的景緻賞心悅目到心曠神怡。當然,這次的主題還是婚禮。言歸正轉。
國內的婚禮圖的是熱鬧,通行的做法是廣邀親朋好友,張燈結綵喧囂一片,大鬧至少三天三夜才善罷甘休。籌備當然更是大費周折。相比之下,英國式的婚禮少了那種盛氣,但輕松而溫馨。
這么重要的儀式當然不能沒有準備,新郎的家人也忙活了大半年。大到宴會廳小到胸花,件件都是反復斟酌,精心挑選。婚禮前的晚上,新郎給我們介紹了婚禮的具體過程,列了清楚的時間表,一切精確到分鍾。英國人的嚴謹和時間觀念可見一斑。
照英國的規矩,結婚當天新郎新娘在儀式之前是不能見面的。新娘的父親挽著女兒緩緩走進禮堂,把手交到新郎的手裡才算兩人新的開始。所以婚禮前夜新郎只能住到酒店,直到第二天儀式開始。看不見他做什麼,估計更是坐立不安,才用電話不時遠程監控我們的進度。
如平時一樣地起了床,吃過早飯。10點15分出發,驅車15分鍾到發廊做頭發。小鎮的發廊只有一間木質裝修的大廳,最醒目的是中間柔軟的紅色沙發。看上去寬敞而舒適,更象誰家的客廳。客人可以喝到暖暖的咖啡或茶。只有進門小小的個櫃台和四角的鏡子和理發椅告訴你這里是發廊。發型師小姐嫻熟地讓每根頭發各就各位,再帶上新娘的金冠。在預計的半小時之內完成,非常准時。完全沒有國內的滿頭發膠和鮮花,新娘看上去高貴而現代,漂亮極了。11點鍾回家化妝換衣服吃午飯,一切必須在2點15分前完成。12點鍾是午飯時間,三明治和奶茶。午飯時婚禮用的鮮花准時送到。一陣小小的忙亂之後,2點15分出發,到婚禮會場。車程預計30分鍾。路況很好,我們提早到達,但不能進場,只能在路邊等著。
婚禮在當地最大的酒店舉行,沒有任何宗教色彩,司儀是當地政府的Register,應該相當於我們的民政部門吧。沒有時間細細探究,但仍然看得出這個酒店由從前的豪宅改建,四面有大而雅緻的英式花園。在攝像機的跟隨下,我們陪新娘走進酒店,新娘在入口擺了幾個幸福的造型,今天的攝影師看上去很專業。
一進去,新娘和隨行的新郎的母親就被領進禮堂旁邊的小廳,照計劃上看,是Register例行公事要提問做記錄。我們只能在門外靜靜地等待。很快,所有人面帶笑容地出來了。我們分頭進會場,婚禮要開始了。身為伴娘的我隨新郎的母親從側門進禮堂,坐在左手第一排,這是規矩。邊廳里問了什麼問題,燕兒的回答是什麼,對我來說也是個迷。
我還來不及坐定看看四周情況,婚禮進行曲就響起。3點正,婚禮開始。正門打開,新娘身著象牙色的婚紗隆重出場,輕輕含笑,緩緩點步,頭紗在身後微微飄起。新郎滿面激動開心的笑容,接過新娘的雙手。所有人的目光這時才轉移到司儀。和法國由當地行政長官親自主持的風俗不同,司儀是一位年輕女士,前台左邊還有一位同來的書記員。司儀的開場白相信大家在類似的電影片段里都見過了。需要補課的拜託看一遍電影《四個婚禮一個葬禮》。但需要伴娘念一首詩對我倒是新鮮事。前一晚的臨陣磨槍沒有白費,還算圓滿完成任務。原以為自己第一次念英語詩還是班門弄斧,在這么多英國人面前念一定緊張得喘不過氣來,卻居然一點都沒有怯場。倒是站在一個有利的角度,發現新郎新娘激動而緊張,覺得有一點感動。婚禮繼續進行,老安和燕兒先後都說了「我願意」,跟著司儀當眾宣布了今後相守相偕,矢志不渝的誓約,然後在婚書上簽字。坐在身邊的新郎母親已經感動得雙目含淚了。而我這時才有機會偷偷看了看來賓的情況。大約二三十個人,身著禮服,除了小孩,都專注地看著主席台,見證了這對新人新的起點。可以想像他們這時和新郎新娘一樣幸福。
交換戒指之後,大家都積極為新人搶下這歷史的鏡頭。當然少不了輪流合影。一個小時後,儀式就都結束了。司儀和她的書記員離開,其他人則轉移到一間半露天的餐廳,開始淺酌合影。這時我才有機會接觸今天的其他來賓。作為到場的唯一女方賓客和遠道而來中國客人,我受到了他們特殊的照顧。新郎的母親先後給我介紹了這些來賓。他們都是新郎的親戚和多年老友,有老有少,還有新郎的小學老師,當然因為她是新郎母親的多年好友。
這時候攝影師成了主持者。他組織我們輪流分批和新郎新娘在花園里擺造型合影。然後我們一起把彩碎拋向天空。這是對新人的祝福。英國還沒有轉暖,不時有凜人的寒風。新人必須繼續拍外景照片,我們則縮回溫暖的餐廳聊天。和英國人享有的「冷漠高傲」的名聲完全不同,這里的人友好而好客。我還和新郎8歲的大侄子結下了短暫的友誼。
英國人的晚飯時間相對法國來說較早,婚宴也不例外。小憩之後,六點半我們就進入飯廳,開始准備用餐。對於咱中國人來說,這一頓的菜單當然重要,但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晚餐還需要一個主持人,現在是伴郎。開始用餐前,照例新郎發言。現在氣氛就輕松多了,新郎自由發揮,沒有定式。老安的發言簡單實在,是我喜歡的風格。然後伴郎也要發言。今天的伴郎是老安的弟弟。他要宣讀別人寄來的 賀卡 。新郎新娘當眾打開收到的禮物,還分發禮物。晚宴的另一個亮點是切結婚 蛋糕 。在吃完晚飯喝咖啡的時候,新郎新娘手執手共同切下第一刀,旁邊的小朋友們早就急不可耐了,這當然是抓搶鏡頭的好機會。
晚飯後,有些客人先告辭走了。留下的人就開始跳舞狂歡。背景音樂是70年代的YMCA之類。一家人坐在一堆,又唱又跳。那時的我已經累得不行了,只是覺得非常的溫馨。第二天一大早去機場,匆匆結束了這次英國之行。對這個地方我的了解還很少。只知道這樣的婚禮很簡單,但有餘味,很香。